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油价或四连降,8月9日年内第15次调整,还能回到“7元时代”吗?

2.汽油价格上涨,对老百姓带来哪些好处,比如幸福感和存在感的提升?

3.92汽油回归8元时代,油价持续下跌会带来哪些影响呢?

4.全美汽油零售价暴涨,导致美国汽油价格疯涨的原因是什么?

5.为什么汽油又涨价了

6.你发现哪些东西物价涨了?为啥东西在变贵?

7.为什么汽油柴油老是涨价?

8.滞胀中通货膨胀为什么带来物价上涨?

9.期盼的降价来了,猪、羊、蛋、汽油均有降价,还会涨价吗?

10.为什么汽油的价格比汽车的价格更多变

油价或四连降,8月9日年内第15次调整,还能回到“7元时代”吗?

汽油原来价格_汽油价格带动物价

伦敦布伦特原油下跌2.66美元,收于每桶94.12美元,而纽约WTI跌破每桶90美元关口,收于每桶88.54美元,回到了2月10日之前的价格。国际油价都回落到了俄乌之争之前的价格,国内油价必然也会跟着下调。

油价还能回到“7元时代”吗?

今年以来,国内成品油价格涨麻了,你还记得年初的油价是多少吗?在去年12月31日最后一次调整后,国内92号汽油价格在7元左右,95号汽油价格在7.5元左右,也就是说整体油价处于“7元时代”。

之前,92号汽油价格平均8.5元左右,相比年初涨了1.6元;95号汽油9.1元左右,相比年初涨了1.69元;另外,柴油涨了1.67元。加满一箱50L,多花80元、84.5元,83.5元。

2022年8月9日24时,新一轮成品油调价窗口开启,汽油每吨下调130元,柴油每吨下调125元。其中,92号汽油每升下调0.10元,95号汽油每升下调0.11元;0号柴油每升下调0.11元。按一般家用汽车油箱50L容量估测,加满一箱92号汽油将节省5元。

油价就算继续下跌,幅度也不会太大。不过,今年还有9次调整机会,有没有可能在年底重回“7元时代”呢?答案是可能性不大。

据美国高盛集团预测,2022年和2023年国际油价会很高。而英国石油公司也表示第三季度油价仍然会处于高位,埃克森美孚更是说未来3-5年国际石油都会吃紧。

在这样的背景下,短期油价出现了下跌,但长期来看,国际油价可能继续维持在高位。各国央行加息,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确实在提高,IMF已经三次下调今年全球经济的增速。对于国内车主来说,就别再幻想油价重回“7元时代”,高油价可能会持续。

汽油价格上涨,对老百姓带来哪些好处,比如幸福感和存在感的提升?

油价上涨还有好处真棒棒呢

1、个体运输户

油价上涨,运输成本增加,个体运输户除转嫁一部分成本外,自己也要多增加这部分开支,收入相对减少。

2、农民

农业机械化带动农用油的增加,而价格的上涨,势必加重农民负担,还有一些果农、菜农为销售其产品要增加一些运输费用,影响其收入。

3、企业职工

油价的上涨,影响了企业的效益,而职工收入往往与效益、目标的完成情况挂钩,企业尽管采取了降低油耗、增加产量等管理和技术措施,应对原材料上涨带来的压力,但如果油价继续上涨,成本大幅增加,企业完不成效益指标势必影响职工收入,进而影响职工工作的积极性。

4、其他广大人民群众

油价上涨却会使一部分以石油为能源或原材料的相关行业成本升高,价格上扬,间接会导致物价的上涨。每次我国新一轮的物价上涨,免不了两大原因,一是粮食,二就是能源、原材料。作为一名普通吃瓜群众来说,你吃的菜,吃的肉,喝的饮料,用的日用品,哪个不要汽车来运送,商家从来不怕增加这样的成本,因为大家都增加这成本,最后全都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油价上涨最先受到影响的就是运输业,每一次油价上涨,物流业都首当其冲,加上人工成本的大增,物流运价普涨是正常的,蔬果价格跟涨,是我们最不想看到的,可是,事实还是会有影响的,油价上涨的成本最终会转嫁到市民头上。

别说油价和你没关系了,油价上涨还是下跌跟每个人都有关系,不单单是司机们。

92汽油回归8元时代,油价持续下跌会带来哪些影响呢?

92汽油回归8元时代,油价持续下跌带来的影响如下。

一、更多的人重新使用汽车

对于燃油汽车的车主来说,92汽油回归8元时代这无疑是最好的消息。由于汽油价格不断上涨,很多车主已经主动放弃了驾车出行的计划,而油价的持续下跌,虽然降幅有限,但对车主来说绝对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在油价下跌的情况下,可以有更多的车主使用原来摆在车库中的汽车,因为油价下跌后汽车的使用成本更低。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油价的下降给中国带来了正面影响,而非负面影响。在过去的数十年里,中国的石油进口量每年都在增长,这也是国内消费的一个主要部分。

二、美国有可能放缓加息或减少加息幅度

今年以来,美联储已经数次大幅提高利率,以应付少见的高通胀,而油价的下降则有助于缓和美国的通胀。这样的话,美国的通货膨胀稍微缓和了一些,那么美联储的利率,就会降低,这对于美股乃至全球股市来说,属于大利好。

三、新能源汽车在股市回落

近几个月来,由于石油价格上涨,新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这也是导致新能源板块上涨的主要原因。为了取代油价飞涨,很多国家开始了大规模的新能源建设。但现在油价下跌了,这些替代品的需求也不是很紧,对新能源的需求也会有很大的影响。

尤其是在A股,最近的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板块,都有很大的上涨空间,很有可能会在油价下跌的时候,出现一个回调,这就需要谨慎了。最近新能源行业的表现不佳,股市暴跌,拉累沪市股市近2%的跌幅,主要原因就是原油价格的暴跌。

全美汽油零售价暴涨,导致美国汽油价格疯涨的原因是什么?

美国和布隆迪的石油价格上涨,在会议期间都上涨了2%以上。 WTI原油今天达到最高每桶34.37美元,收复了自沙特阿拉伯发动石油价格战以来的大部分跌幅,价格战前约为每桶45美元。价格,仍然相差十美元。主要是因为先前的数据显示,上周美国原油库存下降,产量下降速度超出预期,从而缓解了供过于求的局面,这给储油空间带来了压力。截至收盘,前期主力原油合约上涨3.84%至278.2元/吨。

首先,从宏观角度看,之前的原油价格上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引发全球石油需求下降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当每个人都在家时,原油消耗的确只有更低,不会更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需求严重不足,供应相对刚性,导致供过于求,直接带动了原油价格的持续下跌。这是全球石油价格下跌的根本原因。

其次,油桶终于有储存油的空间。除了供过于求和需求不足之外,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石油市场强烈的供需矛盾,伴随着大量的石油库存短缺。由于成品油没有放置的地方,因此简单地放置它就可以生产石油,但不能放置。使用油桶来储油,直接导致了负面的油价现象。在库存方面,上周,美国商业原油库存在过去四个月中首次下降。有迹象表明,由于防疫措施的放松,石油需求已经开始回升。原油储存压力下降。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昨天发布的数据,美国原油库存上周减少了500万桶,至5.265亿桶,该调查估计增加了120万桶。看到这样的油库的存储能力,许多人终于放开了他们垂头丧气的心。有了充足的库存,实际上就不必过多担心油价会降至负价。

第三,供求关系的调整终于开始发挥作用。欧佩克国家与俄罗斯之间的价格战结束后,尽管双方都承诺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减产,但减产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它需要进行计划和分阶段进行。现在终于可以看到以前的减产计划了。当达到效果并且减少产量的结果出来时,压力自然会降低。同时,世界主要国家已经开始恢复生产和工作。尽管恢复生产和工作的压力很大,但是毕竟市场需求将缓慢上升。只要需求出现反弹而供应减少,天然油的压力就不会太大。

为什么汽油又涨价了

受到全球的经济危机的影响还没有过去,虽然中央政府出台了很多的措施但是还是不能有效的缓解国际的乃至全球的大形势。同时根据调查显示,虽然我们国家自己生产的石油可以自给自足,但是经济是和全球互通的,而且是国控的,他们要通过国有资源来控制经济危机带来的物价上涨。石油是不可避免的。

你发现哪些东西物价涨了?为啥东西在变贵?

你好,近期你要到超市去买东西的话,会发现很多东西的价格比以前要贵了很多。物价涨的原因是有很多的1. 供需关系:当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大于供应量时,价格就会上涨。

2. 生产成本:生产某种商品所需的成本上升,经营者就会调高价格。

3. 货币贬值:货币贬值导致购买力下降,商品价格上涨。

4. 天气变化:天气异常可能导致农作物歉收,进而影响到食品价格。

5. 政策调整:政府政策调整可能会影响商品价格,例如加税、禁令等。

总之,物价上涨的原因有很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了以上提到的因素,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也可能导致物价上涨:

6.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发行量增加,导致货币贬值,经济中所有物品的价格普遍上涨。

7. 物流成本上涨:物流成本包括运输费用、仓储费用等,当物流成本增加时,商品价格也会相应上涨。

8. 原材料价格上涨:一些商品的生产需要消耗原材料,当原材料价格上涨时,商品价格也会相应上涨。

9. 战争、灾难等因素:战争、灾难等因素可能导致生产中断,供应减少,从而导致商品价格上涨。

10. 垄断:某些市场存在垄断,垄断者可以通过控制供应量和价格来获取更高的利润,从而导致商品价格上涨。

需要注意的是,物价上涨不仅会影响个人的消费和生活,还会对整个经济产生影响。因此,政府和经济学家们都会密切关注物价变化,采取相应措施来控制物价上涨。针对物价上涨的控制措施,一些常见的方法包括:

1. 调节货币供应量:适时调节货币供应量,避免通货膨胀。

2. 扩大供应量:通过提高生产能力、增加进口等方式扩大供应量,降低物价上涨的压力。

3. 减少税收:适当减少税收可以降低商品价格,促进消费。

4. 价格管制:政府可以采取价格管制措施,限制商品价格上涨。

5. 加强监管:加强市场监管,打击哄抬物价等行为。

6. 发布信息:及时发布物价信息,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措施并不是单一的解决方案,而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采取。同时,政府和市场主体也需要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产能和生产效率,提高国家经济的发展水平。外,消费者也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应对物价上涨:

1. 合理消费:避免过度消费,合理规划消费预算。

2. 寻找替代品:在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可以寻找性价比更高的替代品。

3. 囤积货物:可以在物价尚未上涨之前囤积一些必需品,避免价格上涨后无法满足需求。

4. 节约能源:节约能源不仅可以降低生活成本,还可以减少对能源的需求,从而降低能源价格上涨对生活的影响。

5. 增强理财意识:增强理财意识,合理规划投资,避免资产贬值。

总之,物价上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来解决。只有通过合理的政策和市场调节,才能实现稳定的物价水平,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希望能帮助到你!

为什么汽油柴油老是涨价?

→方便面价格涨了40%→五大发电集团集体申请提价→汽油涨价之声不绝于耳……

前一阵子有一首叫《方便面》的歌在年轻人中间很是流行,这首歌唱道,“没有车也没有钱,虽然我所有家产最多的是时间,能和你分享的甜就是一起吃泡面,但是我的调味包还有惊喜和浪漫……”

随着近期猪肉、食用油等商品价格不断上涨,7月26日,方便面也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对价格做了调整,涨价幅度超过20%,最高达到了40%。

对于老百姓来说,从猪肉、食用油、进口奶粉、快餐到方便面,再到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电和汽油,我们的生活不知不觉间已进入“涨声一片”的时代。

这也涨那也涨你涨我也涨

方便面

面临原材料一直大幅上涨的重压,苦苦支撑了近一年时间的中国方便面业加入价格调整的大军,高价方便面6月份已率先提价。

世界方便面协会中国分会事务局局长孟素荷介绍,自去年年底开始,由行业协会参与,国内方便面巨头召开了3次内部价格协调会议,最近一次于7月初召开,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康师傅、统一、今麦郎、日清、农心等10多家知名企业全部参与此次统一调价,其市场覆盖率达到95%以上。

孟素荷介绍,此次调价中低价格方便面主要指价格1元以下的方便面,0.5元到0.6元产品将提到0.7元到0.8元;1元产品则提到1.2元。最高提价幅度达到40%,平均提价幅度在20%。

据业内人士介绍,自2006年以来,方便面原材料的价格不断上涨,持续到2007年上半年,仍无下降趋势。其中,占据方便面成本18%的棕榈油,从去年均价4200元/吨猛增到现在的8000元/吨,仅此一项,方便面成本即增高11.12%;而占方便面成本三成的面粉价格也由去年的均价2.04元/公斤,上涨到现在的2.16元/公斤,由此影响到方便面成本增高1.72%;此外,辣椒、马铃薯淀粉等主要原材料也都在上涨。由此可见,方便面因原料价格的上涨而导致的成本增加在13%以上,有的企业原料成本则上扬20%。

豆制品

继方便面全线涨价之后,记者从上海豆制品行业协会获悉,受原料价格上涨影响,四年未变的豆制品价格也于8月1日全线上涨:原料价格上涨近一成,市场豆制品价格上涨达20%。其中,原先一些价位比较低的产品增幅较大,如目前每包0.4元的豆奶、豆浆涨到0.6元,盒装豆腐则从0.8元、0.9元涨到1元左右。

快餐业

肯德基公司7月中旬发表声明,对大部分产品的价格进行调整,除全家桶的涨幅超出1元外,单项产品涨幅为0.5元到1元。这是其近十年来第一次调整部分饮品价格。无独有偶,不久前麦当劳已对部分餐厅的部分产品的价格作了上调,涨幅也在0.5元到1元之间。

本土连锁快餐店的价格也悄悄调整,“真功夫”快餐连锁在全国统一上调了产品价格,涨幅在0.5元到2元之间;“大娘水饺”的部分饺子每两也比原先贵了1元左右。

奶粉

8月起,明治、惠氏、多美滋、雅培、美赞臣等洋品牌奶粉将全线涨价。其中,惠氏第1、2、3阶段的婴儿奶粉提价5%~10%不等,其中第1阶段产品涨幅最大,从160多元/罐提到180多元/罐;多美滋全线金装系列产品也提价6%~10%,孕妇奶粉则将提价20%。

7月24日,五大发电集团集体上书国家发改委,要求在我国部分区域启动煤电联动从而上调电价。此举意味着,值夏季用电高峰来临的微妙时机,一场是否上调电价的博弈正在悄然展开。

据悉,这已是2007年以来电力行业第三次要求政府部门上调电价,此前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电联)作为行业代表两次申请未见回音,此次五大发电集团自己出面申请,显示发电企业要求涨价的迫切愿望。这五大发电集团是大唐、华能、华电、中电投、国电,均为国有企业,是我国发电行业的龙头大哥,占据我国发电市场主导地位。

汽油

继7月9日三大巨头上书发改委要求石油涨价之后,面对发改委的沉默,近日再次上书要求提价。

7月9日,中石化已将成品油涨价方案提交给发改委,其中汽油200元/吨,柴油为150元/吨。但这一调价申请并未得到发改委批复。

中石化人士说,当时的调价申请是在国际原油价格运行于65美元/桶上方时做出的,国际原油价格现在已经达到75美元/桶,汽油涨200元/吨、柴油涨150元/吨的申请仍然明显滞后于国际原油价格迅猛攀升的水平。

滞胀中通货膨胀为什么带来物价上涨?

所谓的滞涨,就是指通货膨胀和经济停滞同时发生。滞涨产生的原因是因为生产成本的上升所导致的。我们用美国上世纪80年代的石油危机来说明吧。当时是几个石油原料商共同提高石油原油的价格,资本家为了获得涨价前相同的利润,只有提高汽油的价格,因此导致了美国汽油价格的飙升。从而带动了其他行业物价水平的上升。但是其价格的上升中,人们工资并没有相应的提高。因此导致了经济停滞,大量的失业。这就是滞涨。

希望能帮到你~~

期盼的降价来了,猪、羊、蛋、汽油均有降价,还会涨价吗?

最近两年,因为疫情的缘故,大家赚钱也都不容易,荷包更瘪了,但是物价却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尤其是跟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肉、菜、面粉、汽油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现在随着疫情防控的放松,大家的生活慢慢回归到了正轨,再就是大家期盼的降价终于来了,最近这段时间,市场上的猪、羊、蛋、面粉、汽油均有降价,那随着春节的临近,也进入到了各种生活物资的需求高峰,降价的东西会不会再次涨价呢?

猪价下跌近3成,后续涨价的可能不大

从10月下旬至今已经有接近两个月的时间了,这两个月的时间里猪价一直呈下跌走势,从14元降至当前10元左右,猪价降幅接近3成,受此影响,猪肉价格也有了明显的回落,截止到12月16日14:00,批发市场的猪肉平均价格降至30.13元/公斤,也就是15元/斤左右,相比前一日又下降了0.7%。

猪价的回落,一方面是因为生猪供应量的增加,据了解,集团化猪场11月份计划完成率为103.58%,而12月份的出栏计划环比增长6.27%。

散户方面,猪价的持续回落,养殖户的心理防线被击溃,压栏情绪松动,生猪出栏量增加。

另一方面是消费持续低迷,12月份本是猪肉消费旺季,但疫情的反复让餐饮低迷状态难改,即便防控措施得以优化,餐饮消费也未能回暖,基本保持原来状态,机构统计,当前的消费同比下降了30%左右。

对于后续的价格,随着疫情的好转,叠加节日消费需求的到来,需求端会给猪价一定的支撑。

但供应端也不示弱,截止到12月13日,市场上依然还有50%的大肥没有出栏,有猪贩子表示,近期集团化猪场有放缓出栏节奏的表现,这将有助于保障后续猪源的供应。

虽然说消费有促涨猪价的可能,但综合供需两端来看涨价的可能性不大,尤其是大肥,建议养殖户保持正常的出栏节奏,消费者可以适当观望备货。

羊价下降,后续有涨价可能

据媒体统计,进入2022年,羊价和羊肉价格整体呈现下跌趋势,相比上半年,羊肉价格下降了9.46%,同比去年下降了1.8%。

致使羊价下跌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养殖产能的大幅增长,受2020年羊价行情较好的影响,国内羊的养殖量持续增长,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羊肉产量高达346万吨,再次增长1.5%。

羊的养殖量增长的同时,羊肉的消费却受到了很大的阻力。

一方面是因为羊肉持续高价,即使当前国内羊价已经跌至12-13元左右,羊肉的批发价格依然高达34元,零售价格则维持在40元左右。

另一方面是因为疫情的影响,即便进入冬季餐饮消费也未得到有效恢复,羊肉卖不出去。

此外,羊价的持续回落还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饲料价格偏高,养殖户成本增加后难以承受,急于卖羊,市场上羊供应严重过剩,收购商趁机压价。

虽然当前的羊价并不理想,但羊价后续有上涨的可能,上涨逻辑主要有如下几点:

1、今年存在“三重拉尼娜”事件,极端天气发生率高,而极端天气有助于带动羊肉的消费。

2、今年前三个季度进口羊肉量同比减少17.8%。

3、交通运输恢复之后,活羊和羊肉运输恢复,市场流通促进羊价回升。

4、疫情稳定后,餐饮消费得以恢复。

虽然羊肉价格随着消费旺季的到来可能上涨,但考虑到羊肉市场供应相对宽松,羊肉价格的涨幅并不会很大。

蛋价回落,后续蛋价重心有望上移

据统计,目前国内主产区鸡蛋均价在5.38元/斤,相比11月初的6.5元,下降了1.12元,降幅为17.2%。

鸡蛋价格能得以回落,一方面是因为新开产蛋鸡不断增加,而蛋价理想,养殖户继续饲养老鸡,使得蛋鸡产能处于高位,价格较高,利润较好,养殖户鸡蛋出货积极性较高。

另一方面是受疫情影响,鸡蛋餐饮消费低迷,食品加工需求也低迷。

使得市场鸡蛋供过于求,价格回落。

不过,后续鸡蛋价格的中心有望上移。

供应端来看,2022年11月我国产蛋鸡存栏量为11.81亿只,环比下降了0.3%,且存栏量处于同期低位。

进入12月后的一周全国主产区蛋鸡淘汰量为1555万只,比上周增加13.1%。

一增一减之下,使得鸡蛋产能回落。

需求端来看,随着疫情的好转,鸡蛋消费需求将会持续恢复,12月15日当周全国代表销区鸡蛋销量为7218吨,较上周增加13.4%。

在春节之前,随着消费端的持续回暖,以及供应端蛋鸡产能的下滑,鸡蛋价格将会当前的基础上重心上移,节后鸡蛋消费需求回落,寄件单价格重心大概率回落。

汽油降价,后续有可能回升

最近两次油价调整均为向下调整,11月21日汽柴油每吨的价格分别下调175元和165元,12月5日汽柴油的价格分别下调440元和425元,目前距离2022年最后一次油价调整还剩下1个工作日的时间,而本周国际油价上涨幅度接近10%,受此影响,国内油价预计下调幅度一直在缩水,从最高时的550元/吨,已经缩减到了505元/吨,好在前期下降幅度够大,油价大跌走势是保住了,关键就看能跌多少了。

12月19日调整之后,下一次调整就到2023年了,预计下一次调整油价可能会回升。

最近几天国际油价已经表现出了上涨的趋势,油价目前有几个利好因素:1、十二月美联储加息50个点,相比之前75个点,加息幅度有所放缓,对油价形成支撑。

2、美国也宣布对俄罗斯个人和实体实施新一轮制裁。

3、加拿大恢复对“北溪”天然气管道涡轮机制裁。

不过欧盟等国对俄罗斯石油限价生效后,俄罗斯石油可能会转向出口更多的亚洲买家,石油限价对国际原油供应影响不大,另外全球经济衰退预期不变,油价想持续上涨的难度也很大。

为什么汽油的价格比汽车的价格更多变

一.

石油作为一种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资源,历来是影响各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当今世界经济处于经济调整的复苏阶段,各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转折、更新,进一步扩大了对国际石油的需求,其中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升级周期,更加大了对石油能源资源的需求。由此可以看出石油价格的重要性。如果石油价格过高,将促使生产成本上升、物价上升,直接制约经济的发展速度;反之,如果油价过低,将使石油出口国的外汇收入大大减少,从而损害了石油出口国的经济利益;因此,中期看,如何将国际石油价格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是国际社会需要妥善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1、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上涨是世界经济进一步增长的不确定因素。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国际石油价格每桶上涨5美元,1年内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将下降0.3个百分点。石油生产和价格涨跌是一个周期性问题,并且会影响不同类型国家的经济增长。国际油价处于高位时会导致石油生产过剩、供过于求,继之价格又会暴跌,由此又导致石油生产收缩,石油价格上涨,这已经是由历史证明的经验。因此,有关国家经济增长不能不受这种石油生产------价格周期的影响,相比之下,石油输入国将比较出口国更易受到这种经济周期波动的冲击。目前工业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对石油的需求也有增无减,石油是发达国家最重要的进口项目,并且是对外贸易中最大的逆差项目。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对于严重依赖进口的欧元区国家所产生的影响将最为直接,欧元贬值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国际石油价格上涨所造成的欧元区通货膨胀上升的压力。即使由于石油输出国增产,使涨价问题一时得到缓解,也不可能改变这一基本走势。

从发展中国家看,近年来亚洲经济复苏势头比较好,扩大了对石油供给的需求。1990--1999年期间,除西亚产油国外,亚洲东部国家的石油需求增幅约占全球石油需求增幅的80%;如果油价居高不下,将对亚洲国家的财政收支、通货膨胀、国际贸易收支、偿还外债能力等都形成较大的压力,影响亚洲经济继续增长的良好势头。北美、欧洲和亚洲是世界的三大石油市场,其中亚洲的石油需求增长速度最快,但是作为亚洲主要产油国的产油量却基本上没有增长,这使亚洲各国从中东的石油进口量大幅度上升。另外,主要产油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动荡性也直接影响着油价的波动上涨,如委内瑞拉的政治问题使石油减产严重,沙特阿拉伯经济引起的设备老化石油减产,以及伊拉克破坏性的石油资源状况,都是油价潜在波动隐患。在产油国中,一些严重依赖石油收入拉动经济的发展中国家或经济转轨国家,如俄罗斯等,受到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涨价使之大喜,跌价则大悲。2003年以来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世界经济的总体复苏态势和增长水平。随着伊拉克紧张局势因突发暴力事件再度恶化,国际油价的高企可能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障碍。

2、能源需求结构调整的必然性。伴随经济全球化、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各国国民经济实力的快速增强以及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各国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2004年世界石油需求每日增加165万桶,石油日消费量达到7990万桶。同时,国际能源需求的结构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世界原油库存在减少,石油开采的资源、技术与设备综合问题凸显;还有燃煤需求有所下降,燃油及燃气需求迅速增长,从而使国际燃油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随着新经济高科技含量的增加,国际石油生产、运输、储存等也有高新技术的更新改造,替代石油以及原油资源组合也逐渐显现,天然气、氢气等能源开发也对国际石油供求格局具有影响。由于世界经济面临传统经济转向新经济的转换,特别是出口拉动转向投资带动的结构转型,各国内需的扩大不仅增加了投资需求,也促使国际原材料价格急剧上涨,石油与钢铁、煤炭等原材料的上涨便具有连带反应。全球化商品流动时代使国际石油市场出现运输瓶颈和储存技术难题,运输成本的高企、港口和道路拥挤、储存成本上升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油价进一步上扬。

3、国际经济关系的协调性。石油问题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具有多层面的复杂性,比如OPEC与非OPEC之间的矛盾,石油供给国与需求国之间的矛盾,进而延展至大国与大国、强国与强国、富国与富国、大国与小国、富国与穷国等不同层次的复杂协调合作关系。国际石油价格不确定的波动干扰了世界经济的复苏,增加了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策协调的难度。国际石油问题引发的国际经济关系中石油产出和需求的关系变异,聚焦在金融安全与经济利益,石油问题成为国别关系强化与松散、重组与离合的重要筹码,其中主导的突出影响因素是美国经济利益、政治霸权、军事强权及其在金融市场中独特地位。石油问题是美国对外政治、贸易、经济与外交关系的主线,也是美欧日经济金融竞争与较量的主要战线之一。统计数据显示,美国从中东的石油进口占其石油进口总量的25%,欧洲占60%,日本占80%,美欧日三大利益集团竞争源于石油,又怨于石油。

从资源地域角度看,海湾石油是工业发达国家所用石油的主要依托点。因此,世界舞台上的国际力量都紧紧盯住海湾巨大的石油储量,巴以冲突不断、海湾战事连连,也就不难寻味。海湾石油是世界经济和政治问题的焦点之一,它的起伏跌宕预示着国际局势的发展趋势。美国对伊拉克战争结束之后,预测国际石油前景将更为困难,战事对石油市场影响超出预期。2004年政治因素将对石油价格起主导作用,随着政治问题的化解减弱和积聚增强,油价波动继续扩大。

4、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差异性。自欧元问世以来,对欧元的排挤和打击一直是美国国际金融战略的主旨,有形和无形较量已经使欧元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与风险。美欧根本性的差异对立在于全球化与区域化理念的博弈。美日是经济全球化的极力推崇者,因为美日经济规模与市场份额和发展水平的主导,使他们在本地区内难以与弱势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或新兴市场经济体相融合,担心在区域化中付出"代价",他们必然以全球化显示其优势并巩固其利益,;而欧洲则是政治、经济、金融和贸易等相对均衡的发达国家经济体,具有实现区域化的先天优势,欧盟5月1日东扩10国的实现,使新老欧洲的融合形成更强大的经济联合体,无论经济、人口或市场已经超出美国。美日和欧洲之间全球化利益主导和区域化利益差异,以及不均衡和均衡的状况,是形成各自经济全球化和欧洲经济区域化理念不同的主要原因。美欧日经济金融理念的差异也反映在金融市场汇率、股价、金价或油价等价格竞争中。在国际石油的争夺上,三大经济体或货币体也必然会以各自经济全球化或区域化理念,加大国际资源产品的竞争。以科索沃和阿富汗、伊拉克战争冲击原来的石油供求格局,辅之以货币竞争,则是不可忽视的美国全球化战略意向。从日本看,为弥补自身石油需求,其加紧与亚洲、中东国家的经贸合作,改善甚至强化与俄罗斯的关系,其动向也值得揣摩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