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伊朗成为第二个朝鲜,特朗普这盘棋还走得下去吗?

2.美股最近为什么老是下跌?全球经济不行了吗?

3.从乘风破浪到黯然落幕,饭店之王希尔顿家族,为何富不过三代?

4.为什么中国流行suv

5.委内瑞拉的经济是怎么崩的?

6.说的实际的,川普上任会发动什么战争

7.今年来全球民粹主义抬头的原因是什么

8.为什么美国从一个石油进口国变成了石油、天然气出口国?

当伊朗成为第二个朝鲜,特朗普这盘棋还走得下去吗?

美国油价涨为什么想念川普_美国油价为什么那么便宜

伊朗现在的情况就是完全不把美国放在眼里了,前段时间的时候美国对 伊朗准备发起威胁的时候,没料到伊朗主动出击,直接击落一架价值1.2亿美元的无人机。有了朝鲜的先例,伊朗现在也就依葫芦画瓢。它的不断挑衅,并不是真想激的美国来打它,只是通过这种手段,让特朗普进退两难,让欧洲全力向美国施压,最终达到解除对伊制裁的目的。

特朗普上台后,美国急需在叙利亚战争拿回优势,让手下小弟看下美俄谁是老大,美国把俄罗斯紧紧的托在叙利亚战场,很大程度的削弱俄军实力。 特朗普向全世界证明,安理会是谁说了算。 把俄罗斯逼入死胡同,加速俄罗斯的衰败,叙利亚是中东一块大肥肉,特朗普拿下叙利亚可以稳固中东的势力。

回顾特朗普当选时的一系列言论,不难看出端倪。特朗普在去年1月20日就职仪式演说中,就已经非常直截了当地表明执政思路:“从这一天开始,我们的国家将拥有新的远景。从这一天开始,只有美国优先,美国第一。每一个关于贸易、关于税收、关于移民、关于外交的决定,都会为了美国工人和美国家庭的利益而做出。”

国际油价节节攀升,可能会导致美国通胀加快上升,甚至对美国今年升息四次的预期产生影响。一旦美联储升息节奏被迫加快,全球其他央行也将不得不选择收紧政策,届时极有可能产生输入式通胀。一旦全球进入加息周期,极容易刺破泡沫,甚至导致经济危机发生。

美股最近为什么老是下跌?全球经济不行了吗?

1、由于海外疫情风险加剧,市场担心疫情蔓延及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由于相关恐惧所导致的经济减速,美国经济可能已经陷入衰退。摩根资产管理环球市场策略师朱超平表示,在疫情和油价的双重冲击下,美国企业的债务风险可能暴露,进而造成使去杠杆和经济衰退的风险上升。

2、美股从09年开始持续上涨,估值早已经透支了美国经济的未来

08年金融危机之后到09年美联储实行了量化宽松政策(QE),随后引来了全球大量资金入市,马上让美国走向了正确的轨道上,随后在科技股、金融股不断上攻,而正是有了长期的赚钱效应,才使得更多的资金流向美股,美股才会走出长期牛市。

然而此次美股暴跌科技股竟然领跌股市,科技股的高速上涨早已引发市场担忧,加之之前美国一些列政策动作,企业对未来贸易前景充满担忧,进一步加剧美股抛售。

3、美国产业化结构的不均衡

近二十年来,美国逐渐实行“去工业化”战略:一方面将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转移到生产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如印度、越南。另一方面国内大力发展服务产业,这造成了美国产业逐渐空心化,劳动力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实体经济转向虚拟经济。

实体经济的萎靡和虚拟经济的高速发展让美国的经济变得头重脚轻。这造成的结果就是美国制造业用工成本、运营成本与利益获取之间成反比。同时近期全球的侵袭下,被动地使所有实体生产国在同一个阶段受到冲击,虚拟经济瞬间失去实体的支撑,把风险暴露了出来。

全球经济问题:

全球经济只是出现暂时性的衰退,尽管疫情对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在短期内会带来一定影响。但是,疫情既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也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内在紧密关系,更不会改变全球价值链格局。

扩展资料:

下跌情况:

欧股方面:欧洲三大股指2日全线下跌。巴黎股市CAC40指数报收于5786.74点,下跌118.43点,跌幅为2.01%。德国法兰克福股市DAX指数下跌271.70点,跌幅为2.05%,报收于12964.68点。伦敦股市《金融时报》100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报收于7285.94点,下跌60.59点,跌幅为0.82%。

国际油价方面:纽约油价2日上涨,2020年1月交货的纽约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上涨0.79美元,收于每桶55.96美元。布伦特2月原油期货收涨0.43美元,涨幅0.71%,报60.92美元/桶。

黄金方面:纽约商品黄金期货市场交投最活跃的2020年2月黄金期价2日比前一交易日下跌3.5美元,收于每盎司1469.2美元,跌幅为0.24%

中新网-美股再暴跌!道指进入技术性熊市,为何还不见底?

中新网-美股加速下跌 三大股指创近两个月最大单日跌幅

中国经济网-理性看待疫情对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

从乘风破浪到黯然落幕,饭店之王希尔顿家族,为何富不过三代?

超过百年 历史 的希尔顿是全球最大连锁饭店之一,1919年由康瑞希尔顿(Conrad Hilton)创立,但家族经历遗产官司重创,后人无力接班,富不过三代,最终在2007年将事业出售给私募基金。

奠定家业的康瑞(Conrad)生于1887年,他本来希望成为一位银行家,但数次创业未果,1919年,德州有家旅馆老板想将资产、转进油田事业,康瑞见到机会,便与朋友募资了3万5千美元买下,开设了第一家希尔顿饭店(Mobley Hotel)。1925年,康瑞在达拉斯开了第一家以自己姓氏为名的饭店,此后越开越多,于是在1929年,他进一步将所有旅店改名、成为连锁饭店体系。

早期创业路崎岖。康瑞虽然拥有8家饭店,但版图扩张来自大幅举债,事业外表亮丽,实则负债累累;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一开始,他立刻濒临破产边缘,其间经历多次买卖官司及资本重组,到1934年才官司和解,此时公司股权极为分散,外部股东众多。

二战后经济复苏,并购速度加快,且有鉴于旅馆数众多,康瑞整并旗下所有旅馆、成立希尔顿公司(Hilton Corporation)。1945年,希尔顿公司历经多次协商后,买下世界上最大的饭店—芝加哥史蒂文斯大饭店,1947年,希尔顿公司在纽约证交所上市。此时海外商机快速成长,康瑞亦想拓展海外,为了避开公司董事会成员的掣肘,1948年成立希尔顿国际(Hilton international)以便发展国际市场,隔年分拆希尔顿国际为独立公司,专心发展海外业务,并成功买下纽约号称“世界旅馆皇后”的华尔道夫大饭店。

1954年,康瑞发动了美国旅馆业最大的并购交易:以1.1亿美元买下Statler Hotel Company。这桩成功的并购案,隔年让希尔顿公司的每股盈余,较1953年增加两倍以上,一举将整个集团推升为全美龙头。至1964年,希尔顿国际也在纽约证交所上市。

康瑞共有三次婚姻,育有三男一女。他的首次婚姻在38岁,与原配生下3个儿子:尼克逊(Nicholson,1926-1969), 拜伦(Barron ,1927-) 以及艾瑞克(Eric,1933-2016)。康瑞55岁时结了第二次婚,生下一个女儿法兰西丝卡(Francesca)。89岁时,他又结了第三次婚,这次直到过世,并无小孩。

二代长子尼克逊长期有,酗酒和暴力虐待行为,42岁就因酗酒引发心脏病去世。小儿子艾瑞克则性情温顺,16岁就进入希尔顿任职,从行李员,厨师,电话接线员等基层做起。至于次子拜伦,从小展现不一样的特质,对航空飞行充满兴趣,17岁便开始学习飞行,此外,拜伦早年也在外独自创业闯荡,包含与别人合资创立MacDonald Oil company以及创立美国最早的航空租赁公司之一。

1954年,拜伦进入家族企业任职后,很快地向父亲展现了成本控管与房产规划的长才,当时他是希尔顿酒店公司的副总裁,运营“全权委托”公司。这家公司在6年后被花旗银行收购,使希尔顿酒店并入全球通用的授权系统。

高龄79岁的康瑞于1966年退位。39岁的拜伦也在公司董事邀请下担任集团,拜伦正式接班后一年,基于对航空业的热衷,以及战后的国际 旅游 旺潮,说服父亲将希尔顿国际持股,与环球航空(TWA)换股。

然而这桩交易完成后,接下来便发生第一次石油危机、油价暴涨数倍,导致环球航空股价大跌,一路从83美元跌到每股5美元,环球航空也陷入财务危机。1967年至1987年中,希尔顿国际3次被并购,最终股权落到英国集团Ladbroke手上。希尔顿集团不但没有获得“机加酒”的宝贵综效,反而失去对希尔顿国际的控制权,无法在国际市场大展伸手,堪称得不偿失。

首先,集团开始经营酒店,期望藉由国内的高利润业务,来弥补失去的海外商机。10年,集团以1.1亿美元买下的博奕酒店the International 及the Flamingo;两年后,这两家博奕酒店赚进的获利,合计多达集团45%,贡献度几乎与其他160多家饭店一样,同时仍以每年20%的高速成长。因此到了1982年,希尔顿集团便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连锁饭店业者。

然而,博奕事业多与黑道有关,1985年,集团在亚特兰大斥资3.2亿美元、重金打造的,就因为得罪了当地有力人士,迟迟无法取得营运执照,几经斡旋,最后整个产权仅能以成本价卖给地产大亨川普,即当今。

拜伦的第二招,是加快创新商业模式,并补足品牌地图。13年起,希尔顿集团大力发展特许加盟业务和饭店物业管理业务,他们领先业界、引进了电脑预约系统(Hiltron),供旗下所有品牌饭店使用。失去希尔顿国际经营权后,集团吸取教训、转而并购其他饭店品牌,满足不同定位客群,同时还建立康瑞洲际(Conrad International)等副品牌,不放弃海外发展的可能性。

拜伦的第三招,是利用资本操作,大幅提升股东价值。亲身创业的经验,让拜伦十分熟悉租赁业运作模式,因此15年时,希尔顿以8300万美元代价,将六间大型饭店的5成产权卖给保德信保险集团,同时售后回租,以资本租赁方式来管理物业,可收取丰厚的管理费以及一定比例的利润。

这笔交易大大活化旗下资产,更重要的是让大家看到,集团的土地资产价值,远比股票总市值高两倍,连带让股市投资人更有信心。这笔现金进帐,拜伦先用它来偿还早期利率较高的,然后买回流通在外的2成股权,这次复杂的资产、负债与股权综合重组,使整体市值攀升、股价大涨约7倍。

康瑞很早就开始思考接班事宜。基于遗产规划及上市前股权规划,康瑞在1944年、股票上市前,即以慈善为名,设立了基金会(Conrad N. foundation),主要支持对象为弱势族群,并将名下99%遗产移转至家族基金会,董事会成员多数皆是家族后代。

不过拜伦不同意这项安排,他认为,个人对父亲赠与基金会的27%股权,应该有收购之权利,因为他认为天下是自己个人打下来的,父亲只是“铺好一些基础”;因此拜伦主张,父亲遗嘱中表示的,是给予自己购买全部27%股权的选择权,只有这样,才能维持希尔顿集团的决策运作,及家族对集团的控制权。

然而,基金会董事们对这个遗嘱意思表达皆有疑义,认为拜伦过度扩大解释了老爸的意旨,当时拜伦个人仅持有上市公司3.6%股权。基金会与拜伦双方闹上法庭、缠讼十年,遗产股权归属,演变成为家族二代董事长,与一代建构基金会之间的争夺战。

1988年,法院裁定,拜伦可获得1,350万股之中的4百万股、基金会可获得350万股,其余6百万股须交由信托管理,但拜伦为信托执行者,且可获得6百万股所分配股利收入的6成,其余股利收入则为基金有。这个判决,让拜伦拥有希尔顿公司超过25%之投票权利及股息收入,直至2008年为止。这场判决也影响了未来接班人的选择,及最终的出售决策。

拜伦与父亲不同,一生只有1个妻子,他们生下了8个孩子,有15个孙子。然而,其中只有儿子大卫(Did)曾负责营运,其余子孙对于家族事业都不感兴趣。拜伦曾想过让大卫接班,或是交班给自己的弟弟艾瑞克。但他们的经营能力及年纪问题,在在让他难以放心;希尔顿家族中,很多人都是媒体 版的常客:第四代的尼基(Nicky Hilton)长年混迹 圈,小康瑞(Conrad Hilton III)以生活放荡、性格暴躁出名,频频在公开场合惹事,甚至被媒体拍到公开吸食,至于孙女芭莉丝(Paris Hilton)私生活不检,更是声名狼藉。

最终,拜伦虽然不让后代接手家族的饭店生意,但他还是安排儿子史蒂芬(Steven)为基金会董事长。2005年,希尔顿基金会决议:家族成员将永远在基金会董事席次占多数。

拜伦心底,对家族成员接班可能性越来越低,其实颇感失望。面对股息收益及投票权将在2008年到期的现实,拜伦心中拟定了一个长期策略。1996年,当拜伦年届70岁,他选定了一位专业经理人、史蒂芬(Stephen F. Bollenbach)为执行长接班人。此前史蒂芬曾任迪士尼财务长,他曾负责川普集团债务重组,和迪士尼以190亿美元并购ABC等大型交易,专长是策略交易及资本重组。他上任后,集团便开始一连串买卖,为十年后整体出售希尔团集团埋下伏笔。

首先,史蒂芬设立目标,宣示要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博奕业者,目的其实是把利润最佳的博弈业务,规模做大、以便拉抬其估值。史蒂芬上任5个月内,就以股权交换20亿美元,买下Bally Entertainment,一举达到这个目标;此后又在19年,发动敌意并购ITT corporation,突袭未果后,又转向买下Promus Hotel Corporation,以37亿美元纳入6个中阶饭店品牌,成为在美国拥有1,800间饭店的巨头。

同时,史蒂芬也着手与失落在外的品牌合作。19年,史蒂芬开始与当年吃下希尔顿国际的英国股东Ladbroke合作,透过投资3%股权,双方开启共同行销及共同发展饭店两大合作,先试水温。有鉴于博弈业务的经营关系复杂,希尔顿集团自行分割饭店与博奕两项业务,后者改名为Park Place Entertainment,且成功收购了Grand Casino、Caesars World等同业,2003年,Park Place Entertainment改名为Caesars Entertainment,并在2005年以逾50亿美元价格出售给Harrah's Entertainment。

大笔现金入袋后,同年的2005年12月29日,希尔顿集团再以约62亿美元价格,向Ladbroke收购其希尔顿饭店海外业务。这笔交易,使这两家被迫在1964年分离的“兄弟”重新合体,希尔顿公司集中火力在美国业务,而希尔顿国际主要经营国际市场。Hilton这个名字,再次成为一个完整的品牌。

此时,距离拜伦当年获判收取投票权及股息的期限,已很接近。2007年,年高80岁的拜伦表示,自己过世后,%财产都将移转至父亲当年的基金会(Conrad H. foundation);事实上,这些钱大部分也都是当初自基金会遗产官司争夺而来。

2007年7月3日,私募基金黑石(Blackstone)公告以约260亿美元、溢价37%收购希尔顿集团,并将其股票下市。以交易完成后规模看,希尔顿集团旗下拥有 10 个酒店品牌、遍布全球的 2,800 家酒店、近 50 万个房间,是该年度全球饭店业最大宗的并购交易。

出售希尔顿集团后,拜伦继续担任基金会董事长至2012年。2010年时,他也签署当时由“股神”巴菲特与微软创办人比尔盖兹夫妇发起的“捐助承诺”(The Giving Pledge),坦言将捐出大部分身家做慈善。2019年,拜伦以高龄92岁过世,基金会表示,拜伦的慈善捐款承诺实际捐出约34亿美元,将增加基金会资产至63亿美元。

希尔顿家族是一个富不过三代的典型个案。一代创业基础,二代放大规模,但终究因为家族后代后继无力,在第三代期间转手私募基金,让企业进入另一个发展年代。

其别有趣的是一代的遗嘱含糊,造成了以家族成员及外部人士为主的基金会杠上经营的二代,虽然都是家族利益,但是立场不同。这个官司的结果,某个程度导致了后来出售的决策。

果断的创二代,早期在外历练,培养了自信心,战功跟视野,造就了后来宏观操盘的能力。也让他在首次接班重大交易滑铁卢时,还可以运用跨业知识,创新商业模式来提升企业成长,并善用重大交易重组资本结构来提升股东价值。

最重要的是,面对不可逆的判决,他心中设定蓝图与长期,挑选适合的专业经理人并授权执行,以始为终,逐一补足不足的板块,依照策略脚本持续推进,最终见好出售。

面对家族没有能力接班,整体出售给私募基金,可能也是个选项。除了保持企业的完整性,还保留家族名字,并卸下经营重担。不论最终作出什么决定,掌门人面对重大决策,要勇敢做出决策,及早规划。

基金会也是财富规划的一种重要工具,不仅大幅提升税务效能,更能有效的提升家族形象。但是重点在于如何掌握基金会,董事会的董事席次安排与决策运作,才是能够维持创始人初衷的重要关键。这个个案告诉我们,基金会运作更需小心安排,不要让自己人变成外人,甚至成为吃里扒外的外敌。

为什么中国流行suv

喜好从家轿转变为SUV也不过是几年的事情,SUV为何突然成了中国车市的香饽饽呢?

车媒体先科普一下小姿势:其实,SUV车型是从皮卡车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就是为何最初的SUV基本都是硬派越野车(非承载式车身),而说起皮卡/SUV,就不得不提及一个国家:美国(此处掌声恭喜川普大叔登堂入室、出震继离)。

尽管现在的美国SUV车型已与往日大有不同,大多数SUV车型同样是用轿车平台或专门的SUV平台生产,而并非与皮卡共线而用非承载式车身结构,因此,这些SUV在乘坐舒适性、燃油经济性以及驾控性能等方面得到了全面改观,与以往由皮卡演变而来的SUV车型有本质区别。

但,这并不妨碍美国人对SUV或皮卡车型的喜爱。在美国居民区,你可以很容易看到一些人家的门口既有SUV车型又有皮卡,尤其是在乡村、田园,这些地方几乎很少见到轿车。这种情况与美国人的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在这个地广人稀、劳动力极其昂贵的国家,男人就是家里的电工、木工、水管工甚至装修队,而这些平常人基本都不会使用的工具以及水泥、木板、针子等产品都可以在大型超市或家居超市购买到,男人们要负担起力所能及的一切家庭重体力兼技术劳动,而这时,显然一辆轿车或者欧洲人所钟爱的旅行车是完全不能胜任运输任务的。

几年前,这种SUV大潮流行到了中国,并且一发不可收拾,连年夺得车市销量增长率第一位,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而在SUV市场持续火爆的情况下,甚至还出现了“一款热销SUV救拔一个车企”的奇迹。不过,SUV的火爆、车市的升温是一方面,消费者的选择是另一方面,但从SUV的持续热销中还是反映出了国人对SUV的热爱。

那么,如今汽车市场车型何其多,为何单恋SUV呢?

从感性的方面讲,其实SUV车型并非完美无缺,比如视野盲区大,重心高、操控性差,车重、风阻系数大、油耗高等问题,也是不争的事实。不过选车这事儿就如同找对象,基于国人喜欢“高大威猛”的购车心理,SUV车型从开始就给了国人良好的第一印象。不过,除此之外,小编还有几点关于SUV的优势,可与大家一起分享分享。

首先,就是SUV空间较大。大块头有大肚量,这用来形容SUV是再合适不过,相比轿车来说SUV有着得天独厚的空间优势,较高、较宽的车身使得车内纵向、横向的空间比较大,即使装个婴儿车这样的大件行李或是出游时拉一大堆东西也比轿车轻松的多,并且,车内的座椅高度也比轿车高一些,驾乘者乘从舒适性较高一些。

其次,驾乘SUV有“高人一等”的感觉。这种心理上的暗示很明显,在SUV车内,无论是驾车者还是乘客都有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尤其有拥堵的城市,驾驶SUV车型的车主能够越过前面的轿车看到更远处的路况,这多少对缓解堵车的郁闷的心情还有所帮助,甚至还有种“你在车里看尾灯,我在车里赏风景”的意境。

再者,当前SUV车型更符合国情。中国不像美国地广人稀、油价便宜,因此大排量车型随处可见;同时,也不像日本弹丸小国、人口稠密,倾向于小微车型;国内的情况要复杂得多,并且目前,国内多数有车家庭也只有一辆车,更注重实用性,而且,在一些较大的城市,由于停车难的问题,同级别的三厢轿车甚至还如SUV灵活,因此也催生了SUV市场的兴旺。

还有,SUV车型更适合国内路况。尽管我国的公路建设成就已经世界瞩目,但相对来讲,无论是公路密度还是真实路况,都还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提并论,与此同时,山区、丘陵、川泽等地段的复杂路况不仅在乡村公路会遇到,甚至一些大城市也存在这样的路况,复杂的路况让人们不得不选择底盘高的SUV车型,即便这样的SUV并不具备很强的越野能力,但是在应付非铺装路面时还是要比轿车强得多,因此,可以说选择SUV也是无奈之举吧。

从理性的角度看,还有一些原因让国人倾向于选择SUV车型,这其中有政策层面的原因也有汽车技术发展的原因,还有中国汽车市场的原因。

先说政策层面的原因,那就是“限购”,在一些经济发达的一二线城市,机动车“限购”已经成了非常“流行”的做法,与此同时,摇号获取车牌的方式同时也大兴其道,因此对于摇号买车的人们来说,每个总有那么几天会让你为之忐忑不安,茫茫的摇号大军,低低的中签率,遥遥无期的等待,能够将任何人的毅力榨干,而一旦摇号成功,那种喜悦的感觉绝不亚于中头彩。因此,这种“中国式烦恼”,让更多的消费者在选车时选择“一步到位”,无论论实用性、论方便性还是论空间等各方面优势,SUV都是不可多得的选项。

再说说汽车技术方面的原因。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研发,如今的SUV无论从设计、内饰、配置、功能等各个方面都比以往先进了很多,某些方面更是直接媲美轿车甚至优于轿车,比如在大多数消费者最关注的燃油经济性方面,由于先进动力总成的配备以及车身轻量化技术的应用,SUV车型已经与同级别的轿车在油耗方面基本持平或相差无几,在这种情况下,SUV的优势就会凸显出来,而选择SUV也成为了理所当然的事。

最后说说汽车市场方面的原因。由于越来越多的品牌齐齐发力SUV市场,越来越多的品牌染指SUV市场,因此越来越多的SUV车型逐渐投放到市场。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如果“物”不再“稀”,自然也就不“贵”了,SUV的发展就是如此,从这几年各级别SUV车型的价格走势便可以看出,几乎所有品牌的SUV车型价格都在不断下探,尤其前几年那种一车难求、加价提车的情况,如今也少之又少,而随着汽车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过程中,SUV车型的价格也不再令人们望而却步,而是价格逐渐平民化,车型逐渐多样化,市场逐渐细分化,人们不仅可以有更多的选择,而且可以以更少的代价购入称心如意的SUV,因此,何乐而不为呢?

以上种种,都可以看作是人们青睐SUV的原因,也是SUV只在中国火爆的主要原因。而对于未来SUV市场的发展,小编认为,尽管增速可能没有这几年“凶猛”,但也一定是增速最快的市场之一。

一方面原因是国人多元化的消费需求逐渐形成,随着人们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升,人们的休闲方式也发生着巨大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们热衷于自驾游,这样的生活方式更呼唤SUV车型成为家庭的一员,而这也是SUV盛行和高增长的核心动因。

另一方面,SUV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这也意味着未来各级别SUV车型的价格会进一步下探,同时,油耗标准收紧,也更加促使各车企在研发技术方面的投入的创新,可以说,未来SUV车型的全能性基本可以超越所有其他类型的车型,

这样一来,作为消费者的你,不选SUV,那你选什么呢?

委内瑞拉的经济是怎么崩的?

委内瑞拉经济这么差是因为石油的诅咒吗?,沙特也是依赖石油的国家它也给自己的国民高,但是经济也没有像委内瑞拉那么差,委内瑞拉国民连粮食这重要的物质都没法提供,大量委内瑞拉40%的国民在饥饿线上,这在沙特是不可想象的。那应该是美国的制裁,伊朗也被美国制裁,但是伊朗的粮食能达到92%自足。而且伊朗的工业水平还是可以的,不像委内瑞拉工业这么落后。,连卫生纸都供应不足。

委内瑞拉经济崩溃,物资供应不足原因是因为委内瑞拉现在还在用原社会主义的方式,控制了所以有的生产和生产要素,使有官员腐败剥削老百姓的权力,人民没有了生产的积极性,没有人会去想我如何赚钱养活自己而是等待的政策,人们没有生产的安全感,这大大阻碍了委内瑞拉生产力的发展。外国媒体访委内瑞拉的一个养鸡的农场主他的几只海绵状的鸡舍空着,他说,因为他买不起更多的小鸡或 饲料。的价格控制使他的生意无利可图,武装团伙一直在挤压他敲诈勒索和偷蛋。要想改善经济就必须改变现有的经济激励机制,让人民有生产的积极性,才可以拯救委内瑞拉的经济。

说的实际的,川普上任会发动什么战争

会不会发动战争,不是取决于个人,而是取决于美国国家利益和大财团的利益。

我们回头看,阿富汗战争,那是因为和奥马尔,严重威胁到美国国家利益,必须除掉。

伊拉克战争,那是因为萨达姆不再用美元结算油价,这是要美国人的命,当然要除掉。

他们背后的推手是大财团尤其以商为主。

那为什么叙利亚,美国没有直接参战,朝鲜没有直接打,那是因为对美国国家利益不是直接的威胁。

但,未来,至少在8年之内,谁知道谁会威胁美国利益,商会不会没钱,这时候就需要一场战争。

我个人觉得,当总统,不打一仗,肯定不会获得财团的支持。

因此认为,发生战争是肯定的。具体在哪里,我个人觉得,非常有可能是在

克里米亚!!

今年来全球民粹主义抬头的原因是什么

普通民众总认为受到了统治精英的不公正对待,因此民粹主义的土壤永远是存在的。但是当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较好且普通民众能够分享到发展成果的时候,民粹主义不太容易抬头。 如果经济发展比较好,但普通民众认为自己没有分享到发展成果的时候,左翼民粹主义容易兴起,对重新分配收入、提高民众的呼声会越来越高, 比如说新世纪以来油价上涨时期的委内瑞拉。 当经济发展不好、社会矛盾突出的时候,右翼民粹主义更容易占上风,把矛头指向外国人或外部势力,或是国内某个少数族群,当然国内精英也首当其冲,毕竟他们要对当前的问题负责任, 今天的发达国家很多都是如此。

但民粹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必然是有什么共同因素在发挥作用。过去40多年来,全世界最主要的共同趋势是经济自由化、全球化(是国内自由化向外的延伸)和信息技术的展。尽管这一时期是人类有史以来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但 增长的成果在不同的国家之间、同一国家不同群体之间的分配是不均衡的。 由于资本的流动性要高于劳动力,经济自由化和全球化意味着资本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最优配置,资本相对于劳动的回报率会上升, 资本拥有者与普通劳动者的收入差距会显著扩大。信息化则意味着知识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教育的回报会上升,高素质劳动力相对于低素质劳动力的收入差距也会扩大。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统计,19—2009年期间,美国最富有的1%的家庭占美国收入的比重从8%上升到17%,而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家庭的份额出现了下降。尽管国际金融危机使高收入者受到一定打击,但随后的量化宽松政策使资产价格大幅回升,高收入家庭占总收入的比重进一步上升。 这正是“占领华尔街”运动等左翼民粹主义的民意基础。

与此同时,精英阶层对此无动于衷,甚至视为是理所当然。美国最富有的人之一、著名投资家沃伦·巴菲特曾感叹,他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率比他的秘书还低,遭到了华尔街精英无情的嘲笑:既然觉得税太低,你可以多交啊!没人拦着你!美国酒店业女大亨利昂娜·赫尔姆斯利曾经不屑一顾地说:我们不交税,只有小人物才交税。精英阶层不仅对民众的呼声不闻不问,反而想方设法固化既得利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13年的研究显示,美国是发达国家中向上社会流动性最差的国家之一,也就是说,父母辈是穷人,子女将来有很大的可能性仍然是穷人,“美国梦”早已不在。唯一比美国更差的是英国。美国政治学家佛朗西斯·福山认为,发达国家中的特殊利益集团高度强大和有组织性,使得任何违反他们利益的政策都无法通过。正如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

所指出的,“生产关系的调整滞后于技术创新后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调整滞后于经济基础变化,潜在的危机风险必然加大。”

虽然资本的流动性大于劳动,但人的移动始终是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一轮全球化中,大量人口从欧洲移民到北美和大洋洲,奠定了今天世界的政治和经济版图。今天的移民和19世纪的移民没有本质的不同,都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未来,躲避国内的政治迫害或战乱。和那时候一样,移民的到来确实威胁到了原住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不同之处在于,19世纪的移民通过有组织的强大武力征服了原住民,今天的移民中夹杂的恐怖主义活动只是一个附带品。但不管怎样, 恐怖主义的威胁是真实存在的,构成了英国脱欧和川普崛起的民意基础。

民粹主义兴起的后果

从上述分析看,民众的不满是合情合理的,精英的错误也是不能回避的,但 民粹主义开出的药方却是错误的。贸易保护、劫富济贫、孤立主义实行起来很痛快,甚至在短期内会有一定效果,但从长期来看一定是不利于国家发展的。 民众希望自己的诉求能够迅速、有效、免于付出地得到满足,但任何有责任、有担当的政治家都会知道,改变现有的体制需要长期、深刻、痛苦的过程,而且难度会非常大。只有不择手段的野心家才会轻易地做出承诺以求当选。

从历史经验看,民粹主义成为社会主流,其代表人物当选为政治领袖之后,长期实行民粹主义政策将会导致经济的停滞和社会的动荡。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导致跨国贸易和投资活动萎缩,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率。用简单粗暴的手段缩小收入差距,容易引发资本外流和投资下降。而普通民众和精英阶层的矛盾会不断深化,导致社会动荡不安。对此,民粹主义政客会利用这种矛盾,甚至制造矛盾,如把矛头指向外国人或国内某个群体。这样一是转移视线,二是利用民众追求安全稳定的心理巩固自己的统治。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曾经预言,民主制度的最终结局就是民粹政客上台,最后利用社会动荡建立暴君政治,而人们也愿意为了安全而牺牲自由。很多美国人半开玩笑地预言川普将是最后一任,并把他比喻成。

另一种可能性是民粹主义政策不会完全实施,这一是因为精英主导的利益集团力量十分强大,会阻挠这些政策的完全实施;二是双方有可能达成妥协,民粹主义政治家保证精英阶层的基本利益,并换取对方的支持,同时精英阶层做出一定让步,特别是在增量部分。 例如,拉美国家实行进口替代政策,从表面上看是贸易保护,不利于外国产品和外国企业,但已经在拉美投资的外资企业同样得到了保护,他们的利益得以维持和固化。当年的支持者以中产阶级和部分工人为主,但实际上在他上台前夕就和德国大资本家达成妥协,双方互相支持,确保对方利益,后来的发展也确实如此。最终受损的还是普通民众。

在对外政策上,民粹主义总体的倾向是孤立主义的。普通老百姓的排外情绪主要是源于他们认为外国产品、外国资本和外国移民对他们的生计造成了威胁,他们不会主动想着去掠夺其他国家的,占领其他国家的市场。因此,民粹主义即使有民族主义的成分,也是防御性的,而不是扩张性的。但正如前面所分析的,民粹主义的政策从长期来看注定是失败的,不排除政治家为了转移国内矛盾、掩盖自己的失误而引发对外冲突。如1982年阿根廷出兵占领马尔维纳斯群岛引发英阿战争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这虽然是小概率,但在有领土纠纷、历史恩怨和处于战略对峙的国家之间可能性是存在的。

不过,孤立主义会让自己安全于一时,不会让自己安全于一世,80年前美国已经吃过这个亏。今天,西方面临的主要威胁是恐怖主义,这实际上是亨廷顿所说的文明之间的冲突。如果是防小偷,修围墙会起作用,因为小偷去下一家了,但如果是防仇人,修围墙不会动摇对方的决心。民粹主义在全球的兴起,将导致全球化的倒退,世界经济长期停滞的风险上升,各国互信合作的基础削弱,以及国际公共品供给不足,这反而给恐怖主义以及其他非传统安全威胁以更多的发展空间。但另一方面,如果一些国家能够克服民粹主义的诱惑,实现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在国际交往中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其硬实力和软实力都会得到有效提升,并在未来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调整中占据有利地位。

为什么美国从一个石油进口国变成了石油、天然气出口国?

过去美国与中国一样,都是国际最大的原油进口国之一。美国一直是从加拿大、委内瑞拉等国进口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但近年来,美国除了自己生产的石油、天然气自给自足之外,还能够出口,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目前,美国的原油供给量年均增长14%,原油日产量在1150万桶左右,位据世界首位。

其实,美国这个国家本身就拥有丰富的油页岩,只是过去因为技术有限,很难将其中富含的油气提炼出来。但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时,美国德克萨斯人乔治·米切尔的钻探公司突破了页岩气开技术,主要是用水裂法开页气,于是引发了一场美国页岩气革命,大量资本蜂拥进入页岩气开发领域!比如2009年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投资410亿美元购买页岩气份额很大的XTO能源公司等。

美国目前已经是世界页岩气产量第一大国;美国页岩气产量是美国天然气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而从2016年开始,美国成为天然气净出口国,2020年将成为全面出口国!由于前期,美国人投入巨资进行科学研究,美国在页岩油气方面逐步形成一整套技术,这为开发页岩油奠定了基础和条件。

在成功开发了页岩气之后,美国人又利用水力压裂技术转入页岩油的开发!页岩油是页岩层里面所包含的石油,包括泥页岩空隙中的石油,也包括泥页岩层系中致密碳威岩或碎屑岩中的石油,全世界已探明的页岩油储量11-13万亿吨,远超过石油储量!美国位居世界第二。2012年美国页岩油单日产量达到200万桶,预计到2020年单日产量将达281万桶。

正是页岩气、页岩油的大规模开发,让美国在油气产量上面跃升到世界第一,并从油气进口国转变成油气出口大国。而美国近年来,恰巧是与那些盛产石油的国家有着很深的矛盾,美国经常要通过经济手段制裁他们。比如俄罗斯、伊朗、委内瑞拉等,这样会导致世界原油需求存在较大缺口,而美国正好通过扩大产能,来赚取丰厚的油气利润。

目前,美国的原油供给量年均增长14%。原油日产量在1150万桶左右。如果能将伊朗石油出口压低至100万桶以下水平,同时,将委内瑞拉石油出口也能压得可以忽略不计,美国就能进一步占有国际石油市场份额,这就为美国偿还22万亿美元的债务创造了可能性,一旦美国还清了所有国债,财政收入也更趋平衡,那不仅是美国,还有美元在国际上的信用地位也会得到显著提升。美国的经济实力和 科技 水平都会得到跨越式的发展。

严格说来,就原油上美国依然是进口国,到2016年,美国能源自给率为86-91%,只是在精制石油产品上,美国从2011年开始变成出口国。目前美国原油产量居世界第三位,炼油居世界第二位。

这是美国能源自主策略的结果,美国在20世纪初是石油出口大国,到20世纪中叶变成石油进口国,这是因为美国经济和民用高速需求,和美国保护自己的石油储备和环境而不开的缘故,此举导致13年和19年石油危机。

之后,美国开始了能源大战略,一方面大量储备原油,使得美国石油进口率从35%升高到2005年的60%,另一方面寻找各种办法。

美国本身石油贮备极多,但联邦法律为了保护环境不让开,近年来相关法规被修改或废除,这是美国石油产量上升的原因之一。

由于前几年油价上涨,导致页岩开可以盈利,进一步导致页岩开技术的革命,美国的页岩储量雄踞全球,这是美国石油产量上升的另一个原因。

新能源的开发和应用,也是美国能源自主的策略。

2008年大选,总统辩论的一个话题是美国每年花几百亿美元进口石油,从2012年大选开始,这个话题不复存在了,因为美国能源大战略成功了。

不仅进口原油减少,在十几年内会成为真正的石油出口国,而且进口原油只有15%来自沙特之外的其他中东国家。正因为美国基本上不依赖进口石油,而且不依赖中东的石油,美国才能在中东兴风作浪,同时OPEC根本无法控制油价。

能源独立战略是美国近年来非常成功的大战略,是美国维持全球霸权的关键之一。

美国从石油进口国变成石油,天然气出口国是因为美国开发了页岩气,页岩油;

页岩气是非常规天然气的一种, 主要存在于泥页岩之中,泥页岩埋藏比较深,所以开的难度大,成本高,但储量巨大,分布广泛,

美国页岩分布图

自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美国德克萨斯人乔治米切尔的钻探公司突破了页岩气开技术,主要用水裂法开页岩气,引发了一场美国的页岩气革命,大量资本蜂拥进入页岩气开发领域! 比如2009年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投资410亿美元购买页岩气份额很大的XTO能源公司,2011年康菲石油公司也投资150亿美元用在页岩气开发上;

美国目前已经是世界页岩气产量第一大国 ;美国页岩气产量目前美国天然气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2016年开始,美国成为天然气净出口国,2020年将成为全面出口国!

不仅美国有页岩气革命,大量开发页岩气,同时利用页岩气革命带来的水力压裂技术转入页岩油的开发! 页岩油是页岩层里面所包含的石油,包括泥页岩空隙中的石油,也包括泥页岩层系中的致密碳酸岩或碎屑岩中的石油;

全世界页岩油储量11-13万亿吨,远远超过石油储量! 美国位居世界第二,由于有资本优势,,近些年利用页岩气革命带来的水力压裂技术大规模开发页岩油,2012年美国页岩油单日产量达到200万桶,预计到2020年单日产浪将达281万桶!

这也就是为何美国一再打压委内瑞拉,伊朗的原因!只有制裁委内瑞拉,伊朗,不让他们出口石油,美国的页岩气,页岩油才有一个广阔的市场!

美国以往多从加拿大、委内瑞拉等国进口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但目前除了能够供自己消费外,还能出口,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其实,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美国有着丰富的油页岩,只是过去技术有限,很难将其中富含的油气提炼出来。

但美国是经济、 科技 高度发达的国家,有钱还有办不成的事?美国投入巨资进行科学研究,并逐步形成一整套技术,这为开发页岩油气奠定了基础和条件。

有了先进的技术优势,加上美国军事和美元霸权做后盾,美国便开始以各种借口,对传统石油生产国进行制裁,以迫使其石油减产,从而占有这部分原油份额。

众所周知,美国这几年制裁的对象多为盛产石油的国家,如俄罗斯、伊朗、委内瑞拉等,还对伊拉克、利比亚等国实施了武力侵犯,更是导致国际原油市场供不应求,而美国正好扩大产能,赚取丰厚油气利润。

如今,又开始在波斯湾兴师动众,欲将伊朗石油出口压低至零,以便进一步占有国际石油市场份额。

目前,美国的原油供给量年均增长14%,原油日产量在1150万桶左右,据世界首位。伊朗是全球第四个石油储量大国,储量在1500亿桶以上,受美国制裁影响,今年4月份前,日均出口在200万桶水平,是第七大石油出口大国。

可想而知,一旦美国将伊朗拿下,美国的石油产量和销量势必长期独占鳌头,这就为美国偿还22万亿美元债务创造了可能。一旦美国还清了所有国债,必然在世界上愈发耀武扬威,专横跋扈,那时人类灾难或将继续上演。

美国一直都是石油进口国跟石油出口国,这两者并没有直接矛盾!简单来说就是美国本来自己卖石油,然后顺带扮演一下中间商批发一点别人的石油加在自己的石油商品里售出赚差价,偶尔还以次充好卖勾兑油赚暴利。

美国进口石油是因为美国向那些石油储藏国家出口商品,美国方面为了平衡跟这些国家的贸易顺差取了商品换石油的交易方式,在出口商品的时候拿石油结算货款,这种以货易货的方法本来就是全球最通用的交易方式。比如美国跟委内瑞拉的关系,美国一直都是委内瑞拉的石油最大出口国,因为美国向委内瑞拉出口大米粮食以及各种日用商品,委内瑞拉拿石油出口跟美国结算。

美国向外出口石油则是因为三个原因,一个是因为美国对外出口商品数额庞大,等价交换回来的石油太多,不仅美国人自己用不完还能有结余来出口;

其次是因为美国自己也是石油储藏大国,在美国拿商品换回石油的时候美国的石油来公司同样也没闲着,他们开出来的石油自己用不了也是拿出去卖掉。尤其是页岩油革命以后,美国的石油产量大增,逐渐成为全球第一出口国并不奇怪;

最后一个则是因为美国在勾兑油市场赚足了暴利。同样是石油但是各国产地的石油杂质成分不同,所以美国从全球各地进口的石油进行勾兑,把劣质油勾兑成上等油售出赚取加价暴利。

美国因为其庞大的工业生产和消费群体,早就是全球第一大石油进口国,而且是最大净进口国。但现在,由于页岩气革命,美国已经开始大量出口石油,但同时也在进口石油。同时进口和出口石油,这个很容易理解。低价进口中东的石油,高价出售本土石油给东亚国家。

最近,美国的石油产量达到了约1050万桶的日产量,接近俄罗斯和沙特的产油量。美国能源部预计。美国原油产出创10年来新高2019年或将成为世界最大产油国,到2019年,美国石油日产量将达到1200万桶。

尽管美国与中东许多国家有利益之争,但是由于对中东油气的过度依赖,美国在制定对中东的政策时仍有所保留。如今,美国、俄罗斯以及欧洲国家的关系十分微妙。北约和俄罗斯的矛盾不断加深,但是由于欧洲大部分国家需要从俄罗斯大量进口石油、天然气,其对俄罗斯的能源依存度极高。 (页岩气技术开石油)

即使想要通过制裁等手段阻止俄罗斯在欧亚势力的不断扩大,也必须要顾忌欧洲国家内部石油和天然气的供应。由于能源的大量进口而在政治上受到牵制的还有与俄罗斯冲突严重的乌克兰。能源的过度依赖使乌克兰及相关欧洲国家在与俄罗斯的谈判中严重丧失话语权。

然而美国的页岩气革命将会颠覆原本的世界格局。页岩气开前,美国其实已经开始向外出口部分加工过的石油;页岩气革命后,美国将有更多的石油可供对外出口。如果这些石油的输出对象是西欧国家,那么必将削弱能源对欧洲国家在对俄问题上的限制,深刻影响俄欧关系。

这要讲美国的页岩气革命了。

在08年底,页岩气的水力压裂技术有了突破,这个技术革新最早就是发生在美国本土。

一时之间,加上了金融危机的助推,大量投资带着海量中小企业进入页岩气领域,进一步将水力压裂技术的可行性推到极致。

传统油气,你可以想象为一个罐子,我们可以直接打开,插吸管喝水。特点是分布集中,单井储量高,投资需求大,门槛高,利益大。

而页岩油气,你可以想象成一本书,书页里夹杂着一些油气,不集中,没法插吸管。我们需要先把书页压碎,再抽出逃逸的油气。特点是分布广泛,单井储量低,投资需求小,门槛低,利益小。

然而美国的经济环境却太适合开发这种技术了。无数企业倒闭,更多企业生存了下来,把页岩气的开量一下加大到美国能源独立,把本来全球最高的石油期货wti倒挂,成为全球石油期货最低点,也把石油价格压死在了页岩油出井价70美元一桶。

因此,美国不需要进口能源了,还需要为国内传统油气企业减压,出口石油和天然气。

回来看我国,这种模式就很难成功。

一个是两国的页岩构成不同,我国的开难度大,污染高,成本大。

一个是我国没有那么发达的经济体系,国企为主的能源市场不擅长开发页岩油气。

第三点是,我们的可开发储量也没有美国那么多。

所以,我们还是老老实实买油吧。

1、美国对于原油的需求非常的大,长久以来,美国都是全球原油进口量最大的国家,作为非常依赖进口原油的美国来说,在原油的进口上也是吃过亏的。

早在1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而当时的美国因为向以色列不断提供援助,惹怒了中东产油国,这使得产油国对美国实施了原油全面禁运,当时的美国可谓损失惨重,从15年开始,美国出台《能源政策和节能法》,严格限制本国原油出口,一禁就是40年,直到2015年12月才解除了美国的原油出口禁令。这才是美国几十年来没有大规模出口原油的原因。

2、随着近年来美国的原油产量不断的飙升,这在更大的程度上弥补了美国的原油空缺,2018年11月30日当周,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数据显示,美国原油和成品油净出口总量为21.1万桶/天,75年来首次成为原油和成品油净出口国,可以说,美国大量飙升的原油产量致使美国有能力大量出口。

3、即使在去年年底国际原油价格跌至低点的时候,美国至今依旧在不断增产原油,如今正值OPEC和俄罗斯减产提价,但是美国对此一心一意的增产,其目的也是为了抢占国际原油市场份额,毕竟美国如今在能源上已经极大层度的实现了自给自足,外加不断扩大的原油出口,这让美国可以在原油市场占据更大的主动权。

最后,归根结底来说,美国从原油进口国变成如今的出口国,不仅是为了为了赚取原油的外汇,更是为了抢占是市场份额,其最终的目的是掌握原油市场的话语权。

在时代,共和党持续施压,让他改变了基本国策,解禁国内石油出口。还有一个背景就是,当时的美国页岩油革命。

当时的油价有多么高?100美元,不是现在70美元这个概念,在资本主义的美国,这种利益刺激了海量的资金进入页岩油开发,结果就是一方面美国从1000万桶/天的进口迅速缩小至900万桶左右,出口则逐步增加,出口增加就是侵蚀OPEC+俄罗斯的市场份额。

于是,沙特为首的传统油产油国准备将美国页岩油扼杀,沙特持续增加供应,出脱库存,使得国际油价迅速暴跌,半年后,美国页岩油商接连关停倒闭。

但是,沙特这种搞法也是一种自杀的搞法,虽然海湾国家的每桶原油成本基本上在10美元左右,但是,他们的财政是跟石油收入捆绑的,按照沙特的财政预算盘子,他们平衡的油价是70美元以上,沙特上一代执政及油长的搞法让OPEC已经到了无法容忍的状态。

随后,2016年年中OPEC大会,所有产油国敦促减产以提振油价,但是沙特和伊朗反对。最终,迫于极大的内政及经济压力,2016年年底的OPEC大会达成了减产协议,沙特老油长也下了台,随后油价展开反弹。

上述过程揭示的是,美国页岩油的成本极低(危机后已经达到40美元/桶以下),而且在国内GDP比重很低,所以OPEC给了他们喘息之机,他们就可以迅速振作。

加上川普,这个希望振兴美国制造的总统上台,也增加了动力。

其实Trump是对的,石油,天然气很宝贵,但是替代能源非常多(不必列举),川普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既然已经是夕阳产业,何不更多地换回资金,转移财富——美国的公开储量数据至少可以开发50+年以上。

2019年以后,2条二叠纪的输油管道建成,我们将可以看到,美国将轻松地超越俄罗斯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及天然气生产国——这是毫无疑问的。

总结来说,美国的国策改变是正确的,他们在攫取70年石油枯竭前的最后一桶黄金。而对于匮乏的其他国家来说,必须要寻求更多的供应,以及多元化的能源结构,而且这个事将越来越急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