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下调汽车是否涨价啦-油价上涨汽车会降价吗
1.油价下跌、经济下行、补贴退坡……新能源汽车如何才能挺住?
2.目前全球情况,汽车会不会涨价呢?
3.国内油价或遇年内第二次下调,可能会带来哪些影响?
油价下跌、经济下行、补贴退坡……新能源汽车如何才能挺住?
作者?|?王?慧
来源?|?汽车大观
最近,因为沙特和俄罗斯的价格战,全球石油价格暴跌。我国也受到影响,3月17日国家发改委宣布下调之后,汽柴油价格回到5元时代。这意味着国内成品油零售限价创下自2013年新定价机制实施以来的最大跌幅。
油价下跌,对于汽车车主来说是一件大好事,但一些新能源车行业的朋友也担心,燃油成本下降后,部分在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徘徊的消费者,可能会抛弃新能源车。
此前,受宏观经济下行、补贴政策退坡以及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和市场已经颇为不振。今年2月的市场产销量数据,创下了近年来下滑纪录。
油价下跌,先给人的直观感受是会让新能源车雪上加霜。在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新能源汽车产业还挺得住吗?
油价暴跌不致命油价下跌,这对于燃油汽车的“对家”——新能源汽车来说,的确不是一个好消息。
在一定程度上,它确实会影响消费者的购车信心。
如果抛开限购限行的政策因素,当下私家车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的一大主要动力,就是新能源车的用车成本经济性。
说白了,就是更省钱。
以一辆补贴后价格约20万元,电池容量60千瓦时、续航里程400公里左右的的纯电动汽车为例,按照一年行驶1.5万公里以及居民用电最低标准计算,一年的电费大概是1600元左右。
而一辆20万元左右汽油车,如果以百公里8升油耗跑1.5万公里,按降价之前7元左右的油价计算,一年的油费超过8000元。
油价如果降到5元区间,一年的油费多则能省下上千元。这对于在意燃油价格的消费者来说,具有不小的购车推动力。
不过,也要看到,新能源车的经济性只是它的众多优势之一。总体购车成本、保险费用、保养费用、限行限购等等其他因素综合考量,新能源车的整体提升不会因为单一的油价下降而改变。
而且,我国成品油价格还有“天花板”和“地板”调控机制,以目前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能源成本差距计算,即使油价下跌一半,新能源车的能源成本依然具有显著优势。
如果从大形势上说,就更不需要担心新能源车会因为油价下跌而完蛋了。
当前,发展新能源车不仅是国家战略,也是汽车产业未来变革的大方向。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开始支持汽车电动化发展,甚至部分国家已经发布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表。
车企也不会因为油价下跌,就放缓发展新能源车的脚步。
不只是国内车企,宝马、大众等此前对新能源不太积极的外资车企,也已经明确表态,即便油价持续暴跌,也不会影响公司向电动化变革的决心。
对于大多数车企而言,通过智能电动化布局进行差异化竞争,几乎成了未来汽车市场生存发展的不二选择。
真正的挑战还是产品本身
对于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真正致命的挑战,不是油价,还是自身的产品实力。
自2009年初我国启动新能源汽车“十城千辆”工程以来,经过换道先行的十年,产销规模已经突破100万辆、跃居全球第一。充电基础设施、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等方面改造和建设,也已经初具成果。
但客观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的大多数产品,距离消费者所期望的使用体验和出行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创新和技术的进一步突破仍是关键。
具体而言,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尤其是占大头的纯电动汽车,还存在五大痛点,即续航、充电、成本、安全和残值。
近几年,电动车起火事故时有发生,再加上购置成本高,充电不便捷,低温和高速行驶时续航里程缩水,二手电动车交易困难等等因素,极大地影响消费者购买欲望和消费信心。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和记者交流时曾提到,过去的十年,中国电动汽车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当下,电动汽车还处在一个艰难的爬坡阶段,性价比的坎还没有过去。这个阶段,政府支持非常重要,但能解决根本问题的,还是企业自身。
随着补贴政策的变化,2020-2022年将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至关重要的三年,是产业发展的“生时刻”。置身于“被转型”的痛苦之中,离开了政策补贴的“舒适圈”,新能源汽车产业将直面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
市场导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用户至上”是本源法则,谁能及时推出符合消费者期待的产品及服务,谁就能赢得消费者的钱包。这个时候,除了坚定信心、苦练内功,快速壮大自身实力之外,企业没有第二条捷径可走。
“电动汽车持续发展必须跨过的坎,就是性价比要超过燃油车。需要从提高性能、降低成本、完善使用环境三方协同发力。”陈清泰说。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目前全球情况,汽车会不会涨价呢?
截至目前来看,国内汽车产品价格尚未出现明显上调,大概率是由于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所导致。
全球疫情控已制趋于稳定,但汽车产业芯片短缺的问题依旧未能解决。近日,艾睿铂(美国咨询公司AlixPartners)发布相关分析称,半导体芯片短缺将导致2021年全球汽车制造商的营收损失1100亿美元,预计将影响390万辆汽车的生产。
与其在今年1月底预测的“损失606亿美元、影响220万辆汽车生产”相比,此次预测的全球汽车制造商损失金额提高了81.5%,受影响汽车总量增加170万辆。
尽管艾睿铂当前的预测准确性还有待验证,但全球汽车产业受芯片短缺的影响无疑是已经更加明显。在此背景之下,大众、日产、通用、斯泰兰蒂斯(Stellantis)等多个源自不同地区的跨国汽车企业表示,正经历汽车芯片短缺造成的生产压力,并且此压力有可能会在今年二季度继续增加。
业内分析认为,全球汽车产业遭受波及的同时,中国汽车市场自然也承受着不小的成本压力。
全球芯片短缺5月13日,日产首席执行官内田诚(Makoto Uchida)在 CNBC 的 " 欧洲财经论坛 " 节目中表示,由于芯片短缺和原材料价格飙升,预计今年约 50 万辆汽车的生产将受到影响。
与此同时,斯泰兰蒂斯也在近日发布消息称,将于7月26日之前,在贝尔维迪尔(Belvidere)工厂内削减第二班次。按照官方说法,此次削减班次是为平衡Jeep切诺基(Cherokee)的销量和产量。斯泰兰蒂斯称,切诺基SUV的产量下滑正在“因为前所未有的全球微芯片短缺而进一步加剧”。此次产能调整计划将影响1671名员工。
目前来看,车用芯片短缺现象已蔓延整个车市,除日产和斯泰兰蒂斯外身为美系国别的通用和福特也正面临着同样的生产压力。据CBS报道,因芯片短缺,美国通用汽车4月初宣布其在北美的6家工厂相继停产一周或更久;美国福特汽车公司3月称,芯片短缺使得数千辆新车在组装厂闲置,或损失10亿至25亿美元的销售额。
为应对芯片短缺的影响,福特汽车曾在近日表示,正重新设计汽车零部件,以便采用更多的可得芯片。按照路透社在近期报道中的表述,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表示正在向台湾半导体生产商等公司施加压力,从而将美国汽车企业的需求放在优先位置,以缓解短期内的汽车芯片短缺。
国内油价或遇年内第二次下调,可能会带来哪些影响?
石油,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支撑着整个社会的经济,推动着整个国家经济甚至全世界经济的发展。由它提炼出来的成品油,不仅是私家车、汽车行业、农业机械发展的必需品,更是化工行业、化学工业产品制作生产所必需的。而石油又是不可再生资源,各国对石油的重视程度可想而知。石油,成品油的价格波动也是深受大家的关注。
据悉,多家机构预测,国内油价或将迎来年内第二次下调,目前,中石化中石油的油价为七块多,如果下调,将是众多用油者的福音。这次下调可能会带来哪些影响呢?首先,这次油价下调将会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再者,这次油价下调也会降低居民的生活成本。最后。这次油价的下调将带动经济的全面发展。
一、油价的下调将影响工业企业的生产。对于那些以原油成品油为基本原料的工业企业来说,油价下调意味着生产成本的下降,成本下降,就可以生产更多的产品,产品成本下降,相对的利润就会提高,工业企业相对就会进入一个更加良好的循环。
二、油价的下调也会影响居民的生活。工业成本降低,商品价格也有会随之有所下降,间接的就会提升居民的个人购买力,提升生活质量,并且,现在私家车盛行,几乎平均一家一辆车,油价下调,私家车的出行率就会有所上升,私家车的购买率也会上升。
三、油价的下调将带动经济的全面发展。一个行业的良性发展势必会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最终就会拉动经济的快速良性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购买率提高会带动汽车销售行业,生活所需品行业的发展,出行率的提高会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