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市场价多少钱一吨_2019款碘金价格
1.2019高一化学暑假作业试题
2.2019上半年高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及答案网友版
3.ROHS报告是卤素报告吗?
4.养殖业现状
2019高一化学暑假作业试题
#高一# 导语高一阶段,是打基础阶段,是将来决战高考取胜的关键阶段,今早进入角色,安排好自己学习和生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是 为你加油!
篇一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加碘食盐中主要添加的是KIO3
B.日常生活中无水乙醇常用于杀菌消毒
C.绿色食品是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
D.在空气质量日报中CO2含量属于空气污染指数
解析A项中加碘食盐中就是添加了碘酸钾,正确;B项中常用于杀菌消毒的乙醇,也就是医用酒精,其质量分数为75%,不是无水乙醇,错误;C项中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总称。它是未来农业和食品发展的一种新兴主导食品。任何食品都是由化学物质组成的,错误;D项中空气质量日报中主要涉及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和臭氧五种大气污染物,其中不包括二氧化碳。
答案A
2.N2是空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科学家依据蒸汽机的原理,设计制造出液氮蒸汽机,即利用液态氮的蒸发来驱动机车,从而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其原理主要依据是()
A.液氮的沸点为-195.8℃,远低于常温
B.N2在空气中燃烧放热
C.N2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D.N2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78%
解析液态氮的沸点低,常温下易汽化,体积膨胀对外做功。
答案A
3.能实现下列物质间直接转化的元素是()
单质――→+O2氧化物――→+H2O酸或碱――→NaOH或HCl盐
A.镁B.硫
C.铜D.铁
解析题给4种单质都可与O2反应生成氧化物,所生成的氧化物中只有SO2能与H2O反应。
答案B
4.在下列物质中,受热能放出某气体A,并将所得残渣与盐酸反应又能生成气体A的化合物是()
A.NH4HCO3B.K2CO3
C.NaHCO3D.KClO3
解析2NaHCO3=====△Na2CO3+CO2↑+H2O,Na2CO3+2HCl===2NaCl+CO2↑+H2O。
答案C
5.3.2g铜与过量HNO3(8mol?L-1,30mL)充分反应,HNO3的还原产物为NO2和NO,反应后溶液中所含H+为amol,则此时溶液中所含的NO-3为()
A.amolB.(0.24-a)mol
C.(0.1+a)molD.(0.14+a)mol
解析反应后溶液中剩余H+amol,表明剩余HNO3amol,而生成Cu(NO3)2的NO-3为2×3.2gg?mol-1=0.1mol,故此时溶液中所含的NO-3为(0.1+a)mol。
答案C
6.关于二氧化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淡**的固体②易燃烧③能使溴水退色④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⑤水溶液具有酸性⑥能使品红溶液退色
A.③④⑤B.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⑥D.③④⑤⑥
解析SO2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能燃烧,在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可被O2氧化成SO3,①②错误,其余正确。
答案D
7.将CO2通入100mL某浓度的石灰水中,所得沉淀质量与通入CO2体积(标准状况下)的关系如图所示。则石灰水浓度为()
A.0.03mol?L-1B.0.015mol?L-1
C.0.025mol?L-1D.0.0125mol?L-1
解析当生成的CaCO3沉淀恰好溶解时,消耗CO256mL,此时恰好发生反应:Ca(OH)2+2CO2===Ca(HCO3)2,n[Ca(OH)2]=0.056L22.4L?mol-1×12=1.25×10-3mol,则该石灰水的浓度为:
c[Ca(OH)2]=1.25×10-3mol0.1L=0.0125mol?L-1。
答案D
8.为了检验Na2SO3中是否混有Na2SO4,应选用的试剂是()
A.BaCl2溶液B.BaCl2溶液和稀盐酸
C.BaCl2溶液和稀硝酸D.BaCl2溶液和稀硫酸
解析A项中BaSO3也不溶于水;C项中HNO3会把BaSO3氧化生成BaSO4;D项中H2SO4和BaCl2反应生成BaSO4。
答案B
9.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浓度和反应温度等有关。下列各组物质:
①Cu与HNO3溶液②Cu与FeCl3溶液③Zn与H2SO4溶液④Fe与HCl溶液
由于浓度不同而能发生不同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①③B.③④
C.①②D.①③④
解析Cu与浓硝酸反应生成Cu(NO3)2、NO2和H2O,与稀硝酸反应生成Cu(NO3)2、NO和H2O;Cu与FeCl3反应时与浓度无关;Zn与浓硫酸反应时生成ZnSO4、SO2和水,与稀硫酸反应时生成ZnSO4和H2,Fe与HCl溶液反应与浓度无关。
答案A
10.下列有关Cl、N、S等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漂白粉的成分为次氯酸钙
B.实验室可用浓硫酸干燥氨气
C.实验室可用NaOH溶液处理NO2和HCl废气
D.Al2(SO4)3可除去碱性废水及酸性废水中的悬浮颗粒
解析漂白粉的成分是CaCl2和Ca(ClO)2等,有效成分是Ca(ClO)2,A项错;硫酸能与NH3反应生成(NH4)2SO4,B项错;Al2(SO4)3净水是利用了其水解生成的Al(OH)3胶体的吸附性,碱性或酸性废水均能溶解Al(OH)3胶体,因而达不到净水的作用,D项错。
答案C
11.下列符合化学实验“绿色化”的有()
①在萃取操作的演示实验中,将CCl4萃取溴水改为CCl4萃取碘水②在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中,将铜片改为可调节高度的铜丝③将实验室的废酸与废碱中和后再排放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①②③
解析化学实验“绿色化”的含义是指节约试剂、操作简便、安全实用、减少或避免有害物质排放等,因此①②③都符合。
答案D
12.某溶液可能含有I-、Cl-、SO2-3。向该溶液中加入溴水发生反应后溶液呈无色,由此可知原溶液中()
A.肯定不含I-B.肯定不含Cl-
C.肯定含有Cl-D.肯定含SO2-3
解析SO2-3的还原性大于I-的还原性,故加入溴水先与SO2-3反应生成无色溶液,过量时才能与I-反应生成有颜色的单质碘,本题没有说明溴水的量,故无法确定是否含I-。
答案D
13.将相同质量的铜分别和过量浓硝酸、稀硝酸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速率:两者相同
B.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前者多,后者少
C.反应生成气体的颜色:前者浅,后者深
D.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总数:前者多,后者少
解析铜与浓硝酸、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由反应方程式可知,等质量的铜分别与浓硝酸、稀硝酸完全反应时,耗酸量前者多;前者的还原产物NO2为红棕色气体,后者的还原产物NO为无色气体;而氧化产物都为Cu(NO3)2,反应过程中两者转移的电子总数相等。故选B项。
答案B
14.空气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重要资源,为改善空气质量而启动的“蓝天工程”得到了全民的支持。下列措施不利于“蓝天工程”建设的是()
A.推广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O2污染
B.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
C.研制开发燃料电池汽车,消除机动车尾气污染
D.加大石油、煤炭的开采速度,增加化石燃料的供应量
解析城市空气的污染物主要包括碳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悬浮颗粒、含氯化合物、放射性物质等。因此A、B、C项均有利于“蓝天工程”。而D项加大石油、煤炭的开采速度,增加化石燃料的供应量,则会加剧大气污染。
答案D
15.某同学为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常见的四种无机离子,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其中检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由该实验能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A.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2-4
B.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离子
C.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离子
D.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3+离子
解析第一步引入了具有强氧化性的HNO3,因此无法通过后续实验判断是否一定含有SO2-4和Fe3+,也可能含有SO2-3和Fe2+,第一步引入了Cl-,无法判断是否一定有Cl-,与碱反应能生成气体的一定是NH+4。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道题,共55分)
16.(9分)在已经提取氯化钠、溴、镁等化学物质的富碘卤水中,采用下图所示的工艺流程生产单质碘:
(1)步骤③加Fe粉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步骤④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生产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副产物是_______。
(4)操作⑤的名称是________,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
解析反应原理为:I-――→AgNO3AgI――→FeFeI2――→Cl2I2――→CCl4萃取提纯I2,整个过程中单质Ag可以循环利用。
答案(1)使碘化银转化成碘化亚铁(FeI2)和单质银(或将难溶的碘化银转化成可溶的碘化亚铁)
(2)2Fe2++4I-+3Cl2===2I2+2Fe3++6Cl-
(3)Ag
(4)萃取、分液CCl4
17.(10分)下图为各物质的反应转化关系图,其中部分产物已略去。常温下,G为固体单质,B、I为液体,其余都为气体。A为化合物,I的浓溶液与G在加热条件下生成F、B和C。H可用工业上冶炼金属的还原剂。
请按要求填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写出A→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G和I的浓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题意:固体单质G与I的浓溶液,在加热条件下生成F、B和C。猜测I为浓H2SO4或HNO3,而A+E――→催化剂加热D,又D+E―→F,知D不可能为SO3,即I不为浓H2SO4,应为浓HNO3。
答案(1)NH3H2OCO2
(2)4NH3+5O2=====催化剂△4NO+6H2O
(3)C+4HNO3(浓)=====△CO2↑+4NO2↑+2H2O
18.(9分)将一支盛有amLNO和bmLNO2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槽中,然后通入amLO2,问:
(1)若a=b,则充分反应后试管内气体体积为__________mL。
(2)若a
(3)若a>b,则充分反应后试管内气体体积为__________mL。
解析amLNO和bmLNO2溶于水后转化成(a+b3)mLNO,通入amL氧气反应为4NO+3O2+2H2O===4HNO3。
(1)a=b时,V(NO)=43a,V(O2)=a,反应后气体为0mL。
(2)a
(3)a>b时,O2剩余,V(O2)剩余=a-a+b34×3=a-b4mL。
答案(1)0
(2)b-a3
(3)a-b4
19.(13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铜跟浓硫酸的反应,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D中试管口放置的棉花应浸一种液体,这种液体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B的作用是贮存多余的气体。当D处有明显的现象后,关闭活塞K,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气体产生,此时B中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中应放置的液体是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水b.酸性KMnO4溶液
c.浓溴水d.饱和NaHSO3溶液
(4)实验中,取一定质量的铜片和一定体积18mol?L-1的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直到反应完毕,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该小组学生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认为还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
①有一定量的余酸但未能使铜片完全溶解,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下列药品中能用来证明反应结束后的烧瓶中确有余酸的是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铁粉b.BaCl2溶液
c.银d.Na2CO3溶液
解析(2)反应生成的SO2气体,能污染空气,棉花所浸液体是为了吸收SO2,应为碱液。
(3)B瓶起贮气作用,故该试剂不能与SO2反应,选d,由于关闭K后,瓶内气压增大,将瓶中液体压入长颈漏斗,因此,瓶内液面下降,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
(4)①反应开始后,浓H2SO4逐渐消耗,最后变稀,Cu与稀H2SO4不反应;②根据Fe或Na2CO3与稀H2SO4反应都有气泡逸出判断有硫酸剩余。
答案(1)Cu+2H2SO4(浓)=====△CuSO4+SO2↑+2H2O
(2)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SO2,防止污染空气
(3)试剂瓶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d
(4)①反应过程中浓H2SO4被消耗,逐渐变稀,而Cu不与稀H2SO4反应②ad
20.(14分)取50.0mLNa2CO3和Na2SO4的混合溶液,加入过量BaCl2溶液后得到14.51g白色沉淀,用过量稀硝酸处理后沉淀量减少到4.66g,并有气体放出。
(1)用稀硝酸处理后的不溶物为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写出整个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混合溶液中Na2CO3和Na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
解析(2)最后剩余沉淀为BaSO4
n(Na2SO4)=n(BaSO4)=4.66g233g?mol=0.02mol
c(Na2SO4)=0.02mol0.05L=0.4mol?L-1
n(Na2CO3)=n(BaCO3)=14.51g-4.66g197g?mol-1=0.05mol
c(Na2CO3)=0.05mol0.05L=1mol?L-1
(3)V(CO2)=0.05mol×22.4L?mol-1=1.12L。
答案(1)BaSO4
CO2-3+Ba2+===BaCO3↓
SO2-4+Ba2+===BaSO4↓
BaCO3+2H+===Ba2++H2O+CO2↑
(2)0.4mol?L-1
1.0mol?L-1
(3)1.12L
篇二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16分)
1.在一些高档茶叶、点心等食品的包装盒中有一个小袋,将小袋打开,可看到灰黑色粉末,其中有些已变成棕褐色.将灰黑色粉末溶于盐酸,取上层清液,滴入几滴氯水,再滴入KSCN溶液,马上出现血红色.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A.该灰黑色粉末作抗氧化剂
B.该灰黑色粉末不可食用
C.小袋中原来装有铁粉
D.小袋中原来装有Fe2O3
2.人的胃液是一种强酸性液体,pH在0.9~1.5之间,氢氧化铝是一种治疗胃液过多的胃药的主要成分.目前这种胃药已不常用,原因主要是
A.长期摄人铝元素不利于人体健康
B.它不能中和胃液
C.它不易溶于胃液
D.它的疗效太差
3.向某溶液中投入铝片后有大量H2放出,则溶液中不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A.Cl-B.H+C.OH-D.HCO3-
4.将一小粒钠投入下列溶液中,能产生气体和沉淀的是
A.NaClB.BaCl2C.H2SO4D.CuCl2
5.将Na2O2投入FeCl2溶液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A.有白色沉淀生成
B.有红棕色沉淀生成
C.没有沉淀生成
D.既有红棕色沉淀生成又有无色气体产生
6.下列关于“焰色反应”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只有金属单质才有焰色反应
B.只有金属化合物才有焰色反应
C.只有某些金属或其化合物才有焰色反应
D.只有金属离子才有焰色反应
7.用下列材料制成的容器中,不能用来装运浓H2SO4或浓HNO3的是
A.铜B.铁C.陶瓷D.铝
8.分别与FeCl2、CuSO4、NaCl、Fe2(SO4)3、MgSO4等溶液混合时产生的现象各不相同的是
A.盐酸B.氨水C.氯化钡溶液D.硫酸钠溶液
二、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20分)
9.相同条件下将干燥的88gCO2通过装有Na2O2的干燥管后,气体质量变为60g,则反应后的气体中CO2的质量为()
A.24gB.34gC.44gD.54g
10.某溶液由相同物质的量的CuCl2、FeCl3、AlCl3混合而成,向该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搅拌后振荡,铁粉仍有剩余,则溶液中存在较多的阳离子是()
A.Fe3+、Cu2+B.Fe2+、Al3+
C.Fe3+、Al3+D.Fe2+、Fe3+
11.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放在甲、乙两烧杯中,各加等质量的铝,生成氢气的体积比为5︰6,则甲、乙两烧杯中的反应情况可能分别是()
A.甲、乙中都是铝过量
B.甲中铝过量、乙中碱过量
C.甲中酸过量、乙中铝过量
D.甲中酸过量、乙中碱过量
12.将物质的量相等的硫酸铝和硫酸铵溶于水,形成VmL混合溶液,向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某氢氧化钠的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混合溶液中两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直至过量,下列表示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的体积(X)与溶液中沉淀物的量(Y)的关系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13.由锌、铁、铝、镁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的混合物10g,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为11.2L,则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A.锌B.铁C.铝D.镁
14.在硫酸铁溶液中,加入ag铜完全溶解后再加入bg铁,充分反应后得到cg残余固体,且a>c,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残余固体可能为铁和铜的混合物
B.最后得到的溶液可能含有Fe3+
C.残余固体是铁,溶液中一定不含Cu2+
D.残余固体全部是铜
15.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确定某化工废液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向少量样品废液中加入过量盐酸时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过量氨水使溶液呈碱性时,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小苏打溶液,又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该废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
A.Ag+、Ca2+、Mg2+B.AlO2-、Ba2+、Mg2+
C.Ag+、Mg2+、Na+D.Ag+、Na+、Ba2+
16.某学生用NaHCO3和KHCO3组成的某混合物进行实验,测得如下数据(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下列分析推理不正确的是()
50mL盐酸50mL盐酸50mL盐酸
m(混合物)9.2g15.7g27.6g
V(CO2)2.24L3.36L3.36L
A.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0mol?L-1
B.根据表中数据可计算出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C.加入混合物9.2g时盐酸过量
D.15.7g混合物恰好与盐酸完全反应
17.现有4mol铝及足量稀盐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若使铝完全转化为Al(OH)3,所需HCl和NaOH的物质的量之和最小的是()
A.4molB.6molC.8molD.16mol
18.完全溶解28.4g碳酸铜和氢氧化铜的混合物需要消耗1mol/L的盐酸500mL.若灼烧相同质量的上述混合物,能得到氧化铜的质量为()
A.40gB.30gC.20gD.16g
三、填空题(10分),
19.Na2O是色固体,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制取Na2O通常采用的方法是2NaNO2+6Na4Na2O+N2↑,不采用钠在氧气中燃烧而采用此法是因为。新课标第一网
20.金属铁分别与单质Cl2和Br2反应可制得无水氯化铁和溴化铁,也可生成Fe3Cl8、Fe3Br8,他们可以看作是氯化物或溴化物用化学表示为FeCl3?2FeCl3、FeBr2?2FeBr3,当把铁粉和碘粉混合一起研磨时,生成相当于Fe3I8的产物,则在此产物中铁的化合价是_______,若把改写成常见碘化物的形式,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21.(9分)下图所示装置可用来制取Fe(OH)2和观察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时的颜色变化。实验时必须使用铁屑、6mol/L硫酸溶液,其他试剂任选。填写下列空白:
(1)B中盛有一定量的NaOH溶液,A中应预先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时应先将活塞E________(填“打开”或“关闭”),在C中收到的气体主要为________________。
(3)简述生成Fe(OH)2的操作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拔去装置B中的橡皮塞,使空气进入,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4分)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发明的“侯氏制碱法”,因原料利用率高.并能进行连续生产,从而享誉中外.“侯氏制碱法”的基本做法是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获得碳酸氢钠晶体,再将所得碳酸氢钠晶体加热分解后即可得到纯碱.它的反应原理可用下列化学方程式表示:
NaCl(饱和)+NH3+CO2+H2O=NaHCO3↓+NH4Cl
某课外兴趣小组同学,按照“侯氏制碱法”原理,设计了如下一套实验装置实验室可选药品有浓氨水、纯碱、大理石、稀盐酸、稀硫酸、熟石灰、氯化铵,氯化钠.
(1)选用最合适的试剂的名称A__________;D___________
(2)本实验具体操作过程中,应先通_________气体,再通_________气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该装置的至少两处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改进装置后,该同学进行了实验,实验所用的饱和NaCl溶液中含溶质58.5g,实验最后得到无水碳酸钠26g,则其产率为_________;该同学针对其实验结果,认真分析了造成损失的原因,发现其操作步骤并没有错误,则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5)在“侯氏制碱法”的工业生产中,原料的利用率高,大大降低了成本.请问本实验中哪些物质可重复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推断题
23.(10分)已知A、B、C均为常见的单质,其中A为金属,B、C为非金属,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省略).
请回答:
(1)若常温下B、C均为气体,D为黑色晶体,E的化学式为______,A和E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D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若常温下B为气体,C为黑色固体,则构成金属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E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A和E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D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4.(7分)现有浓度均为1mol?L-1的FeCl3、FeCl2、CuCl2混合溶液100mL,加入一定量的铁粉,按下列情况填空.
(1)反完毕后,铁粉有剩余:
①反应完毕后,溶液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阳离子,为______mol,一定没有________阳离子;
②固体物质干燥后,其中一定有_______,与反应前加入铁粉质量相比(填“多”或“少”)__________g.
(2)反应完毕后,有铜生成,铁粉无剩余.则反应完毕后溶液一定含有________阳离子,该阳离子在溶液中的物质的量的范围是_________.
六、计算题(共14分)
25.向30.0mL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铝粉.待充分反应后,再向其中加入2.00mol/L烧碱溶液,至沉淀不再减少,消耗烧碱溶液210mL,且收集到气体0.672L(标准状况).据此计算:
(1)加入铝粉的质量.
(2)原硫酸铜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26.将70gNa2O2和Na2O混合物与98充分反应,所得溶液恰好能被250mL4mol/L的H2SO4中和.求:
(1)原混合物Na2O2和Na2O质量分别为多少克?
(2)所得NaOH溶液质量分数是多少?
2019上半年高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及答案网友版
#教师资格证# 导语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陆续发布中, 考 网在考后整理了很多网友提供的2019上半年高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及答案网友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版本一
一、考题回顾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
试讲题目
1.题目:物质的分类
2.内容: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作分散剂。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所处的状态(气态、液态、固态),它们之间可以有9种组合方式(如图2-4)。
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溶液中的溶质粒子通常小于1nm,浊液中的粒子通常大于100nm。介于二者之间的胶体粒子,其大小在1—100nm之间。
如果考察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类分散系的稳定性,我们会发现溶液是最稳定的。不论存放的时间有多长,在一般情况下溶质都不会自动与溶剂分离;而浊液很不稳定,分散质将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下来,如河水中夹带的泥沙会逐渐沉降;胶体则介于二者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属于介稳体系。
有些液态胶体也是透明的,用肉眼很难与溶液相区别。那么,用什么方法能够将它们区分开呢?
3.基本要求:
(1)要有适当的情境创设。
(2)教学过程中要有课堂互动环节。
(3)请在十分钟内完成试讲。
答辩题目
1.是不是所有的金属氧化物都属于碱性氧化物?
2.谈谈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初中已经学习过物质的分类,那么按照物质组成成分的种类,可以把物质怎样进行分类呢?
学生回答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教师提问可否进一步分类?
学生回答纯净物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教师引导之前主要学习了纯净物的进一步划分,今天来研究混合物的进一步分类。
环节二:新课教学
教师提问混合物通常是由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中形成的。我们把这样的体系叫做分散系。阅读教材找到分散系的概念。
学生回答把由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中形成的体系叫做分散系。
提出问题结合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的概念,说一说对于硫酸铜溶液、泥水来说什么是分散质、分散剂?
学生回答在分散系中,被分散的物质为分散质,分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分散剂。溶液中溶质分散质为硫酸铜固体,分散剂为水;浊液中分散质为泥,分散剂为水。
提出问题按照分散剂和分散质所处的状态(气态、液态、固态),它们有几种组合方式,并举出具体的实例。
学生回答气气(空气);液气(云雾);固气(灰尘);气液(泡沫);液液(酒);固液(泥水);气固(海绵);液固(珍珠);固固(合金)。括号外为分散质、括号内为分散剂。
提出问题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能对分散系进行分类吗?
学生回答按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提出问题将Fe(OH)3和泥水分别进行过滤,观察并记录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由此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胶体的分散质能通过滤纸孔隙,而浊液的分散质则不能,这说明浊液分散质粒子比胶体的大。
提出问题结合刚才所做的实验和教材“科学史话”的内容,思考胶体的丁达尔效应与胶体粒子大小有什么关系,胶体能够发光吗?
学生回答可见光的波长在400~700nm之间,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小于可见光的波长,能使光波发生散射;当光束通过胶体时,看到的光柱是被胶体粒子散射的现象,并不是胶体粒子本身发光。
提出问题思考为什么光通过溶液和浊液时,没有光亮的“通路”出现?
学生回答溶液也能发生光的散射,但由于溶液中粒子的直径小于1nm,散射及其微弱。所以,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而通过溶液时则观察不到这种现象。
环节三:拓展提高
提出问题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质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解析: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就是与这一特征有关。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有哪些,可以回答学到了哪些知识,也可以回答学习的感受。
布置作业:胶体还有哪些性质,课下预习。
答辩题目解析
1.是不是所有的金属氧化物都属于碱性氧化物?
参考答案
不是。Na2O2属于金属氧化物,但是不属于碱性氧化物。
2.谈谈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版本二
一、考题回顾
高中化学《萃取》
试讲题目
1.题目:萃取
2.内容:
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这种方法叫做萃取。将萃取后的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的操作,叫做分液。分液常使用分液漏斗。
(1)用量筒量取10mL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然后再注入4mL四氯化碳,盖好玻璃塞。
(2)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使两种液体充分接触(如图1-7);震荡后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
(3)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如图1-8)。
(4)待液体分层后,将分液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拧开,使下层液体慢慢沿烧杯壁流下(如图1-9)。
图1-7倒转分液漏斗时应关闭玻璃塞和活塞图1-8萃取图1-9分液
3.基本要求:
(1)教学过程中要有适当的提问环节,注意师生互动。
(2)教学过程需要进行实验或者相关教具进行模拟演示即可。
(3)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
1.萃取的原理是什么?
2.学生在进行自主的萃取实验操作时,身为老师应该指导什么?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实物导入
实物展示展示球型分液漏斗和梨型分液漏斗。
提出问题球型分液漏斗我们在初中的时候经常使用,另外这个也叫分液漏斗,大家看它和球型分液漏斗有什么区别?
学生回答颈短,斗体更大。
教师引导这个叫做梨型分液漏斗,我们今天就用它来做个实验。
环节二:探究新知
教师引导梨型分液漏斗在参与实验过程之前需要检漏,以便确定是否可以使用。
演示实验梨型分液漏斗的检漏讲解操作。
(关闭分液漏斗颈部旋塞,向分液漏斗内注入适量的蒸馏水,观察旋塞的两端以及漏斗的下口处是否漏水,若不漏水,关闭上磨口塞,左手握住旋塞,右手食指摁住上磨口塞,倒立,检查是否漏水;若不漏水,正立,将上磨口塞旋转180度,倒立,检查是否漏水,若不漏水,则此分液漏斗可以使用。)
学生实验梨型分液漏斗的检漏操作。
教师引导用梨型分液漏斗来做一个新的液液分离的实验操作,分离碘水中的碘单质。
提出问题思考萃取的原理是什么?
学生回答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
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把碘水中的碘提取出来要选择四氯化碳做萃取剂呢?
学生回答因为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较大,且四氯化碳与水不互溶也不发生反应,可用做萃取剂。
提出问题结合视频中的演示实验,总结萃取实验的操作步骤。
学生回答(1)用量筒量取10mL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然后再注入4mL四氯化碳,盖好玻璃塞。
(2)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使两种液体充分接触;震荡后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
(3)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
提出问题萃取前后,分液漏斗中颜色是如何变化的,萃取后,上下层溶液分别含有什么?
学生回答萃取前漏斗中是碘水呈黄褐色,萃取后液体分为两层,上层颜色变淡,下层紫红色,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
提出问题思考萃取后溶液上下层如何分离,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下层溶液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目的是能使得到的目标产物更纯净。(可设错,教师再纠正)
演示实验分液。
待液体分层后,将分液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拧开,使下层液体慢慢沿烧杯壁流下。上层液体应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教师总结装液→震荡→静置→分液。
环节三:拓展提升
学生实验萃取碘水中的碘,教师巡视指导。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
作业:请学生课下总结学过的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适用范围。
答辩题目解析
1.萃取的原理是什么?
参考答案
萃取是利用系统中组分在溶剂中有不同的溶解度来分离混合物的单元操作。即利用物质在两种互不相溶(或微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使溶质物质从一种溶剂内转移到另外一种溶剂中的方法。
2.学生在进行自主的萃取实验操作时,身为老师应该指导什么?
参考答案
学生在进行自主的实验操作时,老师巡视指导过程中,针对实验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不规范的操作、仪器存在的问题(如梨形漏斗漏液)等进行指导并帮助进行解决,还要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实验现象。
版本三
一、考题回顾
高中化学《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试讲题目
1.题目: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2.内容:
氮是动物、植物和原生生物体(如真菌、细菌)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维持高等动植物生命体活动的必需元素,因此氮的循环涉及到地球上生物圈的方方面面。
在自然界中,大豆、蚕豆等豆科植物根部的根瘤菌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硝酸盐等含氮的化合物。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的铵根离子(NH4+)和硝酸盐,经过复杂的生物转化形成各种氨基酸,氨基酸最后转化为蛋白质。动物以植物为食物而获得植物蛋白,并将其转化为动物蛋白。动植物遗体中的蛋白质被微生物分解为NH4+、NO3-、NH3,又回到土壤和水体中,被植物再次吸收利用。另外,在放电条件下,空气中少量的氮气与氧气化合生成氮的氧化物,这些氮的氧化物随水进入土壤和水体。
影响氮在自然界中循环的另一个方面是人类的活动。人们通过化学方法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氨,再根据需要把氨转化成各种含氮化合物(如氮肥、硝酸)。某些含氮化合物进入土壤、大气和水体中进行转化。化石燃料的燃烧、森林和农作物的枝叶燃烧所产生的氮氧化合物通过大气进入陆地和海洋,参与氮的循环。
3.基本要求:
(1)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简单的板书设计。
(2)教学过程中要有课堂互动环节。
(3)请在十分钟内完成试讲。
答辩题目
1.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都有哪些?
2.本节课你都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导入
播放视频教师课前播放一段闪电的视频。
教师引导闪电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俗话说“一场雷雨一场肥”,雷雨过后,人们发现庄稼的长势非常好,叶子绿油油的,就像刚施了氮肥一样。那么雷雨生成了什么肥料?又是怎样生成的呢?本节课共同学习氮的循环。
环节二:新课教学
读书指导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中关于“氮的循环涉及到地球上生物圈的方方面面”的材料。
提出问题请仔细观察课本图3-2-2,说一说自然界中氮的循环有哪几种方式?
学生回答预设学生从动植物体、雷雨放电、人类活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教师提问结合氮循环的三种方式,请找出氮循环过程中的几种含氮的物质,写出它们的化学式,标出氮元素的化合价并指出它们的物质类别。
学生回答结合氮循环的方式寻找含氮的物质,写化学式、标化合价、指出类别、然后小组代表汇报展示。
教师指导对不完善的地方予以指导,进行完善。
教师提问人类活动会对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产生什么影响呢?
学生回答人们通过化学方法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氨,再根据需要把氨转化成各种含氮化合物(如氮肥、硝酸)。某些含氮化合物进入土壤、大气和水体中进行转化。化石燃料的燃烧、森林和农作物的枝叶燃烧所产生的氮氧化合物通过大气进入陆地和海洋,参与氮的循环。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提问用图示的方式表示氮在生物圈中的循环?
小组讨论
答辩题目解析
1.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都有哪些?
参考答案
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主要有氮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氨和硝酸等。
2.本节课你都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
参考答案
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首先谈话法贯彻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我提出了多个引导性问题,如“说一说自然界中氮的循环有哪几种方式、人类活动会对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产生什么影响呢?”等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其次,因为本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所以就让学生自主的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并且分成小组去绘制氮在生物圈中的循环的流程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ROHS报告是卤素报告吗?
ROHS全称是The?Restriction?of?the use of certain?Hazardous?substances?in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即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也称2002/95/EC指令。和卤素报告不同。
2005年欧盟又以2005/618/EC决议的形式对2002/95/EC进行了补充,明确规定了六种有害物质的最大限量值。
RoHS2.0检测项目 2011/65/EC指令改为RoHS10项 RoHS证书铅(Pb),镉(Cd),汞(Hg),六价铬(Cr6+),多溴联苯(PBBs)和多溴二苯醚(PBDEs),增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邻苯二甲酸正丁基苄酯(BBP),邻苯二甲酸(2-己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
扩展资料
适用范围
欧盟27个成员国: 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英国、丹麦、爱尔兰、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瑞典、芬兰、塞浦路斯、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 。
测试方法
将相关产品送往专业实验室进行检测,要将产品拆分为单一材质既均一材质后进行测试,其中铅、镉、汞、六价铬、多溴联苯(PBB)、多溴二苯醚(PBDE)等六种有害物质是否符合RoHS指令要求,若符合就可获得RoHS合格报告和证书,若不符合,就得另找符合要求的产品进行替代。
百度百科-ROHS检测
养殖业现状
养殖业是农业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包括家禽养殖、畜牧养殖和水产养殖三个细分产业。家禽养殖以禽肉和禽蛋为主要产出,而畜牧养殖业以猪牛羊肉为主要产出,水产养殖以水产品为主要产出。
近年来家禽养殖业产出规模基本保持上升趋势,而畜牧养殖和水产养殖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未来养殖业将朝着规模化、智能化、品牌化和特色化的方向发展。
家禽养殖业规模稳步增长
2013-2019年,中国禽肉产量整体呈上升趋势。2019年,我国禽肉产量为2239万吨,较2018年增加了342万吨,增长17.15%;我国禽蛋产量为3309万吨,较2018年增加了245万吨,增长12.29%。2020年,禽肉产量2361万吨,增长5.5%;禽蛋产量3468万吨,增长4.8%。
2020年畜肉产量与上年基本持平
2013-2019年,我国猪牛羊畜肉产量呈波动变化趋势,2019年产量下滑较大。2019年,猪牛羊畜肉产量79万吨,比上年下降10.2%。其中,猪肉产量4255万吨,下降21.3%;牛肉产量667万吨,增长3.6%;羊肉产量488万吨,增长2.6%。
猪肉降幅较大主要是因为国内发生较大规模的非洲猪瘟疫情,导致大量生猪被扑杀,同时猪瘟疫情的发生也影响到了消费端对猪肉的需求。2020年,猪牛羊禽肉产量7639万吨,同比下降0.1%。其中,牛肉产量672万吨,增长0.8%;羊肉产量492万吨,增长1.0%;猪肉产量4113万吨,下降3.3%。
2019年水产养殖业规模与去年持平
2013-2017年,我国水产品产量表现为逐年上升趋势,2017年之后急剧下降,2018年产量与2019年基本持平。2019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80.36万吨,同比增长0.35%。其中,养殖产量5079.07万吨,同比增长1.76%,捕捞产量1401.29万吨,同比下降4.45%。
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年水产品产量为6600万吨,但结合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实际产量可能不及预期,前瞻预计2020年全年实现产量6500万吨。
畜禽及水产养殖主要模式
畜禽养殖主要模式有专业化自主经营模式、“公司+农户”模式和“公司+基地+农户”三种模式,每种模式都各有优缺点,在畜禽养殖业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我国是农业消费大国,同时也是水产品消费大国。随着消费升级战略提出,我国水产养殖的模式也不断创新,目前已形成以下几种效率更高、更环保、更创新的运作模式。
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养殖业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趋势:
第一是规模化,目前规模化养殖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但散养户依然存在,未来散养户不会完全退出市场,但是会进行自我升级;
第二是智能化,随着国内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及国外养殖设备的不断引进,智能化必然成为行业的选择;
第三是品牌化,随着社会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消费品品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打造独立品牌是必然趋势;
第四是特色养殖,城市农村融合发展促使越来越多的城市人想去体验乡间生活,提供特色养殖服务可以将玩乐与农业结合,促进新业态形成。
——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现代农业商业模式与产业链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