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最新油价_怀化92号汽油价
1.我们老师叫我们查地球短缺.人类对地球的破坏.人类保护地球的举措的资料
2.关于生态环境或自然被破坏的事例
3.车子长时间怠速的4种危害
4.350块钱的油跑了800公里,油耗高不高?
我们老师叫我们查地球短缺.人类对地球的破坏.人类保护地球的举措的资料
现代人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改变自然环境的能力。不过人类在享受科技进步营造的舒适生活环境时,并没有及时意识到所付出的生态代价,结果是人类被迫面对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地球生态危机。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应该是怎样一种关系?人类能把自然看作自己的附属品吗?对环境与人类之间关系的重新考虑是本世纪人类文明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本期动态将从五个不同的方面, 谈谈人类面临的几个重大的环境问题。
人口:地球难以承受之重
现在,每掀开一张日历,就有20多万个婴儿降生在地球上。1999年10月12日,世界第60亿公民在波黑呱呱落地。
60余亿人口----这是目前人类的总和。而与此相对照,空气、水、森林、耕地、矿藏......几乎所有生存的平均数都在因分母的不断膨胀而日益缩小。
人口问题在远比以往更为深广的背景下凸显于世人面前。国际人口科学联盟副卡瓦胡先生指出,当一个国家人口增长率达到4%时,就会给这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的问题。联合国人口基金执行主任萨迪克博士则强调:人口稳定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是一个关键的重要目标。国际人口科学联盟理事蒋正华说,中国是真正对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生育服务水平实现了承诺的国家,充分了解中国的人口政策是经过严格论证的,目标是合理的,工作方法也是在不断改进的。人口问题从本质上讲是发展问题,摆脱贫困落后、提高教育水平、保护妇女健康、追求生活质量......几乎没有社会生活的哪个方面,不需要从人口角度加以权衡。
瞩目现实,人口过快增长的警钟确实在鸣响:1830年世界人口还只有10亿,100年后增加到20亿,以后分别只有30年、15年和12年的时间,世界人口总数就增加到30亿、40亿、50亿。现在,全球每年净增人口在8600万以上,却有1700万公顷森林消失,600万公顷土地沙漠化,贫困人口不断上升,并引发诸如白发浪潮、城市化所产生的各种都市症等社会问题。
20世纪以前,人口科学作为一门科学还鲜为人知,但进入20世纪特别是二战以后,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它在20世纪对人类作出的历史性贡献,是对人口剧增提出了预警性的分析,使人类能及时认识到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取了相应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尽管各国经济发展和文化背景各异,所面临的人口问题也不尽相同,但寻求最佳的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努力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不应仅是国际人口科学讲坛上的呼吁,而应是各国的认同,因为这其实是民众的需要。
曾几何时,"生育"似乎是一个中国味十足的专有名词。而今,即使是远离经济发展快车道的国家,降低妇女总和生育率的进展都很显著。生育革命,正成为人类跨世纪的选择。
这场革命的内容当然不仅是人口数量的减少。我国实行生育就是要通过少生来促进优生优育优教,促进妇女的健康和妇女的解放,促进生育户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世界人口的天平上占五分之一强。只要简单地设想一下,如果中国人口盲目增长,破坏,环境恶化,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事实上,自20世纪70年代全面推行生育以来,中国人口控制已取得巨大的成就。按70年代的生育率计算,中国实行生育20多年来共少出生了3亿人,将中国11亿人口日推迟了四年,将亚洲30亿人口日推迟了三年,将世界50亿人口日推迟了两年。中国生育,是事关中华民族的大事,也是事关整个世界的大事。
自然:取之不竭吗?
由于人口膨胀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对地球影响规模空前加大,人口、、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愈来愈突出,引起了全世界的忧虑和不安。了解和认识全球态势,研究与开发相关的全球环境问题,对于实现世界各国共同追求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自然界的土地、水、矿物、空气、森林和草地等,是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于地球上的自然物,在没有人类干预前,它们按照自身的规律运动、变化着,只是在人类出现之后,被人类利用,并给人类带来效益,才被人类称为自然,简称为。
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70%以上为广阔的海洋所覆盖,陆地面积仅占29%,约1.5亿平方公里。陆地本身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态系统,除了沙漠、冰川、冻土、不宜开垦的山地和土质极差土地外,只有约30%可以耕种。据联合国粮农组织1989年统计,全球土地面积为1306925万公顷,约占全球总面积的?,在全球土地面积中,耕地占11.29%,草地占24.58%,森林及林地占30.98%,其它土地占33.15%。
水是地球上一切生命发生和存在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地球上大约有14亿立方公里的水,其中不适宜人类饮用的海水占%以上,淡水只占3%;淡水中有77.2%和22.4%分别被储藏在冰川和地下,可以利用的地表水仅占0.35%,主要蕴藏在湖泊、沼泽和河流中,其中河水储藏不及0.01%。据估计,地球上有1000万个动植物物种,其中被分类和命名的物种约160万个。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全球森林面积45.01公顷,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木材,而且对全球物质、能量循环起着巨大的作用,同时,还是巨大的基因库。草地作为一种可再生,为动物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全球草地面积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将近一半。上述土地、森林、草原均是可以更新和重复利用的,被称为可再生。
与上述可再生相区别的矿产不能再生和重复利用,被称为非再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利用矿产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到目前为止,人类已发现的矿物有3300多种,其中有工业意义的1000多种,被列为矿产的有160多个矿种,对人类经济有重要价值的有煤、石油、天然气、铁、铜、铝、铅、锌、金、银、磷、硫,盐等40多种。
此外,海洋既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又是一个巨大的库,它包括海水、海洋生物、海底矿产等多种,是人类未来发展的主要空间。
全球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系统的整体性和各种的相关性。自然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整体,各种在生物圈中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一种的开发,会影响其它相关的,一种的变迁会诱发其它的演变。
二,的有限性。任何都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矿产是非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土地、水、生物等再生也是有限的,不合理利用也会引起水质污染、水土流失、森林急剧减少、草地退化等不良后果,能被人类利用的就会越来越少。
三,分布的不均衡性。无论是可再生,还是非再生,在全球的分布都是不均衡的。以森林为例,南美洲森林面积最大,覆盖率最高,为51.4%,其它各洲的森林覆盖率依次是北美洲36.6%、欧洲30.5%、非洲24.5%、亚洲22.0%、大洋洲18.9%。再以石油为例,全球石油可储量为3113亿吨,其中中东地区占41.9%,北美地区占17.8%、独联体各国及东欧地区占13.4%、南美洲占8.6%、亚太地区占7.1%、西欧占3.2%。
四,系统的演变性。全球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存在着永恒的矛盾,由于自然界本身的演变规律和人类对的干预,引起种类、数量、质量、分布的演变,如人口增长,人类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需求量增加,引起消耗量的增长;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作为载体的环境质量下降。造成再生能力的降低和部分消失,从而使数量和质量下降。又如人类社会进步,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原有类型数量和品种增加,同时人类发现新类型、新物种、新领域,利用新途径的出现,使种类增加,数量上升,质量提高。
近百年来,特别是二战后的几十年里,人类开发手段之先进,能力之巨大,是前所未有的。当今人类已经成为一种超越自然的巨大力量,开发利用自然的范围,由地表向地球深层和太空扩展,由陆地向近海和远洋扩展。现在全球每年开各种矿产150亿吨以上,包括废石约1000亿吨;人类的农业活动每年可移动3000立方公里的物质,农业用水22901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80%;人类每年从海洋中的量约1亿吨。
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消耗量的不断增大,加上交通、通信事业的飞速发展,宇宙空间相对缩小,人类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因此,开发利用突破了区域界限和国界,配置向国际化和全球性发展。由此而引起了一系列的全球性问题:
一是全球性环境问题。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特别是人类活动与地球各个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影响整个地球表层的环境问题,如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消耗而导致的温室效应所引起的全球变暖,会使极地的冰盖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使得一些海拔较低,土地肥沃的河流三角洲被水淹没,同时还会引起海水倒港灌,污染地下水源。与温室气体增加相关的还有臭氧层的破坏等。
二是全球普遍存在的区域环境问题。由于的不合理利用所造成的土地退化、森林滥伐、生物多样性的损失等,它们的累计效应足以影响全球。如由于土地不合理利用而造成受沙化影响的土地总面积20亿公顷;全球受水土流失和干旱危害的土地达26亿公顷;人类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导致大量的物种绝灭,仅在热带森林中每天至少就有一种物种正在消失。
三是点多面广的工业污染问题。由于工业"三废"(废渣、废水、废气)所造成的土质、水质和大气污染,其累计效应也会影响全球。近几十年来,由于世界各国排入大气中的废气愈来愈多,酸雨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环境污染问题。
四是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环境问题。由于地球内部和星球之间的运动所造成的个别突发,如火山爆发、特大地震、山体滑坡等,其影响经过多级反馈,逐级放大,最终也影响全球环境。
臭氧层:人类的保护层
众所周知,地球被一层大气紧紧围裹着,从地面算起,从下而上可分为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和散逸层。离地面最近的对流层与人类最为密切,给人类带来了云、雨、雾、风、霜、雪等复杂的天气现象;而对流层上方的平流层中有一臭氧层,其浓度为10%,厚度为30公里,能大量吸收来自宇宙的辐射,特别是可以吸收掉99%的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紫外线,从而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伤害。所以,臭氧层被誉为"人类的保护伞",如失去了这个"保护伞",地球将受到紫外线强烈辐射,物种将难以生存,人类的健康将受到极大的威胁。
这不是耸人听闻,而是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事实,许多地方已经出现了种种不祥的征兆。先看看南极臭氧洞之下的地面生物。在智利南端濒临麦哲伦海峡的地区,河里本来有许多欢蹦活跃的鱼类,今天成了呆木乱撞的"盲鱼";喜欢游荡的羊群因患了白内障而变为"盲羊",整天闷闷不乐;连蹦带跳的兔子变成了"盲兔",猎人可轻而易举地将它们抓获;自由飞翔的野鸟因双目失明而迷失方向,撞进了居民的院宅......这是一种多么令人悲哀又发人深思的景象。
谁能想到,臭氧空洞的罪魁祸首是在工业和生活中使用频繁的制冷剂氯氟烃。夏天喝冰镇饮料曾经是古代帝王专享的权利,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工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广泛地使用性质比较稳定、不易燃烧、易于贮存、价格又比较便宜的氯氟烃类物质来做致冷剂、喷雾剂、发泡剂及清洗剂。这些物质可以在大气中长期存在并破坏臭氧层,从而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和影响生物生长。
厄尔尼诺
19到1998年,似乎整个世界都在遭受恶劣气候的折磨。连续的高温使全球森林火灾发作得格外频繁。干旱袭击了澳大利亚、智利等国家,使农作物严重减产。燃烧了近一年的印尼森林大火,几乎把整个东南亚都淹没在浓烟里。
看样子地球气候是出了大问题。而事实上,这只是周期性的自然现象。我们只有竭力在它们变幻莫测的脚步中摸出规律,才能更好地面对这两个淘气的孩子: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厄尔尼诺在西班牙语里的意思是"圣婴",其特征是东太平洋局部海水温度异常上升。与之相对,"圣女"拉尼娜则是指东太平洋水温异常下降。这两种气候现象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已经超过了温室气体排放,成为导致气候异常的首要因素。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一直悄无声息地伴随着地球的历史。
科学家声称厄尔尼诺在1万5千年前就曾给地球气候造成破坏性影响。但人类认识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历史非常短暂。19世纪后半叶,气象学家观察到一种奇怪现象。当西太平洋上空的气压高于正常标准时,太平洋东侧的气压就低于正常值,反之亦然。看一看太平洋长期以来的气候记录,就可以发现,东西太平洋气压呈现一种跷跷板式的关系。这种现象被称为南方涛动。气压的反常引起了气温和降水的异常,对人类社会和经济造成了很大的破坏。8年成为100年来最热的一年。全世界的农、牧、渔业因此遭受了巨大的打击。由于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升高,造成鱼类大量死亡。10年秘鲁的鱼捕获量达1200万吨,而经过12年的强厄尔尼诺,13年陡降至200万吨以下。19至1998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又使秘鲁鱼产量减少为正常年份的38%。海水升温还使世界大面积海域里的珊瑚死亡。印度洋、太平洋、红海的珊瑚都受到了严重威胁。
在厄尔尼诺年份与灾难性的森林大火频繁发生的年份之间,有非常密切的联系。1994年悉尼附近的森林发生大火时,正值厄尔尼诺周期。历史上,本世纪发生的许多火灾也是如此。
19到1998年,似乎整个世界都在遭受恶劣气候的折磨。连续的高温使全球森林火灾发作得格外频繁。干旱袭击了澳大利亚、智利等国家,使农作物严重减产。燃烧了近一年的印尼森林大火,几乎把整个东南亚都淹没在浓烟里。
现在对厄尔尼诺的成因还没有定论,人们还不知道它是天灾还是人祸。通常情况下,太平洋西部有一个海洋表面温度较高的区域,被称为赤道暖池。这个热发动机把绵延数十公里的巨大云团送进大气层。暖气流越过太平洋,穿过赤道,最后在太平洋东部的阴冷海面上空下沉。暖空气在信风的作用下转而向西流动,形成所谓的沃克环流。在信风减弱的年份,赤道暖池就会东移,使沃克环流区域集中在东太平洋上空。于是,澳大利亚北部的空气变得干燥起来,而南美沿岸的大气更加湿润。这可能是厄尔尼诺即将来临的征兆。这就像是看到天空中密布的阴云,你就知道暴风雨要到来。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能预测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世界许多国家都建立了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监测系统,密切关注热带太平洋水温的细化。因为这些变化可能是圣婴兄妹到来的先兆。
救救森林
很多年前曾看过一副含义深远的:生活在"水泥森林"里的城市人排着长队等候进入博物馆观看地球上已很难看到的稀有物种----活着的树。家通过形象和夸张的手法发出了"惊世骇俗"的呼号:救救森林!
森林是"地球之肺",这恐怕是皆知的道理。然而人类保护森林的措施却远远跟不上无情的利斧。据世界观察研究所1999年初发表的一份报告透露,世界森林正在以每年1600万公顷的速度消亡,差不多是一个英国或半个德国的面积。迄今,森林已消失了一半。如果森林继续按这个速度消失,总有一天地球有可能被砍成"光头"。
人类年年呼吁保护森林,然而森林面积年年锐减。这看似矛盾,但实则有因果联系。我们需要森林的庇护,但更需要森林的付出。人类在寻求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这本来无可厚非。然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有的人往往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向森林肆意索取。专家警告说,在人类仍被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和功利心所驱使的情况下,森林就难以摆脱目前的厄运。
森林是地球的宝藏。正因为如此,砍伐森林成了一些人发财致富的捷径。当耕地和牧场不够用时,有人便向森林索取;当需要外汇时,一些国家不惜对森林乱砍乱伐;当市场上稀有木材家具行情看涨时,森林"家族"中的部分"成员"便要大祸临头。有关数字显示,最近30年,这种类型的砍伐树木活动增长了3倍。
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森林的需求也在年年增长,它象一张大口吞噬着日益减少的森林。以造纸业为例。世界观察研究所的报告指出,造纸工业迅猛发展是世界森林的一大威胁。90年代每年用于造纸的木材消费比1950年增长了两倍,到2013年纸的消费量还将倍增。目前,世界被砍伐的树木有百分之四进了工业国家的造纸厂。美国是纸消费的第一大国,每年人均消费341公斤;其次是日本和德国。美国、日本和欧洲国家人口只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但纸制品消费却占世界的三分之二,这些国家的木材几乎全是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因此发达国家对世界森林的减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人祸猛于虎。造成森林锐减的正是我们人类自己。这是我们必须承认的现实。面对千疮百孔的"地球之肺",人类是否应该反省?
关于生态环境或自然被破坏的事例
全球气候变化
过去的世纪里,全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了0.3至0.6摄氏度,海平面上升了10至25厘米。目前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已由工业革命(1750年)之前的280ppm增加到了近360ppm。1996年间气候变化小组发表的评估报告表明:如果世界能源消费的格局不发生根本性变化,到21世纪中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将达到560ppm,全球平均温度可能上升1.5至4摄氏度。
臭氧层破坏和损耗
自1985年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以来,地球上空臭氧层被损耗的现象一直有增无减。到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积已达2400万平方公里。现在在美国、加拿大、西欧、前苏联、中国、日本等国的上空,臭氧层都开始变薄。在对消耗臭氧层物质(ODS)实行控制之前(1996年以前),全世界向大气排放的ODS已达到了2000万吨。由于ODS相当稳定,可以存在50-100年,所以被排放的大部分ODS目前仍留在大气层中。在它们陆续升向平流层时,就会与那里的臭氧层发生反应,分解臭氧分子。因此,即使全世界完全停止排放ODS,也要再过20年,人类才能看到臭氧层恢复的迹象。
酸雨污染
现在"酸雨"一词已用来泛指酸性物质以湿沉降(雨、雪)或干沉降(酸性颗粒物)的形式从大气转移到地面上。酸雨中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主要来源于人类广泛使用化石燃料,向大气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欧洲是世界上一大酸雨区,美国和加拿大东部也是一大酸雨区。亚洲的酸雨主要集中在东亚,其中中国南方是酸雨最严重的地区,成为世界上又一大酸雨区。由于欧洲地区土壤缓冲酸性物质的能力弱,酸雨使欧洲30%的林区因酸雨的影响而退化。在北欧,由于土壤自然酸度高,水体和土壤酸化都特别严重,有些湖泊的酸化导致鱼类灭绝。美国国家地表水调查数据显示,酸雨造成了75%的湖泊和大约一半的河流酸化。加拿大估计,加拿大43%的土地(主要在东部)对酸雨高度敏感,有14000个湖泊是酸性的。水体酸化会改变水生生态,而土壤酸化会使土壤贫瘠化,导致陆地生态系统的退化。
土地荒漠化
荒漠化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环境与社会经济问题。1991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全球荒漠化状况的评估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已近36亿公顷,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4,已影响到全世界1/6的人口(约9亿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且,荒漠化扩展的速度是,全球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为荒漠,其中320万公顷是牧场,250万公顷是旱地,12.5万公顷是水浇地,另外还有2100万公顷土地因退化而不能生长谷物。亚洲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影响的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区,遭受荒漠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依次是中国、阿富汗、蒙古、巴基斯坦和印度。
水危机
世界上许多地区面临着严重的水危机。根据国际经验,每人每年1000立方米可重复使用的淡水是一个基本指标,低于这个指标的国家可能会遭受阻碍发展和损害健康的长期性水荒。然而,目前世界上约有20个国家已低于这一指标,主要位于西亚和非洲,总人口数已过亿。另一方面,由生活废水、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固体废物渗漏、大气污染物等引起的水体污染,使全球可供淡水的量大大减少了。世界银行的报告估计,由于水污染和缺少供水设施,全世界有10亿多人口无法得到安全的饮用水。
森林植被破坏
由于推测的难度,全世界的森林面积尚无准确数值。但据推算,地球上的森林面积约为30-60亿公顷,约占陆地面积的20%-40%,其中约一半是热带林(包括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另一半以亚寒带针叶林为主。从森林植物的干重测定值来看,热带林是亚寒带针叶林的两倍,所以,热带林占陆地总生物量的很大部分。但在工业化过程中,欧洲、北美等地的温带森林有1/3被砍伐掉了,所以近三十年来,发达国家对全球的热带林进行了大规模地开发。欧洲国家进入非洲,美国进入中南美洲,日本进入东南亚,大量砍伐热带林,他们进口的热带木材增长了十几倍。森林大面积被毁引起了多种环境后果,主要有:降雨分布变化,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气候异常,水土流失,洪涝频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生物多样性锐减
科学家估计地球上约有1400万种物种,但当前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损失的速度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快,比如鸟类和哺乳动物现在的灭绝速度可能是它们在未受干扰的自然界中的100倍至1000倍。主要原因是七种人类活动造成的:1、大面积对森林、草地、湿地等生境的破坏;2、过度捕猎和利用野生物种;3、城市地域和工业区的大量发展;4、外来物种的引入或侵入毁掉了原有的生态系统;5、无控制旅游;6、土壤、水和大气受到污染;7、全球气候变化。这些活动在累加的情况下,会对生物物种的灭绝产生成倍加快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次评估生物多样性的结论是:在可以预见的未来,5%-20%的动植物种群可能受到灭绝的威胁。
海洋破坏和污染
据估计,全世界有9.5亿人把鱼作为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但近几十年来,人类对海洋生物的过度利用和对海洋日趋严重的污染,有可能使全球范围内的海洋生产力和海洋环境质量出现明显退化。1993年,在全世界捕捞的1.01亿吨鱼中,有77.7%来自海洋。当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2/3以上的海洋鱼类已被最大限度或过度捕捞,特别是有数据资料的25%的鱼类,由于过度捕捞,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另有44%的鱼类的捕捞已达到生物极限。而另一方面,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部分废物和污染物最终都进入了海洋。全球每年有数十亿吨的淤泥、污水、工业垃圾和化工废物等被直接排入了海洋,河流每年也将近百亿吨0淤泥和废水、废物带入沿海水域,引起沿海生境改变,使动物的栖息和繁殖地遭到破坏。海洋污染的主要来源和比例约是:城市污水和农业径流排放44%,空气污染33%,船舶12%,倾倒垃圾10%,海上油、气生产1%。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
全世界已有约一千一百万己知化学物,同时,每年还有约一千种新的化学物进入市场。化学物是当今许多大规模生产所必须的原料,但这些化学物在制造、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过程中常常危害环境和生态。现在,全世界每年产生的有毒有害化学废物达3亿到4亿吨,其中对生态危害很大、并在地球上扩散最广的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最具代表性的是多氯联苯和滴滴涕。这类化学污染物从人类的工业和农业活动中释放,已广泛进入了空气、土地、河流和海洋。由于这类污染物能被海洋中微小的浮游生物吸收并积累,从而将其浓缩上百万倍。海中的鱼吃下这些浮游生物,又能将其浓缩,于是浓度增大到上千万倍。当大型海洋动物吞食了这些鱼之后,会使污染毒素的浓缩系数增加到上亿倍。这是因为污染毒素聚集在动物的脂肪里而很难通过躯体排除体外。通过食物链,这些毒素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了强烈的干扰,比如:多氯联苯的作用之一就是损害生殖系统。有人认为多氯联苯是导致波罗的海海豹出生率下降60%至80%的罪魁祸首。这些毒素也引起人健康方面的严重问题。几年前科学家发现,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的母乳里含有高浓度的多氯联苯,而鲸、海豹等海生动物正是因纽特人主要的蛋白质来源。当这些动物现在携带了很高的污染毒素时,因纽特人的生活不再安全。按同样的原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陆地生态系统也有很大的干扰和危害,因而成为目前全世界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中国的环境
1、 大气污染问题
2000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995万吨,居世界第一位。据专家测算,要满足全国天气的环境容量要求,二氧化硫排放量要在现有基础上至少削减40%。此外,2000年中国烟尘排放量为1165万吨,工业粉尘的排放量为1092万吨。大气污染是中国目前第一大环境问题。
2、 水环境污染问题
中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是: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其中42%的水质超过3类标准(不能做饮用水源),全国有36%的城市河段为劣5类水质,丧失使用功能。大型淡水湖泊(水库)和城市湖泊水质普遍较差,75%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主要由氮、磷污染引起。
3、 垃圾处理问题
中国全国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达8.2亿吨,综合利用率约46%。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1.4亿吨,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到10%。塑料包装物和农膜导致的白色污染已蔓延全国各地。
4、 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
目前,中国国土上的荒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27.3%,而且,荒漠化面积还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中国每年遭受的强沙尘暴天气由50年代的5次增加到了90年代的23次。土地沙化造成了内蒙古一些地区的居民被迫迁移他乡。
5、 水土流失问题
中国全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每年流失的土壤养分为4000万吨标准化肥(相当于全国一年的化肥使用量)。自1949年以来,中国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总量达4000万亩,这对中国的农业是极大损失。
6、 旱灾和水灾问题
20世纪50年代中国年均受旱灾的农田为1.2亿亩,90年代上升为3.8亿亩。12年黄河发生第一次断流,1985年后年年断流,19年断流天数达227天。有关专家经调查推测:未来15年内中国将持续干旱。而长江流域的水灾发生频率却明显增加,500多年来,长江流域共发生的大洪水为53次,但近50年来,每三年就出现一次大涝,1998年的大洪水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7、 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
中国是生物多样性破坏较严重的国家,高等植物中濒危或接近濒危的物种达4000-5000种,约占中国拥有的物种总数的15%-20%,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在联合国《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列出的640种世界濒危物种中,中国有156种,约占总数的1/4。中国滥捕乱杀野生动物和大量捕食野生动物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屡禁不止。
8、 WTO与环境问题
中国加入WTO将面临两方面新的环境问题。一方面是国际上的"绿色贸易壁垒"。由于中国目前的环境标准普遍低于发达国家的标准,中国的食品、机电、纺织、皮革、陶瓷、烟草、玩具、鞋业等行业的产品将在出口贸易中受到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国际市场对中国的矿产、石材、药用植物、农产品、畜牧产品的大量需求,可能会加重中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的破坏。同时,中国可能成为国外污染密集型企业转移的地点和大量的国外工业废物"来料加工"的地点,这将极大地加重中国的环境问题。
9、 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
三峡工程是中国目前正在实施的巨大的水利工程。该工程定于2003年开始发电。三峡建成后对地质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涉及库区两岸和整个上游地区)的影响,以及如何有效防治库区污染是目前摆在三峡建设者面前的大课题。三峡工程已成为世界瞩目的环境问题。
10、 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难降解的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开始显现。国际上今年签署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其中确定的首批禁止使用的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环境介质中多有检出,中国是公约的签字国。这类有机污染物具有转移到下一代体内,并在多年后显现其危害的特点,也被称为"环境激素"或"环境荷尔蒙",危害严重。目前这类有机污染物广泛存在于工农业和城市建设等使用的化学品之中。
车子长时间怠速的4种危害
车子长时间怠速的4种危害
车子长时间怠速,不仅伤钱包,还会伤身体。
除非天气特别冷、特别热,必须要吹暖风、吹冷气,还是建议尽量不要去做这个事情,即使是一定要长时间怠速,也要注意相对正确、科学的方法。
长时间怠速尾气会更毒
长时间怠速第1个危害就是:尾气会更浓郁。
就好比:偶尔吃一吃垃圾食品的确有害,没错,但问题又不大,今天开心就好了;1天3餐都吃垃圾食品,一吃就是365天,身体有可能就不太对劲了。
北京交通大学王璐婷有篇硕士论文,《机动车怠速排放对社区大气环境的影响研究》,上面有讲到。
机动车在怠速情况下,发动机为贫氧偏浓燃烧,贫就是贫困的贫。
在怠速工况下,机动车排放的HC(碳氢化合物)和CO(一氧化碳)浓度是高于其他工况产生的浓度的。
什么意思?就是简单讲:怠速的时候车子不动,排的尾气和空气混在一起,又被吸回去了,这样发动机的燃烧状况就变差。
比较有意思的,不少国家还出台了反怠速法规,到这个层面。
比如说:西班牙国会在2012年通过了《停车不熄火罚款条例》,机动车靠边停车超过60s不熄火罚100欧元,而且在高速遇到严重堵车的时候不熄火,一样也要处罚。
还有美国纽约,路边停靠超过3分钟不熄火,125到2000美元的罚款,罚款数额是按照分钟数来延长的,并且在学校周边的话,执法力度更严格。
国内其实也有这样的政策的,《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第73条规定:驾驶员在停车3分钟以上时应该熄火。
尾气会危害驾驶员健康
不过这些都是对整体的环境的污染,对不对?说起来好像挺大的,对我们个人自己来说,长时间怠速也是会危害身体健康的。
比如说:2019年6月25号,湖南怀化中方县停车场,有2名男子开着空调在车里面睡觉,被人发现的时候车窗紧闭,空调处于开启状态,2名男子因大脑缺氧死亡。
还是刚才的那篇论文里面讲到的:这些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会诱发各种呼吸道和肺部疾病。
机动车排放是低空排放的,对吧?排出的有害气体离人越近,伤害越大,特别是处于通风不足的车厢之中的司机。
就好像,你想象一下:一个人在电梯里面吃螺蛳粉、吃臭豆腐,这浓郁的味道是比一般的情况是要更浓的,对不对?
如果喜欢吃螺蛳粉,不在意的话,把它换成抽烟道理也是一样。
如果说夏天实在是太热、太冷,车子真的是需要长时间怠速开着空调,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还是要开一点车窗的。
打开外循环,空调风量也开得大一点,增加通风。不要心疼油钱,窗户打开了效果差,更费油,这个时候不要去管这个了。
白白浪费汽油
除了大量尾气危害环境和危害司机健康,长时间怠速还会白白浪费汽油,就钱嘛!
以前我们拍过实测的,2017款雪佛兰科鲁兹1.5L排量,1小时怠速油耗2.4L左右。
现在油价贵了,按照过去几个月92号平均油价7块5/L来算,1小时怠速也是18块钱没了,一顿外卖钱了。
我还找了些其他车型每小时怠速油耗,给大家参考一下:大众速腾1.4T, 2.72L/h;沃尔沃S60 2.0T,2.37L/h;奥迪A6L 30FSI,1.39L/h。
怠速油耗并不是和排量成正比的,要看具体车型的,但是普遍2L左右是跑不了的,超跑什么不知道,没有机会测。
发动机积碳会加重
最后发动机长时间怠速,发动机也会更容易积碳的。
吉林大学杨琦有篇硕士论文,《发动机积碳治理与评价方法研究》,上面讲。
经常处于怠速工况下,进入发动机的空气流量小,对积碳的冲洗力度不够,就更容易导致积碳堆积。
就和桌子上面有灰尘一样的,每天擦,不明显的,桌子都还挺干净;1、2年不擦,你看着这桌子颜色都变掉了,一层灰了。
刚才的论文里面还讲到:车子高速行驶的时候,是可以通过提高气流速度对进气道进行冲刷,来一定程度防止积碳的沉积的。
如果以前停车怠速等人的情况比较多,你刚好又是出差,你看,这种商务车的情况,这种方法一定程度也能清除积碳。
效果更理想、性价比更高的方法当然是使用清洁型的燃油宝了,除积碳效果是比较好的,我家也有卖,可以去看看。
长时间怠速尾气对环境等有害还积碳
总得来说,长时间怠速排放的尾气不仅对环境、司机朋友们的身体有害,对我们的钱包也是有大大的损伤。
不仅白白浪费汽油,还会加重发动机积碳。
积碳再把它搞回来也是要代价也是要花钱的,何苦?
350块钱的油跑了800公里,油耗高不高?
太高了,我的车五千公里了链子上连一两油都没用完呢。
你直接说多少升油跑800km不就行了,你连问问题都不会啊!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个人觉得,按照正常的油价,你的油耗不算高。不过现在油价波动很大,从5.5—6.7元/升不等,所以具体来分析350块钱的油跑了800公里。
如果按照油价高的时候即6.7元时,那么350块钱可以加52.2升汽油,那么800公里就是百公里约6.5升汽油。如果是在市区工况情况下,那么百公里6.5升,不管去手动挡还是自动挡,否还算比较省油。
如果按照油价高的时候即5.5元时,那么350块钱可以加63.6升汽油,那么800公里就是百公里约7.9升汽油。如果是在市区工况情况下,那么百公里7.9升汽油,如果是手动挡,那么油耗就比较高了。
综上所述,要根据350块钱的油跑了800公里来判定油耗高不高,条件不完善,如果再油价低的情况下,油耗6.5升也不算高,如果油价高的情况下,油耗7.9升那就比较高了,并且还与市区,高速等工况有关,还与自动挡或者手动挡有关。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350块钱的油跑了800公里油耗高不高,其实选择的加油站不同,选择的油品不同油价也是各不相同,按照公里数进行计算的情况下,每公里0.4375元,百公里也就是43.75元,按照北京地区5月1日石化加油站,92号汽油5.5元,95号汽油5.86元计算。
使用92号汽油,百公里油耗7.95升;
使用95号汽油,百公里油耗7.46升;
不过个人认为您的车辆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费油的,毕竟现在大多数地区的中小型加油站,已经回到了3元时代或4元时代,现如今很少有人到石化或石油加油,按照中小型加油站3元多或4元多的油价计算,您的油耗百公里将达到9-10个油。
不过具体油耗偏高还是偏低,主要还是取决于您的车型,如果是大中型SUV,那么也就属于省油,如果是普通的家用轿车,排量低于2.5的情况下达到这个油耗还是算费油的,因为自己开的大众1.8T的车,油耗也就8个多一点,跑高速的情况下可以达到5个多油耗。
计算油耗其实很简单在有公里数总加油价格的情况下:油价÷公里数×100÷每升油价=百公里油耗。
加了350块钱汽油跑了800公里油耗高吗?
这个要看是什么车型的,还有就是发动机的排量是多少?还有就是要看跑的是市区还是跑的是长途?
我先来分享一下我自己的车的油耗,我这款车是16款的经典轩逸,排量是1.6升的。在上一次跑长途回老家的时候呢,加满一箱油一共才320块钱左右,加的是92号汽油,跑完长途的话,一箱油加满可以跑个900km左右,在跑长途之前的油耗是显示5.8的,跑完长途之后油耗显示最低也就是5.5这样子,所以说那个有好显示是不太准确的。
那这么算下来的话,等于说平均每公里也就才三毛多,所以说轩逸的车子的话是很省油的,在加满一箱油呢,跑长途是可以跑900km左右,但是如果说是在市区内跑的话,也就能跑个600多公里吧,因为市区的话红绿灯比较多,而且时速也是跑不快的。也是经常塞车,所以说油耗会稍微高一点点,不像跑长途。
如果350块钱加的是92号汽油,排量跟我这个轩逸差不多的话。跑的是长途的话能跑800km左右,那这么算的话,这个有好事有一点点偏高的,那如果说你加350块钱,跑的是市区的话,那就是非常的省油了。
但是我感觉这350块钱,要是跑长途的话能跑800km,应该这个排量会比我这台车稍微高一点点,这里说的350块钱能跑800km具体指的是发动机是多少排量的,这个我也不知道,所以说你可以参照这个款车对比一下就知道耗不耗油啦
不高,如果还想再低只有电动车了。
看你是高速还是城市道路,如果是城市道路这个油耗绝对不高,4毛多,如果是高速的话,有点高了
很省油了!你自己算算,如果350块钱的油,跑700,那就是一块钱跑2公里,5毛钱一公里!你这跑800,一公里才4毛多,很省油了!你的排量应该是1.5的,应该是小轿车!要不然,跑不了那么多!
我国道700多油费跑了2200多公里。划3毛多一公里。东莞-桂林-怀化-重庆-达州-汉中。
啥车,排量都没说我怎么知道高不高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