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严峻挑战的原因_国际油价严峻挑战
1.国际油价大跌对世界经济有何影响?
2. “三新、三化”海洋石油驶入高速路
国际油价大跌对世界经济有何影响?
国际油价下降对全球经济的影响需要从两个方面看,有积极和消极的两方面影响,具体如下:
1、从积极面看
1)国际油价下降首先会降低能源成本,促进制造业复苏与发展,从而有利于全球经济复苏进程;
2)低油价会刺激全球原油市场需求增加,尤其是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对于原油的需求和储备增加,有利于经济增长。
2、从消极面看
短期内国际油价急剧下降会使全球市场对未来一段时期的经济增长预期和市场需求预期下降,从而不利于经济复苏进程。例如在全球石油期货交易市场,看空原油导致的全球金融市场的预期降低会直接影响全球未来的经济增长预期,而对未来全球经济走势预期变差会引发各国产业界对未来增长信心不足,进而削减投资,减缓经济复苏进程。
由此而形成的低油价格局,将令包括沙特和俄罗斯在内的产油国经济遭遇严峻挑战。股市震荡加剧,财政压力加大,而如果超低油价一直持续下去,很多产油国将面临致命压力,同时,也会对美国产生巨大影响。
扩展资料
国际油价暴跌的原因
油价暴跌,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市场供需不平衡是重要原因之一。原油通常与经济运行紧密相关。由于产油国受到国际政治影响不断地调整产量,使得原油价格受到供需两方面的扰动。而此次备受市场瞩目的OPEC+会议最终意外“谈崩”,沙特表示,如有需要将增产,这对于当前“神经紧张”的油市来说,可谓是重重一击。
就需求端而言,疫情的暴发,使大量航班取消,不少企业停产,旅游业陷入萧条,全球经济活动节奏显著放缓,原油需求也随之大幅下滑,从而造成石油市场疲软,也给世界经济的增长前景蒙上了浓重的阴影。
就供给端而言,“降价+增产”是油价暴跌的导火索。原油重挫,首先是受到了需求塌方带来的压力。随后,各产油国为了自保,打破了过去脆弱的减产协议,其中沙特等国甚至选择增产来保障自己的财政收入。这就意味着原油市场出现了需求塌方、供应增加的双杀局面,导致国际原油价格出现了罕见性的下跌。
为了稳定国际油价,以沙特为首的OPEC取“限产保价”措施。此前的石油减产协议将在今年的3月底到期,业界人士普遍推测近期将签订新的协议。其方案是将现有210万桶/日减产延长至2020年底,同时,额外减产150万桶/日,相当于全球需求的1.5%左右。在额外减产方面,OPEC成员国削减100万桶/日,非OPEC成员国则削减50万桶/日。
但这一方案没有得到包括俄罗斯在内的非OPEC产油国的支持。随着谈判破裂,沙特打出了“降价+增产”的“组合拳”,一举震惊了国际能源与金融市场。在展示其国际原油市场“独特地位”时,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行为也让沙特率先尝到了油价下跌的滋味。
人民网—国际原油价格暴跌 油市寒冬已至?
人民网—国际油价波动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三新、三化”海洋石油驶入高速路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世界经济全球化步伐日益加快,知识经济时代正在迫近,高科技的兴起及其对生产力的巨大推动力逐步显现,在国际全方位的竞争空前激化之时,世界石油工业又面临着油价大幅度下跌和预期持久低迷的严峻考验。国际油价进入了震惊全球的第四次下跌——1996年10月到1998年12月间——每桶原油价格从23.5美元急剧下跌到10.6美元,跌幅达到2.2倍。
此时,世界各石油公司正纷纷取各种措施,以在此严酷的新环境中争生存、求发展,其中最关键的措施就是加强高科技的开发、应用和推广,借以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达到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目的。并且,国际石油界普遍认为,科技创新是石油工业增强竞争力、化挑战为机遇、掌握长远主动权的必由之路。
面对严峻的形势,中国海油知难而上,利用长期与国际石油公司接轨合作的优势,学习、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科学技术,依据自身和人才等方面的有利条件,明确提出“九五”期间海洋石油实现“三个一千万吨”的战略目标和降低桶油成本至10美元以下的指标。即在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和生产建设中,努力实现“三新(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三化(标准化、简易化、国产化)”这一体现中国海油特点的技术创新高技术发展战略,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并在生产建设的技术创新上取得了优异成绩。
科技攻关重点要解决的问题:一是要找到有经济价值的储量;二是要找到动用边际储量的多种有效的开发方法。我国海上现在获得的储量中,有近一半处于经济边际状态,此问题的解决对石油稳产和增产至关重要。
中国海油认为“九五”后三年科技工作的重点如下。
解决三大难题——①海上天然气勘探;②海上边际油田开发;③提高海上油田收率。
开展四项科技基础工作——①建立海上石油天然气行业与企业标准;②建立中国海油信息网络上的科技信息子系统;③开展海上油气田钻工艺基本技术研究;④开展海洋石油改革与高速、高效发展战略软科学研究。
攻克八项高新技术——①海上天然气田目标勘探技术(国家攻关、自然基金);②海上地球物理高分辨率、多波勘探技术(国家高科技);③南海高温超压地层钻井技术(国家高科技);④海洋地球物理测井成像技术(国家高科技);⑤水下多相流油气自动开技术(国家高科技);⑥海上大位移井钻井技术(国家高科技);⑦海上新型多功能移动式油系统技术(国家高科技);⑧海上油气田综合提高收率技术(总公司重点)。
由于上述“三四八”科技规划的实施,在海上油气勘探开发生产建设的技术创新中,取得了一大批优异成绩,出现了诸如渤海优快钻井、西江24-3-A14大位移井、渤西油田工程国产化程度达到90%等大量具有巨大经济效益的技术转化成果,充分显示了科技进步产业化的巨大威力。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