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汽车人燃油车“价格战”的动因

2.等等党永不言败 2023年买车更便宜?油电价格战打响!

3.“终结七连涨”国内油价迎接今年首次下调,加满一箱汽油能省多少钱?

4.成品油价格调整窗口即将开放 燃油价格即将下降了!

5.国际原油价逼近矿泉水,国内成品油怎么调?

汽车人燃油车“价格战”的动因

今年燃油价格怎么这么低_最近燃油价格是否下降?

一个省将补贴资金,用在第一支撑产业上,就是用在刀刃上。

文 /《汽车人》孟华

3月初,燃油车上演一波价格战。以3月7日东风雪铁龙全系优惠,部分车型(C6共创版、舒适版)最高优惠9万元的幅度,将这场厮杀推向高峰。

如果从比例上看,东风雪铁龙C3-XR的优惠幅度最大,指导价11.39万元,优惠5.6万元,成交价5.79万元,几乎五折,优惠周期截至3月底。不过,这一价格有“持有期限”和“上湖北牌照”等限制。

尽管如此,C6等车型在3月8日就已断货。4S店业务员接电话只回答三个字“没车了”。他们从来没有这么忙过,因为客户太多、声音太嘈杂,在店里说话都得喊。业务员根本不用介绍产品,店内客户都抢着交钱预定。

这一波降价,其实参与者还挺多的。上汽大众、广汽丰田、长安汽车、华晨宝马等车企,都有让利,但是东风系(东风本田、东风日产、东风风神、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和一汽系(一汽-大众、一汽红旗)唱了主角。

两大集团让利的力度如此之大,是企业让利,再拉着湖北省政府、长春市政府一起联动。后两者提供了直接的现金补贴。其余省份尚未以如此之高的力度介入。

降价是标准的清库

有人认为,新能源车的价格战,进一步挤压了燃油车的空间。而这一波燃油车价格战,是受到新能源车胁迫之后的反击。

从销量的消长来看,似乎有点道理。去年新能源车增量接近翻倍,而整体产销增长分别为11.2%和9.5%——新能源车抢的都是燃油车地盘,这一点早就坐实了。

但是,这和价格战的动因,是两码事。

如今,新能源车确实在打大范围的价格战,但是和燃油车没有直接竞争关系。想好了买新能源车的潜客,已经考虑过补能、长途等新能源车短板。这些人一旦想清楚,是不会回头买燃油车的。我们看到,因为新能源产品迭代速度太快,已经产生了持币待购的现象。

同理,燃油车抢不到新能源车客户,因为隔壁也在降价。总体而言,新能源车已经演变成和燃油车有着充分差异化、目标潜客彼此分离的大类市场。

真正的动因没有那么复杂。这场令人疯狂的让利活动,用“价格战”形容,其实不准确。价格大概率是被国六b标准打下来的,目的显然在于清库。

眼下距离7月1日全国实施国六b,还有3个多月。而在此之前,北京、上海、深圳、天津和广东五省市,跨过国六a,直接实施国六b标准。

国六b相对国五,在一氧化碳、碳氢化物、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量的标准上,几乎都降低了一倍,相比国六a也要更严苛。

除了先行的五省市,其余地方实施切换一刀切。形势要求经销商,必须在切换节点到来之前清干净库存。否则就只能先上牌,然后走二手车交易。2021年商用车国五/国六切换,我们看到了类似的操作,业内叫“预挂车”。

乘用车这种操作更不容易,因为客户不买账。2019年国六a落地时,就有大面积降价清库存现象。道理是相通的。

现在的问题是,切换时间点是公开的,相当于交易对手知道交易截止点,因此只能提前邀约。如果接近截止日才开始清库存,可能构成“踩踏”,被市场上此起彼伏的喊价声淹没。

现在看,东风的出牌时机还是恰当的。在对手尚未发力的时候,直接上了最大力度,在舆论上火出圈了,在效果上拉满。清库存的目标达到了,还赚了一把品牌流量。

不能机械地将降价理解为对品牌的伤害。在拿不到市场焦点的情况下出奇招,行为艺术也好,营销手段也罢,品牌存在感刷出火花来,对品牌认知其实是提升了。

燃油车有更多

车企调价其实是很正常的操作。

以前大家说特斯拉频繁调价,把价格玩出花来,是因为它直营。没有经销商库存作为缓冲,主机厂只能自己维系订单池,要把价格手段用得飞起。

而东风这一波操作,证明经销商模式调价,照样可以打出名气,打出市场影响力。

关键不在手段,在于力度,一力降十会。

没有筹码要去积极筹措筹码。现在大家都是上市公司,成本利润都是透明的(只能拿数据的时滞性做文章),车企最大让利空间也是锁死的。

在这里,生产多年的燃油车亏本冲量,和电动车亏本销售不是一回事。

无论是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的新能源产品或孵化的独立品牌,其背后的产线都是这几年新建的,固投摊销压力比较大。如果销量规模累积到一定程度,摊销力度就可以降下来。

特斯拉能主动出击引爆价格战,就是因为其单车利润空间比较大,与其规模快速上量、摊薄成本有关,也与其生产技术有关。

但燃油车的特点是生产多年,积累产量多,固投摊销小。如果价格不变,采购成本也不变,其利润空间是逐渐放大的。因此,其拥有更多价格战的。当然这是一种排除其它影响的理想化分析,但历史积累产能对利润而言,属于正向因素,是没有疑问的。

政府为何参与补贴

湖北省政府实施了价内补贴,更证明这一波操作不是常态化的,不算标准商业行为。

因为常态的政府补贴往往鼓励交易额,比如补贴额度和成交价挂钩,但是限制成交价上限(不倾向于补贴高消费能力的人群)。

而清库存显然不是常规操作,往往会给库存高的车以限时的大力度补贴,保证它能清干净。因此,即便是湖北省,即便都是东风系车型,补贴力度也大相径庭。在同一品牌、同一产品、不同配置之间,也有力度差异。

这里面还有些“微操”。比如某些已经生产出来的国六a车型,改成国六b标准代价太高,甚至在技术上很难操作。这种车型一定会大力度清空,防止烂在手里。而另一些车型,如果其它排放污染物都已经符合国六b,只需要加个颗粒捕捉器,就过关了,代价很小,则不急于清库存。

有人说,这种非市场手段不利于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但这也是理想状况。事实上,各地发展阶段、经济景气程度和财政状况不一,消费市场和财税来源自然也不一样。强行要求拉齐,实际是虚化地方政府的行政权力。

试图建立纯粹的市场博弈,是不可能的,全球都找不到这样一个地方。妖魔化行政手段,自然也是不可取的。

对于湖北省和吉林省,虽然投了很多新兴产业,但第一利税大户仍是汽车业。它包含整车厂和上游的一大批供应商。这一产业吸收的劳动力、拉动的周边经济,尚未计算在内。然而这些衍生的经济动力,都在政府的考虑中。

一个省将补贴资金,用在第一支撑产业上,就是用在刀刃上。

去年,湖北新能源产业增长了98%,但汽车销量下降4.8%。这种局面,让省政府必须向该产业提供扶持政策,甚至亲自下场帮忙——可以理解,也是势在必行。

当然,这种力度的补贴有副作用。它的确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搅乱了市场格局,削弱了领先者优势。而且,相关价格很难回头,也是有历史经验的。

某品牌三缸机车型清库存之后,新一代车型价格也涨不回去了。而对手也有三缸机产品,清库存降价后,就没有前者那么惨。这种情况,与内部操作过急、手法欠缺艺术性有关,更与品牌运营缺乏长远规划有关。

车企利用一个契机给老车型清库存,相当于给自己提供了一个战略缓冲期,资金能快速回笼。虽然只有几个月,也要尽量利用这个机遇,加快产品线转型和重新构建,而不是继续生产竞争力可疑的车型。

这种机会是一过性的,不能期待再次上演,最终还是要回到产品本身的市场竞争力上来。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人传媒,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等等党永不言败 2023年买车更便宜?油电价格战打响!

To buy or not to buy?这是摆在2023年打算买车的消费者面前的问题,像极了莎翁笔下哈姆雷特王子的境遇,而这种境遇源自今年年初车企从涨价到降价的瞬间反转。

从去年年底开始吆喝“锁单保补贴,年后涨价”,就当完成新年倒数,车企陆续发布涨价海报后,特斯拉官宣降价的石头,直接激起了千层浪,刚宣布涨价的车企转眼又晒出降价的海报,而且比之前补贴后还便宜。甚至,在教授正思考这篇文章的时候,作为动力电池的龙头,宁德时代也宣布加入战斗。

所以问题来了,2023年,买新能源车是趁现在降价早下手,还是做等等党享受最终的胜利?不管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今年都会更便宜吗?

提到价格战,必定是一场群体行为,所以自特斯拉打响了降价的第一枪,算是拉开这场价格战的序幕,接着便是各品牌的“一呼百应”,也顾不了新年前才刚宣布完涨价。

其中,AITO问界M5 EV和M7的最高优惠幅度达3万元,也是继特斯拉后首个降价的自主新能源汽车;零跑C01推出5000元抵30000元的折扣活动;小鹏宣布了最高3.6万元的优惠政策;极氪则是通过送车漆、补贴保险以及空气悬架降价实现“降价”;丰田bZ4X和日产ARIYA更是直接优惠6万,相当于打了个7折和8折...

显然,前期这场价格战主要发生在20-30万元市场区间,因为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的售价就处于这个价位区间。

但随着比亚迪秦PLUS DM-i 2023年冠军版喊出9.98万起售;换上增程混动后的零跑C11变为15.98万起;吉利帝豪L Hi·P最高降价3万,这场价格战已经蔓延到10-20万市场区间,正在完成对主流消费者10-30万购车预算的覆盖。

虽然目前很多车企给出的话术是“限时优惠”和“变相降价”,但大多数并没有给出期限,换句话说,大家都在有意实现同级别车型的“油电同价”。

或许有人会说:电动车电池成本那么高,占到整车成本30%~50%,除了特斯拉和比亚迪,其他车企基本是卖一台亏一台,价格很难与燃油车看齐。

但教授想说,别忘了提升销量也是降低成本的手段之一,更何况宁德时代已经在近日宣布加入到这场价格战。

作为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2022年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将近50%,意味去年的过半的新能源车都是搭载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这时候,宁德时代推出了一个叫“ 锂矿返利 ” 的计划,签了这个计划的车企,宁德时代卖给它们的部分碳酸锂价格将以20万元/吨结算,以目前碳酸锂大概44万元/吨来看,相当于腰斩一半还不止,这也让新能源车有了更大的利润空间。

并且,一边是电池厂的产能在疯狂扩张,另一边是车企自建电池产能,但2023年新能源销量却受各种原因影响放缓,这必然会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电池价格也将回落。具体表现为,去年年底碳酸锂报价为59万元/吨,如今变为44万元/吨,下降超25%。

因此,可以预见,从2023年开始,新能源车的价格会迎来下降。虽然目前大多数新能源车是为了份额而战,但随着动力电池成本明显下降,新能源车和燃油车的价格也会逐渐趋于相同,甚至比燃油车还要低。

那么,届时这场价格战是否会蔓延到燃油车领域呢?教授认为,大概率是避免不了的。

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当新能源车和燃油车实现同价之后,危险的只会是合资、豪华品牌的传统燃油车。

过去已经有多次例证。2022年,凭借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高歌猛进,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是一路攻城略地,达到超47%,反观主流合资市场份额已经滑落至40%以下,豪华品牌亦是如此,除了稳定的BBA,二线豪华品牌出现大面积下滑。

还有今年发生的,在特斯拉使出降价大招后,有消息称,特斯拉中国3天内收获3万辆订单,同时Model Y后轮驱动版及长续航版的交付时长也延长到2-5周;秦PLUS DM-i 2023冠军版亦如此,官方表示上市七天订单达32058辆。

这些都是因为,合资、豪华品牌曾经的品牌溢价,是建立在过去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积淀上的,这种积淀既包括各种灵魂人物和经典车型的加持,也包括了它们多年来在传统燃油车的技术积累和口碑积累。

但如今切换到新能源赛道,主力购车人群也逐渐切换为年轻人,他们不再是唯品牌论,而是更加理性、客观。换句话说,大家都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那消费者便会更强调横向对比,也很自然会偏向性价比更高的产品,或者是率先在新能源领域建立起品牌壁垒的产品。

合资、豪华品牌的基本盘将会受到冲击,它们也来到市场和利润的十字路口,保份额还是要利润,成了它们今年的必选题。

在教授看来,大多数车企都会选择“要份额不要利润”,毕竟在一个淘汰赛打响的市场,份额一定比利润更重要。所以,2023年的价格战,不仅发生在新能源车市场,还会蔓延到燃油车市场。

当然,以上还是教授的猜测, 是否会实现油电同价,合资和豪华品牌是否会以价换量都,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2023年新能源和燃油车会更便宜,或者说优惠更大。

至于要不要做等等党,教授还是那句话:早买早享受,晚买有折扣。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玩车教授,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终结七连涨”国内油价迎接今年首次下调,加满一箱汽油能省多少钱?

经过七连涨,国内油价迎来了首次下调,燃油的价格不断上涨,导致车主苦不堪言。终于迎来了下调,让很多人拍手称快,按照一升汽油来换算的话,92号汽油每一生便宜了4毛3, 95号汽油便宜了4毛5。

燃油价格7连涨,从原来的92号汽油,一升在5块钱到6块钱这种程度,涨到了8块钱,这个综合上涨幅度达到40%甚至是50%。因为7次燃油价格调整都是上涨,所以价格涨得很是猛烈,导致有些地区92号汽油价格突破9块钱的大关,而这次调整将导致95号汽油降下,钱达到8块钱多一点的程度,92号汽油价格自然就更便宜了。应该是在8块钱左右,有的地方7块多,有的地方8块钱多一点儿。

真正到大家加油的时候能省多少钱才自然是大家关心的,因为按照普通的家用汽车来计算它的油箱大小是40升到60升,取平均数按50升来计算的话,加一箱的汽油能够省20块钱左右。因为任何一个车主他都不会把车内的燃油完全耗尽再去加油,基本上车的油箱里面还会剩下3~5升的,这个燃油这是一个底线啊,所以加一箱燃油大约能省20块钱。这是针对92号汽油和95号汽油车主来说,因为两者虽然一生气又差了两分钱,但差不了太多。

下次燃油价格调整档期是在4月28号,下次调整大家猜一猜,到底这个上升还是下降呢?根据现在的一个调整趋势下次应该是下降的,只不过下降幅度可能会比较小,这次下调了4毛钱多一点,下次能不能达到这个幅度就确定不了了,因为燃油价格已经涨得太久了,继续涨下去肯定就影响大家正常生活了。所以现在无论是宏观调控出手还是市场规律,都应该仍然有的价格降下来一些了。

成品油价格调整窗口即将开放 燃油价格即将下降了!

车家号的网友,大家好!今天选车网为您带来燃油价格调整的最新消息,请点击关注选车网,第一时间了解最新的汽车资讯。

日前,选车君从相关渠道获悉,最新一轮的成品油零售限价调整窗口将在9月18日24时正式开启。不过从最近的国际原油价格走势来看,目前原油价格跌幅超过了350元/吨,本次的油价下调基本已经可以敲定。

进入2020年后,国内已经进行了17次的成品油价格调整,在这其中燃油价格未调整的搁浅情况较多,而大跌仅经历过3次,而且也经历过3次上涨的情况。不过相比而言,3次油价上涨的涨幅总额仅为300元/吨,而3次油价的跌幅总额达到了1800元/吨。

目前国际油价依旧保持着下降的态势,本周跌幅超过5%,已经刷新了6月中旬以来的最低水平。业内人士分析,部分国家的新冠疫情还未得到有效控制,目前全球范围内的需求还未彻底解放,且美国原油库存上升,沙特大幅下调售价,石油供过于求的局面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选车君观点:虽然油价的下调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不折不扣的福利,但是却让众多的石油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好在国内存在着完备的油价调整机制,能够有效地保护消费者和石化相关企业的利益。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国际原油价逼近矿泉水,国内成品油怎么调?

分析师认为,短期内,虽然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有望开启地板价保护,但可兑现下调的幅度依然较大,对后期行情仍有打压。?

国际原油价格再一次陷入暴跌行情。

9月9日,经历了几日下跌的国际原油市场持续低迷。截至当日15时30分,WTI原油10月期货报36.73美元/桶,跌幅为0.07%。布伦特原油11月期货报39.73美元/桶,跌幅为0.11%。

前一日晚间,WTI原油10月期货收盘下跌7.6%;布伦特原油11月期货收盘下跌5.3%,两种原油价格均创下6月中旬以来的新低。

此轮原油价格再次走低并创两个多月以来的新低,分析人士认为,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原油市场供过于求、全球新冠疫情持续蔓延、美国暑期驾驶高峰期结束,以及有报道称沙特阿拉伯将在10月削减其出口原油价格等。国际油价再次下跌,国内成品油价格及炼化企业等也会受到影响。

01 WTI原油一度暴跌9%,创6月中旬以来新低

9月9日,WTI原油10月期货和布伦特原油11月期货延续着前一交易日的跌势。截至当日15时30分,WTI原油10月期货报36.73美元/桶, 价格下跌0.07%,布伦特原油11月期货报39.73美元/桶,跌幅为0.11%。

9日,国内商品期市午盘多数品种下跌,能化品跌幅居前,原油封跌停,跌幅8.02%,燃油跌逾5.6%,低硫燃料油跌逾5%,沥青跌4%,20号胶、橡胶、甲醇、PTA跌逾2%。

前一天,原油价格刚经历一场暴跌,两种原油期货价格双双创6月中旬以来新低。WTI原油10月期货一度暴跌9%,下跌3.01美元,布伦特原油11月期货下跌2.23美元,为6月以来首次跌破40美元/桶。国内商品期货夜盘,原油10月合约也以跌停收盘,跌幅8.02%。最近五个交易日,纽约原油累计下跌15%,布油累计下跌近13%。

国际原油价格为何再次进入下跌行情?金联创原油分析师已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尽管此前油价冲高至3月以来最高水平,但随着市场的关注点再度回归市场基本面,需求端的利空压力导致了近几日油价的持续下滑。

其一,美国劳动节假期已过,标志着美国夏季燃料需求旺季的结束,美国炼厂一般会在秋季进行设备检修,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原油需求,加之由于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原油需求本已受到打击,因此在进入需求淡季后,需求端的利空压力将更为明显。

其二,沙特阿美下调了10月份对亚洲和美国出口的所有级别原油的价格,这是自6月以来,出口到亚洲的轻质油首次降价。这一迹象表明,随着全球疫情的加剧,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国的燃料需求出现了动摇。

其三,随着全球各国着手复工,新冠疫情的利空影响仍难以消退,如主要原油需求国之一的印度目前仍未解决疫情的扩散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在疫情蔓延的背景下,需求的复苏前景仍困难重重。

02 短期内国内成品油价格下调幅度或依然较大

受国际油价影响,国内成品油价格会如何变化?

下次成品油调价窗口为9月18日24时,据卓创测算,截至9月8日收盘,国内新一轮油价调整的第3个工作日参考原油变化率为-8.04%,对应汽柴油下调320元/吨。当市场普遍认为本轮成品油零售限价下调已成定局之时,因欧美原油价格跌破40美元/桶的地板价,众多市场人士担忧是否会地板机制而不做调整。

根据上一轮开启地板模式的调价规律来看,到了计价期末,如果原油均价跌破40美元/桶,那么位于40美元以上的部分,国内成品油价格仍会调整,低于40美元的部分将暂缓调整。预计9月18日的计价期末,国内成品油价格或下调400元/吨。

金联创成品油高级分析师向记者表示,短期内,虽然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有望开启地板价保护,但可兑现下调的幅度依然较大,对后期行情仍有打压。

她说,前期下游企业多有备货,随着市场行情逐步下滑,企业多开始退守观望,整体购销气氛将有所转淡。但柴油方面,因北方地区秋收秋种将陆续启动,农业用油回升,对市场需求形成有力支撑,柴油行情表现相对坚挺,但汽油需求暂无明显利好提振,将归于平稳,价格下行压力较大。部分主营单位为完成当月销售任务,多加大促销力度,优惠政策与力度暗中加大。整体来看,近期汽柴油市场整体成交价格将回落,但考虑到柴油需求尚可,价格下行幅度将小于汽油。

卓创分析师则认为,大幅调整行情或难以到来,但小幅调整或愈加频繁。

首先从炼油单位利润考量。2020年的炼油市场几乎可以用?寒冬?形容,这点从几桶油的财报中不难发现。记者梳理?两桶油?今年一季度财报发现两家公司均面临大额亏损。中石油一季度利润为-162.3亿元,跌幅为-258.36%。中石化利润为-197.82亿元,跌幅为-234%。卓创方面表示,从?寒冬?走来,企业追求利润亦无可厚非,加之买涨不买跌心理预期指引,也就使得即便在原油几经下跌时,各销售单位挺价意愿偏强。

同时,库存清理任务严峻。若此时进行大范围跌价,参考市场人士的补库心理,主营单位库存加大的风险极高。最后,供需失衡下,价格营销作用降低。当前成品油市场供应环节充足,虽8月份开始国内成品油出口量已增加,且后期仍是上涨的态势,但无法缓解当前国内库存压力。在供需失衡下汽柴油涨跌价格的调价能力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