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G开道!远不止无人驾驶,汽车的创意产品时代真的来了!

2.高管组团退场,爱驰汽车出路在哪?

3.理想汽车成功回港,故事却是已经变味

5G开道!远不止无人驾驶,汽车的创意产品时代真的来了!

拜腾时代汽油价格_拜腾汽车最新动态

都说市场是公平的,

那么首先需要我们理解,

公平的前提。

善于迎合时代发展,自我开拓新领域,

更迭升级才是本质的成长。

产品,必须不断随市场的瓶颈突破和变化,

拓展外延,才会有生命力,

这才是市场公平的前提。

汽车,历经一百多年的发展,其三次重大变革亦如此。

产品单一时代到品种繁多

从1893年,从美国历史上造出的第一辆汽油发动机汽车开始,而后几年间,一代名车凯迪拉克诞生,福特汽车公司及别克汽车公司也相继成立。

第一次变革

福特认为:

要发展汽车生产,增加产量,就必须将汽车由奢侈品转变为人们的必需品,就必须使汽车在当时无路的乡村道路行驶,可靠耐用,操作方便,不讲究豪华和舒适,而要求售价低廉,使用费少,即生产普及型轿车。

1908年,

福特吸收当时的各种设计思想和先进的技术,

研制出普及型轿车T型并正式投入生产。

第二次变革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欧洲人不满美国汽车一统天下,针对美国汽车车型单一、体积庞大、油耗高等弱点开发出了多姿多彩的新车型。

严谨规范的奔驰、宝马;轻盈典雅的法拉利、雪铁龙;雍容华贵的劳斯莱斯、美洲虎;神奇的甲壳虫;风靡全球的“迷你”等车型纷纷亮相。

多样化的产品成为最大优势,规模效益也得到实现。

产品从繁多到精益个性化

第三次变革

1937年,丰田喜一郎创建了丰田汽车公司。而后确立了“用低成本,大批量的生产方式生产高质量的汽车,进而加入世界第一流汽车工业”的方针。他创造了后来风靡全球的“丰田生产方式”——以贫穷国民需求为指导思想生产出小型节油车产品,天赐良机的顺应了市场。

而后,韩系车迅速崛起也几乎是世界汽车业的神话;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跃居世界第一。

世界造车运动都是为了满足市场个性化需求。

产品个性化到创意产品设计

每个行业,每个阶段都会经历无数次的变革,2014年美国高端电动车特斯拉卖到了中国。随后,诸多互联网领域的企业家们开始纷纷效仿,一批造车新势力登场了。

于是有了2014年的小鹏汽车,2015年的威马智能汽车,2017年叫蔚来的智能电动汽车ES8和新能源智能汽车品牌拜腾……

除此之外,零跑汽车、奇点汽车、云度汽车、绿驰汽车等一大批车企品牌出现在公众眼前。

这些造车新势力的生长方式和速度也与传统汽车产业的发展轨迹截然不同,资本、模式、产品、运营、上市……他们被打上了深深的互联网烙印。

试问,这些“颠覆者”又何尝不是

一次次顺应市场后的华丽变身?

5G到来,新的革命开始了,边缘计算与分布式云计算将成为强大的推动者。

5G互联网汽车技术,配合无人驾驶技术,互联网汽车将变得更快,更安全,更经济,更便于使用。沉浸式游戏,配合5G技术,身临其境的体验技术将达到新的高度。5G结合物联网,货物可见性与全球合作都将得到提高。

像钢铁侠一样,让人工智能打理起居不再只是**里的桥段。新一代的信息科技正在带领你,零距离感受经济社会在各个领域的个性化赋能。

我们处在这样一个浮云时代,已经到了创意产品时代的边缘,未来这个趋势一定会越来越明显。到时候,大多数行业的大多数产品,都需要加入创意产品行列,汽车当然也不例外。

什么是创意产品呢?

很多人对这个词有误解,

以为只有写、拍**才叫创意产品,

但其实完全不止这样。

一张图如是说,猜猜它是什么?

百洁布,很小的产品,这是创意产品吗?当然是了。

创意产品的定义,

就是在整个产品的策划、设计、开发、推广阶段,

有整体的创新设计。

简单的答案:一切打破常规、破旧立新的物品,都是创意产品。

说到底,未来这个时代,

各个行业领域都会跨过基本供给线,进入差异比拼时代。

没有独特气质和独具创意的产品,就无法突破市场。

这样看来,产品从单一时代到品种繁多;

产品从繁多到精益个性化;

产品个性化到创意产品设计,

从本身来讲,产品原本没有太大区别,

它顺着市场及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着,

同时,也顺着时代的变化洞察到了新的增长点,

也叫“第二曲线”。

这就是,创意产品时代。

是属于5G万物互联时代下的产物,

让我们一起期待它的到来!

-END-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高管组团退场,爱驰汽车出路在哪?

高管组团退场,爱驰汽车出路在哪?

2018年被称作造车新势力年间,随着国家现行政策促进,一度发生超出50家的新能源汽车知名品牌发生。但是小故事到今天,新力量1.0时代的发展的游戏玩家不上15家。而这些品牌中的分裂在竞争之中逐渐加重。按销售量看来,“蔚小理”和哪吒、零跑这5家大部分归属于年销超出10万台的车企。威马变成上中下游的分隔线,中下游里的康佳、高合、长空、爱驰、云度等,并没有把握住时代的发展红利,那么就大部分归属于边沿品牌了。

从前的造车新势力们有许多背诵,例如互联网营销、传统汽车人重塑车这些,威马和爱驰就是其中的典型。但是如今的威马和爱驰有了天差地别,公开数据表明,爱驰汽车在中国销售市场2020年和2021年的累积销售量各自仅有2600辆、3011辆。

就在那前几日,爱驰汽车第二款商品U6毫无预兆地打开大定,在自家商品后继无人的阶段,本应关键强化的U6并没有溅起一切浪花。也许对于现在的爱驰而言,走入恶循环的困局是必须接纳的下场。

而最近一次爱驰汽车完成的公司法人等事项的工商信息变更,都将爱驰拉向谷底。在其中爱驰汽车创办人付强辞去公司法人、老总,变更后由陈炫霖继任。与此同时,高管团队中的执行董事王东晨、谷峰、吴静撤出,新增加金新和张洋。

谁的爱驰?

事实上,爱驰汽车上,陈炫霖出任爱驰汽车老总,张洋出任公司CEO,创办人付强再次出任公司总裁的信息内容便已展现。而这次变更的关键信息是,退出的王东晨为爱驰汽车CTO兼技术中心经理、谷峰为协同创始人兼CEO、吴静为执行副总裁。

新增加执行董事中,金新是爱驰汽车的元老级角色,一直出任爱驰汽车高级副总裁、首席营销官等职位。张洋在不少公司担任过关键管理方法职位,原是上海蔚来汽车产业发展趋势高级副总裁。由此可见在这一退一进中,原爱驰高管团队陆续离场,爱驰汽车从传统汽车人时期进到投资者时期。

今年初,爱驰汽车得到新一轮融资,这轮融资方就来源于在职老总陈炫霖以及集团旗下东柏集团,融资金额达数亿美元。自2017年底迄今,陈炫霖已参加爱驰汽车多轮融资。他同时又是上海中通瑞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老总,担任上海万象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老总。

针对本次人事调整,爱驰汽车首席总裁付强称,陈炫霖具备很多年汽车投资和经营管理工作经验,此次新股权融资和团队的来临,也为爱驰创变新的发展驱动力和商业市场前景,全面提升公司市场渠道、集团管控、客户体验和数字化发展等能力。

看得出,以前股权融资超百亿的爱驰汽车现如今到缺钱的情况下,而带资进场的陈炫霖则成功接手。陈炫霖户下虽然也有车辆业务类公司,但是他擅长的是资本管理。

先前有报道称,由于对股权投资市场及市场信息变动的灵敏分辨,陈炫霖领着其团队在近几年的PE/VC、二级市场资产投资领域中获得累累硕果,管辖公司主要业务包含军用、车辆、房地产业、IT互联网技术、身心健康、金融等行业。

但是天眼查的信息显示,付强因拥有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凯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共青城凯维资本管理合伙制企业(有限合伙企业)一部分股份,因而,凭着12.8768%的获益股权和33.4342%的投票权,已为爱驰汽车的控股股东,也是最大收益人。

即使如此,依然掩不住付强孤掌难鸣的窘境。以前称为需做“中国版特斯拉”的爱驰汽车,现如今应对的态势,会比刚造车时还需要艰辛。引进新一轮融资后高管团队重挫,及其主导权再一次更替,爱驰必然会迈入新一轮的转型期。

在汽车市场中,外部投资人企业并购汽车类公司的新闻许多,但是俩件实例较为典型性。一个是中国平安收购汽车之家论坛股份,那时候多方面激化矛盾闹的人尽皆知,但是如今汽车之家论坛仍是领域头顶部公司。另外一个便是江苏深商进驻众泰汽车,快一年过去了,众泰汽车仍然没有半点浪花。

所以无论是移主也罢,或是主导权尺寸也好,最终还是要看投资者以怎么样的目地、怎么样的对策去做大做强入股投资的公司。同时还要看被入股投资的公司整体实力怎样,汽车之家论坛拥有浓厚的整体实力得到继续前进,而像众泰汽车这样的企业也只能造化弄人。

出路在哪?

而回过头看爱驰汽车的现状,的确寂然有竞争力和兴起之势。在中国的消费销售市场,爱驰汽车的销量如文章开头上述。因而爱驰汽车逐渐聚集地为江西我省、江苏张家港、四川成都、河南郑州等多地的政企单位交货车子,不过也全是没什么进展。

其实从2020年逐渐,爱驰已是难题持续,欠款经销商账款、欠钱不还职工年终奖金、多名高管辞职等新闻五花八门。在国外状况不佳之时,逐渐进军国际市场。在今年的5月份是爱驰汽车出航2周年,在官方宣传策划中并未提到实际销售量,总得来说便是雷声大雨点小。

与爱驰汽车现阶段境况形成鲜明对比是指,这几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展现井喷式增长。在大盘持续向好的促进下,以蔚来汽车、晓亮、理想化、哪吒、零跑为代表,已经实现规模付的新势力造车,也纷纷造就了属于自己交货优异成绩。

这一家很早就开启的造车新势力,拥有诸多传统汽车人背诵,为什么沦落至此?在其中极为重要的原因还是并没有本身的特色,在爱驰首款车U5的宣传中,产品力基本上考虑周全,但正是因为这类专而精式展现,未能让消费者记牢一个有力商品点。

那样别的造车新势力是怎么做的呢?蔚来汽车的人性化服务、晓亮的驾驶、最理想的精确定位。乃至哪吒潜心下沉市场、威马只盯着汽油车、零跑都能找到性价比的线路,爱驰则在这一方面完全丧失能动性。

另一个一块便是商品层面,爱驰汽车5年时间依然只有一款车批量生产正在销售,这足以说明爱驰在资金、产品研发、生产制造、整体规划、优秀人才层面存有很明显的薄弱点。因此也很考验投资人的细心,未来出路在哪?务必有些人挺身而出指引方向。

以现在的情况来看,爱驰实现突破的更大期待,看起来或是都集中在第二款量产车型U6的身上。但是需注意,原本依据整体规划,这一款新车的上市时间被定在了上年年底。但在公司引进新资本后,新高管团队正在对爱驰U6的交付再次整理。

爱驰在变,这也是值得庆幸的,但是其他造车新势力们也在不断演变。全部2022年,几个头顶部新势力造车,也将进行大规模上新过程,爱驰U6进场后,必须面临的强敌,只多不少。关于到底能不能突出重围?变化依然非常大。

不管是传统式汽车企业也罢,造车新势力也好,在存量竞争中,任何一个参加者都寂然轻轻松松。力帆、宝沃、措豹那样的车企随时会倒地,拜腾、博郡等产品力尚缺或从未有过产品下线的品牌汽车连续爆雷。针对创办人和投资人来说,汽车制造业不是一个非常容易实现理想和快速赚钱的行业。

理想汽车成功回港,故事却是已经变味

7月26日,理想 汽车 通过了港交所聆讯。按照惯例,一般在一个月内,理想将正式登陆港交所。

这距离理想去年美股上市刚好1年的时间,也是继小鹏 汽车 7月回港上市后,又一个造车新势力回归港股。现在,仅剩蔚来还在美股独立,不过据新闻报道,蔚来早在3月就在港股申请上市,目前貌似受阻。

造车新势力这种频繁上市的操作,无疑暗示着新能源车的一次变局正在开始。最近又有新闻报道,车企正在抢人,一些关键岗位,像自动驾驶研发人员,已经开出了11万的月薪,火药味越来越浓。

无疑,经历过上一次的淘汰后,新能源车已经步入新的竞争阶段,未来的不确定性将会变得更大。尤其对于理想这个走增程式路线的新势力来说,变化的风险将会更大。理想要如何保持自己的位置?

说起理想 汽车 ,不得不提增程式技术,这是如今市场上唯一能够代表这项技术的车企。

过去的3年,理想通过增程式技术的长续航和低廉属性,完美地解决了纯电动车的里程焦虑,吸引了一大批用户;在去年3季度,毛利率一度达到近20%。

就凭这一点,理想在新能源车的第一阶段竞赛中,挤走了拜腾、绿驰、奇点等对手,上市纳斯达克,成为新能源造车新势力的第一梯队。

现在,理想又准备开发X平台,以继承现有的增程式电动 汽车 平台,并配备了下一代增程式电动动力系统。

但是,理想在增程式技术继续发力的同时,一种转向也在发生。

理想在本次的招股书提到,自己正在投资高压纯电动 汽车 技术,为未来的高压纯电动车型开发两个平台——Whale、Shark。

理想做纯电动车,要搁在一年前,是万万想不到的。

李想在去年Q3财报会议上还提到,在400KW快充技术成熟前,理想 汽车 不会推出纯电车型,增程式技术在大型SUV、MPV上的应用具有5-10年的优势。

当初为了给增程式技术背书,粗口大骂的,也是李想。如今这种转向着实突然。

增程式技术已经过了它的黄金时代了吗?

其实,在更早的今年年初,理想发布的2025战略,就提到要在2023年交付首款纯电动车型。这个战略还是李想以内部信的方式发出来的。

撇开个人的技术偏好,增程式电动车确实不合主流了。

增程式技术本质上还是用汽油作为动力来源,以电池驱动,这是它为什么被归为插电式混动 汽车 之中的原因。

这种不纯粹的动力模式,使得它在政策上享受不到新能源车的优惠。比如,补贴被打折,在一些城市,如北京,增程式电动车无法享受绿牌。政策方向已经预示了这项技术的必然衰落。

然而,最终让增程式技术出局的还是技术的发展。

近日,科士达向媒体表示,旗下的快充充电桩和快充模块等产品,功率最高已经可以实现400KW;而在电池续航上,目前小鹏P7官宣700公里,特斯拉model Y接近600公里。

在电动车政策导向和技术进步的双重夹击下,增程式已经不合时宜。

于是现在,增程式技术成了理想急切想要撕掉的标签。

对于理想来说,想要去掉增程式的标签很容易,但是要贴上一个纯电动车的标签,并让用户认同、买单,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

从 汽车 销量来看,蔚来、小鹏和理想同属一个梯队,但前瞻性上,两者已经超出了理想。这几年,理想所有的精力都放到了理想ONE上,对于纯电动车的经验属于空白。

以纯电动车的续航来说,蔚来在造车三势力中占据了优势,在充换电技术和充电桩上拥有众多专利。

而新能源车竞争最火热的自动驾驶技术,无疑小鹏是最佳代表。在其它车企都在卖硬件的时候,小鹏已经通过其自主研发的XPILOT系统软件实现了收入。

而理想,除了增程式技术外,没有其它的技术优势。

在驾驶技术上,理想在5月推出的理想ONE,虽然升级了NOA导航驾驶的能力,但驾驶还是在Level 2级别。而特斯拉Model3已经达到L3+,一些传统车企量产的车型也在L3级别。

去年六月,理想ONE在山东青岛发生一次事故。理想 汽车 与一辆货车相撞,造成副驾驶亲友受伤,车身前侧损毁。

根据分析,这背后可能跟理想的自动驾驶技术有关。在旧款理想ONE上,驾驶芯片是Mobileye EyeQ4,水平视角52 。而且该款车型只有1个毫米波雷达,相比同行,小鹏G3则配备了3个、蔚来ES6配备了5个。

凤凰 科技 曾报道过,理想ONE可以识别长距离的障碍物,到了“中”“短”距离就会出现视障。

在2021新款理想ONE上,也可以看到新换上的地平线Journey 3 与其他品牌的算力差距。

当然,理想还有一个值得担心的问题,就是它的车型开发能力。

从理想ONE出来到现在,理想一直没有做出来第二款车型。而蔚来 汽车 旗下已经拥有ES8、ES6、EC6三款主力车型;小鹏 汽车 旗下也有G3和P7两款车型,分别攻打低端以及高端市场。

虽然在2025战略中和本次招股书中,理想都提到以后每年要更新两款车型,但从三年一辆到一年两辆,具体的执行、产品设计、经营效率等会不会打折,都要打个问号。

除了技术与制造的区别外,新能源车企和传统车企的另外一个区别是,传统车企卖车,新能源车企改卖服务。

这一点,蔚来估计是体会最深的。蔚来有一个“牛屋”,经常组织车主举行一些活动,与车主相互沟通交流。所以在这起“座椅缺陷”前,蔚来的口碑一直是挺好的,它也以用户企业自居。

根据蔚来创始人李斌的说法,去年疫情,蔚来 汽车 60%的订单都是来自蔚来 汽车 老用户的推荐。可见用户企业的卖货能力。

相比之下,理想就被负面新闻消耗的比较多了。

2020年初,理想ONE发生一起前悬架下A摆臂球头脱落事故。理想 汽车 工程师认为事故概率在正常范围内,没有过多的考虑。

但在2020年8月9日,又有一辆理想ONE发生“断轴”事故,官方仍然说这是由于撞击造成的,悬架系统“非常安全和可靠的”。直到后来又出现多起断轴事故,理想才承认悬架系统问题,召回一万多辆理想 汽车 。然而理想官方的用词却是“硬件升级”。

在11月1日的沟通会上,李想回应了此事:“升级肯定是因为当时有缺陷,这很正常。”尽管车辆出现问题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无视自己错误,心安理得地把“召回”改为“升级”的这种孤傲的态度,却不是一个企业该有的。

无独有偶。6月,浙江经济生活频道报道,一名购买理想ONE的车主在当天发现,车辆存在悬架异响的故障,维修后理想方面却需要车主签署一份“保密协议”,车主被要求不得向媒体、工商等反映或曝光相关问题。

从“断轴门”、“改款门”、“保密协议”,还有最近悬而未决的“水银门”,理想一次次陷入负面舆论的风波之中,背后暴露出来的恰恰是尚未成熟的用户服务理念。

对于互联网车企而言,需要补足的短板不仅是产品技术,还有“以用户为重心”的理念认知。

在纯电动大行其道之时,理想 汽车 增程式,其实是一条相对保守的道路。

做任何一件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显然,理想做纯电动车在技术积累和经验沉淀上还远远不够,却又急着想去抢占市场。

而现在,李想将要为他的战略选择买单了。路线的错误,让理想 汽车 在造车新势力的迅猛发展中至少落后了几年。

在欧美车企主导了一个多世纪的燃油车市场后,这次,中国有机会抓住新能源车的机会,造出有国际影响力的国有品牌。

而造车新势力,理想、蔚来、小鹏等,虽然面对重重的技术困难,但却凭借自身的互联网基因和创新意识从一众车企中突围,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可能性。

但现在,新能源车的竞争不仅仅是技术的争夺,更是 汽车 行业一种用户服务的升级,特别是在当前新能源车还处在初级阶段,各方面的技术、基建尚未完善的时候,更应该认真对待用户遭遇的困难,沟通、解决,如此才是造车新势力胜出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