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火炬里面的燃料是汽油吗?

2.你知道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盏信号灯吗?交通灯的百年历史

火炬里面的燃料是汽油吗?

江苏盐城95号汽油价格_盐湖城附近98号汽油价格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递的圣火也在不断改进。

自从1936年第一次举行奥运火炬接力跑开始,传递圣火的火炬总共制造了24种样式,其中13个是为夏季奥运会设计的,11个是为冬奥会设计的。

1936年,卡尔·迪姆教授根据古希腊瓷器上的绘画设计,由德国人弗里德里希·克虏伯·许特韦克为柏林奥运会制作了第一把火炬。火炬由镁为主的燃料供燃,重460克,长27厘米。

1948年伦敦奥运会制作了两个火炬,一个重960克,长47厘米,另一个是专为最后一棒传递者制作的,重2.15公斤,长42厘米。

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的火炬长57厘米、重1.08公斤,用合金材料制成,还有一个桦木制成的手柄。

1960年罗马奥运会的火炬由意大利考古工作者设计,重580克,长39.5厘米,由铜铝合金制成,用天然树脂松香作燃料。

1964年东京奥运会的火炬重826克,长64.8厘米,用不锈钢和铝制成。

12年慕尼黑奥运会再次请1936年第一个火炬制造者克虏伯主持设计,用不锈钢制成的火炬长75厘米、重1.35公斤,燃料是液化气,能燃烧20分钟。

1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火炬长66厘米,重540克,燃料是经特殊处理的橄榄油,能烧10分钟。

年洛杉矶奥运会的火炬由特纳公司的纽哈特设计,重1.2公斤,长56.5厘米,由铝和铜合金制成,以丙烷作燃料。

2004年雅典奥运会火炬由金银两色的金属和木质手把构成,呈卷起的橄榄叶状,犹如向上喷发的烈火。火炬高68厘米,重700克,由希腊著名设计师安德雷亚斯·瓦罗佐斯设计,在总共21种不同的式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2008北京奥运

火炬结构特点

基本工作流程

航天芯,也就是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的燃烧系统,包括燃料供应系统(燃料瓶、稳压装置和回热装置)和燃烧器两大部分。工作时,利用开关工具顺时针打开燃料瓶上的常闭开关阀,瓶内的高压丙烷蒸汽经过稳压装置进行减压,并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某一压力值附近,然后经过有五个通气孔的燃料分配器的侧孔进入回热铜管,在流经燃烧室和燃料瓶后重新进入燃料分配器,并从两路分别进入预燃室和主燃室进行燃烧。

燃料瓶

燃料供应系统的主要构成部件是稳压装置和燃料瓶,都是用国内先进工艺和技术自主研发的。燃料瓶用无缝冷拉工艺,直径为32毫米,即用一整块板拉成现在的形状,因此非常耐压(达14兆帕),相当于可承受水下1400多米的压力。由于火炬燃烧有时间要求,一瓶燃料需要保证燃烧15分钟以上,而燃烧器除要保证火炬形态外,也有一定的流量要求,因此为了既能保证和火炬外壳的匹配,又能满足燃烧时间,燃料瓶只能做得又细又长。这从工艺上讲,难度大大增加。因为是整体成型,且燃料瓶壁的壁厚不到1毫米,在长细比达到7.5倍的情况下是很容易拉裂的。

燃料的选择

燃料用的是99%以上纯度的丙烷。历史上的奥运火炬用混合燃料的较多。用丙烷燃料是为了能在火炬传递路线范围内,满足环境温度的要求。其次颜色也是一个考虑,丙烷燃烧后火焰是橙色,具有较好的可视性。

稳压装置

稳压装置也是特别研制的。从燃料瓶里出来的气体压力是不稳定的,随着温度降低而减小。而火炬的燃烧需要一个稳定的流量,稳压装置的作用就是提供一定压力,一定流量的燃料供应,这和一般稳压装置的原理是一样的。气态的燃料以相对较高的压力进入稳压装置的进口,以高出环境压力一定范围的压力流出,保证燃烧所需的燃料压力和流量。稳压器的设计要求一般就是小巧轻便和多功能。现在的稳压装置共有四个功能:第一是将火炬开关设计到稳压装置上,这就少了一个零件;第二是减压;第三是稳压;第四就是在意外跌落的情况下,还能确保火炬继续燃烧,不会发生危险。

燃料瓶和稳压装置的连接

燃料瓶和稳压装置用螺纹连接,燃料瓶口用外螺纹,稳压装置用内螺纹。这个虽不是独创,但在火炬上用得比较少。以前的一些火炬用的是现成的燃料瓶,多数是用直接的顶压方式。这种没有螺纹的连接方式,如果气体压力过大,顶针会顶得很紧,用起来费劲;如果压力过小,由于使用时的振动,容易松脱,造成漏气;同时由于是非精确定位密封,在压紧的过程中或使用过程中也容易密封不严而漏气,既不安全,也容易熄火。我们吸取了国外火炬的经验和教训,用了螺纹接口。

回热管

2000年悉尼奥运会和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的火炬都用了保温装置。因为对于气相燃烧而言,若没有有效的热量补充,燃料瓶的温度是下降的。燃料在低温状态下,蒸汽压会降低,有可能会影响火炬燃烧性能。最初的设计就遇到了这个问题。刚研制时燃料瓶容积较大,因此它降温慢。现在燃料瓶小了,而燃烧时间要求提高,所以必须要加回热装置。要给它加热,就要有热源,于是很自然地想到利用火炬自身的火焰热量——燃料出来后不是直接进燃烧室,而是通过回热系统给燃料瓶进行加热,减缓温度降低的速度,满足燃烧时间。回热管还有个好处,就是热交换不可能把所有热量都交换掉,所以管内的气体温度也是升高的,有利于燃烧,这是个额外的好处。

燃烧器

双火焰是一个核心设计,并在国内第一次运用。燃料经过回热之后,分两路,一路进入预燃室,一路进入主燃室,基本上按1:2的比例进行分配。预燃室底部中心是喷嘴,其周围是进空气的孔。火炬外壳底部也有一定面积的进气通道。预燃室燃料往上喷时,会带动周围空气上升进入预燃室,这就是引射作用。

预燃室中燃料和空气混合后再燃烧,火焰像我们家里的煤气灶一样,掺混得比较好,燃烧充分,火焰温度比较高,形状短,是蓝色的,在强光下不易看见。而主燃室的燃料没有经过预混,燃料喷出后和空气混合,先扩散再燃烧,火焰温度稍低些,呈不透明的橙色。火焰高度高于25厘米。预燃室相当于一个稳定的火源,保证它始终不灭,即使外面的主燃室火焰熄灭,它会马上把主火焰点燃。

国外也有类似双火焰的设计,但不太一样,不是预混气的。像2006年都灵冬奥会,也是前后两个燃烧室,但两个都是扩散火焰。我们考虑用预混火焰,主要是它的温度比较高,复燃主火焰比较容易些。另一方面,主火焰在上,预燃火焰在下,受外界影响相对就小,保护火焰就容易些。

我们这个设计实际上是受了吸气式发动机的启发。因为有的发动机也有一个小的预燃室。应该说这种方案在火炬的使用中是第一次。主火焰从圆形管道上均匀的小孔中喷出,这也是特别之处。国外有很多是从一个小口喷出,或者虽是多个喷口,但尺寸较大。我们也做过这样方案的试验,一方面不太利于火焰的稳定,另一方面燃烧时烟较大。我们现在这个设计,火焰能从一个环的小孔中喷出,好处之一是喷出的燃料比较均匀,是圆形的火焰;另一个就是喷出来的燃料能与空气掺混的比较均匀,燃烧比较充分,烟就会小,有利于观赏性和环保。

在火炬研制中我们发现,风速对火炬工作的影响最大,在专用设备上进行了大量实验,做到大风小风条件下,都不熄火。我们很希望得到一支性能可靠、稳定的火炬。我们认为今后应在实际环境中,继续对火炬进行各项参数考核,并经严格的生产过程,保证研制质量。我们期待着北京奥运火炬将在同一个世界,传播同一个梦想

你知道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盏信号灯吗?交通灯的百年历史

现代生活中,各种交通工具从南向北流动。不过车辆虽多,但状况良好。除了交警,这个过程中使用的都是红绿灯。

“红灯停,绿灯开,黄灯开,等一下”是所有人的口头禅。太受欢迎了,以至于我们经过红绿灯的时候,都会按照红绿灯的指示走,但是你知道红绿灯是怎么来的吗?

红绿灯的发明很浪漫。

伦敦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交通灯的城市。18世纪的工业革命使欧洲国家进入蒸汽时代。这一时期,英国道路上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马车。他们在路上横冲直撞,经常遇到交通事故,尤其是在车水马龙的——国会大厦。为了降低事故率,英国机械学家哈特受英格兰中部约克郡女性着装习俗的启发,发明了交通灯。这位来自英格兰中部约克郡的红衣女子表示,他们已经结婚,不允许靠近。穿绿衣表示未婚,欢迎追求。

旧的交通灯依靠人工操作。

1868年12月10日,世界上第一个交通灯竖立在国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它的灯柱高达7米,只有一个光源。红绿灯是由煤气灯罩前的两块红绿玻璃切换的。红绿切换由执勤民警通过滑轮控制。这是这条街上的第一个红绿灯。不幸的是,这种独特信号灯的祖先出现仅23天,突然爆炸死亡。当时,控制信号灯的警察也失去了生命。

因为它的安全性无法保证,所以暂时取消了城市红绿灯。直到1914年,俄亥俄州的克利夫兰才再次出现交通灯。

1914年8月5日,美国交通信号公司对盐湖城警官莱斯特韦尔的发明进行改进,制作出一套电子信号系统,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套投入使用的电子信号系统。第一个电子信号灯放置在克利夫兰欧几里德大道以东105街的十字路口。只有红色和绿色,蜂鸣器会在开灯前发出警告。随后,美国纽约、芝加哥等城市也相继用了这种红绿灯。

1938年,英国伦敦,人们在看红绿灯。

黄光的出现

1918年对于红绿灯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年。在此之前,有红灯和绿灯。今年,第一盏三色灯被安装在纽约第五大道的一座塔上。今年,底特律交警威廉波茨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红绿黄”交通灯。这个交通信号灯安装在十字路口中央的信号塔上。信号塔顶部的四个侧面安装有红色、绿色和黄三颜色的圆形灯光投射器。

胡若丁早年就读于康奈尔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1925年,他是爱迪生的学生,参加了一个由通用电气公司和麻省理工学院联合举办的学习班,是爱迪生。胡若丁在通用电气公司工作时,在十字路口等绿灯。绿灯刚要开的时候,一辆飞驰而过的汽车。他慌得想在红绿灯中间加一个**信号灯。这一提议也得到了美国的批准和支持,**信号灯随后在全世界推广开来。

从第一个三色信号灯的外观来看,这个传说显然不可信。**信号“当心”早些时候应用于铁路系统。据记载,1899年,纽约、纽黑文和哈德福德的铁路系统使用红、黄、绿灯控制交通。

早期美国信号灯

交通灯的科学本质

红绿黄是最适合信号预警的颜色。它们与人的视觉结构和心理反应有关。光的七种颜色中,红色最长。光波越长,穿透周围介质的能力越强。所以红色显示的最远,人的眼睛对红色非常敏感。因此,红色常被用作警示标志,具有警示危险的意义。因此,红色被用作停止信号。

黄光的波长仅次于红光,显示距离相对较远。在工业安全色中,橙色也是一种危险警告色,通常用于警告危险或提醒注意,所以用作缓慢移动的信号。

绿光也是一种波长较长的彩色光,显示距离也比较长。绿色还包含清新、理想、希望、成长等含义。同时,绿色和红色是最明显和容易区分的,所以它们被用作交通信号。

1940年上海租界街上的交通亭和交警。

交通信号灯的发展

交通灯始于英国,但实际上是在美国发展起来的。

红绿灯逐渐从汽油演变成电力,美国人也逐渐完善了信号控制系统。自1917年以来,美国盐湖城一直使用链接信号系统。美国也是第一个使用车辆感应控制器的国家。直到20世纪30年代,他们通过交通流量控制绿灯时间。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人已经获得了计算机智能控制的所有权力,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今天。

中国最早的红绿灯出现在上海的英租界。有资料显示,1923年,上海公共租界开始在部分路口使用机械装置,指挥车辆停止前进。同年4月13日,上海南京路安装了红绿两个信号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