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阿卜杜勒阿齐兹·本·萨勒曼亲王——国际原油价格风暴的操盘手

2.原油暴跌的原因是什么,因素有哪些

3.油价什么时候上调

4.周五行情大涨的原因,以及原油大涨,黄金大涨,白银大涨的连带原因是什么

5.原油价格大跳水,国内油价会怎么样?

阿卜杜勒阿齐兹·本·萨勒曼亲王——国际原油价格风暴的操盘手

2014年油价暴跌时间_2014年油价暴跌

了解沙特政治的人一定都明白,阿卜杜勒阿齐兹·本·萨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齐兹亲王这个似乎显得有些冗长甚至重复的名字意味着什么,后一个“阿卜杜勒阿齐兹”是祖父也就是现代沙特开国国王的名讳,中间的“萨勒曼”是父亲也就是现任国王的名字,而开头的“阿卜杜勒阿齐兹”则是自己的名字。用自己父亲的名字命名自己的儿子,在阿拉伯文化当中通常都显示着男人对儿子的未来给予厚望。尽管没能在家里获得父亲最大份额的宠爱,而使得年轻的胞弟穆罕默德·本·萨勒曼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王储,但作为沙特王国 历史 上第一位执掌能源产业的王室成员,阿卜杜勒阿齐兹亲王在与石油打交道的几十年里不断证明,他有能力管理这个王国的经济命脉,甚至为全球石油工业打造新的格局。

2014年以来,国际原油市场带来的一直都不是什么好消息。沙特增产压低原油价格之后,这个严重依靠着石油收入的国家财政赤字就再也没有缺席,王储的“2030愿景”经济改革也在大把地消耗着尽管看起来存量不少的外汇储备;而在沙特率领欧佩克组织与俄罗斯等国达成原油减产协议之后,北极熊并没有老老实实地履行协议,反而不断蚕食着沙特在欧洲原油市场的份额——事实上在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一个国家能够非常确切地知道自己每天生产多少石油,同时逐渐回暖的油价也使得美国页岩油产量大幅提高,最终使得美国成为这个星球上原油产量最多的国家。

在被任命为沙特能源大臣不到五个月的时间里,阿卜杜勒阿齐兹·本·萨勒曼亲王已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国际人物之一,尤其在他主导着沙特阿美石油公司这个巨无霸掀起了席卷全球石油的价格风暴之后。上个月6日的欧佩克+会议中,由于俄罗斯立场坚定地拒绝减产,而沙特领导的石油输出国组织也不愿意在没有俄罗斯参与的情况下取行动,会议最终草草收场。沙特阿美石油公司旋即宣布,将亚洲客户的阿拉伯轻质原油官方售价每桶下调6美元,创造了这是2003年以来官方售价的月度最大降幅,而销往西北欧的阿拉伯轻质原油官方售价每桶下调8美元。这已经不是沙特和俄罗斯两国之间的较量,而是沙特向世界所有产油国的全面宣战。阿卜杜勒阿齐兹王子想告诉他们,谁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国,谁拥有最大的原油生产能力,谁才拥有未来几十年的原油市场走向和能源战略的最终决定权。

在这场关乎命运的决战中,沙特和执掌沙特能源行业的阿卜杜勒阿齐兹亲王几乎是没有退路的。如果在面对俄罗斯、美国或者任何一个国家时做出让步,就意味着沙特让出了国际能源市场的主导权,更失去了自己在原本已经近乎分崩离析的欧佩克中的领袖地位。成立于1965年的石油输出国诞生之初就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五国对抗由英美主导的七大跨国石油公司的工具,如伊拉克自顾不暇,伊朗忙于应对疫情,委内瑞拉空有巨大储量却没有开能力,科威特和后来陆续参加的那些国家体量有限,这还没有算上卡塔尔这种资深搅局者和进进出出的印度尼西亚直流,原本是中流砥柱的沙特事到如今,却成了欧佩克组织最后的倔强。

阿卜杜勒阿齐兹亲王在这场既突如其来而又意料之中的战役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不仅基于他是沙特现任国王萨勒曼的儿子这一事实,而且还因为他是沙特乃至世界顶级能源专家之一,并且在沙特的石油资讯和决策部门工作长达35年。1985年从法赫德国王石油和矿产大学陆续获得学士学位和工业管理硕士学位以后,阿卜杜勒阿齐兹曾担任该大学负责能源研究的中心主任,并在在前石油大臣、有“石油沙皇“之称的阿里·纳伊米任职期间被任命为石油大臣助理,直至2015年担任能源和矿产部副大臣。

阿卜杜勒阿齐兹亲王的几乎全部职业生涯都在沙特能源部的走廊里度过,这在那些沙特王室核心成员中并不常见。他们通常在国外受过良好教育,更愿意到外交部和国防部展示自己的如簧巧舌,或者是直接用自己从摇篮时期开始就握在手中的权利让自己成为商业巨贾,与此相比能源部的工作实在是太过朴实无华且枯燥,但这位亲王还是坚持了下来。几十年来在石油和能源行业的经验,使得他成为前任能源大臣哈利德·法利赫被免职之后几乎是唯一合适的人选。

即便是现任国王之子,即便经过了长期的积累,阿卜杜勒阿齐兹亲王在能源大臣的职位上也丝毫不轻松。作为沙特 历史 上第一位担任能源大臣的王室成员,他面对着太多悬而未决的问题。沙特和俄罗斯两大巨头3月初在维也纳会议上就减产协议的争执仅仅是压垮骆驼上的一根稻草,甚至都不能说是最后一根。在2014年中期国际油价暴跌之后,沙特坚持认为欧佩克应当通过增加产量来击败所有成本较高的原油开商,当然主要目标是那些背着巨额债务的美国页岩油企业,但由于欧佩克内部的不同立场以及2016年油价跌至每桶27美元,沙特注定无法单独负重前行。

沙漠中的王族决定求助于极寒之地的者。这是一次各怀鬼胎的联盟。一方是以沙特为首的11个欧佩克成员,另一方则是以俄罗斯为首的10个非欧佩克产油国,二者在2016年的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完成了一次仓促的会议,目标是让年初已经跌到29美元/桶的国际油价起死回生。 通过联合压低原油产量和增加战略储备,各国在油价缓慢爬升的过程中经济逐渐复苏,大洋彼岸的页岩油生产商也已经开始蠢蠢欲动,但沙特坚持认为,获利最小的是自己,因为只有自己保持着骆驼一样的憨厚,不折不扣地信守着承诺,而北方的巨人不仅在背地里小动作不断,甚至连桌面上的协议都懒得谈。

一切都到了该摊牌的时候。在欧佩克生产国在全球原油供应总量所占份额已经降低到史上最低时,阿卜杜勒阿齐兹亲王决心改变这一现实,并且立刻取行动。减产协议破裂后,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利用其巨大的额外产能迅速将原油供应提高至每天1200万桶,并且将出口量涨至约0万桶/天,几天之后又宣布将动用战略储备使供应量提升至1230万桶/日,并将最大持续产能提高至1300万桶/天,这一系列数字在整个近代史上都十分罕见。石油贸易公司证实,沙特阿美石油公司租用了几乎所有可以租用的油轮用来向世界各地运输石油。来自扎瓦尔——世界最大陆上油田和萨法尼亚——世界最大海上油田的黑色液体几乎要将整个地球淹没,而沙特人在用这样的行动表明,如果对手不做出让步,在确认不再对减产进行谈判之后,利雅得为解决世界原油产量和价格问题不惜一切代价。

事实上阿卜杜勒阿齐兹亲王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始为这场战争做着准备,如果那时候他能够预见到有这样一场战争的话。筹备工作在过去几年里达到了高峰。2017年,沙特宣布将在10年投资500亿美元打造30座风电场和太阳能电站,在202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3.45吉瓦,在全国总发电量中的占比提高到4%,到2023年进一步提升至9.5吉瓦,占全国总发电量10%。2019年1月,沙特宣布已收到来自美国、俄罗斯、法国、韩国和中国五个国家有关建设沙特境内第一座核反应堆的方案,而这样的核反应堆沙特建设16座。更重要的是,2019年2月沙特启动了美国以外世界最大的页岩气项目。沙特阿美公司宣布,已经发明了一种利用海水提取页岩气的有效方法,从而克服沙漠中水短缺的困难,与此同时沙特境内天然气田的开也开始逐步加速。所有这一切,都是阿卜杜勒阿齐兹亲王和沙特手中的武器。

尽管挑起原油市场的战争似乎让这位亲王担任了一个不怎么光彩的角色,但这丝毫没有影响那些能源大佬们对沙特能源大臣的评价。美国前驻沙特大使查尔斯·弗里曼说,阿卜杜勒阿齐兹亲王代表着一种新现象,即沙特的“技术官僚”,他评价说,这位亲王是沙特能源部内的“世界级专家”。牛津大学能源研究所所长巴萨姆·法图赫则表示,从沙特推行可再生能源改革以来,阿卜杜勒阿齐兹亲王一直是沙特能源政策的关键人物,黑金投资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加里·罗斯更是认为,“沙特没有人比阿卜杜勒阿齐兹亲王更了解石油行业”。这些人的评价中似乎都带着一些刻意恭维的成分,因为他们一定都知道,如果这位全球原油价格风暴的操盘手一旦愤怒,世界经济将会遭遇怎样的后果。

原油暴跌的原因是什么,因素有哪些

一,油价下跌本质原因之一:供需失衡,供大于求。

首先,油价的下跌从本质上看,处于供大于求的现象。根据欧佩克的预期,2015年全球原油需求为每日2890万桶,是2003年以来最低水平,该需求水平低于上月欧佩克成员国的日均产量及维也纳会议所确定的每日生产3000万桶的目标。雪上加霜的是,美国能源信息署同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原油库存近期持续增加,库存增加暗示需求疲弱。2014年以来,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实际石油需求增长缓慢,页岩油供应增加和欧佩克稳产,国际石油市场出现的供应过剩情况是油价下跌不可否认的诱因之一。

二,油价下跌本质原因之二:国际政治局势和人为意图的刻意打压

然而,不少分析人士认为,国际油价的一跌再跌已经不能简单地用供需失衡基本面来分析,更多的是政治和人为因素的博弈。长期来看,页岩油从供给增长和价格传递两个层面降低国际原油价格,同时这种供应的多元化有利于减少国际油价波动,加剧美国和欧佩克之间的原油产量博弈。这就有形成了另一种市场声音-“政治意图的刻意打压”。美国为了控制国际经济的脉搏,首先要对中东国家形成能源上的控制。节前伊朗石油部长表示,如果欧佩克再不团结一致,原油价格恐跌至每桶40美元的低位。而有海外媒体披露称,伊拉克将对明年南部巴士拉港口出口的重质油给予更大幅度的折扣。在上月的欧佩克紧急会议上,尽管阿尔及利亚和委内瑞拉建议取行动稳定油价,沙特石油部长欧那密仍维持维也纳会议上的论调,坚决不减产。很明显,沙特要把美国页岩油扼杀在摇篮里,再加上华尔街投行在唱空。油价一跌再跌是有主力持续做空。至于底在哪,根据对页岩油成本的数据跟踪,沙特心中有个底价。通过这轮大跌,我们也可以观察到页岩油的成本。原油一跌再跌,是需求持续放缓,供应过剩不断累积爆发的一个结果。此外,供应过剩的量持续得不到改善,再加上欧佩克放弃担当市场调节者角色,进而引发市场价格战。

三,影响之一:油价大幅下跌,制裁俄罗斯经济的“重拳”

俄罗斯全国的GDP有近50%来源以原油和天然气出口,本次的下跌打压,同时也是对俄罗斯国家经济的一种制裁。种种迹象表明,油价的下跌与国际的政治策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四,影响之二:油价大幅下跌,拖累大宗商品连锁反应

另一方面,原油价格的下跌,引起了大众商品的连锁反映,铜、糖、猪肉、大豆等产品均出现供给过剩现象,而对市场的投机机构来说也是雪上加霜,早在2008年,东航、中航集团和中远集团在国际油价历史最高点时,与高盛、美林、摩根士丹利等境外投行签订了高额石油期权合约,油价快速下跌,3家企业不得不双倍赔付,截至2008年底共赔付人民币8亿元。油价下跌,金银避险需求刺激贵金属价格上涨我们可以看出油价目前持续破位已经开始拖累全球经济复苏进程。最对贵金属来说反而构成利好刺激,因人们在担心经济放缓的同时,避险需求则会提升,金银显然成为首选。这也是为什么最近在油价下跌过程中,金银表现一直比较强劲的原因。

油价什么时候上调

油价什么时候上调这个要看国际油价什么时候上涨了。

未来油价价格反弹的主要因素:

中国经济。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并且已经在2013年底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液体燃料进口国。对于油价来说,更重要的一点取决于中国石油消费量在今后几年的增长态势。美国能源情报署预计,2020年中国的日均原油消费量将比2012年高出300万桶,约占这段时间内全球新增需求的四分之一。

美国页岩油。截至2014年底,美国页岩油日产量已经超过900万桶,比2007年增加了80%。这些页岩油是造成石油供给过剩的主要力量,而供过于求是2014年油价暴跌的诱因之一。总的来说,美国页岩油开公司都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但关键在于,西德州轻质低硫原油(WTI)价格跌破60美元对它们有何影响?页岩油钻机数量不断减少,相关开支也遭到削减,然而到目前为止,美国页岩油产量依然稳定。按照当前油价,这个行业能否维持产出水平,或者说美国页岩油产量会不会减少将对国际市场供应乃至油价产生重大影响。

需求弹性。解决价格低迷的方法就是低价。这是老生常谈,而且适用于供需两个方面。超低的原油价格会刺激需求复苏吗?某些国家对石油市场控制较严,低油价可能不会延伸到零售领域。印尼等国已经取消成品油补贴,这有利于国家财政,但消费者得到的实惠将减少。不过,美国汽油价格已跌破每加仑2.40美元,与2014年中期相比,降幅超过了35%。而此番降价已带动汽油消费的攀升。2014年底,美国汽油日消费量创2007年以来新高。低价可以提升需求,而需求的增长则可带动油价反弹。

欧佩克的下一步行动。说到去年的油价暴跌,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起了很大作用(或者说要承担很大责任)。虽然许多评论人士都说欧佩克保持原油产量不变无关紧要,然而,仅油价在该组织11月份会议过后出现暴跌这一事实便充分证明了该组织对油价走势的影响力。目前,欧佩克——更确切地说是沙特——仍在坚持己见,毫无下调生产配额的迹象。

地缘政治。不久之前,石油供应稍有差池,油价就会飙升。比如说2014年初,利比亚内乱造成该国石油出口中断,油价应声上涨。在伊拉克, ISIS领了部分地区,石油供应中断的顾虑也造成油价急剧攀升。然而,自此之后,地缘政治对油价的影响大为减弱。

周五行情大涨的原因,以及原油大涨,黄金大涨,白银大涨的连带原因是什么

从基础来分析原油价格暴涨的原因:

(一)、对原油需求的增加是导致原油价格上涨的最本质原因

第一、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强劲增长导致对原油需求的增加推动油价上涨

第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大量增加石油储备,激化石油供需矛盾,加剧油价上涨

(二)、供应不足:油价上涨的另一主因

第一、地缘政治因素的不稳定导致石油供应减少,助推油价飙升

第二、不断出现的突发更是火上加油,使油价更上层楼

(三)、货币因素与通货膨胀助长原油价格的上涨

第一、美元相对贬值助推原油价格上涨

第二、通货膨胀引起美元绝对贬值导致商品价格上涨,原油价格水涨船高

(四)、投机资金是油价上涨的直接动力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供求关系的矛盾是导致原油价格上涨的本质原因,正是供求关系的矛盾的激化,使原油的供求关系处于脆弱的平衡之中,在这种情况下,一有风吹草动,就会使人们担心供求关系被打破从而引起供应中断,导致原油价格大幅上涨。

曾经的原油价格:

2014年国际资本市场最大的黑天鹅当属油价的暴跌。在年中布伦特原油还站在115美元一桶的水平情况下,下半年原油价格突然崩盘,至年底下跌了将近50%,布伦特原油目前在55-58美元一桶的区间波动。尤其最近三个月,油价暴跌了将近40%。

是什么导致了油价短期内这么大幅度的暴跌.油价2015年走势又将如何发展.

影响油价变动的根本原因是供需,除了供需以外,地缘政治,天气因素及资金流动也是被分析人士经常引用的变量,但只有供需才是油价长期走势的决定因素,而其他三个变量,其对油价的影响要么是短期的,要么只是助推油价变动的因素。1990-2013年,油价从每桶不到20美元攀升至最高超过140美元/桶的水平。在此期间,全球经济实现了年均3.6%的持续增长。截止2013年底,按不变价格计算,全球经济总量已较1990年时,翻了一倍还多。而同期,全球石油产量年均增长仅为1.25%,严重滞后于需求的增长。可见,强劲的需求是石油价格上涨的主要推手。当然,油价在1990-2013年期间也并非一路向北,这期间合计有过5次较大的调整,每次调整的幅度约在33%-76%之间,调整的时间跨度约为2-9个季度。在这五次调整中,除了2006年3季度那一次,我们均看到了需求增长的放缓,资金寻求避险港湾而推升美元指数上涨。

油价在2014年下半年的下挫,部分原因也是来自需求面。全球经济在2014年除了美国之外,恢复的幅度实际都略低于预期,尤其欧洲和中国下半年经济增速的放缓,导致了对大宗商品需求量的下降。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球的大多数大宗商品价格下半年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落。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在同一时期,铜,铁矿石,铝这些同样反映了基本面需求的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幅度一般仅仅在10%-20%之间,而唯有原油的价格下跌达到了50%。因此,需求面的下滑对原油价格的下滑有一定影响,但并不构成最直接的因素。原油价格的下滑,更多的来自供给面的冲击。

供给面的冲击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其一是美国页岩油产量放量,另一个是传统产油国如利比亚和伊拉克2014年生产开始恢复。2014年美国的原油产量大幅超出了之前的预期,虽然近年来美国石油产量之高一直让人意外,但是其对油价的影响直到最近才达到最大,这是因为产量增长的规模达到了显著的水平。随着生产技术的革新,水平井和水力压裂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美国页岩油岩气生产成本降低,产量持续上涨。美国页岩油生产从2008年的不足50万桶/日发展到了现在的400万桶/日生产规模,并且预计未来在美国未来原油生产中的比重将逐步上升。这直接导致了美国原油产量由2008年年初的500万桶/日增长到现在的900万桶/日。除了美国的供给增加之外,于此同时,随着伊拉克、利比亚等产油国地缘政治危机得到缓解,OPEC原油恢复正常供给。2014年第三季度,OPEC原油生产为每天3030万桶,已高于每日产油上限。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总体来看,在全球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原油生产仍在不断增长,供求不平衡,是导致原油价格下跌的最主要原因。这之中需求方面的影响占20%-30%,供给端的冲击占70%-80%。

在我们的分析框架下,要预测原油价格2015年的走势,也要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进行剖析。需求方面而言,我们目前整体对2015年的世界经济还是谨慎乐观的。美国四季度经济增长达到了惊人的5%,整体经济由消费拉动的态势估计在2015年还将得到延续。欧央行预计2015上半年QE进度将加快,欧洲经济2015年下半年有望加速反弹。而新兴市场中中国和印度的经济改革也应该对经济增速有一定的提振作用。此外,低廉的油价有助于降低全球整体的通胀水平,从而使得央行能将宽松的货币政策延续下去,这对全球经济的复苏有益。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认为2015年全球对原油的需求水平,应该是一个缓慢增长的趋势。

而对于供给面而言,2015年两个最大的不确定点在于,首先是美国的页岩气厂商会否因为油价的迅速暴跌而削减产量,其次是主要产油国,尤其是OPEC国家,会否达成削减产量的共识。对于页岩油的生产成本,目前仍然是众说纷纭,而根据美国主要页岩油生产商的年报来看,页岩油生产商的平均生产成本在65-80 美元左右,也就是说,如果维持当前的原油价格上,大部分页岩油生产商将无利可图。而页岩油生产的边际成本,大约为30美元左右,依然小于当前的原油价格,是页岩油生产商还能维持生产的主要原因。但是这些厂商不可能在油价长期低于生产成本的前提下继续营运比较长的时期,而在低油价下,这些厂商继续扩张产能的可能性在急剧下降。美国2014年11月新油井开许可证发放数量锐减近40%,可见当前油价对原油生产商的打击。2015年1月,矿业巨头必和必拓更因油价低迷宣布该公司将在本财年末之前关闭40%的美国页岩油井。因此,我们认为如果油价继续如此低迷的话,美国页岩油生产商2015年削减原油供应量的可能性很大。

而对于OPEC国家的举措,在预测的难度上相比页岩油的生产,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OPEC原油国家,原油生产成本大约在40美元/桶以下,而沙特的成本更是低达20美元。因此这一次沙特在整体原油暴跌的情况下,非常强硬的多次喊话绝不会减产,而其他的OPEC会员国则态度暧昧。当然,沙特这次态度强硬幕后的原因,存在着多种猜测,包括让美国页岩油企业破产,惩罚伊朗,俄罗斯,伊拉克,以及约束OPEC中不听话的成员等等。但是考虑到石油出口基本上是这些OPEC国家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因此油价平衡点并不能仅仅从生产成本上面考量。在当前油价下,只有科威特和卡塔尔两个国家可以保持财政收支和贸易收支的平衡。而态度最为强硬的沙特,根据估计只有在80美元的情况下才能保证财政收支平衡。如果油价继续保持在当前的低位,OPEC国家必然面临着支出减少和居民水准的全面下降。从中长期来看,这种局面也是各国难以承受的。因此我们认为,如果低油价继续维持半年左右的话,在2015年下半年某个时点,OPEC开始削减产量的可能性还是不低的。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美国对于OPEC国家,尤其是沙特,科威特,伊拉克等海湾国家,政治上的影响力不容忽视。当前的低油价虽然短期内可以促进美国国内的消费,对于美国经济增长有利,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打压俄罗斯的作用。但如果低油价维持时间过长,其对美国整体经济的影响就越来越偏向不利的一面,首先是页岩油的生产和技术进步会受到压制,美国实现长期能源完全自给的进度可能会被拖慢;其次,美国能源公司发行的垃圾债目前占美国整体垃圾债市场的20%,原油价格的下挫将使美国垃圾债市场违约率上升,进而使得整体成本加速上升,这对美国整体的资本市场将具有相当大的杀伤力。有鉴于此,我们认为2015年开始美国对于OPEC国家会开始逐步升压,OPEC国家的减产压力在增大。

综上所述,从供需两端来看,全球经济在2014年除了美国之外,恢复的幅度实际都略低于预期,尤其欧洲和中国下半年经济增速的放缓,导致了对大宗商品需求量的下降,因此需求疲软仍然可以部分解释这次油价下行的逻辑,这点上和油价历史上前几次大的下跌周期保持一致。从供给面看,美国页岩油技术的进步以及新能源应用的推广(尤其是在汽车动力方面)可能也是改变投资人对油价乐观预期的主要原因。然而,供给的增加是一个逐步的过程,新技术的推广更需要时间,在理性的判断下,油价当不至于有如此大的跌幅。而且油价的持续低迷会从经济层面上对新技术的运用有挤出效应,因此新技术的运用至少在当前阶段,还不足以改变原油的供求关系,从而使油价长期保持在低点。

我们预测,全球经济2015年下半年随着欧洲、日本进一步QE刺激,叠加中国的货币宽松政策和美国经济的进一步走强,会有比较明显的复苏。如果我们相信供需最终决定油价这一内在逻辑的话,我们认为当前原油价格继续下跌的空间并不大,从半年到一年的周期来看,原油价格反弹应该是大概率。当前国内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由于原油期货未上市,能够直接参与油价博弈的投资工具并不多。华宝兴业标普油气基金跟踪的是标普石油天然气上游股票指数,投资标的是精选在美国主要上市的石油天然气勘探、掘和生产等上游行业的公司。从历史数据上来看,这一指数与国际原油价格的相关度比较高,波动性也非常可观,对于国内投资者而言是比较好的追踪油价的工具。

原油价格大跳水,国内油价会怎么样?

美国著名外交家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Henry?Alfred?Kissinger)曾经说过:“谁掌握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的国家。”

2020年3月9日,国际原油市场面对突如其来的集体“跳水”,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一度大跌31%,原油价格降至32.14美元/桶;美国WTI原油期货最大跌幅达33%,原油价降至27.59美元/桶。但在随后的3月11日,经历突然暴跌的美股市场反弹回升,原油价格得以稳定。而如此大起大落的油价波动则源于3月6日的一场石油大壕之间的谈判。

基于新型冠状影响导致全球经济呈现下滑趋势,当中就包括因全国停工及消费因素导致石油延伸产品的需求量出现下滑情况。为保证原油价格稳定,OPEC+在3月6日下午的一场第8次“OPEC+”部长级会议上提出减产商议,旨在缩减原油供给保证稳定的原油价格,但俄罗斯拒绝了这项提议,最终谈判破裂。在3月9日OPEC开始对出口原油进行“打折大促销”,试图通过石油开成本差来迫使俄罗斯接受减产协议,因此就造成国际原油市场股票集体跳水的状况出现。这是继2014年美国沙特石油战争后,原油价格首次跌破30美金/桶。

不得不说,这就是石油大壕之间的战争,以千亿乃至万亿计的战争成本。但回归到我们的本土环境,中国是世界上原油进口最大的国家,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显示:2019年中国石油进口量为50572万吨,同比增长9.5%;但实际上,中国的石油产量同样不低,在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2019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中提到,2019年中国原油产量扭转连续三年下降势头,达1.91亿吨,同比增幅为1.1%。

但基于国内石油质量和开难度带来的高成本,进口原油更能满足国内的市场经济性,加上国内庞大的消费体系,因此也推动中国成为全球原油进口量第一的国家,这也意味着国际油价动荡对国内市场同样有着巨大的影响。虽目前国际原油形势并不稳定,但设此次沙特执意要打石油价格战,对于与石油衍生产物紧密挂钩的汽车行业会受到什么影响?OPEC“以本伤人”的背后又能给我们带来多少好处?

每逢国际油价出现大波动时,国内消费者最关注的莫过于国内燃油价格的变化,毕竟与原油产物相关且对我们生活影响最明显的就是燃油问题。那么此次油价波动,会否影响到国内燃油价格走向呢?很显然是一定的,但相对的,实际影响却没我们想象中那么大。

我们首先要明白的是,中国作为原油进口大国,如果直面原油价格浮动而对国内相关产业进行直接调控,将会受到相当巨大的影响,当中存在的巨大不稳定性会使国内经济出现巨大的波动。所以国内对于原油延伸原料价格存在相应的调控机制,而与燃油价格相对应的,就是成品油调价原则。

在成品油调价原则中提到: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首先这就保证了国内油价不会因国际油价大幅波动而受到波及,但同时又保持着国际的原油价格平均走势,有力保证国内油价走势平稳,对于我们的好处是免于面对突然暴涨或暴跌的燃油成本。而此次国际原油价格的变动在某程度上会对国内燃油价格造成一定的影响,不过实际影响有多少,就看这场战争的持续时间和双方究竟能将原油价格打压到什么程度。

不过以昨天美股大幅反弹的情况来看,接下来的原油价格走向仍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但如果此次沙特持续执行价格策略,会对我国的燃油价格有什么影响呢?这点可以参考2014年美国和沙特进行石油战争时,国内的油价调整一览表。

由此可见,即便原油价格一跌再跌,但燃油价格调控幅度都不会太大,所以对于个人用车而言,这种影响变化带来的感觉不会太过明显;但相对的,对于各类出行和运输业来说,这种好处对于它们而言会明显一些。与此同时,与原油衍生原料有着密切关系的汽车制造业也会受此影响。

石油的衍生原料非常多,多到可以覆盖我们的全方位生活,例如在此次疫情中被炒得火热的医用口罩,其中的核心材料-熔喷布就是通过石油衍生原料而来的产物。还有我们平时能看到的塑料、身上穿的锦纶、腈纶衣服、路上铺的沥青、家里烧的燃气,就连嘴里嚼的口香糖都源于石油衍生的石油燃料、石油溶剂与化工原料、润滑剂、石蜡、石油沥青、石油焦等原料。可以说石油在全面覆盖我们的生活,这也意味着石油原料也是大量的制造业的依赖。

在一辆汽车里,除了金属和真皮外,极大部分零部件都是源于石油制品,例如汽车前保险杠所用的胶板就是由聚丙烯而来的塑料,还有车辆的隔音材料、车内的塑料板、人造革等零部件的原料都是石油衍生物。而随着原油价格变动,也意味着供应商的零部件制造成本在变动。

但基于疫情影响,延期复工导致供应商产能出现断层,零部件供不应求的情况越加明显,加上在去年原已萎靡的市场情况,在最近一年里,汽车供应商的处境是相当危险的,有不少供应商都处于奔溃的边缘。但如果此次原油价格战能持续进行,对于供应商而言是一次制造成本的降低,在某程度上能给他们带来一丝喘息的机会,而且如果供应商们能够扛过此次国内的疫情影响,在下半年或许会迎来另一波反弹崛起的机会。

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销售收入4.28万亿元,2020年预计达到4.61万亿元,且成逐年上涨态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拥有大小汽车零部件企业超过13000多家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以及超过10万家的中小汽配生产企业。而且根据2019年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显示,中国以7家上榜居于美国、日本、德国之后,位列全球第四。可以说,在核心零部件领域、美、日、德三国基本垄断整个汽车产业链核心部分。

这就意味着中国零部件产能对于全球市场有着极大的影响,而且随着疫情影响,如今国内零部件供应商产能问题已经对海外国家造成相应的影响。根据巴西汽车制造商协会Anfea表示,由于来自中国的零部件缺乏,巴西汽车制造商可能不得不在4月份停产。由此可见,中国汽车供应商在全球市场的重要性,失去中国零部件供给,意味着全球汽车市场可能会面临汽车停供问题,但这也正反映了国内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另一个机遇。

目前国内的疫情已经逐步受到控制,各地企业也逐渐复工,制造业产能也会逐渐恢复。在短时间内,国内可能会出现报复性消费情况,尤其是对于汽车行业而言,这种情况将刺激市场获得进一步反弹,但基于去年的市场形势看,这种报复性消费行为持续的时间不会太长,因此也只能说为车企们赢得一次“疫后补偿”的机会,但在消费回复平静时,这些车企和零部件供应商的出路在哪呢?海外市场或许是它们的出路。

从时间来看,如今国内疫情稳定,但国外疫情却在进一步蔓延,这就意味着国外的生产企业极可能会如我们之前一般,进入停摆阶段,因此也将形成产能断层;而这个断层很可能会由产能已经恢复的中国制造业来弥补,这也为国内的车企和零部件供应商带来更巨大的出口商机,而原油价格下跌,也将会为它们带来更多的原料储备。

从预期来看,若价格战持续执行,燃油价格下调是迟早的事。而相对的,这对于新能源汽车投资者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油价降低意味着燃油车的出行成本将得到下降,虽然国内有“地板价”限制,但随着出行成本差距缩小,新能源车的核心优势将进一步缩减,这也可能激发投资者的恐慌性抛售新能源汽车股票,造成新能源汽车股价下跌。

而在最近,越来越多的国内外车企在布局号称“万亿”的中国新能源气场,当中就包含特斯拉、宝马、奔驰、大众、丰田、福特等知名车企,如果在此次的石油战中因为燃油价格下跌而因此投资者的恐慌,那对于这些车企而言无疑是相当沉重的打击。而且对于现在的国内那些靠融资起家的造车新势力来说,这无疑是一波致命打击。

石油之所以能被称为液体黄金,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有着极高的利用价值,其衍生产物能够串联在全球经济命脉中,因此它的价格高低也在影响着全球经济的走向。但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原油进口大国而言,稳定的原油进口量才是关键所在,因此也有了之前的中俄石油供应协议和与伊拉克用铁路换石油的举动。不过对于与石油产物紧密相连的汽车行业而言,原油价格的浮动对于它们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带来的可能是机遇,也可能是打击。

(文章配图来源网络,侵删)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