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油价10美元是多少_普京油价10美元
1.国际油价为什么连续下跌 阴谋论
2.当前国际油价低,真能把美国页岩油挤出国际原油市场吗?
3.欧美制裁俄罗斯时间线
4.苏联解体之前,卢布与美元的汇率比是多少?
国际油价为什么连续下跌 阴谋论
主要是为了打击俄罗斯经济,以惩罚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强硬立场!
据第一财经日报的报道,国际油价大跌,美国汽油0.73美元/L,而水1美元/L,油比水贱。美国大妈的幸福时刻似乎到来了。
从今年夏天开始,国际原油价格狂泻30%至4年来最低点。截至北京时间17日晚21时,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在每桶78.4美元上下徘徊,较前日继续下跌。分析师们仍在喊: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甚至有专家预测,此轮下跌将探至50美元/桶。
当地时间11月13日,纽约商品12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74.21美元,跌破每桶75美元关口,为2010年9月以来最低。12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77.92美元,也跌至四年来最低。
国际油价的“跌跌不休”传导至美国国内,美国成品油自2010年以来首次跌破每加仑(约3.8升)3美元。
经济学家们分析,本来这轮美国经济增长已经几乎走到了顶点,海外需求的放缓拖累了出口,可能会让经济转而向下;但突如其来的汽油大降价却可能是刺激国内消费的一个大利好。《纽约时报》预计,过去几周内汽油价格的陡降,会在马上开始的消费季给美国带来数十亿的额外零售收入。
分析称,对于那些中低收入的美国消费者来说,汽油价格的下降尤为重要。这部分人群还没有从过去几年的经济复苏中恢复元气。虽然近年来就业市场有所改善,但大部分工人在这几年获得的工资增长简直微乎其微。至于那些经济上最为拮据的群体,更是能从此次汽油降价中稍微松一口气,并将花费转移到其他日常生活或者服务开支上。
目前美国人每天花在汽油上的开支是10亿美元。汽油降价将让美国消费者们在今年11月和12月比去年同期总共省下84亿美元。按照一户典型的美国家庭每年购买1200加仑(约4542升)汽油计算,现在的汽油价格将让他们每年至少省下400美元。同时家用燃油的价格也比去年同期下跌了15%,这是另一笔会因为油价下调而带来的额外节省。
事实上,美国并不缺油。上周四美国能源部出具的当周库存报告显示,美国原油产量已经上升到了29年来的最高水平:每日900万桶。按照这个产量计算,美国已经快要追平日产量960万桶的沙特阿拉伯。
报道称,美国石油产量的攀升和新型能源科技的应用密不可分:页岩层中抽出了成百上千万吨的油气;几条关键输油管更新升级,重新布流了从美国中部平原向墨西哥湾的石油输送,这个变化让现在墨西哥湾附近冶炼厂们仓库里几乎塞满了原油库存。美国已经终结了从尼日利亚等西非国家进口原油的时代。
但火上浇油的是,面对此轮油价下跌,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并未减产,利比亚石油产量的恢复加剧了供过于求;同时,虽然伊拉克局势依然动荡,但该国的石油出口已经创下了自伊拉克战争之后的最高纪录。
欧佩克成员国甚至趁机大打价格战,沙特阿拉伯日前就下调了向美国出口原油的官方售价,这一举动触动了争夺市场份额的敏感神经。但曾经“呼风唤雨”的OPEC正在丧失对原油的定价能力。约翰·科尔德福认为,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和伊朗都把希望押在了中国和亚洲其他的原油大客户身上,但亚洲同样竞争激烈,今年9月,美国阿拉斯加北坡油田所产原油开始源源不断地输往韩国。
一边是供应超预期增长,另一边却是需求却越发疲软。由于全球经济复苏低于预期,国际能源署10月份发布的报告将2014年和2015年的全球原油需求日均增长预测值分别下调了25万桶和9万桶。此外,美联储10月底宣布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美元新一轮走强,美元指数已于近期刷新5年高位,以美元计价的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将继续受到打压。
而到了明年3月,美国石油产量可能会进一步上升到950万桶/日甚至更高,随着届时寒冬逝去,全球石油消费市场亦会陷入萎靡,随之而来的是油价继续探底。上周五俄罗斯总统普京称,俄罗斯已经准备好面对油价“灾难性”下跌。
油价的底在哪儿?左右油价的因素是哪些?
据华夏能源网的分析,目前能够左右国际油价的因素不外乎五个:
1、欧佩克的产量
自6月中旬以来,国际油价开始步入下行通道。其中具体来源有三:第一,OPEC增产约60万桶/天,其中主要来自于利比亚,其余国家大体增减相抵;第二,美国原油增产近30万桶/天;第三,三大能源机构持续下调需求预期,下调幅度约30万桶/天。而供应过剩造成的油价下跌,冲击最大的莫过于出口国,尤其是欧佩克。
因此,近段时间原油市场关注度最高的消息层面均指向于欧佩克的产量动向。11月27日欧佩克会议将召开,但目前市场言论不一,最终是否会减产尚无定论。
而目前国际油价已经导致欧佩克大多成员国财政出现问题,因此,分析认为欧佩克最终限产保价可能性偏高。即使欧佩克不对3000万桶/天的产量配额进行下调,只需要求成员国严格遵守该配额同样也可达到减产效果。因为目前欧佩克整体产量约为3080万桶/天,超出配额近百万桶。
如果欧佩克11月会议上宣布限产,原油市场供应过剩状况将得到极大改善,长期压制原油的一座大山将移除,国际油价将会迅速反弹,有望重返90美元/桶上方。
2、美国页岩油的产量
从原油生产成本角度来看,非常规油气资产属高成本之列。其中美国页岩油开的平均成本约为65美元/桶。但对于一些中小型页岩油公司而言,成本可高至75-80美元左右。因此,美原油价格跌破80美元/桶,将会令部分生产公司面临经济性考验,随之而来的则是减产问题。
3、欧美对伊朗的制裁
11月24日将迎来伊朗核谈的最后期限,双方将继续围绕核问题展开交锋,以决定双方是否相互作出让步。但近日表示“分歧依然很大,恐怕达不成目标”。此前,联合国安理会对伊朗实施四轮制裁,欧美也单方面对伊深化制裁,目前欧美允许伊朗日均出口不多于100万桶的石油。而谈判结果达成最终成果的可能性不大。
4、期货市场的动作
近五个月来,由于原油市场利空消息不断释放,期货市场看空氛围也随之不断升温,并出现了罕见的做空浪潮。以美原油期货为例,自7月份开始,交易商在美原油期货和期权中持有的净多头寸减少53%,其中多头头寸减少32%,而同期空头头寸暴增111%!虽然目前原油期货市场看空氛围仍未有得到实质改观,但有一现象需要警惕。
5、产油国的局势
俄乌军事冲突,ISIS中东暴力行径以及利比亚内部等地缘紧张局势依旧活跃于石油市场。俄乌双方关系陷入拉锯战,而且随着冬季来临,天然气供应问题将为俄罗斯增加谈判筹码,领土及能源贸易争端预计仍难以根除;近来,虽然中东紧张气氛有所缓和,但ISIS仍在间断性的挑动市场神经,其潜在的风险因素不容忽视;利比亚内乱问题趋于长期化,内部分裂势力干扰下该国油田及港口频繁开与关,致使产量增长仍面临较大挑战。
油价大跌、领土纠纷、内乱等因素存在令上述地缘风险大范围升级的可能。一旦局势升级,原油期货价格将会迅速反应。不过,由于市场供应整体相对过剩,将弱化地缘局势紧张所造成的供应紧张的担忧,所以,其影响程度相对较小。
阴谋论流行:美国和沙特要把俄罗斯“弄死”
石油行业内发生的任何事情,很多都可以用阴谋论来解释。最近油价暴跌也不例外。
据凤凰财经的报道,最近《纽约时报》社论刊登了汤玛斯·弗里德曼(Thomas Friedman)讨论阴谋论的文章。这位前中东记者最近一篇专栏中发问:“这是我的幻想?还是一场全球石油战真的已经爆发?一方是美国和沙特阿拉伯,另一方是俄罗斯和伊朗。”接着他自问自答:“是的”,并认为美国和沙特阿拉伯正试图将主要依赖石油收入的对手伊朗和俄罗斯置于死地。与此同时,阴谋论这一观点在俄罗斯也很流行。
俄罗斯《真理报》的重要新闻就是:《希望沙特摧毁我们的经济》。
事实上,沙特是剩余产能最多的产油国,历来都是左右石油市场的力量。油价出现泡沫,沙特就增产遏制价格升势,价格下跌就减产支撑市场。今年夏天结束时油价开始暴跌,市场普遍预期沙特如往常一样减产。但事与愿违,沙特上月宣布将致力“维持市场份额”,不会减产支持油价。
虽然人们不禁会从政治角度去解读沙特的做法,但它这个战略也可以多个经济理由去解释。最明显的理由就是,对沙特来说,美国不再是一个极度尴尬的政治盟友了。以往,美国一直大量进口沙特原油,但现在出现“叶岩油革命”了,美国从沙特的大客户变成了主要竞争对手。
由于叶岩油的生产成本高于沙特油成本,应对竞争的战略之一就是压低油价,迫使叶岩油生产商退出市场。目前,沙特一直不能使用这一战术,因为基于许多供应和政治因素,油价一直高于叶岩油生产成本。就在最近几个月,全球石油市场供应意外大增,但需求锐减。从6月份以来,油价已经下跌大约25%,上周更跌破每桶80美元。
如沙特现在减产支撑价格,美国就可以扩大叶岩油生产攻其要害,阿拉伯半岛势必落得原油收入减少的下场。沙特目前可以用的战略,就只有迫使美国成为另一个原油供应国。若这个说法是对的,它的意义将非常重大。这意味着油价下跌不会是昙花一现的现象,而全球两大原油供应国之间将爆发频繁的价格战,成为全球石油市场的基本格局。
当然,也有人表示所谓的阴谋论之说有些牵强附会。
据网易财经的报道称,很多人自然相信金融与政治格局的关系深厚,但供求关系的变化才是所有因素的最终落脚点,经济复苏不力以及世界对原油能源的依赖度下滑才是其步步跌向80美元/桶的推手。
报道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上周将今年的全球经济增长率预期由3.4%调低到3.3%,经济疲软之势依然明显;国际能源署(IEA)10月14日将今年石油需求日增长预期由70万桶调低到20万桶,为五年来最低。但需要看到的是,较低的能源价格带来的不会仅是负面影响,在经济复苏困难期,能源成本的降低对工业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
随着技术发展,目前世界对原油的依赖程度远没有上世纪石油危机时那么重要,加之各国开能力的提升和替代能源的飞速发展,以及美国长期投资开发的页岩石油开始进入产量高速增长期,导致今年美国日均原油产量同比上涨13%至9月份的880万桶,即将超过沙特成为世界第一大原油生产国,因此OPEC对全球油价的垄断控制能力早已大打折扣。数据显示,目前非OPEC国家生产的原油占世界原油贸易的比重超过50%,而在10年代只有不到30%。此外,不仅是OPEC与非OPEC国家难以协调行动,OPEC内部成员也经常意见相左。
众所周知,俄罗斯财政对石油收入十分依赖,俄罗斯向国际市场出售原油720万桶/天,构成俄罗斯财政收入的45%,其财政盈利线约为102美元/桶。如果原油价格维持在90美元/桶,2015年俄罗斯财政收入将因此减少1.5%,油价下跌的伤害确有体现。但据85美元/桶的美国页岩石油成本来看,美国的页岩石油生产企业陷入亏损几乎是必然的,受到牵连的还有200万人的就业,“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这并不是愿意看到的。
油价八连跌给百姓带来哪些实惠?
受国际油价持续大跌影响,发改委昨日再次宣布下调成品油价格。自今年7月22日起,国内油价实现罕见的“八连跌”。本次调价落实后,7月22日以来90号汽油和0号柴油零售价格每升累计分别降低了1.11元和1.25元,国内汽柴油零售价格普遍回落至“6元时代”。
那么,“八连跌”能给百姓带来哪些实惠?
1。据南方都市报的报道,私家车油耗成本明显下降。以月跑2000公里,百公里油耗8L为例,本次调价后私家车主每月将减少23元左右的用油成本。如果综合“八连跌”累计降幅计算,每月出行总油耗累计降低185元左右。
2。降低物价,刺激消费。低油价使出租车、航空、旅游等行业都深受其益,减少普通消费者的出行成本,间接刺激消费。
3。国家原油进口成本降低。纽约每桶油价创下2011年10月以来的收盘新低;伦敦布伦特每桶油价创下2010年9月以来新低。2013年10月,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据专家分析,国际原油年平均价格每下降10美元,中国就将节省200亿美元进口成本。
4。间接刺激经济增长。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之际,油价下跌可以降低经济运行成本,进而刺激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
当前国际油价低,真能把美国页岩油挤出国际原油市场吗?
大概率是不能的。
目前的油价,对于沙特和俄罗斯的生产成本来说是够的,但平衡财政收支平衡的成本却是不够的。比如,沙特成本大概十几美元,俄罗斯二十到四十美元的成本都有。现在油价卖,经济上算账并不亏损。
但是,这俩国家经济结构太单一了 ,原油产业还承担了向国家贡献利税的责任,没有原油相关的利润和税收,财政入不敷出,会崩溃。沙特有几千个王子需要养呢,普京在叙利亚的行动也需要大笔资金。据说,沙特财政平衡需要油价七十美元左右,俄罗斯财政平衡需要四五十美元左右。
美国页岩油成本大概也是四五十美元吧。所以,沙特和俄罗斯可以打价格战,让美国页岩油暂时退出停产,但一旦这俩国家受不了,价格回升了,美国页岩油就可以复产了。最关键的一点,美国页岩油页岩气增产的背后,有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导致成本会不断降低,成本降低了就又可以生产了。其实沙特15,16年搞过一次价格战,原油也跌到过20多美元,,并没有把美国页岩油搞死。这几年美国技术一直在进步,成本在降低,想搞死美国页岩油,更难了。
有人可能会疑惑美国页岩油生产商一段时间亏本不就破产了嘛,破产了还哪有以后?这个就是不理解美帝商业企业和美帝资本市场了。企业破产了,原有股东权益清零,新股东入场提供资金,企业就可以继续生产了。而且只要有利可图,美帝发达的资本市场可以分分钟搞到钱继续生产。
鉴于美帝技术不断进步成本不断降低,以及美帝发达的资本市场,想永久搞死美帝页岩油,很难。中东产油国的远期前景,非常暗淡。
这次原油战,就是冲美国的页岩油,页岩油成本在40美元以上,如果原油长期这样低价,肯定对美国页岩油的打击是致命的,目前全球疫情的影响越来越大,美国失业率达到30%以上,美股暴跌,有可能走到15000以下,造成经理危机,很大可能挤出市场!
这个低油价能暂时打压美国的页岩油开让这些企业日子不好过甚至破产,但是这个要是放在美国整个国家经济总量中,美国的损失并不是太大,而相反俄罗斯经济收入主要就是依靠能源石油出口,所以从国家经济战略布局上来说俄罗斯承受不起。所以最后俄罗斯可能会让步,或者取其它对抗办法来解决这个危机。
美国不完全指望页岩油,过后油价理想了照样会死灰复燃出口。
这是不可能的
有期货可以对冲,不会有问题的
有这种可能!
基本不会挤出市场,最多是油价长时间低位的话,市场会缩小是肯定的,正常现象而已,没啥大惊小怪
落后产量是会被淘汰的,亏损的生意做不长久
目前的国际油价,绝对会把美国页岩油挤出市场,因为页岩油的成本价是40美元每桶。
不过,下一步这个油价是否能持续,美国是否会干预,都是未知,美国出手的可能性非常大,局部战争有可能箭在弦上。
欧美制裁俄罗斯时间线
欧美制裁俄罗斯时间线如下:
1. 2014年,上一轮乌克兰危机爆发,俄罗斯接纳克里米亚入俄,欧美对克里米亚、顿巴斯等设施大量制裁,为缓解乌克兰冲突,签署了明斯克协议。
2. 2015年。美国、沙特、俄罗斯展开三角博弈,国际油气市场震荡,油价曾触底至20美元/桶甚至更低,欧美对俄罗斯制裁不断扩大。
3. 2016年。美国举行总统大选,特朗普当选为。白宫指责俄罗斯黑客攻击,国际油价缓慢回调。
4. 2017年。乌克兰问题成为欧美的心结,这一年中不断对支持乌克兰独立州的俄罗斯个人及实体实施制裁。此时,国际油价缓慢恢复至50-60美元/桶区间,普京的支持率保持在80%以上。
5. 2018年,伴随着特朗普“逆全球化”举措及全球范围内制裁,欧美对俄制裁范围明显扩大。国际油价维持在60-70美元/桶区间,普京支持率下滑。
6. 2019年,美国对委内瑞拉实施制裁,委内瑞拉危机对冲了乌克兰危机影响,美国对俄制裁转向与委内瑞拉有关行动。国际油价保持平稳。
7. 2020年,俄内阁大范围调整,普京开启第四任期,疫情开始蔓延至全球。国际油价在这一年中波动幅度加大。秋季以后,美国筹备2021年大选,重回对乌克兰问题的关注。
8. 2021年,美国对俄罗斯精准制裁,涉及到北溪2号管线,同时在外交等个各个层面对俄加以限制。10月以后,欧洲爆发天然气危机,在对俄制裁问题上,欧盟态度有所分化。由于能源短缺,国际油价上涨到80美元/桶左右。
以上就是从2014年到2021年欧美制裁俄罗斯的时间线。
苏联解体之前,卢布与美元的汇率比是多少?
消费市场畅旺是卢布自由兑换的基础。图为今年5月在莫斯科一家欧尚超市里,很多人在选购来自世界各地的葡萄酒。谢戎彬摄
据俄罗斯《新消息报》报道,俄经济发展部副部长基里尔·安德罗索夫本月15日宣布,俄将在今后数月内建成本国石油,并用卢布结算。此前普京总统在 5月10日的国情咨文中曾建议,加快卢布自由兑换的进程,并建议“加快克服剩余的障碍,尽快于今年7月1日前完成这项工作”。对此,俄罗斯财政部部长库德林表示:“这项任务能够完成。”
87%的人愿用卢布结算工资
跟1998年金融危机期间,老百姓纷纷抛售卢布抢购美元不同的是,最近两年,愿意持有卢布的俄罗斯人越来越多。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记者每次到莫斯科储蓄银行办事时都发现,很多人在排队将手里的美元兑换成卢布。而且,他们兑换的数目普遍比较多,一次至少要2000―3000美元。
据近日的俄罗斯《新闻时报》报道,目前,跟美元相比,俄罗斯人更愿意用卢布结算工资,而且,他们特别不希望在报刊上读到任何对本国货币不敬的评论。据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所做的调查显示,目前卢布继续保持坚挺,从年初开始,卢布的实际有效汇率上升了6.5%。因此,老百姓认为,按卢布结算工资最划算,持这一观点的被访者高达87%。只有4%的被访者希望收到按欧元结算的工资,3%的被访者愿意收到按美元结算的工资。俄罗斯国家杜马议员谢尔盖·格拉兹耶夫日前在俄罗斯工商会会议上发表演讲时表示,美元、欧元和日元不像从前那样坚挺,俄应该利用这个时机取有效措施,确保卢布的可自由兑换性。他还说,俄罗斯可以利用担任“八国集团”轮值国的机会实现这一目标。
是经济稳步发展的反映
卢布的不断走强与俄罗斯经济近年来的稳步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从2000年到2005年,按不变价格计算(即扣除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等因素),俄每年经济增长率都在4%以上。2005年,俄GDP(国内生产总值)已达21.67万亿卢布(约合7700亿美元),其人均GDP也超过5300美元。
针对西方一些媒体宣称“俄经济增长全靠油价上涨拉动”的论调,俄总理弗拉德科夫指出,俄经济结构已经发生质的变化。石油对俄经济的拉动只占1/3左右,内需的强劲增长已成为俄经济猛增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个明显的标志是,俄民众的购买力在不断增强。去年一年,俄新增手机5000万部,总人口仅1.4亿多的俄罗斯,目前手机总量已高达1.2亿部。
此外,在莫斯科的商场里,各种消费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记者上周在当地一家欧尚超市里就发现,来自世界各地的红酒、白酒和各种酒具非常齐全,而且选购的人很多,生意兴隆。
人民币在俄成为硬通货
与此同时,人民币正式走入俄外汇市场。据俄中央银行发布的消息,从今年5月11日起,俄中央银行每天公布人民币兑卢布的汇率。当日人民币兑卢布汇率为 1∶3.377。在俄罗斯,中央银行每天确定18种外币兑卢布的汇率,每月确定104种外币兑卢布的汇率。此前,人民币只被列入每月兑卢布汇率的名单之中,而不是每天公布汇率。5月12日出版的《俄罗斯报》发表评论认为,人民币如今与美元、欧元一样“成为俄罗斯的硬通货”。据该报报道,俄罗斯与中国的贸易额2005年为291亿美元,比2004年增加了37%。如今,在两国贸易最集中的俄远东地区,居民在选择外汇储蓄时,更愿意选择人民币而不是美元或欧元。该报认为,如今,“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角色”。
卢布成长之路还很漫长
虽然目前卢布的形势一片大好,但不少专家还是冷静地指出了卢布的不足。俄《消息报》认为,虽然卢布马上要成为可自由兑换的货币,但这一做法并不能立刻“使卢布变成美元”。因为卢布可自由兑换是有条件的――买家要对卢布产生信任感,这不是一两年就可以实现的。
俄罗斯中央银行官员坎布罗夫不久前在俄工商会会议上表示,只有当俄建立起发达的金融市场之后,卢布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货币。他认为,卢布的境外需求更为重要。即便俄可以约定,通过出售石油天然气等原料换取卢布,但这些资金不能总停留在银行账户上。所以,完善的金融市场至关重要。但这一市场的建立至少需要好几年的努力才能实现。因此,卢布通往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货币之路仍然“漫长而艰辛”。▲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