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价1935美金_金价1930美元等于多少一克
1.1935年,中国市面上流通的货币是?
2.1935年一美元在国内能兑换一块银元吗?
3.美钞面值问题
1935年,中国市面上流通的货币是?
民国时期纸币:
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昏庸腐朽、丧权辱国的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延续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光辉一页。辛亥革命前已在国外发行“铸饷券”,为了军事开支的需要,又发行了“军事用票”等纸币。辛亥革命胜利后,于民国初年,原“大清银行”改为“中国银行”,把交通银行定为国家银行,先后发行兑换券,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于1916年停止了兑现承诺,1924年,在广州设立“中央银行”代理国库,履行国家银行职能,发行货币。此外。经国家核准的普通商业银行也发行了钞票,各省省地方金融机构也先后发行了地方钞票。民国时期,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及地方省、地、市、甚至县,亦都相继发行了各类众多的钞票,铸行了多种金币、银元、铜元、镍币等货币。
清朝末年,昏庸腐朽的清朝丧权辱国,把中华民族推向国将不国的危亡境地。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延续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为中国近代史谱写了光辉的一页。先生为筹集粮饷军械和革命活动经费,积聚革命力量,在国外发行了筹饷券;南京临时为扫除清的残余势力,应付军政急需,发行了陆军部"军事用票"和中华民国南京军用钞票;各省响应武昌起义,宣布独立,成立军,发行了带有辛亥革命标志的钞票,这些钞票为推翻清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挥了很大作用,是这一伟大革命运动的产物和见证者,一向作为重要的革命文物,受到人们的珍视。
国家银行票
辛亥革命后,“大清银行”改为“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仍沿用旧名。“中国”和“交通”二行在民国初年,被定为国家银行,继续发行兑换券。后因袁世凯称帝,而引起了讨袁战争。接着各地军阀进行混战,财政状况极为恶化。二行在1916年曾停止兑现,引起了粮食和各种商品价格急剧上涨,使劳动人民蒙受了很大损失。1924年,先生为调节金融,活跃经济,在广州设立“中央银行”,代理国库,发行货币,履行国家银行的职能。
商业银行与特种银行票
除国家银行发行票外,不少普通商业银行经核准也取得了发行钞票的特权。在前清取得了发行权的有中国通商银行、浙江兴业银行、四明银行、信成银行等。民国成立以后才取得发行权的有中国实业银行、中南银行、大中银行、中国丝茶银行等、另外,还有经特许发行钞票的特银种行,如殖边银行、边业银行、劝业银行等,这些银行在抵制外钞、发展中国民族经济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军用票
辛亥革命后,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袁世凯称帝激起了以云南为开始的全国规模的讨袁战争。各省纷纷成立“护国军”、“靖国军”,宣布独立。讨袁战争结束后、北洋军阀形成一股军事政治力量。它们在各自的*山——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下,互相争斗,使全国陷入了连年内战之中。各地军为了筹措饷需进行战争,一般都发行了军用钞票。这类钞票均在战地发行,属于临时性质。这部份负担,当然都无一例外地转嫁到了劳动人民身上。
国民纸币
法币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与三十年代之交,我国因受国际金价及银价波动的影响,白银不断外流,银本位币制难以维持,国内的货币发行也未趋统一,杂乱不堪。国民党于1935年实行“法币改革”,规定中央、中国、交通三行(后加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同时禁止银元在市面上流通,并强制将白银收归国有。在抗日战争和期间,国民党取通货膨胀政策,法币急剧贬值。1937年抗战前夕,法币发行总额不过14亿余元,到日本投降前夕,法币发行额已达5千亿元。到1947年4月,发行额又增至16万亿元以上。1948年,法币发行额竟达到660万亿元以上,等于抗日战争前的47万倍,物价上涨3492万倍,法币彻底崩溃。
关金券
关金是“海关金单位兑换券”的简称,为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国海关收税的计算单位。原来海关收税为银两,1929年世界银价大落,影响关税收入。于1930年1月决定征收金币,以值0.601866克纯金为单位作标准计算,称“海关金单位”,合美元0.40元。1931年5月中央银行发行关金兑换券,作为缴纳关税之用。1942年4月,以关金一元折合法币二十元的比价,与法币并行流通。1948年8月发行金元券后,停止发行。
金元券
鉴于法币恶性膨胀,国民经济面临崩溃之势,国民党于1948年8月19日再次进行币制改革。规定金元为本位,开始发行“金元券”(每金元含纯金O.22217克),以一比三百万的比率,收兑急剧贬值的法币。然而金元券却以更快的速度膨胀,前后不到十个月,发行总额达1,303,O46亿元,比原规定的发行额20亿元增加六万五千余倍,物价比币改初期上涨一百七十万倍。解放前夕,上海银元一元可换金元券16亿,各地纷纷拒用,逐以银元代替流通。
银元券 东北九省流通券
大陆解放前夕,金圆券已形同废纸,民间多已自动重新使用银元。国民党乃恢复银本位币制,在重庆、广州一带发行银元券。规定金元券五亿可向中央银行兑换银元券一元。
抗战胜利前夕,国民党决定在币制方面取分区发行制度。对于经济环境特殊地区,发行区域性流通券,限在当地流通。1945年12月日,首先在东北地区发行了“东北九省流通券”,其币值为法币的十倍。1948年8月20日停止发行。
对干民国纸币的收藏与研究, 是当今收藏界的一大热门,它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集有所乐的收藏心得, 而且更能使人感悟历史。一张票幅为2.5厘米×5.1厘米、仅有拇指大小的纸币, 却纪录了我国抗战史上的一段悲怆往事。1941年,因杭州沦陷而南迁至浙南山区的浙江地方银行,由于受到日军的严重封锁, 导致印钞材料极度缺乏, 为了度过难关, 印钞厂只好节省印钞纸张,于是便产生了这种我国历史上最小面幅的纸币—浙江省地方银行横式一分纸币。如今这种纸币己身价万倍, 难得一见。而另一种面值为60亿元的民国纸币, 却写下了民国末期金融崩溃的败笔。1948年, 国民党的法币政策己经濒临破产,100元法币的购买力仅值1937年的0.00002元, 但国民党出于内战的需要, 仍大量滥发纸币, 导致了一场中国近代史上最严重的通货膨胀。1949年5月, 新疆省银行发行了一种面额为60亿元的纸币, 这张纸币折合金元券壹万元, 按照当时上海的物价, 这张60亿元的纸币只能买到77粒大米, 这真可称得上是中国金融史上的一个奇闻。如今这张在历史上仅昙花一现的纸币己经身价不菲,其全新品相的市场价格己达5000元
1935年一美元在国内能兑换一块银元吗?
1935年一美元在国内不能兑换一块银元。银元是银本位货币。金币和银元与纸质货币之间是没有汇率的。道理很简单,金银币自身就是贵重金属,自身有很高的价值。而纸质货币是一个国家考自身信誉发行的,前提是有足够的准备金——黄金储备。布雷顿森力体系瓦解之后,黄金储备不再是惟一的信誉条件。因此,只有纸质货币之间才存在兑换汇率。银元和金币在流通纸质货币的国家只能被看作大宗商品。只能按照金价或银价兑换。1935年,国民名义上废除了银本位制度,在形式上废除了银元的合法货币的地位,发行中国第一套全国统一的纸质货币——法币。从此,法币开始和美元及英镑挂钩。这是我储存的部分美元和收藏的银元。
美钞面值问题
版面标记
在美元纸币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各种用字母、数字或者是图案做成的标记,他们中有的是用于辨认美元纸钞真伪的,而有的甚至只是用来宣扬宗教信仰。
* 一般在美元中显著的位置(硬币就在人物头像的下方,纸币上的一般位于反面中线的上方)有一句标语"In God We Trust"(我们信仰上帝)。此铭刻首次出现于1864年的两美分硬币上。自1955年起,国会使它成为法定的国家标语。现今法律规定,所有美国硬币和纸张钞票上都必须使用此标语。第一次于纸张钞票出现,是在1957年系列发行的1元“银券”,并开始在1963年系列的“联邦储备钞券”出现。
* 库印(TREASURY SEAL)。美钞下面印有美国国库印记,联邦准备券的库印印在右边。其他券类的库印,1928年的在左边,1934年版起一律改印在右边。
早期库印为圆形,有四十个齿,每个齿粗细大小均匀,圆内一圈有拉丁文字“THESAUR AMER SEPTENT SIGIL”,圆的中心是一个盾牌,盾牌被一个倒V字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半部为一个天平,周围分布有32个圆点,倒V字内有13颗五角星,下半部分为一把钥匙,钥匙孔为一个“T”字形,周围有17个圆点,整个盾牌内有49个圆点。自1969年版起,库印进一步简化,文字改为英文“THE 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 1789”(财政部,1789),盾牌的花纹取消,上半部是22个圆点,下半部是17个圆点,共39个圆点。1928年和1934年版是大库印,直径为20毫米,1935年版及以后各版一律改为小库印,直径为16毫米,图案和文字不变。库印的颜色有绿、蓝、黄、红、棕五种,按券类而不同。库印的上方是首都的地名“WASHINGTON,D.C.”
历史上美钞的不同版本
在《独立宣言》发表以前,美国就已经使用纸钞了。美国的货币史最早可上溯到1690年,马萨诸塞殖民地发行了第一张货币以弥补军事远征的花费,这种做法很快辗转流传到其它殖民地,但因手工雕刻铜版容易磨损、需要不断修版,所以无法保持成品的一致性,结果使不法之徒有了可乘之机,最终到处泛滥,于是这些票证很快就被废弃了。
* 到了1764年,英国当局在对北美殖民地货币多年来的限制后,终于下达一项对殖民地发行货币的禁令。后来,由于对英独立战争,北美殖民地资金消耗很大,大量的金银被英国作为税收征收,导致美国国内资金缺乏。13个殖民地的联合大陆会议(美国大陆国会)为了筹集资金,于1775年5月10日在马萨诸塞州举行了会谈并于6月22日批准发行了总价值为两百万美元的一种可兑换西班牙银元的纸币,称为大陆币(Continental Congress)。但是由于不久便出现了,因此导致它的价值实用很小,以致在俗话中将不值钱的东西称为“还不如一个大陆币”。该券于1781年被银行券(即为由银行发行的,可在该银行范围内自由兑换金属货币的纸钞)取代。
* 1781年12月31日,费城的北美银行成为首家国家银行并获得发钞特许权。1789年美国宪法公布后,纽约银行和普罗维登斯银行也获特许发行货币(直到1836年)。1785年7月6日,国会正式通过将元(Dollar)作为法定货币单位。1791年国会又特许“美国银行”二十年期作为美国财政部国库代理人。此乃第一个为履行中央银行功能的银行,一直运作至1811年国会拒绝续订此银行的特许状为止。了解到必须有中央银行系统迎合国家财务的需要,国会于1816年特许第二家“美国银行”再拥有二十年期代理。1877年时,财政部制版印刷局开始印刷所有美国货币。
* 1861年,为了筹措南北战争的费用,国会立法授权财政部直接发4.5亿元无铸币和黄金担保、不兑现的“即期票据”(Demand Notes)。出于防止伪造的目的它使用难于照相复制的绿色油墨(卤化银感光剂对绿光最不敏感),由于技术上的原因,钞票背面使用了比正面深的绿色,由此被称为“绿背票”(greenback)(时至今日,我们依然依此称呼美元)。严格的来说,这是第一种普及流通的美国货币。它被称为联邦券,也就是券(United State Notes)。它的库号和连号均为红色。每一张“即期票据”皆由财政部登记官的代理人及联邦财政总长亲手签名。此一不实际的措施,激发了准许登记官及财政部长将签名制版印刷于货币上的新法规。此项措施于1862年发行的第一系列券开始实行。
* 根据1861年美国立法规定,财政部又发行了国库券(TREASURYNOTE),它只有两种版,1890年和1891年版,用此票在当时可以购买白银和黄金。
* 1862年到1864年期间国民银行法准许各州指定的银行发行以美国公债为准备金的纸币,称为国家银行券(NATIONALCURRENCY)库印和连号均为棕色,亦称国家券或国家流通券。这些纸币式样繁多,大约有1600家州立的和私人的银行发行货币,7000多种面貌各异的法定货币。所有特许发行纸币的私人银行和州立银行于1863年被要求参加国家银行系统或缴纳10%的钞票发行税。1908年又补充法案,准许国民银行以美国公债以外的债券为准备金发行纸币。到后来国家券形成由联邦储备银行和国民银行的两种主要版本:国民银行发行的版本连号为6位数字,在正面左右两边还印有两个或四个字体粗大的黑色号码另一种连号为8位数字;钞票正面左侧印有联邦储备银行的名称,左右方印有4个斜对着的黑色地区代表字母,这是联邦储备银行发行的。发行较早的国家券有4 个负责人签字,两上角为财政部长和国库长签字,两下角是出纳长和总裁的签字。该券于1935年7月1日起收回不再发行。1928年以后又发行了一种1929年版,这是美国财政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为了筹措军费,于1942年12月以国家券的形式发行的6.6亿美元钞票。
* 为了兑取黄金,美国于1870年开始发行了金币券(GOLD CERTIFICATES)它的库印、连号是**,亦称金元券。该券票面上印有“持有人可凭此兑取金币”字样。它是由美国财政部发行以百分之百黄金作准备的货币。从南北战争结束到1933年,金币券可自由兑换金币,并作为美国货币供应的一部分在市面上流通。1931年随着金本位制崩溃,1933年金币券也就停止兑换黄金。
* 出于防止白银私运出国的目的,美国于1878年开始发行了银币券(SILVERCERTIFICATES)。库印、连号是蓝色,亦称银元券。是根据1878年和1886年通过的法律发行的,它可以兑换等值的银币,后来由于银价的上涨,从1968年6月24日起,银元券不能再兑换白银。另外,还有一种**库印蓝色连号的银币券,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军队在北非使用的军用票。黄印是区别于蓝印,以备落入敌人手里可以作废。大战结束后,许多黄印票子流通很广,已和其他券类一样使用。
* 美国在朝鲜战争中,在韩国发行了一种军用票,票面上印有“军人战争区偿付凭证”字样,限定在战区使用,不作一般货币流通。这种票于已于1954年5月25日宣布作废。此外,还有夏威夷券,这不是一个独立的券类,而是在已有的券种(联邦储备券和银币券)钞票上加印黑色“HAWAII”字样,背面则以较大字体的空心“HAWAII”横印在钞票中间。库印和连号是棕色。原是供夏威夷群岛使用,后来到处流通。
上文中所述的1861年至1928年发行的各种钞票,票幅较大,尺寸不分券类和面额均为178mm×73mm,美国财政部命令于1922年开始收回,但仍是美国法定货币,可向美国银行兑换。 1913年12月23日,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储备法》建立了联邦储备制度。按照“法案”的规定,全国划分了12个联邦储备区,每一个区在一个指定的中心城市(联邦储备市)设立一个联邦储备银行,在全国有12家联邦储备银行,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这样在美国共有12家联邦储备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在首都华盛顿设立了联邦储备委员会,作为最高领导机构。联邦储备银行于1914年11月16日开始发行了作为法定货币的联邦储备银行券(FEDERAL RESERVEBANK NOTES)用以换回国民银行券,1945年6月12日起,这种券收回不再发行。同时发行了一种联邦储备券,(FEDERAL RESERVE NOTES)作为日常大量的通用货币。按规定联邦储备券应有充足的担保,其担保物是黄金或债券,高级或短期商业证券。它的连号和库印为绿色。目前我们所能接触到的99%均为联邦储备券,其他的还有少量的券和银币券。
硬币
美国流通硬币共有1分、5分、10分、25分、半元、1元6种面额,美国历史上曾有6位著名总统的头像分别出现在这6种面额的硬币上。1美分图案是美国历史上广为人知的林肯总统侧面头像,是林肯诞辰100周年(1909年)开始发行的;5美分图案是为纪念美国第三任总统,即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杰斐逊离任回归故居130周年(1938年)发行的;10美分图案是实施“罗斯福新政”的罗斯福总统逝世一周年(1946年)时发行的;25美分是美国最常见的辅币,是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诞辰200周年时(1932年)发行的;半美元硬币原为美国自由女神像,目前所常见的是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肯尼迪的头像,1963年,肯尼迪不幸遇刺身亡,为了纪念他,美国于1964年起改用肯尼迪头像作半美元的图案;1美元硬币有两种图案,一种是1961年发行的用艾森豪威尔总统头像图案,由于此币外径太大(直径38.1毫米,俗称大美金1元),流通使用很不方便,因此,于1981年起重新发行小美金1元(直径为26.5毫米,比半美元外径还小些),图案换成美国女权运动活动家苏珊·安东尼的头像。1999年11月18日在费城造币厂首发了金**的美元1元硬币(昵称金色元golden dollar) 图像为印第安妇女“萨卡加韦”(Sacagawea)背负襁褓中的幼子“巴蒂斯特”(Jean Baptiste)。为了表彰美国原著民妇女及她们对美国的贡献。
一美元纸币
正面图案包括,乔治·华盛顿肖像,美国财政部标志。币标志在1968年被用,组成了上方的天平,象征着公平;底部的钥匙则象征着权威;周围是以V型环绕的13颗星,代表了美国的最初的十三个英国殖民地。
钞票正面左侧有一个图案中间有一个较大英文字母,代表发行银行。美国共有12家联邦储备银行。“A”为波士顿;“B”为纽约;“C”为费城;“D”为克里夫兰;“E”为列治文;“F”为亚特兰大;“G”为芝加哥;“H”为圣路易;“I”为明尼阿波利斯;“J”为堪萨斯;“K”为达拉斯;“L”为旧金山。其中纽约的联邦储备银行放著7000多吨的黄金相当于900亿美元(金价上升中也价值跟著上升),其中只有5%是美国,其余是世界各国的。
背面的图案充满象征和数字命理学暗示。常解释如下。
从1782年开始,背面图案开始包括一个三个环围在一起组成的美国国徽正面图案。金字塔黑暗的一面朝向西方。示了当时蛮荒未被探索过的北美西部。金字塔上方独立的"帽子"中,包含一个全视之眼图案,这象征了虽然美国的建设还没有完成,但在上帝的帮助下,目标一定会达到。边用拉丁文写着ANNUIT COEPTIS (他( 神)领导我们的事业)。一句强调的是时代新秩序 (NOVUS ORDO SECLORUM)指的是刚刚从英国不久的独立。金字塔底部写着MDCCLXXVI即罗马数字分1776年,在这一年美国独立宣言被签署。一个环内的并没有为此头戴。外,鹰前空悬的盾牌象征了这个新国家有能力由国会独立自主,统一。是盾上方白条象征的含义。喙引出E PLURIBUS UNUM(合众为一)几个字。爪上握着橄榄枝和箭,象征着"我们渴望和平,但时刻准备为之战斗"。
象征十三个原始殖民地的数字13(如国旗上的13条纹),在纸币上反复出现:(参见美国国徽)
* 鹰上方有13颗五角星
* 金字塔有13阶
* ANNUIT COEPTIS共13个字母
* E PLURIBUS UNUM也是13个字母
* 盾上有13道条纹
* 橄榄枝上共有13片叶子
* 13枚果子
* 13支箭
数字13和全能之眼也是光明帮和共济会的符号。美国第一位总统乔治·华盛顿,通常被相信是一名共济会会员,华盛顿被认为建立了美国的基础,金字塔上方的万能之眼则揭示了他的共济会身份。
1美元上印的是美国的国父——第1、2届——乔治·华盛顿;
2美元上是第3届杰斐逊;
5美元是废除美国奴隶制的第16届总统亚伯拉罕·林肯;
20美元上是第7届安德鲁·杰克逊
50美元上是第18届总统尤里西斯·格兰特·葛仑。
百元大钞上的头像不是总统,而是著名科学家、金融家、政治家弗兰克林,因为他曾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起草著名的《独立宣
言》。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