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负油价概念_负油价分析
1.请问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有什么区别啊,?
2.中石油和中石化到底哪个油品好一些?
3.沙特可能再度发动价格战!负油价危机卷土重来?
请问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有什么区别啊,?
中海油是中国海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的简称,中石化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简称,中石油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70年代以前,我国有石油部(上游),化工部(中游),有地方(下游)等,化工部管化工业务,石油部管石油勘探和开发,地方就是管销售渠道,现在这些部门全部整合,并分拆成三家公司,中石油 中石化 和中海油,中石油三个部门都有(分布在黄河以北),中石化只有化工部,地方和少量的石油部(分布在黄河以南),中海油只有石油部(分布在东部沿海),最赚钱的是石油勘探和开发,所以才有中海油收购海外公司。 业内信息:中石油与中石化的区别 中石油与中石化是在经济时代,国家建立的两家石油公司. 中石油,业内也称北方公司,拥有更多的原油,在东北、西北、西南网点相对教多;而中石化在华东、华中网点相对较多。 中石油和中石化比较2007-04-25 19:27 三大石油石化集团的净利润已连续5年实现稳步增长。 中国石油在油气开领域具有优势。2006年中国石油的原油和天然气开量分别达到83070万桶和13719亿立方英尺,明显高于中国石化和中海油。勘探与开发业务在中石油收入中的比重为38.75%,贡献了几乎全部利润。 中国石化的一体化优势更加明显。除了油气勘探开发业务外,公司的原油加工量和拥有的加油站数量明显高于中国石油。上下游一体化的经营模式使得公司抵御行业周期波动风险的能力更强。 国内炼油业务毛利波动大。在国际原油价格回落的1、2月份,国内炼油行业的盈利状况大为改善,实现全行业盈利。但自3月以来,随着原油价格的上涨,国内炼油业务又出现了亏损状况。 维持对中国石化的“买入”投资评级。(1)盈利稳步增长,公司预计今年上半年业绩同比增长50%以上。我们预计公司未来两年的每股收益分别为0.81元和0.85元。(2)天然气业务将成为公司亮点。目前公司正在建设的川气东送工程,管道干线全长1702公里,设计输量120亿立方米/年,预计2010年全部建成。 上市公司调研结论。近期完成了对山西三维、渝三峡的调研。(1)山西三维在目前8万吨BDO产能基础上,投资兴建的7.5万吨顺酐法BDO装置将于2008年第一季度完工,20万吨粗苯精制项目将于今年7月完工。这两个项目的完成将为公司未来业绩增长奠定坚实基础。(2)渝三峡控股80%的三峡英力投资建设的5万吨甘氨酸项目将成为未来公司主要收入和利润来源。 1.国内三大石化公司比较分析 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和中海油是国内三大石油石化集团。国内绝大部分石油天然气开都是又由这三大集团完成的,三大石油石化集团在我国石油与化学工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1净利润稳步增长 近几年,在原油及石化产品价格稳步提升,石化行业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的情况下,三大石化集团的盈利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中国石化2006年的净利润增幅要高于2005年。2006年,中国石油和中海油的净利润增幅在放缓,但中国石化在2005年净利润增长22.57%的基础上,2006年净利润铜币增长了28.08%,净利润增幅要高于2005年。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2006年中国石化勘探与开发业务在国际原油价格稳步提升的情况下,实现了盈利能力的提升,该项业务所贡献的利润在公司利润总额中的比重已达到50%以上。同时化工业务、营销与分销业务的盈利能力也在稳步增长。虽然炼油业务出现了亏损,但在国家给予一定财政补贴的情况下,公司炼油业务的亏损幅度大大减小。而中国石油2006年的勘探与生产业务的毛利率出现下降(由2005年的61.71%下降至2006年的52.18%),是导致公司净利润增幅放缓的主要原因。 1.2中国石油在油气开领域具有优势 凭借公司拥有的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中国石油每年的原油及天然气产量明显高于中国石化和中海油。油气勘探与开业务也成为公司最主要的收入和利润来源。2006年,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业务占公司收入中的比重只有38.75%,却贡献了几乎全部利润。 1.3中国石化的一体化优势明显 虽然中国石化在油气储量和开量方面低于中国石油,但作为国内最大的石化企业,公司在石化产品生产和销售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完善的产业链也增强了公司抵御行业周期性波动风险的能力。 2006年,中国石化的原油日加工量达到294.65万桶,较中国石油215万桶/日的加工量高37%。在加油站的布局方面,中国石化所拥有的加油站数量明显高于中国石油,截至2006年底,中国石化拥有的加油站数量达到28801座,而中国石油拥有的加油站数量为18207座。 2006年,中国石化勘探与生产业务占公司收入中的比重为7.26%,贡献了52.86%的利润,除了炼油业务亏损外,化工、营销与分销业务对公司收入和利润均有一定贡献。 中国石油的收入构成中,勘探与生产业务占收入中的比重达到38.75%,几乎贡献了全部利润,其他业务对公司利润贡献较小。 3.国内炼油业务毛利波动大 今年前两个月,国际原油价格的下跌带动了美国纽约成品油零售价格的走低,从而使得中美成品油零售价差在不断缩小。但从3月以来,随着油价的回升,纽约成品油零售价格出现明显上涨,中美两国的成品油零售价差再次扩大
麻烦纳,谢谢!
中石油和中石化到底哪个油品好一些?
中石油和中石化的油品说不好哪个更好·需要自行试验
中国石油、中国石化,这是中国石油企业中的两大巨头,也是世界500强企业中的前三名的常客;品牌知名度自然是非常之高,所经营的加油站销售的燃油自然也都有保证,只不过两者对比的话,哪家的汽油更好呢?
新手司机总喜欢问这个问题,可是谁也说不好哪家更好。
因为汽油优劣需要用非常专业的设备来检测,解读也需要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可以说 汽车 评论员里1000%都不懂汽油;所谓的“老司机说”的结论大都是自己总结的经验,可是普通的司机能去过多少加油站呢?全国共有接近12万座加油站,其中半数为民营加油站,剩下的有接近45%的都是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巨头的加油站了,没有去过半数以上的加油站,那么所得出的结论就都是以偏概全。
大多数司机认为中石化的加油站更好,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还是概率的问题,中石油的加油站目前应当超过了22619座,而中石化的加油站则为30713座;中石化的加油站更多,使用该品牌汽油的司机也就更多,那么设两个品牌的好评率都是90%的话,中石化的好评数量自然更多,久而久之也就显得中石化的口碑更好了。
不过还有另一个潜在因素,说它会显得有些愤青,不说它却又有很多人拿这个扯淡的说法说事;所以还是得说一说,简而言之,中石化的进口石油占比更高,于是就有人以“进口石油比国产石油”更好的说法来迷惑新手司机,不能否认不同出产国的石油密度会有些差异,但在提炼之后并不会达到让司机感受出来的程度。
所以以进口或国产石油来评价中石油或中石化的说法都是胡扯八道,要知道一般所说的石油就是原油,原油能提炼出汽柴油、重油、煤油、润滑油等等油料,它是不能直接给 汽车 用的。
那么究竟哪个品牌的汽油好一些呢?
只有自己去试了,在小范围内多用几家加油站的汽油,经过几箱油的测试中总能找出最耐烧的品牌;决定汽油是否耐烧的主要因素是汽油的密度,汽油密度可以在0.720-0.780kg/L之间波动,密度高的汽油更耐烧。
密度可以理解为“重量”的概念,而我们加油用的计量单位是“升”(L),这是一个“体积”的概念。
加注不同密度但升数相同的汽油,比如都加50L,高密度的汽油更重,理论上确实可能更加耐烧,但也得建立在其他参数相当的基础之上。
最后需要了解的还是一个与“地域”有关的概念,当然不是要搞“地域·黑”。中国石油的加油站在北方的密度更高,而中石化在南方的密度更高,区分南北的可以立即诶为黄河为界,或者是南北交界线;究其原因主要是中石油的角色更像是掌控石油命脉的决策者,早期的中石油和中石化同属于石油部,中石油负责开和生产,中石化主要负责销售,大型油田除了胜利油田和中原油田以外都属于中石油。
所以中石油的重心自然在北方,有了这些大型油田为底气,中石油就不用过多的进口原油了;关于进口原油的问题也不需要过多联想,中国的 汽车 保有量是全球之最,所能产出的石油只能满足不足40%的车辆使用,这就是为什么要进口石油,已经近期油价会受到国际原油价格严重影响的原因。
中石化的炼油厂比中石油多,现在两方的标准如何真的没有统计过,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去了解,实际大型炼油厂并不是很多,其实中石油的炼油厂或其他第三方炼油厂也都不少;所以更没有办法去判断哪个品牌的汽油更好,不过目前能确定的是以壳牌和道达尔为首的外国品牌加油站的汽油普遍都不理想,甚至于一度出现所销售的汽油损坏大量 汽车 的案例。
所以加油还是建议选择中石油或中石化,以及中海油这三大品牌,其他民营加油站同样需要自己去试验。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中石化较好
沙特可能再度发动价格战!负油价危机卷土重来?
全球石油市场的持续疲软似乎正在加剧欧佩克+内部的紧张局势,其领导层内部的分裂现在也迫在眉睫。
与之前的评估相比,预计2020-2021年第四季度全球石油和石油产品需求不会出现 健康 增长。全球石油储备水平仍然很高,国际交易员公开质疑目前欧佩克+向市场投放额外石油的举措, 因为目前对这些油没有需求,现在印度成为疫情重灾区,欧洲局势不妙,单日新增已超过美国,甚至还是可怕的指数增长,不得不重回封锁,所以全球原油消耗的中坚力量印度和欧盟的需求水平远不及疫情前,甚至随着冬季来临还会持续下滑。
而对于OPEC+的产油国而言,石油就是命,其中的绝大部分经济体其GDP完全依赖能源出口,所以,眼前最重要的不是把产品卖个好价钱,而是卖出去!
按此前OPEC+达成的减产协议,2021年1月,之前减产约1000万桶/日(2020年5月)将降至600万桶/日。正如5月份所说,即使是现有的削减也不够,削减的放松只会延长目前疲软的市场状况。
可是对于OEPC的领头羊沙特而言,目前油价太低,无法维持沙特的战略。沙特预算的最新报告基于每桶50美元的设,现实情况是目前的油价处于40多美元的低位。
随着国内经济压力和失业率的增加,如果合作不能带来必要的回报,新一轮油价战的旧选择并非不可想象。
上一次低油价之战,引发世界上首次出现负油价,致使世界能源三巨头的美国受创惨重,数据显示,截至10月4日,美国今年申请破产的较大规模企业达504家,超过2010年以来任何可比时期的破产申请数量。申请破产企业中, 消费、工业和能源企业占了大头。包括鼎鼎有名的巨头 惠廷石油(Whiting Petroleum),切萨皮克能源公司(Chesapeake Energy)。
一旦打价格战,毫无疑问将是整个产业链危机。受创的不仅仅是卖方,还有买方。例如,有人猜测作为买方是否可以借机囤货,从而赚得盆满钵满。
以中国市场为例,2 020年半年度 财报显示,中石油实现营收9290.45亿元,同比下滑22.3%; 净亏损299.83亿元 ,同比下滑205.5%;中石化上半年盈利6.09亿元人民币,按年跌24.3%;中海油上半年的油气销售收入达663.4亿元,同比下降近三成;净利润103.8亿元,同比下降65.7%。
印度石油公司第四季度一次性损失1130亿卢比,甚至连印度最大国有炼油公司也不得不卖身保命。就在6月份, 纳亚拉石油公司(Nayara)一个价值高达90亿美元的石化项目50%的股权被卖给荷兰石油巨头壳牌。
所以,无论是低油价还是高油价都是一把双刃剑,极端的价格战终将引发恶性混战。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