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卢布为什么贬值?卢布贬值对中国有什么影响俄罗斯卢布暴跌对中国有什

2.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的博弈分析

卢布为什么贬值?卢布贬值对中国有什么影响俄罗斯卢布暴跌对中国有什

中俄原油合约_中俄合同原油价格差异

卢布为什么贬值?卢布贬值对中国有什么影响俄罗斯卢布暴跌对中国有什

网络流行榜

食物

网络

学院

生活

潮流

a1();

卢布为什么贬值?卢布贬值对中国有什么影响俄罗斯卢布暴跌对中国有什

来自:网络日期:2022-05-08

卢布为什么贬值?现在欧美和美国正在经济制裁俄罗斯,导致卢布跳水。由于卢布不断贬值,对于俄罗斯进口商来说,在执行前期签订的贸易合同时,需要支付更多的本币,因此俄进口商在双边贸易中拖延、违约的情形也在增多。货币贬值程度越高,俄罗斯进口商受损就越大,支付货款的意愿和能力则越低,进而可能将损失转嫁给我国出口企业,当进口国货币发生较大幅度贬值时,往往会带来高发的买方违约。有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广东分公司人士称,由于俄罗斯买方企业延迟付款,已有多家被保险人向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报损,累计可损金额达数百万美元。中国东北素来是中俄贸易的兴旺之地,但贸易商口中“根本停不下来”的卢布,无法形成稳定的汇率预期,更让东北的对俄出口企业无所适从。极其不稳定的卢布汇率带来了很大的经营风险,如卢布贬值到一定程度,贸易状况达到新的平衡的话,进出口双方也可以基于新的平衡点再谈生意,但是现在的状况是卢布极度不稳定,所以无法做出很明确的预期,这种持续波动的状态对双方影响都很大。同时,卢布贬值不仅无形中抬高了中国商品的价格,伴随的通货膨胀也削减了居民的购买力,缩小了对中国商品的需求。目前俄罗斯远东地区物价也在上涨,甚至在原油价格暴跌的情况下,俄罗斯的成品油价格依然有所上升。俄罗斯远东物价的上涨影响到了市场消费,因此倒推过来,东北对俄罗斯产品的出口就会有问题。不过,目前牡丹江对俄出口的产品主要是蔬菜、水果。这些属于生活必需品,所以尽管有影响,但不是特别明显。波及中国车企,除农产品出口商外,卢布崩盘也在波及中国车企。吉利汽车日前发布盈利预警称,由于卢布贬值带来的有关资产方面的汇兑减值准备,以及下半年核心业务的利润率水平低于预期,预计2014年本公司股东应占净利润将下降约50%。交银国际预计,吉利因汇兑带来的有关亏损可能有5亿~6亿元。相对来说,吉利在此次卢布贬值风波中受到的影响会更大吉利在俄罗斯用卢布进行结算,与此同时,是在经销商卖掉车之后再回款,中间的时间差会导致汇兑损失。

卢布贬值有利于中国战略石油储备,但对中国出口或产生不利影响。  一方面,中国是石油消费大国,对外依存度在58%以上,国际原油价格下跌有利于石油进口和战略石油储备。此外,国际油价下跌也能降低整体能源成本,延缓输入性通胀压力,提高居民实际购买力,有助于消费提升和企业盈利改善。油价下跌使得中国有更大的空间去支持价格改革。  另一方面,卢布贬值和俄罗斯经济放缓对中国出口产生不利影响。从“量”的角度看,俄罗斯经济下行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对俄出口,按2014年10月数据计算,我国出口总额中对俄出口占比约为2.3%,但是由于油价下跌有利于其余能源进口国,会有一定对冲,因此整体上对出口量的影响有限。

俄罗斯卢布危机日趋严重,在俄罗斯的中国企业无疑将受到其影响。面对俄罗斯卢布大幅贬值,国内通货膨胀,资金外逃和其他经济危机并行的困局,有专家指出,卢布贬值对中国经济直接影响有限,但对在俄中国企业造成一定损失,华商可在危机中抓住机遇,开辟新前景。卢布贬值给从事中俄贸易的企业带来一定困扰,中国企业赴俄投资亦会受到消极影响。一些中国企业以卢布对美元换算投资,卢布大幅贬值之后,投资金额严重缩水,造成损失。另外,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可能影响与两国均进行合作的中国企业,这些企业如果涉及制裁内容,将会陷入两难境地。他提醒华商关注卢布贬值的持续时间,根据俄罗斯出台的相关政策调整经营。由于中俄间贸易以机电、能源、原材料为主,多以美元计价,卢布贬值对中国经济直接影响有限。他并提出,中国应在已有框架内,继续推进中俄两国能源、高铁、航空航天等领域合作。同时,中国应把握机会,推进边境合作开发开放,扩大人民币使用范围,加快“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企业在当前状况下把收入的卢布用来就地投资,在留足企业发展资金的同时,用卢布收购俄罗斯的工厂,购买俄罗斯的不动产等,这可以为中国企业未来发展开辟更好的前景。

a2();

卢布为什么贬值?卢布贬值对中国有什么影响:由于卢布不断贬值,对于俄罗斯进口商来说,在执行前期签订的贸易合同时,需要支付更多的本币,因此俄进口商在双边贸易中拖延、违约的情形也在增多.货币贬值程度越高,俄罗斯进口商受损就越大,支付货款的意愿和...

卢布为什么贬值俄罗斯卢布为什么会疯狂贬值:环球外汇————卢布贬值原因俄罗斯经济增长明显放缓,GDP增速预期还不及美国俄罗斯为保银行流动性大举收购外汇俄罗斯央行无意支持卢布乌克兰危机加剧了市场风险情绪

俄罗斯卢布贬值的根本原因,卢布为什么贬值?:全部全部答案2019-08-2310:39:55布贬值主要原因油价下跌是卢布暴跌三大主因之一在专家看来,国际油价的暴跌、西方对于俄罗斯的制裁以及强势美元对新兴市场的影响才是造成此轮卢布暴跌的...

卢布为什么贬值?:由于卢布不断贬值,对于俄罗斯进口商来说,在执行前期签订的贸易合同时,需要支付更多的本币,因此俄进口商在双边贸易中拖延、违约的情形也在增多.货币贬值程度越高,俄罗斯进口商受损就越大,支付货款的意愿和能力...

俄罗斯货币贬值,卢布贬值的原因是什么-:最主要原因是国际油价大跌,其次是2014年国内极低的经济增长率.

卢布大幅贬值的原因及对我国汇率的影响-:卢布大幅贬值的原因:地缘政治是卢布贬值的一个重要原因.俄罗斯在乌克兰东部地区冲突中的立场招致西方国家多轮经济制裁,这些制裁涉能源、金融、国防等俄罗斯经济主要领域,对俄经济增长造成打击.其次,国际油价下跌也加剧卢布贬...

当年卢布贬值的原因是什么,人民币会不会也出现类似情况-:人民币与其他货币相比而言:其他货币是市场化,有弹性,贬下去就会弹起来,至少有这种预期.而人民币不是,人民币基本没有市场化过,现在的高位是央行动用外汇储备支撑的结果,往下贬,也是一点点的放,想要弹性很难,这就是为什么...

俄罗斯的卢布为什么老跌2014卢布贬值-:主要是因为石油价格.去年年中美国制裁俄罗斯,利用石油定价权的优势控制国际油价,使得国际油价一直维持低位,导致了石油输出大国俄罗斯受挫,卢布连续贬值,只要石油价格持续维持低位,卢布的反弹便会十分有限

俄罗斯卢布暴跌的原因是什么?-:俄罗斯卢布暴跌主要是指2014年12月份的卢布大跌.美元对卢布汇率一度突破80的历史高位.其暴跌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国际油价的暴跌.油价大跌,Osakovskiy的分析认为俄罗斯2015年GDP可能出现1.5%的萎缩,同时俄罗斯2014年的...

为什么卢布会贬值啊:首先由于吉姆·罗杰斯(量子基金的创始人之一)的言论,他说由于俄罗斯内部情势不稳定,而且有可能会分裂所以他建议做空卢布.其次由于俄罗斯是重要的是有出口国,所以对石油出口过于依赖,但由于石油从143美金/桶一直暴跌到50/桶,所以卢布也会贬值.综上所述,卢布会贬值

a3();

rgg_s();

rgg_ss();

你可能感兴趣的--

卢布大幅贬值的原因及对我国汇率的影响-

卢布为什么贬值?卢布贬值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卢布贬值与人民币有什么影响论文-

卢布为什么贬值俄罗斯卢布为什么会疯狂贬值-

卢布贬值中国到底损失了多少-

卢比为什么贬值-

卢布贬值50%原因是什么?-

俄罗斯卢布暴跌带来哪些影响-

卢布为什么贬值那么快

卢布为什么贬值

卢布为什么贬值了多少

卢布为什么贬值那么快战争

卢布为什么贬值可以买吗

卢布被低估

为什么叫卢布

卢布现在啥样了

卢布的贬值真实历史

卢布怎么了

47相关链接functiondelayUrl(url){varlanrenzhijia=document.getElementById('time').innerHTML;if(lanrenzhijia>0){lanrenzhijia--;document.getElementById('time').innerHTML=lanrenzhijia;}else{window.location.href=url;}setTimeout("delayUrl('"+url+"')",1000);}delayUrl('s://.wangluoliuxing/va/.html');

rgg_sss();

返回顶端

来自于网友交流,只提供信息参考,不对其真实性及有效性作任何保证

反馈及建议联系:

网络流行榜

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的博弈分析

虽然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既必要又具备可行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双方一定会合作,即便是最终双方在战略层面选择了合作,但是具体的合作过程中能否就合作方式达成一致?这一切都取决于双方基于各自利益最大化条件下博弈的结果。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的重要项目———中俄原油石油管道项目长达15年之久的艰苦谈判恰如其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博弈可以分为合作博弈(cooperative game)和非合作博弈(non-cooperative game),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当参与者的行为相互作用时,是否允许参与者之间签订具有约束力的合作契约。非合作博弈研究的是利益冲突环境中相互独立和理性的个体行为以及这些行为间的交互影响。由于独立性要求,非合作博弈中的每个个体只对自己负责,追求个体决策最优,相互没有也不能缔结具有约束力的合作同盟,其结果可能是有效率的,也可能是无效率的。与之相反,合作博弈允许个体间签订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强调团体理性,其结果往往比追求个体理性更有效率。考虑到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的双方很难缔结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合作协议来提升双方的收益,因此,下面我们将重点运用非合作博弈理论来分析中俄双方在石油天然气合作方面的战略选择及中俄原油管道项目路线的选择。

一、中俄双方在石油天然气合作方面的战略选择分析

(一)基本博弈模型

考虑一个由中国和俄罗斯两方参与的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博弈的基本式为

Gb={I,S,θ,q,π}

(1)局中人:中国和俄罗斯,定义为I={1,2},其中,i=1表示中国,i=2表示俄罗斯。中国和俄罗斯都是理性和自利的。在石油天然气合作中,俄罗斯拥有油气,在讨价还价中处于占优地位,中国相对处于劣势。

(2)策略集合:无论是中国还是俄罗斯,可选择的策略都只有两种:合作或不合作。定义行动Si∈{合作C,不合作N},i=1,2。策略空间为Sij,i,j=1,2。策略S11=合作,S12=不合作,S21=合作,S22=不合作。第一个下标表示第几个参与者,第二个下标表示第几个策略。例如S11=合作表示中国的第一个策略为合作。

(3)类型空间:定义类型θj∈{友善,非友善},j=1,2。如果参与者的类型是友善,那么他将取合作的行动策略,如果参与者的类型是非友善,那么他将取不合作的行动策略。类型空间为θij,i,j=1,2。类型θ11=友善,θ12=非友善,θ21=友善,θ22=非友善。第一个下标表示第几个参与者,第二个下标表示第几种类型。例如θ11=友善表示中国的第一种类型为友善。

(4)局中人的信念:P(θ11)=q1,P(θ12)=1-q1,P(θ21)=q2,P(θ22)=1-q2。联合概率分布为P(θ1,θ2),其中P(θ11,θ21)=q1q2,P(θ12,θ22)=(1-q1)(1-q2),P(θ21|θ11)=P(θ21)=q2,其他类推。q1,q2∈[0,1]。

(5)收益函数:定义完全信息下的收益函数为πi(S1j,S2j),j=1,2表示第几个策略。

设完全信息下中国的收益函数π1(S1j,S2j)(j=1,2)为:

π1(S11,,S21)=(合作,合作)=a1

π1(S11,,S22)=(合作,不合作)=b1

π1(S12,,S21)=(不合作,合作)=c1

π1(S12,,S22)=(不合作,不合作)=d1=0

为便于分析,设俄罗斯的收益函数π2(S1j,S2j)(j=1,2)为:

π2(S11,,S21)=(合作,合作)=a2

π2(S11,,S22)=(合作,不合作)=b2

π2(S12,,S21)=(不合作,合作)=c2

π2(S12,,S22)=(不合作,不合作)=d2=0

由于中俄在石油天然气供需方面存在巨大的互补性,所以在双方选择合作策略的情况下,双方的收益均是正值,但由于俄罗斯在合作的博弈中拥有的优势,而中国又处于对油气急切追逐的状态,从而俄罗斯拥有更强的讨价还价能力,其从合作中获取的收益要高于中国,即有π2(S11,,S21)=a2>π1(S11,,S21)=a1>0。如果双方都选择不合作策略,则收益相同,即有π1(S12,,S22)=d1=π2(S12,,S22)=d2=0。如果中国选择合作策略,而俄罗斯选择不合作策略,则选择合作策略的中国由于投入了合作的成本,却失去,被迫转向中东、非洲等地区寻,故其收益值为负。选择不合作的俄罗斯却可以选择同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合作,故其收益值仍然为正,即有π1(S11,,S22)=(合作,不合作)=b1<0,π2(S11,,S22)=(合作,不合作)=b2>0。如果俄罗斯选择合作策略,而中国选择不合作策略,中国收益值为0。选择合作策略的俄罗斯因为它投入了合作的成本,同时还可能丧失同别的国家合作的最佳机会,所以其收益值也为负,即有π1(S12,,S21)=(不合作,合作)=c1=0,π2(S12,,S21)=(不合作,合作)=c2<0。

根据上述定义,完全信息下各种策略下中国与俄罗斯的支付就可以写成表10-1的形式。

表10-1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双方的支付矩阵

在信息不完备条件下,参与者1中国的期望收益函数:

(1)当参与者1(中国)的类型为友善(θ11)时,参与者1(中国)的期望收益为

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

(2)当参与者1(中国)的类型为非友善(θ12)时,参与者1(中国)的期望收益为

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

由上述期望收益,不难得出下述结论:

1)如果θ2=1,即在参与方2属于友善类型,完全取合作策略情况下,参与方1的收益会因自身的策略不同而不同。若参与方1也取合作策略,则收益为a1;若参与方1取不合作策略,则收益就变为0。由设a1>0可知,参与方1的最佳反应策略是选择合作策略。

2)如果0<θ2<1,则参与方1的收益会随着参与方2的策略变化而变化。若参与方2类型为友善的可能性越大,即参与方2选择合作性策略可能性越大。只要能保2a1+(1-q2)b1>0,参与方1的最佳应对就是选择合作策略;反之,若参与方2类型为不友善的可能性越大,即参与方2选择不合作策略可能性越大,当q2a1+(1-q2)b1<0时,参与方1的最佳应对就是选择不合作策略。

3)如果θ2=0,即在参与方2属于非友善型,完全取不合作策略情况下,若参与方1取合作性策,则收益为b1;若参与方1取不合作策略,与参与方2针锋相对,则收益为0。由设b1<0可知,参与方1的最优反应应当是针锋相对,取不合作策略。

在信息不完备条件下,参与者2俄罗斯的期望收益函数:

(1)当参与者2(俄罗斯)的类型为友善(θ21)时,参与者2(俄罗斯)的期望收益为

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

(2)当参与者2(俄罗斯)的类型为非友善(θ22)时,参与者2(俄罗斯)的期望收益为

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

同上面的分析相似,由上述期望收益,可以得出下述结论:

1)如果θ1=1,即在参与方1属于友善类型,完全取合作策略情况下,参与方2的收益会因自身的策略不同而不同。若参与方2也取合作策略,则收益为a2;若参与方2取不合作策略,则收益就变为b2。参与方2的最佳反应策略将视a2与b2的值决定是选择合作策略还是不合作策略。若a2>b2,选择合作是最优应对策略,反之,则不合作策略成为参与方2的最佳应对策略。

2)如果0<θ1<1,则参与方2的收益会随着参与方1的策略变化而变化。若参与方1的类型是友善的可能性越大,则参与方1选择合作性策略可能性越大。当q1a2+(1-q1)c2>q1b2时,参与方2的最佳应对是选择合作策略;反之,若参与方1的类型是不友善的可能性越大,即参与方1选择不合作策略可能性越大,当q1a2+(1-q1)c2<q1b2时,参与方2的最佳应对是选择不合作策略。

3)如果θ1=0,即在参与方1属于非友善型,完全取不合作策略情况下,若参与方2取合作性策略,则收益为c2;若参与方2取不合作策略,与参与方1针锋相对,则收益为0。由设c2<0可知,参与方2的最优反应应当是针锋相对,取不合作策略。

(二)中俄双方的具体行动策略分析

(1)中国与俄罗斯的类型分析。根据上述博弈模型,无论是对中国而言,还是对俄罗斯而言,其行动策略的选择都依赖于对另一局中人类型的信念。因此,在分析局中人的行动策略之前,我们先来讨论两个局中人的类型。对中国而言,基于国内经济发展对石油的巨额需求及石油安全的考虑,急于开辟新的石油供应渠道,以期实现石油进口的多元化,提高石油安全系数。因此,同俄罗斯进行石油天然气合作是中国的迫切需要。此外,如能与俄罗斯开展石油天然气合作还可以进一步夯实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改善中国的地缘政治环境。由此可见,俄方可以明确地判定中方属于友善类型的局中人,即俄方对中国是友善型的局中人的信念基本可以调整为1。但中国对俄罗斯类型的判断要复杂一些。尽管与中国进行石油天然气合作同样对俄罗斯具有巨大的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战略利益,但由于其拥有油气的优势,在选择合作伙伴方面居于主导地位,在美、日等外部因素的干扰下,为了最大化自身的利益,俄方在是否选择中国作为合作伙伴方面具有摇摆的动机和可能。因此,一个较为合理的定是:中国对俄罗斯的类型的信念调整为[0.5,1]之间。

(2)俄罗斯的行动策略选择。在将中国的类型的信念调整至1之后,俄罗斯在决策时面临的问题就简化为比较合作策略所获取的收益a2和不合作策略所获取的收益b2的大小。若a2>b2,则选择合作策略,反之,则选择不合作策略。因而,其行动具有不确定性。

(3)中国的行动策略选择。将对俄罗斯属于友善类型的信念调整至[0.5,1]之间后,中国面临的选择就是如何在保2a1+(1-q2)b1>0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为争取俄方合作而进行的投入。即中国唯一理性的策略就是促成双方在石油天然气方面的合作。作为促成俄方合作的策略之一,中方应积极主动地走出去,坚持石油进口的多元化战略,尤其应加强同中国陆路相通的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中亚国家以及南亚缅甸、东南亚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合作,降低俄罗斯在石油谈判中的优越感;策略之二是要利用好俄罗斯同美、日之间的矛盾,降低俄方对与美、日合作的期望值;策略之三是加强同俄罗斯各阶层的接触和交流,消除俄方对中国崛起的担忧,进一步提升两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方只有通过上述举措的组合使用,才能更有力地促使俄方重新评估其在合作与不合作策略间的得益,坚定地实行同中国合作的策略。

总之,中俄双方在石油天然气合作上的博弈,俄罗斯居于主导地位,在国内政治因素或国际事态因素的影响下,其在博弈中的得益可能会出现变化,从而在决定取合作战略还是不合作战略之间会出现摇摆,进而表现出一定的行动机会主义。但是,由于中俄间在现有国际政治格局中存在着共同的巨大战略利益,因此,结合政治层面的考量,俄罗斯最终必然会选择合作战略。但是,中方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受国际政治、国内政治以及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其进程将是缓慢而复杂的,不会一帆风顺地向深层次发展。

二、中俄原油管道项目的路线变更分析

中俄原油管道项目在经历了15年旷日持久的谈判之后,终于在2009年4月21日随着《中俄石油领域合作间协议》的正式签订而尘埃落定,历经波折的中俄原油管道也在2009年5月进入了实质性的工程施工阶段。在这期间,中俄原油管道的走向也从最初的“安大线”变更为现在的“泰纳线—中国支线”。对于管道线路走向的变更引发了大量的讨论,观点各异。但就其实质而言,我们完全可以将其简化为俄罗斯在取与中国进行石油天然气合作战略的前提下的一个利益最大化的决策问题。

(一)中俄原油管道路线变更的简要回顾

中俄原油管道项目最初在1994年11月由俄方首先提议,在双方签署了《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与俄罗斯西伯利亚远东石油股份公司会谈备忘录》后,便开始了项目前期工作。1996年4月,俄罗斯联邦代表团访华期间,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共同开展能源领域合作的协议》,正式确认中俄原油管道项目。1999年2月,中石油与俄罗斯尤科斯石油公司、俄罗斯管道运输公司签署了《关于开展中俄原油管道工程预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协议》,双方根据此协议于1999年12月完成了预可行性研究。2001年7月17日,访俄期间,中俄双方经过谈判就原油管道走向、俄罗斯向中国供油数量、原油购销承诺方式和原油价格公式等重要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并在和卡西亚诺夫总理会谈后,双方签署了《关于开展铺设俄罗斯至中国原油管道项目可行性研究主要原则协议》。协议规定该管道自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安加尔斯克经中国满洲里入境,终点为大庆,自2005年开始,每年输油量为2000万吨,到2010年达到每年输油量3000万吨,连续稳定供油25年。2001年8月,中国批准了中方的项目建议书(预可行性研究报告)。2001年9月8日,在中俄两国总理定期会晤时,双方签署了《中俄关于共同开展铺设中俄原油管道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总协议》。双方2003年7月完成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工作并开工建设,2005年建成投产。双方已于2002年7月底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投资论证的报告,并分别报各自进行评估和审批。2003年5月28日,中石油和俄罗斯尤科斯石油公司签署了《关于“中俄原油管道原油长期购销合同”基本原则和共识的总协议》。就在中俄有关单位紧锣密鼓地进行中俄石油管道前期准备工作的时候,由于日本方面的强力介入,中俄石油管道线路出现变化。2003年2月7日,在由俄罗斯能源部长优素福夫召开的会议上,与会的俄罗斯各方代表拿出一个折中方案:将“安大线”和“远东方案”两条线合并为一条线,在年运输量5000万吨的安加尔斯克—纳霍德卡干线上建设一条年运输量3000万吨的到中国大庆的支线,其中到中国的管道线路将优先开工。2003年3月13日,俄罗斯原则上通过了将“远东线路”和“安大线”合二为一的折中方案,该方案后来也成为《俄罗斯2020年前能源战略》的一部分。同时俄罗斯要求各部门和有关方面对石油管线方案再进行细化研究,于5月初再作决定。2004年12月31日,俄罗斯决定由俄罗斯国营石油运输公司修建一条从泰舍特至纳霍德卡的石油运输管道,预计该管道输油能力为每年8000万吨。2006年1月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俄罗斯将在2006年夏天开工泰舍特—纳霍德卡(简称“泰纳线”)的太平洋输油管道一期工程的建设。根据之前约定,率先开通中国支线。2008年10月,中俄两国总理在第13次定期会晤期间,就建设中俄原油管道达成重要共识。2009年4月21日中俄双方正式签订《中俄石油领域合作间协议》。根据协议,中俄双方同意共同建设和运营从俄罗斯斯科沃罗季诺市经中国边境城市漠河到大庆的石油管道。该管道俄罗斯境内段已于4月27日开工,中国境内段于5月18日在黑龙江省漠河县兴安镇开工。整个管道于2010年10月竣工通油。

(二)中俄原油管道路线变更的原因解析

首先,我们设:

n为管道寿命期;

i(i=1,2,3)代表线路(其中,i=1表示“安大线”;i=2表示“泰纳线”;i=3表示“泰纳线—中国支线”);

ci为管道建设成本;

bit为线路i第t年的运营成本;

qi为线路i在寿命期内的年运输量;

pit(t=1,2,……,n)为线路i的原油在第t年的终端售价;

πit为线路i第t年的收益;

r为折现率;

si为线路i的其他收益(如政治层面的收益)。

则,各线路的总收益现值分别为

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

作为一个理性人,俄方必然会选择总收益现值最大的线路。即,当π1>π2时,俄方将选择“安大线”,反之,当π1<π2时,俄方将选择“泰纳线”。

俄方之所以摒弃“安大线”转而选择“泰纳线—中国支线”,究其因就在于“泰纳线”的总收益现值要高于“安大线”。因为,一方面“安大线”的运量远低于“泰纳线”,且不利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开发战略的实施;另一方面,如果俄方选择“安大线”,管道建成投入运营之后,俄方面对的只是中国一个出口对象,且1/3的管道在中国境内,双方将形成一种双边垄断的局面,这不仅将使俄方丧失原油出口的主动权,不利于其能源出口多元化战略和能源外交战略的实施,扩大在亚太的影响力,而且,中方作为垄断买方将大大抵消俄方作为垄断卖方的力量,减弱俄方在原油价格方面的定价权优势;而如果选择“泰纳线”,由于“泰纳线”管道全程在俄罗斯境内,终点在俄罗斯的转运港口,俄方面对的客户将不再是中国唯一的买方,还有整个亚太地区。这将使俄罗斯处于一个单边垄断———垄断卖方的地位。这一垄断卖方的地位不仅可以保证俄罗斯将原油流向的决定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便于其能源外交战略的实施,增强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还将保证其在原油价格的定价权方面处于一个非常有利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