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通宝银质鎏金价格_嘉庆通宝银质鎏金价格表
1.求古币价格!
2.最值钱的古代铜钱
求古币价格!
淳化元宝 行书 小平 光背
0.50元
太宗淳化元年(990)始铸,有铜,铁两种,太宗亲书真,行,草,三体钱文,开御书钱之先河,亦草书入钱文之始。旋读光背,径2.4厘米。重3.8克左右,以缩小淳化为稀有。
淳化元宝 隶书 小平 光背
0.5元
淳化元宝 行书 小平 背星
80元
淳化元宝 行书 小平 铁母
6000元
淳化元宝 隶书 小平 缩水
15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同一厘” 600元
开庆通宝,元 2000元
1486) 光绪宝福小平背倒满文 美160元[1]
1487) 光绪宝福小平背上星样钱 美260元[1
1488) 光绪宝苏当五 上美75元[2]
1489) 光绪通宝宝直小平异版[精铜铸,极美,疑样,2。38CM] 220元[1]
1490) 光绪宝苏小平铁钱背倒满文[出谱官版,径1。9CM] 上400元[1]
1491) 光绪宝苏小平背上巨星[径1。8CM ] 上100元[1]
1492) 光绪通宝背宝苏[宽边精制 径2。3CM] 美40元[1]
1493) 光绪通宝背宝苏局[背满汉文异书]全品相径2。55CM 价:2000元[1]
1494) 光绪宝云上仰月[径2CM ] 美50元[1]
1495) 光绪机制宝蓟 [未流通带光]美 180元[1]
1496) 光绪机制小圆孔宝广,库平广一钱, 美各10元[8]
14) 光绪机制宝福,宝漳 美各25元[8]宝福原光60元[2]
1498) 光绪机制宝苏、宝武 ,宝津 美各35元
1499) 光绪机制宝广 原光美 8元[20];错打斜穿 美30元
1500) 光绪通宝机制宝浙六种版式 美 各 35元[12],上20元[1]光绪机制宝浙五种版式不同 带光美品 共售200元[4组]
1501) 光绪宝直小平私版[径1.9CM] 上 20元[1]
1502) 光绪宝泉大写当拾,上美28元;泉右上星、源当拾小样 上美 各 35元;宝源背星在右上中间 美50元;宝源左星上美 45元
1503) 光绪宝泉当十[三种版式] 美各35元[5]
1504) 光绪宝泉当十[鎏金] 上美80元[1]
1505) 光绪宝河背月星 上8元[2]
1506) 光绪宝东背村 上130元[1]
1507) 光绪通宝喀十 上 18元[1]
1508) 光绪戌申新十 上 35元[3]
1509) 光绪通宝背福寿宫钱 [径2.5CM ] 上美380元[1]
绍定万岁 楷书 小平 银质
市场价格:8000元
中统元宝楷书小平光背 22000元
中统元宝篆书小平光背 40000元
崇祯通宝楷书小平背“旨” 2200元
崇祯通宝楷书小平雕母 无定价
崇祯通宝楷书大型背“户二” 30000元
崇祯通宝楷书折十光背 2500元
崇祯通宝楷书折十背“寿” 5000元
天统通宝真书小平光背 无定价
天统通宝篆书小平光背 无定价
最值钱的古代铜钱
1.铜钱类型:花钱
铜钱名称:万历通宝花钱(8200元)
花钱源于汉代,花钱在早期使用的时候主要是中国民间自娱自乐的一种玩钱,这种钱币由于不是流通钱,因此它的材质大都比较粗糙,中国民间把这种钱俗称为“花钱”。“花钱”虽然具有钱币的形态,但不作流通使用,是钱币中的“非正用品”。
中国民间花钱的种类繁多,诸如开炉、镇库、馈赠、祝福、玩赏、戏作、配饰、生肖等等都要铸钱,这种“钱”,其实是专供某种需要的辟邪品。
2.铜钱类型:康熙通宝
铜钱名称:康熙通宝满汉浙下月名誉品(10800)
康熙通宝有小平及当十大钱。钱文真书体直读。除宝源、宝泉二局以满文纪局外,各省均以满汉字纪局名,穿左铸满文,穿右铸汉文。各省铸钱均为小平,折十大钱为宝源局所铸,面文离郭隔轮,背满文宝源列穿左右。币材多呈青白色,即用铜锡合金,通称大白钱;也有红铜及黄铜的省局铸钱。
3.铜钱类型:咸丰重宝
铜钱名称:咸丰重宝宝巩当五十母钱(21500)
五十及以下计值称为“咸丰重宝”,高于当五十计值称为“咸丰元宝”,以区别于小平钱“咸丰通宝”。咸丰重宝当十钱虽然是咸丰大钱中计值较低的品种,但是由于铸造时间早,流通区域广,所以也是自古以来古泉爱好者最关心并致力于收藏和欣赏的计值钱币。
4.铜钱类型:顺治通宝
铜钱名称:顺治通宝背左延五级币(2700)
顺治通宝为清朝钱币,铸于世祖顺治年间(1644年~1661年)。顺治通宝是清朝入关后正式铸行的第一种制钱,面文“顺治通宝”,钱文宋体、均为对读;多为黄铜质,有极少数为青铜。
钱体趋于扁平,钱缘宽阔。顺治通宝主要为小平钱,少数折二、折十大钱,按背文变化和铸行阶段可分为五式。
早期顺治钱保留了明朝制钱工艺,使其版式具有明显的明朝钱币特征,而后期彻底从明朝制钱体系中脱离出来,建立了独有的清代制钱风格。
5.铜钱类型:四川铜钱
铜钱名称:四川铜钱军一角(2200)
四川铜币,是晚清和北洋时期四川省地方铸造的货币。由于川省银铜矿缺乏,加之辛亥革命以后军阀割据,致使中央《币制条例》关于铜币之原料比例、铜币面额的规定没有严格遵守,四川铜币发行量十分巨大,致使物价虚高、影响经济发展。
四川铜币,自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六月开铸,至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十一月法币开始流通才逐渐退出流通领域
百度百科-四川铜币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