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买黄金柜姐有权利告知是什么金吗

2.黄金一口价是什么意思?

3.从“潘叔”到“潘子”,潘长江是如何沦为全网笑柄的?

买黄金柜姐有权利告知是什么金吗

金子卖价和回收价-卖金价和回收金价话术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黄金饰品有一定的特殊性,无论是按件卖还是按克卖,克重数都是消费者的重要关注点,商家不应隐藏甚至隐瞒 一、认清按克计价VS一口价区别(1)按克计价:克重*单价+工费

(2)一口价:也就是按件出售。一口价黄金的优势在于款式新颖,造型丰富,制作工艺较为精致,佩戴之后不易变形和褪色。

划重点:一口价黄金更轻、纯、硬、韧、亮,在定价时,其价格并不以重量为单位,而是只标明销售价格。现在大部分品牌的小巧精致款黄金首饰都是一口价,一般折算下来一克金价在小一千…建议去采购的时候,直接跟柜姐表明自己要看按克的黄金,从源头上杜绝犯低级错误。

另外各大品牌的足金饰品价格都不太一样,周大福、周生生、潮宏基等HK品牌,金价基本都比国际金价高100元/克。中国黄金、周大生、老庙之类的品牌,则比国际金价稍高几十。各品牌柜姐会有一点点优惠的权力,想下手的时候可以问一句:有克减吗?

二、古法、5G工艺

古法工艺:使用传统工艺打造,设计更有沉淀感。

5G工艺:第五代黄金新工艺,纯度更高,韧性强,硬度是普通足金的4倍,更亮不易褪色;

划重点:这两种工艺要求更高,自然工费更贵。

各个品牌的工费计算方法也有差异,例如周大福、周生生之类都是直接明码标价这整件首饰的工费,而明牌珠宝则是标注工费为xx元/克。

三、何谓足金、千足金、万足金

足金:国家对黄金首饰的标准,含量达99%以上即可。

千足金、万足金:商家自己做的营销噱头。

划重点:千足金、万足金和足金都是足金,回收价格一样!

四、认清金店回收,品牌回收

足金首饰:金含量不低于999%,配件含量不低于900%;

品牌回收--看卖的克重。各品牌回收的价格普遍比卖价要低几十块,如果不急着入手的,可以蹲蹲看品牌的旧金回收活动。有些品牌只回收自家品牌的黄金,例如潮宏基;有些品牌回收外金的价格要比回收自家品牌的价格再低一些,例如周大福。

金店回收--配件部分不回收或者按照当日回收金价回收。金店回收黄金不分品牌,只看黄金含量,黄金含量只要达99%以上就是足金,回收价格一样

黄金一口价是什么意思?

一、“一口价”黄金,克重不明需注意

“一口价”黄金饰品是指不按照克重单价计算售卖,而是由金店直接定价销售的产品。相比于传统的黄金饰品,“一口价”黄金饰品在工艺上有所改进,用材少、造型丰富。投诉主要问题是部分商家在销售时不以显著方式标明产品的克重或主动告知,当消费者询问克数,商家也往往避重就轻。消费者买回家称重后才知道实际克数。

消费提示:黄金饰品有一定的特殊性,无论是按件卖还是按克卖,克重数都是消费者的重要关注点,商家不应隐藏甚至隐瞒。消费者可以为造型精美的“一口价”黄金饰品的溢价买单,但有权知悉其克重数,这也是明码标价的应有之义。消费者在选购黄金饰品时要擦亮双眼,警惕销售话术。关注款式的同时也关注克数,防止后期因为克重问题与商家“扯皮”。

二、换购政策不明,换购承诺难兑现

购买黄金时,商家往往会告诉消费者,买了以后如果想换款式,随时可以按原价(或折价)换购店内的其他首饰产品,大多数商家能够规范的给消费者换购,但也有不少缺乏诚信的商家在销售过程中对换购规定含糊其辞,或口头承诺可以随意换购任何款式的产品,而实际上却只能换购指定产品或一口价的硬金产品,且还需支付其他服务费。

消费提示:涉及换购的具体内容要与商家进行沟通确认,要求商家将承诺明明白白写清楚,如免费换指的是免什么费,还需要收取什么费?换购是全场都能换,还是只能换指定哪一类型的产品?在购买黄金饰品前,消费者应当查看产品标签,了解产品规格、印记、型号、重量、含量、生产商等产品信息;对重量有要求的,应当场要求称重核实,核对清楚重量后再购买。消费者在了解黄金首饰的重量、含量等重要信息时,商家如以首饰按件销售或一口价为理由拒绝告知,请谨慎购买。

三、“以旧换新”,宣传广告需细看

大多数珠宝店都推出了“以旧换新”的消费模式,在促销季还会打出的“全价回购”“免费换”“零工费换新款”等促销宣传。通过对投诉内容的梳理,发现消费者到店以旧换新时,可能碰到的折旧价前后不一致、足金存在分量差异、以足金换到成色不同的金,或换到一口价硬金等,却不知硬金其实并不保值,以后再无法进行以旧换新等问题。

消费提示:消费者要仔细了解回购、换购条款及规定。了解回收价格,是否有折旧费、耗损的计算、工艺费等细节,以及后续的回购更换方法等。回购及置换时,要考虑新换饰品价位是否相当,消费者需要仔细辨别,不要轻信销售人员的口头介绍和口头承诺,谨防旧金饰回收、金饰销售环节可能存在的价格欺诈及黄金首克低价或金价立减可能存在的原价虚构,将足金首饰换成“一口价”的硬金或K金等饰品。

从“潘叔”到“潘子”,潘长江是如何沦为全网笑柄的?

大家都说现在的 娱乐 圈越来越浮躁,明星一个比一个大牌,一点真材实料都没有,格外的怀念以前的 娱乐 圈。

就把上了年纪、略有点建树的明星,都会被称作老戏骨或是老艺术家。

老戏骨和老艺术家本来是坐在高高的王座上 ,借着时代滤镜拉踩现役明星们。

但随着老戏骨们一个接一个骚操作,外界才发现:

老艺术家们也不过如此。

潘长江就是其一。

前几年几乎是被捧上天, 堪称喜剧界的代表大神 ,对于春晚越来越失望的网友们迫切希望他回归舞台,名声一时之间达到顶点。

可如今提到他谁不调侃一句 “潘子” ,对他的调侃多过尊敬,当年那些封神的喜剧小品似乎都不算数了。

我们的 “潘叔” 到底是怎么样变成 “潘子” ,一代喜剧大神又 是怎么沦为笑柄的呢? 今天就让我们来聊聊潘长江跌下神坛的陨落史。

01

潘长江小时候遭了不少难,在他六岁的时候,患上了 “尿崩症”。

小小年纪的他开始嗜水如命,一会不喝就难受得紧,甚至是一边喝水一边排泄。

这问题就有点大了,父母立马把他送到医院,经过医生的详细诊断才知道他得了这样的病, 极有可能活不过25岁。

幸运的是,一位老中医妙手仁心,保住了他的命,但也带来了一个伴随一生的后遗症。

他的个头永远停在一米五九的高度,再也长不高。

面容俊俏的小帅哥成了长不高的小矮子。

但这也是他成为喜剧演员的契机。

潘长江的父母是评剧演员,他从小耳濡目染一直期盼着站在舞台的中央。

母亲在1976年主动退休,把自己的工作位置给了潘长江 ,但是因为身高的限制,潘长江一直只能演丑角,这让向往舞台的他有些心灰意冷,几度想要放弃。

但他的父亲不这样认为, 他觉得潘长江非常适合丑角,就应该在这条道路上发光发热。

果不其然在数年后成了评剧团的最厉害的丑角,受到了无数粉丝的喜爱和追捧。

可惜的是时代发展,大家不爱看丑角了,喜欢上了二人转,潘长江随波逐流成为了二人转演员。

那段日子潘长江过得很充实,一边发展自己的事业,一边追着自己心爱的姑娘,有了一个新的家庭。

在1981年夫妻俩生下了一个女儿,他们非常宠爱潘阳,这也是潘长江晚节不保最主要的原因。

02

潘长江一直很努力,不再因为自己只能当丑角而感到心灰意冷,反而是爱上了喜剧行业,带着自己的绝佳小品登上了春晚, 成为了春晚的钉子户 ,在这个舞台上留下了无数令人拍案叫绝的作品。

名气起来后,潘长江便开始接触影视剧的行业,在1999年还斩获百花奖的最佳男演员。

之后参演了多部影视剧,在2003年拍摄的一部抗日**《举起手来》,潘长江贡献了非常优秀的演技和笑点。

这么多年以来,大部分观众回忆起来的,依旧是潘长江举着手的滑稽表情。

那个时候的潘长江,除了小品,也是影视界的顶流明星。

尽管他留着滑稽的发型,说着傻帽的话语,囧相百出,但他是喜剧界当之无愧的明星。

看得出来咱们潘叔干一行爱一行,且行行都很优秀。

现在他身陷直播行业不可自拔,大概也是因为他敬业吧。

03

潘长江选择扮丑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命运 ,因为身高的限制他没有别的选择。

在系列的小品和影视剧中,他用自己弱势的外表换取掌声,没有辜负一个丑角的使命的。

这也是他赢得了观众们尊重的最大原因。

但是时代在发展,潘长江这一套已经不能再获取掌声了。

必须整点绝活,搞点别人弄不了的东西,你才能在乌央乌央的互联网中脱颖而出。

但潘长江是什么人?当年可是统治了喜剧界的大人物,自然能想尽办法给自己整点话题。

他喝水!

因为尿崩症他能一口气喝几瓶水。

潘长江曾经在好多场合表演过自己这个绝活。

这种毫无用处的绝活有什么好看的?

还别说真有人喜欢, 这给潘长江迎来了不少掌声,同时也遭到了许多人的讥讽 ,认为他晚节不保,江郎才尽的他只能用这种低俗的手段来换取曝光度了。

04

潘长江其实前几年就已经开始搞各种幺蛾子了,但那个时候大家还是很敬重他的, “老艺术家” 的童年滤镜还是在的。

但怎么到今天,这滤镜就摔得稀碎。

碎到潘叔成“潘子”。

因为时代变了,之前潘长江扮丑能够博观众一笑。

现在一打开互联网,就会有一千个、一万个比他更丑的角,能让网友们笑得更大声。

潘长江能一口气喝四五瓶水,还有别的网红能一口气喝一缸辣椒水。

要是你想寻乐子,你会去看谁?

这就是互联网的冲击,打破了潘长江的绝活。

一直以扮丑生存的潘长江,失去了自己的生存之道。

即使不服老的他依旧在扮丑,但玩着老一套的他,又怎么能适应得了互联网的快速变化呢?

在两年之前,潘长江因为不认识蔡徐坤,受到了无数粉丝的攻击和辱骂。

当时网友们对潘长江还是一片怜爱的,帮他说了不少好话,也让蔡徐坤遭了不少嘲讽。

但短短两年, 潘长江就不行了,成了潘子。

因为他进入了直播行业。

刚开始潘长江进入直播行业,其实只是玩票性质的,没有什么实质的黑点,毕竟老艺术家和当年的粉丝聊聊天,这有什么好嘲的。

但从潘嘎之交后就彻底崩了。

05

说到潘嘎之交,就必须谈谈另一位主人公嘎子哥了。

嘎子哥原名叫谢孟伟,因小时候出演《小兵张嘎》这部爆剧出名,可惜后续发展不行,拍一部扑一部,没有什么水花。

之后谢孟伟便进入了直播行业,为了博眼球闹了不少笑话,天天在直播间和人互喷,闹得难看至极。

等名气上去之后,谢孟伟又被曝出卖假酒的事件,一桩桩一件件真的是没底线。

在一次偶然的缘分中,潘长江和谢孟伟连上麦了,谢孟伟遇到了大前辈,可谓是哭得梨花带雨,哭诉自己被人骗了,这才搞到了今天这个局面,还连累观众朋友们一起被坑。

潘长江也摆足了前辈的架子,语重心长的对他说网上的套路多,不是谢孟伟这种年轻人能够把握住的。

潘长江这话不假,现在的网络及其复杂,什么东西都是套路,看得出来潘长江对这些认知很清楚。

谢孟伟也一副听了劝告的样子, 当即表示再也不卖酒了,满脸都是悔恨之色。

但之后两人的后续做法,才让人真正的大跌眼镜。

谢孟伟流的悔恨眼泪仿佛是眼药水,第二天他又跟没事人一样立马开始卖酒,真是一点犹豫都没有。

至于苦苦规劝谢孟伟的老前辈潘长江呢?

更 搞笑 了。

他也开始跟谢孟伟一样卖酒了。

直播行业水深, 谢孟伟hold不住,但是有了年纪的潘长江就能hold住了?

当时他语重心长的劝谢孟伟回头,搞了半天是在劝退竞争对手。

潘长江不愧为春晚大舞台出来的,热情比谢孟伟还要高,话术比谢孟伟还要完整,不停地催促粉丝下单,销量一路涨,潘叔的嘴角也一直没有下来过。

当天的销售额破了千万,想必潘叔拿到的红利也不会少 ,这可比一口气喝好几瓶水要赚得多。

没有想到打脸来得如此之快,老艺术家的光环立马碎了。

谢孟伟也是一个硬茬,当有人在他的直播间让他劝劝潘长江时,他竟然说自己只能管好自己。

两个人的身份一下子就反转过来了。

潘叔成了潘子。

这波炸裂的反转着实 搞笑 ,也就有了著名的 “潘嘎之交”。

06

当然,这只是潘长江名声崩塌的起点。

潘长江尝到甜头之后,还闹出更多啼笑皆非的事情。

他不止在直播平台卖些所谓的名酒,还在直播间上架一些几十块钱的黄金。

看看这价格,才四十块钱就能买一个纯金的手镯, 现在的金价三四百,说没一点水分谁会信?

有网友质疑这个黄金的价格,人家横眉竖眼超级大声的反驳,老板都听他的。

言语之外,这手镯是真是假,你们都得给我买。

潘长江在直播为了推销产品,什么话都敢说,什么牛都敢吹。

为了推销食物大口吃东西,那滑稽夸张的表情真是令人捧腹大笑。

比当年在春晚上的小品还要精彩绝伦,那套催促下单的话术,估计直播行业的一哥一姐薇娅李佳琪听了都得甘拜下风。

当然直播不能只卖货,观众们总会视觉疲劳的。

为了维持自己的热度和话题,潘长江又搞起了自己那扮丑的那一套。

不直播带货的时候,开始模仿猩猩跳舞 ,就像当年他站在舞台上做到一样,甚至比当年更加滑稽可笑。

认了非常红的大带货主播辛巴当干儿子 ,在直播间一顿狂苦夸,称对方是最能带货的主播之一。

但辛巴是什么样的人呢?

稍微有关注直播带货的一下的朋友应该了解,一个酷爱炒作的网红,在直播间带货时卖几乎是糖水的燕窝,最后被判退赔消费者六千多万。

根据这件事就能看出辛巴是什么货色了。

然而潘长江为了带货居然和辛巴纠缠在一起,着实让人大跌眼镜。

这难道就是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吗?

辛巴为了赚钱不惜卖假燕窝,潘长江为了赚钱卖着几十块的黄金手镯。

当然和潘长江有来往并不只是辛巴,还有一位叫张熙媛女网红和潘长江交情匪浅。

为何这么说呢?

因为在潘长江和张熙媛连麦的时候,为了让张熙媛涨粉不惜下跪。

潘长江一边磕头一边念叨着十六万,似乎是要女主播突破这个难关。

女主播笑得花枝乱颤,直说自己从开播开始,就没有涨过这么多粉。

潘长江这一波操作可谓是惊掉了人的眼球。

都说潘叔啊,你要帮女主播涨粉,大可换个别的方式,表演个小品抖个机灵不比下跪拜观众来得好吗?

这一跪可谓是跪掉了潘长江的所有滤镜。

彻彻底底成了 “潘子”。

07

潘长江的名声可谓是一落千丈,他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其实也不能全怪他,只能怪资本 “给得太多了”。

这是潘长江一个月的带货量,快一亿了。

好几次潘长江单场直播就过了一千万。

据圈内人士猜测,潘长江能得到的分红,足够在北京的好地段买一套房。

啧啧啧。

一场直播也就几个小时,就卖卖蠢刷刷脸,就能坐着收入好几百万,甚至上千万。

这比当年潘长江当红时期的钱还要好赚啊。

那个时候一个小品得编排演练好几个月,才能够得到观众的掌声,而且还赚不到这么多钱。

一串数不清的零让这个曾经兢兢业业扮着丑,把欢乐带给大家的潘长江变成了今天的潘子。

对于外人的调侃潘长江并不是不知道,他心里很清楚自己已经从神坛跌落了。

那他在乎吗?

他根本就不放在心上,甚至还在女儿的评论区玩起了梗。

调侃自己的女儿叫“阳子”,还学着网友喊话谢孟伟的口吻,让潘阳劝劝自己的爸爸。

这句话可谓是把 “潘嘎之交” 的梗玩到了极致。

看得出来潘长江根本不在乎自己的名声落到泥巴里,他在乎的是热度,在乎的是直播间的带货量,在乎的是银行卡上的余额。

时代早就变了,潘长江深知抱着以前那一套没办法赚钱,更没办法舒服地赚钱。

以前他用扮丑角的方式给观众们送上了笑声,得到了老艺术家的名号,得到了网友的尊敬和掌声。

如今他依旧用扮丑角的方式给观众们带来了笑话,摔碎了自己的王座,但却赚得盆满钵满。

你说他有错吗?

其实也没有,谁不想多赚点钱。

只是网友们太过失望罢了。

失望曾经追寻的喜剧大神也成了庸俗的 “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