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油较布油折价幅度创2020年以来新高,这一现象意味着什么?

2.为什么今天石油涨,石化狂跌?

3.为什么国际油价猛涨,中石油股价会狂跌(越详细越好)

4.为什么经济危机导致了石油价格的大幅度下降?

5.好消息!今晚油价迎“2连跌”,加满可省12元!尿素也狂跌370元?

油价继续下跌的原因_油价微调狂跌原因

最近,大伙儿见面的问候不是“吃了吗?”而是“加了吗?”国际油价连连下跌,到底有啥影响?至少对于特斯拉来说,就应了《泰坦尼克号》中Jack的经典台词:“You jump, I jump!”

国际油价狂跌与美国自身石油产量提升和世界经济增长乏力有关,与乌克兰危机不无关系!!!

制裁、低油价:俄罗斯更怕哪个?

据俄罗斯《独立报》报道,卢西安诺夫表示,油格下跌对于俄罗斯经济的影响要远远大于西方制裁引发的相关限制。“制裁对于货币、财政预算、俄方出口产品的价格都没有致命的影响。但油价从今年年初起下跌了30%,而卢布也同样贬值了30%。”

对于油价下跌对俄罗斯经济的影响,洛克银行副主席安德烈·柳申认为,如果明年的石油价格仍低于80美元/桶,那么可能会出现财政预算支出上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不得不发行额外的货币,而这会加速通货膨胀。”Grand Capital的分析师尤里·布洛克金表示,2014年原油价格每下跌10美元,俄罗斯的GDP就会损失1%。而如果原油价格跌到60美元/桶,则这已经是GDP的2%,即大约400亿美元。他总结,在最糟糕的情况下,低油价可能会给俄罗斯的GDP带来450亿美元的损失,而这将会渐渐把2015年的俄罗斯经济带入衰退。

不过,也有俄罗斯商界人士认为油价下跌对俄罗斯造成经济损失被过分夸大。“自由金融”公司总裁乔治·瓦申克认为,西卢安诺夫把俄罗斯经济由于油气部门产生的损失程度夸大了。“油气部门占GDP大约7%,即1470亿美元,而石油价格下跌30%对GDP造成的损失不会达到1000亿美元,实际的损失应该小2倍。”而这意味着,2015年的损失可能不会超过700亿美元,仅为财长预测数的1/2。

尽管究竟哪些因素对俄罗斯经济起到的负面影响更大并无定论,但俄罗斯外经银行的副主席安德烈·克列巴奇对俄罗斯经济的短期未来并不乐观。他预测,明年俄罗斯的经济增长很可能非常低。“我认为,2015年的经济可能比俄罗斯中央银行预测的更糟,很可能会产生衰退。今年的增长大约为0.5%,明年则很可能是负数。”

《经济学人》也指出:“俄罗斯的防御体系比看上去的样子要脆弱得多。而且其可能会受到更大的打击,或者是新的油价下跌,或者是俄罗斯企业失败的债务重组,或者是接连的西方制裁。当国家经济变得不稳定的时候,国际金融体系常常最早成为将国家拖入深渊的催化剂,比政治或投资者的影响要更早。”

俄政府考虑降产量稳价格

目前,通过降低石油产量稳定国际市场价格的方法也被提上了俄罗斯政府的议程。随着委内瑞拉外长拉米雷斯到访俄罗斯,俄罗斯部分媒体传出俄罗斯将和委内瑞拉一起将每天的石油开采量降低1500万吨的消息。

俄罗斯能源部部长亚历山大·诺瓦克强调,目前俄罗斯正在讨论降低石油开采量的可能性。“这个问题需要非常认真地研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做出这样的决定。我们国家的预算非常依赖于石油领域的收入。我们没有像沙特阿拉伯那样的技术,可以迅速地降低或提高石油的产量。总体而言我们正在讨论这个问题,但是还没有最终决定。”

本周,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员国将在维也纳会晤,讨论通过削减石油产量来支撑石油价格的可能性。OPEC成员国中的伊朗、利比亚和委内瑞拉已经开始敦促OPEC成员国通过削减产量来支撑油价,尽管科威特称这种削减不太可能。

路透社报道称,如果OPEC成员国没能对减少石油开采量达成协议,则油价会毁灭性地跌到60美元/桶。路透社援引一家原材料资产投资基金高层的评论称,“从6月开始的油价下跌,已经跌至40年来的最低水平。而如果OPEC未能决定至少每天减产100万桶的话,油价还会继续下跌。”

亚历山大·诺瓦克在电视节目“俄罗斯24”中,对OPEC做出减产决定的期待并不高。他表示:“现在OPEC的角色已经彻底改变了。是否能够回到过去的协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沙特阿拉伯的立场。我估计,达成减产协定的可能性存在,但是不高。”

而分析师们认为,即使OPEC达成了石油减产的协定,例如每天减产50万桶(或7万吨)石油,这对稳定市场也不会起到太大的作用。持OPEC应保持产油量不变观点的分析师则认为,即使OPEC国家降低了石油的开采量,后续石油价格的增长也只会促使不属于OPEC组织中的石油生产国增加产量,尤其是美国。

美油较布油折价幅度创2020年以来新高,这一现象意味着什么?

博主语:看了这篇文章,在目前,在制度没有改进之前,在贪官没有伏法之前,你,还会买股票吗?

股民一研究股市上涨下跌的原因,管理层就发笑。涨跌的开关掌握在他们手中,你们却去研究技术啦、这个面那个面啦,这不是缘木求鱼又是什么?

投资中国股市的人,本来应该是非常幸福的。从股市诞生到今天的20个年头,中国经济一直牛气冲天,从来没有低于过7%的增长速度,1990年的 gdp是 1.74万亿元,到2007年已经是24.6万亿元了,20年增长了14倍之多。作为实体经济的晴雨表,照道理来讲,就是一头彪悍的大牛才对啊,即使投资人有所谓"过度情绪",最多也就是有时候肥牛有时候瘦牛罢了。

可悲的是,20岁的中国股市从来就没有牛过,一会儿是骨瘦如柴的小猫,一会儿是硕大无朋的大象,股票价格总在喜马拉雅的顶峰和马里亚纳海沟之间来回蹦达着。

是中国股民有着运动员一般的体魄,热爱登山跳海、跳海登山地来回折腾吗?显然不是。今天中央电视台通过对76万投资者的调查,得出一个数据:从 2007年至今,92%的股民亏损,亏损5成以上的人竟然接近6成!须知,今年是"黄金十年"的第二年,也是言犹在耳的"增加人民财产性收入"和"防止股市大起大落" 这些庄严的承诺才说了6、7个月啊。而纵观20年股市的发展历程,至少也有92%以上的平民参与者血本无归,几万甚至十几万亿的平民资财化为灰烬。说中国股市是百姓财产的屠宰场,那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中国股市怎么了?一个社会财富的源泉怎么成了社会财富的黑洞?一个全体社会成员民主公平地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渠道怎么成了加剧社会不公不义的工具?让我们看看中国股市的结构吧。

中国股市由五个部分构成:1、代表法律权威、行使市场监管责任的国家机关;2、被投资者,也就是上市公司;3、投资者,也就是股民、基金和其他机构投资者; 4、在以上三者之间架设沟通桥梁的社会中介机构,如交易所、券商、会计师事务所;5、由公共知识分子和各利益集团代言人组成的公众舆论。

照道理讲,如果市场各部分各守其职,市场应该平稳发展才是啊,但是事实却表明,18年来,中国的股市一直就是这样要么是猫,要么是大象,来回折腾个不休。

为什么会这样?我们要从市场上涨下跌的原因分析起来。

中国股市从诞生至今,从来都是一个受着严格zf管制的"政策市",其上涨和下跌完全是政策人为制造出来的,所以和实体经济几乎老死不相往来。

既然是人为的政策市,为什么不将股市调控成平稳发展的市场呢?

因为涨跌得越"暴",利益的越巨大!

设想一下,假如有人能准确地在中国股市的每一个低点买入,又在股市的每一个高点卖出,有个三年五年的,他将拥有多少财富?实在难以想像。不是说成为亿万富翁很简单吗?只要拿十万元前,找到10个翻番的股票就实现亿万富翁的美梦了。

试想一下,假如这个"神人"在低点买入后,他是否希望在短时间内涨得越高越好?而他在高点卖出之后,是否希望在短时间内跌得越低越好?

谁能找到大盘的高点低点?制造政策的人;谁能找到个股的高点低点?操纵个股的人。

谁制造着政策?中国证监会;谁具体操纵个股?机构投资者。

中国证监会和机构投资者应该是什么关系呢?应该是猫和老鼠的关系。但是现实是什么关系呢?是一家亲的关系。

一家亲是如何形成的?1、入市靠证监会批准;2、运行靠证监会"窗口指导";3、队伍相互融合。

仅仅查公开的资料就一目了然,证监会不过是一个跳板,许多证监会官员们人生的目标是到被监管单位去享受财富。

先看证监会和券商的队伍融合:

新银河证券的董事长李鸣曾是中国证监会稽查二局局长;新银河证券的总裁肖时庆曾任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副主任;

安信证券总经理王彦国曾在证监会发行部、基金监管部、证监会南京特派办、上海证管办等部门担任要职;

国金证券董事长雷波,是已被"双规"的前证监会副主席王益的在证监会时的秘书;

平安证券总裁助理张文生曾经是证监会干部;

曾任证监会副主席的汪建熙,后来摇身一变,成为合资投行中金公司的董事长;

太平洋证券总经理王超,曾任证监会法律部主任,证监会杭州特派办主任、党委书记、证监会稽查一局局长等职;太平洋证券独立董事王连洲更是在业内赫赫有名,是基金法的起草组长;

再看证监会和基金公司队伍的融合:

目前60家基金公司中,15家基金公司的总经理曾在证监会、上证所、深交所担任过要职;此外,还有7家基金公司的董事等也在上述监管部门工作过;

甚至美国的也在招募中国证监会的官员:不久前,中投公司砸下32亿美元的美国私募基金弗劳尔斯的董事总经理宣昌,就曾任证监会规划委委员和机构监管部副主任。

好了,在这样明目张胆的融合中,证监会对市场中两支最重要的主力的监管已经成了左手管右手了。剩下来监管谁呢?管上市公司?

众所周知,上市公司是券商辅导、保荐、发行上市的,券商和证监会是一家人后,上市公司和证监会就有了"姑表亲";而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要炒作股价需要上市公司有相应的消息配合,上市公司也要基金拉升股价进行减持、再融资等活动,在市场生存过程中,上市公司通过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也和证监会有了"姨表亲"。都是一家人,那么监管谁呢?

还有两支力量:"经济学家"和媒体舆论。但是大多数"经济学家"本来就是强势利益集团包装出来的、豢养着的,而这些强势利益集团通过广告购买、信息沟通早已经将大多数舆论媒体收归麾下了;至于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假如他们坚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在没有集体诉讼制度的中国,在中小股东没有对上市公司监督管理权的中国,能生存下来吗?

现行的政治制度和政治道德,将证监会、券商、机构投资者、中介机构、大众舆论焊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的时候,他们就是反市场的一致行动人!暴涨之后暴跌,暴跌之后再暴涨,就在这疯狂的上串下跳中,一次次绞杀中小投资者的资本,一次次剐削人民的财富!

今年年初,沪深两市的流通市值是10万亿,到6月18日已经不到6万亿了,这4万亿真金实银,相当于去年全年国家财政收入80%财富到那里去了?我们知道从去年到今年,印花税、融资、再融资、大小非、基金分红,林林总总加起来,也不过1万亿左右的规模,还有3万亿到那里去了?

基金已经偶然暴出了"老鼠仓",证监会的官员们有吗?假如有,那是非常恐怖的事情,因为能主导市场方向的人,从人性的角度,一定是希望涨了再涨,跌了再跌的啊。

但是目前我们的法律体系能阻止官员的老鼠仓吗?答曰:不能!

《证券法》中第四十三条就是防范老鼠仓的,怎么规定的呢?"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证券登记结算机构从业人员、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和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参与股票交易的其他人员,在任期或者法定限期内,不得直接或者以化名、借他人名义持有、买卖股票,也不得收受他人赠送的股票。"这个规定等于告诉证监会以及相关的禁止交易人,买卖股票一定要用老婆、儿女的名义,不可以拿自己的身份证去开户。简直是"严苛"的"酷法"啊,它的目的好像在努力杜绝证监会官员们拥有私房钱!

但是假如就有证监会官员冒天下之大不韪,拿自己的身份证炒起来怎么办?第一百九十九条的"违法责任"在等着他们: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参与股票交易的人员,直接或者以化名、借他人名义持有、买卖股票的,责令依法处理非法持有的股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买卖股票等值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这说明,如果自己把自己揪出来,不但要将赚的钱吐出来,而且证监会还可能给个"警告" 啊,"记过" 啊什么的处分!如此"残暴"的惩罚,相关人员至少胆子要比米粒大才敢触犯啊!

前一段时间市场高呼"救市了!"的时候,我冷眼旁观,哧哧冷笑:证监会肯定心里想,你们闹得这么凶,说大小非使股票下跌,说印花税让股票下跌,好,我大小非规范!我印花税降下来!你们能耐大,看能将股票涨到哪里去!一个眼色基金就明白了,疯狂地卖;证监会也不闲着,新股拼命地发;"经济学家"也行动起来,说恐怖啊,越南危机了!美国危机了!印度危机了!看你们那个敢买!等回落几天傻瓜们犹豫彷徨的时候,给你们最后痛击:特批特大的ipo!冷不防提高存款准备金!国资委说国有企业炒股损失要追究......哗啦啦兮大厦倾......

暴涨有暴涨的受益者,暴跌有暴跌的受益者,在这场世界罕见的股灾中,有人哭红了眼,有人笑弯了腰!谁是暴跌的受益者?能预知市场方向的人;在目前的市场主体中,谁能预知市场方向?以证监会为核心的庞大的利益集团!

假如证监会真心救市,能将股市稳住或者拉上去吗?小意思!

去年年底以来中国股市的运行轨迹,就是中国石油的运行轨迹。这个怪胎,到今天依然有2.46万亿的总市值,占大盘的权重13%还多。中国石油涨,则大盘涨,中国石油稳,则大盘稳,中国石油跌,则大盘跌。那么要花多少钱才能让它涨起来呢?今天最多只要花3亿!今天它的价格在15左右,换手率不到1%,全部交易额不足6亿元,用3亿拉升,另外至少有3亿跟风,价格就上去了。

其实要稳或者升,只要机构不抛就行了,因为目前这个价格,不存在获利盘,套牢的股民是不会汹涌地割肉的,但是为什么它就跌了下去,带动大盘狂跌6.5%,以至于800家跌停呢?只有一个解释,根本不想救市,反而想打压股市,制造恐慌,以期获得更廉价的筹码!

机构有钱吗?吓死你!不说每次都能成功逃顶的社保基金、疯狂砸盘的保险基金,就说从基民手中收来的公募基金,有多少呢?7千亿!拿出区区0.05%来,中国石油就稳住了,大盘也就稳住了,但是不但不拿,还拼命地砸!要的是什么?暴跌再暴跌!

不是说证监会开会要讲政治吗?哈哈,念文件一本正经,下台时稍微眨一下眼睛不是就能会心一笑了吗?

那么暴跌复暴跌,谁最开心?

1、老鼠仓。可以得到更便宜的筹码;

2、外资。可以用更便宜的价格收购中国的核心资产;

3、被老百姓热议的贱买国产的人。说建设银行卖2.45元/股给友邦是卖国,那么二级市场跌到1.45元/股,不是就成了爱国英雄了吗?再说农行正在股份制改造,什么价格友邦才会开心地举起水晶杯呢?

4、仇华的敌对势力。你经济增长不是快吗?你不是要和谐吗?你不是要风光地搞奥运吗?看看,你民不聊生了吧?民众和zf有对立情绪了吧?

那么暴跌复暴跌,谁最伤心?

1、中国老百姓。理由地球人都明白。

2、党。"增加人民群众财产性收入"这个庄严的政治承诺,居然成了忽悠百姓进套的事实,一言九鼎的政治威严在遭受空前的侵蚀,1号肯定痛心疾首!

3、zf。"防止大起大落"的施政宣言,居然得到截然相反的现实结果,zf的能力和诚信遭受空前质疑,3号焉不忧愤交加?

所以,我们知道了,目前中国资本市场上形成的利益集团有多么庞大,有多么嚣张,有多么贪婪,有多么残酷,有多么危险!他们就是要在中国股市上先买一只猫,然后以大象的价格卖给老百姓,然后再无所不用其极地让百姓以猫的价格再卖给他......颠来倒去,反反复复地从事着这个肮脏的游戏,其结果是国家发展再快,经济发展再好,老百姓和资本市场也牛不起来。最终,中国将为他们这个肮脏的游戏付出巨大的代价!

目前证监会的官员"出事"的已经有好几个了。前发审委工作处副处长王小石被判九年;前中国证监会贵阳特派办负责人高勇死缓;前证监会副主席王益也已经被"双规"。他们都是因为其他事情牵连出来的,被发现纯属偶然。

还有没有"王小石""高勇""王益"在大楼里依然神现活现地"保护投资者利益"?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目前薄弱的法律体系是无法保证大楼里没有他们的。

为获得一己之私或者一个小团体的利益,使亿万百姓的利益受损,使国民经济的发展受阻碍,使党和国家的威信受侵蚀,使民族复兴大业成泡影,这样的事情确实有发生的可能。

怎么办?必须将目前这种证券监管的法律框架、执行机构、制衡方法全盘推倒重来,重新建立一个受中小投资者有效监督、和市场利益相关各方完全隔离、独立行使资本市场法律监管职能的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才能保证资本市场为社会的公平正义、为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为什么今天石油涨,石化狂跌?

美原油近日的狂跌跟5月合同的交收相关,4月20日周一是最终交收限期,为了防止被强行平仓,一些投资者逐渐提早平掉5月份合同而转仓6月合同。因为销售市场目前已经没有空间能够存储应交收的石油,这令销售市场显著欠缺接手,美原油5月合同因而遭受多杀多的践踏式下挫,造成美原油周一再一次狂跌。受卫安困境冲击性,国际油价出现供明显大于求的现象,加上前期的石油价格战,造成国际石油价格暴跌且库存量迅速飙升,库存量遭遇限制工作压力,这令石油交收出现空前的艰难,

而这一现象显著也被金融资本趁机看空,运用仓储物流逼仓个人行为导致了油价暴跌。美金毕竟是实物交割,期货行情受现货交易的影响就比较大。以此次美原油跌成负值为例子,就是因为美原油双头不具实体处理能力。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当时开多不是为了未来交收的时候好取得石油实体,而只是为了挣把资本市场的元钱,高抛低吸罢了。但最终买卖日的时候多头为了能避免出现解决实体石油的事情发生,

迫不得已赔本退场。由于大家都抢着转手,就出现了多杀多的局面,硬生生把价格制成负值。也就是说,双头宁可亏损,也不愿意去解决实体石油,因为我们并没有这个能力。如果真拿到了实体石油,不仅一分钱赚不到,还要然后掏钱解决仓储运输等后面事儿,赔的更多。不如亏损退场,虽然亏损,好赖手上还可以剩几个钱定价方式不一样:国际原油价格的危害关键取决于OPEC生产量转变及其欧洲和亚洲的需求转变。美国原油价格主要取决于库欣原油库存:库存量较高时,WTI价格降低,Brent-WTI差价扩张;

库存量比较低时,WTI价钱升高,Brent-WTI差价下挫。总而言之,美原油是基于国外市场的期货交易定价基准油,而国际原油乃是根据欧洲市场的现货交易市场标准油,国际原油和美原油差别甚大而价格差也均在5%上下。可是却数据上看来,国际原油和美原油基本上跌涨同步,可是市场行情都是根据国际性行情的。近期美原油下跌的幅度大的原因,从则面,对美国的经济大潇条的出现,滋长一种悲观情绪的体现

为什么国际油价猛涨,中石油股价会狂跌(越详细越好)

石油的挤出效应。其一:很多人都把资金拿出来配置石油,所以板块内其他的石油行业股都在下跌。其二、更重要的原因是石油上市股价超过预期太高,中石油高开低走,全天没能突破开盘价,导致人气上有些衰落,大家对一步到位的石油持有观望态度。更多人把资金投向了相对估值洼地钢铁和电力板块,就导致了下跌加剧。地产和金融的个股也不能幸免。

为什么经济危机导致了石油价格的大幅度下降?

因为国际油价高位运行中国石油和石化公司的进口成本就长期高位不下,在国内由于受到国家限价政策的影响每销售一吨成品油亏损2000多元,所以,这类公司对国际油价很敏感,油价涨他们就亏损加大,油价跌亏损减小,这就是为什么国际油家大跌中石油股票反而会涨的真正原因.亏损减少会使投资者信心有所恢复.去买该公司的股票.而石油资源长期趋势是高位运行所以该公司长期亏损就难以避免.而机构投资也将回避风险,面对这么大风险的公司,机构只有减仓撤退的份,而该股机构从上市到现在一直处于震荡减仓状态,而散户资金被套牢高达1300亿,被称为散户绞肉机,该股在主力再次大规模介入前都不会有反身的机会,只有震荡走低,个人建议不投资该股,风险大于利润.而石化股的权重性对大盘影响很大,它们破位运行大盘肯定也会受到波及的.如果主力继续出货你应该问会跌到多少,而不是涨到多少。

好消息!今晚油价迎“2连跌”,加满可省12元!尿素也狂跌370元?

先给你解释一下什么是次贷危机!一看就明了

过去在美国,贷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从房子到汽车,从信用卡到电话账单,贷款无处不在。

当地人很少一次现金买房,通常都是长时间贷款。可是我们也知道,在美国失业和再就业是很常见的现象。这些收入并不稳定甚至根本没有收入的人,他们怎么买房子呢?因为信用等级达不到标准,他们就被定义为次级贷款者。

大约从10年前开始,那个时候贷款公司漫天的广告就出现在电视上、报纸上、街头,抑或在你的信箱里塞满诱人的传单:

『你想过中产阶级的生活吗?买房吧!』

『积蓄不够吗?贷款吧!』

『没有收入吗?找阿囧贷款公司吧!』

『首次付款也付不起?我们提供零首付!』

『担心利息太高?头两年我们提供3%的优惠利率!』

『每个月还是付不起?没关系,头24个月你只需要支付利息,贷款的本金可以两年后再付!想想看,两年后你肯定已经找到工作或者被提升为经理了,到时候还怕付不起!』

『担心两年后还是还不起?哎呀,你也真是太小心了,看看现在的房子比两年前涨了多少,到时候你转手卖给别人啊,不仅白住两年,还可能赚一笔呢!再说了,又不用你出钱,我都相信你一定行的,难道我敢贷,你还不敢借?』

在这样的诱惑下,无数美国市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贷款买房。(你替他们担心两年后的债务?向来相当乐观的美国市民会告诉你,演**的都能当上州长,两年后说不定我还能竞选总统呢。)

阿囧贷款公司短短几个月就取得了惊人的业绩,可是钱都贷出去了,能不能收回来呢?公司的董事长--阿囧先生,那也是熟读美国经济史的人物,不可能不知道房地产市场也是有风险的,所以这笔收益看来不能独吞,要找个合伙人分担风险才行。

于是阿囧找到美国财经界的领头大哥--投资银行。这些家伙可都是名字响当当的大哥(美林、高盛、摩根),他们每天做什么呢?就是吃饱了闲着也是闲着,于是找来诺贝尔经济学家,找来哈佛教授,找来财务工程人员,用上最新的经济数据模型,一番金融炼丹(copula 差不多是此时炼出)之后,弄出几份分析报告,从而评价一下某某股票是否值得买进,某某国家的股市已经有泡沫了,这一群在风险评估市场呼风唤雨的大哥,你说他们看到这里面有没有风险?

开玩笑,风险是用脚都看得到!可是有利润啊,那还犹豫什么,接手吧!于是经济学家、财务工程人员,大学教授以数据模型、随机模拟评估之后,重新包装一下,就弄出了新产品--CDO(注: 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债务抵押债券),说穿了就是债券,通过发行和销售这个CDO债券,让债券的持有人来分担房屋贷款的风险。

光这样卖,风险太高还是没人买啊,假设原来的债券风险等级是 6,属于中等偏高。于是投资银行把它分成高级和普通CDO两个部分(trench),发生债务危机时,高级CDO享有优先赔付的权利。这样两部分的风险等级分别变成了 4 和 8,总风险不变,但是前者就属于中低风险债券了,凭投资银行三寸不烂"金"舌,在高级饭店不断办研讨会,送精美制作的powerpoints 和 excel spreadsheets,当然卖了个满堂彩!可是剩下的风险等级 8 的高风险债券怎么办呢?避险基金又是什么人,于是投资银行找到了避险基金,那可是在全世界金融界买空卖多、呼风唤雨的角色,过的就是刀口舔血的日子,这点风险简直小意思!

于是凭借着关系,在世界范围内找利率最低的银行借来钱,然后大举买入这部分普通CDO债券,2006年以前,日本央行贷款利率仅为1.5%;普通 CDO 利率可能达到12%,所以光靠利差避险基金就赚得满满满了。

这样一来,奇妙的事情发生了,2001年末,美国的房地产一路飙升,短短几年就翻了一倍多,天呀,这样一来就如同阿囧贷款公司开头的广告一样,根本不会出现还不起房屋贷款的事情,就算没钱还,把房子一卖还可以赚一笔钱。

结果是从贷款买房的人,到阿囧贷款公司,到各大投资银行,到各个一般银行,到避险基金人人都赚钱,但是投资银行却不太高兴了!当初是觉得普通 CDO 风险太高,才丢给避险基金的,没想到这帮家伙比自己赚的还多,净值拼命地涨,早知道自己留着玩了,于是投资银行也开始买入避险基金,打算分一杯羹了。这就好像阿宅家里有放久了的饭菜,正巧看见隔壁邻居那只讨厌的小花狗,本来打算毒它一顿,没想到小花狗吃了不但没事,反而还越长越壮了,阿宅这下可傻眼了,难道发霉了的饭菜营养更好?于是自己也开始吃了!

这下又把避险基金乐坏了,他们是什么人,手里有1块钱,就能想办法借10块钱来玩的土匪啊,现在拿着抢手的CDO当然要大干一票!于是他们又把手里的 CDO 债券抵押给银行,换得 10 倍的贷款操作其他金融商品,然后继续追着投资银行买普通 CDO 。

科科,当初可是签了协议,这些普通 CDO 可都是归我们的!!

投资银行实在心理不爽啊,除了继续闷声买避险基金和卖普通 CDO 给避险基金之

外,他们又想出了一个新产品,就叫CDS(注:Credit Default Swap,信用违约交换)好了,华尔街就是这些天才产品的温床:一般投资人不是都觉得原来的 CDO 风险高吗,那我弄个保险好了,每年从CDO里面拿出一部分钱作为保险费,白白送给保险公司,但是将来出了风险,大家一起承担。

以AIG为代表的保险公司想,不错啊,眼下 CDO 这么赚钱,1分钱都不用出就分利润,这不是每年白送钱给我们吗!避险基金想,也还可以啦,已经赚了几年了,以后风险越来越大,光是分一部分利润出去,就有保险公司承担一半风险!于是再次皆大欢喜,Win Win Situation!CDS也跟着红了!

但是故事到这还没结束:

因为"聪明"的华尔街人又想出了基于 CDS 的创新产品!找更多的一般投资大众一起承担,我们假设 CDS 已经为我们带来了 50 亿元的收益,现在我新发行一个基金,这个基金是专门投资买入 CDS 的,显然这个建立在之前一系列产品之上的基金的风险是很高的,但是我把之前已经赚的 50 亿元投入作为保证金,如果这个基金发生亏损,那么先用这50亿元垫付,只有这50亿元亏完了,你投资的本金才会开始亏损,而在这之前你是可以提前赎回的,首次募集规模 500 亿元。天哪,还有比这个还爽的基金吗?

1元面额买入的基金,亏到 10% 都不会亏自己的钱,赚了却每分钱都是自己的!

Rating Agencies 看到这个天才的规画,简直是毫不犹豫:给出 AAA 评级!

结果这个基金可卖疯了,各种退休基金、教育基金、理财产品,甚至其他国家的银行也纷纷买入。虽然首次募集规模是原定的 500 亿元,可是后续发行了多少亿,简直已经无法估算了,但是保证金 50 亿元却没有变。

如果现有规模 5000 亿元,那保证金就只能保证在基金净值不亏到本金的 1% 时才不会亏钱,也就是说亏本的机率越来越高。

当时间走到了 2006 年年底,风光了整整 5年的美国房地产终于从顶峰重重摔了下来,这条食物链也终于开始断裂。因为房价下跌,优惠贷款利率的时限到了之后,先是普通民众无法偿还贷款,然后阿囧贷款公司倒闭,避险基金大幅亏损,继而连累AIG保险公司和贷款的银行,花旗、摩根相继发布巨额亏损报告,同时投资避险基金的各大投资银行也纷纷亏损,然后股市大跌,民众普遍亏钱,无法偿还房贷的民众继续增多,最终,美国Subprime Crisis 爆发接近成为 Prime Crisis。

Credit Crunch 开启的地狱大门,还不知道如何关上……

看完了上面的再说说中国,中国主要的外汇储备是美元已经有1.9万亿,这次的金融危机美国增加了不少现金流,多印出来不少钱,所以短期内有通胀,美元贬值就在情理之中了,当然受损失的还是中国,谁叫你储备美元了

看完国外再看国内,国内的楼市泡沫也很大,人民都在单款买房子。国家是放宽金融政策,说白了就是降息刺激钱的流通,反正放银行里也没利息,就是楼主说的(1.银行利息收入减少),再者国家也说了增加资金流,说白了也是多印钱。短期的增加货币量,钱印多了就不值钱了就是楼主说的(2.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降息可以有点作用,这就好比在烂疮上擦粉,短期看似盖住了,其实烂疮烂得更深,至于挑战和机遇没有看到,发改委又说粮价要和国际“接轨”了,好比石油,国际原油价格到150美圆了发改委就“接轨”了,现在跌到60美圆以就看不到接轨了。国际粮食价格上涨了发改委就“接轨”了,为什么只看所谓的汇率不考虑国内货币实际购买力和工资水平? 所以,物价上涨,人们购买力不行,工厂生产的东西卖不出去就只好倒闭,现在有千万农民工失业潮就不奇怪了!

生活水平与朝鲜接轨,老百姓的福利待遇和医疗保障与非洲接轨,物价房价油价与欧美接轨。这就是中国国际地位提升的挑战和机遇,楼主你明白了么

今晚将迎来本月的首次油价调整,广大车主都希望油价能迎来大跌,毕竟如今油费大涨,各行各业都受其影响。

在新一轮计价周期内,国际油价迎来了大跌,尽管近期有所反弹,但对国内成品油影响不大,而今晚就是新的调整日,预计油价下调296元每吨,折合也就是下调0.23元-0.27元每升,届时全国92号汽油将回归“8元时代”,加满一箱50升油箱的汽油可节省12元。

02、尿素也狂跌370元每吨其实,除了油价走跌外,如今化肥市场行情也持续走跌,其中刚刚过去的一周,氮肥价格相比5月高点跌了600元每吨,而新疆地区更是跌了1000元每吨。

对此复合肥价格持续回落,部分仓库出现积压情况,预计本周开工率继续走跌。

对于农民来说,如今庄稼已种植下去,基肥也已施用,且前期采购一大批肥料,如今肥料价格走跌,大家对此吐槽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