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本金价值投资怎么算_一万本金价值投资
1.管大宇谈价值投资
2.普通人该如何做好价值投资?
3.巴菲特可以复制吗?
管大宇谈价值投资
谈价值投资与低估陷阱、银行、周期
很多学艺不精的价投,看到低PE、低PB、高股息率(有时还有高ROE)的股票,就会无脑买入持有,殊不知这种情况下买入的先决条件,是净资产不能再减值了,否则这个低估值反映的就不是投资机会,而是不断恶化的信用风险。就好比,做债的人,看到某只债的收益率从5%飙升到30%了,他不会兴奋的说,,这只债严重低估了,我要去买入、持有。他去抄底这只债的理由,肯定不可能是基于低估(高收益率)来抄底,而是基于这家公司能扛过这波风险,不会违约,才买入的。在债市里,这个道理非常简单,但是到了股市里,很多人就想不明白了。看到一个低估值就无脑冲进去了。
云蒙的问题,也在这里。银行股17年的大牛市,本质是地产产业链景气上行周期的反映。银行板块18年以后的颓势,反映的也是市场对银行在地产下行期资产质量不断恶化的合理定价。价格是结果,并非原因。而且银行业的业务,还有一个非常不利的不对称的特性。类似于卖出期权一样,收益有限,亏损带敞口。
就是说,在景气周期里,即使银行的客户都赚了大钱,银行的收益也是有限的,只有固定的利息收益,不可能说客户多赚了钱就能多分银行一些。然后,等到下一个景气上行周期来临的时候,银行的净资产已经不可逆的损失掉了。但是,在景气下行周期,只要客户出现违约,银行必然形成坏账风险,资产减记。景气度下行+上行,回到原点的时候,银行的净资产是下台阶的,所以要不停的补充资本金。
最近几年,银行,保险,信托,包括AMC行业(华融,信达),股价走势持续低迷,就是这种典型的价值陷阱。
我也是坚定的价值投资者,也曾经在这里面迷茫了很久。后来花了很长的时间,很大的代价,才想明白,从而走出来。
我再举个例子,过去三年半的时间,银行的走势可以分为三类:
1、招商、平安、宁波、兴业,市值增长的。
2、四大行为代表的稳健型银行,市值几乎是走了一条水平线。
3、华夏民生中信这种资产质量恶化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各种城商行农商行,市值就是不断缩水。
以四大行为例,如果不算18年初那波脉冲行情,可以说,在过去四年半,股价都几乎走了直线。
价投们看,就会说,你看,低估值,拿着很安全,每年还有股息,多舒服。
但是如果让做债的投资经理看,他会看到什么呢?
如说这是一只10年期的债券,四年半过去了,价格不动,说明到期收益率在上升啊,反应的是风险在提高啊,资产质量在下降啊。当然,股票是永续的,跟债券是有差异的。但是对于资产质量的分析,是相通的。债券投资经理不会简单的因为某只债低估值,就冲进去抄底。他会分析这家公司的基本面,到底有多大的风险,能不能扛过去。只有当确信这家公司没有大问题,能扛过去的时候,才会买入这只被低估的债券。
但是很多股票投资者,只会看估值,殊不知估值(价格)已经是市场交易出来的果,我们要的是未来,就要去分析这个价格背后的成因。业务的有效增长,净资产的质量,净现金流的创造能力,是低估值股票买入的先决条件。
千万不能只看低估值就冲进去了,否则会吃大亏。
净资产不看增长,看质量。简单来说就是变现能力。
谈波动
今天虽然新能源板块跌幅巨大,但市场总体的流动性还是非常充裕的,没有系统性风险。
今天是典型的市场内部剧烈博弈导致结构变化的行情。
妖股横行源于产业政策空窗期叠加各个行业一系列利空。
市场会自然选择阻力最小的方向,目前就是找到了三个,妖股,元宇宙,基建。
靠风险偏好的上涨注定是波折的,因为它是靠情绪推动的,根源在于投资者对各个板块的信心。
交易始于分歧,终于一致。
市场就是三类资金,一类死守新能源,甚至卖掉传统板块抄底宁王;第二类属于调仓派,卖掉涨幅巨大的新能源,来拥抱传统板块;第三类属于骑墙派,遇到波动,不管持仓什么板块,先出来看看
谈波动(续)
做投资一定要正确的理解价格波动,不要被价格波动锁死自己的思考。
对投资者来说,最大的难关是正确的理解和对待价格和净值的波动。是把波动当成一个结果,还是当成一个原因?
在我们的研究体系里,资产价格由两部分构成的,一个是可知部分,另一个是不可知部分。
1、可知部分:确定的价格形成机制,各种已知变量。
2、不可知部分:各种未知的变量。
事实上,前者所占的比重,可能50%都不到,后者所占的比重更大一些。
对于可知部分我们要尽可能地去研究清楚,对于不可知的部分要心存敬畏,跟踪好。
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研究体系,必须保证底层的逻辑一致性,最大的敌人是知识碎片化,市场里绝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看起来知道很多东西,什么都懂一点,其实没有什么用。
把宏观的变量(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中观的变量(行业景气度,竞争格局)、微观的变量(公司的生产经营),一个个的从未知等到变成已知,再把这些已经的变量,代入研究体系,不断的修正我们的观点。
这些都是要靠等的。做波段能长期做对,只有一个办法,有稳定的可靠的消息来源。仔细想想,自己有吗?
“体系+变量”的框架告诉我们,
1、要接受未知。
2、要靠等待来消除未知的变量,而不是预测。
3、知道自己在等什么,以及什么值得等,什么不值得等。
4、接受波动,管理好仓位。
做投资,不是靠预测对而获利的,是靠持仓+等待来获利的。
建立起一个好的框架,就可以让我们的等待变得从容一一知道在等什么,也知道要去跟踪什么。
因为未知变量天然的不可知性,预测的套路是不可能靠谱的一一底层逻辑都自相矛盾。
等待才是可行的,因为他的逻辑是自洽的一一把不确定的东西等成确定的。
— END —
普通人该如何做好价值投资?
我认为一个普通人如果想要做好价值投资,那么他必须要做好以下三个步骤。首先你需要去学习价值投资的理论知识,学习好了这些理论知识之后,那么你就大概知道应该要怎么样去分析一家公司,是否有价值了。在懂了一些理论知识之后,你就可以进入市场进行实操。在实操的过程当中很有可能逆势亏得比较多,赚的比较少。所以在这个过程你需要不断的去修正投资模型,把错误的观念给他去掉,把正确的观念给他纳入进来。
一.学习价值投资理论
因为价值投资是一种比较流行的投资模型,所以说现在比较容易能够找到学习价值投资的相关书籍和理论。在我们正式的进入投资之前,可以先去学习一下投资的知识。因为在学习了这些知识之后,我们才知道要怎么样去判断一家公司的价值。在学习的投资的知识之后,我们才会知道要怎么样判断一家公司的未来,它的股价是否能够上涨。
二.实操价值投资
在聊起了这一些基本的判断知识之后,我们就可以进行实操。在刚刚开始实操的时候,一定不能够加入很多的金额,只能够用一小部分的本金来进行学习操作。在实操的过程当中,就需要运用你学到的理论知识来指导自己的实际操作。
三.不断的修正投资模型
在你实际操作的过程当中,你肯定会做到很多错误的交易,导致自己的亏损。做到错误的交易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但是你一定要及时的去了解自己的错误到底在哪里,并且把这个错误加以改正。当你不断的修改了一个又一个错误的时候,你的盈利模型就会慢慢的成型,那么你盈利的概率也就变大了。
大家看完,记得点赞+关注+转发哦。
巴菲特可以复制吗?
首先,可以确定地说,从古至今,每一个能被载入史册的人物都是不同的个体,肯定是不可复制的,况且巴菲特的成功离不开他出生和生长的土壤――美国。试想如果巴菲特出生在中国的1930年,我敢肯定他今天的成就会逊色很多。 但如果有人问,巴菲特的价值投资哲学或者说价值投资方法是否可以复制?我想答案应该是肯定的。价值投资方法的核心就是要确定被投资企业的价值和价格的关系问题,而评估企业的价值无论它是中国的企业还是外国的企业,方法都差不多,那就是我这笔投资在可预计的时间内,多长时间可以收回本金。一般来说7年左右的时间靠获得企业的利润把初始投资收回来,就是一笔不错的投资。而具体到投资上,那就是寻找价格低于或接近且内在价值不断成长的企业或股票,然后买入并持有到价格大大超过价值或到企业发展前景变坏的时候再卖出。这就是价值投资的全部道理,无论在任何市场,价值规律都是不会变的,企业壮大1000倍,股权价值就会增值1000倍,无论你拥有的是100%股权,还是1%甚至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的股权,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你可以检验一下在很多投资者眼里是政策市的中国股市,万科、苏宁、茅台、伊利等等,这些企业盈利增长数倍的股票复权价是否也增长了数倍,你就一清二楚了。所以,做投资首先要有正确的投资方法和哲学,这样才会保证你赚到的每一分钱的确定性原因,而且这样才具有可复制性和持续性,这样你的财富才会持续增长而不是一夜暴富后一贫如洗。 要想投资成功还要有足够控制情绪的能力。巴菲特一贯的投资策略都是在别人恐惧的时候更贪婪,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更恐惧,可以看出这些都是有悖人性的,当然需要具备与常人不同的能力。试想,在2008年中,金融危机肆虐的时候,股票市场一片风声鹤唳,哪有人敢去买股票,而巴菲特依靠超强的情绪控制能力却开始买进股票,并且还在向全美国人民呼吁到了买股票的时候了,在众多人士的质疑声中,仅过了一年,巴菲特的那些投资就收益丰厚。那么这一点可以复制巴菲特吗?笔者以为,控制情绪的能力一般来说不易复制,而且有些性格是与生俱来的,但并不是说不可以通过后天不断的训练来提高的。 巴菲特还有一个很少有人关注的特点,那就是非常节俭,甚至有些时候在向吝啬靠近。巴菲特在26岁从他的导师兼老板格雷厄姆那回到家乡奥马哈的时候,身家14万美元,相当于现在至少上百万美元,已经是个小富翁了,但是他在开始合伙事业的时候却将自己的办公地点选在了家里,一直持续了近6年才搬到了一间很简单甚至是简陋的办公室,而办公室的面积只有30多平方米,却装下了包括他自己在内的5个员工。 还有一件事,巴菲特每天要喝至少5罐听装的可口可乐,他不会一次只买一箱,因为这样并不能省下多少钱,他会一次买很多放在家里和办公室里,直到喝完为止。如果巴菲特缺少了节俭的美德,那么,很可能他现在拥有的财富至少会少个“0”,如果这样,他成功的光环或许会失色不少。当然,这些性格特质和习惯是可以复制的,做投资的人如果没有节俭的习惯,那么很有可能他在投资上表现得对成交价格也不会在意。更为重要的是,从超长期来说,价值投资者最终的财富取决于符合收益率和其间投入的本金,比如以20%的复合收益率投资50年,总收益接近一万倍,本金是10万,结果就是10亿,本金每增加一万,最后收益就会增加一亿,这也就是在巴菲特眼里现在的每一元钱,都是未来一万元的道理所在。 当然,巴菲特还有非常多的与常人不同的特点,有些是可能被复制的,比如像勤奋、独立思考、高度自律等特质,还有一些则是可能很难甚至是不可复制的,比如理性、耐心、坚持不懈等,而铸就一个伟大的投资大师,应该是集成了诸多特点于一身,而也离不开“天时和地利”,离不开美国强大的资本市场。所以,巴菲特能够获得如此成功绝不仅仅是投资方法的正确和坚守,更多的还有性格和习惯的原因。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