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油荒的原因有边5个答案

2.处罚频出,审计行业会不会走下坡路

3.两桶油亏500亿,民营油站纯利翻3倍,正规军也打不赢骨折价?

油荒的原因有边5个答案

最新油价调整通知_最新油价调整报表

7月23日,在国际原油价格回落和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

会再次提高成品油销售价格。北京地区93号汽油再创历史最高价位。有关方面对此的

解释是,上次涨价没有调整到位,我们成品油销售价格仍旧低于国际市场,今后将考

虑国际市场情况和社会承受能力继续推进价格调整。谎言是多么的的圆满,但是,我

们早就有各种手段来论证,这是明目张胆的欺骗。

一、中国进口的石油没有达到60美圆的。国际市场达到60美圆的是北海清质

石油,其质量是世界上最好的,而中东地区、南美、俄罗斯出口的石油是无法达到

60美圆的。而中国大量进口的是低质高含硫石油。据著名的经济情报杂志分析,国际

油价在54美圆时,中国进口的石油价格大多在30美圆左右。普遍认为,中国是世界上

最大的劣质石油买家。

二、美国与中国石油价格比较。美国平均每升93号油大概是人民币4.7元,可

是人家那是加了30%的燃油税,并且人家公路没有收费,高速公路也基本不收费或者收费

很低。而北京的类似汽油销售价格已达4.24元,实际价格高于美国。如果有关方面

说,中国成品油价格远低于国际市场,更将被下面的例子驳斥的体无完肤。海关宣布

上半年查获的走私案件中,成品油、香烟等位居前三名。既然中国成品油便宜,那应

该是从中国向国外走私才对,为什么要从国外向中国走私?过去查获的特大走私案

件,都与走私汽油柴油等成品油有关,可见内外差价巨大,吸引走私者挺而走险。

三、石油企业报表显示利润巨大。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成为香港上市公司中最

挣钱的,报道说利润接近千亿元,而其年经营额在5000亿元左右,利润空间已相当可

观,利润率非常可观。以净资产收益来分析,即使是风光无限的房地产,其优质上市

公司净资产收益为5%到10%为主,而中国石化的净资产收益,根据其 2004年年报为

17.32,其加权平均的净资产收益为20.32%。大家说这是不是很惊人!是房地产行业优

质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的三倍,是房地产上市公司平均水平四倍多。这才是惊人的暴利

证明!我不久前与燕山石化公司的人士接触,他们去年的利润超过40亿元,总结因素

是价格高、市场好。可见,中国石油企业是很不错的业绩,怎么还有长期亏损的说

法,这不是欺负老百姓没头脑么?

四、上游垄断掠夺下游竞争性行业,扭曲经济结构肆无忌惮的涨价,使中国

经济和宏观调空的复杂局面加剧。可怕。成品油涨价,因为你是垄断,但下游产业却

是竞争性行业,不能涨价。比如公交和出租车,关系群众生活,其价格调整要经过严

格审批,油价从2元涨到4元多,公交价格和出租车价格并没有什么提高,可见,油价

上涨只能消化在成本和补贴中。汽车制造业是国家寄希望的产业,但消费环境不

良,加上油价上涨,更是雪上加霜。老百姓近两年的工资并没有显著增长,翻倍上涨

的油价让大家很难受。可见,这是赤裸裸的掠夺,扭曲中国经济结构,增加了所谓的

膨胀压力。尽管,中石油的滚滚暴利,让国家,同时也让某些不可明说的利益群体欢

欣鼓舞,但是,这种危害中国经济的掠夺经济思路,将贻害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我观察大家对油价上涨虽然知道是中石油/中石化捣鬼,但是不知道要点!

我在这里澄清一下!

石油是战略物资,国内的油田都是这两个集团垄断的。只有他们有开和销

售权利。近几年国家进口石油越来越多,今年会达到1.5亿吨。进口石油消费的比例越

来越大,岂不是两大集团就没有话语权了放心。关键的石油进口权还是只有两大

集团所有。国内的炼油企业就算是油价再便宜,也无法自主进口,只能从两大集团买

他们加价进口的原油。

这样两大集团对内把持油田,对外把持原油进口权。国内原油价还不是他们

说得算?国内的炼厂,包括两大集团自己的炼厂是在亏损,那是因为原料石油(无论

国产还是进口)的价格是两大集团定的!两大集团自己的炼厂亏损无所谓,反正在贸

易/开环节已经有足够惊人的利润了!!

而且炼厂亏损的情况可以成为汽油涨价的借口,掩人耳目。于是我们就这样

因为所谓的炼厂亏损,口袋的钱被淘空!!!!

石油是工业血液,现代基础工业的王道!!两大集团在上游敲骨吸髓,危害

的是整个国家竞争力甚至国家安全!!90#油从今年3月份的3.18上涨到7月份的

4.06,快一块钱了,还不到半年!!

到底有多少物流企业破产阿?到底有多少企业背上沉重的运费成本阿?无耻

的抢劫!!2004年两大集团净利润2000亿,咱们国家gdp才多少?11万亿,各行业综合

净利润最多按照5%算,也就5000亿。可见40%的国家利润都是两大集团的!大家伙都在

给两大集团打工呢!!

有人会问,油田是国家人民共有的,这两大集团虽然垄断,毕竟是中国自己

的企业,为什么这样丧心病狂的掠夺财富不顾危害国民生机?其实这两大集团都是海

外上市企业!!所有权和资本不是纯粹国家的了。资本是贪婪的,对利润的追求是永

远也不会满足的。看到这里,国内油价未来的走势相信每个看过帖子的人已经很清楚

了。

我很担心国外投资者利用两大集团的垄断地位掠夺中国人民的财富。从这个

角度讲,两大集团已经站在人民的对立面上了!!有时候看到纺织厂的女工虽然一天

12 小时的拼命干活,居然连500块钱的工资都得不到,原因是有的工厂因为纺织原料

涨价(非棉的纺织品大部分是石油变得)或者停产/或者破产。心情真是无法描述。前

一阵子还听说北京有的哥为了多跑出点钱过劳死...真不知道中石化/中石油有2000亿

的纯利还叫嚣亏损要求涨价的嘴脸是什么麽样那2000亿人民的血汗钱又有多少进

了原本已经很富裕的老外口袋里!!

无论如何,两大集团正在挤垮国内非自有的炼厂,同时也正在挤垮社会上的

非自有的加油站。如果现在的情况不得到改变,两大集团的目的很快就会完全实现。

可能有人问,目前发改委已经批了19个非国营的公司可以进口石油。其实私

营企业进口石油除了要有进口权,还要有配额,2005年非国有进口配额一共才 0.1亿

吨,根本没有影响市场!而且两大集团除了因为自己是国有公司,进口不受限制之

外,还注册了非国有企业,也在这19家里面混,用他们的实力抢占绝大部分配

额!!太狠了!!关于私有企业石油进口权/配额具体详情大家可以查询国家商务

部网站看看!!

我是业内人士,所以知道两大集团的要害!注意到很多人误解油品涨价的原

因,实在看不过去了,才发言的。可惜我不是记者,否则早就揭他们的老底了!

谢谢大家帮顶,大家有工夫就转贴,不要让整个社会被两大集团“炼油厂亏损

/加油站亏损”的幌子骗了!(看中国)

华南油荒 传两大集团幕后操控

珠三角油荒愈演愈烈,广州、深圳近半数油站无油可加被迫歇业。部分油站

前大排车龙,大陆专家和部分业界人士怀疑,广东和上海油荒是中石化和中石油所设

的局,这两家垄断大陆炼油和成品油供应的集团,想藉油荒向主管机关施压,争取提

高油价。

近日来,受国际油价上升的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广州、东莞、佛山、中

山、肇庆等城市,自7月中旬以来相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成品油供应紧张局面,而广

西、北京也受到一定的影响。进入8月,珠三角地区的加油站就零星出现“无油”、“油

未到”的告示。这几天各地油站门前更出现等候买油的“车龙”,高速公路上经常有轿车

因汽油耗光而停驶下来,每公升汽油也从人民币4元7角涨到7、8元。

对于华南“油荒”现象,中国媒体认为中石化、中石油对石油生产、供应、进

出口体制的垄断,形成了中国石油行业中的“巨无霸”,也造成中国石油供应体系的脆

弱。有中国媒体的评论文章指出,华南油荒是“有组织、有”造成的现象。

香港文汇报也引述大陆专家和业内人士的话称,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油品供

应集团可能是制造油荒的背后黑手。两大集团属于国有企业,在大陆炼油和成品油供

应占绝对垄断地位。对内,两集团几乎拥有大陆全部油气;对外,则垄断石油进

口权。在炼油领域,全大陆一百万吨以上的大中型国有炼油厂,大多数划归中石油和

中石化两大集团控制。

在广东成品油市场供应体系中,中石化、中石油两大国有石油公司占了85%以

上的市场份额,而中石化更居主导地位,一家独占全省年销售量的60%左右。

大陆专家指出,目前大陆原油进出口业务的贸易权、成品油的调配和批

发,以及全大陆七万多座加油站,都控制在中石油、中石化和中化、珠海振戎公司手

中。寡头超额利润的背后是国家给予的强大财政支持以及合法垄断权利。

针对有关传闻,中石化、中石油有关人士否认,他们表示,所谓油荒是北方

港口因台风影响,导致运输受阻所致。广东省和广州市经贸部门上周末宣称,中国石

化、中国石油两大公司有50万吨成品油正在运往广东,只因近日接连受到台风影

响,延缓了供应,广东“油荒局面”有望在三天内缓解。

但中国石化广东石油公司昨天告诉新华社记者:“8月份,广东成品油消费需

求仍将持续增加,而供应将更为紧张,市场供需矛盾仍将十分突出。”

处罚频出,审计行业会不会走下坡路

行业收费标准低、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关系尴尬等客观因素给不实报告的出现创造了土壤;从业人员在利益面前放弃道德要求、低成本下执业队伍素质不足乃至审计时间和程序被压缩也确有其事。但总体来说,注册会计师行业在经济社会中不可替代且越来越重要,这些负面案例只是行业中比例较小的情况,之所以会给人造成审计无用的印象主要还是由于社会上对注册会计师行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职能作用认知不足所致。

一、先摘掉帽子来平个反——注册会计师的作用没有被充分认知

也许是因为会计师事务所本身负有独立、公正的职责,以至于公众对我们赋予了太高的期望和要求。也是因为这样的角色定位,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要求会计师事务所不得对其能力进行广告宣传,所以市场上听到关于会计师事务所的消息更多的是哪家事务所未能严格执行审计准则的要求出具了不实报告而受到处罚,而对于注册会计师发挥了哪些职能却鲜见披露。不可否认,注册会计师行业和我们经济社会中很多其他行业一样,发生过一些违反职业道德的,但我个人认为这是任何一个有“人”参与的行业都不可避免的,特别是注册会计师行业这样一个对“人”的专业水平和道德水准依赖程度相当高的行业来说,更是如此。

1、事实上,和我们以往了解到的信息不太一样的是,注册会计师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职能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但却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

财政部在2009年发表的《财政部一论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中这样披露:

“2001至2007年间,注册会计师通过审计调整上市公司利润总额3600亿元,相当于“神六”上天16次的投入,审计调整上市公司资产总额16000亿元,相当于建设27个三峡电站的成本。”

不过除了这份数据外,我在网络上没能找到其他关于注册会计师发挥的经济职能作用的数据化统计,而虚报告或者处罚类的文章比比皆是。这也说明社会上对注册会计师已经发挥的职能作用并不重视,只在意是否出了错。

事实上我看到这个统计期间又老又短的数据已经觉得相当震撼了,但作为从业人员我并不感到意外,因为这些正是我们日常的工作成果,而且针对这份数据我需要说明三点:

(1)该数据统计期间仅为2001-2007年,单说上市公司的经济体量,2007年与今日相比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如果统计期间向后推10年,这个数据显然会更加耀眼。

(2)该数据仅包含对上市公司的审计调整情况,目前上市公司与2007年前后相比其他不说至少在数量上已经翻倍,而即便是在今日上市公司的各项经济贡献在我国整个经济社会中仍只是小部分,注册会计师在上市公司以外的企业特别是央企集团、地方国企以及大型民营企业中发挥的职能作用同样是个天文数字。

(3)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导致注册会计师行业出现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作为独立、公正、专业的第三方,我们的角色不可替代。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包括股东、债权人、潜在投资者、监管机构以及国有资产的所有者等等,他们需要透过一份真实公允的财务报表看清企业、行业乃至国家经济的真实情况以做出更准确的决策,注册会计师面对的绝不仅仅是上市公司股民。

2、除了社会公众,即便是与注册会计师直接接触的被审计单位,也同样存在对注册会计师的作用认知不足的情况。

我们的工作经常被认为是鸡蛋里头挑骨头,没事找事。发现的一些重大错报,管理层甚至股东都不认为有什么问题,都竭尽全力的抵制审计调整或出具非标准意见的审计报告,以至于无视错报背后隐藏的各种风险。

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鉴证财务报表,我们在工作中哪怕只是提供单纯的鉴证服务,也都或多或少的贯穿了咨询服务在其中。向企业管理层进行风险提示几乎是每个审计人员骨子里就认为必须要做的工作,而且是主动提供服务,查错防弊的使命感几乎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而这些风险提示,恰恰是很多企业最不重视的增值服务,甚至对于我们提出的管理建议嗤之以鼻、唯恐避之不及。不排除由于经验的关系,有些建议在实际经营中操作起来较为困难,但风险却是不容忽视的。很多企业管理者认为我们是在向上级公司告状、是在危言耸听,其实这真的不是我们必要的工作内容,只是作为一名有经验的审计人员,我们见过太多蚁穴溃堤的案例。我们通过无数审计前辈总结出的审计工作程序取得了相当多综合的材料、数据,我们站在更客观的角度了解了企业的全面经营情况、梳理了企业的主要业务流程,比企业中绝大多数人更系统、更客观的了解了企业的某些情况特别是风险,我们希望通过我们谨慎专业的工作,能够避免哪怕一次损失的发生。

二、放屁瞅别人,其实就是你放的!——不实报告的产生既有客观因素也不能回避主观原因

1、收费标准低是低成本执业的诱因

北京的会计师事务所目前执业收费的标准,是按照这两个文件的要求确定的:“北京市物价局京价(收)字[1996]第260号《关于北京地区会计师事务所收费标准(试行)的通知》”、‘京价(收)字[2001]335号《关于修订现行会计师事务所收费的通知》"。文件的内容我就不放了,看下文件的时间就能知道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业务活的多么憋屈。

当然,收费标准低不应该是我们降低执业质量的理由,但是这直接导致了会计师事务所严格的控制各项成本支出,毕竟会计师事务所仍然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即便被捧作经济警察拥有无上崇高的理想,赔钱的买卖也是没人干的。

我们知道事务所的主要成本支出就是审计人员的薪酬,在严格的项目成本控制下,审计汪们常年不分昼夜的工作也是人尽皆知的事了。一个几乎全部需要依赖“人”来完成的工作,压缩人员成本算得上是致命伤了吧?从业人员离职率高,特别是高级别员工常年不够用,导致低级别员工稍微培训一下就扑上前线的也是一片一片的。很多客户抱怨我们经常换人,来的小朋友一脸蒙圈相也确实是常有的事,对执业质量要说一点儿影响没有,“喂~~鬼你信吗?”

(插播一段儿没用的:之前我的确是一点儿不信,不过昨天晚上参加了石油行业的一个活动,听了一堂外资油气开发作业者高管关于低油价下控制作业成本的报告,其中提及目前单井作业成本较最高的时候下降了60%,我简直惊呆了!所以,有一根儿利益的胡萝卜挂在眼前真的是impossible is nothing。当然这绝非常态,长期的低成本压榨对行业长远发展绝无益处。)

2、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尴尬关系是不实报告的温床

目前,市场上被需要和利用程度较高的几类审计报告有:上市公司年报审计,拟上市公司的IPO审计(含新三板)、国有企业年报审计、收购前尽职调查及审计、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等。

除了后两类——“收购前尽职调查及审计”由收购方委托、被审计对象是被收购方;“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多数由国资委委托、被审计对象是***及其履职的单位,其余的基本都是委托方和被审计单位是同一个主体,而且这类业务在整体审计行业中占据了绝大多数的比例。

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不论哪一个,都有无数机构监管、有无数指标考核、无数眼睛盯着业绩,但显然不是所有人都能达到预设的目标。对于会计师事务所而言,对(cái)甲(shén)方(yé)完全没有做出过丝毫让步的,我相信是没有的,毕竟在这样畸形的关系下想要做到这一点几乎没有可能。

当然,基于这样的业务模式,审计准则也给予了会计师事务所保障正当权益的空间,即:审计只获取合理保证——而非绝对保证,而且是为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而非是否不存在丝毫错报。虽然一开始这只是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保护自己的法宝,但随着企业越来越了解审计的原则和方法,这也逐渐演变成了被审计单位讨价还价的工具。

虽然我坚信,绝大多数注册会计师仍然和我与我的同事们一样,在重大事项上从来没有过丝毫的动摇,但这样的雇佣关系仍然给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执业造成了相当多的困扰,也给不实报告的出具造就了土壤。

在以上两个主要的客观因素影响下,确实出现了会计师事务所在降低执业成本的过程中牺牲了部分执业质量,以及部分注册会计师在利益的诱惑下没能坚持住道德底线屡屡被曝光的案例。

三、努力做个白莲花——会计师事务所在这样的执业环境中的应对措施

1、研发审计技术提高审计效率、优化质量控制流程保证执业质量

(怎么搞得像写标书似的o(╯□╰)o)

前面说过了,由于那几个古老的定价文件,使得行业整体不得不寻求更加低成本的运作模式,各个事务所也都一直在研发更先进的审计技术以期通过提高审计效率(如开发审计软件等)以及加强风险评估等技术手段来抵消由于这些不得已而压缩的人员成本带来的审计风险的增加。经过这么多年无数审计人在审计技术上的研究与开发,审计效率已经提高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而且正在向着更加高效迈进,这也使得低价竞争不是梦。当然在同时追求高效率和高质量的过程中,难免会经历失衡的状态,各大事务所也都在开发新技术时如履薄冰谨慎前行,毕竟对于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来说,各方面的监管都相当严格,一旦出现失误,不论是单位还是个人都会面临严厉的处罚(注册会计师进监狱的事例屡见不鲜)。因此这可以说算得上是一个相当谨慎的行业,保证审计质量是任何高效方式的前提。

即便是这样,也不得不看到,市场上的确有相当多的失实报告是由于注册会计师未能保持应有的谨慎所致,以至于甚至个别时候还不如一些蹲守的媒体记者对异常情况更加敏锐。包括我自己在十年的从业过程中,也经常会反省自己在以往工作中不到位或有遗憾的地方,不是辩白,但这样的工作失误确实也很难做到完全避免。我们始终在尽可能的通过更科学的程序设计、更有效的培训、更密集的督导、更多级次的复核以实现更严格的质量控制,来尽量避免或减少由于个体失误导致的错误。

2、多元化服务项目增加收入、降低风险

成本的降低总是会有个极限,节流不得只能开源。我们知道,很多企业都更愿意与熟识的经过考验的供应商合作,会计师事务所也算得上是一类特殊的供应商(提供服务),很多事务所现在已经基于鉴证业务(审计属于是鉴证业务的一种)开拓出了多元化的服务项目,而企业与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作也早已不局限于年报审计。企业在鉴证业务和其他服务中需求的多元化促使会计师事务所都希望通过第一次的低价合作进入企业的供应商名单,从而促成其他更多的业务合作。

特别是在全民创业的今天,拓展一些为管理规范意识不强的创业企业提供前期辅导、向审计风险较高的新兴产业公司提供咨询等风险应对前置的业务,也是向市场输送更多优质企业的一种方式,也为行业创造低风险的执业环境打下了好基础。

四、按照惯例,最后是反(tù)思(cáo)和升(chuī)华(niú)

上市公司屡屡爆出丑闻,无一例外都会牵扯到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失实报告。

随着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注册会计师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在资本市场如此火爆的今天,相当多的民营企业、创业企业都开始加入或准备加入公众公司这个大军。不规范的企业管理基础、薄弱的会计核算水平,这些都突然间摆在了注册会计师的面前,再加上各种闻所未闻的新兴行业biubiubiu的冒出来打算在资本市场上分一杯羹,这些都让做惯了传统行业、相对规范企业审计的会计师们满头包。注册会计师协会、股转公司、证监会、财政部也频频发文,提示各类行业风险。

即便是A股上市公司甚至央企集团也并不省心,的确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极大地利益诱惑下,很多公司管理层、大股东铤而走险去粉饰业绩、舞弊甚至贪腐,这些对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都是极大考验,当然也正是因为这些,才更突显了注册会计师存在的意义和重要性。

单从专业层面来说,有些时候确实不得不面对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现实。不可否认,对于某些特殊行业的特殊业务处理、对于某些企业的极端手法,注册会计师至今未能有完美的应对措施。但请相信,道和魔的较量始终未曾停止,刀光剑影下,我们比任何人都期望,我们就是股东、债权人、国有资产乃至社会经济秩序的守护神。

两桶油亏500亿,民营油站纯利翻3倍,正规军也打不赢骨折价?

众所周知,中石化和中石油统称的“两桶油”,虽然常年位居中国500强企业的状元探花,但两者今年上半年一共亏了500多亿元。前几天中国石化公布2020年上半年财务报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为10342.4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31%,净利润亏损228.82亿元,去年同期为313.38亿元,每股收益-0.189元。

而中石油方面也“不甘示弱”,据中国石油财报显示,上半年营收9290.45亿元,同比下降22.3%,净亏损299.83亿元,去年同期盈利284.23亿元,同比下滑205.5%。

也就是说国内“两桶油”,今年上半年亏损将近五百三十亿元,平均每天亏损3亿元。当时大家有一种“加油就是赚到“的感觉吗?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网友和茶哥一样,完全看不透“两桶油”的亏损是怎么来的。之前国际原油价格大跌,原油价格甚至一度跌至负数,买油不仅不花钱,还倒贴你钱,这种百年都未必一遇的事都被我们赶上,那究竟是什么导致“两桶油”亏损呢?

大家还记得,时有听闻的外国奶农倒奶、果农倒果吗?主要原因为市场供过于求,导致交易价格暴跌;另一方面,运输及仓储成本又远远超出实际售价,所以导致了的发生。

无独有偶,“奶农倒奶”与这次原油价格暴跌也有不少类似之处。我们把时间回拨到原油价格为负数的5月份,当时WTI原油期货价格暴跌300%,收于-37.63美元/桶,当月价格甚至还低至-40.32美元/桶。也就是说当时只要你把生产的原油拉走,期货商还需要额外给你支付40元美金。如果我们趁着这“特价”时期,大量购入,岂不美哉?其实对于石油市场而言,与平时在菜市场买菜,还是有一定差异的,原油不仅涉及开、提炼、运输的费用,而且还有储存产生的费用。

期货市场只是表面的结果,真正导致原油价格下降的,还是因为市场的供需关系发生改变。今年4月10日,美国能源信息署发布数据显示,美国原油库存已连续12周增长,涨幅达到新高,我国也并不例外。从上面数据可以看出,虽然需求量在不断下降,但供应端的供应量并未随之下降,这就导致了贸易商的库存空间日益膨胀,趋近饱和。当全球原油储存基地趋近饱和的前提下,又受到了疫情影响,市场端的需求持续下跌,这就导致海面上停满了满载石油的油轮,燃油价格发生暴跌。

导致原油价格为负数的主因,多是我们的库存已处于库存饱和的状态。反推一下,我国作为石油进口第一大国,倘若我们库存所剩空间巨大,相信也没这次石油价格变负的情况出现。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哪怕我们鉴于油价的巨大诱惑进行紧急入货,算上综合调度运输船只的时间,以及在海上停留仓储的支出,是亏是赚真不好说。

另外,我国虽然是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石油消费量仅次于美国,但我们却是全球第一大石油进口国,区区的几艘油轮油量平均下来,其实并不能左右多少原油进货价格,这也是为什么原油价格跌至负数,两桶油依然亏损的主要原因。

再者,我国油价的涨跌,并非“两桶油”说了算。石油作为重要物资,燃油的价格需要国家发改委进行调整,根据相关规定,当国际原油价格低于40美元/桶时,国内成品燃油价格将不再调整,其中未调部分的金额将作为调控风险准备金,全额上缴到中央国库。所以未调价部分金额,并非落入两桶油“口袋”。

企业有亏损的,自然也有盈利的,两桶油半年巨亏500亿的消息固然吸引人眼球,但如果我跟你说,同样是在国际原油暴跌的环境下,国内民营石化企业的利润却大幅增长,你说两桶油气人不气人吗?

比如前段时间公布第一季度业绩报告的恒力石化。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亿元,同比增长.8%,实现上市公司股东归属净利润21.43亿元,同比增长323.84%。

最直观的原因是,终端市场的不买账。前段时间国际油价下跌厉害时,这些民营加油站都在打折、促销,甚至加入成为会员,每升油还能折上有0.5-0.8元的优惠,消费者自然用脚投票选择加入民营加油站的怀抱。反观两桶油,油价“岿然不动”,原因也见上文分析,当民营加油站灵活控制原油购时机、打出促销组合拳时,而两桶油还在老实执行底价机制,消化之前积压的库存,那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客户被民营加油站撬走。

而且从体量上来说,两桶油的庞大规模也是民营加油站无法比拟的,通常两桶油加油站的地理位置都很好,员工也多,所以运营成本也相对高很多,这就是为什么在国际油价跌入负数的5月,两桶油提出高效运营的内部提升活动。?

茶哥之言:

对于“两桶油”的亏损情况,其实大家也无需愤怒,纵观全世界,亏损的并非只有“两桶油”,全球5大石油巨头同样也出现了集体亏损,亏损金额更是在两桶油之上。其中,壳牌和BP亏损已超过百亿美元,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也出现了十位数美元的亏损。相比起国外石油巨头的亏损,我们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