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两金子等于多少银子?

2.古代的金、银、铜换算

3.怎样估算古代一两银子的价值?

4.现在金和银的价格高吗

5.古时候银两及黄金的价值

6.什么叫做“银价随着金价走”?

7.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喜欢炒黄金而不选择炒白银?这两个有什么区别吗

一两金子等于多少银子?

银价相比金价贬值计算_银价和金价哪个稳定

古代货币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是常常变动的,大约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吊)铜钱=10000文铜钱。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

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

一两白银

一两黄金

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

兑换关系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

据描述:“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

再有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战争的时候,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扩展资料

度量衡制度

清代的度量衡制度主要是“库平营造制”,与明代基本相同。一斤约等于国际标准制的600克(5克多点)。这套度量衡制度在香港、新加坡等地还有残余。

如香港、新加坡等地黄金的计量单位“两”、“钱”就是用库平营造制的计量单位。一“两”相当于国际标准制37.5克,一“钱”相当于国际标准制3.75克。

1930年代,南京为了与国际接轨,并统一中国度量衡制度,解决不同地区之间度量衡差异给经济发展带来的障碍 ,促进经济发展,进行了度量衡改革。

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习惯需要,将“库平营造制”改革为“市制”,为与国际接轨,将“市制”与国际标准制方便换算。特将“一营造尺”改为“一市尺”,等于33.33厘米=0.3米;一公里等于二市里。“一库平斤”改为“一市斤”等于500克=0.5公斤。

“一升”=一“公升”。所以,此次度量衡改革又称“一二三制”。“市制”与“库平营造制”计量接近,老百姓易于接受。而市制与公制换算简单,能为国际贸易接受。俗称“斤有所短、尺有所长”,即市斤比库平制重量小,市尺比营造制长。

此次度量衡改革堪称成功。为以后的度量衡制度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仍在发挥其基本作用。

百度百科-古代货币

古代的金、银、铜换算

1两金=3000元人民币 1两银=1贯铜钱=300元人民币 1文铜钱=0.3元人民币 1)黄金基准 国际牌价,金价基本上在400美元一盎司周围波动。我们就以400美元为一盎司。一盎司为28.3克。宋制1市斤为640克(“15年湖南湘潭出土的嘉钓铜则,自记重一百斤,重64公斤“)。1市斤有16两,所以宋代1两为今天的40克。这样一算宋代一两黄金相当于565美元,以今天美元对人民币 8.23元来算,相当于4650元。根据设1两金为10两银即10贯钱,宋代一贯铜钱相当于465元。 2)白银基准 国际牌价,银价基本上在6美元一盎司周围波动。同金价的换算相仿,一两银子也就是一贯铜钱,相当于70元人民币。 3)米价基准 宋代1市斤是640克。宋代1石合92.5宋斤(沈括的梦溪笔谈卷三有,“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为法,乃汉秤三百四十一斤也“)。因此一石大米就有 59200克,即59.2公斤。如果我们不考虑特殊的荒年或大丰收年的话,北宋初期的米价大约在每石300文到600文之间,中期(仁宗年间)在600文到700文之间,南宋初期米价则在2贯左右。那么以此推算北宋末年宋徽宗期间大约每石1贯左右应该算比较合理的。如果按现今大米价格每公斤2.5元来计算,宋代一石大米59.2公斤合148元,也就是算1贯铜钱合148元人民币。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有了三个价格,按黄金换算的465元,按白银换算的70元和按粮价换算的148元。由于我国不是主要产银国,而且工业化后提炼银子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所以古代的银子的价值肯定要大幅度高于现在的价值。显然以今天的银价作为参照体是不合理的。这从今天银价6美元一盎司金价400美元就能看出,今天的一两黄金能换66两银子,而我们设的古代金银兑换率是1:10。而黄金的产量稳定,直到今天仍被世界各国作为重要硬通货储备。所以用黄金作为基准比较合理。 此外,虽然现代技术的大幅度发展,袁隆平先生的杂交水稻使得粮食产量大为提高,但是今天消费粮食的人口也大幅度增加了。根据宋史地理志,北宋大约不到5000万人口,而今天中国已经有13亿人口。民以食为天,粮价应该还是一个重要的基准。

怎样估算古代一两银子的价值?

明后期一两银子到底值多少钱?

(本文参考了多篇相关文章,基本是原创)

一两银子到底值多少钱?很多人都讨论过。现在很多人其实是毫无概念的。特别现代某些电视剧误导,好象古时候老百姓随时都带着银子上街,随便买个馒头要一两银子,简单吃顿饭上百两,给小二打赏也十几两,几十两,好象一两白银跟我们现在一块钱似的,显示出当前中国的创作人无知和不认真到了何等程度。要知道万历年间国库年收入才达到200万两,而且还是经过张居正改革后国库收入丰富才有的数字。其实古代大部分老百姓一辈子都没有见过银子,他们使用的都是“钱”,即铜板,我们常说的“没有钱”,就是指没有铜钱。

白银和黄金是朝廷明令禁止在民间流通的货币,所以民间大多用钱或钞。钞:就是布做的货币。大量使用铜钱不方便,于是“而商贾沿元之旧习用钞,多不便用钱。”《明史》志第五十七 食货五。所以说,进行大宗货品交易的商人是用钞的,而不是整箱子整箱子的用白银和黄金。

我们这里要讨论的是明朝末年白银与现在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首先要了解,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这是常常变动的,不同朝代兑换比例不一样,同一朝代不同时期也不一样,不像现在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 另外,明朝一斤相当与现在的596.8克,一斤十六两,一两折合现在的37.3克。

根据以下描述:

“每钞一贯,准钱千文,银一两;四贯准黄金一两”《明史》,志第五十七 食货五。

“於是户部定:钞一锭,折米一石;金一两,十石;银一两,二石。” 《明史》,志第五十四 食货二。

“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

可知明朝前中期黄金白银比为1:4或1:5,而1644年前后境外白银大量流入,1两黄金约可兑换8两白银。

得到第一个结论:1两黄金=8两白银=8000铜钱

要讨论货币购买力,一般通行的是两种方法。一种是以黄金的价格作为基准来换算的,以国际金价来推算白银和铜钱今天的价值。另一种方法则是同时使用米价和银价作为基准,来进行推算的。

1) 国际黄金基准牌价,金价基本上在600美元一盎司周围波动。我们就以600美元(2006年9月26日)为一盎司。一盎司为31.1克。明朝1两为今天的37.3克。这样一算明代一两黄金相当于719.6美元,以今天(2006年9月26日)的外汇基准价来算,100美元兑换人民币 791.5元来算,相当于5695.75元。根据1两金为8两银,1000钱换算,明末一两白银相当于711.元,取712元;一文钱等于0.7元。

2) 白银基准国际牌价,银价基本上在11美元(2006年9月26日)一盎司周围波动。同金价的换算相仿,一两银子也就是1000铜钱,相当于104.4元人民币,取105元。

3) 米价基准。根据历史资料记载,米价如下:

明神宗万历时(16,17世纪之际) 白米(石)0.7-1两

明崇祯十四、五年(1641,1642) 米(石)3.6两(南京一带大灾时空前高价);米(石)5两(上海米价)

明崇祯末、清顺治初 米(石)2-3两

崇祯后期,灾荒加上战争,粮价上涨很厉害,同样1两白银买粮食可能买不了多少,可是买其他东西的时候却有可能很值钱,因此这阶段的数据不能作为一般购买力的参考。这里用万历时期的最高价格作为一般物价水平,取每石1两白银来计算。明代1石合94.4公斤,按照现在大米价格3元/公斤计算,一石米折合人民币283元,即1两白银折合283元人民币。

这样,我们最后得到三个数据,1两白银分别可兑换人民币712元,105元和283元。其中黄金的价值历史中一向比较稳定;虽然今天的粮食产量比古代大了很多,但是考虑到中国现在14亿人口在消费,而明朝中后期保守估计人口也有七八千万,因此粮食价格可以做为一个重要基准;考虑到白银的比价在各历史时期变化比较大,可参考性比较弱。

因此,我们取黄金基准的712和粮食基准的283取平均值,即4.5元。为了凑整数,便于换算,也便于大家有个感性的认识,这里取1两白银折合人民币500元。因此按照前一个比价的结论我们得到明朝中后期的货币兑换数据:

这就是我们的第二个结论:

1两黄金=人民币4000元=8两白银

1两白银=人民币500元=1000钱

1钱=人民币0.5元

由于实际上,1两白银至少能兑换1500钱,则1文钱=0.33元,也可以大略地认为是三毛钱。

另外说个小知识,1两=10钱=100分,所以,一钱银子=50元人民币,一分银子=5元人民币,也就是10-15个铜钱左右。

这样,我们对明朝中后期到清前期的物价就有了一个比较具体的概念。

明朝一个从九品官员的月俸是五石,也就是月薪2500元;未入流官吏月俸三石,合1500元,这是最基层公务员的工资。正一品官员月俸八十七石,合人民币43500元/月,年薪52.2万元人民币,这可是当时总理的薪水,想来也不过分。

在明代,据说一个平民一年的生活只要一两半银子就够了,如果粮食自给自足,钱只用来买点柴米油盐的话,一年750多块钱过日子是挺苦,不过也不是不可能,大家可以问问老一辈,他们过过这样的日子,甚至一些偏远贫困地区现在还在过这样的日子。

袁崇焕杀毛文龙,得到士兵两万八千人,上书皇帝要求:“岁饷银四十二万,米十三万六千”,虽然这是为了笼络毛文龙的旧部而增加了的军饷,但是也能看出个大概。就是说,养活一万人的部队,每年需要军饷15万两,粮食4.86万石即900万斤。用现在的话换算过来就是,2.8万人的一个军,一年的维持费用为7500万元人民币,可以吧?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募兵,规定每人年饷银为10两,到北方蓟镇后,守卫边墙的募兵年饷增至18两。这都是战略要地的募兵价格,如果不是要参加重要战斗,或者不是在重要地域,募兵的价格要更低:明修《武进县志》称当地 “受募者日银一分”,年饷还不足4两的。到崇祯年间,战乱频繁,大量百姓流离失所,食无所依,募兵变得容易,加上朝廷财政紧张,军饷又比同期低了很多。

因此,得到第三个结论:维持一支万人部队的正常消耗应该是每年白银8万两,粮食4万石。

崇祯三年,御史郝晋言:“万历末年,合九边饷止二百八十万。今加派辽饷至九百万。剿饷三百三十万,业已停罢,旋加练饷七百三十馀万。自古有一年而括二千万以输京师,又括京师二千万以输边者乎?”我们来计算一下崇祯三年税赋:辽饷,九百万;练饷,七百三十馀万,加上正常税收二百万,总共是一千八百三十万两。设国家什么都不干,只养军队的话,能养活180万人的队伍。

综上所述,我们一共得到了三个结论:

第一个结论:1两黄金=8两白银=8000铜钱,

第二个结论:1两白银=人民币500元,1两白银=10钱白银=100分白银,

第三个结论:一支万人部队每年的正常消耗应该是:白银8万两+粮食4万石。

现在金和银的价格高吗

金价高,银价在跌。

银是一种工业金属。因为银过去有太多的储备,所以尽管现在它的储备很少,银的价值仍然比黄金低得多。在2009年,世界黄金储备为50亿盎司(141500吨),白银储备为10亿盎司(28300吨),但过去有100亿盎司。

根据历史数据,黄金和白银的历史平均水平大约是15倍,现在的比价大约是65倍。至于白银价格长期相对于黄金保持低位的主要原因,市场分析表明,这主要是由于过去白银库存过多。

自古以来,黄金就代表着财富和财富。事实上,最根本的原因是所有人都热爱和喜欢黄金,特别是现在,黄金储备的规模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实力和国际信用,因为黄金作为一种国际硬通货,具有保持其价值的特点。这些特征都不是银所存在的。

古时候银两及黄金的价值

古装戏里用银两做钱的单位,那么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呢?看看下面这个推导:

1 基本单位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

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

一两白银

一两黄金

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

兑换关系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根据以下描述:

“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

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再有:

“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战争的时候,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2 金属价格

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在金属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

唐代的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银铜的价格(人民币)如下:

黄金:100元/克

白银:2元/克

黄铜:0.02元/克

推算结果为: 1两黄金:约值4000元 1两白银:约值8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约值0.1元

3 粮食价格

很多历史专著中都通过粮食价格来直接衡量货币关系,虽然单独考虑粮价并不很准确客观,但应该是极其重要的参考。晓林在网上查到了如下记载: “上白米(石)九钱五分? 中白米(石)九钱二分六厘八钱? 下白米(石)八钱三分? 白?面(斤)九文 银每两换钱一千文” 还有 “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 根据1石=100斤=70公斤计算,而粮食价格以2元人民币/公斤计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两白银:约值17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约值0.2元

4 结论,根据上面的推算,再考虑到

1黄金的价格比其他的更稳定,应当着重参考 2现在白银已作为工业品,所以现在的白银价格参考价值较低

3由于农业技术发展的相对速度很快,现在的粮食相对价格比古代便宜很多

4尊重古代的兑换比例

5凑整数,便于换算,便于建立感性认识 所以,笔者建议,今后遇到古代的货币单位,用以下换算系统,即方便又有感觉:

1两黄金=人民币2000元=10两白银

1两白银=人民币200元=1000文钱=1贯(吊)钱

1文钱=人民币0.2元

另外:1石米=1两白银

声明:以上结论不是学术观点,只作为老百姓观看古装电视剧,武侠时换算之用。

5 验证,下面提供一些古代数据,便于验证晓林给出的换算方式,提高感性认识:

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唐朝时,初级公务员月薪1000元; 清朝六品官员年俸45两白银=清朝的局级干部,年薪9千元;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那些当官的,那个家里没有个几千万的? 乾隆初年,捐一个道台需一万三千一百二十两银子=花270万就可以买个厅级干部当当,明码标价。

回答者: 孙之望 - 举人 五级 2-19 15:40

--------------------------------------------------------------------------------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

厉害啊!

--------------------------------------------------------------------------------

您觉得最佳答案好不好? 目前有 1 个人评价

100% (1)

0% (0)

其他回答 共 4 条

我们常常看到古装戏里用银两做钱的单位,那么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呢?我也很想知道,于是到网上查了一下,得出了初步的答案。不过,这里声明,笔者不是学历史的,只是利用从网上查到的讲历史的文章,做一个大致的推算,获得一龈行匀鲜栋樟恕?

基本单位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

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

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

一两白银

一两黄金

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

兑换关系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

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

根据以下描述:

“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

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

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再有:“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战争的时候, 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金属价格

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

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在金属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

唐代的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

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银铜的价格(人民币)如下:

黄金:100元/克

白银:2元/克

黄铜:0.02元/克

推算结果为:

1两黄金:约值4000元

1两白银:约值8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1元

粮食价格

很多历史专著中都通过粮食价格来直接衡量货币关系,

虽然单独考虑粮价并不很准确客观,但应该是极其重要的参考。在网上查到了如下记载:

“上白米(石) 九钱五分?

中白米(石) 九钱二分六厘八钱?

下白米(石) 八钱三分?

白?面(斤) 九文

银每两换钱 一千文”

还有

“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

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

根据1石=100斤=70公斤计算,而粮食价格以2元人民币/公斤计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两白银:约值17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2元

结论

根据上面的推算,再考虑到1、黄金的价格比其他的更稳定,应当着重参考;2、现在白银已作为工业品,所以现在的白银价格参考价值较低;3、由于农业技术发展的相对速度很快,现在的粮食相对价格比古代便宜很多;4、尊重古代的兑换比例;5、凑整数,便于换算,便于建立感性认识。所以,笔者建议,今后遇到古代的货币单位,用以下换算系统,即方便又有感觉:

1两黄金 = 人民币2000元 = 10两白银

1两白银 = 人民币200元 = 1000文钱 = 1贯(吊)钱

1文钱 = 人民币0.2元

另外:1石米=1两白银

声明:以上结论不是学术观点,只作为老百姓观看古装

电视剧,武侠时换算之用。

验证

下面提供一些古代数据,便于验证给出的换算方式,提高感性认识:

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 = 唐朝时,初级公务员月薪1000元;

清朝六品官员年俸45两白银 = 清朝的局级干部,年薪9千元;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 那些当官的,那个家里没有个几千万的?

乾隆初年,捐一个道台需一万三千一百二十两银子=花270万就可以买个厅级干部当当,明码标价。

中国古代的度量衡制度极为混乱。不同朝代之间有差异,同一朝代的不同地区之间有差异。这是不争的事实。清代的度量衡制度主要是“库平营造制”,与明代基本相同。

一斤约等于国际标准制的600克(5克多点)。这套度量衡

制度在香港、新加坡等地还有残余。如香港、新加坡等地黄金的计量单位“两”、“钱”就是用库平营造制的计量单位。一“两”相当于国际标准制37.5克,一“钱”相当于国际标准制3.75克。

1930年代,南京为了与国际接轨,并统一中国度量衡

制度,解决不同地区之间度量衡差异给经济发展带来的障碍,促进经济发展,进行了度量衡改革。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习惯需要,将“库平营造制”改革为“市制”,为与国际接轨,将“市制”与国际标准制方便换算。特将“一营造尺”改为“一市尺”,等于33.33厘米=0.3米;一公里等于二市里。“一库平斤”改为“一市斤”等于500克=0.5公斤。“一升”=一“公升”。所以,此次度量衡改革又称“一二三制”。“市制”与“库平营造制”计量接近,老百姓易于接受。而市制与公制换算简单,能为国际贸易接受。俗称“斤有所短、尺有所长”,即市斤比库平制重量小,市尺比营造制长。

此次度量衡改革堪称成功。为以后的度量衡制度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至今仍在发挥其基本作用。民国时期的另一个大的改革是币制改革。北洋时期在币制改革上的一个较大动作是“废两改元”。清末时,虽然中国也有银铸币,但货币制度是以银两为单位,制钱(包括铜钱与铜元)为主要流通的辅币。货币单位相当混乱。既有以库平两为单位的计量,也有以海关两为单位的计量。同时,银铸币和银两的成色也极不一致。这个混乱的币制极大地阻碍着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于是,就有了第一次币制改革 :“废两改元”。即北洋颁布“国币条例”,规定以银元为基本货币单位,停止银两流通。一元银元重

平银七钱二分,含银量为85%。一元等于十二角(仿英制)

。以铜元为辅币,停止铜钱的流通。一元银元与铜元的比价基本上在180--188之间涨落。俗称“洋长洋短”。每日银楼或银行都会发布当日银价。当银价上涨时,称为“洋长”,当银价下跌时称为“洋短”。民间小额交易基本上以铜元计价为主。银行发行纸币以元为单位,一元纸币兑换一元银元。货币以银为本位。

这次币制改革使全国的金融制度得到了基本统一。但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

另一次币制改革是南京为解决金融危机而进行的。30年代时美国货币放弃银本位,实行金本位制,规定1盎斯黄金等于35美元。同时,在国际市场上(伦敦)收购白银,导致国际市场上白银价格上涨。中国的货币制度是以银为本位,但自己产银不多。国际市场上白银价格上涨使中国白银出现大量外流,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者在东北、华北大搞武装走私,使中国白银出现大量外流。同时,银价格上涨使中国的货币升值,进口狂增、出口受阻,影响经济与发展国际收支平衡,如不及时改革将导致中国金融崩溃。南京与英国、美国谈判货款为币制改革提供外汇保证。最后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支持(详见《中美白银谈判》)。于是,南京决定进行币制改革,停止银元流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后增加)四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定货币,用于交易与完粮纳税。法币与英镑、美元挂钩。

现在看电视剧常常感到可笑,古人能名动辄使用几十两,甚至几百、几千、几万两银子。更有甚者,竟然常常能够从口袋里掏出面额成百上千两的银票。这里有两个误区。一是以为古代一两银子等于今日的一元钱。二是以为古代的银票就是今日的钞票或者支票了。其实,古代中国银子缺乏,银子的价值很高的。一两银子等于制钱一千二百多文(清初以前)到三千多文(清道光以后)。而直到清末,一斤(相当于1.2市斤)猪肉只要二十文钱,一亩良田只要七至八两银子或者十二、三个银元。几两银子、几十两银子是件大事情了,有百两银子就是今日的大款了,能够买上十几亩良田了。在明代,一个平民一年的生活只要一两半银子就够了,所以戚继光的士兵军饷一日只有三分银子,一月不足一两。清代稍贵点,主要是战争前外贸顺

差大,银子大量流入后,银价下跌造成的。后来大量赔款后,银与铜的比价又上升了。平常老百姓使用的是铜钱,清末时使用铜元,很少用银子作为日常交易用。许多老百姓至死都未见过银子。所以口语中表示没有钱(贫穷)时用“铜钱(钿)没有”而不说“银子没有”。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常以银子为珍贵的原因之一吧。

到了民国时候,就流通银元了,称为国币。民间称为“袁大头”。它的价值也比较高,可兑换180多个铜元。按当时物价水平折算今日的购买力,一元银元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35元左右。考虑到生产的发展,粮食和日用品价格的下跌,一元银元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100元左右。如果按银子价格算,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50-60元左右。当时办一个比较好的印染厂投资也不到一万元。买一较辆当时比较好的轿车大约是1000元。所以不会有拿出一个银元买一个馒头的情形出现,最多一个铜板。

银票其实是山西票号发的汇兑凭证,有密押的,不是见票即兑的银行券(钞票)。用银票是要付汇兑费用的。

银票做大宗买卖的商人用得着。它可避免携带大量现银的风险,而且方便,并与自己携带大量现银成本差不多。一般老百姓和官员是用不着的。所以也就不会有从口袋里掏出面额成百上千两的银票来支付款项。即使你拿出来支付,商家和普通百姓也不肯接受。

什么叫做“银价随着金价走”?

银价与金价有一定的正相关(positive correlation)。是因为两者都是贵金属,皆有保值的功能(storage of value)。 两者主要分别是:(1)银的工业有工业用途,但金只有首饰功能(少于10%的金用来做首饰);(2)金比银的价值大很多。 就是说,金的保值功能比银大与专。银价与整体经济关系比金大。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喜欢炒黄金而不选择炒白银?这两个有什么区别吗

1.五大特点

特点一:利用杠杆原理——低投入、高回报,资金利用率高

通过控制仓位达到杠杆放大效应,以小博大.

举例:投资人10000美金,黄金格658.4美元/盎司,投资人买入一手黄金,使用了658.4美金保证金,客户相当于只用了658.4美金购买到了价值100*658.4=65840美金的黄金,保证金用的比例为1:100.当日23时金价上涨到676.8美元/盎司,投资人将黄金卖出,那么他的获利额为(676.8-658.4)*100=1840美金.

特点二:双向交易,投资灵活

双向交易就是指投资人即可买黄金上涨,也可买黄金下跌,这样无论金价如何走势,投资人始终有获利的机会。

举例:金价663.5美元/盎司.投资人通过分析判断,认为行情要下跌,于是在此价格卖出1手做空,当日23时金价跌至653.0美元/盎司,投资人此时再买入一手平仓,当晚该投资者获利为(663.5-653.0)*100=1050美金.

特点三:T+0交易,及时操作,扭亏为盈

一旦发现判断失误,立刻平仓出局并反向操作,挽回损失.

举例:金价651.4美元/盎司,投资人判断价格会下跌,该时卖出一手做空,但此后金价上涨,当日20时投资人以655.1美元/盎司平仓,此时投资者亏损(655.1-651.4)*100=370美金;同时投资者在此价位买入一手反向做多,并于21时金价662.6美元/盎司平仓,此时投资者获利(662.6-655.1)*100=750美金.当日该投资者总体收益:750-370=380美金.

特点四:交易服务时间长

黄金交易时间为全天24小时,全球市场轮动交易,适合上班族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投资理财。

特点五:全球市场,交易活跃

黄金交易全球每天交易总额为20万亿美元,无人能够操纵,完全受供求关系影响,市场走势适合技术分析。

2.具体分析

投资金额

取决与现货黄金的规格,目前市面出现的投资金条,金币,金砖等,从几克至几公斤不等,规格越小,门槛越低,但是小规格产品附加的加工费会相对多些。

投资期限

全天24小时实时报价,价格拥有国际透明度,无投资期限,无庄家。

投资回报

黄金是国际通用结算货币,属硬通货,保值性强,全球通货膨胀,加速金价上涨,人民币兑美元也持续上涨,所以黄金的人民币价格上涨,说明黄金在升值,如果美元持续下跌,黄金将继续攀升。

交易简便

黄金既是商品又是货币,无需实名制,无国界限制全球通用。

费用

黄金投资品的费用为黄金价格=商家滚利+加工费+运输费+保管费(在中国黄金免税)

灵活性

黄金现货的灵活性取决于卖方的回售机制,根据卖家不同,回售结款的速度有所不同,最好选择有合同机制的卖家

影响因素

通货膨胀,全球金融市场,战争国家状况,本国储量(由于是不可再生,国内储量不足也会影响价格)。

技术分析

黄金物理性质稳定,全球储量有限,并被各国作为国库储备,有保值前提。

3.时机选择

具体来说,选择入市时机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第一,适宜的投资环境。投资环境即国内外的政治局势、经济发展状况、货币政策等一切可能影响到金市波动的外部因素。

第二,在上升通道中,任何一点都是恰当的买入点。譬如2007年年初,国际现货黄金价格自600美元/盎司启动,至2月底上涨至690美元/盎司附近,两个月内涨幅高达15%。年初的600美元/盎司就是一个恰当的入市价格。这样的价格在之前几年是难以想象的,因为那时黄金市场处于调整时间,即使是500美元/盎司,甚至是400美元/盎司也是一个不恰当的入市点。

这一点符合股市的操作思路,即买涨不买跌,在价格的上涨过程中入市,只有在价格最高点入市这一点是错误的;相反,在金市下跌的时候投资,只有在价格最低点才是正确的选择。

第三,踩准黄金消费的步点。黄金具有货币属性的同时也具有商品属性,既然黄金也是一种商品,其价格就受到黄金的供给和需求的影响。黄金的供给和需求的影响。黄金的供给每年都比较固定,近几年的全球产量都是4000吨多一点;在供给变化不大的情况下,需求就更多地影响了黄金的市场价格。黄金消费是有季节性的,投资者可以按照黄金消费的季节性,有目的地在消费的淡季入市建立头寸,等到黄金消费的旺季来临之时,在高点平仓获利。

第四,于传言时买入(卖出),于事实时卖出(买入)。金融市场经常传出一些消息,有些消息事后证实是真实的,有些则不过是谣传。金融投资者的做法是:在听到好消息时立即买入,一旦消息得到证实,便立即卖出;在坏消息传出时,立即卖出,一旦消息得到证实就立即买回。黄金市场是一个非常敏感的交易市场,所谓见微知著,见风是雨,是投机者的心理反应。明智的投资者从盈利的目的出发,必须跟着市场走。

第五,选择恰当的黄金市场入市,技术分析是很重要的。技术分析对于投资者来讲又太深奥了些,要求个人投资者有很深厚的技术分析功底也不太现实。但是个人投资者应学会使用一些简单的分析工具,同时,还应有一些技术分析的常识。

参考资料:

1.

高位上如何炒黄金

://news.qq/a/20090912/001041.htm

2.

炒黄金需谨慎 如何控制风险

://.zhaocainv/article/15510

3.

炒黄金的基本面分析

://.202.hk/2014-06-20/91362.html

4.

炒股票和炒黄金的区别

://.202.hk/2014-06-25/91688.html

白银投资风险控制

1.在上涨趋势不再明确的情况下,应分步减仓;当下跌趋势形成的时候,果断清仓或反向做空,但做空只可短线为之。

2.从近几年看,黄金价格对市场预期变化的反应都超前于白银,当金价走势出现疲软后,下一轮下滑的可能就是银价,投资者此时应当谨慎控制仓位,可考虑在银价下调后再行介入。

3.中短期看,银价受美元及股指的影响较大,投资者需要特别关注几个问题:(1)通胀和抗通胀政策的演变;(通胀上行,银价涨;货币政策抗通胀,银价跌)(2)美元汇率的动向;(美元贬,银价涨)(3)石油价格的波动;(油价涨,银价涨)。其逻辑是当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上升会引起美元的贬值,因为国际白银以“美元”标价,美元贬值和通胀都会激发投资的避险需求,从而刺激银价的进一步上涨。

4.长期看,白银价格受市场供求关系所左右,由于白银相比黄金具备更为广泛的工业用途,如用于电子信息产业、影片加工制造等,工业需求的复苏和白银的持续消耗,都为其未来再超越黄金涨幅奠定了基础。而黄金只是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并不会大范围消耗。此外,需要注意如果白银产量大幅增加,其价格将会回落,导致其出现这种情况的因素如白银开技术的创新、新矿藏的发现、局势不稳导致的长时间矿工罢工等。

5.银价和金价相关性较高,波动幅度远高于黄金,投资者一般在明确看多黄金的情况下,做多白银可获得更高收益,配置比例不超过所有资本的10%。

炒白银T+0交易模式

编辑

在“T+0”回转交易条件下,申报买入白银确认成交后,不限制投资者在哪个交易日进行卖出申报,投资者既可以把当天买入的白银当天卖出,也可以用当天卖出白银返回的资金当天再买进白银。“T+0”回转交易能减少投资人的持仓风险、增强股票的流动性。“T+0”的缺点在于不能有效控制交易频率,过高的换手率会导致过度投机和市场的虚繁荣,买空、卖空也难以控制,因此风险较大。

白银在外汇MT4平台交易模式如下,例如:50手=1盎司=0.01标准手,占用7.5美金保证金,杠杆200倍,点差费用2.5美金,每波动0.01美金盈亏0.5美金,比如从27.00买入0.01手,涨至27.05,则赚取2.5美金。[3]

仓位管理技巧

做任何投资都有相应的风险,不可能毫无风险的,炒白银一样也不例外。风险应该是我们在进行投资的时候,最先需要考虑的因素。在炒白银的过程,风险控制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止盈、止损,仓位控制等等。那么首当其冲的则是仓位的管理,在炒白银中,仓位管理是一把双刃剑,控制的好,能使我们在炒白银中游刃有余,进可攻退可守。控制的不好,将可能使我们遭受巨大的损失。下面鼎石投资为大家介绍几种现货白银市场上普遍的仓位管理方法:

白银仓位

第一种:一开始进场的仓位大,如果行情反向相反的话,不加仓,如果方向一致,则可逐步加仓,但加仓的比例逐步减少。这个就是现货白银经常使用的金字塔形的仓位管理方法。

优点:跟趋势走,趋势越明朗,胜率越高,同时动用的仓位就越高,获利也会高,对资金的安全有一定的保障。

缺点:在震荡行情中,比较难获取利润,初始的建仓比重大,所以对于第一次入场的要求比较高。

第二种:一开始进场的仓位小,如果行情是按相反的方向运行的话,逐步加仓,摊平成本,加仓的比例不断增大。这种方法就是现货白银里面经常用到的漏斗形的仓位管理方法。

优点:初始风险比较小,在不爆仓的情况下,漏斗越高,盈利越可观。

缺点:这种方法,一般是在对大势判断未来的走势一致的前提下,买在大势回调的时候。在这种仓位管理,一旦出现越是反向走势,持仓量就越大,同时承担的风险会越高,如果后市走势如同之前预判的一样,那将会有不小的获利,如果后市形成单边的相反走势,就会导致爆仓。

第三种:一开始进场的资金量,占总资金的一个固定的比例,如果行情按相反反向发展,逐步加仓,摊平成本,加仓也遵循这个固定比例,这种方法就是现货白银里面经常用到的矩形仓位管理方法。

优点:每次加仓是固定的仓位,持仓成本逐步抬高,对风险进行平均分摊,平均化管理。在持仓可以控制,后市方向和判断一致的情况下,会获得丰厚的收益。

缺点:初始阶段,成本比较快的升幅,越是反向的趋势,持仓量就越大,如果形成了单边,即有爆仓的几率。

参考资料:

1.

投资白银十八条金律实战技巧

://.zhaocainv/article/13776

2.

白银T+0盈亏计算

://.fuhui123/question/24.html

3.

白银价格走势图的详细分析

://.godsignal/zhibaiyin/

4.

炒白银投资者的交易需求是什么呢?

://.tangjinyin/Show.asp?id=183

扩展阅读:

1.

炒白银的流程

://.gl868/cn/?bk

2.

现货白银名词解释

://.dyytpme/cat/693

3.

白银操作建议

://.mfgold/news/mfidea-140-1321.html

4.

如何炒白银

://.hzins/special/licaichaobaiyin/

5.

炒白银可成交范围

://.tangjinyin/Show.asp?id=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