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石油进口量大还是出口量大

2.中石油和中石化真的是在大量亏本出口成品油吗

3.我国大部分石油依赖进口,可为什么成品油还要出口?强烈不解…

4.人民币升值回给我国带来哪些影响?

中国石油进口量大还是出口量大

出口成品油价格低于进口价格-出口成品油价格低于

由於国内成品油价格过低,中国上半年成品油出口增加,进口大幅减少。而业内人士认为,这并不能说明中国石油需求在降低。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周一公布的数据,中国今年前6个月总共出口了759万吨成品油,同比大幅增长48.6%,而同期进口却呈现出颓势,成品油进口更从去年上半年的增长34.1%,转变为下降21.1%,至1570万吨;6月份的同比降幅更达到了22.6%。而其中占主导地位的燃料油的进口上半年同比下降了17.6%,至1347万吨。

国内成品油价格上涨的幅度跟不上国际原油价格的涨幅,可能是进口减少而出口增加的原因。由於巨大的价差影响了炼化厂家的积极性,发改委的调价步伐开始在今年逐步加快。7月23日,发改委今年第5次上调成品油价格,将汽油、柴油出厂价格,每吨分别提高300元和250元,零售中准价格也按出厂价格调整幅度等额提高。我国承诺2006年对外全面放开成品油批发市场。

不仅仅是进口减少出口增加,国内炼油商的积极性也在大为降低。截至上周末,我国制定油价所参考的三地中,价格最低的新加坡汽油的7月份平均价格也以达到了每桶63.924美元,相当於国内汽油完税价每吨5938元。

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的汽油产量自6月份以来开始下降,7月份的产量由於炼厂开工率下降急速减少,6月份我国的产量从5月份的436万吨降到409万吨。新华社此前消息,今年前5个月,国内炼油行业利润总额为亏损27.9亿元,呈全行业亏损态势。

“目前国内炼油企业开工不足,发改委这一次调高油价,是希望可以缓解由此可能造成的国内成品油供应短缺。”上海源复企业管理谘询有限公司首席战略分析师刘涛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从推测来看,进口以及炼化产量的下降可能已经在损耗库存的水准,比如北京目前的汽油库存就跌到了警戒线以下。”

中国现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是根据新加坡等三地价格来确定国内的成品油价格,当三地成品油加权平均价格变动幅度超过8%时,即调整国内成品油的价格。但是在去年,中国对成品油价格的调整并没有完全按照上述定价原则进行,去年在国际油价大幅上扬的前提下,国内汽油价格只上调了15.72%,总共的调整次数只有3次。

随著国内成品油价格调高及库存减少,中国原油需求可能恢复。而国际原油市场也似乎感受到了来自中国的影响。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西得克萨斯原油9月合约上周四为每桶57.13美元,上周五涨到每桶58.65美元,昨日亚洲盤更曾突破了59美元。而亚洲市场也似乎在回稳,周二早盤亚洲8月燃料油价格每吨271.5美元,对迪拜原油裂解逆价差为每桶-10.55美元,较7月6日的11.20美元有所缩小,但是仍大大高於5月份的6美元左右。周一新加坡市场汽油价格上涨了1.35美元,至每桶66.3美元。

市场目前预期我国炼油商们已经进一步向下调整了8月出口量。将於本周末确定的中石油8月份汽油出口量很可能将从7月份的20万吨减少到12万到15万吨。而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也将仅出口1船大连西太平洋公司的合约船货,7月份为3船船货。

“目前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还是比较快的,同时汽车的消费也在增加,所以寄希望於中国需求的下降是不现实的。我认为今年下半年我国的石油需求将会呈现恢复性的增长。”刘涛表示,“上半年进口的减少可能是中国的进口商寄希望於国际油价的回落。”

中石油和中石化真的是在大量亏本出口成品油吗

所谓的两桶油大量亏本出口成品油我表示完全不同意,另外强调一下我非三桶油员工。

1.所谓的大量不正确。据了解,去年一年的柴油出口量在50万吨左右。50万吨是多大个概念?远不及北京中石化一年的销售量。还不算上中石油已经各民企。我估计应该和2线或者准2线城市中石化的销售量相差不多。可能今年一季度的出口量稍微大了点。但是你要考虑到近期国内成品油的市场很不好。当然最近因为包括中东地缘因素等等因素的影响国内成品油市场刚刚开始好转。要考虑到国内炼厂新建产能的不断投产,炼化能力大大增强。国内市场不好。就会产生憋罐。而新机制是10天一调整,这主要造成好多非三桶油公司的所谓"投机"行为减少,也就没有了非三桶油企业的大量囤积行为。也就是经常说的新的机制有力的抑制了国内市场大单囤油,投机炒作的现象。我想这和两桶油库存大增不无关系。炼化能力的增加和国内囤油投机的减少导致库存大增,怎么办?国内消化不了,那只能出口了。也就很容易理解今年第一季度的出口量比去年要多了。

2.所谓亏本,我不这么认为。而且好像国内成品油大多出口非洲。。。我猜所谓亏本是和国内成品油的价格比较出来的吧。国内的成品油是要交各种税啊什么什么什么的。光增值税就要17%。也就是说以现在的价格柴油7700元/吨。这个税就是1300多。其他的消费税啊,印花税啊等等。而出口的成品油为了和国际市场竞争税肯定是要退的。据说国内的成品油达到一些地区已经对中东一些国家的油价造成很大压力。也就是说两桶油和中东一些国家都是为了赚钱才出口的。两桶油的出现对他们利润造成了冲击。换句话说如果是赔钱做的话。当你出现在某个市场卖土豆的时候,土豆的成品是10块钱。别人都卖12,你过去卖11。别人肯定会感觉你这价格对他产生了压力。他也可能会降到11卖。但是当你卖9块甚至5块的时候。那些其他的土豆商肯定会在旁边一边看你怎么的一边等你卖完再说。我估计为了打开国际市场和品牌,这两桶土豆的价格应该在10.3块左右在卖。当然国外的土豆卖10.3的时候国内土豆15块钱,你一定会认为两桶土豆在赔钱亏本卖。满意请采纳,谢谢

我国大部分石油依赖进口,可为什么成品油还要出口?强烈不解…

并且,中国石油需要填谷削峰,生产量增加意味着在经济下降周期出口量的上升,进口某些品种的石油、出口某些品种的石油是生产所需。 中国石油出口价的博弈不可能脱离国际油价的大背景,仅按照出口量与出口额是无法计算出确切的石油出口价的。中国绝大多数石油通过保税区出口,还有出口下单时的博弈,情况十分复杂。 中国进口的是石油,出口的石油比进口便宜的是成品油(汽油,柴油) 中石化的理由有三个。先说第一个。即“按海关统计的金额和数量计算的价格为不含税价,而国内销售成品油价格包含了增值税、消费税以及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两者不具有可比性。”如果中石化所言属实,那么这就表明——我国的税费太高了。 我认为 这就是垄断的错。

人民币升值回给我国带来哪些影响?

7月21日人民币汇率调整后,从短期静态来看,人民币升值对行业的影响,一是因大量持有以外币计价的资产或负债而受到影响的行业,典型的有航空、电力、电信三大行业。二是因销售产品、生产成本构成结构不同而受到影响的行业。如,产品销售价格以人民币结算,原材料从境外采购的行业,生产成本将因人民币升值而下降,从而提升企业利润空间。从长远来看,人民币升值将对我国的宏观经济结构、产业竞争力、经济增长方式以及商品价格体系产生深远的影响。

航空业:汇兑损益带来短期利好

人民币升值对航空公司的益处只是汇兑损益的增长,而航空业面临的整体发展趋势并没有发生改变。升值带来的航油、航材等成本的下降也将使所有航空公司普遍受益,在竞争比较充分的情况下,能给航空公司带来的业绩增长非常有限。

纺织业: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人民币升值对纺织企业出口的负面影响是无法回避的。

子行业中,棉纺织行业以棉纱、坯布等初级产品为主,附加值较低,价格比较优势不明显,议价能力较弱;毛纺织行业羊毛原料主要靠进口,产业链较长,附加值较高,议价能力较强;服装是包含劳动力价值最多的深加工产品,比较优势明显,其价格比国际同类产品低20%以上,议价能力最强。

根据测算,人民币升值2%将导致以上三大子行业利润分别下降4.4%、1.34%和1.4%。

家电:出口利润将受制

总体上看,人民币升值将对家电行业产生负面影响,但对各子行业的影响程度不同,从轻到重依次是空调、照明、手机和彩电等子行业。从8月份开始,空调行业将签订新一年的出口合同,所以短期负面影响较小,但是上半年出口产生的外币应收账款将使得公司蒙受相当多的汇兑损益。

石油石化:影响稍偏正面

正常定价机制下,该行业国内外价格完全接轨,人民币升值对石油石化公司的业绩影响均为负面。但宏观调控下国家汽柴油定价严重滞后于国际市场价格。在此背景下的升值,将预期成品油价格并不下调,而原油成本将下降,对炼油行业构成正面影响。对石油化工行业,成本下降和收入下降并存,总体影响偏向负面。

房地产:推动房地产价格上扬

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提高内资和外资对房地产的需求,并且外资需求效应大于内资需求效应。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提高房地产公司存货价值,有利于降低建筑成本。除汇率影响外,目前的行业基本面主要还是取决于后续调控政策走势。

钢铁业:有利于成本下降

总体看,此次汇率调整对钢铁行业的影响以中性偏良好,但影响程度有限。

汇率调整对钢铁行业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原料进口和产成品的进出口。当前2%的汇率变动,将导致铁矿石价格下跌2%,并导致行业成本下降0.84%至1.06%,利好影响有限。

对于产成品的进口,汇率的下跌将导致进口价格换算的下降。同铁矿石一样,在忽略交易环节成本的假设下,汇率升值的比例即是进口价格下跌的比例。进口产品价格每吨将下降80元至120元(相当于9.8美元至14美元),波动幅度影响较小。另外一个不利影响是,汇率因素导致产品价格下跌将继续对国内产品价格产生抑制作用,对国内产品价格的反弹和上市公司第四季度产品价格调整将产生信号预期作用。

对于产成品的出口将产生不利影响,但程度也很有限。前期出口扩大的主要原因是国际与国内价格差别比较明显,国内产品竞争优势显现。而汇率的调整将削弱国内产品出口的动机。

化工行业:影响有利有弊

由于我国化工业进口依存度较高,贸易逆差持续扩大,因此人民币适当升值可以降低原材料的进口成本,有利于提升整体行业的毛利空间。对于具体企业,还要综合考虑其采购和销售分别在国内和国外的市场比例,方能具体判断。

当然,作为一个既包括原材料,又包括终端制品的长产业链行业来说,各个子行业所受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一般地,越是位于上游的产业,则弊大于利;对于中下游产业,则是有利有弊。

电力行业:总体影响正面

部分电力公司将从人民币升值中受益,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公司外币负债大于外币存款,升值获取汇兑收益;燃油发电机组重油依赖进口,升值后燃料成本压力略有缓解;部分公司将发生大额设备进口,升值后设备采购成本略降,间接受益;升值后国内动力煤电价相对国际动力煤折价略减,可抑制国内煤价上涨,华南地区进口煤采购成本可望降低。

电信行业:运营商受益明显

中国联通无疑将成为人民币升值的受益者。由于联通目前拥有6.55亿港币的短期借款及12亿美元的长期借款(借款期限为3至7年),根据测算,人民币升值2%对中国联通2005年净利润提升幅度为3.28%,但这部分汇兑收益是一次性的。此外,与设备商相反,运营商是人民币升值的受益者,因为国内运营商目前设备仍以海外采购为主,人民币升值可使采购成本降低,从而降低逐年折旧费用。

信息产业:出口受到冲击

电子信息产品的生命周期短,产量和售价都易受国际市场变动的影响,因此,国际市场条件变化,包括汇率变动,容易对电子信息产业的经营利润和成本产生影响。今年以来,在国际经济、政治因素的影响下,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对电子信息产业对外贸易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进口方持币待购,出口方提前供货,进口增速远远落后于出口增速,贸易顺差加剧。

银行业

人民币升值对银行的影响要看净头寸在资产方还是在负债方。如果净头寸在资产方,人民币升值对银行产生负面影响;如果净头寸在负债方,人民币升值对银行产生正面影响。按照04年末各家上市银行外汇资产负债配比看,净头寸均在资产方,也就是说,从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静态分析看,人民币升值对银行的影响是负面的。

汇率变动对银行业绩的影响还要视各上市银行的会计政策而定。如果将因汇率变动产生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外币折算差额”项目中,汇率变动将不会影响银行的当期利润,只影响银行的所有者权益。招商和民生采用此种会计政策;如果将因汇率变动产生的差额计入“汇兑损益”项目中,汇率变动将影响银行的当期利润和所有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