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美国石油价格走势_1962年美国石油价格
1.3月14日这天发生过什么重大的事情
2.欧佩克成员国有哪些 opec成员国的重要作用(13个)
3.国外油气趋势预测研究现状
4.神武景气神武景气的原因
5.原油暴跌进熊市
3月14日这天发生过什么重大的事情
1、1883年3月14日,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卡尔马克思逝世。马克思是德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学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和社会学家。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宣言》等。
2、1917年3月14日,中德绝交,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最终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同时中国作为战胜国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权益。
3、1988年3月14日,中越南沙海战。
4、1998年3月14日,索尼亚·甘地被推举为印度国大党。
5、1932年3月14日,柯达相机发明者伊斯曼自杀身亡,“你按快门,剩下的交给我们!”这是闻名世界的一个广告语,也是世界闻名的大众摄影之父乔治·伊斯曼在一个世纪前创造的著名口号,直到今天依然还为广大群众所熟知。
6、1996年3月14日,中国中国民族音乐家王洛宾逝世,他曾改编了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之后便与西部民歌结下了不解之缘。
欧佩克成员国有哪些 opec成员国的重要作用(13个)
欧佩克组织是世界上石油输出国组织,有着调控世界油价的重要作用。都知道石油作为现在社会最必须的,对世界各国来说都是很重要的。opec也是世界上成立时间最久的组织之一。下面为你公布欧佩克成员国有哪些,opec成员国有几个(13个)。
欧佩克成员国有哪些欧佩克成员国如下:
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利比亚、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厄瓜多尔、委内瑞拉、加蓬。
欧佩克成员国共有13个石油输出国组织,即OPEC,中文音译为欧佩克。成立于1960年9月14日,1962年11月6日欧佩克在联合国秘书处备案,成为正式的国际组织。其宗旨是协调和统一成员国的石油政策,维护各自和共同的利益。
石油输出国组织总部自一九六五年九月起,由瑞士日内瓦迁往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石油输出国组织是第三世界建立最早、影响最大的原料生产国和输出组织。
欧佩克成员国有哪些?欧佩克共有13个成员国,加入欧佩克的时间,它们是:阿尔及利亚(1969年)、伊朗(1960年)、伊拉克(1960 年)、科威特(1960年)、利比亚(1962年)、尼日利亚(11年)、卡塔尔(1961年)、沙特阿拉伯(1960年)、阿拉伯联合酋长国(1967年)、委内瑞拉(1960年)、安哥拉(2007年)、厄瓜多尔(13年加入,1992年退出,2007年重新加入)、印度尼西亚(1962年加入,2008年退出,12月重新加入)和加蓬(15年加入,1995年退出,7月1日重新加入)。
欧佩克的重要作用欧佩克成员国的一大目的在于协调各国石油政策,商定原油产量和价格,取共同行动反对西方国家对产油国的剥削和掠夺,保护本国,维护自身利益。
欧佩克组织在近年曾多次使得石油价格暴涨来抗衡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为平衡世界力量有不可小觑的作用。毕竟欧佩克成员国都是石油大国。
欧佩克的决定相当影响国际油价。组织成员国共控制约全球三分之二的石油贮备,约共占世界石油蕴藏78%以上的石油储量并提供40%以上的石油消费量。它们占全球产油量的40%和出口量的一半。
欧佩克成员国现状分析1. 卡塔尔的情况在OPEC中算是最好的
2. 科威特的定位较好,但依然无法避开低油价的冲击波
3. 阿联酋仍活在?蜜罐?里
4. 伊朗王者归来
5. 印尼对油市影响较小,但具有良好的经济前景
6. 安哥拉为了避免赤字加深,也被迫削减开支
7. 厄瓜多尔的未来?可能难言美妙?
8. 沙特未来一年?岌岌可危?
9. 阿尔及利亚面临政治动荡和严重的安全威胁
10. 尼日利亚因反腐行动在继续,国内战争不断
11. 委内瑞拉四面楚歌,政治和经济风险并存
12. 伊拉克被经济和安全问题缠身,分析师好奇它还能撑多久
13.利比亚起就处于水深火热中,国家命运何时能改写仍无从知晓
北约成员国有哪些,北约国家实力排名(附北约和欧盟的区别)
apec成员国有哪些,apec的重要作用(21个成员国)
英联邦成员国有哪些,英联邦有什么用(53个成员国)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有哪些,上合组织成员国有几个(5个国家)
欧盟成员国有哪些,27个成员国(附欧盟成员国经济排名)
亚投行成员国有哪些,亚投行有多少国家加入(57个国家)
金砖五国是哪五国 金砖五国经济实力排名
国外油气趋势预测研究现状
一、阶段划分
20世纪早期,就有一些学者对油气未来的发现状况和产量进行了定性的判断,可以视为油气趋势预测的雏形,近100年来,大致经历了个人主观判断阶段(20世纪早期至50年代)、应用数学模型开展定量预测阶段(20世纪60~80年代)和综合预测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三个时期。
(一)个人主观判断阶段
这一阶段始于20世纪早期,主要是部分地质学家对美国或世界油气状况的主观判断以及对未来的估计。1906年,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第三任、著名的油气专家I.C.怀特曾在白宫的州长会议上就美国的油气作了发言,他估计美国的石油最终可储量为100×108~250×108bbl之间,将在1935~1943年间用尽。1919年,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总地质师DeWhite认为:“(世界)石油生产的高峰将很快过去,很有可能在三年内”。1920年5月,另一位著名的地质学家,美国地质局的总地质师普拉特,对美国的石油最终可储量作了预测,他说:“由于储量不断被出,美国产量的高峰期很快一掠而过,可能是5年,也可能只有3年”,但是实际上,1920~1930年的10年间,美国已生产了70×108bbl石油,另外还增加了剩余可储量64×108bbl。这些著名的石油专家对油气及生产的悲观论断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局限性,但也反映了世界油气勘探开发早期由于油气地质规律的认识、技术条件和经济条件的制约,人们对油气蕴藏状况和发现过程的认识比较肤浅。
(二) 应用数学模型开展定量预测阶段
从20 世纪50 年代开始,地质学家们尝试运用数学模型对油气趋势预测进行定量研究。M. K. Hubbert 是美国著名的石油地质学家,他开创了石油峰值理论的模型研究。1949 年,他在 “Science”上发表了文章 “Energy from fossil fuels”,提出了矿物的 “钟型曲线”问题。1956 年,Hubbert 与 USGS 合作,分析并预测了美国的石油生产趋势。其预测结果显示,美国本土的石油生产将在1966 年至11 年达到高峰期,而事实验证了他的预测。Hubbert 于 1962 年利用实际资料拟合逻辑斯谛曲线的方法,得到可以用于预测累积产量和最终可储量的模型,该模型在国外得到广泛应用,并被命名为 Hubbert (哈伯特) 模型。此后,Hubbert 将其模型发展应用于探明可储量的发现规律和最终可量的预测,并应用于北美及其他地区可量的预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此后,Albert Bartlett,Colin J. Campbell,Cutler J. Cleveland,KennethS. Deffeyes,Richard Duncan 等对哈伯特曲线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利用哈伯特曲线对世界油气储量和产量的增长趋势开展了预测研究。
其他学者,如 J. J. Arps,M. Mortada,A. E. Smith 等也曾应用概率统计学原理,建立了动态勘探发现模型,并应用于美国最终可量的预测。
此外,得到广泛应用的预测模型还有龚帕兹模型,以及基于概率论和统计学理论的随机模型,如威布尔模型、对数正态分布模型等。
(三) 综合预测阶段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由于油气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发达国家的、跨国石油公司和一些学术研究机构开展了大量的油气趋势预测的研究。研究的内容越来越广泛,方法手段越来越多样,考虑的因素越来越复杂; 研究的目的也不仅仅局限于学术上的探讨,更多的是为国家或组织、石油公司制定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二、预测模型
从研究方法来看,主要用定性判断和数学模型定量预测,比较常用的模型是哈伯特模型。哈伯特模型是指任何油田的开都遵循一个钟形走势,开始平缓增加,然后急剧上升,到顶点保持平稳,最后急速下滑。
地质学家 Jean Laherrere 在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石油储量和产量的增长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之后,认为排除政治或其他方面影响,产量的增长曲线将会是储量增长曲线的镜像,产量高峰与储量发现高峰有一种 “滞后对应”的关系。另外,他还研究了Hubbert 曲线对石油产量的预测功能,指出单个的哈伯特曲线可能对美国石油产量这样只有一个高峰形态的情况适用,大多数油气田受石油地质条件、勘探开发技术、经济因素和政策法规的影响,其油气储量和产量往往呈现 “多峰”的特点,需要用多旋回哈伯特模型来拟合与预测。1999年,Al-Jarri和Startzman将单旋回哈伯特模型发展成多旋回哈伯特模型,并在2000年利用多旋回哈伯特模型对世界天然气供应进行了预测。
此外,得到广泛应用的预测模型还有龚帕兹模型,以及基于概率论和统计学理论的随机模型,如威布尔模型、对数正态分布模型等。
三、预测实例
(一)USGS2000年世界石油评价
在USGS2000年世界石油评价中,既预测了待发现的油气量,又用美国本土石油储量增长经验的模拟模型,预测全球油气储量增长潜力。结果表明,世界范围内已探明常规石油可储量为1734×108t,1995~2025年已知油田储量增长1000.1×108t,未发现量为1286.2×108t,总计4020.3×108t。其中中国已探明石油开储量为25.1×108t,已知油田的储量增长26.8×108t,未发现量为20×108t,总计71.9×108t,分别占世界的比例为1.45%、2.68%、1.56%、1.79%。
(二)EIA对世界石油产量预测
美国能源情报署(EIA)根据USGS在2000年对世界常规石油的评价结果,按照USGS世界常规石油3种预测值(2248×109bbl、3003×109bbl和3896×109bbl),考虑4种世界石油产量的年均增长率(0%、1%、2%、3%)预测了12种结果(图2-1-1)。
图2-1-1 EIA对世界石油产量的预测图(EIA,2000)
(三)石油峰值的研究
石油峰值是指全球石油产量的顶峰,实质上是研究石油枯竭问题。石油峰值理论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储量、产量及各作业量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研究。
目前,全球石油峰值理论的主要观点有四种:一部分地质学家认为会出现在最近的15年;有些学者认为会出现在多年以后,比如Odell认为应该出现在2060年以后;IEA,EIA,Exxon,WETO study,DTI等能源组织或石油公司认为石油峰值不可预见;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石油峰值不会出现。
对于世界石油的问题,可以分乐观派和悲观派。乐观派主要有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BP公司等代表和石油公司的组织,悲观派主要有石油峰值研究会(ASPO)等代表地质工作者的组织。
乐观派的专家学者认为世界常规油气是丰富的,如果考虑技术进步的因素,更是没有问题。例如,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在第16届世界石油大会上公布的《2000年世界油气评价》,世界常规石油最终可储量为4109×108t,比上次预测有了大幅度的增加。USGS的世界能源工程项目主任Thomas Ahlbrand坚持高产稳产概念,不相信即将来临的石油峰值,并举例英国北海油田过去20年中屡次违背钟形曲线式样规律,认为石油时代远没有结束。BP公司的年度统计资料近年来每年公布的石油储比数据都在40年左右。
美国剑桥能源研究协会发表报告称,目前全球还有大约3.74×1012bbl原油剩余,按照目前的消耗量计算,足够人类使用122年。报告还认为,全球石油产量要到2030年才达到顶峰,而顶峰之后石油产量不会骤然下跌,而会经历一个“有起有落”的过程,然后再缓慢减少。报告认为,石油产量将在21世纪下半叶才会出现永久性的下降,而且这个日期有望通过发现新的油田、技术发展、能源储备和利用其他能源来获得推迟。在此之前,石油产量有望维持在一个较高和平稳的水平。
埃克森—美孚等石油公司认为,在常规油气之外,全世界的重油、油砂和页岩油储量大约为7×1012bbl,与常规石油储量大致相当。只要发现其中20%的,就将超过迄今为止全世界1×1012bbl的常规石油产量。例如,加拿大油砂中蕴藏的石油估计多达1750×108bbl,比伊朗或伊拉克的储量还要高。
而悲观派对世界石油前景并不看好。ASPO认为,以BP为代表的石油公司高估了世界石油探明储量。2003年底,BP公布的世界石油探明储量为1148×109bbl,而ASPO估计的数字为780×109bbl,两套数据差异很大。ASPO认为由于石油量是有限的,所以峰值过后,石油产量就会不可避免地下降;具体来说,在100多个石油生产国中超过石油峰值的国家大概有64个,包括美国、俄罗斯、英国、挪威、印度尼西亚等,比如美国的石油峰值大概出现在11年,英国石油峰值大概出现在1999年,世界常规石油产量峰值在2005到2006年到来,而包含常规油、深海油、极地油、重油和天然气液的广义上的石油,其产量峰值年在2010年左右。
神武景气神武景气的原因
1、什么是“神武景象” 我国思想家”顾准“说的2、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三个时期3、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四个阶段具体是怎么的?4、日本经济高速恢复的三大景气结束的原因?神武景气、岩户景气、伊_诺景气5、战后日本的十三种景气循环名称什么是“神武景象” 我国思想家”顾准“说的
应该说的是“神武景气”。1955至1957年,日本出现了第一次经济发展高潮。日本人把这个神话般的繁荣,称为“神武景气”。
这段时期,日本制定“电力五年”,进行以电力工业为中心的建设,并以石油取代煤炭发电。因此大量原油从外地进口,大大促进了炼油工业的发展。日本经济至此不仅完全从二次大战中复兴,而且进入积极建立独立经济的新阶段。这是日本战后的第一个鼎盛时期,日本在美国的援助下,实现了名副其实的独立发展,所以日本用神话中的大王“神武”的名字,为这一时期取名。
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三个时期二战后日本经历以下三个时期:
1、战后经济恢复阶段(1945-1955年)
战后日本进行社会改革,通过解散财阀、不允许独自占有、劳动民主化等方式,进一步扫清生产过程中的障碍,在得到美国的帮助下,根据国际形势分析,美国为日本投入充足的资金来帮助日本经济发展,经济得到初步发展,在朝鲜战争背景下,日本大量加工军工产品,经济得到很大恢复。
2、经济高速增长阶段(1955-12年)
日本经济在高速发展阶段有过三大景气时期,分别是神武景气、岩户景气和伊奘诺景气。
神武景气据统计,1960年~10年间,日本的工业生产年均增长16%,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1.3%。
1968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联邦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3、经济低速增长阶段(13-1990年)
13年“石油危机”爆发,世界经济陷入低迷,原油几乎全部依赖进口的日本受到很大冲击,制造业成本大幅上升。
14年,日本实际GDP增长率从上一年的8%骤降至-1.2%。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开始调整能源结构,推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开发的同时,促进产业结构从资本密集型向耗能少的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型,以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
经过一段调整后,日本率先走出危机,但从此经济增速明显放缓,15~1990年,日本实际GDP年均增长率为4.5%。
扩展资料:
二战时日本本土遭到轰炸,工厂、机械以及基础设施等硬件设施遭到严重损毁,但人才和科技还在,只要有充足的资金和注入很快就能进行重建。
战后美国对日本进行了大力的扶持,向日本注入巨额资金,并大量转移技术,使得日本很快恢复了生产。
日本在战后进行了全面的现代化改革,涉及到土地、商业、社会等各个方面,日本基本确立了民主式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日本也因此更好的融入了美国主导的经济体系,使得日本的经济更加富有活力和动力。
作为对抗苏联的桥头堡,日本获得了美国的大力扶持。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不仅是世界经济强国、贸易大国,也成为对外投资大国、援助大国和债权大国,1987日本超越苏联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四个阶段具体是怎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神武景气,日本神武景气的经济发展经历神武景气了战后经济恢复、经济高速发展、经济低速发展、长期经济停滞这四个阶段。
一、战后经济恢复阶段(1945-1955年)
日本穷兵黩武,侵略亚洲、挑起太平洋战争的结果,不仅给亚洲各国带来神武景气了巨大的灾难,而且使国内军事经济畸形发展,国民经济疲惫不堪。
战争后期,由于美军的空袭,以东京为首,全国119个城市严重被炸被毁,到处都变成一片废墟和焦土。尤其是广岛和长崎,更遭到了的毁灭性破坏。
尽管战后的经济恢复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曲折,但从总体上看,无疑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二、经济高速增长阶段(1955-12年)
日本经济在高速发展阶段有过三大景气时期,分别是神武景气、岩户景气和伊奘诺景气。
(1)、神武景气(1954年11月-1958年6月):景气持续了31个月,实际经济增长率1956年度7.5%、1957年度7.8%,1958年降为6.2%。
(2)、岩户景气(1959年4月持续到1962年10月):景气持续42个月,1959、1960、1961年度的实际经济增长率也分别达到了9.4%、13.1%和11.9%,1962年降为8.6%。
(3)、伊奘诺景气(1965年11月-10年7月):景气持续期间为57个月,1966-10年度,实际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0.2%、11.1%、11.9%、12.0%、10.3%,11年降为4.4%。
如此长时间的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不仅在日本历史上是罕见的,而且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由于伊奘诺景气的出现,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就达到了光辉的顶点。
三、经济低速增长阶段(13-1990年)
经过第一次石油冲击和战后第一次负增长,日本经济就由高速增长转为了低速增长。16、17、18年度各为4.0%、4.4%和5.3%,与高速增长时期比,还不及1965年经济危机时5.7%的水平。
尽管如此,但18年后已摆脱了萧条的影子,景气确实是处于上升阶段,企业的收益也增加了。
这一期间,除个别年份外,日本实际经济增长率基本保持在3%-5%左右的水平,上下波动不大,而且与其神武景气他发达国家比仍属于增长最快的国家,所以这一时期又被称为稳定增长时期。
这一阶段有个平成景气,是日本经济发展的顶点。平成景气从1987年6月到1991年2月,共持续了51个月,仅次于伊奘诺景气的57个月,是战后第二个持续时间最长的大型景气。
在平成景气期间,日本经济继续保持了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最高的经济增长率。这时,日本经济就达到了战后的顶点。
四、长期经济停滞阶段(1991-至今)
1989年12月29日,东京证券的日经平均股价曾高达38915日元,而1990年10月1日却跌破了2万日元,为181日元,跌幅达49%。
由此,东京股票市场的时价总额就像泡沫一样消失了270万亿日元。这一天被称之为“黑色星期一”,也是泡沫经济开始崩溃的起点。
泡沫经济崩溃后,随着不动产公司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破产增加,银行的不良债权也就大量增加。在此期间,日本经济出现了三大过剩,分别是设备过剩、房地产过剩和人员过剩。
由于泡沫经济崩溃及其后遗症的影响,日本经济从1990年3月起,就陷入了泡沫经济崩溃萧条。
泡沫经济崩溃萧条一直持续到1993年10月,共持续了32个月,超过了迄今为止10次经济萧条平均的14个月,仅次于1980年-1983年经济萧条的36个月,是战后第二个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萧条。
扩展资料:
日本经济在泡沫经济后成长率一蹶不振,21世纪初期有回温现象,但是失业率并没有显著下降,多数成长率还是来自大企业的资方获利。
日本经济长期处于发展停滞阶段,也带来以下问题:
1、产业空洞化:1980年代以后,由于日元升值引发人力成本提高,许多工厂迁移到海外,导致产业空洞化现象。
近几年,一些企业在日本设立研发中心和生产据点,以防止技术外流和保持竞争力。不少人提倡将企业迁回日本。
2、金融效率低下:泡沫经济期间由于融资过剩而后续实际抵押品(房产和土地)价值遽减。银行因此负担巨大不良债权至今。
3、创业困难:比起欧美在日本创业较难.要探究原因,许多人会举出因为在日本只能向金融机关借钱.没有创业经验的人要向金融机关借钱相当难。即使借到,利率也很高。
万一创业失败就必需背负大量负债。针对这问题,日本于2004年修改法令,建立起一元也可以创业及种种经营支援的体制.但是效果还是未知数。
4、贫富差距:资本主义常见问题日本社会也发生,由原来以中产阶级为社会主流,转变为富裕与贫穷两个极端(中产阶级逐渐消失)。
5、首都过密与地方过疏:由于工业,特别是出口贸易的高速成长,人口逐渐从农村流入到城市,特别是首都圈。产生了人口过疏的现象,而城市则出现人口过密。
为此,日本建设了全国高速路网,在地方兴建医院和学校等公共设施。持续的大规模公共建设扭转了地方的衰退局面。
6、公共债务庞大:日本公债自2006年达八百三十二兆日圆(约七兆美元),约为GDP170%,北海道夕张市亦成为日本首个地方都市因过度扩张支出而宣布破产的机关。
7、劳动环境:日本引以为傲的沿革性职场和终身雇用制,随着泡沫经济和M型现象而崩溃,类似打零工的“派遣人力”也应运而生。
虽然日本有亚洲相对完善的劳工退休,但是劳动环境持续恶化是不争的事实。
8、日本经济及财政面临艰难抉择:日本新任领导上任后,面临着解决通货紧缩以及刺激经济需求的全新尝试。
因此“安倍经济学”是否可以拯救日本经济,并且使该国财政管理以及社会保障体系重新恢复信心呢?日本经济及财政面临艰难抉择
百度百科-日本经济
凤凰网-二战后的重建奇迹,日本仅用5年时间便创造了经济神话
日本经济高速恢复的三大景气结束的原因?神武景气、岩户景气、伊_诺景气神武景气结束是锅底萧条1957-1958。由于景气过猛,国内物价高涨,加上对苏伊士运河危机的局势误判,导致投机性的进口剧增,出现外汇危机。于是取神武景气了紧缩金融、紧缩财政和抑制进口的政策,使景气陷入停滞状态。
岩户景气结束则因为20世纪80年代后期,为刺激经济的发展,日本中央银行取神武景气了非常宽松的金融政策,鼓励资金流入房地产以及股票市场,致使房地产价格暴涨,之后美元贬值,更加刺激了日本房价的上涨。许多日本人纷纷拿出积蓄进行投机性投资。1991年后,随着国际资本获利后撤离,由外来资本推动的日本房地产泡沫迅速破灭,房地产价格随即暴跌。到1993年,日本房地产业全面崩溃,企业纷纷倒闭,遗留下来的坏账高达6000亿美元。从后果上看,20世纪90年代破灭的日本房地产泡沫是历史上影响时间最长的一次。这次泡沫不但沉重打击了房地产业,还直接引发了严重的财政危机。
伊_诺景气结束因为第一次石油危机13-14,由于1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为了打击对手以色列及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宣布石油禁运,暂停出口,造成油价上涨。当时原油价格曾从13年的每桶不到三美元涨到超过13美元,是20世纪下半叶三大石油危机之一。原油价格暴涨引起了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日本GDP下降了7%.
战后日本的十三种景气循环名称战后日本的十三种景气循环名称:
1、投资消费景气。
2、神武景气。
3、岩户景气。
4、奥运景气。
5、伊耶那岐景气。
6、日本列岛改造热潮。
7、安定成长景气。
8、公共投资景气。
9、高科技景气。
10、平成景气。
11、细波景气。
12、IT景气。
13、构造改革景气。
原油暴跌进熊市
今天的期货市场:原油多个合约封死跌停板,燃油盘中两度触及跌停,沥青盘中跌停,最终分别收跌5.77%和5.38%。郑醇、PTA早盘开盘直线跳水,两者分别下跌2.9%、2.86%。
而导致这一切发生的罪魁祸首就是昨夜国际原油的血崩。美东时间周二,WTI原油期货盘中跌超8%,创逾三年最大单日跌幅,并连续12天录得创纪录跌幅;布伦特原油期货盘中跌超7.7%。美油、布油携手扎进熊市的声音甚嚣尘上。
原油期货自2018年3月26日在我国上市之后,已运行近7个月。以当前主力合约SC1812来看,截止今日,持仓量28962手,沉淀资金9.49亿,属于偏低水平,成交量296062手,属于中等水平。
原油期货自2018年3月26日在我国上市之后,已运行近7个月。以当前主力合约SC1812来看,截止今日,持仓量28962手,沉淀资金9.49亿,属于偏低水平,成交量296062手,属于中等水平。
因原油期货本身专业性强、参与门槛高等原因,目前国内投资者的参与热情并不高,也没有过多的关注和重视。但是,原油作为国际大宗商品的领头羊,它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整个商品市场的波动,今天的商品期货走势也正好佐证了这一点。所以,给自己加持一些原油知识对投资其他期货品种也同样有必要。
如何查看外盘原油期货行情?
目前国际上有11家推出了原油期货。其中,芝加哥商品集团旗下纽约商业(NYMEX)和洲际(ICE)为影响力最大的世界两大原油期货交易中心,其对应的WTI、布伦特(Brent)两种原油期货也分别扮演着美国和欧洲基准原油合约的角色。在交易软件的外盘模块下找到以上两个,就可以查看对应的原油期货行情。
另外,ICE也有WIT原油期货,要注意区分。所以,代表美国原油的WTI原油期货也被有些人以NYMEX原油期货相称。
WTI,全称WestTexasIntermediate,是美国西德克萨斯中间基原油,它是一种轻质低硫原油。
布伦特原油(BrentCrude),是出产于北大西洋北海布伦特和尼尼安油田的轻质低硫原油。
其他国家/区域性或影响力小的的上市原油合约有:迪拜商品(DME)上市的阿曼(Oman)原油;印度大宗商品(MCX)的WTI、布伦特原油;印度国家商品及衍生品的布伦特原油;日本的东京工业品(TOCOM)的中东原油;俄罗斯交易系统股票的布伦特、Urals原油;新加坡商品期货(SMX)的WTI原油;泰国期货(TFEX)上市的布伦特原油;阿根廷的罗萨里奥期货(ROFX)的WTI原油;南非的翰内斯堡证券(JSE)上市的原油期货等。
OPEC、IEA、EIA又是什么?
OPEC
OPEC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ofthePetroleumExportingCountries)的简称,于1960年9月成立,总部设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目前共有13个成员国。欧佩克组织在近年曾多次使得原油价格暴涨来抗衡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为平衡世界力量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2015年OPEC的产量为180660万吨,占全球总量的41.4%,储量为16990000万吨,占全球总量的70.9%。
成立初期5个会员: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这5个国家是OPEC的奠基会员。
其他陆续加盟的8名会员为:
卡塔尔(1961年)
利比亚(1962年)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1967年)
阿尔及利亚(1969年)
尼日利亚(11年)
厄瓜多尔(13年加入,1992年退出,2007年重新加入)
安哥拉(2007年)
加蓬(15年加入,1995年退出,2016年重新加入)
另外1个过往会员为:印度尼西亚(1962年加入,2008年退出,2015年重新加入,2016年被暂停资格)
目前OPEC仍是全球最主要的原油供给方,但近年来北美、俄罗斯原油产能快速增长,全球原油供给市场逐渐形成三分天下的局势。
IEA
在原油市场,除了经常被提起的OPEC之外,另一个备受关注的就是IEA。IEA是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EnergyAgency)的简称。13年原油危机发生后,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起建立,总部设在巴黎,有29个成员国(16个签署国和13个加入国)。它的成员国共同控制着大量原油库存以应付紧急情况,这些原油存储在美国、欧洲、日本和韩国。最近几年IEA成员所控制原油战略储备已达13亿桶,此外还有25亿桶商业原油储备,这些储备油可以满足成员国114天的原油进口需求。由于IEA每天可以释放1200万桶原油,因此IEA的表态对稳定原油市场,缓解油价上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IEA的消费占全球的51.5%。
EIA
EIA(EnergyInformationAdministration)即美国能源信息署,创建于17年,隶属美国能源部,总部设在华盛顿特区,是美国的能源数据及其分析预测的主要信息来源。根据法律规定,EIA进行独立的信息报道,不受的影响。EIA发布周、月、年度报告,包括能源的生产、储备、需求、进出口和价格等各个方面。同时对上述各项内容提出分析意见并对当前关注的各种问题作专题报告。EIA的原油库存数据测量了每周美国公司的商业原油库存的变化,对油价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整体来看,OPEC控制着全球剩余石油产能的绝大部分,IEA则拥有大量的石油储备,EIA公布的全美商业原油库存数据对油价影响最大。他们能在短时期内改变市场供求格局,从而改变人们对石油价格走势的预期。
如何看懂石油库存数据?
在国际原油市场上,API(美国原油协会)和EIA每周公布的原油库存和需求数据己经成为许多原油商判断短期国际原油市场供需状况和进行实际操作的依据。
其中WTI原油价格会受北美原油商业库存影响,布伦特原油价格会受OECD库存影响。
根据储存的目的不同,可以将石油库存划分为战略石油储备和商业石油库存。战略石油储备是一种由控制的,应对短期石油供应冲击;商业石油库存是指企业必须保有的最低库存量,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和平抑价格剧烈波动。综合来看,商业石油库存对短期油价冲击最大,是最为重要的库存指标。
从原油库存数据发布的频率来看,主要有周度和月度数据。
周度库存数据主要来自于四大地区:EIA和API每周三发布全美石油库存报告、PJK每周四发布的ARA(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安特卫普)地区的成品油库存报告、IES每周四提供的新加坡地区的成品油库存数据、PAJ每周公布的日本原油及成品油库存数据。其中,EIA作为全球第一大原油产销国-美国的官方机构,库存数据具有权威性。
月度石油库存数据主要有IEA、OPEC、JODI公布的全球主要国家及地区的原油及成品油库存情况,由于公布周期较长,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可以用来观察中长期变化趋势。
图来自:美期大研究
政治格局为何对石油影响重大?
中东地区
中东地区动荡对原油市场的影响大,其主要原因:
首先,中东地区的原油储量巨大。沙特阿拉伯的原油储量高达2660亿桶,占世界总储量的比例高达15.7%,其日均产量目前约1200万桶。其次,伊拉克、伊朗和科威特的储量也分别高达1431亿桶、1578亿桶和1015亿桶。
其次,该地区的原油产量和出口量也很大,全球各大原油消费国对其依赖程度很高。据欧佩克2017年1月份月报的数据显示,欧佩克成员中中东产油国的日均产量为2485万桶,占欧佩克产量的近77.7%,占世界总供应量的25.8%以上。
第三,该地区剩余产能很大,因此对油价调控能力很强。沙特阿拉伯是目前拥有剩余生产能力最大的国家,拥有对世界市场进行调控的能力,因此有人将沙特誉为“世界油市的中央银行”。正因为如此,中东产油国国内局势一旦发生动荡和出现社会,对世界原油市场就会产生立竿见影的影响。
例如2012年初欧盟宣布将对伊朗实施制裁,立即导致国际原油价格出现大幅飙升。再如,2011年利比亚战乱导致利比亚原来日产160万桶的原油供应一度几近停止,给世界油市带来冲击并导致油价飙升。为此,沙特迅速提高产量以弥补利比亚供应中断造成的空缺,对遏制世界油价进一步飙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美国
美国对原油市场影响大主要因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美国原油消耗量十分庞大,2016年达到1963.1万桶/日即71.65亿桶/年,位居世界第一。
二是美国进口量很大,日进口达945.0万桶,对全球原油市场的供需影响格局很强。
三是美国综合国力强,有能力且有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影响油价,在世界能源政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四是北美近期的页岩气技术发展有望飞速增加美国本土能源供给,实现美国能源的自给自足,甚至到2020年取代沙特阿拉伯,成为能源生产及出口大国。
美国影响国际油价的方式有很多,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几个:
第一,美国建立了完善的战略储备和商业储备体系,以及库存数据的定期发布机制,同时依托国际能源署建立了战略储备的联合动用机制。
第二,美国建立了发达的能源金融市场体系,其石油期货价格成为了世界石油市场的风向标。
第三,美国有实力雄厚的跨国石油公司以及数量众多的中小石油公司,为石油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