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石油石化行业的产业链

2.赏析微课堂之巴斯奎特(六)

3.当前石油化学工业发展面临哪些方面的形势与挑战

4.股市分析:万华化学为什么百万吨乙烯项目选择丙烷路线?

石油石化行业的产业链

丙烯美金价格走势_丙烯美金价格走势图

石油石化产业链的构成

石油化工是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和化工产品的整个加工工业,包括原油和天然气的开行业和油品的销售行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通常可以将石油石化产业分为:石油开业、石油炼制业、石油化工、化工制品和化肥行业等。

“石油开”指的是将原油和天然气从地下出的过程,并将原油和天然气分离。“石油炼制”指的是将原油加工成汽油、柴油、煤油、石脑油、重油等油品的过程。“石油化工”指的是,将石油产品和石化中间品加工成石化中间品的过程。

而“化工制品”指的是将石化中间品加工成制品的过程。“化肥行业”指的是将石油产品合成为化肥的过程。每个过程有其自身的功能和特点。具体分类和特点如下:

石油工业包括全球的勘探、开、炼制、运输(通常利用油轮和管道运输)和油品销售等。石油也是许多化工产品的原料,包括医药品、熔剂、化肥和塑料等。该行业通常被分为三个主要部份:上游、中游、下游。通常将中游纳入下游之内。

扩展资料

石化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1、价格传导的过程

鉴于化工领域广泛存在着“中间体”,而国内又缺少交易“中间体”的现货市场。因而我国石化终端产品的价格形成过程较为复杂,往往受到上游价格垄断的影响。

产业链图显示了石化产业链的主要环节,其产业链末端产品的价格经由各自产业链的加工环节传导形成。

芳烃亦可来自石油轻馏分的催化重整。石油轻馏分和天然气经蒸汽转化、重油经部分氧化可制取合成气,进而生产合成氨、合成甲醇等。

三烯三烃经与无机产品反应可获得“中间体”,包括PE、EG、聚乙烯醇、丙烯晴、已内酰胺、对二甲苯等,也就是产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等产品的原料。

通常价格的形成主要受两种因素主导:一是消费拉动,二是成本推动。在这两种类型之间,价格传导的过程和效果也大不相同。

(A)消费拉动型

在消费拉动的情况下,受下游需求增长的影响,价格开始上涨。此时,该加工环节的边际利润也随之增长,进而拉动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这一过程在产业链中的每一个加工环节中重复,至传导至产业链的源头石脑油)。某一环节受到阻碍,特别是在产能远远大于产量或者需求的环节。

(B)成本推动型

在成本推动的情况下,产业链源头原材料价格首先上涨,其结果要求将增加的原材料成本转嫁到该加工环节的产品价格之中。这一过程在产业链中的每一个加工环节重复,直至传导至产业链末端的终端产品。不同的是,成本的推动不如需求的拉动那么顺利。

(C)消费萎缩

与上述两种情况相反的是,消费萎缩和成本下降时的传导过程。当消费萎缩时产品开始积压,企业开始减产,导致该加工环节的原材料价格下降。这一过程逐渐向上游传导,最终迫使产业链源头产品价格回落。该上游产品有可能是其他产业链的上游。

(D)成本下降

对于下游企业来说,原材料成本的下降是件好事。不但可以提高加工利润,还可以降低产品价格,扩大市场。然而,在成本下降的整个传导过程中,加工企业却很难应对。面对不断降价的原材料,无论以何种价格买入,企业都要面临亏损。

百度百科-石油石化行业

赏析微课堂之巴斯奎特(六)

鼎典理念:

让孩子拥有发现美和独立思考的品质。

2019.04.10

今日赏析微课堂分享~

让·米歇尔·巴斯奎特

巴斯奎特这个人和巴斯奎特这位画家如今很难分开。他的作品带有一种混乱的音乐感,生动醒目,带有一种二元对立的暗示性:财富与贫穷,民族融合与种族隔离,内在经验与外在体验。他活着时候过着艰苦的生活,死得时候也很痛苦,但却是一个非常年轻的人,对于如今略显沉闷的当代艺术圈,不禁令人猜想,如果他活着,他会在特朗普的美国看到什么?

《无题》183.2 x 173cm

1982年2017年成交价:1.105亿美元

这件作品自从年5月最后一次被藏家Jerry and Emily Spiegel购买以来,就一直处于隐身状态,当年的买家仅仅以1.9万美元佳士得买下这幅画,2017年,这幅画已获得1.1亿美元的价格(约合人民币7.618亿元)。

《无题(恶魔)》238.7 x 500.4 cm

1982年 2016年成交价:5728.5万美元

2016年5月10日,佳士得“战后及当代艺术晚拍”上,有一位神秘买家通过电话购得了五件重量级作品,其中包括创下巴斯奎特个人作品拍卖纪录的《无题(恶魔)》(1982),以5728.5万美元(约合3.74亿人民币)的价格成交。

《瘾君子》182.8 x 213.3 cm 19

2013年成交价:4884.4万美元

在1982年,巴斯奎特创作了《瘾君子》这幅作品,在2013年的佳士得拍卖记录为4880万美元。该画作以黑色为背景,描绘出两个杂乱的人物形象。人物瞪大了眼睛,表明其深受毒品的危害,在画作中也被表现了出来。

巴斯奎特被认为是马蒂斯、毕加索之后,依然从传统中建立艺术风格的艺术家。尽管我们看到那些充满着街头、和非洲历史的符号,表面的冷酷并未掩盖巴斯奎特作品背后的原始、热情。丙烯和油画材料是他的主要工具,没有复杂到处充斥着黑人的原始表达,在白人的街区里行驶,出身中产,却放荡不羁。与其说嗜赌成性,不如说他在时刻体验死亡。没有学院的束缚,在自由的时空里表达自己所有,不分空间,没有刻意的技术,却善于在流行和传统里勾勒自己的世界。

流行元素是不可忽略的符号,在他的作品里,与传统结合在一起时尚感十足。他与毕加索一样,具有着天才般的傲慢;也和安迪沃霍尔一样,善于经营和表达自己。这位天才的艺术家死后,资本追逐的热度更是空前高涨,数千万美金或英镑。艺术的道路上不乏孤独者,但缺乏勇敢如他者。

如果巴斯奎特活到今日,也已是暮年。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新艺术运动参与者,大多也销声匿迹。每一段历史都是残酷的,过去的留下的记忆愈发珍贵。然而历史从不重复某件事情,在另一个时空里,仅此艺术而言,向巴斯奎特致敬!

当前石油化学工业发展面临哪些方面的形势与挑战

石油石化是重要的基础产业,它为国民经济的运行提供能源和基础原材料,许多国家都对该领域高度关注。而原油位于石化产业链的源头,在全球能源消费中占很大比例。如在2004年前后,欧洲和亚洲约为32%,中东地区高达53%,中南美洲约44%,非洲约41%,北美约40%。2008年,全球每天消费原油大约为8600万桶。全球最大的原油消费国是美国、中国和日本。石化行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以1999年至2003年的平均值计算,中国石化行业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14.4%,工业增加值占约16%,总资产占比约13%,产品销售收入占比超过14%,而石化行业工业增加值约占GDP的4%。

石化行业的地位不仅体现在其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上,也体现在其对整个国民经济提供的基础性作用上,其基础性作用和支柱性地位体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1.为生产和生活提供能源。根据IEA的数据:2005年,在中国的一次能源总需求中,石油占18.8%,是除煤炭以外最大的能源。我们常用的汽油、煤油、柴油、石脑油、燃料油等都是石油的下游产品。2.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原材料。石油不但是重要的能源物质,也是化工行业的重要原料。从上游的石脑油,到中游的各类中间体,以及下游的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等,都是石化产业的重要原材料或者产品。化工领域是个巨大的行业,其产品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上至航天航空等高科技产品,下至服装和生活日用品,无一没有化工原料油的身影。3.支持与促进农业发展。在农业领域,除农机动力需使用燃料之外,化肥占据了很大的比重。此外,现代农业大量使用塑料薄膜,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石油石化产业链的构成

石油化工是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和化工产品的整个加工工业,包括原油和天然气的开行业和油品的销售行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通常可以将石油石化产业分为:石油开业、石油炼制业、石油化工、化工制品和化肥行业等。

“石油开”指的是将原油和天然气从地下出的过程,并将原油和天然气分离。“石油炼制”指的是将原油加工成汽油、柴油、煤油、石脑油、重油等油品的过程。“石油化工”指的是,将石油产品和石化中间品加工成石化中间品的过程。而“化工制品”指的是将石化中间品加工成制品的过程。“化肥行业”指的是将石油产品合成为化肥的过程。每个过程有其自身的功能和特点。具体分类和特点如下:

石油工业包括全球的勘探、开、炼制、运输(通常利用油轮和管道运输)和油品销售等。石油也是许多化工产品的原料,包括医药品、熔剂、化肥和塑料等。该行业通常被分为三个主要部份:上游、中游、下游。通常将中游纳入下游之内。

石油石化产业链

石油领域的上游通常指原油和天然气的寻找、收和生产,被称为勘探和生产领域。还包括寻找地下或者水下油田和气田,和钻井等工作,以及后续开原油和收取天然气等油井的运营工作。

下游领域包括石油炼厂、化工厂、石化产品的分配和销售环节,以及天然气销售企业等。下游行业涉及数千种油品和化工产品,如汽油、柴油、航空燃料、取暖油、沥青、润滑剂、合成橡胶、塑料、化肥、防冻剂、杀虫剂、医药品、天然气和丙烷等。

石化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为了便于研究价格的形成和传导过程,本文根据价格形成和传导的特点,按照石油产品(简称油品)和化工产品两大类进行分析。

1.价格传导的过程

鉴于化工领域广泛存在着“中间体”,而国内又缺少交易“中间体”的现货市场。因而我国石化终端产品的价格形成过程较为复杂,往往受到上游价格垄断的影响。

产业链图显示了石化产业链的主要环节,其产业链末端产品的价格经由各自产业链的加工环节传导形成。如图所示:石油馏分(主要是轻质油)通过烃类裂解,或裂解气馏分可制取乙烯、聚乙烯、丁二烯等烯烃和苯、甲苯、二甲苯等芳烃。芳烃亦可来自石油轻馏分的催化重整。石油轻馏分和天然气经蒸汽转化、重油经部分氧化可制取合成气,进而生产合成氨、合成甲醇等。三烯三烃经与无机产品反应可获得“中间体”,包括PE、EG、聚乙烯醇、丙烯晴、已内酰胺、对二甲苯等,也就是产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等产品的原料。

通常价格的形成主要受两种因素主导:一是消费拉动,二是成本推动。在这两种类型之间,价格传导的过程和效果也大不相同。

(A)消费拉动型

在消费拉动的情况下,受下游需求增长的影响,价格开始上涨。此时,该加工环节的边际利润也随之增长,进而拉动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这一过程在产业链中的每一个加工环节中重复,直至传导至产业链的源头石脑油(或者天然气)。这一过程有时也会在某一环节受到阻碍,特别是在产能远远大于产量或者需求的环节。

(B)成本推动型

在成本推动的情况下,产业链源头原材料价格首先上涨,其结果要求将增加的原材料成本转嫁到该加工环节的产品价格之中。这一过程在产业链中的每一个加工环节重复,直至传导至产业链末端的终端产品。不同的是,成本的推动不如需求的拉动那么顺利。由于产业链中下一环节的阻碍,而无法完成价格传导过程,致使该加工环节的边际利润降低,甚至处于亏损状态。事实上,上游价格的向下传导,必须得到下游产品消费市场的消化。一旦价格超过了消费者愿意接受的程度,该产品将面临积压的命运,价格根本无法继续传导。结果该产品不得不亏损销售,生产企业必须承担亏损的现实,直到价格能够向下传导为止。

(C)消费萎缩

与上述两种情况相反的是,消费萎缩和成本下降时的传导过程。当消费萎缩时产品开始积压,企业开始减产,导致该加工环节的原材料价格下降。这一过程逐渐向上游传导,最终迫使产业链源头产品价格回落。这一过程有时会在某一环节减弱,因为该上游产品有可能是其他产业链的上游,只要该产业链的整体需求没有充分的下降。

(D)成本下降

对于下游企业来说,原材料成本的下降是件好事。不但可以提高加工利润,还可以降低产品价格,扩大市场。然而,在成本下降的整个传导过程中,加工企业却很难应对。面对不断降价的原材料,无论以何种价格买入,企业都要面临亏损。这就导致了另外一种局面,企业宁可停产也不愿意生产。当然,为了保住重要的客户,大多数大型企业不得不继续亏本生产。

我们还可以将上游原材料价格与下游产品价格进行对比,找出价格运动的相关性。从以往产业链上产品价格的年均变化趋势来看,石脑油价格的变化与原油价格的变化总体一致,相关度在产业链中最高。也就是说,其裂解差价相对稳定。此外,从原油到PTA的整个产业链,价格传导有如下规律:

原油-石脑油 (加工费区间:35—50美元/吨)

石脑油-MX (加工费区间:50—60美元/吨)

MX-PX 加工费区间:80—100美元/吨)

PX-PTA (加工费区间:150—170美元/吨)

事实上,将原料和产品之间的差价与上述加工费区间对比,我们可以了解某一环节的盈利状况和所处的环境。一旦某一环节出现扭曲,该环节或许就是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

2.价格传导的特点

石化产业价格传导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A)时间滞后性。通常产业链越长,滞后的时间也较长。

(B)过滤短期小幅波动。由于具有滞后性,一些短期和小幅波动还没有来得及向下传导,价格就已经发生变化,因而短期波动得以过滤。

(C)传导过程可能被阻断。当产业链中某一环节的供需关系处于极端状态时,该环节供需关系本身上升为影响价格的主导因素,因而价格传导被阻断。

(D)价格垄断性。由于国内缺少交易石化“中间体”的市场,因而其价格具有垄断性。越是靠近产业链上端的企业,其价格垄断性越强。

(E)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进口依存度较高的“中间体”,其定价常常受到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进口依存度越高,受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越大。

3.油品价格的形成

在我国,除石脑油和燃料油外,其油品的价格仍然由“发改委统一定价”,用区间定价的原则。即只有当国际油价波动超过一定幅度时,才会进行调整。因此这些油品的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的联动性并不太大,且滞后的时间很长。但我国的石脑油和燃料油已率先用了“市场定价机制”。可以设想,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的油品价格形成机制将最终用由市场定价的方法。

在市场定价的环境下,油品价格一方面受原材料成本和加工环节边际利润的影响,另一方面还要受产品供需关系的影响。除了生产成本之外,我国的油品价格往往受进口成本的影响,特别是亚洲市场价格的影响,尤其是在国内需求缺口较大的情况下。例如,我国黄埔市场的燃料油(180CST)价格,主要受新加坡市场价格的影响;而我国的石脑油价格则主要受日本市场价格的影响。

在亚洲的油品市场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新加坡市场。亚洲地区特别是远东地区的成品油定价基本上都要参考新加坡成品油市场价格,而“普氏”(PLATTS)的油品报价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普氏(PLATTS)公开市场是指每天下午5:00-5:30在公开报价系统(PE190)上进行公开现货交易的市场,每天公布的报价是15天以后交货的价格,实际交割一般在15-30天之内进行。

4.裂解差价与价格传导

与化工产业不同,由于不存在所谓的石化“中间体”,油品的价格均由交易油品的市场决定(我国没有交易石化中间体的现货市场)。一般来说,油品成本应该包括生产原材料和辅料,以及加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或者说,油品价格由“原材料成本”+“边际利润”构成。通常,我们使用“裂解差价”的概念,描述某一油品的市场价格与原油的市场价格之差。

在油品市场上,裂解差价是衡量企业盈利状况的一种指标,也是市场供需关系的一种反应。当裂解差价走高时,炼厂的利润扩大。意味着:或者油品价格上涨,或者原油价格下降,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其结果是炼厂利润增加。当裂解差价走低时,意味着:或者油品价格下跌,或者原油价格上涨。这种价差的变化,通常暗示着价格的未来走向。

影响价格的其他因素

1.季节性影响

季节性主要是指随着季节的交替而产生的需求量不同的情况,石化终端产品的季节性消费情况直接带动上游石化产品的产销变动,从而进一步引发价格的相应波动,形成一定的季节替。在石化产业链中,还有一些环节具有季节性特点,包括原油等。

2.相关商品价格走势

由于相关商品价格价格具有较强的替代作用,其价格变动也直接影响到石化产品价格走势,如PTA和棉花,由于其都是纺织品的直接上游原料,所以它们之间具体较强的替代作用,价格走势也具有一定的联动性。

3.人民币汇率变化

人民币汇率变化直接影响到石化中间体及上下游产品的进出口价格,将直接影响到该系列商品的进出口竞争力情况。如对PTA而言,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和出口国,人民币升值降低纺织品的出口竞争力。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意味着按美金计价的进口PX价格更加具有吸引力,有可能促使相应的报价上升。

4.国家宏观政策法规对价格的影响

国家宏观政策法规对价格的影响主要包括进口关税、出口退税以及国家产业政策取向等等。进口关税直接影响到进口商品的成本,出口退税反应在出品商品在国外的竞争力情况,而国家产业政策取向则直接影响到某个产业或领域在未来的发展状况,对未来产品的供需情况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关况具有较强的联动作用。

总之,石化产业链较为复杂,且各品种具有各自的特点。如PTA与纺织品市场密切相关,而LLDPE与农膜市场密切相关。这就导致了各个品种还有自己的运行规律,尽管原油价格的影响完全相同。鉴于我国的农业生产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有限,因而LLDPE领先于原油价格恢复上行,这就是一个“减缓、阻断、甚至逆转原油走势”的典型案例。

股市分析:万华化学为什么百万吨乙烯项目选择丙烷路线?

这些天一直有个卫星在聒噪,什么卫星石化百万吨乙烯项目比万华化学百万吨乙烯项目因为原材料路线不同,盈利要比万华化学多45亿。看到45亿哥目瞪,牵的狗呆住了。

万华化学MDI产能过百万吨的时候,在包含了其他盈利项目在内年盈利都没有超过30亿元,这国内一家企业百万吨乙烯项目都能盈利45亿+以上,并且是比万华化学百万吨乙烯盈利多45亿,万华化学预计乙烯项目投产后年利润20-30亿左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不准,我们保守点估计,按环评上说运行3年半就收回170多亿投资了太乐观了),这个45+30,,,,,画面太美,不敢想象。就是万华化学百万吨乙烯项目投产后一分钱不挣,卫星石化都要拿着45亿盈利笑傲江湖,足以秒杀百万吨MDI装置的获利啊。————简单计算,这逻辑都不通啊,百万吨乙烯压根不可能超过50亿以上年盈利,那多的45亿哪来的?

时间紧,哥还要出去散步,直接简单粗暴,拿万华化学董事长说的以正视听。

以下内容来自股东大会现场记录,俩版本大家比较看。

— —请问丙烷做乙烯的经济性如何?为何不选用乙烷路线?

首先,丙烷裂解做乙烯,万华具有特殊的优势,与提前布局有关。

万华13年开始布局,针对中东对万华企业不了解,取了一些措施:2014年为了让中东供应商了解万华,万华特意在香港发了10亿元的债券,为了评级投资级别,表明万华不是耍赖企业,这对于美国中东供应商了解万华有很好的作用。万华在LPG市场购方面有一定话语权,万华拥有中国唯一的CP定价推荐权,比其他同样客户更早知道价格趋势,2017年成为远东地区价格推荐者,建立了万华在中东的口碑;去年LPG相关贸易,万华赚了1.79亿贸易净利润。

并且万华具有天然洞窟;一期118万立方米,二期准备120万立方米;丙烷价格季节周期性极其明显,冬天价高夏天便宜,地面库投资巨大而且装不多、占地面积大。地下存储优势明显,夏天存放、冬天释放,显著降低购成本,也帮助中东生产商调节他们的库存(万华反向操作)

其次,中国乙烯价格现在还是石脑油裂解定价,轻烃裂解还没有。美国页岩气革命后,丙烷大量副产,使得石脑油价格:丙烷价格从1:1变成了1:0.8-0.9(石脑油600-700美金/吨,丙烷500美金/吨),处于重要的窗口期。2016年万华先知先觉,判断丙烷价格会下降;而中国乙烯是石脑油裂解定价,故丙烷路线价格优势显现。

再次,美国乙烷出口码头少,大量国内消化做乙烯,能运到中国多少不知道,中美竞争可能会导致来源中断,乙烷只有美国有,而液化气全世界都有。

万华的PDH装置一年有8万吨乙烷副产,裂解去做乙烯;副产的甲烷附加值低,去做燃料了。

——请问不做丁烷裂解的原因是什么?

过去丙烷和丁烷价格差30-40美金/吨,今年5月差了5美金/吨(500vs.505);夏天时,东南亚的国家用丁烷的安全性高,丁烷价格会有上涨;从供应上来说,天然气开时,丙烷产量比丁烷多60-70%。

因此以丙烷裂解在量价上都是合适的。

另一个版本的现场记录:

第二,效益问题,万华走的是一体化发展道路,原料型产品是通用型的产品,例如丙烯同质化厉害,万华往下走,例如PDH装置,中国有7套,万华的效益是他们无法比的,万华拥有14.4亿净利润,他们最好的效益都没有我们的零头多,我们做PO,丁醇,再做聚醚,再做系统料,一体化的道路,我们的产业链没有企业可以匹敌。未来我们会做乙烯,我们会做大量的POE,POE目前四个公司能做,万华开发了3年了,但是产业发展需要个培育的过程。我们做乙烯的逻辑也是这样的,会和MDI产业链结合起来,以此来解决副产氯化氢问题,同时公司还会开发下游高附加值的烯烃产业,中国烯烃产业都是大路货,比如做聚丙烯或者丙烯酸及酯就结束,公司会做产业链,我们会让国家支持,因为我们会做高附加值的东西。

12、乙烯项目,实际上丙烷路线不是很经济,虽然现在是经济的手段,但是丙烷生产乙烯会产生大量甲烷,剥离甲烷的手续能耗较高,综合来说,这套生产路线的运行成本较高,为什么不等乙烷出来之后在做这个产品。

除了行业判断的基本逻辑,万华具有特殊优势:

第一,公司LPG购有很大的话语权,在全世界CP定价权中,公司是中国唯一具有推荐权的企业,2017年公司LPG贸易赚了1.79亿净利润。

第二,公司目前拥有100万立方米的地下洞库,二期还将建设120万立方米的地下洞库。丙烷价格周期性极其明显,夏天没有取暖价格很低,冬天价格很高。而丙烷做地上库,效果不佳、占地面积大、不安全且投资巨大。地下冻库优势明显。

目前中国乙烯价格主要来自石脑油裂解定价,轻烃裂解还没有。在过去美国没有页岩气革命时,石脑油价格与丙烷价格差不多。美国页岩气革命,丙烷大量副产,导致丙烷价格下跌。在美国页岩气革命的重要窗口,公司预判丙烷价格下跌,此时投资裂解料投资乙烯优势明显。事实也证明这一点,目前丙烷价格现在是石脑油的80%-90%,石脑油价格600多美金,丙烷价格500多美金。

第三,美国乙烷出口很少(出口码头很少),主要是国内消化掉的,多少运到中国未知。美国和中国之间在竞争,未来存在美国直接不出口中国的风险,乙烷只有美国才有,中东基本没有。而LPG是全世界都可以买到的。

以上三个逻辑正是万华投资丙烯的巨大优势,会给股东带来超额收益。

13、目前来看,乙烷裂解还是趋势,未来PDH装置换成乙烷?

公司PDH装置产出乙烷8万吨/年,二期乙烯装置中就有乙烷裂解炉,现在一期的乙烷直接用做燃料。后面,公司将一期PDH装置产出的乙烷作为二期料,二期副产的甲烷大多数作为一期料,用做燃料,这个利用能够更加充分,这也正是公司的第四个优势。

孩子,莫怕,万华化学丙烷路线一样不差的。

董事长言之凿凿答疑解惑,不比豆腐哥或者任何其他人一知半解要清晰明了吗?简单说就是万华化学有上游油气稳定价格合适供应渠道,有自有码头,自有二百万立方米地下洞窟,有自己独特丙烷路线工艺技术,能让不可能变成可能,让自己的丙烷路线异军突起!

光二期120万立方米丙烷洞窟投资都要大十几个亿。万华化学吃饱了撑的,拿着不挣钱的丙烷路线,还先后30几亿投入俩百万立方米洞窟,并且装满俩洞库要占用40亿以上流动资金(不同季节丙烷等石油气价格不同)不就是为了拿到稳定可靠低价订丙烷原料吗?(作者:享个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