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石油和原油有什么区别

2.轮船为什么使用重油?

3.液化石油价格每吨多少?

4.六支装十毫升玻璃瓶多少成本

5.重油发电机组的重油发电发展分析

石油和原油有什么区别

重油价格和石油价格对比_重油价格和石油价格对比图

 原油和石油的颜色非常相近,石油和原油的区别在哪?下面我整理了石油和原油的区别,供你阅读参考。

 石油和原油的区别:

 原油,主要是指从油井中开出来未加工的石油。它是一种由各种烃类组成的黑褐色或暗绿色黏稠液态或半固态的可燃物质。也因为起是由不同的碳氢化合物混合组成的,有机溶解能力差,既不溶于水,也难以与其他液体相溶,但特别的是,原油可与水形成一定的乳状液。

 而石油主要是指由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相互混合而成的粘稠的、深褐色的液体。经过加工后,石油可作为燃油和汽油,亦或是化学工业产品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原料。

 原油和石油的颜色非常相近,但加工后两者的颜色非常不同。其中,原油的颜色偏黑,石油的颜色偏黄。

 由此可见,原油投资与石油投资也是有一定区别的。目前,原油投资主要是开而未加工石油的投资,它的种类相对较单一。而石油投资则是包含汽油、柴油、交割调整价多个品种的投资方式。换言之,石油投资的品类较多,可分散投资者的投资风险。

 但原油投资与石油投资一样的是,两者都可买涨或买跌,且两者的流程、交易流程都相同或相似。因此,在提到原油投资时,大部分人都会将其与原油投资等同起来。

 当然,影响人们对石油与原油看法的,还有原油与石油之间的关系。从某种程度上看,原油价格与石油价格几乎保持同涨同跌的状态。但相比石油,原油的价格涨跌幅度与频率更大。

 石油的10大生活用途:

 1.燃油

 这个应该没有悬念,而且消耗了大部分的石油。72%的石油用于制成各种燃油:汽车上的柴油、汽油,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使用的燃油。

 2.塑料

 塑料无所不在,牙刷、盆、瓶子、iPad、圣诞老人随便就可以数出一大串,原来,我们生活在石油的包围圈里几乎所有的塑料都是石油产品,如果没有专门了解,我们很难把黑乎乎的石油与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塑料制品联系起来。

 3.沥青

 沥青也叫柏油,是石油加工过程的一种产品,也有天然形成的沥青。全球有铺装路面的公路总长为1700多万公里,可以想象消耗了多少沥青!

 4.衣服

 我们从衣服标签看到的涤纶、腈纶、锦纶等面料,都是由石油生产的合成纤维。纺织所使用的纤维中,化学纤维的比重接近3/4,天然纤维占比仅有1/4,而90%以上的化学纤维产品依赖于石油,所以想想看,你一生要?穿?掉多少石油?

 5.合成橡胶

 合成橡胶具有高弹性、耐高温、低温等性能,广泛应用于工农业、国防、交通及日常生活中,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鞋子、体育用具、轮胎、电线电缆等物品都能找到合成橡胶的身影,而石油就是制作合成橡胶的主要原料。

 6.制药

 制药确实与石油密不可分。先不说间接耗材,如包装使用的塑料,就连药品本身也依赖石油。例如苯,许多药都从苯衍生而来,而苯又是从石油里制取,现代医药的进步也和石化技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另外肢、人造器官以及医用 X 光片及其处理溶液等等也使用了石油制品。

 7.清洁用品

 如果没有了石油,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很脏。我们用的清洁用品很多都是石油制品,如洗涤剂、洗发水、沐浴乳、肥皂等等,里面都含有石油的衍生物。

 8.食品

 食物也能和石油扯上。石油是如何来到餐桌上的呢?

 石油不仅用来制造化肥、杀虫剂等,很多食物的保鲜、染色、以及调味都有石油产品的参与,还有我们嚼的口香糖如果算上食品生产间接消耗的石油,那么人一生要"吃"掉551千克石油。一瓶500毫升的纯净水,经过发现水源、开、净化、装瓶、运输等环节,最后摆在你面前,一共需要消耗167毫升的石油。

 9.润滑油(润滑脂)

 润滑油、润滑脂广泛用于各种机器润滑,如果没有润滑,几乎所有的机械都不能正常运转。润滑油、润滑脂(黄油)里面的成分大部分是石油炼制的基础油,许多润滑油里面90%的成分是石油。生活中较常见的润滑油是汽车发动机用的发动机润滑油,俗称机油。

 10.化妆品

 石油也是制作化妆品的原料,含量较高的可达80%!石油精炼或合成出来的油、石蜡、香精、染料等,都用来制作化妆品。有兴趣的话可以留意一下自己所使用的化妆品成分表,看看里面到底含有哪些东西。

 原油的用途:

 一、原油产品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广泛的作用与功能。

 原油产品,主要指原油炼制生产的汽油、煤油、柴油、重油以及天然气,是当前主要能源的主要供应者。原油产品提供的能源主要作汽车、 拖拉机 、飞机、轮船、锅炉的燃料,少量用作民用燃料。 金属、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分子合成材料,被称为三大材料。全世界原油化工提供的高分子合成材料产量约1.45亿吨。除合成材料外,石油产品还提供了绝大多数的有机化工原料,在属于化工领域的范畴内,除化学矿物提供的化工产品外,石油产品生产的原料,在各个部门大显身手。

 二、各工业部门离不开原油产品

 现代交通工业的发展与燃料供应息息相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燃料,就没有现代交通工业。金属加工、各类机械毫无例外需要各类润滑材料及 其它 配套材料,消耗了大量原油产品。建材工业是原油产品的新领域,如塑料管材、门窗、铺地材料、涂料被称为化学建材。轻工、纺织工业是石油产品的传统用户,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与推广,无不有原油产品的身影。

 三、原油产品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石油工业提供的氮肥占化肥总量的80%,农用塑料薄膜的推广使用,加上农药的合理使用以及大量农业机械所需各类燃料,形成了石油工业支援农业的主力军。

?

轮船为什么使用重油?

船舶往往是万吨甚至十万吨级别的,所以要求的动力非常大,同时对于速度没有太大要求,所以重油比较适合。

当然最重要的,是因为重油非常便宜,如果船舶全部使用柴油的话,运输成本将高的吓人。当然烧重油发动机的变速性能差,所以船舶在进港时还得使用柴油发动机,便于应对频繁加减速及变道。

重油是石油提炼完轻质油之后剩下的粘稠物,密度高、热值高、一小瓶能烧个把小时那种,氧气不足的话更是黑烟滚滚(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碳单粒),这种油没办法在车辆的燃烧室里喷射,以前没法在内燃机上使用,所以都是直接在充氧点着,然后烧锅炉,推动蒸汽轮机作为动力。现在技术更成熟,这些重油种可以用在商场的大型二冲程柴油机上,但是最高转速也就一百转出头,所以也就对速度要求不高的船舶来说可以使用。

扩展资料:

重油的要求

1、黏度低

以便于管道输送,有利于喷吹雾化改善燃烧效率;重油因含石蜡量多而黏度大,使用时需进行预热,使达到100 ℃或100 ℃以上,以降低黏度。

2、凝固点要低

一般重油凝固温度为22~36 ℃;对石蜡量多,凝固点高的重油,应取适当的加热措施,以便于运输和装卸。

3、闪点温度高

可用较高的预热温度,便于输送和雾化,一般重油的闪点在180~330 ℃,都高于需要预热的温度。

4、油中的机械杂质和含水量要少。杂质多和含水量高,不仅降低了重油的发热量,而且使用时会引起烧嘴堵塞和火焰波动,故需进行过滤,如将油和水形成乳状液,则可以改善燃烧效果。

5、含硫要低

一般含硫量为0.15%~0.30%,但也有少数重油含硫高达2%,使用中造成不良后果。

重油在钢铁厂可用作高炉喷吹燃料,加热炉、铁矿石烧结和铁矿石球团法的点火、焙烧等。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二次石油危机之后,油价上涨,加之重油还可以制取其他化工原料,所以钢铁厂使用重油的数量减小,而代之以煤粉。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重油

百度百科-轮船

人民网-船舶排放成大气污染防治盲点 发动机和燃油标准低是主因

液化石油价格每吨多少?

昨天,记者从中石化获悉,6月1日起,中石化统一上调液化石油气、石油焦、重油等销售价格,上涨幅度在100元/吨以上。 据中石化下发的通知,6月液化石油气价格,各企业上调平均涨幅不低于200元/吨,尤其是华南地区的广州分公司液化石油气价,要贴近进口气价销售。石油焦统一上调100元/吨以上,重油、硫磺也均设定了上调目标。 之所以调整价格,中石化方面表示,是因为国际油价仍处于高位,且呈上涨趋势,使得国内企业亏损加剧,所以决定从6月1日开始,统一上调部分产品销售价格,并要求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取适当营销措施,确保调价目标到位。 对此,国内大宗油品资讯机构——易贸资讯分析师黄庆表示,在成品油、天然气等国家管控产品的价格无法上涨情况下,炼油越多越亏的中石化,只能提高价格市场化的“小产品”来找补。 液化石油气即我们通常看到的罐装气,小餐馆、小城市、郊区等市民使用颇多,居民燃料和交通能源占到液化石油气销售量的85%。事实上,液化石油气价格尽管基本是市场化的,但在今年年初,因液化石油气价格连续上涨,一些地方曾要求企业若调价需上报申请。 对此,黄庆表示,在四、五月份,中石化的液化石油气价格销售均价环比已各增长400元/吨,不过,目前国外进口液化石油气一般均在8000元/吨,比国内产品仍高出千元左右。不过,尽管中石化提出了各地区上调价格的要求,但能否真正提价还需市场考验,因为随着液化石油气价连续上涨,液化气用户开始更多使用电、煤等。(

六支装十毫升玻璃瓶多少成本

判断玻璃的底部区域应以石油焦作为燃料来计算成本,由此推算,玻璃成本为1289.8元/吨左右。以此判断,目前玻璃期价下跌的空间较为有限。

 由于玻璃生产工艺不同,导致用不同原材料生产的玻璃在成本之间存在差异。

 不同工艺生产的玻璃成本差异明显

 生产玻璃的原料成本包括:燃料、纯碱、石英砂和其他原材料,此外还包括人工费用。其中又以燃料和纯碱成本占比最大,分别占到玻璃生产成本的37%和28%。

 生产玻璃的燃料分为:重油、石油焦、天然气、煤焦油、焦炉煤气等。我国通常以重油和天然气为主要生产燃料。重油是经原油提炼的产品,而且重油价格走势和原油趋于一致。近十几年来,随着国际油价上涨,重油价格居高不下,加大了玻璃企业的生产成本。而天然气因其环保,而且有助于玻璃生产质量进一步提高,是今后玻璃生产企业使用燃料的主流趋势。但在现阶段,企业往往会根据成本的不同,选择相对便宜的燃料作为替代,即将成本作为优先考虑因素。

 目前国内重油的现货价格为5.2元/公斤左右,按照每重箱玻璃需要消耗11公斤重油计算,大致为57.2元/重箱。石油焦的价格为1.7元/公斤左右,按照每重箱需要消耗11.3公斤石油焦计算,大致为19.21元/重箱。天然气的价格为2.35元/立方米左右,按照每重箱需要消耗10.8立方米天然气计算,大致为25.38元/重箱。煤焦油的价格为2.7元/公斤左右,按照每重箱需要消耗12.6公斤煤焦油计算,大致为34.02元/重箱。

 以上四种燃料中,使用石油焦生产成本最低,因此大部分玻璃生产企业会选用石油焦作为燃料。

重油发电机组的重油发电发展分析

随着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和对石油需求的不断增长,常规石油储量日益减少,有着巨大勘探潜力和广阔发展前景的重油成为21世纪重要的能源之一。

所谓重油,就是非常规石油的统称,包括重质油、高黏油、油砂、天然沥青和油母页岩等。

有关统计资料表明,世界上重油的地质储量大约为1万多亿吨。重油、常规原油和天然气地质储量比例分别为53%、25%和22%。重油的地质储量相当于常规油气储量之和。

我国重油比较丰富,陆上重油、沥青约占石油总量的20%以上,预测量为198亿吨。

经过50多年的勘探,我国先后在全国12个盆地发现70多个重油油田。近几年,又分别在吐哈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发现深层重油。到2005年年底,我国已探明重油地质储量20.6亿吨。重油已成为中国原油产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国际石油界在重油勘探、开发、炼制与综合利用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难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创新,以求更大幅度地降低成本。另外,随着石油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如何加强世界各重油生产国对勘探开发的重视以及消费国对重油的合理利用,也成为重油工业乃至世界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下面对重油柴油发电机与轻油柴油发电机进行简单对比:

一、重油机的优、缺点

相对柴油而言,重油价格较低,用重油发电较经济。

重油机的耐久性好,它的大修期长,最短的都需10000多小时才需大修,最长的长达40000多小时才需大修,且使用寿命较长,而柴油机一般在7000小时左右就需大修。

重油机噪音较低,但重油机安装占地面积较大,安装周期较长。

重油机的燃油消耗低,但它的一次性投资较大。

重油机带负载能力较强,可长期在90%负载安全可靠运行,但重油机对操作人员及设备管理要求较高。

重油机运行稳定、可靠且可连续运行,并能充分利用废气制冷,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二、重油发电与轻油发电成本对比

1、油价:根据当前市场油价:180#重油:3000元/吨;0#柴油:4.05元/升。

2、燃油耗油量:根据柴油机组性能及确切数据统计,燃重油时每度电耗油约240克;燃柴油时每度电耗油0.28升。

3、对比:(以每度电计算) 项目 重油机(单位:元) 柴油机(单位:元) 耗油费 0.72 1.134 维修费 0.03 0.03 机油耗材消耗费 0.02 0.036 机组折旧 0.01 0.02 人工管理 0.02 0.01 合计成本: 0.81 1.228 由上表可以看出,用重油发电比柴油发电每度电节约成本约0.418元

以一台1000KW机组计算,带90%负载运行,按每天运行22个小时,每月发电26天,每月的发电量为:52万度左右.

重油发电比柴油盈利:52万度×0.418元/度=21.73万元

一台全新1000KW重油机工程总投资在:250~300万元之间(多台机组投资额会大幅降低).

理论投资回收期:275万元÷21.73万元/月≈12个月

考虑各种因素,实际投资回收期为18个月(一年半)。

随着国际、国内能源价格的调整,0#柴油的价格日益攀升。节能降耗倍受现代企业精英们的注视。国际标号180#重油以其低价位、高燃烧值使用方便等优点,成为首选油品。

发电设备的市场前景

发电设备行业是国家重点支持的固定资产投资行业,肩负着为国民经济以及人民生活用电提供发电成套设备的重任,近年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2008年,全国发电设备生产继续保持增长。1-10月,发电设备累计产量达10,745.83万千瓦,同比增长1.9%。

中国电力行业的产业政策将向优化电源结构趋势发展,即优先发展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而对煤电则“立足优化结构、节约、重视环保、提高技术经济水平”。未来一个时期,可再生和新能源发电设备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在中国发电装机总容量中的比重将逐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