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美元油价突破_油价40美元 国内多少钱一升
1.油价"六连停"后迎来年内首涨
2.分析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
3.长期关闭油价调整窗口是什么意思
油价"六连停"后迎来年内首涨
6月28日24时,国内成品油新一轮调价窗口开启。在经历了3个来月的调价搁浅后,国内油价将迎来2020年首次上涨。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信息,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20年6月28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120元和110元。
记者帮您算了一笔账,折合成升价后,92#汽油每升上调0.09元,0#柴油每升上调0.09元。以油箱容量50L的普通私家车计算,加满一箱油将多花4.5元左右。
按照2016年出台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规定,国内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根据国际原油价格变化,每10个工作日调整一次。成品油价格机制设定了调控上下限,上限为每桶130美元,下限为40美元,即当国内成品油价格挂靠的国际市场原油价格高于每桶130美元时,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不提或少提;低于40美元时,最高零售价格不再下调;当国际油价在40-130美元/桶之间运行时,国内成品油价格按机制正常调整,该涨就涨,该降就降。
油价上一次调整发生在3月17日24时,由于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大幅降低了1015元和5元。此后,由于国际油价平均水平已跌破每桶40美元的调控下限,自3月31日24时起,按照机制,国内汽、柴油价格连续6次未做调整。
本次调价是油价调整“六连停”后迎来的首次上调,也是年内首次上调。调价后,2020年国内成品油调价呈现出“一涨三跌八搁浅”的格局,年内汽油累计跌幅为1730元/吨,柴油累计跌幅1670元/吨。
据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监测,时隔三个月,国际油价再次站上每桶40美元。其中,本轮成品油调价周期内(6月11日—6月27日),伦敦布伦特油价最高为每桶43.08美元,平均为每桶40.87美元。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分析认为,今年1—4月,肺炎疫情全球爆发导致用油需求锐减、仓储库容极度短缺,国际油价大幅下跌至近二十年来低位。
其中,4月20日纽约WTI原油5月合约临近交割前甚至跌至每桶-37.63美元的负值。极低油价给沙特、俄罗斯等主要产油国带来沉重压力,并促使各方达成新一轮历史性最大力度减产协议。随着5月OPEC+正式推进减产,美国等产油国在低油价下产量也出现下降,以及更多海外国家放宽疫情管制,需求预期得到改善,国际油价逐步回升。目前,伦敦布伦特和纽约WTI油价升至每桶41美元和39美元的水平。
隆众资讯分析师李春艳表示,本轮调价周期内变化率先降后升,主要影响因素有几个方面:
一是美联储宣布在2020年之前将利率降至接近0的低位,美元汇率遭遇重挫;
二是美国部分地区疫情新增确诊人数再度增长,市场担忧海外疫情仍有二次爆发的可能性;
三是国际能源署预计,未来6个月内全球原油库存有望迅速减少,且将2020年全球原油需求预测上调近50万桶/日;
四是OPEC与非OPEC产油国继续积极推进减产,5月的整体减产执行率为87%,同时此前减产执行欠佳的伊拉克和科威特已经提交补偿,供应端收缩预期仍在延续。
* 油价后续走势将受两方面影响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预计,肺炎疫情防控和OPEC+减产情况是影响后续油价走势的关键。
一方面,美国、拉美等一些国家和地区新增确诊病例不断增加,引发了市场对疫情二次爆发的担忧。库存压力也持续存在,美国商业原油库存保持了五个月的上升势头,增至5.41亿桶的纪录高位。
另一方面,根据减产协议,5—7月减产幅度为0万桶/日。市场关心该组织减产执行情况和7月中旬将召开的会议,OPEC+将商讨是否延长当前减产幅度至8月份。此外,油价回升至每桶40美元上方,可能促使美国页岩油再度增产,各产油国矛盾将加剧。
下一次调价窗口将在2020年7月10日24时开启。隆众资讯分析师李彦认为,近期国际油价延续高位震荡态势,预计下一轮调价上调的可能性较大。卓创资讯成品油分析师张瑾怡认为,下一周期来看,原油市场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面临回调压力但整体空间有限,因此国内参考的原油变化率上涨力度有限,预计下轮成品油零售限价上调或搁浅概率并存。
新闻来源:人民网汽车
分析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
20世纪70年代影响影响世界经济的大事记,三次石油危机。第一次石油危机(13年-14年),又称作13年石油危机。由于1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为了打击对手以色列及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宣布石油禁运,暂停出口,造成油价上涨。当时原油价格曾从13年的每桶不到3美元涨到超过13美元,是20世纪下半叶三大石油危机之一。原油价格暴涨引起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据估计,美国GDP增长下降了4.7%,欧洲的增长下降了2.5%,日本下降了7%。
第二次石油危机(19年-1980年),又称作19年石油危机,发生在19年至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原油价格从19年的每桶15美元左右最高涨到1981年2月的39美元,是20世纪下半叶三大石油危机之一。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而后伊朗和伊拉克爆发两伊战争,原油日产量锐减,国际油市价格飙升,每桶原油的价格从14美元涨到了35美元。第二次石油危机也引起了西方工业国的经济衰退,据估计,美国GDP大概下降了3%
第三次石油危机(1990年)因海湾战争而爆发,原油价格增加了近一倍,是20世纪下半叶三大石油危机之一。1990年海湾战争爆发,被称作是一场石油战争。时任的老布什表示,如果世界上最大石油储备落入萨达姆的控制中,那么美国人的就业机会、生活方式都将蒙受灾难。海湾石油是美国的“国家利益”。当时3个月内原油从每桶14美元,涨到突破40美元。但高油价持续时间并不长,与前两次石油危机相比,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要小得多,但使1991上半年欧美旅游生意相应减少。值的一题的是中国在上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中受到的影响微乎其微,因为本身就是一个封闭的经济体(或者说频临崩溃的经济体)咱们那是都是骑着自行车,吃着窝头,喝着稀粥,整天捍卫某某思想,这些p事不是个事。所以在天朝的历史书上对这段历史的描述有些幸灾乐祸的味道。对比现在cctv的新闻联播国际新闻基本上都是围绕着美国,欧盟,海湾这点事儿,说明中国进步了不少,但最烦的是老用什么意识形态的东西去结读去分析某些东西,令人厌恶。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一直在风雨中前进,一直在西方列强的后面苦苦追赶,要改变的还有很多,要保留的还有更多,身为一个中国人而自豪,这个国家像是一棵历经沧桑世事的大树,未来更多风雨,回头观望,一切皆是浮云。
这三次石油危机中尤以第一次和第二次石油危机对全球的经济影响力大,这让人们见识一个组织欧佩克的强大,欧佩克由12个国家组成,包括7个阿拉伯国家,也包括石油其他主要的产油国如伊朗和委内瑞拉。欧佩克成立于1960年9月14日,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成立,成立时有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科威特、伊拉克及伊朗等五国。油国组织总部自一九六五年九月起,由瑞士日内瓦迁往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石油输出国组织是第三世界建立最早、影响最大的原料生产国和输出组织。石油是战后世界最主要的能源。战后初期,世界石油的勘探、开和销售几乎全部控制在西方石油垄断财团手中。这个垄断控制的后果是西方发达国家获得超额利润,第三世界主要产油国的经济利益却受到损害。为了抗衡主要油公司(大多为美资、英资和德资),藉以降低油价和生产者的负担。最初组织只是一个非官方的议价小组藉以减价销售至第三世界国家。这样的规模限制其于西方油公司中争取更大的利益占有率和更高层面的生产控制。然而于10年代初期它开始展露其效用。
以巴冲突的出现终于引致欧佩克由一个仅仅的企业联合转形为一股不容忽视的政治力量。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后,欧佩克的阿拉伯成员国成立另一个重叠的组织,名为阿拉伯石油输出国家组织(Organization of Arab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OAPEC),来集中向支持以色列的西方施压。就算不是主要石油输出国的埃及和叙利亚亦加入了阿拉伯石油输出国家组织,以协助达成其目标。其后13年赎罪日战争的爆发更坚固了阿拉伯国家的这个选择。由于美国对以色列的紧急补给,使以军能抵挡住埃及和叙利亚军队,忿怒的阿拉伯世界于13年对美国、西欧和日本实施石油禁运,使10年代初期,西方大型的石油企业集团突然面对一批联合的产油国。
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共控制约全球三分之二的石油贮备,约共占世界石油蕴藏78%以上的石油储量并提供40%以上的石油消费量。它们占全球产油量的40%和出口量的一半。藉欧佩克,成员国得以从石油出口得到更多收益。"于上一年,欧佩克的11个成员国. . .根据联邦能源信息管理局的数字,从石油出口中收取3380万亿(美)元,比2003年增加42%[2]。相对于12年的数字,成员国石油出口的收益为230亿美元;经历13年石油危机后17年,该数字为1400亿美元。[3]。
由于石油销售被美元所主导,美元兑其他货币的汇率会直接影响欧佩克对石油的定价。举例说,当美元对其他货币下跌,欧佩克成员国会收取较少的其他货币。因为它们持续以美元出售石油, 这将导致购买力直接的下降。当欧元引入后,伊拉克决定以欧元代替美元作为出售石油的交通货币。
欧佩克的决定相当影响国际油价。例如,于13年石油危机,欧佩克拒绝运送石油至于赎罪日战争(十月战争)支持以列对抗埃及和叙利亚的西方国家。这使油价上升4倍,从13年10月17日至14年3月18日,持续5个月之久。于15年1月7日,欧佩克成员国同意将原油价格提高10%。与此同时,欧佩克成员国(包括一些刚把石油工业国有化的国家)响应国际新经济秩序的呼吁,加入开始联合初级生产者。总结于阿尔及尔举行的欧佩克第一次高峰会,它呼吁定下稳定而合理的物价、国际食物和农业、由南至北的技术转移,及经济系统的民主。
与其他的企业协议不同,欧佩克成功将油价持续上升。欧佩克的成功大部分都归功于沙特阿拉伯的弹性。该国容许其他参与协议国家的欺诈,更减少自己的产量来弥补其他成员超出配额的生产。因为其他的成员均全力生产,而沙特阿拉伯是唯一的成员拥有充裕的贮存空间,亦有在需要时增产的能力,这给予它们可靠的杠杆效应。
这个政策十分成功,导致原油价格一度上升至仅次于提炼油产品的水平。然而欧佩克提高价格的能力亦受一些限制。油价上升会使消费下跌及收益的净下跌。而且价格持续上升会鼓励根本性的行为转变,比如替代能源的利用,或者节约能源的推广。
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侯赛因提倡欧佩克提高油价,以协助伊拉克及其他成员国支付债务的利息,引致1990-91年海湾战争的爆发。但因两伊战争和海湾战争惹起欧佩克成员国的分歧,使这段时期成为欧佩克成员间内聚力达至低点。一旦中断供应的担心,伴随这些冲突消散, 油价就开始下滑。
当油价跌至约10美元一桶后,经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弗里亚斯的外交斡旋后,成功协调于1998年开始恢复按比例产油。2000年,查韦斯主持欧佩克成立25周年的成员国元首高峰会。2004年8月,欧佩克开始传出其成员国只有少量的增产能力,显示出欧佩克对原油价格的影响力逐渐消失。印尼的成员身份正被复核因为印尼已非石油净输出国亦没有足够的能力达致其产量配额。
过去和现在和外来是相连接的,明白这一点,才能知道中东的一举一动牵动着世界目光的原因,才能明白为什么世界列强是如此热衷积极插手中东事务,近几年随着东亚经济的崛起,世界地缘政治正向东亚靠拢的趋势。以上数据转自维亚
长期关闭油价调整窗口是什么意思
长期关闭油价调整窗口的意思是国内汽柴油零售价将不做调整。
因为设置了40美元的“地板价”及130美元的“天花板价”,当国际油价在40美元-130 美元/桶时,国内成品油价格按机制正常调整;当国际市场油价高于130美元/桶时,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不提或少提;低于40美元/桶时,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不做调整。
将调控下限设定为每桶40美元,是综合考虑国内原油开成本、国际市场油价长期走势,以及中国的能源政策等因素确定的。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