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区推广冶金价格信息_丰台区推广冶金价格信息查询
1.古代打造兵器的过程
2.油库环境污染应急预案范文9篇
3.从昌平怎么坐车去丰台区西四环南路72号冶金自动化研究院
古代打造兵器的过程
中国古代兵器制造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
manufacture of weaponry in ancient China/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
中国古代兵器萌芽于原始社会晚期,当时只是以石块、竹木、骨角为原料,经砍削、打磨、烘烤,制成弓、箭、刀、矛、棍等。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为了适应对外进行战争和对内维护统治的需要,兵器制造一直是统治阶级高度重视的官营手工业部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战争的发展,兵器制造技术不断提高,生产规模日益扩大,管理体制逐步完备。它大体经历了青铜兵器、钢铁兵器和火器3个发展阶段。
青铜时代的兵器制造,中国的青铜兵器大约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在甘肃省东乡马家窑文化遗址中出土的距今约5000年的青铜小刀,是冶炼工艺尚处于将铜、锡、铅矿石混合炼铸青铜的初级阶段的制品。这种工艺不易掌握青铜的成分配比。从商到西周,青铜器的铸造技术发展到鼎盛时期,现已发现的青铜冶铸作坊遗址有河南省的郑州、安阳、洛阳,湖北省的盘龙城,江西省的清江、吴城等处,分布地域较广。历年出土的商朝青铜兵器数以万计,主要有斧、钺、戈、矛、刀、镞、胄等。如在河南省安阳市侯家庄的1004号商代墓中,出土铜戈72件,铜矛731件,铜胄141件。这时的冶炼工艺已经有了很展,它是先将矿石分别炼出铜、锡、铅或铅锡合金后,再按一定比例混合熔炼,易于掌握青铜的成分配比,铸造出的兵器形制复杂,纹饰精美,质地优良。湖北省江陵县出土的越王勾践青铜剑(见彩图[春秋时期越王勾践青铜剑(湖北江陵望山出土)])和山西省原平县出土的吴王光青铜剑,都进行过表面处理,虽在地下埋藏了近2500年,至今依然花纹清晰,光洁如新。湖南沙市、广西省恭城县等地出土的春秋青铜剑,还用了高锡青铜与低锡青铜的复合材料,刃部含锡量高,坚硬;脊部含锡量低,柔韧,使得青铜剑刚柔相济。到战国初期,青铜冶铸的规模和分布地区继续扩大。湖北省随县战国初期的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器群总重量达10吨,其中有三戈戟、戈殳、镞、矛等多种精美的铜兵器,数量达4500余件。反映了春秋战国时青铜铸造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
在铜兵器发展的同时,战车、战船、弓箭、皮甲、橹盾、云梯等用了许多先进技术,也都得到了发展。成书于春秋末期的《考工记》,集中反映了当时手工业技术的水平,比较完整地记述了制造兵器的工艺和规范,如对材料选择、加工工艺、检验手段等都有科学的叙述。尤其是书中关于青铜合金成分配比的“六齐”规律,反映了人们已认识到铸造兵器时,含锡量过低,兵器韧而不坚,杀伤力不大;含锡量过高,兵器硬而发脆,容易折断。从而可自觉地掌握铜、锡、铅的配比,制造出优良的兵器。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合金性能与合金成分配比关系的科学总结。
铁器时代的兵器制造 中国的人工冶铁技术至迟在春秋时期就已发明。战国之后,冶铁技术不断进步,促进了铁兵器的发展。这些新技术集中表现为两方面:①提高铁兵器的硬度和韧性。湖南沙市出土的一把春秋末期钢剑,已用把块炼铁长时间渗碳、反复锻打成块炼渗碳钢的技术,比铁剑锐利而坚韧。河北省易县燕下都出土的战国晚期的剑和戟,具有坚硬的高碳钢刃部和坚韧的剑身,经鉴定是先用低碳钢锻打,再经表面渗碳和淬火处理而成的。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出土的汉武帝时的铁甲,甲片是用块炼铁经过渗碳、反复锻打、退火、表面渗碳等工序制成,提高了甲片的硬度。北京市丰台区大葆台西汉燕王墓出土的环首刀,用了铸铁固体脱碳成钢法,夹杂物质很少。汉朝流行一种“百炼钢”技术,制出含碳量高、杂质少、组织均匀、耐腐蚀性好的优质钢。山东省苍山县出土的汉朝“卅”钢环首刀,江苏省徐州出土的汉朝“五十”钢剑,日本奈良出土的东汉灵帝“百”钢刀,都使用了“百炼钢”技术。三国时期,钢铁热处理技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太平御览·兵部》引《蒲元传》记载,蜀国蒲元造刀必用爽烈的蜀江之水, 而不能用性软的汉水, 反映了中国人民很早就掌握了质量不同的水会影响淬火效果的科学道理《北齐书·方伎传》记载,綦母怀文造宿铁刀“浴以五牲之溺,淬以五牲之脂”,使用了多种淬火冷却介质,所造钢刀锋利异常,斩甲过三十札。②提高铁兵器的生产能力。初期的块炼钢费工费时,产量很少,故在秦朝以前,仍然是铜铁兵器并用。汉朝以后,先后用了生铁冶铸、铸铁脱碳钢、灌钢、炒钢等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的先进工艺,使铁兵器逐步增多。如在河北省满城县西汉刘胜墓中出土了用钢制造的消耗量很大的箭镞。东汉以后,青铜兵器终由钢铁兵器取代。
在铁兵器发展的同时,其他种类的兵器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出土于陕西省临潼县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的青铜剑和箭镞,有的表面有铬盐氧化层,起了良好的防蚀作用。满城汉墓出土用灰口铁铸成的战车上的铁轴瓦,具有较高的耐磨性和较小的摩擦阻力,改善了战车的性能。汉朝造船技术已趋成熟,所造楼船高大雄伟,舱室多达4层,是当时水军的主要战舰,橹、帆等先进船舶技术也出现了。汉朝造弩最盛,弩机望山上标有刻度,用以瞄准。东汉制造弹射力更强的床弩。三国时,诸葛亮改进连弩,“一弩十矢俱发”,提高了发射速度。利用杠杆原理的(即抛石机),从春秋到唐朝始终为攻防战的远射利器。官渡之战时,曹操令造车,号“霹雳车”,提高了的机动性。唐李光弼制成用 200人挽索发射的重型。南北朝时,石油开始用于火攻。
火器出现后的兵器制造 据文献记载,10世纪时,火药已用于火攻。宋朝以后,火器迅速发展,先后出现了燃烧、爆炸、射击火器,表明了火药制造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早期的火药成分较杂,硝的比重也不大。成书于宋庆历四年(1044)的官修《武经总要》记载的 3个火药配方,成分多达十几种,硝与硫的比例在3:1到2:1之间,主要起燃烧及发烟、施毒等作用。到了元朝,火药只保留了3种基本成分,如在陕西省西安市出土的元朝铜手铳中残存的一些黑火药,经化验只含有硝石、硫黄和木炭。明初焦玉著《火龙神器阵法》,记载了十几种3成分火药的配方,可根据引燃、发射、爆炸、喷火等不同用途配制出各种火药,其中有的成分很接近于近代黑火药的标准配比(硝75%、硫10%、炭15%)。明万历年间,赵士桢在《神器谱》中,记述了制火药时,用萝卜、蛋清提纯硝的方法,强调了火药的颗粒要细而均匀,“上粗大者不用,下细者不用,止取如粟米一般者入铳”,认识到火药燃烧速度与火药颗粒大小的密切关系。随着火药性能的改进,火器制造水平不断提高。《神器谱》记载明末制鸟铳,用熟铁打造法,质韧而坚。制铳管时,用钻孔的先进工艺,技术日益精密。明末焦勖在《火攻挈要》中,第一次记述了以口径为基数确定火炮各部位的比例数据,使火炮制造有了科学依据,直至清朝仍是制造火炮的主要依据。
宋和明是火器生产的两个高潮时期。北宋时,组织了火药兵器的成批生产,京师开封(今河南开封)设有广备攻城作,拥有工匠5000人,由10作组成,火药作为首。南宋时,在一些军事重镇都设有火器制造工场,生产能力很高。如建康府(今江苏南京)在两年三个月内“创造、添修火攻器具共六万三千七百五十四件”(参阅《景定建康志》)。到南宋晚期,火器在兵器中的比重增大,抗击金军、元军已离不开火器。元末明初时,火铳有很大的发展,从铜铸到铁铸,从小型到大型,从零星生产到大批生产。明初40年内,仅生产“天字”、“胜字”、“功字”、“英字”火铳即达13万多件。明嘉靖以后,火器品种猛增,茅元仪辑《武备志》(1621年初刊)就收录有15大类、近200种火器。
在近代枪炮出现之前,火器的战术性能还有一定局限性,因此始终未能完全取代冷兵器。宋朝以后,冷兵器仍在不断改进和发展。宋初,设有院,兵匠达1042人,“岁造、箭镞等凡千六百五十余万”(《玉海》卷一五一)。后又设南北造箭库、造箭院等,工匠达1071人,“戎具精劲,近古未有”。宋初使用的“三弓八牛床子弩”,以70人张发,一次射箭数十支,远达300步(约合465米)。宋神宗时,李宏进献的“神臂弓”,1人发射,远及240步(约合372米),“施于军事,实有奇功”。后韩世忠又加以改进,制成“克敌弓”,“一人挽之而射可及三百六十步(约合558米)”,可以贯穿重甲。宋朝的冶金技术又有发展,经反复锻打而成的“蟠钢剑”,杂质极少,组织致密,因而刚柔相济,不仅削铁如泥,且可屈之如钩,纵之复直,有良好的弹性。边疆少数民族用冷锻法制成的“瘊子甲”,甲片表面光滑如镜,硬度很高,“去之五十步,强弩射之,不能入”(宋沈括撰《梦溪笔谈》)。宋朝使用很广泛,开禧三年(1207),金军攻击襄阳(今属湖北省),曾使用千余座抛射火器。元至元十年(1273),元军攻襄阳,用回族人亦思马因制,称“回回”,利用重力下坠抛掷石弹,重达150斤。宋元时,造船技术发展迅速。宋朝每年造船3000多艘,元朝每年造战船5000多艘。明初,郑和下西洋,最大的船长达137米,舵杆长11.07米,张12帆,可运载上千人,是世界公认的当时优良的海船。在火器发展过程中,具有机动力、打击力和防护力的战车也随之发展,这种战车四周围有屏障,车中放置轻重火器,用畜力或人力挽曳,在明代的野战中显示了很大的优越性。
中国古代兵器制造业的管理体制 早在春秋时期,国君已开始设官统一管理兵器制造部门。《考工记》记载,周王设“司空”,“掌营城郭,建都邑,立社稷宗庙,造宫室车服器械,监百工”。战国时期,兵器主要由各国府库附属的作坊制造,设造者、主造者、监造者管理,兵器上常要题铭,以考核兵器的质量。秦由管理宫廷事务的少府掌管兵器制作。汉少府中有职官“考工令”,主作兵器。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实行盐铁官营,在全国设铁官49处,冶铸兵器及农具。为了加强兵器的管理,汉制诸侯王不得私作兵器,民间若私铸铁器,要处“左趾”(用铁钳束住左趾)的刑罚。北周建德四年(575)置军器监,首创在中央一级设置独立的兵器制造业的管理机构。隋仍置少府监,领尚方,掌兵器制造,下辖甲铠署、署。唐却承继了北周的建制,于唐高祖武德元年(618)设军器监,领甲坊署、弩坊署。据唐官修的《唐六典》记载,国家有制造兵器的统一标准。北宋初,只由三司使中的盐铁使典领胄案,主兵器制造。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王安石变法,仿唐制设军器监,总内外军器之政,兵器制造大为改观。南宋以后,开始由工部参与制造兵器。元朝注重造兵,中央依次由军器局、军器监、武备监、武备寺、武备院等主管造兵,机构品级越提越高。各路设军器人匠提举司、军器局,辖各州县的甲局、弓局、箭局、弦局、杂造局等,造兵机构遍于全国。军队并带有工匠,随军制造各种应急兵器。明朝的兵器制造分由工部和内府监局主管,下辖军器局、兵仗局、火药局等,其中的盔甲厂、王恭厂有工匠9200余名。清朝仍由工部和内务府分管造兵,设有武备院、八旗炮厂、八旗火药厂等。嘉庆以后,火器制造处于停滞状态。/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
中国古代的兵器制造曾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象铜铁冶炼的一些工艺技术要早于其他国家几百年,火药、火器的发明和西传更是中华民族对于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这些杰出的成就凝聚着中国人民的智慧。但是到了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时期,中国的科学技术却停滞不前,中国古代兵器制造业也发展迟缓,到1840年第一次战争时,已大大落后于西方。
中国古代兵器萌芽于原始社会晚期,当时只是以石块、竹木、骨角为原料,经砍削、打磨、烘烤,制成弓、箭、刀、矛、棍等。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为了适应对外进行战争和对内维护统治的需要,兵器制造一直是统治阶级高度重视的官营手工业部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战争的发展,兵器制造技术不断提高,生产规模日益扩大,管理体制逐步完备。它大体经历了青铜兵器、钢铁兵器和火器3个发展阶段。 青铜时代的兵器制造 中国的青铜兵器大约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在甘肃省东乡马家窑文化遗址中出土的距今约5000年的青铜小刀,是冶炼工艺尚处于将铜、锡、铅矿石混合炼铸青铜的初级阶段的制品。这种工艺不易掌握青铜的成分配比。从商到西周,青铜器的铸造技术发展到鼎盛时期,现已发现的青铜冶铸作坊遗址有河南省的郑州、安阳、洛阳,湖北省的盘龙城,江西省的清江、吴城等处,分布地域较广。历年出土的商朝青铜兵器数以万计,主要有斧、钺、戈、矛、刀、镞、胄等。如在河南省安阳市侯家庄的1004号商代墓中,出土铜戈72件,铜矛731件,铜胄141件。这时的冶炼工艺已经有了很展,它是先将矿石分别炼出铜、锡、铅或铅锡合金后,再按一定比例混合熔炼,易于掌握青铜的成分配比,铸造出的兵器形制复杂,纹饰精美,质地优良。湖北省江陵县出土的越王勾践青铜剑(见彩图[春秋时期越王勾践青铜剑(湖北江陵望山出土)])和山西省原平县出土的吴王光青铜剑,都进行过表面处理,虽在地下埋藏了近2500年,至今依然花纹清晰,光洁如新。湖南沙市、广西省恭城县等地出土的春秋青铜剑,还用了高锡青铜与低锡青铜的复合材料,刃部含锡量高,坚硬;脊部含锡量低,柔韧,使得青铜剑刚柔相济。到战国初期,青铜冶铸的规模和分布地区继续扩大。湖北省随县战国初期的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器群总重量达10吨,其中有三戈戟、戈殳、镞、矛等多种精美的铜兵器,数量达4500余件。反映了春秋战国时青铜铸造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 在铜兵器发展的同时,战车、战船、弓箭、皮甲、橹盾、云梯等用了许多先进技术,也都得到了发展。成书于春秋末期的《考工记》,集中反映了当时手工业技术的水平,比较完整地记述了制造兵器的工艺和规范,如对材料选择、加工工艺、检验手段等都有科学的叙述。尤其是书中关于青铜合金成分配比的“六齐”规律,反映了人们已认识到铸造兵器时,含锡量过低,兵器韧而不坚,杀伤力不大;含锡量过高,兵器硬而发脆,容易折断。从而可自觉地掌握铜、锡、铅的配比,制造出优良的兵器。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合金性能与合金成分配比关系的科学总结。 铁器时代的兵器制造 中国的人工冶铁技术至迟在春秋时期就已发明。战国之后,冶铁技术不断进步,促进了铁兵器的发展。这些新技术集中表现为两方面:①提高铁兵器的硬度和韧性。湖南沙市出土的一把春秋末期钢剑,已用把块炼铁长时间渗碳、反复锻打成块炼渗碳钢的技术,比铁剑锐利而坚韧。河北省易县燕下都出土的战国晚期的剑和戟,具有坚硬的高碳钢刃部和坚韧的剑身,经鉴定是先用低碳钢锻打,再经表面渗碳和淬火处理而成的。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出土的汉武帝时的铁甲,甲片是用块炼铁经过渗碳、反复锻打、退火、表面渗碳等工序制成,提高了甲片的硬度。北京市丰台区大葆台西汉燕王墓出土的环首刀,用了铸铁固体脱碳成钢法,夹杂物质很少。汉朝流行一种“百炼钢”技术,制出含碳量高、杂质少、组织均匀、耐腐蚀性好的优质钢。山东省苍山县出土的汉朝“卅”钢环首刀,江苏省徐州出土的汉朝“五十”钢剑,日本奈良出土的东汉灵帝“百”钢刀,都使用了“百炼钢”技术。三国时期,钢铁热处理技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太平御览·兵部》引《蒲元传》记载,蜀国蒲元造刀必用爽烈的蜀江之水, 而不能用性软的汉水, 反映了中国人民很早就掌握了质量不同的水会影响淬火效果的科学道理《北齐书·方伎传》记载,綦母怀文造宿铁刀“浴以五牲之溺,淬以五牲之脂”,使用了多种淬火冷却介质,所造钢刀锋利异常,斩甲过三十札。②提高铁兵器的生产能力。初期的块炼钢费工费时,产量很少,故在秦朝以前,仍然是铜铁兵器并用。汉朝以后,先后用了生铁冶铸、铸铁脱碳钢、灌钢、炒钢等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的先进工艺,使铁兵器逐步增多。如在河北省满城县西汉刘胜墓中出土了用钢制造的消耗量很大的箭镞。东汉以后,青铜兵器终由钢铁兵器取代。 在铁兵器发展的同时,其他种类的兵器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出土于陕西省临潼县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的青铜剑和箭镞,有的表面有铬盐氧化层,起了良好的防蚀作用。满城汉墓出土用灰口铁铸成的战车上的铁轴瓦,具有较高的耐磨性和较小的摩擦阻力,改善了战车的性能。汉朝造船技术已趋成熟,所造楼船高大雄伟,舱室多达4层,是当时水军的主要战舰,橹、帆等先进船舶技术也出现了。汉朝造弩最盛,弩机望山上标有刻度,用以瞄准。东汉制造弹射力更强的床弩。三国时,诸葛亮改进连弩,“一弩十矢俱发”,提高了发射速度。利用杠杆原理的(即抛石机),从春秋到唐朝始终为攻防战的远射利器。官渡之战时,曹操令造车,号“霹雳车”,提高了的机动性。唐李光弼制成用 200人挽索发射的重型。南北朝时,石油开始用于火攻。 火器出现后的兵器制造 据文献记载,10世纪时,火药已用于火攻。宋朝以后,火器迅速发展,先后出现了燃烧、爆炸、射击火器,表明了火药制造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早期的火药成分较杂,硝的比重也不大。成书于宋庆历四年(1044)的官修《武经总要》记载的 3个火药配方,成分多达十几种,硝与硫的比例在3:1到2:1之间,主要起燃烧及发烟、施毒等作用。到了元朝,火药只保留了3种基本成分,如在陕西省西安市出土的元朝铜手铳中残存的一些黑火药,经化验只含有硝石、硫黄和木炭。明初焦玉著《火龙神器阵法》,记载了十几种3成分火药的配方,可根据引燃、发射、爆炸、喷火等不同用途配制出各种火药,其中有的成分很接近于近代黑火药的标准配比(硝75%、硫10%、炭15%)。明万历年间,赵士桢在《神器谱》中,记述了制火药时,用萝卜、蛋清提纯硝的方法,强调了火药的颗粒要细而均匀,“上粗大者不用,下细者不用,止取如粟米一般者入铳”,认识到火药燃烧速度与火药颗粒大小的密切关系。随着火药性能的改进,火器制造水平不断提高。《神器谱》记载明末制鸟铳,用熟铁打造法,质韧而坚。制铳管时,用钻孔的先进工艺,技术日益精密。明末焦勖在《火攻挈要》中,第一次记述了以口径为基数确定火炮各部位的比例数据,使火炮制造有了科学依据,直至清朝仍是制造火炮的主要依据。 宋和明是火器生产的两个高潮时期。北宋时,组织了火药兵器的成批生产,京师开封(今河南开封)设有广备攻城作,拥有工匠5000人,由10作组成,火药作为首。南宋时,在一些军事重镇都设有火器制造工场,生产能力很高。如建康府(今江苏南京)在两年三个月内“创造、添修火攻器具共六万三千七百五十四件”(参阅《景定建康志》)。到南宋晚期,火器在兵器中的比重增大,抗击金军、元军已离不开火器。元末明初时,火铳有很大的发展,从铜铸到铁铸,从小型到大型,从零星生产到大批生产。明初40年内,仅生产“天字”、“胜字”、“功字”、“英字”火铳即达13万多件。明嘉靖以后,火器品种猛增,茅元仪辑《武备志》(1621年初刊)就收录有15大类、近200种火器。 在近代枪炮出现之前,火器的战术性能还有一定局限性,因此始终未能完全取代冷兵器。宋朝以后,冷兵器仍在不断改进和发展。宋初,设有院,兵匠达1042人,“岁造、箭镞等凡千六百五十余万”(《玉海》卷一五一)。后又设南北造箭库、造箭院等,工匠达1071人,“戎具精劲,近古未有”。宋初使用的“三弓八牛床子弩”,以70人张发,一次射箭数十支,远达300步(约合465米)。宋神宗时,李宏进献的“神臂弓”,1人发射,远及240步(约合372米),“施于军事,实有奇功”。后韩世忠又加以改进,制成“克敌弓”,“一人挽之而射可及三百六十步(约合558米)”,可以贯穿重甲。宋朝的冶金技术又有发展,经反复锻打而成的“蟠钢剑”,杂质极少,组织致密,因而刚柔相济,不仅削铁如泥,且可屈之如钩,纵之复直,有良好的弹性。边疆少数民族用冷锻法制成的“瘊子甲”,甲片表面光滑如镜,硬度很高,“去之五十步,强弩射之,不能入”(宋沈括撰《梦溪笔谈》)。宋朝使用很广泛,开禧三年(1207),金军攻击襄阳(今属湖北省),曾使用千余座抛射火器。元至元十年(1273),元军攻襄阳,用回族人亦思马因制,称“回回”,利用重力下坠抛掷石弹,重达150斤。宋元时,造船技术发展迅速。宋朝每年造船3000多艘,元朝每年造战船5000多艘。明初,郑和下西洋,最大的船长达137米,舵杆长11.07米,张12帆,可运载上千人,是世界公认的当时优良的海船。在火器发展过程中,具有机动力、打击力和防护力的战车也随之发展,这种战车四周围有屏障,车中放置轻重火器,用畜力或人力挽曳,在明代的野战中显示了很大的优越性。 中国古代兵器制造业的管理体制 早在春秋时期,国君已开始设官统一管理兵器制造部门。《考工记》记载,周王设“司空”,“掌营城郭,建都邑,立社稷宗庙,造宫室车服器械,监百工”。战国时期,兵器主要由各国府库附属的作坊制造,设造者、主造者、监造者管理,兵器上常要题铭,以考核兵器的质量。秦由管理宫廷事务的少府掌管兵器制作。汉少府中有职官“考工令”,主作兵器。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实行盐铁官营,在全国设铁官49处,冶铸兵器及农具。为了加强兵器的管理,汉制诸侯王不得私作兵器,民间若私铸铁器,要处“左趾”(用铁钳束住左趾)的刑罚。北周建德四年(575)置军器监,首创在中央一级设置独立的兵器制造业的管理机构。隋仍置少府监,领尚方,掌兵器制造,下辖甲铠署、署。唐却承继了北周的建制,于唐高祖武德元年(618)设军器监,领甲坊署、弩坊署。据唐官修的《唐六典》记载,国家有制造兵器的统一标准。北宋初,只由三司使中的盐铁使典领胄案,主兵器制造。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王安石变法,仿唐制设军器监,总内外军器之政,兵器制造大为改观。南宋以后,开始由工部参与制造兵器。元朝注重造兵,中央依次由军器局、军器监、武备监、武备寺、武备院等主管造兵,机构品级越提越高。各路设军器人匠提举司、军器局,辖各州县的甲局、弓局、箭局、弦局、杂造局等,造兵机构遍于全国。军队并带有工匠,随军制造各种应急兵器。明朝的兵器制造分由工部和内府监局主管,下辖军器局、兵仗局、火药局等,其中的盔甲厂、王恭厂有工匠9200余名。清朝仍由工部和内务府分管造兵,设有武备院、八旗炮厂、八旗火药厂等。嘉庆以后,火器制造处于停滞状态。 中国古代的兵器制造曾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象铜铁冶炼的一些工艺技术要早于其他国家几百年,火药、火器的发明和西传更是中华民族对于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这些杰出的成就凝聚着中国人民的智慧。但是到了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时期,中国的科学技术却停滞不前,中国古代兵器制造业也发展迟缓,到1840年第一次战争时,已大大落后于西方。
油库环境污染应急预案范文9篇
油库环境污染应急预案范文1
1 组织机构
1.1指挥部
(1)总指挥:李永杰。全面指挥和调动人员。
(2)副总指挥:于俊朝。协调总指挥工作,指挥人员和物资疏散,总指挥不在时履行总指挥职责。
1.2灭火行动组。组长:雄伟 人数40人。
1.3通讯联络组。组长:何智 人数2人。
1.4疏散引导组。组长:马志兵 人数4人。
1.5安全救护组。组长:郝玉龙 人数1人。
2 安全处置程序
2.1任何人发现火灾、安全生产事故,必须立即通知周围人员并及时上报部门领导,部门领导不在时及时通知公司安全领导小组。
2.2安全负责人接到通知后,立即到现场,落实情况组织部署工作。同时,通知灭火小组,组织人员到现场灭火;通知疏散引导小组,负责人员及物资疏通工作;通知安全救护小组,组织现场救援工作;通知通讯联络小组,负责对外联络(救护电话120、火警119、匪警110)。
2.3通知通讯联络小组,拨打“119”“110”“120”时应说:“我是廊坊北方冶金机械有限公司,我单位起火了(讲明起火部位及火情)或我单位被盗了或我单位发生安全事故,出现人员伤亡(讲明伤员人数)请救援,我单位在廊坊光明西道62号。”并说明报警电话和姓名。报警后应立即派人到路口、门口迎接救护人员并引导到出事地点。
3 火灾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和措施
3.1将安全疏散门全部打开,清理、疏通各安全出口、通道内杂物,保证疏散出口的安全畅通,组织在场人员就近从安全出口迅速撤离。
3.2稳定火场逃生人员的情绪,指导大家使用正确逃生方法。引导大家做到安全疏通,防止发生挤伤、踩伤的情况。
3.3将火场内车辆及时疏散,注意疏导交通。
4 扑救初期火灾的程序和措施
4.1遇到火灾时,应及时切断电源、火源,并就近使用灭火器和室内外消火栓进行扑救。
4.2消灭着火区域内的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抢救伤员和贵重物品。
4.3当火灾面积较大、情况较为严重时,要及时撤离现场,保证人员的安全。
4.4当消防队到达火场时要配合消防队进行灭火。
5安全防护救护的程序和措施
5.1发生火灾要划定警戒线,确定警戒范围。严密保护现场,严防无关人员进入现场,防止坏人借机破坏和盗窃。
5.2安全救护小组及时赶到现场,做急救处理,严重伤亡等待医院救护。
5.3事故处理后,保护现场,等待调查组到来,尽快查明事故原因。
5.4发生设备、人身伤害事故时,所在部门必须在24小时内填写事故报告单一式四份(专职设备管理员、企管科、厂医、人力科各一份),事故报告单要求过程详细、真实。
油库环境污染应急预案范文2
1、目的:生产系统有原煤场、原煤仓、煤粉仓、液压站、配电室、煤粉管网等火灾事故危险源点,为有效的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确保员工健康、财产安全和生产正常,制定本预案。
2、指挥机构:
2.1、成立日照京华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队伍
应急救援小队长:
2.2、指挥人员职责
队长:及时向领导汇报事故情况,并负责对事故全盘指挥,组织人员分析,预测事故的发展和后果。
队员:服从和落实组长下达的工作任务,避免事故的扩大化。
3、事故预防:
3.1、根据作业地点实际情况,配备一定的数量的灭火器。危险区域设有壁式消防栓13个,室外消防栓11个。
3.2、开展消防教育,组织员工消防演练。
3.3、消防器材经常检查,灭火器随用随换。
4、火灾事故报告程序
调度员在接到火灾事故报告时,应当首先及时报告公司消防队和通知临近的岗位人员到现场进行灭火;有人员伤亡时还需要请求日钢医院(救护车)进行支援,然后报告厂长和公司相关部门。
报告完毕,应当在事故现场适当位置设置警戒,并安排人员到最近的醒目路口接迎救护车。安排事故处理人员后,应当组织人员做好生产的恢复工作,并及时清点人数,解除警戒。
5、事故处理措施:
5.1、油脂类着火,可用干粉灭火器或消防沙灭火。
5.2、电器着火,应首先断开电源,用二氧化碳或干粉灭火器,消防沙扑救,严禁用水浇。
5.3、原煤着火,小范围火警可由单位负责人组织本单位员工自行灭火,大范围火警应报告调度室和消防队,并拨打119电话报警。
5.4、全体员工应积极参予灭火,有义务抢救伤员和设备,防止火势蔓延。
油库环境污染应急预案范文3
一、防范措施
1.必须建立切实可行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2.配齐合格的消防器材,按照标准安装应急照明灯及疏散标志,并保持完好,随时保证使用。
3.禁止学生携带烟花、爆竹等易燃易爆物品进校。
4.加强实验室管理,对易燃易爆实验用品要有专人负责保管,随用随领。
5.要有专人经常检查电路电线、电器设备等,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6.严格校内用火、用电管理。对食堂、仓库、实验室、图书馆、宿舍等要严格按照防火规定管理使用。
7.加强对寄宿学生的防火安全教育和管理。不得擅自拉设电线或使用学校规定以外的电器。
8.体育馆、食堂等的楼梯、楼道、楼门等严禁堆放杂物,大门不得上锁,保持畅通。
9.向学生传授和普及防火、灭火、逃生知识,每学期组织开展消防安全疏散逃生演练。学校组织开展集体活动前,要制定防火应急预案。
10.禁止学生到火场救火。
二、组织机构、人员分工与职责:
(一)、指挥部:事发现场最高负责人(Xx)
成员:Xx
职责:
1.及时召集力量,确定现场灭火指挥人,布置救人、抢救物资和灭火,并检查执行情况;
2.根据火情,决定是否通报人员疏散并组织实施;
3.消防队到达后,及时向消防队的火场总指挥报告情况,按照统一布置,带领员工贯彻执行。
(二)、按分工、职责下设三个大组:
1.灭火行动组
负责人:Xx
职责:
(1).及时向总指挥、应急领导小组报告事故现场及处理情况,必要时请求援助,并接受其领导,落实指令。
(2).指挥、检查、督促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做好抢险救援、信息上报、善后处理工作。
第一小组:联络组(人事处)
组长:Xx
职责:负责对事故救援过程中的各职能小组进行联络协调,做好联系社会各救援力量的沟通工作。
成员:Xx等多人
第二小组:灭火组(教务处)
组长:Xx
职责:在消防队到达之前全力灭火,关闭防火门,控制火势,保障应急照明,为安全疏散创造条件。
成员:Xx、校志愿消防队等多人
2.疏散引导组
负责人:Xx
职责:
(1).及时向总指挥、应急领导小组报告事故现场及处理情况,必要时请求援助,并接受其领导,落实指令。
(2).指挥、检查、督促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做好抢险救援、信息上报、善后处理工作。
第一小组:疏散组(德育处)
组长:Xx
职责:负责对事故现场及周围人员进行防护指导、人员疏散及物资转移等工作。接警后,督促所有员工立即离开工作岗位,从安全道路有秩序地撤离。并根据各部门负责人提供的工作人数及访客登记资料核查人员情况。安全撤离后,防止教职员工、学生未经许可重返事故现场。
成员:Xx、班主任等多人
第二小组:警戒组(教科室)
组长:Xx
职责:负责隔离、保护事故现场,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危险区域,协助人员抢救和疏散,防止有人借机偷盗和破坏财物。
成员:Xx等多人
3.后勤保障组
负责人:Xx
职责:
(1).及时向总指挥、应急领导小组报告事故现场及处理情况,必要时请求援助,并接受其领导,落实指令。
(2).指挥、检查、督促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做好抢险救援、信息上报、善后处理工作。
(3).负责现场伤员的搜救、损失设备的安全转移及事故后对被污染区域的洗消工作,及时控制危险源。
第一小组:水电组(科教室)
组长:Xx
职责:根据现场情况,关闭电源、保证水源。事故后尽快恢复破坏的水、电和通讯设施。
成员:Xx等多人
第二小组:急救组(教技室)
组长:Xx
职责:负责抢救和临时处置事故现场伤员,负责护送重伤员到相应医院救治。有权禁止人员进入情况不明的现场,防止人员伤亡事故扩大。
成员:Xx等多人
第三小组:保障组(总务处)
组长:Xx
职责:根据人员伤亡或失踪情况,负责联络和接待其家属,处理有关赔偿、抚恤等事宜。
成员:Xx等多人
三、事故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
1.火灾发生后,首先通过广播、电话以及喊话等方式、方法向全体师生员工报警;获得火灾信息的任何人员,都应当在第一时间打119报警,并同时向行政值班和校长报告。行政值班人员及时安排人员在路口接消防车。
2.校长立即启动火灾应急预案,并将学校火灾状况及时向教育局和高新区报告。联络组协助校长做好相关工作。
3.在初起火点现场的教职员工,要使用消防栓、灭火器材进行灭火自救。
4.全校师生按照学校火灾应急预案要求,各救援小组、人员迅速赶赴指定位置,灭火组在消防队到达之前全力灭火,关闭防火门,控制火势,保障应急照明,为安全疏散创造条件。疏散引导组负责引导、指挥学生安全撤离到安全区域,在集合地点对学校所有人员进行清点,寻找滞留在现场的人员。
5.急救组应当努力营救事故现场的伤员,并将他们安全转移。
6.警戒组要立即在事故现场和学校周围设置警戒线,维护现场秩序,引导外部救援人员进入现场,保护学校财产安全。
7.火灾扑灭后,必须根据应急总指挥或消防部门的命令方可解除学校周围警戒线和事故现场警戒线。
8.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疫情监测监控,生活用水的消毒与监测,食品卫生检查监控和被污染环境的消毒处理等工作。
9.了解师生及家属基本情况、做好受伤者及死者家属的稳定、慰问工作。
10.后勤保障组尽快恢复破坏的水、电和通讯设施。
11. 在原因未查明之前,任何个人不得私自对外发布信息。
油库环境污染应急预案范文4
一、编制目的
为预防事故发生,规范加油站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迅速有效地控制和处置可能发生的事故,降低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二、危险性分析
(一)企业概况
加油站现有工作人员xx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xx名。加油站主要经营:车用燃油(汽油90
油库环境污染应急预案范文5
、93油库环境污染应急预案范文6
、98油库环境污染应急预案范文7
,柴油0油库环境污染应急预案范文8
)、车辆清洗和便利店销售(昆仑系列润滑油、日用百货、饮料、杂志、烟草、车辆养护用品等)。加油站24小时营业,共分三个班,实行两班倒工作,每天高峰时间全勤上岗,低谷时间轮流休息,实行弹性工作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二)危险性分析
根据加油站基本情况和现场布局,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目标及对危险目标的评估如下:
油品的性质:加油站主要对社会车辆提供车用燃料油,即各种汽油、柴油。汽油、柴油均为易燃、易爆、易蒸发、易渗漏、易产生静电和具有一定毒性的液体物质。
油品的危险性:其蒸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易引起燃烧、爆炸。
危害程度的范围:以加油站为中心,50m为半径的建筑物、设备及人员有受到危害的可能。
对建筑物设备危害程度的预测:汽油、柴油一旦着火,具有爆炸后的燃烧可能,燃烧中又有爆炸的特点,并且伴有较强的震荡、冲击波和同时散发大量的热量。汽油造成的火灾具有强烈的突发性,高热辐射性及燃爆转换发生的特点。对建筑物、设备有较大的破坏力。
对人员危害程度的预测:一旦发生泄漏或爆炸,人员会导致轻度中毒、急性中毒、吸入中毒、轻度烧伤、严重烧伤及生命危险。
主要危险部位是:加油现场、卸油作业区、配电室、变电柜。
可能发生火灾种类有:加油站火灾、爆炸;车辆火灾;电气火灾。
三、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加油站经理负责现场的总体协调指挥。
加油站安全计量员负责拉闸断电。
加油站核算员负责通讯、报警联络。
加油站加油班长负责现场组织人员扑救或施救。
加油站当班员工负责执行现场指挥的调配,完成交办的任务。
四、预防与预警
工作人员发现险情,经过加油站当班班长以上任意一名管理人员确认险情后,即启动应急处置程序。
加油站经理(或值班经理)应当根据现场情况和事态的发展,命令通讯组向不同级别的上级领导报告。
同时拨打火警电话119,并通知丰台区县应急指挥中心。
如果事态扩大,情况紧急,要及时与周边企业、附近居民小区街道办事处联络,告知加油站出现的紧急情况,请求配合疏散及救援。
报警时应讲清以下内容:
(1)着火单位名称、详细地址;
(2)着火部位、着火物质、火情大小;
(3)报警人姓名、报警电话号码;
五、应急响应
(一)加油机火灾处置方案
(1)站经理得到加油机起火报告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
(2)计量员立即到配电室切断电源,然后加入灭火队伍。
(3)加油班长带领加油员马上携带灭火器冲向起火地点,消灭加油机火情。
(4)核算员清理好财务帐目,根据站经理命令,确定是否报警,然后迅速撤离至安全区域。
(5)营业员整理好自己账目后,交到核算员手中,然后作为医疗组人员参与救护工作。
(6)火情完全消除,站经理确认安全后,宣布重新营业。
(二)卸油区火灾处置预案
可能出现的起火状况:
(1)加油站送油罐车在加油站油罐区卸油过程中起火;
(2)加油站送油罐车在加油站油罐区静止过程中起火;
(3)加油站卸油罐车在加油站卸油终止后起火;
(4)加油站储油油罐计量口起火;
(5)加油站储油油罐卸油口起火;
(6)因其他原因(雷电)等油罐区起火。
处理措施:
(1)站经理切断加油站电源总开关,指挥油罐车司机迅速把着火罐车驶离油站危险区域进行扑救。
(2)抢险小组成员(当班加油员)使用灭火毯堵住罐口,隔绝空气灭火,火势较猛时,先用灭火器对准罐口将大火扑灭,再用灭火毯覆盖罐口。
(3)抢险小组组长(加油站安全计量员)关闭卸油罐车卸油口和油罐卸油口阀门,使用灭火毯封住油罐计量口(卸油口)。
(4)严紧使用水直接扑救,以免水激飞溅油品扩大着火范围。
(5)当班加油员立即停止加油,疏散现场加油车辆及闲散人员,引导司机将车辆开往与着火点上风口的方向,并要求远离100米以外。
(6)立即疏散周边群众,对附近住户或人群进行口头通告,要求立即远离着火点100米以外的地方。
(7)消防队赶赴现场后,主动配合消防人员进行扑救,避免火灾扩大。
注意事项:
如人身上不小心溅上油火时,立即用灭火器进行扑灭,或快速脱下衣服,将火扑灭;如来不及脱下衣服,应就地打滚,把火扑灭;或迅速跳进
附近的水池中灭火,然后现场人员帮他脱下衣服。着火人员不要惊慌,乱跑乱跳,这样不仅影响救助而且可能扩大火情。救火时切忌用衣服扫帚来回扑打,以免使油火扩大着火范围。有人员伤亡,同时启动《加油站人员伤亡应急处置预案》。
(三)加油站油罐区火灾处置方案
(1)员工发现油罐区起火后,迅速报告站经理。站经理下令启动应急预案。
(2)计量员切断加油站电源总开关,然后迅速加入现场灭火组开始灭火抢险。(如果当时正在卸油,计量员应迅速关闭油罐车阀门,报告站经理发生火情后,指挥油罐车司机把着火罐车驶离油站危险区域并进行扑救,站经理负责切断加油站电源总开关。)
(3)当班班长使用灭火毯堵住罐口,隔绝空气。其他员工用灭火器进行灭火。火势较猛时,先用灭火器对准罐口将大火扑灭,再用灭火毯覆盖罐口。
(4)计量员负责关闭油罐卸油口阀门,使用灭火毯封住油罐计量口(量油口)。
(5)当班加油员立即停止加油,在进口处设立警戒标志,疏散现场加油车辆及闲散人员,引导司机将车辆迅速驶离加油站。并注意引导消防车辆进站灭火。
(6)核算员应根据站经理命令,在第一时间报警并通知周边群众撤离。同时携带账册撤至安全区域。
(7)火情消除后,站经理宣布关闭预案。确保安全后,重新营业。
注意事项:
如人身上不小心溅上油火时,应立即用灭火器进行扑灭,或快速脱下衣服,将火扑灭。如来不及脱下衣服,应就地打滚,把火扑灭或迅速跳入附近的水池中灭火,然后现场人员冷静的帮他脱下衣服。救火时勿用衣物、扫帚来回扑打,以免使油火扩大着火范围。着火人也不要惊慌,乱跑乱跳、跑动,这样既影响救助,又可能扩大火情。有人员伤(亡)时,同时启动《加油站人员伤亡应急处置预案》。
(四)加油站电器火灾处置方案
(1)发生电器火灾时,发现者马上通知站经理。站经理宣布启动预案。
(2)计量员迅速跑至配电室,切断电源开关后,迅速回到火场加入扑救。
(3)灭火组(当班加油员)取来离火场最近的手提式灭火器进行扑救。
(4)当班班长和核算员把火源周围的重要物品及可能引发更大火灾的可燃、助燃物移至安全地带,直到火情被完全控制。此时若火灾尚未扑灭,核算员按照站经理命令,马上报警。然后携带账册撤至安全区域。
(5)加油班长在进站口设立警示标识,顺序组织站内加油车辆快速驶离加油站。
(6)火灾扑灭后,站经理宣布关闭预案,并迅速将情况上报上级相关主管部门。
(7)安全主管部门速派专业维修人员到站对电气线路进行维修,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
(8)确保安全后,重新营业。
注意事项:
在消防灭火的同时,首先应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当消防队赶到现场后,协助消防队进行灭火。
(五)加油站车辆火灾处置方案
(1)发现加油车辆站内着火时,立即报告站经理。站经理宣布启动应急预案。
(2)计量员迅速跑至配电室,切断电源开关后,回到现场加入扑救。
(3)现场灭火组(当班加油员)用灭火器开展扑救,火情消除后,将起火车辆推出站外。
(4)核算员按照站经理命令,拨打报警电话,携带帐册撤至安全区域。
(5)加油班长在进站口设立警示标识,顺序组织站内其他车辆安全驶离加油站。
(6)火情消除后,站经理宣布关闭应急预案。确保安全后,重新营业。
提示:
(1)在可能的情况下,将着火车辆驶离到站外处理。
(2)车辆出现冒烟时,不可在站内打开机器盖。应推出站外,进行处理。
(六)加油站人员烧伤、烫伤急救程序
(1)烧伤急救就是用各种有效的措施灭火,使伤员尽快脱离热源,尽量缩短烧伤时间。
(2)对已灭火而未脱衣服的伤员必须仔细检查全身情况,保持伤口清洁。伤员的衣服鞋袜用剪刀剪开后除去,伤口全部用清洁布片覆盖,防止污染。
(3)四肢烧伤时,先用清洁冷水冲洗,然后用清洁布片、消毒纱布覆盖并送往医院。
对爆炸冲击波烧伤的伤员要注意有无脑颅损伤,腹腔损伤和呼吸道损伤。
六、应急结束
(一)程序终止条件
确认现场危机已经解除,确认现场的环境不会再次发生危险,由站经理向上级领导汇报,得到同意后终止应急处置程序。
(二)处置现场评估
通过应急处置过程,对各个岗位在处置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总结的起因、发现问题的诱因,在公司内进行安全经验分享,对相关人员进行教育。
七、应急物资和装备保障
(1)加油站配备的8kg手提式灭火器30个以及35kg手推式灭火器4具;
(2)配电房配置的5kg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2个,位置在配电室门旁;
(3)医用急救包:每站2个(经理办公室、财务室各1个)。
油库环境污染应急预案范文9
为了预防和减少医院火灾事故的发生,保障医院职工和患者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有关精神,特制定我院火灾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一、可能引起医院火灾事故的原因:
除有人故意纵火外的电线老化、乱拉乱接临时线、违章使用电炉和其它电器设备、仪器使用违章、食堂油锅过热、易燃易爆物品使用保管不当、违章动用明火、乱扔烟蒂、小孩玩火等是可能引起医院火灾的主要原因。
二、预防措施:
1、院长是医院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对本院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根据消防法律、法规,成立消防安全工作小组,包括疏散引导组、安全救护组、通信联络组、灭火行动组。结合实际制定医院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医院消防安全责任制。
2、对医院员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普及基本消防知识,学会正确使用灭火器材,掌握逃生方法。
3、加强检查,发现火灾隐患要及时整改。
4、保持通道畅通,不乱堆物品。
三、处理程序:
一旦发生火警,一般应按下列程序处理:
1、在院职员工发现火警后,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通信联络组立即报卫生局办公室。
2、疏散引导组按照平时消防演练逃生的线路迅速疏散病员,并进行稳定、安抚和疏散指导。
3、如有伤者安全救护组要及时救治;
4、等待消防车到来期间,灭火行动组利用医院现有的灭火设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灭火扑救。
5、所有工作组成员和事发现场人员要配合消防部门调查事故起因,维持医院秩序。
四、消防安全工作小组职责分工:
(1)、疏散引导组:张福中、陈学进等。
(2)、安全救护组:胡宏杰、刘志刚、胡琼、各科主任等。
(3)、通信联络组:王煦、火灾事发现场人员。
(4)、灭火行动组:陈小林、汪选举、胡志学等。
缪新中全权指挥,各科主任、护士长、全体员工齐心协力、全力配合。
五、 责任追究:
在医院火灾事故发生、报告和处理过程中,有关部门和个人未按规定履行报告职责,瞒报、谎报、疏于管理或玩忽职守,医院要给予通报批评或相应的行政处分,情况严重的,要依法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从昌平怎么坐车去丰台区西四环南路72号冶金自动化研究院
公交线路:345快 → 694路,全程约55.1公里
1、从昌平步行约140米,到达昌平南大街站
2、乘坐345快,经过5站, 到达马甸桥南站
3、步行约530米,到达马甸桥东站
4、乘坐694路,经过10站, 到达北大地站
5、步行约400米,到达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