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手进!

2.我是胜利油田子女,东营油已经快开完了,油田这两年已经走下坡路了,在东营有发展前途吗。

3.东营是成于油田,败于油田吗?

4.德州离东营多远?

高手进!

东营油价今日价格_东营市油价或将调整为

倒!!!提问题也要看分类呀!!下面是我在网上找的,你看能不能用上!!

东营市是万里黄河入海的地方,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是于1983年10月成立的山东省辖市。全市辖东营、河口两区和广饶、利津、垦利三县,行政区面积8053平方公里,人口180万。胜利油田、石油大学(华东)和济南军区黄河三角洲生产基地坐落在这里。

东营是在黄河三角洲昔日荒凉的盐碱地上平地拔起的一座新兴城市。1961年4月16日,石油勘探工人在东营村打出了第一口油井,揭开了地下油田的神秘面纱,并以这个小村的名字命名了一座城市,发展到今天的规模。

东营市境内既有年轻的黄河新淤地,也有古老的陆地。北部是新冲积的黄河三角洲平原,广袤无际,清新壮丽;南部是战国时期齐国腹地--古代大军事家孙武的故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一)自然丰富,生态环境独特。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丰水年每年可携带10亿吨泥沙入海,造陆3万亩左右。一百多年来,在河、海、陆的相互作用下,这里形成了一个具有独特地形地貌、生物种类繁多的完整生态系统,其自然环境宽松可塑,是自然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东营市有广袤的土地,总面积1208万亩,其中尚未开发的荒碱地就有525万亩,是中国东部沿海土地后备最丰富的地区;有大面积的草场,其中天然草场56万亩;有1992年建成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15.3万公顷,是野生动植物的"基因库",珍稀、濒危鸟类迁徙停留的"国际机场",被联合国列为世界13大湿地自然保护区之一;有丰富的海洋,海岸线长350公里,滩涂面积12万公顷,分别占山东省的1/7和1/2,负15米以上浅海面积4800平方公里,是山东发展浅海养殖潜力最大的地区,素有"百鱼之乡"和"东方对虾故乡"之美称;有储量巨大的地下矿产,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8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230亿立方米,浅层卤水储量74亿立方米,地下盐矿储量为5900亿立方米;还有开发价值较高的旅游,潜在能量巨大的地热能、风能、太阳能等。从另一方面看,由于近代黄河三角洲成陆时间晚,草甸过程短,生态环境又较为脆弱,因此黄河三角洲的发展建设必须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

(二)地理区位优越,气候条件良好。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三大河口三角洲之一,具有依河傍海的区位优势。纵观世界著名的大江大河三角洲,其成功开发无不有力地带动了整个流域经济的发展乃至人类文明的形成。如美国密西西比河三角洲、荷兰莱茵河三角洲的大规模开发,形成了新奥尔良和鹿特丹两个著名的港口城市,有力促进了流域经济乃至欧、美现代文明的发展。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相继开放开发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也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黄河三角洲地处北纬38°上下,气候适中,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光照充足,属季风型大陆性气候。从具体区位来讲,这一地区位于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环抱的地理中心,北靠京津唐经济区,东连山东半岛开放城市,东北与大连隔海相望,向西辐射广大内陆地区,是环渤海经济区和黄河流域经济带的交汇点,也是联接东北和中原两大经济区的重要纽带。国家先后把黄河三角洲列入农业综合开发区和把东营市列入沿海经济开放区。山东省把黄河三角洲开发列为两大跨世纪工程之一。2001年初,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中国投资促进处与东营市签署了"支持黄河三角洲(东营)可持续发展项目合作协定书",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把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列为重点支持区域,把东营市列为"国际绿色产业示范区"。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列入国家"十五"纲要。这些都标志着黄河三角洲进入了大开发、展的时期,必将有力地带动黄河中下游地区乃至整个黄河流域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三)石油工业先行启动,基础设施超前发展。黄河三角洲是中国第二大石油工业基地胜利油田所在地。自上世纪60年代初勘探开发至今,已形成年产原油3000万吨的生产能力,累计生产原油6.67亿吨,上缴税金(费)389.38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建设和带动了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2002年,东营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35.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1年增长11.3%;人均GDP2.9万多元,人均储蓄和人均消费位居山东前列。

为进一步推动油田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东营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保持了超前发展的态势,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中心城建成区面积达到58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突出"大空间、大绿地、大水面"特色,不断提高绿化、美化、亮化档次。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3%,人均公共绿地12.51平方米。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一座现代化的石油港口城市已现雏形。建成了引、蓄、灌、排相配套的水利工程体系,市内水域面积379.9万亩,占总面积的31.96%,拥有亚洲最大的平原水库,建成10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库522座,蓄水能力达8亿多立方米,全市设计引提黄河水能力达到每秒514立方米。建成了海、陆、空相结合的立体交通网。其中公路尤为发达,密度达59公里/百平方公里,在全省率先淘汰了路,市内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33公里。铁路南接胶济线,开有直通济南、南京的客运线。东营港被列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建成5000吨级码头2个,3000吨级码头3个。东营机场已于2001年11月28日正式通航,先期开通了东营至北京、上海、深圳、哈尔滨、新疆库尔勒等五条航线。电力、电讯事业名列全省前茅。电力成为全省供电量最大的地方电网之一,国内外通讯方便快捷,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160万门。

(四)"借助外力、启动内力、凝聚合力、加快发展"是东营市近期工作的首要任务。在一定时期内,黄河三角洲的石油工业带动了东营经济的发展,但由于地方经济基础薄,多年来形成的一端是现代石油工业、一端是传统农业的二元经济结构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这种局面若不尽快改变,东营经济就会长期处于被动局面。由于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根据世界石油城市的发展经验,无论该地油气丰度如何之大,其开总是要走一条由盛而衰的道路。在这方面美国的洛杉矶和前苏联的巴库为我们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洛杉矶于上世纪初逐步进入油气产量高峰期,由于石油开发促进了飞机制造业、军械工业、农业等产业发展,稳步形成替代产业,实现了长期繁荣。巴库石油掘业于上世纪40年代达到顶峰,成为前苏联经济的命脉。但由于没有及时发展替代产业,城市随着石油工业的萎缩而走向萧条。这两种典型为黄河三角洲和东营市建设提供了宝贵借鉴。1998年的国际油价暴跌和1999年的石油石化公司改组,都曾给东营地方经济造成了严重震荡。因此,发展多元经济,增强其抵御各种风险和波动的能力,已成为东营市发展的一项最紧迫的任务。为此,东营市取了"借助外力、启动内力、凝聚合力、加快发展"的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借助外力,就是努力吸收利用市外经济。东营市自1999年12月开始实施"大开放、大招商",以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质的服务、最优良的环境吸引外来投资者,借助外力加快发展。截至2000年底,全市共引进已投产(营业)项目四千多个,到位外来投资总额48.4亿元,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有228个。其中由世界500强企业之一日本三洋公司合作投建的激光头项目于2000年年底正式投产,首期设备投资3.2亿元人民币,产品全部出口。日本黄河三角洲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于2000年11月开始实施,总投资9.6亿元人民币,是迄今为止山东省最大的农业利用外资项目。启动内力,就是通过深化改革,转变职能,企业改制,提高办事效率,激发全市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各项工作争创一流。凝聚合力,就是东营市、胜利油田、石油大学和济军生产基地共处黄河三角洲,互相支持,优势互补,已经凝成了一股团结向上、加快发展的合力。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已呈现出蓬勃向上的新局面。

我是胜利油田子女,东营油已经快开完了,油田这两年已经走下坡路了,在东营有发展前途吗。

有发展前途。

胜利油田是个企业单位,东营市是一级行政区划,石油可以枯竭,东营市作为一个地方行政区划永远存在。不论你是否在胜利油田工作,在东营,你有你的亲人朋友,不在国企,仍然可以有别的工作生存,在自己的家乡发展,比外出工作的人更稳定。

东营市作为沿海城市,有着宝贵的土地,蕴含着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东营市因油而生,多业并存,因与国家的经济发展融为一体而繁荣。国家在,东营在;国家强,东营强;国家繁荣,东营繁荣。东营市的今天离不开每一位东营人的奋斗,东营市的明天也离不开每一位东营人的奋斗,每一位东营人的命运与东营的命运是一体的。

胜利油田目前为止,还是挺好的的,原油勘探量约2亿吨上下,生产力在2300万吨左右。国际油价低位时,可以大量进口原油,胜利油田是中石化的下属国企单位,中石化以炼油和进口油为主,经济效益比较好些。并不是你想的那样“不行了”东营是1983年建市,比较年轻很有潜力,从2015年以后东营市以发展生态环境为主,打造旅游型城市,以发展黄河入海口生态城文明城,没有多久,只有长久之计。

不否认外出工作可有更大的机遇,但其往往附带更大的竞争与不确定性,一个好的公司,一个适合你的岗位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在外需要的生活成本是一笔不可忽视的支出,吃住行是刚需,在房价飞涨的社会背景下,租房费也随之不断上涨;一日三餐吃的好囊中羞涩,吃不好嚼之无味;出门挤地铁会更让你感到生活的艰辛,更不要说在冬天的寒夜里赶不上公交了。

所以在东营发展还是有前途的,并且会更加稳定。

东营是成于油田,败于油田吗?

简单地将东营的成功与失败归于油田,似乎并没有多大的问题。

不过,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东营的确是一座因油田而兴起的城市,但是他逐渐地没落,实际上是很多型城市的宿命。

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东营市还不是东营市。

在当时,东营是山东省惠民地区广饶县东营村。

石油会战之时,华东地区的勘探人员在东营附近发现了油田,由于油田位于胜利村附近,这个由东营村、胜利村以及周边村镇组成的油田被命名为胜利油田。

1966年,运输原油的淄东铁路修建,东营拥有了第一个火车站。

石油改变了东营的命运。

就好像铁路改变了河北省石家庄村,河南省郑县的命运一样。

由于石油,东营获得了国家发展规划的青睐。

公路、铁路、火车站、机场,纷纷眷顾了这个渤海湾畔的小村庄。

甚至在1969年京校外迁之时,当时的中国石油大学也迁入了这座石油小城,并更名为华东石油学院。

1983年,东营成为地级市。

车牌号为鲁E,由此可见,地位并不低。

石油给东营带来了诸多难以想象的,由村发展成地级市,东营只用了20多年的时间。

不过,大量涌入东营的人口,似乎并没有多少人为这座小城做过长期规划,本地土著也好,石油工人也好,高校老师也好,外地学子也好,东营这座城市构成简单,石油将大家聚在了一起,但是似乎并没有团结起来。

譬如,中国石油大学的搬迁。

2002年,中国石油大学开始盯住了山东基础设施与经济环境更加良好的青岛,之后,便没有留恋地将主要的学院搬迁到了青岛。

在山东省内部,2017年,东营的GDP为3801亿元,这样的数字,远超一些三线城市。

作为一座人口只有213万人的城市,东营的人均GDP可以说是十分可观。

但是,东营的危机,似乎也要比其他城市更加明显。

比如,人口老龄化。

2014年,东营60岁以上人口为35万人左右,在当年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8%。

坦率地说,东营人口老龄化,已经是难以挽回的事态。

这或许才是东营真正的衰败。

石油的发现使得大量工人纷纷前来,高校的搬迁带来了大量的教师与学生,火车站促进了东营与其他地方的商贸交流。

但是,这一切似乎停了下来,石油带给东营的,只有这么多,剩下的需要东营自身创造的,很显然,东营创造不出来了。

于是有才能有技术有野心的人选择用脚投票,离开了这座城市,中国石油大学的搬迁是一个标志,而人口老龄化则说明,东营难以吸取年轻人口。老年人因为年龄大了,难以离开。

东营的兴起,是自然蕴藏的石油。

但东营的衰败,应该是,原本眷顾给东营的优质与优秀人才,决意离开吧。

如果您到外地,别人问你是哪里人,说东营的话也许没有几个人知道,如果说胜利油田,大部分人还是知道的,由此可见东营市的知名度还是需要油田来打响的。

现在我对悟空的问题提出我个人的一点看法:

东营也算城市,依托于胜利油田,而且所有的建设也是让步于油田,所以在东营你想不到的地方都会出现油井,抽油机也许在小区里,也许在路中间。并且,东营市是山东省人均工资最高的城市,这项荣誉得益于油田职工的贡献,所以毋庸置疑的是东营肯定是:“成也油田”。

那么能不能“败也油田”,就得看东营的经济构成,和地方企业的发展方向了。炼油,化工,轮胎,有色金属是东营经济的支柱,如果哪天没有油了,估计炼油厂肯定是不存在了,而其他的又是高污染行业,所以东营如果在石油枯竭前能转型成功,也许还行,反之不容乐观。

反正我是不看好东营的,地方和油田矛盾太深,东营市人员构成复杂,治安不是很好是主要原因。

知道2017年油地经济比例吗?1:9,确切的说是11%:89%,地方经济早已经是东营的主体了。其实现在油田包括之前,油田的收入绝大数贡献给中央了,地方获得的并不多,油田的贡献在于东营最初的基础设施是依托油田建起来的,东营最初的高消费人群也是油田职工,带动了地方经济最初的发展,当然还有全省前列的高物价。

现在油田确实已经有些没落了,而东营还没有败!我们现在已经不提油城了,现在东营的目标定位是:打造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黄河入海文化 旅游 目的地,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东营也已经获批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高新技术企业已经发展到149家。东营现在的支柱产业是石化、橡胶、石油装备、有色金属、新材料“五大产业”,现在石化产业很大一部分是用的进口原油,质量比油田的好,价格还低。东营的石油装备制造国内外闻名,装备制造业最集中的东营区的石油装备产业规模占到全省的80%、全国的30%。2017年,全区规模以上石油装备企业达78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1.9亿元。东营正大力发展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现代高效农业、文化 旅游 产业“四大潜力产业”。这几年东营正大力发现这几大产业,有了一定的基础,以航空航天为例,建设了中国商飞试飞基地,C919正在这里试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院正在建设,空客中国再交付中心也有望落户东营;高效农业去黄河三角洲农高示范区看看就能看到东营农业的未来了……

说东营败也油田的朋友怕是有些想当然了吧!

东营成于油田但不是败于油田。败也是败于他自己。东营市的许多居民来自全国各地本来应该是文化多元包容性强,实际上不是当地人本位主义严重吃地皮行为成风。建市多年还油田地方经纬分明油田人一直没有被真正的被看成是东营市的居民。更不要说是外地来东营的务工人员。东营不消灭地痞文化是会严重影响东营未来的发展。

可能很多人连“东营”这个地名都没有听过,不知道它在哪个犄角旮旯,但说到胜利油田,它的名声却如雷贯耳,稍微有点地理常识的人都知道。胜利油田的大本营就位于东营市。

先有胜利油田,后有东营

1955年国家在华北平原勘探石油。1961年,在东营村(记住,东营是一个很小的地名)附近打的华8井,首次见到工业油流,日产原油8.1吨,从而发现了胜利油田。1962年,在东营构造上打的营2井,获日产555吨的高产油流,这是当时全国日产量最高的一口油井。随后,大规模的石油会展开始了,大量的石油技术人员、工人及其家属涌入今天的东营境内。 1950年开始,今天东营境内的广饶、利津、垦利均隶属于惠民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10月东营地级市建立。1989年胜利石油管理局正式成立,机关主体位于东营市。因此,胜利油田和东营关系是,先有胜利油田,后有东营市。

东营的经济发展

因为有胜利油田的存在,东营的石油、化工、专用设备等行业规模巨大,极大地带动及当地的经济发展。2017年东营市GDP达到3800亿元,对于一个人口只有220万的地市来说,经济规模很大了,因此其人均GDP名列国内前茅,人均生产总值177376元,按年均汇率折算为26271美元。

2017年,东营2235万吨,占全国石油总产量的比重为11%。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等产量也很高,石油开和加工业成为了东营的经济支柱。

非也,非也。东营成也油田,败就不会说了!东营炼化产能能炼胜利油田三个的年产量,实际炼油田两个的年产量。如油田大规模裁员下岗达百分之五十,将对东营经济近乎毁灭性打击。油田人消费量的占比远大于GDP的占比。文化建设也领跑东营市,与济南青岛看齐。没有了油田的东营市,只好和莱芜并肩了!

就一句话!没有了石油,东营就是一个村!转型失败!看看这几年东营还有几台提油机在运转?!自己开的石油比进口的还贵!难怪每年两桶油都说卖的越多,亏损越多!再看看这里面东营市几个县区的发展,别的不很清楚,广饶哪有发展。简直就是倒退。除了不停的申请各种城市的荣誉称号,狂提房价之外,别的还有啥?一个人口五六十万的小县城,房价都万元左右,简直就是扯蛋。轮胎化工企业接连倒闭,烂尾楼不断出现。就连惠及民生的中医院和开发区卫生院的大楼三年还没有建起来,徘徊在烂尾的边缘。真不知道,这是怎么了?

东营确实成于油田,但是没有败于油田。因为目前东营市还是在正常发展,生产总值受到油价带来的油田产值减少的影响,但是没有败落,因为还有其他的产业撑起了半边天。

所以,说东营败于油田是不对的。其实东营一直在发展油田以外的产业,虽然有些企业和油田的关联度比较大,但是也可以向外发展。所以胜利油田作为央企,对东营市的影响虽然很大,还没有达到可以衰败东营市的地步。

所以我们相信,东营市也会逐步加大其他替代产业发展的,因为有 历史

教训的。

以前叫惠民地区,归滨州管,早一批来的油田人都知道东营这片最擅长的是要饭,饿死人的事太正常了。后来大量油田人口涌入,当时的油田的待遇好,工资高,直接带动消费,尤其是90年代末大量东北和南方地区的人涌入经商。东营经济飞速发展,带这个时候东营本地人的存在感微乎其微。直到21世纪,国家大改企业就是企业,不能有公检法,学校医院等等。而且房地产崛起,东营靠卖地皮发家一大批。有了资金从而各类企业也都崛起,反而油田天天改革走上下坡路了。油田是型城市,虽说天天喊生态 旅游 型但是拿出手的没几个地方。

说这话的人肯定是地方的人!成于油田是肯定的!败于油田是谬论!因为,东营立市是因为油田的发现发展,因为油田的产值,会战的人口和中石油的投入,否则,以当地的农业,人口数量绝无可能挤身于地级市的层面!东营市依靠油田的技术,人才,产业优势,选择了石油化工和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发展,一方面建设炼化企业,一方面把装备销售到油田企业,东营市的发展少了油田成吗?你们把油田和地方切割的如此干净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吗?还是少些夜郎自大吧!

德州离东营多远?

德州离东营大概250.6公里。

德州与东营的距离略大于济南市到平原县的距离,约为250.6公里,说明德州与东营的距离相对较远。事实上,德州位于山东省西北部,而东营位于山东省中部偏东地区,两地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远。

德州与东营之间的交通十分便利。可以通过高速公路、铁路和公路等多种方式前往。其中,高速公路是前往东营最为便捷的交通方式。从德州出发,可以选择京台高速公路、滨德高速公路、德商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前往东营。此外,德州还有多个汽车站可以乘坐前往东营的客车。

德州与东营之间的距离适中,交通十分便利,为两地之间的经济交流和人员往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东营市简介

东营市,山东省辖地级市,别称油城、东方湿地之城、黄河水城,位于山东省北部,东、北临渤海,西与滨州市毗邻,南与淄博市、潍坊市接壤,地势沿黄河走向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总面积8243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0月,全市辖3个区、2个县。截至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20.9万人。

1983年10月15日,东营市正式挂牌。东营市是中国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中国重要的石油基地。东营是古代伟大的军事家孙武故里、山东地方代表戏曲吕剧的发源地和中国第二大石油工业基地胜利油田崛起地。是衔接环渤海地区与黄河流域的重要战略节点,是山东半岛城市群重要沿海港口城市和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城市,是黄河流域重要出海通道。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东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