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油价不满的表现_油价低于市场价销售违法吗
1.油价大跌,猪价“变脸”,蛋价窄幅震荡,羊价冲高回落!发生了啥
2. 国家油气安全的表现形式
3.油价会涨多少
油价大跌,猪价“变脸”,蛋价窄幅震荡,羊价冲高回落!发生了啥
导读6月进入中下旬,近期,国内华北、黄淮地区出现了持续高温的天气,不少地方气温飙升至41℃左右,很多地方的户外工作也被迫停工,在笔者的家乡,超市免费的空调成了很多老人孩子避暑的不二选择!在国内农产品市场,受高温天气影响,猪肉、鸡蛋以及牛羊肉需求偏弱,消费掣肘表现突出,这也加剧了市场的变化!其中,猪价“变脸”,市场进入横盘整理的阶段。
而蛋价底部支撑较强,市场延续了窄幅震荡的趋势,在育肥羊市场,羊价短暂冲高后,市场有小幅回落的表现!不过,在国内汽柴油价格方面,今年汽柴油价格迎来了“10涨1跌”的表现,其中,国内92号汽油价格普遍涨入“9元时代”,95号汽油价格涨入“10元时代”!但是,随着国际油价大跌,预计,此轮油价连续大涨或将告一段落,那么,市场发生了啥?具体分析如下:
一、油价大跌!
受近期美联储加息75个基点,油价大涨受到明显的抑制,虽然,国内汽柴油价格完成了年内第10次上调,但是,国际油价出现大幅下跌的表现!其中,6月17日纽约轻质原油下跌6.83%,跌幅达到了8.03美元;伦敦原油下跌6.69美元,降至113.12美元!
受国际油价的下调,国内汽柴油价格上涨也将告一段落,目前,国内新一轮调价周期是6月28日24时,而根据最近3日统计,国内汽柴油价格预计下跌10元/吨左右,目前仍处于搁置阶段,不过,随着国际油价的大幅下滑,预计,新一轮油价或将止步上涨,油价有明显回落的表现,为此笔者仍将继续根据未来7个工作日国际油价变动的信息!
据目前来看,在笔者的家乡,山东地区,6月19日92号汽油价格9.31元/L;95汽油价格9.99元/L!以下是全国各地实时价格,仅供参考!
二、猪价变脸,市场横盘趋势凸显!
在国内生猪市场,最近一周,猪价摆脱横盘趋势,在养殖端看涨情绪推动下,生猪价格逆势大涨,国内生猪均价涨入“8元时代”!不过,随着消费支撑不足,屠宰场减量收猪情绪转浓,国内猪价涨势“变脸”,市场进入横盘调整的阶段!
据了解,6月19日,国内标猪出栏均价8.22元/斤,最近2日,猪价虽然呈现下跌之势,但是,2日猪价累计降幅仅有0.01元/斤,可见,市场猪价陷入“涨跌两难”的阶段,供需双方掣肘表现较为明显!
目前,国内南北地区,北方市场,猪价呈现“破7入8”的表现,东北大部高价猪源顺利冲高8元/斤,在华北市场,部分高价猪源涨至8~8.5元/斤。
而在南方地区,除了西南部分地区,猪价不及8元/斤,华东、华中以及华南地区,猪价普遍涨入“8字头”,尤其是,山东、河南以及江浙等地,高价猪源逐步冲高8.6元/斤,在华南地区,广东以及海南市场横盘9~9.5元/斤,广西市场横盘8元/斤!
从市场表现来看,目前,国内产销市场相互掣肘表现凸显,猪价呈现僵持不前的态势!一方面,消费支撑不足,屠宰场亏损明显,压价收猪情绪较高,减量收猪的表现偏强;另一方面,猪源流通不足,规模猪企及散户猪场看涨情绪依然较高,生猪供给不足,屠企压价缺乏支撑!在供需博弈下,短期内猪价以横盘为主,市场缺乏明显涨跌的基础,但是,个人认为,6月底后,规模猪企出栏不足,散户猪场出栏压力不大,猪价或有震荡偏强的预期!
三、蛋价窄幅震荡!
在国内鸡蛋市场,随着华北、黄淮等地高温蔓延,南方地区降水较多,高温高湿的环境,鸡蛋储存霉变风险较大,市场产销各环节担忧情绪较浓,主动囤货积极性不高,而终端市场,鸡蛋走货偏慢,部分冷库购情绪下滑,国内鸡蛋市场横盘震荡,局部呈现窄幅调整的变化!
其中,北京市场蛋价小幅回落,批发市场到货价徘徊在4.33~4.44元/斤,在上海市场,蛋价上涨0.1~0.15元,执行价徘徊在4.55~4.6元/斤。
在产区市场,普遍以横盘为主,河北市场褐壳鸡蛋维持在4.24~4.35元/斤。
在山东市场,价格横盘4.4~4.55元/斤!
短期内消费不畅仍将持续,市场对于鸡蛋霉变的担忧较高,蛋价仍有震荡偏弱的走势,但是,随着部分产区鸡蛋价格逐步回落至成本线左右,受饲料成本升高,高温天蛋产量下滑,蛋价底部支撑依然明显,短期内市场以震荡横盘居多,价格缺乏大涨大跌的基础!
四、羊价冲高回落!
近期,随着生猪价格的走强,国内生鲜猪肉价格的上涨,在上海市场逐步恢复后,口罩问题逐步改善,国内消费市场缓慢提升,而育肥羊市场,养殖端存栏逐步减少,受成本上涨,看涨情绪转浓,国内育肥羊价格不断冲高,其中,山东部分肥羊价格从不足10元/斤涨至“11元时代”,短期内羊价上涨较为明显!
但是,随着猪价冲高受挫,国内高温蔓延,消费支撑逐步下滑,部分养殖户出栏积极性转浓,育肥羊价格震荡下跌,行情呈现横盘偏弱的表现!其中,在山东市场,120~140斤左右育肥羊价格维持在11.2~13.1元/斤,相比前几日回落了0.1~0.2元/斤左右。
而在河北市场,价格跌至10.5~12.7元/斤左右,行情有小幅下挫的态势!
短期内,由于消费市场仍处于淡季,叠加,国内羊肉价格偏高,居民购热度偏低,消费掣肘下,羊价缺乏大涨的基础,但是,随着养殖端产能逐步去化,育肥羊出栏积极性减弱,部分养殖户有压栏待涨的情绪,因此,价格底部支撑较强,预计,短期内羊价仍将延续“不温不火”的表现,市场以横盘震荡为主!
6月19日油价大跌,猪价“变脸”,蛋价窄幅震荡,羊价冲高回落!对此,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以上为笔者个人观点,来自网络!
国家油气安全的表现形式
前面的论述已经说明,本书所讨论的国家油气安全主要是指油气的供应安全。那么涉及油气供应安全又有哪些问题呢?我们从油气供应安全的表现形式来说明怎样才能做到油气供应安全。我们认为油气供应安全的因素主要有:油气储量、产量安全,国际石油市场安全,油气贸易安全,油气储运安全,油气勘探开技术安全,国际石油合作安全等。只要在这些安全形式上严格防范和控制不安全因素,并取恰当的战略与策略,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因素来有效地保障国家油气安全。本节主要就油气储运、油气技术上的安全问题展开讨论,国际石油市场与贸易、国际石油合作将分别在第四节和第五节讨论,油气储量与产量等问题将在后续章节继续研究。
一、油气储备安全
世界上战略储备问题的提出,最早出现在1917年的英国。这主要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痛苦经历,使各国认识到,争夺自然和原料是国际冲突的重要根源之一。因此,战略储备最早作为一种备战的重大措施而提出,而且大量的战略性储备是通过国际市场取得的。这种储备对矿产的实际占用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储备的含义还远不止如此,它实际上是通过国际市场争夺世界矿产的一种形式,一些国家和企业,正是通过储备来控制国际油气市场的。但是,由于油气储备一般是国家为了保障油气安全而取的战略性措施,成本较高,因此,多数为行为。下面我们从油气储备的产生来看看发达国家建立油气储备的意义,并借鉴其油气储备的安全措施。
1.石油储备
世界上第一个正式建立国家矿产战略储备的国家是美国。1923年,哈丁下令建立了阿拉斯加国家海军地下油储,以保障海军石油的安全供应。所谓“地下油储”是指建立这些地区的石油储量,对这些油区只探不,仅在紧急情况下开供海军使用。由于经济发展对石油的需求,以及战争的不确定性,从美国建立海军地下油储开始,油气储备的形式和目的开始多元化。
就目前各个国家所建立的石油储备来看,主要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矿产战争储备,这种储备是从维护国家安全和军事利益的需要而进行的矿产储备,其主要用途是供战争时期使用。作为战争储备的矿产有很高的机密性,储备工作主要由国家来实施。
第二种储备是国家经济安全储备,这种储备是为保障和平时期经济发展,防止矿产供应中断,确保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消除市场大幅度波动而进行的储备,也主要由国家来实施。据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估计,世界原油价格每桶上涨10美元,将会推动通货膨胀上升0.5%,经济增长放慢0.25%。2000年一季度,美国联邦储备局公布的国家发展数据表明,官方通货膨胀率在1.9%左右,但如果将油价暴涨也考虑在内,则其通货膨胀率为2.7%。同样油价暴涨也使欧元11国出现了通货膨胀的苗头,而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能源成本增加将直接导致经济复苏的脚步减慢,因此建立国家能源储备,将有利于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特别是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抛售油气战略库存,降低油气价格,使与油气供求关系十分密切的行业不会发生较大的波动,减少油气价格上涨的负面效应。
第三种类型是市场安全储备。这种储备是为防止由于季节变化、供求变化以及其他各种原因造成的油气供应障碍而进行的必要矿产储备。由于这类储备是为了保证矿产品供给,满足市场需求而进行的,因此也叫商业储备,主要由大型油气集团进行。2000年上半年,埃克森美孚、BP等一些大油气公司业绩突出,收益比上年明显增长,其增长的原因,除了高油价因素外,不能排除这些公司在石油高价位时抛售低价油库存。因此油气价格对大型企业集团健康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大型企业集团建立有一定范围内支配权的油气战略库存非常重要,不仅可以为国民经济的能源供应设立可靠的战略保证,同时可以调节企业经济利益,规避国际油气价格的频繁波动,为企业利润平稳增长奠定基础。
14年成立的国际能源机构(IEA)在1998年的国际能源机构的国际能源协议承诺,包括美国、日本在内的24个成员国要建立相当于各自90天净进口量的石油应急储备。
2.天然气储备
随着天然气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天然气平均运距的加大,以及用气量的季节性和昼夜性变化,就会出现如何向用户提供安全可靠和连续供气的问题。国外曾靠用金属储罐、储气管束和地下储气库储存天然气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然而,金属储气罐和储气管束的容量不大,经济效益低,因而未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比较公认的储气方式是建设地下储气库,以便在用气高峰时补充供气量的不足。
目前,国外天然气地下储存的目的大致可分为:季节调峰、应急对策(短期)、牟利和战略储备(长期)四种。季节调峰型储气库,主要是适应季节变化而出现的供求变化;以应急对策为目的的储气库主要应付供应源管线的短期中断供应问题;战略储备型储气库主要用来对付政治上的不稳定,国家禁止输出等长期停止供气的情况;牟利型储气库是随天然气现货贸易市场价格的变动而进行压入或抽出天然气,以及为其他公司进行储气服务,如加拿大。通过这种方式储气的商业集团可以牟取利润。许多国家的地下储气库的目的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几种目的兼而有之,以季节性调峰为目的的占多数,如北美和欧洲一些国家。
二、油气运输安全
油气运输安全主要是指油气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方式能够安全地从开地运输到消费地。石油运输可以取海运、陆运、空运、联运、管道运输等多种形式。由于主要的石油进口国和主要的石油出口国之间远隔重洋,而且进出口数量庞大,所以,目前石油运输主要是海上船运。海上船运具有运量大、运费低,不受道路和铁路限制等优点。而天然气则由于其多以气态的形式存在,因而天然气的运输比石油更复杂,它还涉及气态天然气液化的问题,因此,本节就这些问题展开简单的分析。
1.海上航线
目前,海上运输线主要有:波斯湾—好望角—西欧、北美航线,波斯湾—龙目海峡—望加锡海峡(马六甲海峡、新加坡海峡)—日本线,波斯湾—苏伊士运河—地中海—西欧、北美线等(王金洲,1999)。在世界石油贸易中,北美地区主要从中东地区进口石油,其贸易航线主要从印度洋经马六甲海峡、南中国海进入太平洋,然后到达美国的圣弗郎西斯科港。同时,日本进口的原油有60%多也是从中东进口的,也需要从印度洋经马六甲海峡和中国的南中国海到达日本。这样,这条航线的马六甲海峡和南中国海的战略意义十分巨大,也就成为了中、美、日等大国争夺海权的地带。
2.管道运输
用管道运输石油具有运量大、安全、方便和运费低等优点,因而成为各国油田与油港、炼油厂之间的纽带,在石油进出口贸易中,也是与油轮相辅的运输方式。由于天然气的物理形态的特征,天然气主要取管道输送。世界油气管道发展有两个特点,一是形成了远距离、大口径的管道系统,二是管道分布广,但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欧和前苏联。那里的天然气管道星罗棋布并已实现了国际联网。例如,天然气干线密度在美国为185米/千米2,在荷兰为265米/千米2,法国为48米/千米2。另外美国在天然气管输基础设施的规模和复杂性方面走在世界前列。截止到1999年末,美国有天然气长输管道408525公里,100余个州际天然气管输公司,管网遍及本土48个州。此外,美国与加拿大和墨西哥还分别有6条和4条国际供气管道。
西欧天然气供应最初是区域性的,但从荷兰发现格宁根气田后,西欧开始了天然气管网系统的建设。东欧也在积极扩建其输气管道。就参与国的数量而言,欧洲的天然气市场是全世界最复杂的天然气管网,天然气用户有两亿。
近几年来,随着天然气需求的增长,输气管道的建设稳定增长。全欧对清洁燃料需求的增长,正推动着由前苏联地区、北非以及北海外输天然气管道建设项目的实施。欧洲目前在建和建设的项目中,有起自北海和阿尔及利亚的ZeepipeⅡ管线、“欧洲管线”、霍尔腾管线以及欧洲—马格里布管线。在东欧输气、配气管线的修复与新建正在进行。北非输气管线长度的增长与欧洲天然气扩建项目密切相关。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正在开始建设欧洲—马格里布管道系统在其本国的系统。在亚太地区,天然气和管道建设发展前景巨大。由俄罗斯远东地区向韩国和日本输送天然气项目正成为远东地区最大的管道项目。
就世界各国(地区)的管道建设与发展来看,有如下特点:
第一,油气管道建设与经济和的关系密切。世界油气运输,特别是天然气运输业最发达的北美、西欧和前苏联地区,前两者是全球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后者是世界天然气蕴藏量最大的地区。他们都有强烈的油气消费欲望。
第二,油气消费量是管道建设的主要推动力量。北美、西欧、前苏联地区和中东地区是天然气和石油管道最发达的地区,同时前三者也是世界天然气最大的消费区。
第三,油气产区远离消费区是油气管道发展的前提。从世界储量分布分析,这种产、需区域严重分隔的现象将不断推动油气管道的发展。
3.LNG(液化天然气)船运
液化天然气是将气态的天然气进行液化处理,以便于运输,这种运输主要是指海上船运。亚太地区是LNG贸易量最大的地区,其次是欧洲。出口LNG的国家主要有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阿尔及利亚、卡塔尔、文莱等国。其中亚太地区,除马来西亚有少量LNG向欧洲出口到西班牙外,印度尼西亚、文莱等国的LNG全部出口到日本、韩国和中国的台湾省。另外中东地区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和阿曼等国的LNG除少量出口到欧美地区外,很大数量的LNG出口到日、韩两国。中国可以从印度尼西亚等国进口LNG,确保中国能源供应的多元化。从以上LNG的进出口国别方向来看,与石油进出口方向基本一致,因此,其运输特点基本一致。要保证国家油气供应必须兼顾所有这些运输渠道的安全。
三、油气技术安全
石油工业是一个技术密集的行业,百年石油工业发展史已经证实技术在企业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世界油气是丰富的,但是现在还有很多油气没有办法开出来,如全球海上待发现油气储量的90%蕴藏在915米以下的深海。我国剩余石油主要分布在前陆盆地、低渗透储层、碳酸岩盐层区、滩海及海域中,这些都是我们以前很少涉足、油气禀赋非常复杂、目前技术还不成熟的领域。只有这些领域的勘探理论和技术进步了,才能带动储量增长和产量上升,才能满足国民经济与世界经济发展需要。没有技术的进步,或者技术被封闭起来,世界将面临油气供应危机。
近年来,世界油气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中有美国石油公司所拥有的比较先进的油藏描述技术、钻井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集成技术等;日本和韩国有比较先进的LNG技术等。还有天然气水合物技术,将天然气转换为可用常规输油管道技术输送的液体燃料技术,管道泄露技术,地下储气库技术等。这些比较先进的储运技术一般为北美、西欧和前苏联地区的国家所拥有,拥有这些先进技术的国家,可以凭借其技术优势,与缺乏这些技术但油气比较丰富地区的国家和急需这些技术的国家展开合作,影响需要这些国家的油气管道的建设和油气的消费,确保拥有这些先进技术的国家在全球的地缘政治优势。
从石油公司的投资战略来看,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国际油气公司集中精力经营核心业务,石油天然气部门的资本支出居公司各部门之首,其比例高达80%以上,有的公司甚至达90%以上,而在油气部门中,勘探开发支出占整个油气部门支出的绝大部分。
油价会涨多少
今年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强劲复苏,全球原油需求增长大大超出人们的预期,恐怖袭击、罢工、产油国政局动荡等不确定因素频频发生,加上投机商乘机炒作,8月20日国际油价攀升至20多年来的最高位49.40美元,引发各界严重关注。我国经济增长提速导致对原油需求不断增加,对石油进口依赖越来越大,国内石油供求矛盾异常突出,国际油价大幅攀升必将对我国经济运行和居民生活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那么,这种影响究竟有多大?是否在我们可以承受的范围内?高油价还将持续多久?我们又应该取哪些对策?本文将对此作出分析。6GF/5s
推动国际油价上升的主要因素x
一般而言,决定国际原油价格的因素有以下几点:第一,世界经济对原油的依赖性(不可或缺和难以替代)与原油储量和产量的限制,使原油价格对影响供求两方面的因素十分敏感,且波动性较大。第二,原油供求结构的失衡使原油的供求关系趋于紧张,从储量、生产、运输、炼油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十分重要,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因素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到原油价格的波动。第三,尽管原油供求大致相当,但供给和需求方面的任何一个变量或影响到供给和需求方面的相关变量,往往在一定时间内决定着价格的走势。如战争、恐怖袭击、石油工人罢工以及其他突发等不确定性因素严重影响甚至左右油价走势。第四,通常情况下,经济衰退时期原油库存的下降对油价支撑作用不大,原油库存的增加对油价则有较大的破坏作用;而在经济复苏和繁荣阶段,原油库存的增加对油价有平抑作用,但原油库存下降则会极大地支撑油价上涨。第五,在经济衰退,原油需求减少,价格下跌时,产油国减产措施往往难以起到抑制油价下跌的作用,增产将加速油价下跌;而在经济复苏,原油需求增加,油价上升时,增产对平抑油价上涨作用有限,减产则会明显加剧价格上涨。第六,原油市场的投机与市场预期往往加大了原油价格的波动,国际原油市场中投机因素对原油价格有着10%-20%的影响力。(A-Xa
从近期国际油价大幅攀升的情况分析,主要是以下六个因素作用的结果:h}@>
1、全球经济复苏不断拉动石油需求增加是基本诱因。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快速增长,对原油的需求超出国际权威机构事先的预计,尤其是世界前两大原油消费国美国、中国经济增势强劲,第三大原油消费国日本的经济形势也明显好转。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最新预计,2004年全球每日原油需求增量为每日260万桶,增长3.3%,而今年上半年的全球需求增幅更高达3.9%;全年全球市场每日需求总量为8220万桶(见图2)。而2002年全球石油需求增幅仅为0.78%,2003年则上涨至2.2%。因此,近两年全球经济持续转好,导致石油需求量大增逼近其最大供给能力,使供需处于一种脆弱的平衡关系,是引发此波油价持续走高的基本因素。!~r
2、欧佩克产能所剩无几是辅因。根据美国能源情报署(EIA)的预计,2004年全球每日原油供给量为8270万桶,增长4.2%。其中,欧佩克原油供给量为每日2880万桶,同比增长6.3%。因此,从供求关系来看,今年全球原油供给略大于需求,但是,主要发达国家商业库存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使得全球供给比较紧张,特别是目前欧佩克国家剩余产能十分有限,仅存约每天100-150万桶,除了沙特之外,其他成员国早已满负荷产油。虽然未出现全球性的供应紧张,但欧佩克产量逼近现有能力极限是确定无疑的,这使得人们对世界原油的供应前景产生担忧。0qp
3、年初欧佩克减产决定火上浇油。今年初,由于欧佩克担心油价会下跌,取限产保价政策,欧佩克对形势的错误判断使得油市火上浇油。欧佩克于2月10日在部长级会议决定,从4月1日起削减原油日产限额100万桶,国际市场上原油价格应声上扬。虽然欧佩克油价已连续80多个交易日超过28美元的价格控制上限,然而欧佩克非但不启动增产机制,反而每日减产100万桶来保持油价的高位。此外,由于世界经济复苏势头强劲,因而欧佩克也就少了油价高企冲击世界经济进而造成两败俱伤的担忧,想方设法将油价控制在高位自然成了欧佩克的理想选择。0Tx6
4、美元汇价下跌。从2002年4月份以来,美元持续贬值,虽然近期有所回升,但由于长期以来石油出口主要以美元计价,因此导致石油出口收益大大缩水。一些欧佩克国家认为,美元贬值已经导致以美元计价的石油的实际价格下降,已经低于他们坚持的价格底线(25美元)2-3美元。因此,欧佩克国家事实上已经放弃了早前承诺的“油价连续20日高于28美元时启动自动增产机制”,转而倾向于将油价控制在价格带的上限。QQ93
5、恐怖袭击等不确定因素是短期波动主因。首先,美国对伊战争主要战事结束后,针对石油设施的恐怖袭击接连不断,致使伊拉克局势一直动荡不定,石油出口迟迟难以恢复到战前水平,这给世界石油市场增添了新的阴影。其次,欧佩克第三大产油国委内瑞拉国内政局不稳,严重影响到原油的生产和出口。第三,今年5月,俄罗斯对尤科斯公司发出追缴巨额欠税最后通牒,尤科斯石油公司银行账户已被冻结,尤科斯公司面临破产威胁,直接影响到石油生产和出口,而尤科斯公司石油日产量为170万桶,占全球总产量的2%。!
6、投机活动为油价飙升推波助澜。石油供求关系趋于紧张以及各种地缘政治冲突频频发生这两种因素为投机活动创造了条件,国际投机商的大肆炒作,增强了人们对国际市场原油供给紧张的心理预期,人为抬高了国际油价。据估计,目前国际石油期货交易中,约有70%的交易属于投机行为。根据近期路透社的一份调查显示,分析家们预计投机因素使美国市场的原油价格每桶上涨了8美元左右。a)pB
未来数月国际油价走势的基本判断jHaoW?
对于下一阶段国际油价走向的判断,众说纷纭,但不外乎以下三种看法:一是继续攀升;二是高位运行;三是高位回落。ZpZ3G+
企业界、交易商以及投资分析师等认为,推高油价的一些关键因素短期内不会有根本性的变化,因此国际油价短期内仍将居高不下。如果发生严重的冲击原油供应的,很有可能引发油价在现有价位上再次上涨,并突破每桶50美元的“大关”。一旦市场上缺少伊拉克和委内瑞拉的石油,油价将爆涨到每桶70美元的高位。Y pO
石油公司、产油国等认为,国际油价将高位运行,回落空间有限。下半年全球原油需求增幅放缓并不会导致油价大幅下跌,因为即使需求放缓供需缺口仍旧很大,油价下跌的空间有限。由于目前OPEC等石油产出地区的产能利用已经基本上饱和,因此油价走低的压力将非常缓和。唯一会推动油价跌势加剧的就是中国和美国的经济出现硬着陆,因为这两个国家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和石油进口大国。|U~kT
部分国际机构认为,国际油价将从目前的高位回落。油价创下近50美元的高峰纪录之后,将在几个月内恢复到每桶30美元左右的稳定水平。一旦目前的动荡情况消失,市场力量最终将使油价稳定下来,并在几个月内恢复到平衡价格。因为实际上世界石油供应增长潜力大于需求,产油国仍有一定增产能力,加之国际能源机构成员国拥有几十亿桶战略石油储备,许多国家也正在建立战略储备,因此国际石油市场仍有安全空间。i
我们认为,综合分析各方信息,国际油价(WTI)维持在每桶40美元以上的高位运行时间不会太长,年底前有望稳步回落至每桶35美元左右的价位,全年平均约每桶38美元。这个判断基于以下几个原因:H`C9
首先,全球经济增长有放缓的迹象。今年二季度美国经济增长向下修订至2.8%,明显低于经济学家3.6%的预期,增幅比一季度减少1.7个百分点;日本经济增长步伐也出现了放缓,二季度GDP仅增长1.7%,比一季度减少了3.9个百分点。随着宏观调控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中国经济增速也会适度放缓,对石油的需求将会有所减少。因此,在高油价和全球性升息的双重打击下,世界经济增速有可能受到抑制,随之将会减少对原油的需求。根据美国能源情报署的预计,今年下半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为2.6%,比上半年减少0.6个百分点。vG0Oy=
其次,经过一段时期的补充,原油库存有所增加。截至7月底,美国商业原油库存达到2.986亿桶,比上年同期提高1840万桶;而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创历史最高水平,达到6.645亿桶。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最新报告,全球石油库存今年前两个季度分别以每天30万桶和150万桶的速度上升。B~=a
第三,目前影响国际油市的几大不确定性因素有望缓解。一是随着伊拉克恢复主权,有助于国内重建进程和国内局势的缓和,稳定的国内环境是伊拉克向国际市场供给原油的前提条件。二是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在全民公决中获胜,将继续执政至2007年1月任期结束,这将有助于缓和委内瑞拉国内动荡局面,保证原油正常生产及出口。三是不管是被国有石油公司收购、外资参股,或是破产,历经近一年的俄罗斯尤科斯在近期将会有个了结。"H
第四,前期介入油价炒作的国际投机机构的高位获利了结,也将促使油价振荡走低。'
国际油价上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_m;S
目前,我国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制造业快速发展使得对石油等能源消费急剧增加,而且进口逐年攀升,对外依存度不断加大。由于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实质性转变,高耗能产业比重过高,单位能耗的GDP产值过低;同时,我国尚未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石油市场体系,贸易方式单一,定价机制僵硬,市场反应缓慢。毫无疑问,国际油价不断飙升对我国经济运行和居民生活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高油价不仅增加外汇支出、加大企业成本、增加居民消费支出,而且将会加剧通胀压力。但是,目前高油价不会改变我国经济增长的基本趋势。n
国际油价攀升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qR+
1、增加外汇开支,加大外汇平衡压力。初步预计,今年平均每桶原油价格估计为每桶38美元左右,与去年28美元的均价相比,每桶上涨达10美元。预计我国全年将进口原油达到1.2亿吨,折合约8.8亿桶。国际原油价格上涨每桶上涨达10美元将直接导致中国全年购买石油多支出外汇88亿美元。而且,今年我国仅原油这一种产品的进口就将造成超过30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给我国贸易平衡带来较大压力。"G
2、加大企业成本,压缩利润空间。随着石油价格上涨,必然引起与石油相关产品的价格上涨,造成我国企业成本提高,直接给交通运输、冶金、渔业、轻工、石化、农业等相关产业带来程度不同的影响。在当前供过于求的国际国内市场上,这些产业因油价上升抬高的生产成本不能全部或大部分向下游企业或最终消费者转嫁出去,各行各业的盈利水平就会因此下降甚至导致严重亏损,企业可能收缩生产规模,全社会的经济活力会因此下降。-s2 f:
3、增加居民消费支出。个人消费者将直接成为高油价的承受者,今年以来,由于国际油价不断上涨,我国三次上调成品油价格,明显增加了部分消费者在这方面的支出,并导致部分消费紧缩或消费转移行为的产生。油价上涨已经成为今年家用轿车销售疲软的主要原因之一。h6
4、加剧潜在通货膨胀压力。国际油价持续上涨,将抬升国内能源价格,并使以石油为能源或原材料的相关行业的价格上扬,形成新的涨价因素。我国始于去年底的新一轮物价上涨有两个源头,一个是粮食价格的上涨,另一个就是能源、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由于国际油价不断大幅上升的压力,我国已经三次上调成品油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潜在通货膨胀压力。根据2004年5月国际能源署、OECD经济部和IMF经研究部合作研究的报告,如果油价每桶上升10美元并持续一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将上升0.8个百分点。aa
5、恶化我国外部经济环境。今年以来的高油价,已经对美日欧等国的经济增长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从二季度的经济数据来看,经济增速出现放缓迹象。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我国外部需求,影响到我国外贸出口。n
但是,高油价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基本趋势。首先,目前的石油价格上涨是各种偶然因素对接而成的结果,不具有长期性特征,油价将回落到一个较适宜的价位。其次,一系列宏观经济调控措施有助缓解中国石油市场的紧缺现状,缓解油价上涨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第三,目前我国企业的效益比较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化部分高油价带来的成本压力。今年前7个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保持了39.7%的利润增速。第四,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原煤等所占的比重约70%,石油约占23%,不具主导力量。原油、天然气的比重虽然在升高,对中国经济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其影响尚在掌控之中。第五,原油实际交易均价比人们通常印象中的价位要低。一方面,由于部分石油进口合同事先确定了价格;另一方面,大家普遍关注的纽约西德克萨斯原油是油质较好的品种,通常该油价高于欧洲布伦特油价每桶2-3美元,高于欧佩克一揽子油价每桶5-6美元。根据海关的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原油进口均价为每桶33.8美元,同比增长13%,成品油进口均价同比增长6.1%,远低于同期纽约和欧洲市场21%的涨幅。u]@m1
近期应取的应对措施4#0P5J
1、将节能提升到基本国策的高度。2003年,我国原油、原煤消耗量分别为世界的7.4%、31%,而创造的GDP仅相当世界的4%。我国的能耗非常大,能源利用率很低,节能的潜力巨大。面对不断攀升的国际油价对我国经济运行和人民生活的冲击,我们必须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全面开展节约能源活动,应将节约能源提升到基本国策的高度。~a=
2、加快国内油品定价市场化步伐。目前国内“中准价格”仍由国家制定,且晚于国际市场一个月,从价格机制上看,中国油市还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近日燃料油期货交易的推出,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但是,燃料油占我国石油消费总量的比重较小,燃料油期货价格尚无法达到整个油品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的作用。而其他油品目前市场化程度较低,无法进行期货交易。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原油需求量不断增加,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原油消费国,以中国在亚洲原油市场所占的份额,推出自己的原油相关品种期货,完全有可能形成标志性的地区市场价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因此,我国应加快国内成品油价格市场化步伐,改变油价涨多降少的状况,进一步规范价格形成机制,加快推出成熟品种的期货交易。]
3、利用部分国债资金开发利用新能源。开发替代能源、可再生能源是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潮流,也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当务之急。我国在太阳能热水器、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地热暖和地热发电、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等方面已经具备与常规能源竞争的能力,只要适当给予政策支持,有望成为替代能源。增加新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尽量减轻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是我国今后能源建设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可以考虑由利用部分国债资金,支持新能源的开发工作。y .UL
4、加大中国沿海石油勘探开发力度。目前南海、东海地区的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加大这些地方的勘探力度,可以增加中国石油的自产能力,可以减少对国外石油的依赖。我国在“搁置争议”的同时,应当积极开发这些;同时,必须保持和周边国家的良好关系,避免恶性石油的争夺以及保证海路石油运输的安全。[V
5、在国际油价高涨时尽可能调回海外份额油。近年来,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战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中石油在苏丹、委内瑞拉、秘鲁和哈萨克斯坦等国都有份额油,已经累计在海外生产原油6000万吨。另外中石化、中海油等中国石油企业也将触角伸向了海外。在国际油价大幅攀升,国内进口成本急剧上升之时,应当尽可能地将我国石油企业生产的份额油调回国内,减少从国际市场上直接进口原油的价格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