大豆油价格查询_宁夏大豆油价格行情
1.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有什么变化
2.查找合肥农产品交易量数据在哪找
3.食用油(花生油,菜籽油等)是怎么生产的
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有什么变化
改革开放40年来,城乡居民的衣行住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总体生活水平跨入了小康,并正向实现全面小康迈进。从凭票购买紧张商品,到物质丰盈、从凭票购买粮食,到大米吃不完,广大人民生活变迁。
改革开放40年来,城乡居民的生活变化,也进入了现在对服装审美观念上,一件衣服穿四季的景况,消失无踪了。原来每年过春节,全家人口只能买一件新衣服,平时穿的基本上都是家里人穿的旧衣服,有的衣服上面还是补丁加补丁。
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中国人穿的衣服几乎是统一的两种颜色,兰色和灰色,人们因当时的经济条件太差,只能穿灰色的土布和兰色的卡布做衣服,那时买布还需要布票。
改革开放后,城乡居民穿衣,突破了单一的颜色,品种讲究多样化、款式趋向时髦化、制作强调精彩化、布料达到高档化、中老年人穿的服装都变为了年轻化。
俗话说:君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无论是什么朝代,吃饭都是老百姓的头等大事。然而不同年代的饭桌子和菜篮子却不一样。农村实行土地承包到户后,农民种田自主,农户很快致富,
2015年回福田寺镇柳关苏区老家,目睹柳关街道的市场繁荣,热闹非凡,每天早晨赶街买菜的城乡居民,蜂涌而至,挤得水泄水通,买菜的男女,十分潇洒,展现着盛世风彩。
农村的大集体生产走了几十年,这条路线越走越穹,农民不分日夜出工勤劳,年终决算,百分之九十以上农户超支,每个标工的劳动报酬,值不到一合烟钱,一年到头,缺衣少食,苦不堪言。
福田寺镇滩垸村有一位农民柳会勤捉了几斤鳝鱼、上街去卖、这事被村委会知道后,说他是搞小生产,是资本主义尾巴,挨了一次批斗,住了三天学习班,卖鳝鱼的钱交队里充公了。想起当年往事,真令人啼笑皆非。
农业的根本出路,主要是“大锅”变成了“小灶”,“小灶”变得人心喜气洋,张三精耕责任田,李四进城务工忙,王五开车跑运输,陈六下海从经商,各显神通比智力,再也不怕帽子扬。
40多年前,农民在路上见到一张汽车,感到很稀少,而自行车只有当地乡的书记和乡长,为了方便工作下乡,才能有自行车安排。70年代凭票购买自行车,老百姓要想买张自行车,简直有登天之难。
人们要乘公交班车上县城办事,或其他远方出差,往往要起早步行十余里路程,赶到车站,天刚亮才得到按时开车;而乘火车、飞机、更是万分之一的人,才能见识到。
扩展资料改革开放时间:
1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的对内改革先从农村开始,1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在城市,国营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得到了明显改善。
19年7月15日,中央正式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迈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脚步,对外开放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南方谈话发布中国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宣布新时期最鲜明特点是改革开放,中国改革进入新的改革时期。2013年中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新时期。
中国监利县网-改革开放40年,衣食住行看变迁。
查找合肥农产品交易量数据在哪找
2014年周谷堆市场影响力不断扩大,辐射能力不断增强,各项交易稳步增长,据统计2014年周谷堆市场实现综合成交量 299.5万吨,成交额185亿元,同别上升8.5%和 5.7%。交易量方面:场内各项农产品交易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喜迎搬迁一周年的大兴水果交易中心交易量增幅最大;价格方面:除部分农产品如鸡蛋、生姜等同比价格出现上涨外,2014年农产品交易整体价格同比呈跌势;
一、蔬菜
2014年蔬菜交易稳步增加实现交易量:118万吨,同比涨幅8.3%。整体市场整体表现出:量增、价跌的特点。
交易量方面:2014年交易量稳步增长主要以下三个方面因素:1、市场影响力的扩大,更多的外地调货客户前来调货。2、开设蔬菜新区提高市场容量,吸引更多的产地客户进场经营。3、合肥人口增加,市场需求量大。
交易价格方面:
如图所示:2014年蔬菜价格明显低于去年同期。
分析:1、2013年上半年受到禽流感的影响,蔬菜消费需求旺盛,菜价偏高,今年禽流感影响减弱合理下跌。2、今年合肥周边气候适宜,本地菜产量大。3、受国家政策影响,各地均在加大农业投资,扩大种植面积,蔬菜产量较大。
二、水果
2014年大兴水果交易中心搬迁一周年,水果交易量大幅增长,2014年进场量46.8万吨,较2013年增长6.9万吨,增幅17.3%,各品类水果均出现不同幅度的增长。价格方面:随着更多产地客户的入驻,降低了成本,再加上今年大多水果的产量较高,带动果价的下跌,总体上今年水果交易整体表现出“量增价跌”的特点。具体分析如下:
交易量方面:
新市场搬迁开业后,市场的经营面积增加,客户结构发生转变,市场收费模式得到调整,免收买方客户交易费,市场辐射力得到迅速扩展,遍及全省16个地市,调动了买方客户的积极性,再加上产地丰收,使得今年水果市场交易大幅增长。
部分水果交易量同比对照图如下:
如图所示:大宗水果西瓜增长幅度最大,苹果未见增长;
分析:今年夏季虽然高温天气较少,但各西瓜产地产量高(宁夏、新疆西瓜首次入场),西瓜价格低,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西瓜的消费。苹果未出现增长主要原因是苹果属于常年旺销苹果,大量产地客户和社会闲散资金在苹果上市期大量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使得苹果价格每年以10%的增长,由于价格较高使得市民消费转移,致使交易量减少。另外苹果主产区果树老化,产量和质量有所下降也是苹果交易量下降一个因素。
如图所示:时令水果均出现大幅增长;
分析:近年来对经济作物种植的支持,省内及周边地区大量引种,种植面积年年增加,使得产量增加,带动市场交易量的较大增幅。
交易价格方面:
如图所示:大宗水果价格各有涨跌;
分析:香蕉等海南水果,受到恶劣天气的影响,产量降低,价格上涨。其他大部分水果价格呈下跌趋势;
如图所示:时令水果价格同比均出现下跌;
分析:水果价格较2013年稳中有降,一方面产地丰收上市量加大导致价格下跌,如葡萄、蜜桔、梨子、油桃等,另一方面新市场搬迁后场地扩大客户增多,场内竞争趋势加剧导致价格下跌,如西瓜、哈密瓜、荔枝、砂糖橘、进口精品等。
预计:预计2015年整体水果价格基本平稳,个别品种依然受到闲散资金的囤货,依然会高价位运行,如苹果、脐橙、新疆水果等,总体果价受全国各产区的种植面积的增加和国家对水果种植的支持,会继续处于稳中有降的趋势。
三、水产
2014年水产市场成交量37.4万吨, 同比涨幅;10%;据统计,交易量方面:2014年市场影响力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淡水鱼、虾类、贝类等产品外调量加大,推动水产交易的增长。价格方面:淡水鱼、特种水产价格同比呈下跌趋势,虾类、贝类价格各有涨跌;
(1)淡水鱼类
如图所示:大部分的淡水鱼价格同比呈下跌趋势。
分析:四大家鱼2014年总体走势较好、货量充足,再加上外调量的增加(外调量占淡水鱼占比40%),推动淡水鱼交易量的增长,同比涨幅12.3%。价格方面:去年受禽流感的影响价格较高,今年淡水鱼供应充足,价格回调,价格整体呈下降趋势,且行情相对较为稳定。
(2)特种水产
价格对比图:
如图所示:黄鳝、泥鳅、螃蟹的价格均出现下跌。
分析:随着合肥龙虾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市场龙虾的交易量大幅的攀升,价格同比微幅上涨。而泥鳅、黄鳝主要为本地和外地养殖供应市场,养殖所占比例增加,再加上进口黄鳝的进入和客户去年烫黄鳝库存的影响,今年黄鳝价格整体下降。螃蟹交易可以说量价齐跌,主要是因为今年大闸蟹产地多,产量高,再加上国家政策的影响,需求减弱造成的。
四、畜禽肉类
2014年周谷堆畜禽肉类市场成交量达到15.6万吨,交易量同比增加11.4%。2014年整个肉类市场交易量稳步增加,猪肉、白条禽交易同比增长明显。价格方面,猪肉价格同比下跌,鸡肉、鸭肉价格略有上涨,牛羊肉价格持续高位; 具体分析如下:
交易量方面:2014年肉类市场交盛,交易量同比增长明显,主要是因为:1、市场辐射范围和市场占有率的提高,猪肉等肉类交易量同比明显增加。2、今年未受疫情影响,白条禽交易回暖增加明显。3、相对较低的猪肉价格,刺激肉类消费,交易量上涨。
价格方面:
如图所示:2014年3-4月份迎来低点,后续逐渐上涨;
分析:受2013年猪肉价格较高的影响,2014年上半年生猪出栏率高,市场供大于求,再加上春节过后市场需求减少,造成猪肉价格大幅下跌,6.4元/斤的价格也是近几年的最低点;肉价大跌,养殖户亏损,下半年价格持续上涨但仍低于去年同期。
如图所示:同比猪肉价格下跌,白条禽价格上涨;
分析:受2013年禽流感影响,猪肉消费量大,而白条禽需求低迷,造成去年猪肉价格高,而白条禽价格下跌,今年未受疫情影响,白条禽价格自然上涨;
五、粮油 干杂
2014年,粮油干货市场米、面、油、干调等主要经营品类货源供应充足,购销两旺,经营业务稳步成长。据统计,交易量方面:2014年共实现成交量77.5万吨、同比增幅2.8%;价格方面:主营农产品价格同比各有起伏,但整体波动不大。 各统计表如下:
2014年主营农产品全年平均价格同比对照图:
如图所示:2014年除生姜价格出现大幅增长外,其他品种价格各有涨跌,波动不大;
2014年粮油市场走势分析:
(1)米类:上半年东北产区陈米减少,收购价上扬等原因而带动米价上扬,下半年新米上市,价格未见下跌,全年米类价格较2013年上涨6.28%,再加上国内粮食需求旺盛,特别是中高端大米交易量连年增长,一定程度上推动米类价格的上涨。
(2)面粉:2014年面粉交易相对平稳,交易量同比涨幅3.12%,价格同比涨幅6.77%。受国家政策的影响,连年提高粮食的最低收购价格,是今年面粉价格上涨的主因。
(3)食用油: 2014年以来,受到国际食用油价格下跌的影响,国内食用油价格走弱,菜籽油、大豆油呈持续下调趋势,菜籽油同比价格跌幅12.28%,大豆油同比价格跌幅16.94%。
(4)杂粮:2014年杂粮涨多跌少,除花生米因为今年种植面积增加,产量大增造成价格下跌外,其他的杂粮如绿豆、红豆、小米等价格均出现上涨。杂粮价格上涨主要是因为随着居民生活水平和养生意识的提高,杂粮的需求量逐渐加大,再加上杂粮的产量较少,从而推动杂粮价格的上涨。
(5)干杂:干杂市场2014年交易小幅增长,除部分品种如生姜价格波动较大外,其他产品价格波动不大。受13年生姜产量大幅降低的影响,13年第四季度生姜价格开始抬头以来,2014年价格直线上涨,最高价涨至14元/斤,创下历史新高。虽在14年新生姜上市后价格回落,但本年生姜平均价格较13年涨幅超200%。
2014粮食储备量大,市场供应充足,整体粮价波动不大。预计2015年粮油价将以稳定趋势为主调。
六、禽蛋
2014年周谷堆禽蛋市场实现交易量:3.95万吨,同比增涨:3.9%;市场供应充足,蛋价较去年大幅增长,最高报价6元/斤,创下历史新高。走势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纵观2014全年蛋价,大部分月份的蛋价明显高于去年同期。
禽蛋交易分析:
2014年禽蛋市场供应充足,交易量稳定,但价格同比明显上扬,一直处于高位。主要是因为2013年受到禽流感的影响蛋价明显偏低,大量的养殖场亏损严重,影响到蛋鸡的淘汰,产量减少明显,使得今年鸡蛋的供应持续偏紧,价格上涨,居高不下。 进入第四季度,蛋价呈现出下滑趋势,预计进入2015年,蛋价将有所下跌。
食用油(花生油,菜籽油等)是怎么生产的
米糠油254°C茶油252°C菜籽油高油酸246°C---八成成油温240°C,以上为油炸温度,以下为炒菜温度。---我是油炸的分割线---菜籽油精制240°C菜籽油压榨240°C橄榄油果渣油238°C棕榈油235°C玉米油精制232°C花生油精制232°C麻油半精制232°C大豆油精制232°C葵花籽油精制232°C---7成油温210°C,以上温度为炒菜干煸爆炒温度。---我是炒菜的分割线---葡萄籽油216°C橄榄油特级初榨191°C猪油182°C黄油177°C麻油未精制即小磨香油165°C玉米油未精制160°C花生油未精制160°C大豆油未精制160°C---4成油温120°C,滑炒温度(滑油)。亚麻籽油未精制107°C葵花籽油未精制107°C以@杨春燕的图做个常用油发烟点排序。各种用油一目了然。大概分成三档,适合油炸,适合炒菜,适合凉拌。油温几成通常被称为"几成热"每成热约为30度左右,并不是说某个油达不到这个油温,只是它一边升温一边在用力冒烟。经过工业精制的油,基本都能达到232°C,满足中餐一般的使用。油的制法大概分压榨和浸出,目前市面上基本都是经过再精炼的,其实两者就差不多了。有些人觉得压榨的香,我觉得差不多。既然说菜和油搭配的话,不同的还是有特定搭配的。随便说一下。菜籽油/花生油240°C:菜籽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菜油,舌尖中国二心传里面的菜油就是徽州木榨。我国是菜籽油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1999年前市场份额40%,目前是20%左右。油菜主要分夏播和冬播,顺带一提芥花籽油canolaoil。学名叫做低芥酸菜籽油,没错就是菜籽油。主要是以夏播芥菜为主流。是所有植物油不饱和脂肪酸最高的,但是它还是个菜籽油。菜油黄澄澄的,香气特别强,我国顾客特别喜欢菜油这个风味,而精炼过这个味道就消失很多。导致国内市场特别有意思的一个特点就是,乡村粗榨的低等级菜籽油的每年出货量,比高等级精炼菜籽油要大得多。花生油和菜籽油、芝麻油类似,特别香。油品好,不饱和脂肪酸高。炸东西也挺好,就是较贵。很想提一下X花的营销真是很厉害,特别的花生香(直观的商品特色)、国宴用油(专家效应)、强调压榨非转(当代食品安全痛点),完全抓住了家里老头老太的心。(和油品厂商无利益相关。单纯一说。)四川辣椒红油必须用菜籽油炸或者花生油炸。豆瓣老油最好也是菜籽油。四川火锅红油一半是菜籽油(清油火锅),一半是牛油制作(牛油火锅,也有叫老油的)。舌尖中国也说了徽州臭豆腐要用菜油才好吃。炒青菜用菜籽油也特别好,好吃的菜包子里都是菜油。既然是烟点高,油炸是不错的选择。江浙沪名小吃萝卜丝饼不用豆油用菜籽油炸,好吃的没魂。我吃过以苏州黎里为佳(夏天没有,夏天只有油墩)。↑没找到我自己吃的用菜油炸的照片,菜油炸的更加金黄。找的图。今年冬天我去吃一下。↑再放一张菜油炸油墩。特别烫,但真挺好吃,外面是糯米。自己照的棕榈油235°C:棕榈油主要是拿来炸方便面。因为是饱和脂肪酸很多,不容易变质。但是凝固点的温度比较高,我国秋冬季常温单一棕榈油就凝固了。油温烟点高,235度,所以油炸特好。棕榈油是生产效率最高的油类,同样单位面积生产的油是大豆的九倍,作为油料作物目前产量是的全球第二——便宜。因为便宜加容易凝固的特性,国内主要用来做调和油,价格便宜量足看着也不错。提供一条开店做炸物的油配方:棕榈油20%,牛油10%,猪油30%,植物油40%.↑这条配方炸出来的东西香酥脆、又便宜。适合炸土豆,洋葱圈,鸡排,脆皮炸鸡。找的图大豆油、葵花籽油230°C:大豆油是全球产量第一的油,因为转基因争议颇多的油。主要产区来自巴西米国。我国东北的油根本不够炼的。老的大豆油有股豆腥味,但精炼调配后的大豆油基本没有什么特别的味道。国内菜馆用的基本都是豆油,因为便宜。全国炒菜No.1。葵花籽油用法和大豆油类似,不过显得更高级更香一点,有些斋菜会为了香气用葵花籽油。油类基本款。炒荤菜用豆油好。凯撒沙拉酱/蛋黄酱是用葵花籽油,但是也有用味道温和的橄榄油替代的。苏东坡《物类相感志》:豆油煎豆腐,有味。↑东江酿豆腐。客家菜必点。豆油混合猪油,豆腐混合猪肉,营养均衡又美味。找的图橄榄油/葡萄籽油191°C:欧洲菜基本标准油就是橄榄油,普通的那种,不是初榨。请务必区分。还有我们国家吃的橄榄是橄榄科,外国榨油橄榄是木樨科,差别很大不要拿中国橄榄去榨油。现在市面上的橄榄油主要是以特级初榨(extrirgin)为主流。因为已经被包装成最健康的油品,卖的特贵。特级初榨橄榄油烟点比较低,并不适合中国人高温炒菜,比较适合西餐煎烤和凉拌。比较适合中国炒菜的是橄榄果渣油(pomace,也有叫二次榨取橄榄油),烟点238°C。且橄榄的味道也会淡很多,但市面并不多见,很多超市根本没有。大家不懂也不买。市面上比较好买的是纯橄榄油。↑三种橄榄油比较。特级初榨烟点最低最不适合中国烹饪习惯,注意看英文学习区分。找图再P的初榨橄榄油有一股浓郁的橄榄味,做中国菜可能吃不惯。葡萄籽油也是,我第一次吃葡萄籽油老觉得有股怪味(个人观感)。西餐大部分基础酱都是使用初榨橄榄油,无论是罗勒青酱、番茄酱、加泰罗尼亚风味酱都用的是初榨橄榄油。番茄凉拌加初榨橄榄油很合适,与番茄相得益彰。↑简单纯正的欧风沙拉=初榨橄榄油+雪莉酒醋+番茄+罗勒。菜谱翻拍。美乃滋蛋黄酱也可以使用非初榨的纯橄榄油。用初榨橄榄油做蛋黄酱主要是大蒜蛋黄酱这样风味较强型的。猪油182°C:中餐标准油之一,又分板油、肥膘、背油。如果讲究,很多中餐必须用猪油做。比如清炒虾仁,因为白。↑手剥河虾仁我觉得才算清炒虾仁。肉质鲜美比海虾强多了。找的图比如炒蔬菜、蒸鱼、油爆虾、点白粥,因为香。蔬菜放入油渣也是同一道理。猪油拌饭还需要说吗?而且中国的点心用猪油起酥才是正道。尤其是大饼,猪油和葱、面粉分外的搭。很多专做炸物的店,油炸用油都要加入猪油,一般占三成比例,以有效增加香味,炸出来的东西色泽金黄口感酥脆。但猪油比例不能太高,否则冷了会很油腻。(可参看上面的炸物配方)很多面条、馄饨汤都要加入猪油才好吃。日本人特别推崇背油,拉面汤里要混入猪油才能白白的煮到乳化,特别浓郁。不过把汤打包回家放冰箱一夜,就会发现这碗汤里有很多很多油。黄油177°C:西餐标准油2。来自牛奶的乳脂肪团,天然奶香,动物油脂。黄油煎的蘑菇比植物油、猪油的更好吃(我觉得)。黄油和龙虾(无论是大的还是小的)都是绝配。↑黄油煎蘑菇,超简单的做法。哪怕是用便宜的杏鲍菇也很好吃。找的图。拿波里肉酱,也就是番茄意面酱,指定使用黄油。动物油脂都特别适合拌饭这种碳水化合物,《深夜食堂》里黄油拌饭简单又好吃。同理黄油做的奶油白酱做焗饭也特好吃。↑黄油酱油和米饭。微波炉1分钟就可以成功深夜发吃。找的图。黄油还能有效的增加汤汁的粘稠度,芡或胶原不够的话加入黄油,能乳化形成厚重的口感。藏区的酥油和黄油差不多。酥油茶、黄油咖啡都是冬天很好的补充热量的饮料。黄油在蛋糕西点的作用无需多言。芝麻油165°C:人类最早栽培的油料植物,没有之一。四千年前人类就开始种芝麻了,我国则是东汉开始种植。(本知识来自于果壳)。芝麻油又分冷压、大槽、小磨香油。小磨香油最佳。芝麻油味道香,但不耐热,香味XX酚一受热就挥发,故不适用于炒菜。↑古法小磨香油就这样,真的香,现在不多见了。找的图。多用于凉拌,加一点很香,但是不要多加,加多了反而不香。粤菜有“麻油包尾”的讲法。就是上桌前在锅里加入麻油达到增香、增润的作用。一般其他菜系勾芡菜也要用出锅加香油。我一直不知道四川火锅油碟用纯麻油是不是正宗,但是有些专门封装好油碟的成分标明,麻油是和玉米油豆油一起调配的,麻油成分仅30%。北大路鲁山人(日本美食家)说炸天妇罗的油,是要用芝麻油混合山茶油30%炸的,我不懂这样是不是对,供参考。一些冷门油类。茶籽油:又叫山茶油。全球90%的茶油来自中国,主要是湖南人民爱吃。不饱和脂肪酸比橄榄油还高,而且分子比较小,吃着不腻。民间有坐月子吃茶油的说法。但是产量少,贵。农民也不太爱种,年景不好每亩只能产10斤茶籽。不过这几年每个牌子都在抓茶籽,用高产林。未来会好些。胡麻籽油:国内只有陕西甘肃宁夏内蒙等省份吃,尤其是宁夏。胡麻耐高寒耐干旱,是西北油。味道很浓,适合土豆茄子什么的。不适合青菜。芥花籽油:芥花籽油canolaoil。学名叫做低芥酸菜籽油,没错就是菜籽油。主要是以夏播芥菜为主流,主产区在内蒙。是所有植物油不饱和脂肪酸最高的,但是它还是个菜籽油,风味没那么强。用油两个心得:有味者使之出,无味者使之入。by袁枚荤油炒素,素油炒荤,相得益彰。动物油配海鲜,增加丰腴的味道。同种油炒同种菜之前说的菜油炒油菜(上海青是叶用种,榨油的是油用种),豆油煎豆腐都是这样,蒸饭煮粥时放点米糠油也是绝佳选择。同种油炒同种菜让食者觉得味道浓郁又浑然天成。买油的渠道现在买油基本都在网上买,要不就在银行买理财有送。猪油什么的就自己炼了,每次买肉把肥膘剔下来冷冻,攒多了加姜炼一下。因为是饱和脂肪,所以长久放冰箱不容易坏,半夜下面条下速冻馄饨,事半功倍。尽量不要自己榨油,没精炼吃太多对身体不好。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