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货币与经济的关系

2.金价500多是什么时候

3.推动金价上涨的因素是什么?

4.为什么美联储宣布降息后,黄金价格就开始“起飞”,其中的逻辑是什么?

5.国际黄金价格什么时候会跌?

6.两周飙涨8%!全球金价还会牛多久?

7.国际市场金价持续上涨,创下历史新高说明了哪些社会问题?

货币与经济的关系

金价脱钩的真实原因_黄金掉价

一、货币发展与演变货币的形成是商品交换发展的需要。而商品交换的最初形式是物物交换,物物交换的最高形式是固定某种商品作为交换的中间物,人们只能换取中间物,才能以中间物来交换自己所需要的商品。而这中间物便具有一定的货币特性:交换媒介、价值尺度。货币形式与中间物的区别,仅仅在于金或银这种金属稳定地取代了中间物的地位。不管是作为交换的中间物,还是作为货币的黄金,都有这样一个重要特性:本身都有价值。由具有稀缺性的自然的贵金属作为货币,其产量的增长必将远远落后于全世界物品产量的增长。因此,由贵金属作为货币较适合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社会。但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物品产量的增长,而黄金的增量少,则价格水平会普遍下降,造成通货紧缩,制约经济的发展。不是黄金满足社会的发展,而是经济被迫去适应黄金的增量。按照凯恩斯货币理论,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具有两种职能。其一是交换媒介或支付手段,其二是价值贮藏。而弗里德曼把货币定义为“购买力的暂时栖息所。”从中看出,货币本身代表一定的价值,但这个价值却是会变动的。如果相同量的货币表示的价值增大,则货币升值,我们可以称之为货币贮藏价值增大。在中国古代,人们根据经验,知道黄金作为货币其价值会增大,便不仅将它当成价值尺度,而且将它视为具有增值潜力的投资产品(或财富)。因而,许多商人或富人把拥有的贵金属如黄金埋在地窖里,而暂时离开了流通领域。如果相同量的货币所代表的价值减少,则货币贬值,我们可以称之为货币贮藏价值减少。如在当代社会中许多国家的严重通货膨胀,使得纸币作为货币大幅贬值。人们不仅不愿贮存货币,反而将过去贮存的货币用之于流通。因此,黄金作为货币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价格水平普遍会下降,货币升值,使货币的贮藏价值增大,导致人们减少消费,贮存更多的货币,贮存货币的增大,使流通货币进一步减少,则价格进一步下降,货币的贮藏价值更大……如此反复的循环,使货币的最本质的功能,即价值尺度和交换媒介的职能受到严重削弱,而价值贮藏职能又被极大的强化。由于货币的升值,实际利率必然上涨(实际利率=货币的升值率+名义利率),导致投资的下降,经济发展受到制约。在19世纪最后三分之一时期,由于黄金产量增长远远落后于全世界物品的增长,造成全世界价格水平普遍下降,经济长期萧条。由于黄金作为货币的局限性,出现了银行券,首先是与贵金属等值的银行券,后来银行券的发行量超过贵金属的存量。由于银行券只是黄金的代表,且与黄金捆绑在一起,随时可以兑换其代表的黄金量,因此,是黄金垂帘听政,银行券只是傀儡。从本质上讲,黄金是真正的货币,因而,我们称之为金本位制。最初美元只是一种银行券,代表固定黄金量。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美元代表的黄金量逐渐减少,无力维持美元与黄金按固定比例兑换。直到最后,美元与黄金完全脱钩。这时,黄金只是一种商品,而非货币;美元成为真正的货币,由央行控制其发行量,人为地决定其稀缺性并规定为货币。这时的美元就是纸币,是一种货币符号,本身没有价值。然而,在历史上却出现过一幕闹剧:为了对付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1942年7月,西方国家通过了“怀特方案”,即所谓的“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协议”。而怀特则力图恢复黄金的作用,以确定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权。这是经济上的复僻行为,逆经济规律而动。根据协议,美元平价规定为35美元等于1盎司黄金,各国货币的单价盯住美元,各国货币当局有责任通过干预维持这一平价。可以看出,虽然以纸币作为货币,但作为纸币的美元却与黄金捆绑在一起,按固定比例自由兑换,货币没能摆脱价值的束缚,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在1960年10月,发生了一次美元危机,金价一度涨至一盎司41.5美元;1967年11月至1968年3月又爆发了一次美元危机,金价一度涨至45美元。美元的连续贬值,其实是货币摆脱价值束缚的过程。直至11年8月15日,尼克松不得不宣布:美国不再用黄金购回外国中央银行持有的美元。至此,宣布了布雷顿森林货币体制的终结。纵观货币的发展历程,其实就是货币不断挣脱其本身价值的过程。由于有价值的货币很难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出现了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历次经济周期中,危机爆发通常首先表现在货币金融领域里:银行挤兑,黄金枯竭,银根奇紧,股价猛跌,许多银行和工商企业只是由于周转不灵纷纷倒闭。这一时期,基本上以黄金作为货币或以按固定比例兑换的银行券作为货币的金本位制。所以经济危机首先表现在货币金融领域里,反映出有价值的货币严重阻碍甚至破坏经济的发展。货币发展历程表现为:①货币不断挣脱其本身价值的过程:从本身有价值的货币至本身价值逐渐削弱至本身没有价值的过程。②从贮藏价值增大到贮藏价值减弱的过程:货币从有很强的保值和升值能力转化为很弱的保值能力,而至于贬值的过程。③从束缚经济的发展逐步转化为适应经济发展的过程。从货币的发展可以看出,货币从本身有价值的货币发展到本身无价值的货币,这便是货币演变的规律。货币演变的规律是指货币的变化使交易成本递减,表现为更大限度满足人们的需要:节约人们的体力、脑力,给人们的经济生活带来更多方便,增进人们的等。货币的变化满足这一要求:①有价值的货币如金银需要花费大量的劳动去开加工。而得到的物质主要用之于流通的货币,而不是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物品。这实质上是劳动价值的浪费。因为换用没有价值的纸币同样可达到商品交换的目的。因此,用有价值的货币对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不利的。②有价值的货币如金银由于属于稀缺的自然,其供应很难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往往造成通货紧缩,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而纸币由垄断发行,可以根据经济活动的需要,而增减其供给量,以适应经济的发展。③由于商品的交换是按比例进行的,这种比例可以表达成数字。因此,换用纸币及纸币上的数字能更方便地表达这种比例。④相对金银而言,纸币的携带和流通更加方便、准确。二、比较纸币和黄金作为货币对经济的影响由纸币取代黄金作为货币是货币演变的必然规律。那么作为纸币虽然克服了黄金作为货币所引起的通货紧缩,而制约经济的发展,但是纸币并非尽善尽美。纸币的发行是由控制的,其供应量最终是由人来决定的。因而,存在着极大的主观性。虽然,很容易解决通货紧缩的问题,却极容易引起通货膨胀。自从纸币摆脱价值束缚作为货币以来,通货膨胀便成为市场经济的洪水猛兽,成为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通货膨胀引起的经济混乱和财富的无序再分配等制约经济的发展。各国把控制通货膨胀作为主要的职能之一。纸币容易引起通货膨胀有其主、客观因素。客观因素:纸币本身没有价值;主观因素:纸币供应量是由人为控制的。而人为控制的货币供应量却没有与市场经济相一致的客观标准。主观、客观之间存在着一个混乱的接口,这便是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黄金作为货币与纸币作为货币正处于两个极端,一端是通货紧缩,一端是通货膨胀:黄金的升值能力越强人们更趋向于贮存更多的黄金,而贮存的黄金越多,交易用的黄金越少,则黄金的价值更大,黄金的升值能力更强,…。如此反复的循环,似乎有使黄金价值无限增大的趋势。其实不然:如果黄金不制约经济的发展,黄金的价值确有无限增大之势。正是由于黄金作为货币对经济有制约作用,即当经济发展时,黄金价值增大,黄金作为货币的实际利息率(实际利息率=货币的升值率+名义利率)自然提高,必然导致投资的减少,使经济萧条,黄金增大的价值便又回落,使经济处于原有状态或低速增长状态。纸币的供应量是人为控制的,当纸币的供应过多时,引起通货膨胀,当通货膨胀到一定程度时,纸币的贬值较大,人们便不相信纸币的贮藏价值职能,把曾经用于贮存的纸币也用之于交易,重新回到流通领域,这样流通领域的纸币增多了,纸币贬值更严重,通货膨胀更大,人们便更不相信纸币的贮藏价值的职能…如此反复循环,纸币有贬为零的趋势。其实不然:如果不断增加货币发行,有可能纸币分文不值。通常情况是,当发现通货膨胀过大时,会限制纸币发行,那么纸币的总量会受到控制,物价受到了限制。如果通货膨胀太严重,纸币将失去作为货币的功能,人们将用物物交换的形式(或者以他国货币作为流通手段)。通货膨胀过大,不仅引经济的混乱,而且人们不相信货币的基本职能,宁愿回到物物交换的状态,失去货币的交换媒介作用。那么,投资就很难组织起来,投资会大幅减少,经济处于萧条状态。可见,以有价值的黄金作为货币会引起通货紧缩→货币价值增大→贮藏价值增大。当货币的贮藏价值过大时,人们就会回到物物交换的商品经济形式;而以无价值的纸币作为货币会引起通货膨胀→货币贬值→贮藏价值减少。当货币的贮藏价值过小时,人们同样会回到物物交换的商品经济形式。因此这两种形式于经济发展都是不利的。三、对经济学观点的评析①对古典“两分法”的说明货币能制约经济的发展。当黄金作为货币其供应量的增量按比例远低于商品增量时,经济发展受阻;当纸币作为货币其供应量的增量按比例远大于商品的增量时,经济发展亦受阻。所以,作为古典主义的“两分法”,即货币与商品互不影响的观点是错误的。②对菲利普斯曲线的解释菲利普斯曲线描述了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当失业率较高时,通胀率便较低;而当失业率上升时,通胀率便会下降。菲利普斯曲线是菲利普斯在1958年根据英国近一百年的长时期内的经验数据得出来的。从时间上来看,大约是1858-1958年之间。而这一历史时期是以黄金作为货币的金本位制,由于货币本身有价值,造成通货紧缩,阻碍经济的发展。如果由于黄金开技术的提高或偶然发现新的金矿,或用复本位制等因素,那么就会出现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一方面,会使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另一方面,会使投资增加,就业增加,则失业率降低。因此,菲利斯曲线是在货币本身有价值的条件下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但绝不是一种普遍适用的规律。比如70年代以来,这时作为货币的纸币已摆脱了价值的束缚,也摆脱了通货紧缩的困扰,然而,通货膨胀成为各国最棘手的经济难题。通货膨胀不仅没有带来就业,反而出现了经济衰退,失业率增大的现象,即所谓的“滞胀”。可见经济的发展会带来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却不一定促进经济的发展。③ 关于MV=PY在MV=PY式中,V是否变化,如何变化,在学术界至今尚无定论,本人倾向于货币流通速度V虽非固定不变,但短期内变化不大。正如弗里得曼的观点:在MV=PY数量方程中,M的变化主要作用于PY,又由于M的变化不会引起V的较大波动,我们能够根据货币供应量的变化预测名义国民收入会发生的变化。如V不变,M的变化引起PY的变化,我们以有价值的黄金作为货币和无价值的纸币作为货币分析这种变化:1.当以黄金作为货币而引起通货紧缩时,如果M增大,必将促进经济的发展,那么Y必然增大,成为主要方面,而P变化小,为次要方面。(M↑)V=P(Y↑),即货币会引起国民财富增加。2.当以无价值的纸币作为货币引起小幅通货膨胀时,如果M增加,则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那么P必然增大,成为主要方面,而Y变化很小,为次要方面。(M↑) V=(P↑) Y,只是引起更大的通货膨胀。因此,是否增加M决定于经济是否处于通货紧缩阶段。 四、政策评价可见,黄金作为货币引起的通货紧缩和纸币作为货币引起的通货膨胀都会对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纸币取代黄金作为货币虽然解决了通货紧缩问题,却带来了通货膨胀问题。通货膨胀是纸币本身有的问题吗?是否会有另外一种形式的货币,既没有黄金作为货币的升值特性,又没有纸币的易贬值特性呢?回答这样的问题只能从纸币的特性上找答案:纸币的供给是人为因素决定的,具有极强的主观性。通货膨胀从本质上讲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并非纸币的本质特性所决定的。到目前为止,人们尚未找到经济对货币的客观需求与纸币的人为供给之间的一种正确的自动调节的关系,即随经济的发展,GDP增大,纸币自然增多;随经济的萧条,GDP减少,纸币随之减少。相反,在摆脱了黄金作为货币对经济的制约作用后,很多经济学家及却企图利用货币(纸币)来调节经济、发展经济,从一个极端又走向一另一个极端。从过去的经验上看,凯恩斯的财政赤字政策除了导致通货膨胀外对宏观经济是无效的,虽然,在短时期内似乎取得过成效,但这种成效的取得可视为短期的偶然,在长期不仅无效,而且有害,甚至可以说贻害无穷。因为产生的高通货膨胀会使经济混乱且长期萧条。而弗里德曼倡导的货币主义,即“唯有货币起作用”的观点是很难令人信服的。从理论上讲,当以有价值的黄金作为货币引起通货紧缩时,增加流通的货币量,必然会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以本身无价值的纸币作为货币时会引起通货膨胀,而这时再增加货币量,必然会造成更大的通货膨胀,不仅不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反而会引起经济的混乱,阻碍经济的发展。货币主义从历史中得出结论,而这一结论确实比较适合历史,即以黄金作为货币的时代;而现实中,以无价值的纸币作为货币而产生的经济现象与他的结论背道而驰,因而导致了货币主义在政策主张上的逻辑混乱或矛盾:一方面,“唯有货币起作用”,即增加货币促进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现实中增加货币则通胀率增大,阻碍经济的发展。因此货币主义提出一个折衷的政策主张:“单一规划”。既强调要增加货币供应,又担心货币供应过多,即根据一国潜在生产能力会有的增长率(美国为3.5%左右),由货币当局公开宣布,在比如五年左右时期内,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固定不变地保持在适应潜在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所必需的水平。但很明显,货币主义在货币的供应量上存在很强的主观因素,它可能会导致货币紧缩,也可能导致通货膨胀,但可以肯定,不会出现大的货币的升值或贬值,对控制通货膨胀却是有利的。五、结论:货币最本质的作用是交换媒介和价值尺度,企图用货币来调节经济,发展经济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基于对货币的认识,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最好的货币或货币政策是能最大限度的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金价500多是什么时候

金价500多是2022年2月份。

在现代社会中,黄金的主要用途有:

1. 用作国际储备。这是由黄金的货币商品属性决定的。由于黄金的优良特性,历史上黄金充当货币的职能,如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黄金与美元脱钩后,黄金的货币职能也有所减弱,但仍保持一定的货币职能。许多国家,包括西方主要国家国际储备中,黄金仍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2. 用作珠宝装饰。华丽的黄金饰品一直是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3.在工业与科学技术上的应用。由于金具备有独特的良好的性质,它具有极高的抗腐蚀的稳定性;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金的原子核具有较大捕获中子的有效截面;对红外线的反射能力接近100%;在金的合金中具有各种触媒性质;金还有良好的工艺性,极易加工成超薄金箔、微米金丝和金粉;金很容易镀到其它金属和陶器及玻璃的表面上,在一定压力下金容易被熔焊和锻焊;金可制成超导体与有机金等。正因为有这么多有益性质,使它有理由广泛用到最重要的现代高新技术产业中去,如电子技术、通讯技术、宇航技术、化工技术、医疗技术等

4.在很多国家,金是货币交易的标准,也会用来制作硬币及珠宝。由于纯金太软,所以金通常会与铜及其他贱金属制成合金来增加硬度。金在合金的含量会以克拉(k)来量度,而纯金则是24k。在1526年至1930年代流通的金币,由于其硬度的关系,通常会是22k合金,称为金。但在今天,金不再担任日常货币流通角色。

推动金价上涨的因素是什么?

1、较为宽松的货币

尽管美联储开始加息,但欧美市场并未退出宽松,全球货币市场较为宽松,宽松货币可能会降低纸币购买力,但是黄金价值不会改变。

2、利空出尽

特朗普胜选以来,黄金受到美联储加息与美元升值影响而下跌,美联储12月加息鹰派收紧,市场已逐渐消化,市场预期推升美元,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内,利空出尽后,黄金价格将迎来上涨。

3、美元

一般地,美元上涨黄金走低,美元走低黄金上涨。11年美元脱钩金本位,2000年欧元诞生,欧元牵制了美元的扩张速度,而全球多种货币如瑞郎、日元、德国货币、法国货币、澳元、加拿大元、人民币等,货币市场发展更加多元化,全球货币市场不再以美元为中心,人民币进一步国际化,美元、欧元、人民币等的支持在于稳健财政与货币体系,在于经济基本面,科技发展与创新,消费市场。而美元并非避风港。

4、通胀预期回升

黄金上涨有助于通胀率回升,一般地,通胀率上升时期黄金价格也上涨,欧洲央行延长债券购买,日本央行维持低利率,或为了推升通胀率尽快达到2%目标。减产协议有助于支持原油价格,油价上涨支持物价指数上涨。通胀率回升支持黄金。

5、黄金提升投资者信心

市场需要黄金价格上涨以增强信心,俄罗斯增持黄金,德国把黄金悄悄搬回家,若欧洲市场或其它金融市场局部下跌,黄金是对冲资产。欧美债券市场更加需要流动性,若债券违约对于债权人与债务人均不利,黄金上涨有助于黄金股票上涨,股票市场上涨为债市提供流动性。

6、新年开始建仓

新的一年开始了,春节小长购买金银首饰需求或有所上涨,新年也是开始减仓时节,企业追加投资、通胀率回升,投资者建仓使得投资组合多元化,经济复苏强劲,人民收入增长,消费增长,投资者入市,黄金随需求而上涨。

7、债券市场与股市

一般地,若债券收益率上涨,投资者会减持黄金,增持债券,以获得预期到期收益。而利率上涨利好股市,企业新增员工,高增长企业并购速度加快,企业追加投资需求增长,债券需要股市流动性,而低机会成本提升黄金吸引力。

8、科技领域

黄金广泛应用在高科技产业中,电子技术、通讯技术、医疗技术等,科技发展,对于黄金作为原料需求增长,推升黄金价格。

9、白银价格上涨

白银价格上涨至每盎约16.1美元,支持黄金价格上涨。白银也被认为是小额投资的黄金,投资门槛低,黄金大部分被央行储存起来,而白银被广泛地应用在工业实体经济中。

10、季节需求

季节需求可能推升黄金价格,消费者在春节传统节日购买金银首饰需求,可能会推升黄金。

为什么美联储宣布降息后,黄金价格就开始“起飞”,其中的逻辑是什么?

现货金跳涨虽然截止现在盘中跳水,但是价格牢牢守在1,390美元上方,为2013年9月初以来最高

解释这个问题需要三侠给大家介绍一下黄金早期的时候是和美元直接挂钩的,是以美元计价的。

而现在即使之后两者已经脱钩,美元在黄金价格上依然起着重大的作用。也可以这样说,要看金价就看美元指数就行了。

而现在即使之后两者已经脱钩,美元在黄金价格上依然起着重大的作用。也可以这样说,要看金价就看美元指数就行了。

当美元升值时,黄金价格就会下跌;当美元指数下跌之时,黄金就会上涨;

这就是使得它们呈现出负相关性,而现在美联储今年降息,几乎已经成为板上钉钉的事了。一旦降息落地,美国债券收益率跟美联储的利率又捆绑作用,

使得债券利率走低,债券利率特别是国债利率被认为是无风险利率,是决定本币价值的重要依据。

简单的说就是利率是货币的价格,这样就会使得美元必然会大幅贬值,这样的预期使得金价自然会被拉抬。

使得债券利率走低,债券利率特别是国债利率被认为是无风险利率,是决定本币价值的重要依据。

并且降息,是央行增加市场流动性的一种策略。央行通过降息,可以达到减少银行存款,增加市场投资,降低本币价值的目的。

这样又会使得投资者减少对美元投资的力度,从而增加对黄金的投资。

投资货币衍生工具投资者少了之后,投资黄金的人数和资金都会增加

,势必会导致黄金价格的上涨。

投资货币衍生工具投资者少了之后,投资黄金的人数和资金都会增加

国际黄金价格什么时候会跌?

上两周国际金价大幅上涨是由于避险情绪增强所致,如瑞士央行宣布瑞郎与欧元脱钩,引发市场避险情绪高涨。随后的欧洲央行推行量化宽松1.14万亿,更是推动国际金价的上涨。不过金裕老师说避险情绪过后金价就会有所下调,获利回吐也会拉低价格。

两周飙涨8%!全球金价还会牛多久?

随着巴以局势持续发酵,在避险情绪推动下,黄金成为近期金融市场“最亮眼的星”。

国际金价两周涨幅逾8%,国内黄金饰品的报价也纷纷走高,站上615元/克。这样的上涨势头会持续吗?

金价两周大涨逾8%

10月24日,国际金价维持在1988美元附近,自以色列和哈马斯爆发冲突时的10月7日至上周五收盘,两周时间内国际金价累计大涨超过8%。上周五,纽约商品12月黄金期货价格也一度在盘中突破2000美元,显示避险需求在升高。

同期,同为避险需求的商品——原油期货价格也在巴以冲突升级后有所抬升,但从周涨幅来看仍逊于黄金价格,WTI原油两周累计涨幅约为6.4%,至今尚未达到9月末的高度。此前,9月末的布伦特原油期货收盘价曾一度升上95美元/桶,为10个月里的最高点。

回顾黄金今年来的走势,过程其实也颇为波折。今年上半年,在美国出现银行破产、美联储加息等各种因素带来的避险情绪推动下,国际金价一路走高,5月初,一度达到2085美元/盎司,创下历史新高。不过,此后国际金价掉头向下,9月25日至10月5日,国际金价一度经历9连跌,跌至近7个月的低点。随着巴以局势爆发,国际金价又开始掉头向上。

国内黄金期货方面,国庆节后,主力12月合约自10月9日至10月20日收盘累计上涨3.5%,23日结算价为476.58元/克,尽管绝对涨幅稍逊于国际市场,但是国内人民币计价的黄金价格已经创下上市以来的历史新高。在黄金现货市场上,周大福、老凤祥、周生生等多家知名金饰品牌企业的黄金报价也纷纷走高,对外黄金报价已经站上615元/克。

在国内黄金ETF市场上,从资金净流入方面来看,黄金ETF近6天获得连续资金净流入,最高单日获得7827.04万元净流入,合计“吸金”1.73亿元,日均净流入达2877.61万元。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国内首批黄金股ETF——中证沪深港黄金产业股票ETF也正式获批,华夏基金、永赢基金拔得头筹。此次新获批的股票ETF是股票指数产品,相较于黄金投资更有弹性,投资的是黄金产业链上市公司,主要是金矿掘公司、金饰珠宝零售商等。

后续能否再创新高?

金价的上涨势头会持续吗?

从纽约黄金期货价格曲线观察,未来黄金价格仍然非常强劲。而从各主要期货月份合约来看,12月、2月、4月和6月的合约基本相差20美元的升水,预示着伴随时间推移黄金交易价格会更高。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轮巴以局势爆发以来的两周,黄金价格和长端美债利率出现了“齐头并上”的奇观。上周,美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收盘报5.087%,当周上升31个基点,而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报4.924%,当周上升29.6个基点,创下4月8日以来最大单周涨幅。

以往长端美债利率往往是黄金价格的“天敌”,而最近连续两周来,黄金价格和长端美债利率脱钩且齐头向上,背后意味着什么?

中泰证券分析师谢鸿鹤表示,历史上复盘来看,一般的避险交易往往表现为脉冲式。黄金具备商品属性、避险属性以及美债真实收益率决定的金融属性,其中避险属性影响金价的变动节奏,由地缘局势、国际关系以及流动性风险等推动,引发市场避险情绪升温,进而导致黄金价格上涨。

谢鸿鹤认为,此次与一般风险不同,在美国本已处于高通胀的环境下,黄金市场对中东地缘局势很是敏感。以史为鉴,本质是市场担心美国经济最终陷入滞胀状态。如果中东地缘局势扩大、油价持续大幅上涨,美国陷入滞胀的风险则增加。若冲突不会进一步扩大,油价未出现持续的快速上涨,短期脉冲式的避险情绪随之消退,市场则有望重回之前主线。

中信建投发布的研报认为,巴以局势升级,类比13年石油危机,预计未来半年原油市场的基本面仍将供不应求,WTI油价或呈现震荡上行趋势,年末目标价100美元;而美联储加息进入尾声,黄金进入反转上涨趋势,年底目标价2000~2200美元。

海通期货分析师范臻认为,国内金价则受人民币汇率走弱预期影响,与国际金价出现一定背离,中美利差短期难以回落,人民币走弱预期仍存,支撑国内金价。今年以来,人民币计价上海黄金价格与外盘以美元计价的COMEX期货价格、伦敦现货黄金价格走势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分化。尤其是今年4月以来,国际金价出现回落,而国内金价仍旧维持上行趋势。

各国央行继续买入黄金

10月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末,中国央行的黄金储备为7046万盎司(约2191.55吨),环比增加84万盎司(约26.12吨)。值得一提的是,这已经是央行连续11个月增持黄金,累计增持规模达782万盎司。

今年前7个月,中国央行累计增持黄金约126吨,是全球最大黄金买家。与此同时,全球央行集体掀起了“淘金”潮。据世界黄金协会的最新报告显示,各国央行8月份购买77吨黄金,环比7月增加了38%,过去三个月各国央行合计购买黄金数量达219吨。2023年上半年,全球央行购金需求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387吨。

全球第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道富环球顾问公司表示,“我们预计各国央行将继续发挥黄金净购买者的作用。”随着各国寻求摆脱美元储备“过度集中”的局面,央行购买黄金的这一趋势应该会持续下去。除了储备多元化,这一趋势还受到央行希望在不增加信用风险的情况下加强资产负债表和增加流动性的愿望推动。

对于金价长期走势,谢鸿鹤认为,当前十年期美债的真实收益率为2.5%左右,处于过去十年的高位区间。设美国通胀中枢抬升、全球央行购金等变量对金价的支撑保持稳定,未来美债实际收益率的回落是驱动金价进一步走高的核心变量。定量测算结果显示,如果实际收益率从现在2.5%回落至过去十年中枢的0%,对应目标金价在2800美元/盎司左右,板块内重点公司也将具备较大投资机会。

国际市场金价持续上涨,创下历史新高说明了哪些社会问题?

国际市场金价持续上涨,创下历史新高说明社会上对美元的不认可,担心货币贬值,而黄金属于硬货币,最能抵御通货膨胀,尤其是作为国际通行货币的美元,最近美国的状况持续暴露风险,投资者纷纷撤退,已经露出了很大的苗头。

我们过去经常讲“乱世黄金,盛世古董”虽然是说收藏界的事,其实都是对资产的一种保值手段,那些掌握着世界经济命脉的财团,他们属于“春江水暖鸭先知”那伙的,他们都是有先知先觉的,在规避风险方面他们有足够的经验和应对策略,而购买黄金就是其中一个手段。

价值和价格:历史上总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现在黄金的价格是否已经超过了它的价值呢,这时介入会不会有风险,其实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跟这些大鳄去搏杀,其实就是飞蛾扑火,对于他们来说,世界上任何一次经济波动,都是他们掠夺别人的机会,因为普通投资者抵抗风险的能力明显要弱的多,被“洗劫”的可能性很高,我们最重要的是要有足够抵御风险的承受能力,就像上擂台比赛一样,不是想着几拳打到别人,而是先想好自己能够承受几拳,否则连怎么输的都不知道,这就是我们抵御风险的能力体现。

能把握机会的永远是少数人:先知先觉是需要头脑的,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缜密的思维方式,是很难做到的,这也是众多普通投资者的最大短板,所以跟风投资盛行,有些像击鼓传花,又像是比“傻”,每个人都希望来一个比自己更“傻”的来接盘,让自己赚一笔。

赚钱的人不说,说的人不赚钱:我们经常见到很多投资专家,他们经常夸夸其谈,其实私底下都是不做这个行道的,而那些真正赚钱的人,是不会把心思放在这上面的,就像“平衡点”是不会炒黄金的,一个是没有经济实力,另一个是没有这个智力和精力,你如果知道怎么赚钱,会把方法拿出来分享给别人吗?道理很简单,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大脑思考,得出什么样的结论,执行了即使有问题也不会后悔,说和做永远是两码事,世界社会如何,都会向着好的方向发展,这是人类的总体目标,不会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国际金价的高低,并不影响我等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我们只需做到“家有余粮心不慌”,“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就可以了,过多的钱财需要保值,那是有钱人的苦恼,我们乐得清闲,吃好、喝好、休息好、锻炼好,得到一个健康的身体,这才是最值钱的,你们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