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预警!猪价即将“变盘”,蛋价“跌翻天”,粮价、油价有变!咋了

2.便宜的家用轿车都有什么?

3.新一周,猪价“揪心”走势,牛羊“反弹”,油价“4连跌”有戏!

4.即将上市的尿素期货干货全指南

预警!猪价即将“变盘”,蛋价“跌翻天”,粮价、油价有变!咋了

江西今天油价95_江西今天油价调整最新消息

#玉米价格趋势#转眼11月过半,农产品市场风云突变,猪价“四连涨”过后,多省猪价下跌;鸡蛋市场阴霾不散,再度全线下探;玉米、小麦等粮食市场也出现高位预警,风险集聚;油价传来好消息,仅涨1元。

那么生猪、鸡蛋、粮食市场究竟啥情况?今天来重点讨论一下:

一、猪价“变脸”

近期猪价变化节奏有所加快,猪价刚刚上涨了4天,全国平均猪价从低点11.90元左右,上涨到目前12.34元/斤,可行情出现明显分歧,涨跌分化结束了连续上涨的行情。

虽然有西南四省、两广、湖南、江西、福建等11个省上涨,但是东北、华北、华东等多地出现了12个省市下跌,市场表现为“南涨北跌”的分化状态。

其中上涨情况:云南省每斤猪价涨4毛,12.0-12.2元/斤;广东涨4毛,12.3-12.9元/斤;重庆、四川、贵州3省市上涨2毛,主流报价12.5-13.1元/斤;福建、江西、湖南、广西等地上涨1-2毛不等。

下跌情况:江苏下跌3毛,12.4-12.7元/斤;安徽下跌2毛,12.3-12.6元/斤;其他下跌省份下跌1毛,具体报价见附表:

由于猪肉的变化滞后于猪价的变化,前段时间猪价下跌正在向肉价方面传递,猪肉价格也出现一定的回落,据广大热心网友反映,一些地区目前猪肉价格比10份每斤降了大约3、4块钱的样子,目前的市场零售主流价19-23元/斤一线,在黑龙江绥棱本地目前农贸市场前腿肉21元/斤,大骨头15元/斤,排骨25元/斤,五花肉21.5元/斤。

农业农村部最新监测数据: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33.30元/公斤,比上周五下降1.0%;监测的牛肉也有所下跌,77.83元/公斤,比上周五下降0.1%;羊肉67.80元/公斤,比上周五上升0.6%。

猪价出现震荡,是预料当中的事情,因为目前生猪市场利好与利空交织,季节性消费旺季与供给相对宽松相“对冲”,再叠加北方雨雪天气、炒作资本等各方面因素,导致了猪价“大涨难、大跌更难”的一个发展局面。

关于后市,个人认为春节前猪价猪价“震荡偏强”,进入14元猪价概率较大,春节后行情变淡,回落到10-12元的合理价格区间。

至于逻辑:春节前这段时间,冬季季节性消费旺季,叠加元旦春节消费高峰,消费将占主导,猪价易涨难跌。

而春节后,猪肉消费逐渐进入淡季,再加上今年扩产补栏量较大,明年的第二季度以后,生猪存栏量会高于正常年份,猪价下跌将不可避免。

二、蛋价下跌“一地鸡毛”

10月份以来,鸡蛋市场出现震荡下行的走势,进入11月份,虽有反弹但持续时间短,反弹空间有限,近日再度出现全线回落走势。

最新蛋价显示,全国主产区蛋价全线下跌,均价降到5.44元/斤。

从各地情况看:北京地区蛋价普降5元,247元/44斤;广东深圳、广州等地蛋价跌0.05元,6.2元/斤;东莞跌0.05分,6.10元/斤;

山东青岛蛋联盟跌0.1元,5.7元/斤;菏泽、聊城、滨州、济南、济宁等多地普跌3元,162元/30斤;江苏淮安、宿迁、徐州等地的部分地区普跌3元,165元/30斤;

河北张家口、承德等地跌5元,242元/45斤;保定、石家庄、邯郸等地跌5元,241元/45斤;秦皇岛、唐山、沧州、南阳等地也出现下跌;

河南郑州多地跌0.1元,5.5元/斤;商丘、漯河等地跌0.1元,5.45元/斤;开封跌0.13元,5.47元/斤;平顶山、驻马店、三门峡等地跌0.15元,5.45元/斤。

四川成都跌0.1元,6.1元/斤;山西晋城、临汾等地1毛,5.65元/斤;晋中、吕梁跌0.1元,5.6元/斤。

甘肃、陕西、黑龙江等部分地区也出现0.05-0.10元的下跌。

蛋价回落,市场比较主流的观点认为:

一是北方地区蛋价下跌,主要是受近期雨雪天气影响,产区鸡蛋外运困难,而本地又消化不掉,导致养殖户只能降价促销。

二是受下半年鸡蛋价格大幅上涨影响,养殖户养殖热情高涨,补栏积极踊跃,导致近期新开产的蛋鸡数量增多,产能上升,对蛋价构成压力。

三是国庆节过后,鸡蛋消费逐渐进入传统的淡季,再加上鸡蛋价格偏高,导致鸡蛋的消费量明显下降,对鸡蛋价格也产生不利影响。

对于鸡蛋的后市行情,个人的观点是谨慎态度,预计起码在半年内鸡蛋难有大行情。

因为:一是目前蛋鸡存栏量略高,不利于蛋价上涨,截止10月末,全国蛋鸡存栏量11.48亿只,环比上升0.9%。

二是现在到春节期间,虽有大消费支撑,但鸡蛋消费按照惯例增幅有限,对蛋价支撑力度不大。

所以说,接下来的鸡蛋市场大概率会是一个震荡偏弱的行情,鸡蛋回到5元,甚至不排除极端价格降到“4字头”。

三、粮食市场“风险骤增”

经过最近一段时间的上涨,小麦、玉米价格再度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中目前小麦主流价格在1.60-1.65元/斤之间,并有市场人士预期,有可能年内会见到1.7元/斤的小麦价格;而玉米市场经过连续上,目前山东地区的诸城立丰农业、潍坊英轩实业、柠檬生化、华义容海、七星柠檬等多家企业玉米价格已经突破1.5元/斤大关,其中潍坊柠檬生化更是达到了1.565元/斤。

华北地区玉米价格也已经涨到了1.43-1.46元/斤之间,东北三省一区玉米价格1.30-1.41元/斤。

然而,目前的玉米市场风险也正在聚集,虽然有多家企业上涨,但市场已有回落体现:河南孟州华兴生物跌1分,1.490元/斤;孟州汉永酒精跌0.5分,1.495元/斤;山东临沂鲁洲生物跌0.5分,1.490元/斤;泰安祥瑞药业跌0.5分,1.44元/斤。

上涨的企业:黑龙江宝清万里润达涨1分,30个水潮粮1.03元/斤;富锦象屿涨1分,1.035元/斤;吉林白城梅花涨1.5分,1.365元/斤;吉林燃料乙醇涨2.5分,1.380元/斤;内蒙通辽开鲁玉王涨0.5分,1.345元/斤;山东枣庄恒仁工贸大涨3分,1.480元/斤。

目前看,玉米市场随着价格的上涨,风险也越来越大。

在个人看来,短内玉米市场或将承受一定压力,短期内部分企业提价收粮,多半是因为近期北方地区雨雪天气,玉米运输困难,导致部分企业门前到车数量减少,再加上近期部分地区中储粮收购价格偏高,对市场有一定提振。

但是关于后市,个人认为还是应该理性一些,玉米短期内存在一些风险,主要逻辑:

一是受去年收粮的情况影响,很多粮商根本就没赚什么钱,导致目前一些贸易商心存谨慎,观望气氛较浓,不敢大量敞开收购。

二是目前毕竟处于玉米上市的高峰时段,天气封冻后,玉米上市量还将增加,对玉米价格存在一定压力。

三是目前的玉米价格还不错,已经达到一些农户的心理价位,出售的愿意增加。

四是再有2周就会进入12月份,又到一年当中还贷的时间节点,部分农民因为还贷、年终消费等资金因素,也会加速出储粮食。

从这几个情况看,玉米价格或许还有小幅上涨空间,但是空间应该有限。

但也不必悲观,明年上半年玉米市场还将有较好行情,但是明年下半年,在玉米种植效益偏高的影响下,明年的播种面积存在增加预期,所以明年下半年,尤其第四季度行情回落将无法避开。

四、油价“要跌”?

下次油价调整时间节点是11月21日24时,按照10个工作日的统计周期,目前统计数据上涨11元/吨,原油变化率0.03%,总体预计上调油价1元/吨,没超过50元调整线,处于不涨不跌的搁浅状态。

不过有业内人士预测,受美元增强的影响,再加上美国为印度采购俄罗斯开绿灯,增加国际供给,油价近期存在回落预期,下一轮油价下调的概率还是存在的。

各位朋友,你那里的猪肉、鸡蛋、牛羊肉价格跌了吗?多少钱一斤?欢迎分享给广大网友,供全国网友比照参考。

便宜的家用轿车都有什么?

车市省油冠军榜(江西车盲专用帖) 5万就买第一名:昌河铃木北斗星(5档手动)4.08万/第二名昌河爱迪尔4.88- 5.26万10万买第三名:标致206(手动)7.78-11.38 万元 /第六名:东风悦达起亚 RIO锐欧8.08-9.18万第四名:POLO劲情9.08-11.98 万元13万买第七名:长安福特 福克斯(手动)12.8万/第五名:本田思域12.58-14.78万14万第八名:东风日产轩逸(手动)1.6L 销售报价:137800 说明:由于驾驶习惯、路况等问题都会对实际油耗造成影响,本文以国家发改委测试公告的油耗为标准。发改委公告乘用车燃料消耗量(第一批) 发改委公告乘用车燃料消耗量(第二批) 第一名:昌河铃木北斗星(5档手动)(江西车盲专用帖) 发动机:铃木K14B(1.4L) 发改委公告油耗:6.03L相关说明:作为日本铃木汽车WAGON R系列的一员,北斗星在全球累计销量已达到250万辆以上,凭借其独特的造型,宽敞而实用性高的车内空间和行李厢空间,以及优良的动力性能、低油耗,深受顾客青睐与喜爱。根据发改委公布的汽车油耗数据显示,昌河铃木北斗星在测试所涉的国内34家汽车制造商、409个车型中,以6.03L的超低测试油耗,荣为0.9L以上最省油车型。其搭载了日本铃木最新世界战略小型发动机——K14B,采用顶置双凸轮轴,4汽缸共16气门,是典型的大功率、轻量化、低噪音、紧凑型发动机的代表,最大功率67Kw,峰值扭矩112Nm,然而50公里等速油耗却仅为4.0L,这使得其自2006年一直蝉联“节油之王”的荣誉称号。凭借在节能技术方面的优势,昌河铃木一直是业界节能环保的倡导者。记者近日获悉,昌河铃木北斗星全国节油大赛广州占刚刚落下帷幕。期间,不仅增强了广大车友的节能环保意识,以应对能源价格上涨危机,同时也展示出了北斗星在节油方面的强大优势,在此次比赛中,昌河北斗星平均油耗为百公里3.35L,其中最好成绩为百公里1.85L。另外,即使在当下燃油上涨,车市相对低迷的情况下,北斗星月销量依然稳定在5000台左右,这也说明了,北斗星的节油性能已深入人心,“节油王”称号名不虚传。第二名:昌河爱迪尔(手动)(江西车盲专用帖) 发动机:铃木K14B(1.4L) 发改委公告油耗:6.34L相关说明:作为北斗星的兄弟车型,昌河爱迪尔同样榜上有名。据了解,昌河爱迪尔同样使用了铃木K14B节能发动机,但因为爱迪尔进一步加大了车身尺寸与车内空间,所以油耗较北斗星稍高一些,发改委公告油耗6.34L,在国内同级别车型中仍遥遥领先。爱迪尔是经由昌河汽车与意大利博通公司联手推出,车型设计展示出了“小型化、大空间,大功率、低油耗”的特点,虽然是微型车,但是爱迪尔的内部空间却不逊于飞度、夏利等小型车。同时其借鉴了北斗星的高平顶设计,保证了车内空间的高度,使得车内可供利用的有效空间明显比其他车型大很多。另外,通过放倒后排座椅,后备箱可达1000L以上的超大空间,可以说具备非常高的实用性,据市场反映,此款车型深受年轻人喜爱。第三名:标致206(手动)(江西车盲专用帖) 发动机:PSA1.6L 发改委公告油耗:6.60L相关说明:根据发改委测试的数据显示,标致1.6L手动档百公里油耗为6.60L,这在国内同排量车型中处于较低水平。作为东风标致目前主打小型车型,标致206至上市起一直受到了市场的青睐。凭借外形动感时尚、动力充沛、操控优异,为年轻人的生活带来诸多愉悦与乐趣。除了1.6L排量发动机,标致206还有1.4L发动机可选,其中,1.4L发动机最大功率56Kw/5300rpm,最大扭矩20Nm/3400rpm,对于日常生活使用来说已经足够了, 1.6L 发动机其最大功率78Kw/5000rpm,最大扭矩:142Nm/4000rpm,如此表现在同级别发动机中堪称一流。第四名:POLO劲情(手动)(江西车盲专用帖) 发动机:大众1.4L 发改委公告油耗:6.80L相关说明:一直以来,在节油性方面,德系车表现的比较沉默,但发改委测试油耗显示,POLO的在油耗方面表现的亦非常突出,百公里6.80L的低油耗让这款时尚小车无限风光。新POLO又进一步做了升级,动力输出更加强劲,除升级动力外,新polo发动机利用静音链条替代了老车款使用的正时皮带,降低了维护成本,另外在变速箱方面,新polo1.4 自动挡车款全部使用6速手自一体变速器,提高了自己高科技含量精品小车的地位。第五名:本田思域(手动)(江西车盲专用帖) 发动机:本田1.8L 发改委公告油耗:6.9L相关说明:低油耗是日本车一直以来的优良传统,包括前面提到的昌河铃木以及本田都有着良好的节油口碑,思域也继承了这个光荣传统。思域有着一副很套人喜爱的外形,流线的车身,锋利的尾部,让人一眼就喜欢上它。长达2700mm的轴距使得乘坐空间上比较让人满意。动力上看,思域的发动机是典型的高转速高功率发动机,再配以可变气门正时及升程电子控制系统下发动机可爆发最大103kw/6300rpm的功率和最大174nm/4300rpm 的扭矩,最高车速可达190km/h 。第六名:东风悦达起亚 RIO锐欧(手动)(江西车盲专用帖) 发动机:起亚1.6L 发改委公告油耗:7.1L相关说明:锐欧的前身起亚千里马曾经在中国市场红极一时,而锐欧作为千里马的垂直换代产品,锐欧与千里马相比是来了个彻底的变身,所幸他将千里马省油的这个优点保留了下来。锐欧外形年轻而动感,前脸线条锋利,而尾部饱满,整体让人感觉耳目一新。发动机的调校也相当不错,配以CVVT技术,82KW的最大功率使用在锐欧的身上可以说是绰绰有余,偏高转速的调校使得锐欧的后劲十足。底盘悬挂的调校也是可圈可点,充满韧性的悬挂可以将过弯使得侧倾控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 第七名:长安福特 福克斯(手动)(江西车盲专用帖) 发动机:福特1.8L 发改委公告油耗:7.6L相关说明:虽说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美国车是和省油沾不上边的,但是油价的压力使得美国车不得不打破这个传统,而福克斯则是这其中的佼佼者。福克斯的外观则是其经典的WRC外形,低矮的底盘,饱满的尾部,处处显露出运动的气息。福克斯最值得骄傲的就是其在同级车中最出色的操控性能了,带有明显欧洲风格的底盘调校,高速沉稳的表现,中高速强劲的加速能力,弯道精准的转向,让你真正体验到贴地飞行的乐趣。悬挂系统上,充满韧性的悬挂也拥有不错的滤震能力,做到了操控和舒适的平衡。第八名:东风日产轩逸(手动)(江西车盲专用帖) 发动机:日产2.0L 发改委公告油耗:7.8L相关说明:作为一款2.0L排量的家用车,轩逸能取得百公里7.8L的低油耗实属不易。作为日产开发的一款全球车型,车身外形设计流畅飘逸,继承了日产中高级轿车天籁和风雅的设计元素,形成一种独具魅力的新时尚风格该车最大的特征就在于前低后高的体形搭配浑圆的车顶以及高耸的腰线,低垂的车头与紧凑的车尾进一步加强了运动气息,令车身看起来扎实且饱满。轩逸搭载由日产和雷诺联合开发的MR20de最新2.0L发动机,这款发动机最大功率100Kw,最大扭矩189Nm,与之相匹配的是同样也用在天籁轿车上的第三代CVT无级变速箱,具有加速顺畅,同时实现了低油耗、低排放,并符合欧Ⅳ排放标准。 (江西车盲专用帖) j

新一周,猪价“揪心”走势,牛羊“反弹”,油价“4连跌”有戏!

周一新开始,猪、牛羊及粮食端新变化,值得高兴的是油价再次爆出“好消息”!市场到底当前如何,后市如何发展?下面我们一起分析:

01、猪价“揪心”,走势偏弱

从上周的猪市行情来看,整体上呈现“涨跌”互现,以跌多涨少的情况,从养殖端及消费端来看,整体都不是很理想。

一方面,当前的市场行情让不少养殖户感到猪价上涨陷入困境,处于难以往上再涨的状态,利润也出现一定的缩水。

另一方面,当前的猪价下跌并没有给带来猪肉下跌的消息,猪肉价格依然维持在17至18每斤,根本没有降低。

从刚刚得到的本周价格,依然走势不佳,整体呈现以跌为主的行情,周一市场整体下跌。

从下跌的地区来看,黑龙江地区每斤下跌0.1元,主流价格在10至10.3元每斤,东北其它地区也下跌0.1元,主流价格在10至10.5元每斤;河北地区下跌0.1元每斤,主流价格在10.4至10.6元每斤;山东地区下跌0.1元每斤,主流价格在10.4至10.7元每斤;河南地区0.1元,10.4至10.6元每斤;四川地区主流价格11至11.3元每斤,上涨0.1元每斤。

从全国猪价来看,整体均价在10.76元,略跌0.02元。

从近10天的市场来看,生猪一直处于震荡横盘走势,涨跌互现,走势让人“揪心”,从当前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因素来看,整体市场保持一定的利弊各有。

利方面:立秋过后,市场有“秋膘”的习俗,天气后续逐渐转凉,猪肉消费会逐渐增强;此外,随着开学季对于猪肉消费的量增加,特别是中秋临近,会进一步推动猪价上涨。

弊方面:随着大型生猪企业前期压栏惜售,导致后续的市场集中上量。

散养端,前期生猪价格大涨导致越长越惜售的状态,后续的大猪逐渐处理,对生猪存在一定的压力。

生猪在国家调控的影响,下半年的市场受到一定调控。

后续,个人认为,8月下旬的价格可能会出现一定“反弹”迹象,下半年的市场行情依然不容乐观,后续在第四季度价格会维持在12至13元每斤以上。

02、牛羊市“反弹”,上涨“希望”存在

7月末来,牛羊市场出现一定价格回升,部分地区的价格抬头,根据养殖主产区市场来看,牛价上涨。

牛价分析:江西在14.4元每斤,山东地区在15.2元每斤,云南地区在15.2每斤,甘肃地区在17.82元每斤,内蒙地区在19.5元每斤。

羊价市场行情:内蒙地区35公斤公羊在650元每只,母羊在500元每只;河北地区公羊在40斤左右价格在650元;黑龙江地区公羊35斤在540元每只,南阳唐河在14.5元每斤,山东130育肥羊在17元每斤。

从整体市场报价来看,牛羊价格较之前的2个月都上涨,价格上涨幅度在1至2元每斤,对于养殖端来说,是个好消息。

根据业内人士反应对于上涨的影响主要以下几点:

首先,养殖户减栏及清栏,最终导致牛羊市场供应减少。

其次,进入到7月下旬后,牛羊肉消费逐渐提升,对于牛羊价格上涨起到一定的拉动作用。

最后,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牛羊肉价格维持在40元每斤的低价,增加了家庭消费的需求。

从整体来看,近期牛羊市场价格出现一定的回暖,但是并不是说迎来“上涨潮”,后续市场的拐点可能会出现在明年的上半年,但是第四季随着陆续进入到牛羊消费旺季,加之,下半年的节日增多,整体的行情还是有一定上涨空间。

03、油价下跌,迎来“4连跌”有戏

对于汽油价格是近期大家比较期盼的,特别是前期的3连跌后,油价从市场最高点逐渐降幅达到了0.8元每升,对于燃油消费压力也逐渐降低。

从成品油市场再次迎来好消息,在8月9日24时第15轮油价再次调整,油价出现下跌,根据最新的油价市场消息来看,原油价格可能下跌在0.99%,每吨下跌60元,已经远超50元每吨的搁浅线,油价或每升下调0.04至0.05元每升,每箱油可能节省2.5元。

对于当前的油价已经达到预期的下跌,但仅仅超过搁浅线的10元,对8月9日市场油价到底是涨还是跌,大家还是拭目以待,对于“4连跌”概率会在90%以上,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即将上市的尿素期货干货全指南

随着郑州商品交易所此前发布消息称,已完成了尿素期货研发各项工作,一个新的期货品种可能正很快向我们走来。

尿素作为最大的农资产品,构成了农业生产成本中的大项,与农民增收密切相关。

与螺纹、煤炭、铁矿等品种一样,其供求量大,价格剧烈波动,金融化属性强。众多的生产、消费企业急需要这种可以规避价格波动的金融工具。目前,现有的农产品期货有小麦、“三菜”、棉花、稻谷等,尿素的上市将与之组成较为完整的农业生产资料与农产品品种系列,将更有助于涉农企业利用期货工具服务生产经营。与此同时,尿素,作为能源化工类的工业品,上市后将和甲醇、煤炭、石油等品种之间形成较多的套利交易机会,这有利于投资者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日常我们餐桌上所有的食物几乎都离不开“尿素”的影子。

在农业上,它是一种优质高效的中性氮素肥料,长期使用不会使土壤变硬和板结。同时,也可作为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辅助饲料,尿素和青饲料的碳水化合物一起,经胃液作用,可以转化为蛋白质。对牛羊催长、催肥有着重要作用。

对于生活在当代中国,免于饥荒还能顿顿大鱼大肉的我们来说,尿素及相关化肥的使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化肥没出现之前,粪肥,是作为提高土地肥力、增加粮食产量的主要原料。按照中国每亩化肥施用量近30公斤(纯养分)来算,如果换算成养分相同的粪肥,至少需要1吨,按中国人均耕地2亩多,一个人一辈子产生的排泄物积成肥料也只有七八吨,每年平摊到每亩土地上不过相当于一捧化肥。

1958-1970年间,由于没有突破关键技术,我国必须依赖国外关键设备,才能独立生产化肥原料。20世纪60年代,我们的化肥产量平均每年只能增长20来万吨,对应的粮食产量起起伏伏,10年只增长了3000万吨(按1958年算)。同期的印度,靠买化肥,买设备造化肥,粮食产量也增长了3000万吨。

到1970年,当我们掌握了合成氨成套设备的建造技术之后,便一口气建了几百套合成氨装置和上千个化肥厂。此后我国平均每年化肥产量增长100万吨,1975年之后每年增加200万吨,相当于1970年的化肥总产量。2004年之后,我国粮食自给率保持在95%以上。相比之下,日本的粮食自给率为在40%左右,韩国的粮食自给率更是只有25%左右。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产粮大国与尿素实际上有着重要的联系。

对于工业领域而言,尿素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工业上可用来合成塑料、药物、粘合剂、喷漆等。还可生产炼油所需的脱蜡剂、选矿的起泡剂,发泡剂AC等多种化工产品,供药用的尿素注射液可用于降低颅内压,磺胺脲可用于消炎;也可用于制革、颜料等生产。

目前世界上尿素产量的1/3用于工业消费。在我国,尿素产量的60%用于农业领域,其他主要工业领域。

作为一个即将上市的品种,它的产业链情况、市场供求和价格影响因素都是未来投资者参与尿素期货交易必须要需要了解的基础知识。

因此,我们有必要为大家梳理下尿素行业的脉络,从生产工艺到国内外市场情况。

一旦尿素期货上市,这篇文章就是你的第一篇敲门砖。

尿素的生产工艺

尿素的生产

从尿素原料端来源来看,国内目前比较常用的是煤炭和天然气。

煤制尿素

煤炭作为尿素生产主要原料,通常情况下可以占尿素成本构成的60%以上。煤价波动无疑是尿素涨跌的“风向标”。

国内通常是将水煤浆与纯氧进行部分氧化反应,制得以CO2、H2为主要成份的气态产物。接下来就是从工艺上去除氨气合成催化剂的毒物CO、H2S、COS以净化气体,进一步分离、制得高纯度的CO2,满足尿素合成的需要,制得高纯度的H2以及脱除其中的惰性气体CH4、Ar,对高纯度的H2进行精制,最终获得纯的氢氮气体,满足氨气合成的需要。来自液氮洗装置的合格新鲜气(H2:N2=3:1),经合成气压缩机加压后,送入氨合成塔,在高温(380-430℃)、高压(14.2Mpa)下通过氨合成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使部分气体合成氨。以液氮的形式送至尿素装置用。摩尔比为2:1的液氮和二氧化碳进入合成单元。

天然气制尿素

以天然气原料的纯氧自热转化制氨加工成尿素时氨碳基本平衡,生产1t氨可加工成1.7t尿素,没有多余CO2排放。煤炭纯氧气化制氨加工成尿素可多生产出1.6tCO2,采用加压电解水分离H2、CO2,多余的CO2可直接制成干冰。

我国天然气大多集中在西北和西南地区,每年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当地气头装置都会出现大面积的减产或停车。天然气价格预期存在上涨可能性,且气价上涨幅度较大,从而导致气头尿素竞争力急剧下滑,最终因成本上涨速度高于尿素价格上涨速度而退出尿素市场。以煤为原料的尿素生产企业将出现两极分化,一是烟煤产尿素比重加大,二是一大批“1830”以下的小尿素装置将最终退出市场,焦炉气产合成氨、尿素比重加大。

从制作尿素的方法来看,世界上有50多种,但实现工业化的只有氰氨化钙(石灰氮)法、氨与CO2直接合成法两种。其中,氨与CO2直接合成尿素因原料获得方便,现在为广泛采用。

目前国内建有尿素装置200多套,规模分为大型(48万吨/年以上)、中型(11万吨/年以上)、小型(4万吨/年以上)。中、小型尿素装置均采用国内的水溶液全循环技术,大型装置多采用国外引进工艺技术。在国内的大型尿素装置工艺技术目前设计的采用CO2气提工艺和氨气提工艺的尿素装置,其尿素氨耗基本接近于理论水平,公用工程消耗更低,相对于传统的设计,其投资更低。

当代尿素生产,不论是采用哪种流程,基本由六个工艺单元,即原料供应、尿素的高压合成、含尿素溶液的分离过程、未反应氨和二氧化碳的回收、尿素溶液的浓缩、造粒与产品输送和工艺冷凝液处理,其基本过程如图所示。原料CO2和NH3被加压送到高压合成圈,反应生成尿素,二氧化碳转化率在50%~75%范围,此过程被称为合成工序;分离过程与未反应物回收单元承担着把未转化为尿素的氨和二氧化碳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并回收返回合成工序,因此这两个单元被统称为循环工序;最后在真空蒸发和造粒设备中把70%~75%的尿素溶液经浓缩加工为固体产品,称为最终加工工序。

尽管尿素生产的基本过程相似,但在具体的流程、工艺条件、设备结构等方面,不同工艺存在一定的差异。迄今世界各地的尿素工厂,绝大多数都是由几家工程设计公司所开发设计的,已形成几种典型的工艺流程,典型的有荷兰斯太米卡邦(Stamicarbon)公司的水溶液全循环CO2气提法、意大利斯那姆(Snamprogetti)公司的氨气提法和蒙特爱迪生集团公司的等压双循环工艺(IDR)、日本三井东亚—东洋工程公司的全循环改良“C”法和改良“D”法及ACES法、美国尿素技术公司UTI的热循环法尿素工艺(HR)等。但不论是哪种工艺流程,生产过程中主要原料NH3和CO2的消耗基本上是相同的,其流程的先进与否主要表现在公用工程即水、电、汽的消耗上。尿素生产流程的改进过程,实质就是公用工程消耗降低的过程。

水溶液全循环法

20世纪60年代水溶液全循环法取得了成功。我国的中型尿素厂均属此类。另外,荷兰的斯太米卡邦(Stamicarbon)水溶液全循环法及日本三井东压溶液全循环改良C法等亦属此类。工艺原理基本上是将未反应的氨和二氧化碳经减压加热分解分离后,用水吸收生成甲铵或碳酸水溶液再循环返回合成系统。这种方法主要应用在中、小氮肥企业。水溶液全循环尿素工艺生产装置的静止高压设备较少,工艺可靠、设备材料要求不高、投资较低。但是水溶液全循环法能耗、物耗高,放空损失大,规模小问题十分突出,改造增产潜力较大。

Stamicarbon二氧化碳气提法尿素工艺

CO2气提法是在水溶液全循环法的基础上改进的。与后者相比,省去了1.7-2.6Mpa压力下操作的中压循环部分,从而去掉了中压甲铵泵。从美国凯洛格公司引进的1620t/d尿素装置,从法国赫尔蒂公司引进的1740t/d尿素装置,以及由我国原化工部第四设计院和荷兰大陆公司联合设计的1740t/d尿素装置均采用了CO2气提法尿素生产工艺。其中中荷尿素装置采用的是改良型CO2气提法,相比美型、法型尿素装置,在工艺流程上略有一些改进。

消耗定额(保证值,以1吨尿素计)

Snamprogetti氨气提法尿素工艺

意大利斯纳姆普罗盖蒂(Snamprogetti)公司创立于1956年,在60年代初开始尿素生产的研究。1966年第一个建成以氨做为气提气的日产70吨的尿素装置。早期第一代氨气提法尿素装置,设备采用框架式立体布置,氨直接加入气提塔底部。在70年代中期,改进了设计,设备改为平面布置。而且也不向气提塔直接加入氨气,这就是所谓的自气提工艺或称为第二代氨气提工艺,是目前采用的方法。

消耗定额设计指标(以1吨尿素计)

从各种工艺流程消耗来看,水溶液全循环法无疑是消耗量最大的。水溶液全循环法与气提法相比能量利用不合理,消耗较高,流程较长,近几年新建的大中型厂已很少采用该工艺。CO2气提法高压圈操作压力最低,无中压系统,流程短,设备少,生产稳定,消耗较低,投资较少,在国内有丰富的设计、设备制造和生产经验,且采用脱氢技术,从根本上杜绝了生产中的爆炸危险性。氨气提法工艺先进,消耗低,无高框架结构,无爆炸危险,但该工艺需购国外专工艺包,装置不能国产化,设备制造周期长,故不采用工艺。

中国尿素市场

当下,用“四面楚歌”,来形容中国氮肥市场,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继煤炭、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后,2016年,农业领域也开始掀起一场浩浩荡荡的供给侧改革运动,整一年,籽粒玉米已调减3000万亩左右。2016年10月,我国尿素出口被取消优惠政策,中国尿素出口优势丧失,出口大量暴跌。而中国的尿素市场价格也在2016年8月降到了10多年的最低水平,1100多元/吨,售价和成本严重倒挂,企业开工率直线走低。目前还有约500万吨产能处于“僵尸”状态,僵而不死。

进入2017年,根据刚刚结束的两会精神,要继续调减玉米种植面积,累计调减总量争取达到4000万亩。这也意味着,我国北方“镰刀弯”地区等非优势主产区,将被继续调减1000万亩种植面积。而种植面积的缩减,意味着,国内尿素需求进一步持弱。

同时,今年年初,国家发布《开展水果蔬菜茶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方案》,3月初各地开始申报试点和公示,替代化肥开始行动。据估算,我国果树、蔬菜氮肥施用量约占氮肥农业消费的36%。这个行动方案的实施,将在不久的将来对氮肥消费带来很大影响。

因此,从众多信息面来看,我国农业用氮肥需求已经进入平台期,未来不仅不会明显增长,还有可能逐渐下降。但是非农用尿素需求还是有增幅空间的。2017年,工业尿素需求方面将继续保持增长。人造板企业开工情况好转,三聚氰胺盈利较好,开工转好,有新增产能;另外,由于环保力度加强,预计火电脱硝和车用尿素的用量也将持续增加。据数据了解,2017年尿素表观消费量预计5150万吨,较2016年减少3%。

那从供给端来看,2017年尿素行业将继续去产能,2016年,我国尿素就已经退出产能433万吨,今年将继续关闭尿素产能300万吨,未来我国有效产能约为7555万吨。但相对于国内5150万吨左右的需求量,不考虑产品出口,产能仍过剩35%。

从尿素生产成本端来看,由原材料价格增长所引起的尿素生产成本的提升,有可能会对尿素价格有所支撑。能源方面,预计2017年煤炭价格将保持平稳或略有上涨,预计供暖季结束后,天然气供应紧张局势将缓解,部分气头尿素企业会恢复生产,但气价仍居高不下。而电价方面,预计2017年将保持平稳,部分地区或有微幅下调。

另外,甲醇和液氨等化工产品行情看好,对尿素市场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值得关注的是,2017年国际原油市场或将出现供需拐点,油价回升将成为大概率事件,油价回升将推高国外天然气价格,虚弱国外气头氮肥的竞争力,并且由此传导甲醇、合成氨下游化工产品价格的上涨,进而支撑国际氮肥价格。

届时,我国尿素出口或将迎来利好。

因此,尿素市场整体处于供需同减,但依旧是供大于求的现状。但2017年尿素市场行情和企业效益将好于2016年。在去产能进一步推进,过剩得到缓解的情况下,我们仍需关注原材料价格走势、电力成本、除农业外新增尿素需求。

我国尿素生产地区分布

从我国尿素生产分布情况而言,大部分企业集中在粮棉主产区和原料集中地。随着近几年尿素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尿素产能分布情况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原有的粮棉主产区(东三省、山东、河南、河北、安徽、江苏、两湖、江西)尿素产能在逐渐减少,而内蒙古、新疆等资源地产能出现急剧增加。从产能分布情况看,山东、山西、内蒙、新疆及河南已成为我国尿素主要生产区域。

占据资源的山西、内蒙古等地与远离资源的福建、湖南、广东等地的尿素生产成本相差300元/吨。

中国尿素的出口情况

2016年我国尿素出口887万吨,较去年降35.5%。出口下滑是2016年压制我国尿素价格的主要因素。由于我国一直对尿素实行各类补贴,导致出口竞争力很强,相应我国的产能扩张很多也是面向出口市场。

但过去两年,国外低成本产能投放已经过了峰值,使我国出口市场的急剧萎缩。甚至全球尿素最大进口市场印度的进口价格甚至低于我国市场价,出现10年未遇的价格倒挂,这也倒逼我国尿素景气跌至冰点。

另外,根据美国农业部发布的种植意向报告预测,今年美国种植面积玉米将比去年下降2400万亩,大豆增加2700多万亩,小麦下降8.3%,水稻下降17%,棉花面积略有上升,这种种植结构的调整必然引起尿素需求的下降,相信这种情况正在欧洲、甚至是在全球发生。

但是,北美气价上涨也会改变其比较优势,使其重新成为高成本产能,预计尿素出口明年将会止跌,如果未来80元/吨的出口关税还能再降低甚至取消,我国煤头尿素成本将重新获得全球比较优势。

我国尿素成产成本差异

从尿素生产成本来看,气头成本将大幅上升。国家对化肥用气价格一直有较大补贴,气价一般比工业用气价格低0.4元/方以上。测算下来,西北、川渝地区气价较低,成本在1000元/吨以下;其他地区气价都较高,成本大约在1300元/吨以上,并不具备经济效益。但是随着2016年11月,国家明确取消化肥优惠气价,预计未来化肥用气成本将上涨至少0.4元/方,对应尿素成本将上涨280元/吨以上。按照目前价格,除了西北和川渝地区的产能还能有一定毛利外,其他产能都彻底失去竞争力,影响产能在1000万吨以上。

固定床将大量退出。煤头分水煤浆和固定床法,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煤气化过程的工艺不同,水煤浆用煤单耗更高,但用的是烟煤,比固定床用的无烟煤单价便宜,耗电也比固定床少。由于各地区煤价差异较大,煤头的成本也差别很大,一般来说同一地区固定床的成本比水煤浆法要高200元/吨左右。目前固定床普遍处于亏损,甚至亏现金流状态,认为未来这部分产能也可能大量退出。

当前尿素行业的两极分化已经非常严重。40万吨以下的小产能淘汰量较大,2016年关停的40万吨以下小产能总计700万吨,其中固定床605万吨,气头95万吨。而大型尿素企业仍保持较高的开工率。

一般情况下,小企业生产成本较高,过去几年尿素行情一般,本身并没有积累资金来抵御行业波动,目前极端情况下只能选择停工来止损;中部地区在环保要求下开始关停小型锅炉,以河南为例,10万吨以下的锅炉都被要求关闭,切换成天然气或电力,成本也因此大幅上升,小企业只能被迫关停。

中国未来尿素格局?由于天然气还会继续追涨,所以煤炭将成为未来尿素生产的主要原料。未来三到五年,中国天然气生产尿素的将会跟用油生产尿素的企业一样,退出尿素行业。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长江以南尿素企业基本要关闭,将以进口为主。

中国尿素行业将会产生新的格局。新疆、内蒙,包括东北有煤的地方,尿素企业将会异军突起。山西煤炭开采成本高(因为快开采完了),而新疆基本上煤炭是免费的,用新疆的煤生产出来的尿素成本完全成本是600元,在新疆天然气生产出来的吨成本是1600元,吨价相差1000元,如果运输好了那么新疆最有优势。但是,敢于在新疆设厂的肯定是大企业,小企业做不了。在新疆戈壁滩上必须建个资本平台,三年内至少要投资200亿元。在戈壁滩,尿素成本虽然低了,其他成本投入都非常高。

国际尿素市场

全球尿素产能约为2.08亿吨,需求量为1.85亿吨(产能过剩情况严重),开工率为89%。其中,我国和印度产能最大,占比为40%和16%,基本都以煤头产能为主。其他地区如中东、北美和俄罗斯等产能大国都以天然气为原料。

全球尿素贸易量每年总计4700万吨,占总需求的25%,主要进口区域为美国、印度、非洲和拉美,出口国则为中国、中东和俄罗斯。过去两年最大的产能增长来自于北美和北非,总计增长了859万吨,大量减少了原本的进口,压迫全球剩余出口产能向印度聚集。印度在我国尿素出口占比中高达70%。

2017年,国外尿素新增产能616万吨,其中美国的两套装置160万吨尿素产能预计上半年投产,其他几套设备也将陆续投产,必然会影响国际市场,挤占我国出口市场。预计,2017年中国尿素出口量约700万吨。近期国际方面利好仍不明显,我国尿素出口难有起色,印度方面新一轮尿素招标仍未确定。

尿素与煤炭、石油、天然气的联动关系

天然气、煤炭、石油是工业上生产尿素的三大原料,通常被称为气头、煤头、油头三类。通常,尿素与这些原材料涨跌紧密关联。从下图煤炭与尿素价格走势来看,2016年下半年,国内煤价一路上涨,作为尿素传统工艺原料的无烟块煤价格几乎翻倍。煤价大涨自然也是后续尿素跟进成本价格猛涨的主要原因。但是,后期随着国内煤价下滑,尿素成本支撑已被看空。部分尿素企业选择回调报价,市场心态正在随之转变。而相对于原油,根据皮尔逊公式计算,近三年国际原油与尿素价格相关系数高达0.85。

因此,尿素期货上市,将为更多投资着提供更多的投资选择。扑克投资家也将继续跟踪尿素期货上市的任何进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