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成品油价迎年内第11次上调,此次具体涨了多少?

2.就在下周一,第12次油价上涨要来了,中国油价为什么一直在涨呢?

3.汽油价格为繁调整

中国成品油价迎年内第11次上调,此次具体涨了多少?

中国油价今年涨几次了啊_中国油价涨价

据相关消息报道,中国成品油价迎来年内第11次上调,这一次上调的幅度并不大,每升只是增加了0.1元,正常情况下加满一箱油将多花费五块钱左右。对于这种上涨幅度,大多数车主都是还能够接受的。是啊每一个车主朋友,都非常关注油价的走势,因为油价是我们的最大用车成本 ,如果他上涨太高,就意味着我们的用车成本将大大提升,这对于我们来说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自然对此我们会非常关注,当然在我们日常用车中,可不仅仅只有燃油这一个成本,除了这个之外还有很多其他成本,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简单了解一下吧。

首先是,保养的成本。对于一个汽车来说,他的维护是非常重要的。而且维护频率也是非常多的,正当情况下一年至少要维护两次,每一次维护保养的成本大概在500块钱左右,一年下来也需要1000块钱。这笔开销也不是小数目,对于我们车主来说,也是比较大的一份压力。当然可能不同的情况维护的项目不一样价格也会有一定的差异,所以这部分开销也是无法避免的。

其次,保险成本。除了保养的成本之外,保险成本也是比较大的,每年车子要买保险,因为只有买了保险,开在路上才有保障。一年下来保费大概在3000~4000左右,这部分压力也是非常大的,而且也是没办法省的。

当然除了这些之外,可能还有一些其他成本,这些七七八八加起来,整体就非常的多了。所以经常会有人说,买车不贵,养车贵。确实如此,所以我们在买车辆的时候,就要充分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做出正确的选择。

就在下周一,第12次油价上涨要来了,中国油价为什么一直在涨呢?

第12次油价上涨即将来临,中国油价之所以一直上涨的主要原因还是受到国际油价的影响,在今年油价已经上涨了多次,让许多有车一族感到压力非常大,许多人也为了应对油价上涨,从而改变了自己的代步工具,换成了电动车或者是乘坐地铁和公交车,所以油价是否上涨我们是没有办法干预的,但是唯一可以做到的就是换一种代步工具,减少自家的经济开销。

其实油价上涨虽然给那些有车一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但是对于环境的保护来讲,确实有一定促进作用的,因为油价下跌就会使许多人开着自家的汽车出现在了道路上,这样大量的尾气就会排放在空气当中,给环境带来极大的污染,当油价上涨之后,人们在开车出行时就会为了省钱考虑到是否能够步行解决或者乘坐其他交通工具,这样的话从侧面意义上来讲,对于环境治理工作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

原油的生产速度跟不上原油的需求量造成油价上涨,特别是当一些原油生产国经济出现问题的时候也会影响到国际油价,所以面对这种无法改变的事实,作为普通人来讲,更应该去选择那些低能耗的汽车,这样才能够省下自家的油费,不仅如此,将燃油汽车转化为其他能源汽车也是许多车主应对油价上涨的方法之一,新能源汽车对于油价上涨来讲不受任何影响,也受到了许多车主的喜爱,作为有车一族,对车辆的日常保养也影响到了车辆的油耗问题,长期没有保养的汽车,在油耗方面肯定是高于经常保养的汽车,所以为了让我们的节约我们的油钱消耗,一定要去通过多种方法去将自家的车辆变成低消耗车辆来应对油价上涨问题。

汽油价格为繁调整

国际油价近期连续回升,创四个月以来新高,而国内油价在四个月内3次调整,频率之高前所未有。邓郁松认为,尽管《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并没有量化的具体指标表明油价在什么价位、什么时候该调整,但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频繁调整将成为今年常态。

中国经济网记者作了一个粗略统计:2005年3月至今,汽油出厂价共12次调整,其中8次上调,累计涨幅1980元;柴油出厂价共10次调整,其中8次上调,累计涨幅1670元;航空煤油出厂价共调整8次,其中6次上调,累计上涨910元。总体来看,涨价成为国内油价调整的“主旋律”,跟涨不跟跌现象一直以来饱受质疑。对此,邓郁松分析,这是因为3年来我国原有的定价机制并没有得到严格执行,而照现在新机制的执行情况,这种现象有望改观。

在邓郁松看来,按照目前油价调整的实际情况,新机制从执行层面与以往有着很大区别,这是好现象。“希望这种机制能坚持下去,密切跟踪,那么将来随着国际油价的回落,国内油价也能适时跟跌。”

大幅波动仍是未来国际油价主基调

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已接近50%,高油价几乎成为中国无法避免的刚性开支,油价动荡也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及资本市场不可忽视的因素。随着新定价机制的实施,中国油价逐渐接轨国际,将越来越紧密地随国际油价调整,因此对国际油价未来趋势的判断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预测国际油价也许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因为很少有人能够真正揣摩透它的脾气,即使是极其专业的投资机构也常常失手。”邓郁松在他参与撰写的《中国经济报告》如此叙述,因此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访时,他更多地倾向于发表自己的判断,和陈述理由:“我的判断是,油价大幅波动现象短期内难以改变,我个人认为今年的趋势是前低后高。”他认为四个主要因素影响国际油价走势:一是石油需求形势,目前由于金融危机影响,全球需求量下降;二是石油集中,欧佩克和俄罗斯对油价走势仍有控制能力;三是货币因素,美元走势的影响;四是石油公司成本居高不下,以致油价长期低于40美元不现实。

邓郁松认为未来几年国际油价“走高比走低的概率更大”,而种种因素变化导致中国油价要保持相对稳定“不具备外在条件”。而对于这次油价上调,他认为并不影响部分地区价格促销,因为去年四季度以来成品油市场,尤其是柴油市场由于需求量下降,短期内存在供过于求的压力,库存需要释放。(记者 牟修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