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回国后发现国内的汽油质量比国外的差好多啊,怎么办

2.美国87号汽油与中国93号汽油有什么区别?

3.中美汽车价格差异那么大,中国汽车行业以后应该怎样发展

4.国内油价为何会频繁上调?

回国后发现国内的汽油质量比国外的差好多啊,怎么办

中国和美国汽油价格_中美两国现在汽油价格

低质量燃油一直困扰着中国汽车市场,尤其是锰添加剂。以锰添加剂为例,这是一种低成本的提高燃料抗爆性能的添加剂。但是,这种添加剂会沉积在整个燃烧室和排气通道中,损坏气门、火花塞、氧传感器、三元催化等。这种沉积物和沉积物的硬度对整个燃烧室和排气系统的相关部件是毁灭性的打击。除了更换零件和带来严重环境污染的风险外,没有别的解决办法。

因此,在升级燃料时,一个负责制定标准的委员会做出了限制锰添加剂的决定。然而,几桶油认为,限制锰添加剂意味着需要更好的添加剂来保持抗爆性能,他们不愿意这样做,因此要求降低等级。这样,基本上就可以保持成本接近。原因之一是国外的汽油牌号不高。

然而,这带来了一个新的灰色地带:

1.国内牌号设置用Ron(研究辛烷值),95相当于mon的87。即使国内成品油达不到这一点,根据国内各大加油站的内部调查,即使在正规加油站,95号汽油的最低标准也可能提高到92号,而92号汽油的最低标准约为88,89。由于国内炼油水平太低,只能靠大量廉价、高污染的添加剂来提高,添加剂的用量、均匀性和稳定性对实际质量波动有很大影响。除此之外,还有杂质、胶体和水等。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草案出台时,汽车行业并不认同这种做法。不少人一再提出,减少牌号数值不利于节能汽车的发展,特别是发展高压缩比的低油耗汽车。不过,由于某标委基本上是直接受几桶油的影响,所以最终,第五版还是通过降牌发布的。

发布即发布,各大合资企业需根据新的燃油牌号进行校准开发,进行“中文版”校准。比如一款日系车的中文版压缩比直接降低了1。所以对应的会发现发动机怠速更低了,D档位怠速甚至低于N档怠速。但是,这些措施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原因如下:

1.大量劣质加油站让牌号的承受能力非常大。他们突然不知道怎么玩游戏规则。事实上,我们已经熟悉93和系统很久了。比如我们开发93燃料车的时候,其实各大厂商都有权自主标定或者开发中文版的标定。他们不会如此智力残疾,他们不会真正使用ron93校准,或至少没有完全遵循ron93标准。相反,他们至少会使用ron89来测试和确认。(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个别国家比较固执,认为法律规定的应该是什么,这也可能是为什么他们都是涡轮增压发动机,为什么有些品牌因为爆震故障比较多,有些品牌好像没事,这对我们了解中国国情,制定应对中国国情的战略有很大的影响。这背后,其实是持续了十多年的全国燃油质量调查。变成92和95后,牌号更低,添加剂成本更高,用量也变了,大家都不知道怎么玩。所以对于主机厂来说,在信息更新之前,我们只能按照以往的做法进行检测,但市场上的实际做法却很奇怪。所以这是第一次错配,导致很多新车、准新车在怠速上抖动。因此,市场上的优质燃油添加剂为何能大大缓解这些车辆的怠速抖动呢?国六标准的燃油添加剂是目前优质添加剂的代表,它可以清除大部分由烯烃燃烧引起的排放故障和因燃烧不良引起的怠速抖动。常用的是司有普添加剂的原液。

2. 随着进口车渠道的改变,大量的国外车对国内的适应更加突出。随着汽车市场的开放和平行进口等新渠道条款的出现,按照优质燃油标定的正规进口车越来越多。在家庭适应方面,这种情况也是可以预见的。是经常需要补充一些高品质的清洁剂,尤其是遇到汽车抖动。而且这种清洁剂不能使用进口添加剂,因为进口国的燃油比我们好很多,所以对清洁国内的燃油没有帮助。建议用针对性强、效果明显的中国燃料研发模式的添加剂。如果实在不知道用什么,就记住司有普原液的添加剂就可以了。

综上所述,92和95是一个较低的等级。中国的燃油质量差导致发动机,特别是高压缩比发动机和增压发动机,在运行时更容易发生爆震。一旦爆震发生,发动机就会用点火提前角的方式来缓解爆震,从而导致燃烧不足、燃油经济性差、排放恶化等一系列问题。这是非常常见的用车现象。

这就是为什么在添加剂的推广上有一种特殊的劣质添加剂燃料宝。其宣传目的是增强燃油的抗爆性能,保护发动机,提高动力,节约燃油。这种添加剂实际上是锰添加剂。这种添加剂极其便宜,几十元就能买到,对车的危害很大。

千万不要使用这种添加剂,切记切记切记。

二十年前,全球业界已经证实锰添加剂对车辆、环境有害,更可怕的是对人体健康有害。经过20年的努力,我们终于在燃油标准中完全消除了这种添加剂。这场战斗的胜利不亚于无铅汽油。但是,仍有这样的企业和个人利用我国的现状,以更粗糙的生产方式、更恶劣的方式,用欺骗性的言辞和宣传,向消费者销售这种添加剂。在某些情况下,实际添加量甚至高,严重损害发动机的养护。

让我们回到这个话题,这导致了更高等级的燃料,如RON98。其实,高档燃油一直都有,主要用在两个方面:1。主机厂及相关科研机构使用的机油。在内燃机的发展过程中,需要高挥发性、高等级、洁度的汽油来支持早期性能的发展。一般使用ron102和ron98。ron102的价格大约是普通汽油的8-10倍,ron98大约是普通汽油的1.2-3倍。这是其他答案的来源,有石油公司员工表示,在一些联合开发中,燃料效应得到了体现。

2、豪华车。其实在北京等地一直都有RON100以上的汽油在出售,主要是为了跑车还有超跑提供的。(但是其实我们有对部分北京的网点进行过暗访抽查,发现各个车主以3-5倍的价格加到的,其实是名不副实的汽油)

所以我们现在去加油站,现在有这么一个可笑的说法,甚至还出现在人民网等的宣传之中:

RON98是更清洁更好的汽油,压缩比超过9.5的适合98#汽油,压缩比小于9.5的适用95#汽油。

95,9.5,这简直就是骗骗吃瓜群众的数学游戏。那么压缩比13的是不是应该去添加130号汽油呢?

中国最搞笑的地方就在这里:当有关部门做错一件事情,然后被发现的时候,有关部门不是通过改正来解决,而是在维持这件做错事情的同时,又打了十个补丁,并以小孩子都能看得出来荒谬的逻辑尝试来说服你。而最可笑的是,就算连他自己都知道这个逻辑很荒谬,可是他就是这样告诉你道理是这个道理,而你什么都做不了。

所以我们回过来解答这个问题:

原来加号汽油的换成98号是不是要好点?

1、理论来说不会,实际来说会。其逻辑是:对于大部分的车辆来说,#的标定其实可以处理低至93#的燃油,所以95#的燃油其实加入到#牌号目标的车子中,没有任何区别。但是(中国人最怕就是但是),由于#牌号的汽油在实际的市场上可能做到93#,而标注牌号95#的汽油到底做到多少谁也不知道,如果我们合理的推测一下,可能会到91#。如果你的汽车是中高档增压直喷发动机,或进口的高压缩比整车,建议你确实可以考虑加98#燃油。

2、你可以选择在加入95#汽油的同时定期加一些抗爆燃油宝,但是这种添加剂是一种慢性毒药,他毒害你的发动机,你的整车,你的环境和你健康。我可以告诉你这种方法,但是真诚的希望你能拒绝。

3、真正应当的做法,是彻底的取消95#汽油,在保持第五阶段燃油标准的硫含量、锰含量、烯烃含量大幅度降低的同时,维持93#RON/#RON,如果国有企业认为成本太高,需要纳税人补贴几百亿才会这么干,那么放开成品油市场,让水深火热中的国外汽油企业来参与国内汽油的价格/品质竞争,我相信,分分钟教会这些企业怎么做人。

有些人说,现在早已经不用mmt了。这种回答其实我没法细说什么,难道我要告诉你某些即使标榜自己是使用其他添加剂的低档燃油宝/添加剂,实际为了改善这些环保添加剂会轻微导致汽油动力不足,而偷偷在补充MMT么?我觉得懂的看我这句话就该懂了吧。你们可以自己到相关交易网站直接搜索mmt,比如阿里巴巴等,看看有多少化工厂在以吨为单位提供mmt。

我不否认有环保的燃油宝,正如前面我也说了,我特指某些低劣的企业。不过抗爆性燃油宝本身,不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么?你的车是家用车,又不是赛车,要靠抗爆性添加剂,你的燃油得差到什么程度。

关于认为中国油品什么都是好的的说法,那么我从业8年,作为工程方参加售后质量分析研讨交流会议也是很多年了,也直接与国家质检总局及其经常选取的咨询机构的老师也有过交流,汽车的圈子很小,欧美系日韩系由于油品问题爆发的地区性质量问题爆发那都是一把一把地,比如,某德系知名品牌原产国四十万销量爆震导致某零部件开裂事故率几乎是0,同款新车发动机原装进口版在华总共销售6个月共计5万台,某零部件开裂60多台,而且还集中爆发在两湖和山东等6个省,之后该品牌根据国产化中国版标定并进行了坏油校核之后,市场事故率再次降低到0。海南地区2020年夏季又发现燃油中出现大量胶质影响了整个燃油喷射系统,整个海南中字头基本加不到好油。

美国87号汽油与中国93号汽油有什么区别?

美国加油站的汽油分为87号、89号、93号三种牌号;国内加油站一般为93号、号汽油。

中国标号为号汽油等同于美国的87号汽油。

汽油品质中有一个重要使用性能指标叫汽油抗爆性,也就是常听说的“辛烷值”。

中美两国汽油牌号的制定法则不同。美国汽油标准则是按照“马达法”来制定的,而国内汽油标准是按照“研究法”来制定的。

中国研究法标号90号(90X0.8+10=82)相当于美国马达法标号的82号

中国研究法标号93号(93X0.8+10=84.4)相当于美国马达法标号的85号

中国研究法标号号(X0.8+10=87.8)相当于美国马达法标号的87号

中美汽车价格差异那么大,中国汽车行业以后应该怎样发展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价格差距这么大呢?

接下来就几大零部件总成的外资占领情况给大家做一简要介绍。以下企业均为外商独资、控股或参股,企业的利润全部或部分流向了国外;而通过技术引进实现国产化的零部件公司不在本文讨论之列,因为利润仍然留在中国。

1、汽油发动机:

毫无疑问,日本三菱几乎垄断了所有不能自产发动机的自主品牌汽车的汽油发动机供应。在中国整车市场占有率并不高的三菱公司在当时中国汽车界巨子仰融先生的牵线搭桥之下,19年在辽宁沈阳设立航天三菱、1998年在黑龙江哈尔滨设立东安三菱,分别生产中等排量和小排量的汽油发动机,为当时的哈飞、东南、华晨等公司配套。随着1999年前后奇瑞、吉利、华晨、比亚迪等自主品牌的崛起,在它们建设之初都不能自产发动机的情况下,三菱在华投资的这两个发动机公司的业绩突飞猛进,着实赚了不少钱。

据不完全统计,使用东安三菱发动机的车型有:比亚迪F3,华晨骏捷,东南蓝瑟、菱悦、希旺,哈飞、赛豹,众泰5008,风行景逸,长丰飞腾……

使用沈阳航天三菱发动机的车型有:比亚迪F6,华晨尊驰、骏捷,海狮,奇瑞东方之子,福特全顺,江淮宾悦,上海英伦TX4,帝豪EC8,东南菱悦、君阁、戈蓝,江铃陆风,海马3,柳汽风行MPV,长丰猎豹,长城哈弗、嘉誉,华泰特拉卡,北汽域胜、骑士,福田蒙派克、风景,郑州日产奥丁,中兴无限、威虎,曙光傲龙、旗胜……

2、柴油发动机:

在轻型柴油发动机方面,五十铃无疑是王者。这家日本柴油发动机和商用车巨头早在和1985年就在中国四川重庆和江西南昌分别成立庆铃汽车和江铃汽车,开始生产五十铃皮卡、轻卡和与之配套的4JB1发动机。随着福特全顺、福田风景等轻客的下线,五十铃发动机更是在轻客市场找到了蓝海。现在,中国几乎所有的皮卡、轻卡、轻客上用的柴油机都购自五十铃或使用五十铃技术生产。

在重型柴油机方面,美国康明斯公司则独占鳌头。这家美国独立发动机制造商仅在整机生产方面就在中国建立了4家公司:东风康明斯、西安康明斯、重庆康明斯、福田康明斯,配套范围则涵盖了东风、陕汽重卡、重庆铁马、福田欧曼等重卡企业,宇通、金龙、青年、中通等客车企业,以及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徐工等工程机械企业。可以说,康明斯几乎垄断了中国高端重型柴油机市场。

3、电喷系统:

为了满足越来越严格的排放要求,目前国内生产的所有汽车上都必须安装电喷系统。德国博世、美国德尔福、日本电装(属于丰田集团)几乎垄断了所有中国电喷市场份额,其中德国博世的市场份额一家独大,超过了60%。

从自主品牌到外资品牌、从轿车到卡车、从汽油车到柴油车,中国消费者每买一辆车就会向上述三家外企贡献上千元的利润。

4、重型变速器:

美国伊顿、德国埃孚两家公司不仅控制着全球重型变速器的研发和销售,更是几乎垄断了中国重型变速器市场。早在1980s中国改革开放伊始,伊顿和埃孚就将重型变速器制造技术分别有偿转让给了陕西汽车制造厂和四川汽车制造厂,为当时同期引进的斯太尔重卡车型配套,两者后来演变为中国重型变速器市场的两大霸主:法士特和綦江齿轮(綦江县是凤姐的家乡)。

现在,两家国际变速器巨头均已在中国设厂。美国伊顿19年在上海独资设厂生产重卡变速箱,专注高端市场;2003年与法士特、湘火炬合资成立伊顿法士特齿轮(西安)有限公司,为中国重汽、东风、一汽、福田等厂家配套;2004年与一汽合资成立一汽伊顿变速箱有限公司,主要配套解放重卡。

德国埃孚1998年在苏州独资设厂生产客车用变速器,2004年与上汽合资设厂生产轿车用变速器,2005年在杭州独资设厂生产卡车用变速器,2010年又与多年的合作伙伴綦江齿轮实现合资进一步拓展中低端市场。

无论中国重卡市场的竞争如何惨烈、利润率如何下降,潜伏在幕后的伊顿、埃孚两家外企都会偷笑着坐收渔利。

5、轿车变速器:

丰田控股的爱信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自动变速器生产商以及全球第5大汽车零部件公司,已经将触角延伸到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各个角落。1996年合资成立唐山爱信齿轮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手动变速器,尔后于2003年变为外商独资企业;2004年合资成立天津艾达自动变速器有限公司生产自动变速器。

据不完全统计,使用爱信变速器的外资品牌有:保时捷、悍马、雷克萨斯、沃尔沃、吉普、三菱、马自达、现代、起亚、铃木、菲亚特、阿尔法罗密欧、五十铃、日野、……

使用爱信变速器的合资品牌有: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一汽奥迪、北京奔驰、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一汽丰田、广汽丰田、长安铃木……

使用爱信变速器的自主品牌有:比亚迪、东南、长城、华晨、长安、名爵、荣威、一汽奔腾、东风风神、广汽传祺……

亲爱的愤青们,如果要抵制日货请问我们能买什么车?

6、汽车内外饰部件:

以美国江森自控、德尔福(原通用汽车零部件分部)、伟世通(原福特汽车零部件分部)、法国佛吉亚为代表的跨国零部件巨头,不但为国内汽车厂商制造座椅、仪表台、扶手、车门内饰、车顶内饰、保险杠、车灯、雨刮、空调等内饰、外饰部件,更是在车型设计之初就参与内饰与外饰的设计。上述几家公司为几乎所有的国内乘用车生产企业设计、制造内饰与外饰部件。

7、天窗系统:

从高端的劳斯莱斯、宾利到低端的奇瑞、夏利,车上用的天窗竟然都来自同一公司——德国伟巴斯特。德国伟巴斯特1936年获得第一个天窗专利,现在在全球汽车天窗的市场占有率超过70%。伟巴斯特为几乎所有的国内合资品牌、自主品牌供货。

8、轮胎:

从低端的韩国锦湖、韩泰,到中端的美国固特异、意大利倍耐力、日本邓禄普、普利司通、优科豪马,再到高端的法国米其林,无一不是清一色的外资。国产轮胎的市场大多仅局限于微型车和商用车。

9、汽车外观设计:

不但会计师事务所领域有全球四大,汽车设计领域也有全球四大:博通、宾尼法瑞那、乔治亚罗、意迪亚,来自意大利的这4家公司为全球所有主流汽车公司设计过外观。

博通一直是兰博基尼、菲亚特、玛莎拉蒂的稳定合作对象;宾尼法瑞那则与法拉利结为挚友,几乎垄断了法拉利的全部产品设计,1950s初还生产了27000部阿尔法罗密欧Giulietta车型,通用也是它的常客,请宾尼法尼亚设计了别克Lido50、凯迪拉克敞篷车、雪佛兰鲁米娜MPV、第二代大宇旅行家(即国产的别克凯越)等车型;大名鼎鼎的乔治亚罗则设计了大众高尔夫、帕萨特、奥迪80、布加迪、西亚特、菲亚特熊猫、朋多、乌诺、蓝旗亚Delta等多款经典车型。

1996年宾尼法瑞那为哈飞汽车成功设计了“中意”微面,标志着全球四大开始进军中国市场。宾尼法瑞那先后又设计了哈飞赛豹、路宝、江淮同悦、奇瑞A3和M14、长丰飞腾等;乔治亚罗的作品则有华晨尊驰、骏捷、一汽奔腾、东风风神H30等;意迪亚则有第一代别克君越、陆风风尚、长安CM8、奔奔和海马3等作品相继问世;博通作品较少,目前只有昌河爱迪尔和奇瑞瑞麟G6。从2004年开始,它们干脆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目前宾尼法瑞那有1/3的业务来自中国,意迪亚的中国业务则占总收入的40%。

10、发动机设计:

奥地利AVL、德国FEV、英国Ricardo是当今全球三大独立发动机设计公司,再加上专注于柴油机领域的意大利VM,四家公司垄断了国内自主品牌的发动机设计。

奥地利AVL是全球最大的发动机设计公司,向包括奔驰、宝马、福特、通用在内的几乎所有汽车整车及发动机制造企业提供发动机设计服务及发动机测试设备。AVL因2006年向奇瑞出售发动机技术而在中国一夜成名。其实AVL在中国的足迹源远流长,其创始人李斯特先生早在1926年到1932年就任教于上海同济大学;1987年,AVL协助机械工业部制定了《中国内燃机发展系列型谱》、《中国柴油机烟度排放标准》;1999年与国家科技部合资成立了厦门海腾发动机测试设备有限公司。目前AVL在中国的客户主要有:奇瑞、潍柴、锡柴、大柴、上柴、云内等。

与法拉利、兰博基尼、玛莎拉蒂处于同一城市的意大利VM公司,上世纪曾为路虎揽胜、罗孚800、阿尔法罗密欧提供过发动机,现在使用VM柴油机的车型则包括凯迪拉克CTS、吉普大切诺基、自由人、雪佛兰科鲁兹、科帕奇、景程、克莱斯勒大航海家等。2004年开始,江铃、华泰、长丰、长城、上汽相继购买了VM的柴油机制造技术及关键生产设备后开始生产自己的柴油机。

德国FEV早在1980s就开始向广西玉柴出售发动机技术,目前其在中国的主要客户包括:一汽、上汽、华晨、陆风、玉柴、云内等。

英国Ricardo早在1930s就开始向伦敦巴士和法国雪铁龙提供柴油机,近些年的主要成就是为奥迪R8和布加迪威龙设计了DSG变速器、帮助宝马优化K1200系列摩托发动机、帮助迈凯轮设计了其第一款发动机M838T等。目前Ricardo在中国的客户包括:一汽、上汽、长城、力帆等。

由以上事实我们可以轻易地看到,核心、关键零部件技术均被外资把持,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公司只能完成前期的市场调查、产品定义、外观及内饰设计,中期的冲压、焊装、涂装、总装、检测,以及后期的经销商招募、销售管理等步骤。而其中前期的市场调查多是委托AC尼尔森等国际市场调查公司完成,外观设计多是委托意大利都灵街头多如牛毛的汽车设计公司完成,内饰设计多是委托美国江森自控等公司完成;后期的经销商招募的标准就更低了,不管以前卖没卖过车,也不管以前是卖电缆还是卖家电的公司,只要你有资金、认同我所谓的“企业文化”就能取得销售权。中国本土汽车公司越来越像电脑城的组装门店,只要能够“整合全球造车”,就能攒出一辆整车。

越来越多的中国车企在发展的过程中选择了外包这一速成方式,但中国企业的外包跟外企的外包有着本质区别。外企是把自己不屑于干的流程外包给中国企业,而中国企业则是将自己不会干的流程外包给外企。巴西、墨西哥等拉美国家30年前就享受过中国当今高速的发展速度,但由于没有及时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升级,至今还在充当发达国家制造基地的角色。

国内油价为何会频繁上调?

国内油价上调的原因我认为第一跟世界石油产量下降有关系,第二跟俄罗斯和乌克兰战争引起的欧美国家对俄罗斯制裁有关系,第三就是随着疫情控制到位,各企业单位都慢慢恢复工作所以国内对油的需求也增加所以导致油价频繁上调。

首先,最大的原因就是俄罗斯乌克兰战争引起的油价上升,俄罗斯作为石头出口大国,很多欧洲国家都在俄罗斯进口石油,因为俄罗斯的石油要便宜,但是随着俄罗斯和乌克兰战争开始,欧洲国家对俄罗斯的抵制是非常厉害的,为了打压俄罗斯的经济,欧洲国家用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方式掐断了从俄罗斯进口石油,这虽然对俄罗斯经济造成了打击,但是同样欧洲国家自身也非常难受,因为很多行业还需要石油的,这就导致欧洲国家通过其它渠道去进口时候,而石油大国的产量也是有限的,需求量还变大了,这就使石油的价格不断上升。

其次,俄罗斯作为石油出口大国,但是现在跟乌克兰的战争打的热火朝天,所以石油生产和出口量就下降了,因为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收拾乌克兰上面,而欧美国家的参与让这场战争持续的时间变得更长了,俄罗斯的产出也一直得不到恢复,所以石油的价格也同样持续升高。

再次,随着疫情的慢慢的得到了控制,其他没有控制住的国家也依然开始恢复工作,对油的需求量也是不断上升的,很多国家的石油库存都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对是有的需求大大提升,很多国家的需求都很大,但是购买的渠道却减少了,所以肯定会高价去购买石油,因为买石油的话对国内生产肯定会造成很大影响的。

最后,还有美国在中间盈利,在欧洲国家抵制俄罗斯之后,虽然美国也同样表现的义愤填膺,但是却私底下偷摸低价进口俄罗斯石油,然后再高价卖给欧洲国家,虽然欧洲国家也都知道美国加价了,但是找不到其它渠道只能选择美国高价购买石油,所以也是油价上升的一个原因。

所以很多原因叠加起来这就造成了油价的不断上升,同样现在的价格也远远没有到达最高点,因为俄罗斯战争现在根本没有停下来的苗头,而西方的制裁也是下定了决心,在寻找是有的替代品,也同样控制是有的使用,也开始考虑有电车代替油车等问题,所以种种迹象表明,石油问题是短时间不能被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