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大福千足金今天的回收价是多少?

2.2008年7月金价最近会不会跌?

3.为什么北方的姑娘彩礼要到十几万,南方才要两三万?

4.明清时代买一把剑需要多少钱?哪里可以找到这方面的资料。

周大福千足金今天的回收价是多少?

南方黄金储量大于北方_南方金价和北方金价价格一样吗

周大福黄金以旧换新:用旧金金值抵去新金的价格,补差价。周大福本号旧金金值=当天金价每克减30元*您的黄金金重(过火去除表面污垢后)。如果是外号金还有成色折扣(具体折扣看过火时金的成色)。新金的价格=金重*当天金价+手工费新金的金重要比旧金重25%,如您要换10g旧金,新金的金重至少要达到13.3g,可以多件累计

您好,周大福2011年8月23日金价是485元/克, 工费另计。黄金金条:477元/克,免工费。

2008年7月金价最近会不会跌?

2008年1月3日,美国原油首次突破100美元大关,2月1日,伦敦金也创下了937美元的历史新高。黄金与号称“黑色黄金”的石油再次携手,双双上行。纵观历史,黄金与石油价格虽常出现背离走势,但整体而言,吻合度仍比较高。那么,黄金和石油的关联度究竟有多高?又是由什么因素引起的?在未来的走势中,这种关联度还会继续存在么?

一、黄金与石油的长期走势分析

从黄金价格与石油价格的长期图表来看,二者走势存在比较强的相关性。虽然大同中包含小异,但是趋势基本吻合。整体来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首先,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前的稳定期;其次,是70年代中期的上涨;再次,是19年开始的上涨;随后是长达20年的低迷盘整期;而目前正处于21世纪初爆发的上涨过程当中。

二战以后到上世纪70年代,油价和金价之间的比率几乎保持不变,基本上维持1:6的稳定关系,即大约1盎司黄金兑换6桶石油。当时官方规定的黄金兑换价格为每盎司35美元,石油为每桶5美元~7美元。黄金价格与美元挂钩,不受供需变化影响,维持固定价格,缺乏波动调整效应。而石油价格也处于较低的水平,属于廉价石油时代。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使得整个世界的经济格局发生了突变,随之而来的美元贬值以及石油危机(13年~14年)更使得金价和油价的稳定关系消失殆尽。首先发生变动的自然是金价,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美元对黄金贬值,金价一路上行,顺利突破100美元关口,最高达到每盎司120美元。而第四次阿以战争后,石油输出国组织也分别两次提高基准油价,飙升300%,达到每桶11.65美元,赶上了先前金价上涨的势头,形成了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廉价石油时代至此结束。

19年,为解决第一次石油危机所引发的经济问题,美国主动开始了第二轮美元贬值,加上当时政局动荡不安,国际市场对黄金的巨大需求使得金价再度暴涨。1980年1月18日,伦敦黄金市场每盎司金价高达835.5美元,纽约的黄金期货价格则为每盎司1000美元,这是黄金有史以来最高价。

美元贬值也极大的损害了各石油输出国的利益,使石油输出国组织的财富大大缩水。第二次世界石油危机爆发。1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1980年两伊战争,都使得石油日产量锐减,直接导致了国际石油市场价格骤升,每桶石油的价格从14美元涨到了35美元以上。

1981年,金价和油价开始双双下跌。至1982年,金价下跌超过了50%。1986年,油价也出现了大幅下跌。漫长的盘整期开始了。在长达20年的价格波动中,黄金和石油价格比率基本上处于15.5附近波动。这期间虽出现过短期背离,但很快又恢复到标准比率附近。

2003年伊拉克战争使得金价开始大幅度上升,国际油价也开始从每桶25美元的价位逐步攀升。受基金的多头推动、加息政策、炼厂事故频发、自然灾害的影响,油价持续走高,开始了强劲的上涨路程。比起石油的大幅涨价,金价的表现稳重许多,与01年的价格相比,油价已经翻了5倍,而金价只上涨了一倍多。

尽管黄金价格和石油价格之间无法推演出一种确切的数字比例关系,但是我们却无法漠视它们之间这种模糊的正向联动关系。

二、黄金和石油价格关联度分析

为什么黄金与石油的价格会存在如此明显的关系呢?这期间,有着怎样的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笔者认为,主要和如下几个因素有关。第一,由于黄金与石油均以美元报价,因此,美元汇率的波动自然在很大程度上对金价与油价起着相同的影响。第二,通货膨胀的恶性循环,高油价引发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自然加剧人们的恐慌,使得对黄金的投资需求大大增加,从而推动金价上行。第三,中东地区的资产运作方式也将对金价产生较大的影响

下面我们仔细阐述这三个方面。

首先,由于黄金和石油在世界交易市场上都是以美元报价,而美元又是国际贸易的主要货币,所以美元的升值或贬值,自然会带动金价和油价的同时下降或上涨。近年来,由于美国大量发行美元,造成美元主动性贬值,石油价格和黄金价格节节攀升。许多研究者认为,美国的双赤字是美元贬值的主要原因。鉴于美国的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不断增加,而解决赤字的途径无非有三:增税、从银行透支和举债。增税和从银行透支会带来很大的社会问题,而举债则是信用行为,有借有还、有经济补偿,相对来说问题少一些。因此美国的国债随之不断增加。而美元是以国债为抵押的,国债的日益庞大使得美元越来越多,美元贬值,通货膨胀加剧。

美国财政部近期公布的报告显示,在去年10月1日开始的本财政年度头四个月里,美国财政赤字达877亿美元,是上财年同期422亿美元赤字的两倍多。根据该报告,在2008财年前四个月,美国财政收入增加3.2%,达到8614亿美元;但开支则增加了8.3%,达到9491亿美元。根据白宫日前的预计,2008财年美国赤字将达到4100亿美元,2009财年将为4070亿美元。布什表示,到2012年可望消除财政赤字并恢复盈余。

而次级债危机的风波未平,美国经济步入疲软的呼声不减,这些都使得投资者惴惴不安。美元贬值的趋势仍在继续,短期内迅速恢复上行的可能性不大,这使得投资者开始将目光投向价值稳定、保值性强的资产。而黄金自古以来便是公认的硬通货,是保值避险的最佳资产之一。因此,大量的投资性资产开始向黄金市场转移,投资需求大增,从而推动了黄金价格的上涨。与此同时,由于美元贬值,使得以美元计价的石油价格也随之上行,加之石油又是当今工业社会必不可少的,市场对石油的需求愈加旺盛,石油价格亦高企不下。因此,黄金与石油双双上行的趋势正在继续。

其次,通货膨胀对金价及油价的影响也不可小觑。通常而言,温和的通胀对黄金和石油的价格影响不大。但是遇到短期内程度剧烈的通货膨胀,物价普遍大幅度上升,货币购买力下降,必然会引起人们的恐慌,引起市场激烈的反应,从而带动油价和金价的上升。

在当前社会中,石油已经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极其重要的动力和化工原料,广泛地应用在工业、农业、军事等各个领域。油价的上涨将使得世界经济发展面临非常严峻的境地。因此,高油价往往被视为通货膨胀的先兆。由于油价的高企会影响到消费者价格指数和生产者价格指数中的能源构成部分,逐渐拉高整体物价,而随后通货膨胀又反过来作用于石油价格,带动油价进一步上涨。

在通胀的背景下,黄金的抗通胀性和保值性将被充分发掘出来,成为通货膨胀的对冲工具,旺盛的投资需求推动金价步步走高。比如,19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印尼的金价在7个月内上涨了375%。目前,全世界大部分地区均开始面临高通胀或预期高通胀,国际市场金价的上涨本在意料之中。

最后,石油出产国关于黄金的运作对金价的影响也比较重要。长期以来,油价被视为金价升降的信号指标,因为市场显示金价常追随油价的升降而波动,这和石油生产大国的运作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与这些石油生产大国手中巨额的石油美元有关。所谓石油美元,是指上世纪70年代中期石油输出国由于石油价格大幅提高后增加的石油收入,在扣除用于发展本国经济和国内其他支出后的盈余资金。由于石油在国际市场上是以美元计价和结算的,也有人把产油国的全部石油收入统称为石油美元。随着石油价格的步步高涨,目前石油美元已经超过万亿,成为国际资本市场上一支令人瞩目的巨大力量。

这种巨额的石油美元,无论是对石油输入国还是对石油输出国,甚至对整个世界经济,都有很大的影响。对石油输出国家来说,由于国内投资市场狭小,必须以资本输出方式在国外运用。 由于石油美元在性质上大多是国际短期资金,可以在国际间大量而迅速地移动。因此,石油美元的流向将对世界经济市场产生较大的影响。最近随着美元贬值的进一步加剧,石油输出国更加迫切的需要将石油美元投资到国际金融市场上去。而黄金作为规避风险、投资保值的优良工具,自然也在这些石油输出国的选择范围之内。

因此,在石油价格上涨后,产油国所持有的石油美元迅速膨胀,于是这些国家提高黄金在其国际储备中的比例,从而增加了对黄金的需求,推动黄金价格的上涨。而石油价格低迷时的情况正好相反。如石油收入不足以弥补其进口支出,那么石油生产国将削减部分黄金储备,确保本国经济正常发展,从而使得黄金价格走低。油价与金价便如此互相影响,同涨同跌。

另一个敦促石油生产国购买黄金的动力来自于国际组织。除了中东地区比较富裕的国家外,还有一些处于第三世界国家的重要产油国,如墨西哥、尼日利亚、委内瑞拉和中亚的一些国家,它们比较容易遭受石油低价的伤害,所以这些国家非常重视黄金储备。并且这些国家接受了世界银行和其他国际组织的大量,一旦石油价格下挫,这些国家难以归还国际,容易引起国际债务危机。为此,一方面,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要求这些国家准备一定的黄金储备以抵抗风险,另一方面,这些国家为了减轻债务压力,其中央银行增发货币,同时降低利率,推动黄金需求增长,带动金价上涨。

三、2008,黄金与石油充满机遇

2008年对于全球经济来说,将是动荡不安的一年,同样也是充满希望和活力的一年。虽然美国的次债危机给全球经济蒙上了一层阴影,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将成为世人瞩目的一道亮丽风景。

华尔街著名投行高盛集团曾发布报告说,美国次级抵押危机将对实体经济造成巨大冲击,预计杠杆投资者的放贷额度可能缩水达2万亿美元。根据以往经验,主要抵押机构的次贷业务相关损失粗略估计将达4000亿美元。而其中首当其冲的是银行、对冲基金等杠杆投资者,它们通过较少的自有资金借助信贷放大资本实力进行投资。如果上述情况持续一年,美国经济将出现“显著衰退”;若持续2至4年,经济将长期处于缓慢增长状态。随着次债风波的越演越烈,美国内需拉动也开始随之显现乏力,处于对就业形势的担忧、能源价格上涨、房屋价格下跌等因素的影响,美国月度零售额开始下降。由于消费者支出占了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近70%,消费减少将对美国经济产生进一步的冲击。美元贬值之路漫漫无尽头。

通货膨胀近期也开始加剧。欧盟委员会发布的经济预测报告中称,欧元区通胀率在今后几个季度里仍会保持高位,并将在2008年中期开始回落。而对于国内的物价来说,快速上涨状态依然没有改善。而此次南方的雪灾更是雪上加霜,使得我国的价格上涨压力持续加大,通货膨胀风险仍趋于上升之中。

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对原油的需求有增无减,虽然石油输出国组织表示供应方面没有问题,但是原油的上涨趋势依然不减,站稳100美元大关只是时间问题。对于黄金而言,生产商对黄金开始保持偏多看法。07年投资者对黄金上市交易基金(ETF)和店头市场交易的兴趣不断上升。虽然随着黄金价格的上涨,首饰需求受到遏制,但是投资需求的强烈增长基本上弥补了首饰需求的减少。

因此笔者认为,2008年石油和黄金价格将在美元的进一步下跌带动下继续上涨。美元走软将使得以美元计价的初级商品对非美国投资者来说更加便宜,而能源、金属及农产品等市场表现也将优于股市及其他资产,从而吸引大量的资金流入。尽管近期黄金和石油价格上涨令两市看起来有些过热,但全球的经济形势、地区政治环境、投资者对能源供应的担心以及黄金价值的再发现都将促使原油和黄金价格互相推动、共同上行。

为什么北方的姑娘彩礼要到十几万,南方才要两三万?

说道结婚的彩礼钱,从古至今貌似都没有什么规范,每个地方的价码都不一样,有的地方两三万,有的地方十来万,甚至有地方更多。近些年因为彩礼钱而娶不上媳妇的,也是大有人在,不但滋生了很多的光棍,也创造了不少的大龄剩女。而说起彩礼最令人惊奇的,无疑就是南方和北方的差距了,在南方很多家庭只需要备上两三万的彩礼就能娶到媳妇,而北方没有个十几万是下不来的,这到底是为啥呢?接下来看看大家怎么说。

北方的攀比心比较大

同事小李去年娶媳妇花了十几万的大洋,虽然压力也是不小,可自己貌似还挺知足,被问及原因时,说自己的表哥娶个媳妇花了整整三十来万,顿时间令不少同事瞠目结舌,这是干啥啊?作为工薪阶层,一个月那点微薄的薪水,好不容易积攒的银子,估计都不够。

小李说其实这也没有办法,现在娶媳妇家家户户都攀比,你要是给的少了,其实媳妇不会说什么,丈母娘也不会说什么,但是村里的七大姑八大姨肯定会茶余饭后的闲聊,这年头谁不好个面子,而且娶媳妇要是钱给的少了,就觉得照比人家姑娘第一个层次似的,所以为了面子也得给,哪怕是时候媳妇再将彩礼钱带回来。虽然小李说的并不全面,但是也很有道理。

南方人经商的比较多,看得开

自古以来南方人经商的就比较多,所以对于彩礼这件事,他们看的是比较淡薄的,有个同事就是南方的,他说自己家里那边对于彩礼的看法就是走个形式,毕竟俩人结婚之后,是要一起努力奋斗的,就算是要再多的彩礼,也不会吃一辈子,所以有那个钱,还不如想想如何的投资做点小买卖。

明清时代买一把剑需要多少钱?哪里可以找到这方面的资料。

明朝的资料非常全了。。。清朝的有需要在问我吧。。浪费时间。。。

在明代,一个平民一年的生活只要一两半银子就够了

从宋朝时候开始实行的货币制度:一千个铜钱串成一串,叫一贯,也叫一吊钱。

正常情况下,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1两黄金 = 8~10两白银

1两白银 = 10钱银子=100分银子=1000文钱 = 1贯或1吊

兑换关系:铜钱、白银、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 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

明朝米价在洪武二十八年以后基本上一两银子可以购大米二石。《明史·食货二》:“於是户部定:钞一锭,折米一石;金一两,十石;银一两,二石。”明代一石约等于现在的94.4公斤。

1.景泰时期,北京银价一贯铜钱一两,南京对卖二贯,在宁波可卖三贯。

在北京收买银子,到南方出卖可获三倍之利.。

2.景泰时期,日本贸易使团进入会同馆后,按规定在馆内互市五天。但是,为便于外国贡使观光京城市容,会同馆每隔五天开放一天。为了防止外商乘机在会同馆外交易,才设有前述第三点的规定。尽管规定较严,但日商仍可利用明代南北物价的差别,进行投机赚取巨利。例如景泰时期,北京银价一贯铜钱一两,南京对卖二贯,在宁波可卖三贯。因此,日使团大会在北京收买银子,到南方出卖可获三倍之利,再以此钱买丝回国,又可赚几倍之利。丝是日本自明进口的大宗货物。在日本一斤丝,价五贯文,钢一驮(产铜地方)十贯文,一驮铜可换丝二斤。但一驮铜在明朝可换丝八至十斤,按日本丝价换算可卖四十至五十贯,即获四至五倍之利。如果用金购买,也同样赚利;日本金十两价值三十贯文,只买丝六斤,在明可换丝二十四斤至三十斤,按日本价格换算,可卖一百二十至一百五十贯,同样是四至五倍的巨利。这样,日商在北京买银卖铜,在南方买丝,贩运回国,大赚其利。因此,有二次入明经验的掳叶西忍后来回忆说:“唐(指明)船之利,莫过生丝”。这种情况,是日使团所有成员都希望到北京的重要原因之一。

楠叶西忍总结其两次入明的经验说,如果有一百贯铜钱,可买十余种在明最畅销的货物赴明,然后再买回在日本最畅销的货物回国,这往返之利是无法估计的。

回赐:

日本勘合贸易代表团赴明的正式任务是进贡,在进贡之外附带着进行互通有无的贸易。但是,自明日建交之后,这种关系便被日本颠倒过来,进贡成为托词而贸易则是主要目的了。

建文三年(公元1401年)日本贡物

金千两、马十匹、薄样千帖、扇百把、屏风三副、铠甲一领、筒丸一领、剑十把、刀一柄、砚笆一盒、文台一个。

这批贡物按当时日本的价格计算,究竞价值多少很难估计出来。但是,可以从史料中所反映的日本、明以及其他国家同时代或稍晚些的物价;作一个一般性的估算,大体上可以反映其近似值。

楠叶西忍曾在宣德九年(公元1434年)和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以勘合贸易团成员身份两次入明。据他回忆,当时日本的金价为三贯铜钱一两,金千两相当于三千贯铜钱。

3.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明辽东马市价格;上上马绢八正、布十二正,上马绢四正、布六正,中马绢三正、布五正,下马绢二正、布四正。按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大绢一正值钞五十贯、大布一正值钞三十贯、银一两值钞八十贯、银一两等于铜钱一贯折算,则上上马一匹价十二两五、上马一匹价六两二、中马价三两七、下马价二两七,平均约五两余。而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所贡之马,明援正统年间互刺国下等马例,每二匹按绢九正、纤丝一正价格计算,每匹马不过值银6两左右。再稍晚些,隆庆年间的北方马价平均在七两五左右。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顺义王进贡留边马近五百匹,因系初贡价格有所优待,每匹马十两左右。由此可知,从永乐至隆庆年间马价波动不大,建文四年的贡马以当时上马价计算,十匹马价银六十二两。

3、薄样千帖,日本文明八年(公元1476年)义晴将军的进贡物中,疏纸一枚价值二百文。薄样与疏纸不同,但都是进贡物品,暂时以每帖二百丈计,约二百贯。

4.扇百把,市价上等每把三百文,计三十贯。

屏风三副,每副三十五贯计一百五十贯。

剑十把,上好者每把一贯五百文,计十五贵。 次等2~3钱银子一把。

刀一把,上好者每把一贯七百文。 次等2~3钱银子一把。

砚管一盒,上好者二十四贯。

文台一个,二贯。

5. 硫磺一万斤,日本市价每斤八文(包括运费),计八十贯。

金屏风三对,计一百五十贯。

枪一千柄,每柄一贯五百文,计一千五百贯。

太刀一百把,每把一贯五百文,计一百五十贯。

铠甲一领,按前计价五十贯。

砚一面并匣,砚一面五百文,匣一只一贯五百文,计二贯。

扇百把,计三十贯。

玛璃大小三十二块,计二百斤,大体上可值一千五百贯

6. 与日本贸易的价格:

纤丝五匹、纱五匹、绢四十四匹,统一按绢一匹价计,为二千五百贯。

红雕漆器五十八件,按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给日本将军附载贸易品墨漆泥金盒每件八百文价格计算,计四十六贯四百文。

盘十四个、台盘六个、香叠二副、花瓶一个,可按宣德八年(公元1431年)明礼部给日本同类进贡品价格每件八百文计算,计十八贯四百文。

桌器二桌,每桌十六件,可按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礼部给日本同类贡品抹金钢销价格每个六贯计算,计一百九十二贯。

葵花样鉴妆一副、碗五个,这两种无同类器皿可兹参考,但前者不会超过屏风的价格,后者可按盘、花瓶价格计算,计三十五贯八百文。上述各项合计近似值约为二千七百九十二贯六百文

7. 嘉靖时陈侃赴琉球造船价为二千五百贯.

8.永乐时期,对将军附载货物和使臣自进物品的官买,大体上按洪武年间的规定给价。第二期以后,因附载物品和使臣自进物品太多,官买给价时,则往往压价收买。所谓压价并不是低于日本市场价格;而是略低于明市场价格收买。这就出现价格争议问题,如果使臣不愿出售,则听其带回国或任其自行出售。以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的议价为例。该次日本贸易团所附载货物由宫收买部分大致如下:

苏木,一万六百斤,日本市场价格每斤约五十至一百文,这次给价定为每斤钞一贯,计一万六百贯。

硫磺二万二千斤,日本市价每斤六文,加上本国运费共计八文。给价每斤钞一贯,计二万二千贯。

红铜四千三百斤,日本市价每驮(二百七十斤)五贯,每斤不足十九文。给价每斤三百文,计一千二百九十贯。

刀、剑三千五百把,日本市价上好者每把八百文至一千七百文广给价每把十贯,计三万五千贯。日本刀剑初期质量极好,深受明人喜爱成为畅销品。后来,贸易数量增加,质量低劣,给价也减低至一贯,但仍有盈余。

枪一条,日本市价一贯五百文,给价三贯。

扇二千二百把,日本市价一百至二百文,给价每把三百文,计六百六十贯。

火筋一双,给价三百文。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日使策彦周良曾在宁波买一双明火筋,价银一分三厘,约合七十五文铜钱。由此可知,给价比明市场价格高出三倍多。

抹金铜挑一百个,日本市价一贯一百文,给价六贯,计六百贯。

花砚每个、小带刀每把、印花鹿皮每张,各给价五百文。

墨漆泥金洒金嵌罗甸花大、小方圆香盒箱并香叠等物器皿,每个给价八百文。

贴金洒金砚匣并砚铜水滴每副给价二贯。

9. 公元1468年价格

苏木,每斤银七分,即铜钱七十文

铜,每斤银六分,合铜钱六十文

硫磺,每斤银五分,合铜钱五十文

刀剑,每把钞六贯

10.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时,一只福建肛日本价格值千金、鸟肛也值数百金,一部《批点通鉴节略》值四十金、《舆地记》值二十金,焰硝、铁、金皆二十倍利,其他锦缔、器物也获数倍之利。日本那时流行鹿皮上装与鹿皮袜,精致的染上各种色彩的鹿皮上装,上等者价银七、八钱,中等者价银四、五钱,下等者三钱.

11.江南稻米市价与国家折价相当,其时江南农民在市场上售米,每石获价银二两多,售一石之抵可纳一石粮之税银(官府每石米沼折二两)嘉靖二十七年辽东每银一两仅能买一斗三粮(《世宗实录》嘉靖三十七年六月条)。同年大同及山西三先虽然秋禾成熟,但因田禾不多,一两银仅买九斗米,到来春三月时,三两银才买一石米,边粮十分难买。

明朝的1石,大约相当于现在1.073石,即107公升。我不知道俸禄米一般是稻谷还是加工好的大米,不知道是粳米还是糙米,还不清楚应该用现在大米的收购价、批发价还是零售价。京官领到的俸禄经常是加工好的大米,当时叫做白粮。根据加工好的白米每石l60斤,明朝的1斤为590克的说法,l石白米为94.4公斤。

12.主要商品价格(只是平均价,各个时期上下浮动不一) 1担=100斤

粮食(米) 0.03两银/斤

棉花 5两银/担

棉布 0.3两银/匹

丝 169.3两银/担

丝织品 2两银/担

茶叶 200——-12.2两银/担

盐 0.018两银/斤

铁器 1.5两银/担

瓷器 15两银/担

绢 0.625/匹

13.明朝米价:

明英宗正统二年(1436) 米、麦(石)银0.25两(此系收田赋折合的数字,只能参考)

明世宗嘉靖二年(1529) 仓米(石)1.4两(南京旱疫米贵,按仓米价较低,因米质较差)

明神宗万历时(16,17世纪之际) 白米(石)0.7-1两

明崇祯十四、五年(1641,1642) 米(石)3.6两(南京一带大灾时空前高价);米(石)5两(上海米价)

明崇祯末、清顺治初 米(石)2-3两

14 徐霞客游记中所记物价及工资

徐霞客游记中间记物价及工资,均极可宝贵之经济史料。如戊寅(崇祯十一年1638年)

九月初二日记云:“自黄草坝至此,米价最贱,一升止三四文而已。”

(滇游日记三)又己卯(崇祯十二年1639)四月初十日记云:“又西半里,宿於蒲缥之西村,其地米价颇贱,二十文可饱三四人。”

(滇游日记九)又己卯四月十二日记云:“又西向平上四里馀而宿於橄榄坡,……其处米价甚贱,每二十文,宿一宵,饭两餐,又有夹包。”

(滇游日记九)此米价也。又戊寅九月初七日记以钱一文买梨三枚,其大如瓯,味松脆而核甚小。

(滇游日记三)又己卯七月二十七日记在永昌以银五钱买鸡糭六只。

(滇游日记十一)此梨及鸡糭之价也。又戊寅四月十九日记在黔雇力夫自随,平时予工资一分,遇负担时日予工资三分半。

(黔游日记一)又己卯五月二十六日记在永昌以翠生石畀碾玉者碾二印池一杯子,碾价一两五钱。

(滇游日记十)此又关於力夫及玉工工资之记载也。又戊寅三月二十八日记在丰宁旧司以盐易米而炊,

(黔游日记一)又戊寅三月三十日记在独山都匀间之南崖以盐少许易粉而食,

(黔游日记一)是黔境当时尚保持实物交易之习惯,惜游记未著盐米之比价耳。

景泰七年贡马驼、玉石。礼官言:‘旧制给赏太重。今正、副使应给一等、二等赏物者,如旧时。三等人给彩缎四表里,绢三匹,织金紵丝衣一袭。其随行镇抚、舍人以下,递减有差。所见阿鲁骨马每匹彩缎四表里、绢八匹,驼三表里、绢十匹,达达马不分等第,每匹紵丝一匹、绢八匹、折钞绢一匹,中等马如之,下等者亦递减有差。’”对照《明英宗实录》卷264中的内容可知,《明史》此段记载有误,应改为:“今正、副使应给一等、二等赏物者,如旧时三等例。每人给彩缎四表里,绢三匹,织金紵丝衣一袭”。这样句子才好理解。而《明史》中的“驼三表里、绢十匹”应改为“驼三表里、折钞绢十匹”。赏绢和赏折钞绢是不同的,前者是绢,后者是钞。景泰以前,明朝己有赏绢折钞之事。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卷八十九《市马考》载:“(正统)十二年,兵部奏:‘旧例,迤西迤北来归人口,带到马匹,给军骑操。中等赏钞三千贯,下等赏钞二千五百贯,各绵布五匹,绵花三斤。者赏绢衣一袭,或钞二百贯、绵布四匹,折准绢衣。’”(《弇山堂别集》,魏连科点校,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714页。)绢衣折钞己有旧例,具体每绢折钞多少贯,查找不易。明俞汝楫等编撰的《礼部志稿》卷三十八所载:“凡折还货价,弘治间定各色紵丝每匹折钞五百贯,各色绫子每匹三百贯,各色纱每匹三百贯,各色绢每匹一百贯”。

<<>>里西门庆送夏提刑的那匹西夏马值七八十两银子.

<<鼓掌绝尘·花>>里的那匹胡种青骢能卖一千五百银子,约有三百三四十个银锭.

<<型世言>>里的四川皇木每株银三钱.

据冯梦龙<<甲申纪事>>搜集的文章了解到,长江下游的船价是中上游的两三倍.浙江米价数倍于南直隶.

7. 嘉靖时陈侃赴琉球造船价为二千五百贯.

=========================

难道这就是“封舟”的造价?

和英国“海上君王”号一个级别的船,仅2500两银。。。。。

拿封舟去殖民非常不错,可以吓倒很多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