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价格增长率怎么算_原油价格上涨的影响有哪些?
1.成立以来年化增长是什么意思
2.国际原油价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最好能分析现状,原因,对策和预期。谢谢
3.行测资料分析:“间隔”那些事
4.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率计算问题
5.基于进出口总量均衡的国际原油价格形成模型
6.请问,增速同比加快16.4个百分点是什么意思?
成立以来年化增长是什么意思
年化增长率是指某一理财产品的净值增长率。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之后,净值是不断波动变化的。从发布之日的产品净值,到当前的产品净值的增长率,再换算成年化增长率,就是该产品成立以来年化增长率。
成立以来年化增长率的计算公式为:(当前产品净值-成立日产品净值)/成立日产品净值*产品成立天数/360。
成立以来年化增长和七日年化的区别:
1、适用产品不同
成立以来年化增长率主要用于衡量产品净值的增长情况,而净值一般是在净值型理财产品中使用的,例如长江养老添年享、建信养老飞越366等。
七日年化预期收益率是指某产品7日的平均预期收益水平进行年化之后得出的数据,一般用于货币基金产品中。
2、作用不同
成立以来年化增长反映的是产品基金净值的变化,如果产品成立时间较长,那么其反映的就是较长时间内的净值增长平均比率。七日年化反应的是基金预期收益率的变化,且固定以近7天为计算范畴。
不过无论是成立以来年化增长还是七日年化预期收益率,代表的都是产品过去的业绩情况,并不代表实际投资预期收益。
七日年化收益率:
七日年化收益率只能当作一个短期指标来看,通过它可以大概参考近期的盈利水平,但不能完全代表这支基金的实际年收益。
国内货币基金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在3%左右,而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基准利率为1.50%,作为一种流通性和安全性都非常好的现金管理工具,货币基金仍是理想的短期储蓄替代品。
设立这个指标主要是为投资者提供比较直观的数据,供投资者在将货币基金收益与其它投资产品做比较时参考。在这个指标中,近七日收益率由七个变量决定,因此近七个收益率一样,并不意味着用来计算的七个每天的每万份基金份额净收益也完全一样。
七日年化收益率是货币基金过去七天每万份基金份额净收益折合成的年收益率。
理财类型:
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大致可分为债券型、信托型、挂钩型及QDII型。
债券型
投资于货币市场中,投资的产品一般为央行票据与企业短期融资券。因为央行票据与企业短期融资券个人无法直接投资,这类人民币理财产品实际上为客户提供了分享货币市场投资收益的机会。
信托型
投资于有商业银行或其他信用等级较高的金融机构担保或回购的信托产品,也有投资于商业银行优良信贷资产受益权信托的产品。
挂钩型
产品最终收益率与相关市场或产品的表现挂钩,如与汇率挂钩、与利率挂钩、与国际黄金价格挂钩、与国际原油价格挂钩、与道·琼斯指数及与港股挂钩等。
QDII型
所谓QDII,即合格的境内投资机构代客境外理财,是指取得代客境外理财业务资格的商业银行。
QDII型人民币理财产品,简单说,即是客户将手中的人民币资金委托给合格商业银行,由合格商业银行将人民币资金兑换成美元,直接在境外投资,到期后将美元收益及本金结汇成人民币后分配给客户的理财产品。
国际原油价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最好能分析现状,原因,对策和预期。谢谢
基本上来讲每个行业都需要用大量的汽油 所以当油价涨每个行业的成本都增加了,成本增加就转嫁给了消费者,物价也就自然涨了 这样CPI自然也就涨了,CPI反映的是民生物资的涨跌,所以当民生物资涨了然后大家手里的闲钱就少了,也因为物价涨大家对其他东西的需求也会降低 ,所以最后一句话就是 原油价格上涨对我国经济的最大影响是 让经济萧条^_^
2004年以来,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1一5月份,原油生产7147.83万吨,同比增长1.8%;原油进口4976.0l万吨,同比增长 37.6%;原油出口255.5万吨,同比下降31.9%;国内原油表观消费量为11868.3万吨,同比增长1-5.7%;原油进口依存度为41.9%,同比提高6.7个百分点。6月份,国际原油平均价格?布伦特现货?为35.6美元/桶,同比提高30.6%。纽约原油期货最高达到 42.33美元/桶,创下纽约商品交易所1983年开始原油期货交易21年以来的最高价格。
国际原油价格持续攀升,我国原油需求增加,进口快速增长,对我国经济将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一、当前国际石油需求变化的总体判断
?一?短期内国际石油供求关系总体宽松,但对我国石油消费增长需高度关注
短期内,总供给能够满足总需求,不会出现石油供应大面积短缺的局面。据2002年统计,全球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1427亿吨,探明储量增加;世界十大石油消费国年消费量为35.2亿吨,世界十大石油生产国家年产量为35.9亿吨,供需基本平衡,略有剩余。但是,对我国石油需求增加和进口石油快速增长应该给予高度关注。1995年我国石油消费1.58亿吨,居世界第三位,2002年我国石油消费2.46亿吨,居世界第二位。2003年全球原油贸易量为20亿吨,我国原油进口0.9亿吨,占世界的4.5%,占我国原油消费总量的34%。我国石油消耗在逐年递增的同时,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也在逐步提高。到2010年,中国的石油需求将达3.2亿吨,届时石油进口量将达1.6亿吨,石油需求在较大程度上依赖进口。尽管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但在影响国际石油价格的比重上却达不到0.1%。中国需要采取积极策略,从国际价格的被动承受者变为积极影响者。
?二?全球石油价格将维持高价位
当前驱动国际油价持续在高位徘徊的直接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世界经济复苏,石油需求增加。美国能源部情报局发表的2004~2005年世界石油预测报告显示,世界石油需求将大幅度增长,世界石油需求在2003年增长 1.8%以后,2004~2005年的增幅可能超过2%。国际能源机构?1EA?曾预测,2004年世界石油需求将增加100万桶/日,而3月11日又把需求增加量调高到165万桶/日,达7990万桶/日。
其次是OPEC继续采取限产保价政策。特别是美元汇率走低,为减少损失,会继续提高油价。尽管6月初OPEC部长级会议宣布分别于7月和8月增加200万桶和 50万桶的原油产量,但实际增量有限,因为此前欧佩克国家石油产量实际已大量超产。随着美元汇率的继续疲软,欧佩克国家提高油价的决心将更加坚定。
第三是探明可采石油储量不足。石油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战略性商品,也是非再生资源。专家分析,低成本的大油田现在基本上都已被发现,世界石油产量将在2015年以前达到顶峰,在石油产量递减之后,石油供不应求即会出现。迄今为止,人类每天用油约8000万桶,1年约300亿桶。现在已探明可开采的石油储量为1万亿桶,预计还有未探明的、开采困难大、成本高的石油储量1万亿桶。未来开采新的石油资源将更加困难。
第四是石油投机推动油价上涨。在供求关系没有发生重大变动的情况下,油市动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市场投机造成的。美元汇率对国际主要货币走低,包括对冲基金在内的国际游资在石油期货上的投机,使油价保持在较高水平。油市背后的期货投机常常是操纵油价涨落的黑手。石油期货交易量目前约为现货交易的好几倍,据估计,在石油期货市场上,真正的需求方只占交易总量的三成,其余均为套利者。
第五是政治因素的影响。当前海湾地区和一些产油国国内局势动荡,包括伊拉克在内的国际主要产油国政局至今动荡不安,恐怖活动接连在世界各地发生,使主要产油国原油生产面临随时受阻的风险,从而严重影响国际原油市场的稳定。
专家分析,从总体和长期来看,油价下降将是短暂的,走高攀升是长期趋势。从近期来看,被扭曲的石油价格经过市场的调节和各方力量的较量后将会缓慢回落,但是,回落的空间将十分有限,预计将在每桶28~33美元之间上下波动。
二、全球石油供应变化基本情况分析
一是世界油气资源潜力巨大,但分布不均,存在许多机会。综合各权威机构的分析预测,2002年世界油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分别为1427亿吨和155.78万亿方米,当前石油剩余可采储量至少可持续供应39年以上,天然气可供应61年以上。从国家分布来看,整个欧佩克国家的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1119亿吨,占世界的78.2%,储采比高达82年。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伊朗、委内瑞拉高居世界石油资源国的前六位。这6个国家的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占世界的70.2%。
二是20年内世界石油供需基本平衡,但地区不平衡加剧。主要是世界石油消费中心在移动,亚洲消费量剧增。1982年世界石油消费量为28亿吨,2002年增至35亿吨,20年间增长了7亿吨,年均增长1.5%。其中北美、欧洲和亚太三大地区2002年石油消费量为29.82亿吨,占世界消费量的84.6%。独联体各国经济出现滑坡,石油消费量剧降,从1990年的4.2亿吨,降至2000年的1.73亿吨,下降60%。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石油需求剧增,从而带动整个地区石油消费由1985年的5亿吨增至2002年的9.92亿吨,增长了4.92亿吨,约占同期世界石油消费增长量的67%。
1992年以来,亚太地区的石油消费量已超过欧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区,与北美、欧洲一起呈现三足鼎立之势。2002年前七大石油消费国中有四个国家在亚太地区,其中中国排第二,日本排第三,韩国排第六,印度排第七。
三是世界石油资源的争夺将更加激烈,争夺的热点地区在中东、里海、西非等地区。由于里海、西非等地区石油储量有较多的发现,处于石油生产的上升期,而且相对中东地区局势相对平稳。里海地区又靠近欧、亚两个消费市场,因此,国际石油公司对上述两个地区增加了投资,加大了勘探开发的力度。尤其是俄罗斯期望通过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武器,保持大国的地位,里海地区是前苏联重要能源基地之一,俄罗斯也会加快该地区开发和能源的合作。可以预测,中东北非地区仍然是石油主要供应地区;中亚里海、西非地区石油供应将处于上升时期,作为非欧佩克的俄罗斯在石油市场将举足轻重;中南美石油供应国的地位将下降。
四是世界中长期油价将在波动中逐步有所上升。欧佩克的预测根据其油价目标并按2000年美元价值,预测油价在2010年前将保持25美元/桶的水平,之后逐渐升至 30美元/桶。
三、油价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油价的大幅上涨对发达国家经济影响较大,因为石油在其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大,单位油耗高,其经济严重依赖石油。经过两次石油危机的洗礼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抗油价上涨的能力大大提高。目前高能耗传统工业在发达国家经济结构中的比例下降,单位GDP油耗大幅减少,防范石油危机的能力大幅提高。而不发达国家正处在工业化时期,节能和替代能源发展慢,单位GDP油耗较高,经济增长对高效优质的石油依存度较高,且防范石油危机的能力较弱,高油价对其经济的冲击也比较大。
在历史上的两次石油危机中,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受冲击的程度大于不发达国家。但在2000年世界油价涨到将近40美元/桶的高价时,发达国家经济受影响程度却明显减小。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却深受其害:债务危机、政府危机、社会危机、等各种政治经济社会问题不断爆发,油价的大幅上涨对加速加深这些问题的爆发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2000年世界一些权威机构估算,油价上涨10美元/桶,并在这个价位上保持一年,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的影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是发达国家的3倍。
我国1993年开始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介乎自给自足型国家与消费国之间。由于目前我国石油净进口量只占国内石油消费的一部分,因此,到目前为止我国仍可划为基本自给自足型国家。油价的变化对类似我国?既是石油生产国,又有一定量的石油进口?的国民经济的影响可用下图粗略的表示。
从国民经济的三个因素消费、出口和投资看,油价上升将使其消费和投资减少,出口下降,因而使国民经济受到不利影响。相反,如果油价下降?但不是太低,因如果太低,将使其石油工业受到严重影响,因而影响国民经济?,将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
有关专家对我国1993~2000年的GDP、石油进口数量和价格波动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结果认为:油价每上涨1%并持续一年时间,将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平均降低0.01个百分点;1999年国际油价上涨10.38%,影响我国GDP增长率约为0.07个百分点;2000年国际油价上涨64%,影响我国GDP增长率0.7个百分点,按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8.8万亿人民币计算,相当于损失 600亿元人民币以上。
从经济发展来看,高油价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是不利的,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石油涨价10美元/桶,亚洲经济增长速度下降0.8%。从进口方面来看,油价高,石油进口越多,外汇支出越大,我国每年进口石油约用汇350亿美元,是我国外贸逆差主要因素。从出口方面来看,石油价格越高,下游产品生产成本增加,出口产品竞争力下降,出口受到很大影响。从交通运输来看,石油价格越高,成品油价格上升,运输成本增加,推动生产资料及消费品价格走高。
总之,石油价格上升对我国国民经济总体是不利的,但在当前影响不是很大。若对石油依存度继续提高,影响会越来越大。
行测资料分析:“间隔”那些事
1、间隔增长率
间隔增长率,也叫两期混合增长率,就是已知第二期、第三期的增长率、 ,则第三期对第一期的增长率 。
如下面的一道例题:
例12010年上半年,全国原油产量为9848万吨,同比增长5.3%,上年同期为下降1%,进口原油11797万吨(海关统计),增长30.2%。原油加工量20586万吨,增长17.9%,增速同比加快16.4个百分点。
2010年上半年全国原油产量比2008年同期约增长了:
A.1.8%
B.4.2%
C.6.3%
D.9.6%
解析根据题意,?2010年上半年全国原油产量同比增长5.3%,上年同期为下降1%。?则r1=5.3%,r2=-1%。根据间隔增长率 可得,2010年上半年全国原油产量比2008年同期增长 ,与B选项最接近。
因此,选择B选项。
2、间隔基期量
即已知,,求间隔一个时期的基期量。例如,已知2021年的数据,求2019年的数据,中间间隔了2020年。
已知 ,则间 。因此,此类题目的具体做法是,先求解间隔增长率 ,再将R代入到间隔基期量公式进行计算。如例2:
例22015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966元,比上年增长8.9%,增长率比2014年下降1.2个百分点。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1195元,比上年增长8.2%,增长率比2014年下降0.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422元,比上年增长8.9%,增长率比2014年下降2.3个百分点。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0772元。全国农民工人均月收入为3072元,比上年增长7.2%。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5712元,比上年增长8.4%。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21392元,增长7.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9223元,增长10.0%。
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多少万元?
A.1.9
B.2.2
C.2.6
D.3.0
解析由题意可知,材料时间为2015年,求解的为2013年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间间隔2014年,因此求解的是间隔基期量。?(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1195元,比上年增长8.2%,增长率比2014年下降0.8个百分点?。可知r1=8.2%,r2=8.2%+0.8%=9%,则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比于2013年的增长率 。根据 ,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直除首两位商26。因此,选择C选项。
3、间隔增长量
已知第三期的现期量,求相对于第一期的增长量,中间隔了一个时期,因此称为间隔增长量。例:已知2021年的数据,求相对于2019年数据的增长量。
已知 ,则可得间隔 。因此,此类题目的做法也是先求出间隔增长率R,并将其化成1/N的形式,再代入间隔增长量公式 ,如下面例题:
例32018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38016.62亿元,同比增长3.92%,增速比去年降低14.24个百分点。其中,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0770.08亿元,同比增长9.51%;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20722.86亿元,同比下降3.41%;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5448.13亿元,同比增长24.12%;意外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075.55亿元,同比增长19.33%。
2018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约比2016年增长多少亿元?
A.7060
B.1430
C.5630
D.6120
解析根据问题,所求的为2018年相对于2016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的增长量,中间间隔了2017年,因此为间隔增长量。已知?2018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38016.62亿元,同比增长3.92%,增速比去年降低14.24个百分点?,根据题意,=3.92%,=3.92%+14.24%=18.16%,代入间隔增长率公式R=++?=3.92%+18.16%+3.92%?18.16%?22.08%+4%?18%=22.08%+0.72%=22.8%?,化成的形式后可得N=4.5,再代入间隔增长量公式?=?,直除前两位商69,与A项最接近。
因此,选择A选项。
4、间隔倍数
与间隔增长率比较相似,已知第二期、第三期的增长率、,求第三期数据是第一期的倍数。例如,已知2021年、2020年的同比增长率,求2021年对应数据是2019年数据的倍数。
根据增长倍数=增长率=,因此,倍数=增长率+1,则间隔倍数=间隔增长率R+1。所以这类题目在求解时,只需先求出间隔增长率R,再加1即为间隔倍数。例题如下:
例42020年1?3月,国有企业利润总额3291.6亿元,同比下降59.7%。其中,中央企业2972.3亿元,同比下降49.1%;地方国有企业319.3亿元,同比下降86.3%。3月当月利润总额环比增长4.2倍,2月环比下降65%。
2020年3月,国有企业利润总额约是1月的()倍。
A.1.8
B.2.3
C.3.6
D.5.2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3月与1月中间间隔2月,并且求的是3月国有企业利润总额相对于1月的倍数关系,因此求的是间隔倍数。已知?2020年3月当月利润总额环比增长4.2倍,2月环比下降65%?,则=4.2,=-65%,根据公式间隔增长率R=++?=4.2-65%-4.2?65%?4.2-0.65-2.8?0.8,间隔倍数=间隔增长率+1=0.8+1=1.8。
因此,选择A选项。
通过以上学习不难发现,间隔增长率是理解其他?间隔题目?的基础,只要掌握原理,任何公式都可以轻松记忆。通过以上的小总结,希望大家再遇到此类问题时能迎刃而解,快速得到正确答案。
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率计算问题
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率就是说现在的工业增加值和上一时期相比的增长幅度。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指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工业生产活动创造的价值,是国内生产总值的组成部分。公式: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值+营业盈余。
工业增加值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工业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增加值是国民经济核算的一项基础指标。各部门增加值之和即是国内生产总值,它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期时期内所生产的和提供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同时也反映了生产单位或部门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因此,建立增加值统计,将为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提供可靠依据,是建立资金流量的基础。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有两种,即生产法和收入法(又称要素分配法)。
同比增长率
同比增长率,在报表中, 通常缩写为(YoY+%)一般是指和去年同期相比较的增长率。同比增长 和上一时期、上一年度或历史相比的增长(幅度)。发展速度由于采用基期的不同,可分为同比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均用百分数或倍数表示。某个指标的同期比=(当年的某个指标的值-去年同期这个指标的值)/去年同期这个指标的值,即:同比增长率=(当年的指标值-去年同期的值)÷去年同期的值*100%。
基于进出口总量均衡的国际原油价格形成模型
4.3.2.1 模型结构
传统经济学商品价格的形成是当该商品的供给等于需求时,市场达到均衡,由此供给(或需求)量所决定的价格就是该商品的均衡价格。通常情况下商品的供给量为产量,需求量为消费量。但由于石油市场受战争、意外事件的影响较大,战争和意外事件可能造成石油供应中断,由此对全世界经济生产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现在很多国家都建立了相应的石油储备。由于有存货,当年的消费量不等于当年的石油需求量。同样地,以往的一部分储备有可能转化为供给,因此当年的石油产量也不等于当年的供给量。所以考虑原油市场均衡价格不能直接利用供给(产量)等于需求(消费量)平衡式。如果将国际石油市场看作一个虚拟的商品市场,该市场的流入就是国际石油的总出口,流出就是国际石油的总进口。由于是虚拟市场,因此市场一定会出清,所以每年国际石油市场的总进口等于总出口。
从这个角度来说,可将从国际市场的流出(进口)视为需求(包括当年的消费和储备),将流进(出口)视为供给。国际石油市场出清,意味着进口等于出口,此时国际石油市场达到均衡,由此确定了国际原油价格。在变量的选择上,需求(进口)设定为国际原油价格、世界经济活动水平(实际GDP)和OECD国家石油储备量的函数。供给(出口)方程的因变量为国际原油价格,设国际原油价格为石油出口量、OPEC上期原油产量的函数。当世界经济处于上升时期,各部门扩大生产使得对石油的需求增多,各国增大对石油的进口,即进口量与世界经济活动水平(实际GDP)存在正向变动关系;同样OECD国家增加石油储备需增加石油进口,而减少石油储备,意味着动用一定量的石油储备满足国内需求,这会导致石油进口量的减少,所以OECD石油储备量与国际石油进口量之间也存在着正向变动的关系。对供给方程而言,国际石油出口量越多,表明国际石油市场的石油供给量越多,供给增多,油价走低;反之,国际石油出口量减少,表明供给减少,油价走高。所以国际原油价格与国际石油出口量成反向变动关系。由于OPEC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地位,OPEC的产量政策通常作为油价变化的一个指标,增加产量会使油价下跌,减少产量会使油价上升;另外市场对产量变化有一个滞后期,所以OPEC上期原油产量与国际原油当期价格之间存在反向变动关系。
本节石油进出口量数据来自英国石油公司BP网页,世界实际的GDP值来自原油产量、国际原油价格和OECD 石油储备量数据来自美国能源网站,时间跨度都是从1989~2003年的年度数据。
4.3.2.2 国际原油价格形成模型
(1)需求函数(表4.4)
表4.4 需求函数表
续表
即
lnIM=0.006lnPC+0.954lnG+0.316lnSO-0.022(4.1)
式中:IM为国际石油进口量;PC为国际原油价格;G为世界实际的GDP; SO为OECD国家石油储备量。
从模型结果来看,所得回归方程的系数符号与前面的分析相一致。世界经济活动水平(实际GDP)对世界石油总出口量(需求)的影响比较显著,其次OECD国家石油储备的变动对石油总出口量的影响也较显著。相比较而言,原油价格变化对石油总需求的影响不显著。这个结论从长期来看是比较合理的,因为石油是一种需求价格弹性较低的商品,其消费量受价格的影响较小。
(2)供给函数(表4.5)
表4.5 供给函数表
即
lnPC=9.077lnEX-10.714lnQO(-1)+17.276 (4.2)
所得回归方程的系数符号与前面的分析相一致。国际原油价格受到国际石油进口总量和OPEC国家上期产量的显著影响。
(3)市场均衡
IM=EX (4.3)
即国际石油市场总出口量等于总进口量,国际石油市场出清,供需达到了平衡。
据此整理得
lnPC=9.147lnG-3.206lnSO-11.326lnQO(-1)-1.14 (4.4)
PC=α·G9.174·SO3.206·QO(-1)-11.326 (4.5)
运用上式可以模拟OPEC产量变动对国际原油价格的影响。例如OPEC原油产量减少4%,假设世界经济活动水平不变(即值不变),OECD国家需动用约14%的石油储备才能稳定国际原油价格。因为:
PC=0.96-11.326.0.863.206.PC*=PC*
PC*为基准情形时的国际原油价格。
。类似的,如果世界经济年增长率为3%,在其他因素都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OPEC上期需增加约2.4%的产量,恰好可以稳定国际原油价格。因为:
PC=1.039.174·1.024-11.326·PC*=PC*。
4.3.2.3 修正后的国际原油价格形成模型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各国贸易量将越来越大,越来越频繁。石油产品由于其分布的地缘性和主要消费国与主要产油国在地理位置上的分离等特殊性,将使石油产品贸易更依赖于国际市场,所以石油产品贸易量占世界经济(GDP)的份额有增大的趋势。石油产品贸易额占世界GDP的比重越大,国际石油市场越繁荣,这对国际原油价格的产生将起到一定的影响。具体地说,由于国际总进口与总出口相等,所以石油进口开放度增大,意味着石油进口量和出口量同时增加。由于需求和供给同时增加,所以国际原油价格的涨跌由供给和需求的价格弹性确定。供给价格弹性大,原油价格将降低;需求价格弹性大,原油价格将上升。无论何种情况,一般都会影响国际原油价格的形成。下面我们将引入石油进口国开放度概念,进一步研究在进口国开放度变化的情况下各影响因素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
石油进口国开放度,指国际总的石油进口量与石油出口量的和占世界实际GDP的比例,用TRI表示。即TRI=(石油总出口+石油总进口)/世界实际GDP。
考虑石油进口国开放度指标后的石油供给函数如表4.6所示。
表4.6 石油供给函数表
即
lnPC=9.092lnEX-10.727lnQO(-1)+4.592lnTRI+11.88
所得回归方程中石油进口开放度的系数为正,表明进口开放度增加,国际原油价格将上升。其余变量的系数符号与我们预期的结果一致,即上期OPEC原油产量与当期的原油价格成反比,进口国开放度与国际原油价格成正比。且这3个量对国际原油价格的影响在15%的显著性水平下都是显著的。
在供给函数中引入石油进口国开放度后,拟合指标R-squared和调整的R-squared等各项指标都有所改善,因此引入石油进口国开放度指标有助于更好地拟合原油供给函数。根据市场均衡条件IM=EX,整理得:
PC=α·G9.179·SO3.04·QO(-1)-11.351·TRI4.859 (4.6)
石油进口国开放度的增加表示石油进出口量的增加,反映进口国对石油需求的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吸收增加的国际石油产量而保持国际原油价格不变。如:
PC=1.021-11.351·1.054.859·PC*=1.001PC*
请问,增速同比加快16.4个百分点是什么意思?
一、就是在现在比某个特定时间加快16.4%,比如今年是150去年100,同比就是(150-100)/100=50%
二、同比增长和环比增长区别:
(一)概念不同
1、环比增长即与上期的数量作比较,环比有环比增长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两种方法。例如2021年5月份与2021年6月份相比较称其为环比。
2、同比增长是指和上一时期、上一年度或历史相比的增长(幅度)。例如2021年5月份与2020年5月份的比较称其为同比。
(二)计算方法不同
1、环比增长:
1)环比(Ringgrowth)即与上期的数量作比较,环比有环比增长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两种方法。
2)环比增长速度=(本期数-上期数)/上期数×100%,反映本期比上期增长了多少。
3)环比发展速度=本期数/上期数×100%。
4)环比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比,反映现象在前后两期的发展变化情况。如:本期销售额为500万,上期销售额为350万,环比增长速度=(500-350)÷350×100%=42.86%,环比发展速度=500/350×100%=142.86%。环比增长速度=(本期数-上期数)/上期数×100%,反映本期比上期增长了多少,环比发展速度=本期数/上期数×100%环比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比,反映现象在前后两期的发展变化情况。
3、同比增长:
1)同比增长是指和上一时期、上一年度或历史相比的增长(幅度)。
2)同比增长率=(本期数-同期数)÷同期数×100%。同比增长率一般是指和上一年同期相比较的增长率。某个指标的同比增长率=(现年的某个指标的值-上年同期这个指标的值)/上年同期这个指标的值。某个指标的同期比=(本年的某个指标的值-去年同期这个指标的值)/去年同期这个指标的值。
3)同比增长速度计算公式:同比增长率=(本期数-同期数)÷同期数×100%。某个指标的同比增长率=(现年的某个指标的值-上年同期这个指标的值)/上年同期这个指标的值。
4、最后总结:环比增长反映现象在前后两期的发展变化情况。同比增长反映现象在同一期的发展变化情况。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