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欧元区总共有多少个国家?分别是哪些?

2.为什么欧元最近对人民币在跌

3.数据说明

4.12月28日,欧元/美元,分析问题。

欧元区总共有多少个国家?分别是哪些?

匈牙利油价欧元走势分析_匈牙利石油

目前欧元区包括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芬兰、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希腊、马耳他、塞浦路斯共19个国家

欧元不仅仅使欧洲单一市场得以完善,欧元区国家间自由贸易更加方便,而且更是欧盟一体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1957年《罗马条约(Treaty of Rome)》,1969年12月提出建立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1969年3月,欧共体海牙会议提出建立欧洲货币联盟的构想,并委托时任卢森堡首相的皮埃尔·维尔纳就此提出具体建议。11年3月,"维尔纳"通过,欧洲单一货币建设迈出了第一步。""主张在10年内分三个阶段建成欧洲经济货币联盟。但是,随后发生的石油危机和金融风暴,致使"维尔纳"搁浅。19年3月,在法国、德国的倡导和努力下,欧洲货币体系宣告建立,同时欧洲货币单位"埃居"诞生。欧洲货币体系EMS(European Monetary System)开始运作。1986年2月,欧共体签署《单一欧洲文件》,提出最迟在1993年初建立统一大市场。1989年6月,"德洛尔报告"通过,报告主张分三个阶段创建欧洲经货联盟:第一步,完全实现资本自由流通;第二步,建立欧洲货币局(即欧洲中央银行的前身);第三步,建立和实施经货联盟,以单一货币取代成员国货币。第一阶段在1990年正式启动后,需要就有关的货币政策进行协调和统一,央行行长委员会开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后在《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中最后确立了欧洲中央银行的地位。欧洲货币局于1994年1月1日在经济与货币联盟的第二阶段开始时建立,其任务是在货币政策上进行协调,加强成员国中央银行间的合作和筹建欧洲中央银行体系。制订和执行货币政策的权力仍由各成员国保留。1991年12月10日,欧共体首脑会议通过了《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将欧共体改称为欧洲联盟。《马约》规定,最迟在1999年1月1日,经欧洲理事会确认,如达到"趋同标准"的成员国超过7个,即可开始实施单一货币。1993年11月《欧洲联盟条约》生效。1994年12月15日,马德里首脑会议决定将欧洲单一货币定名为欧元,取代埃居。1995年12月确定统一货币为欧元。1998年欧洲中央银行(European Central Bank)成立。同年5月,布鲁塞尔首脑会议正式排定欧元11个创始国名单。1999年1月1日,欧元在欧盟各成员国范围内正式发行,它是一种具有独立性和法定货币地位的超国家性质的货币,欧盟根据《马斯特里赫条约》规定,欧元于2002年1月1日起正式流通。同年1月4日,欧元在国际金融市场正式登场。被11个欧洲国家承认为官方货币。2002年1月1日,经过3年的过渡,欧洲单一货币---欧元正式进入流通。同年7月原有货币停止流通。欧元纸币和货币正式进入市面成为流通货币。同年2月28日,成员国本国货币全面退出流通领域,欧元与成员国货币并存期结束。2008年金融危机、2009年欧债危机等多番"洗礼"之后,欧元区扩展至19个成员国,覆盖3.4亿人口,欧元在国际支付中所占份额约36%,占所有央行外汇储备总额20%,成为全球第二大流通货币和第二大储备货币。2009年以来,欧元在外储中的比例显著下降。2018年以来,随着美欧关系发生变化,欧洲政要有关提升欧元国际地位、借助欧元推进欧洲一体化的呼声不断高涨。2018年12月,欧盟发布一项旨在提升欧元国际地位的行动倡议,同意强化欧洲稳定机制的作用,加强对欧元区国家预算的监管,并建议在国际能源合约和交易中更多使用欧元。欧盟委员会容克发布的声明中也表示:欧元已经成为团结、主权和稳定的象征。2019年1月1日,欧元迎来了20岁生日。从最初只用于会计和金融交易的虚拟货币,到现在19个欧盟国家3.4亿人口正在使用的实实在在的货币,欧元在过去20年接受过质疑,经历过危机。折叠

1999年1月1日起在奥地利、比利时、法国、德国、芬兰、荷兰、卢森堡、爱尔兰、意大利、葡萄回牙和西班牙11个国家答(欧元区国家)正式使用,并于2002年1月1日取代上述11国的货币。 希腊于2000年加入欧元区,成为欧元区第12个成员国。 斯洛文尼亚于2007年1月1日加入欧元区,成为欧元区第13个成员国。 塞浦路斯于2008年1月1日与马耳他一起加入了欧元区。 斯洛伐克于2009年1月1日加入欧元区,从而使欧元区成员国增至16个。 爱沙尼亚将于2011年1月1日正式启用欧元,成为欧元区第17个成员国。

为什么欧元最近对人民币在跌

近日欧元兑人民币汇率不断地刷新新低,今日欧元对人民币汇率是7.0751,分析师表示近日由于欧洲QE以及欧洲各国央行纷纷实施宽松政策,所以欧元下跌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一、希腊方面,希腊的民调可以用来揣测希腊有多少风险退出欧元区。目前的民调显示,1月25日的大选希腊党极左翼联盟大获全胜,使得外汇市场希腊退欧的风险加大几分。特别是,市场担忧2008年雷曼时刻是否又将重现。

二、欧洲央行(ECB)方面,发现市场对于定价欧元区经济仍显犹豫,虽然市场已普遍预期欧洲央行将推出欧版QE。事实上,通胀预期的大幅下降令市场相信欧元区难逃通缩厄运。故欧版QE会带来积极影响,特别是对欧元区国家。而欧元区国家国债收益率的上升一直是近年来令欧元承压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油价暴跌方面,随着能源市场全球性的供过于求,油价的持续下跌看似没有什么理由能缓解。既然油价尚无法企稳,那么当下仍是看跌的。近期油价下跌的关键之一在于页岩产品的推向市场,这令得市场的供需结构发生了转变。想要令油价结束跌势,生产商就要减产。而欧元想要结束跌势,就先得令原油止跌从而令其无法进一步打压欧元区的通胀水平,从而无法成为欧元的利空因素。

四、俄罗斯危局方面,俄罗斯也在遭受油价大跌的困扰。CDS价格显示,市场认为俄罗斯违约的风险已升至35%附近。风险厌恶情绪对欧元区的银行业构成不利影响,从而对欧元构成打压。

总体上,欧元对人民币汇率暴跌的因素包括:希腊、油价、俄罗斯等。

欧元对人民币汇率暴跌主要是受到希腊退欧,油价暴跌以及俄罗斯危机导致的。

欧元作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流通货币,坚挺度较强、流通范围较广,其购买力也处于较高水平,尤其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较高,国际支付率也位居前列,因此,在全球颇具有影响力。然而,随着疫情席卷全球,对欧元区宏观经济社会发展造成明显冲击,对应流通货币欧元应声出现震荡下调态势,外汇利率运行创历史记录,较常态水平形成对比。

数据说明

由于我们的目的在于考察美元汇率市场交易对国际石油市场的溢出作用,因此我们用名义价格,即市场交易价格

以往大量文献因为主要检验油价对汇率进而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影响,所以需要用实际油价和实际(有效)汇率数据,反映两国商品的相对价格水平,从而反映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从市场交易的角度看,国际石油市场方面,WTI油价是国际原油价格的最主要代表之一,而且近年来石油现货贸易是整个石油贸易的主要形式(Yousefi et al.,2004),因此我们将用WTI原油现货日价格数据,单位是美元/桶,来源于EIA。美元汇率市场方面,由于欧元对美元的汇率交易是美元汇率交易乃至整个国际汇率交易的最大组成部分,因此我们选取欧元对美元名义即期汇率作为研究对象,该汇率也是日数据,来源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即美联储)。

考虑到2005年夏天以来国际油价波动受地缘政治和游资投机炒作等非市场性因素影响巨大,为了尽量避开非市场因素的干扰,更准确地从市场的角度定量分析油价波动和美元汇率起伏的互动关系,我们选取的样本取值区间为2000年1月4日到2005年5月31日,共1342个样本。价格走势如图4.26所示。

图4.26 国际油价与美元汇率走势

我们发现,总体而言,2000年至2002年,油价整体下挫,美元持续升值;2002年以后,情况出现转变,油价持续攀升,美元一路贬值。可见,国际油价与美元汇率之间基本上具有一致的走势,相关性较强(相关系数为0.78),但是,这种表面的相关性是不是二者之间内在机理上互相影响的一种反映呢?更重要的是,美元贬值是不是推动国际油价持续走高的显著原因呢?如果是,程度有多大呢?我们将对此做深入研究。

12月28日,欧元/美元,分析问题。

中国央行上周六宣布再次加息25基点至2.75%,导致周一早盘市场风险厌恶情绪升温,打压欧元/美元跌至1.3071低位。不过加息对市场的影响很快被消化,各主要货币对纷纷反弹,其中油价创近两年来新高91.85,提振汇价至1.3160附近。今日亚市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因节礼日休市,欧元/美元在清淡市况中受资金流推动突破1.3180-1.3200阻力区域后,触发1.3200和1.3220上方止损,顺势上扬至1.3247高点。日内多个市场因赠礼节休市,预计清淡市况仍将持续,重点关注纽约时段美国数据。技术上,欧元/美元收盘于近6个交易日收盘价之上,随机指标于超卖区域形成金叉回撤,MACD红色动能柱再次放大,且今日早盘突破1.3180-1.3200关键阻力,4小时图筑出圆弧底,显示汇价仍存在进一步上行修正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