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时代的大蒜油价格_大蒜油市场
1.为什么会有香辛料?
2.大蒜有什么用
3.吃蒜头有何好处
4.请问保鲜大蒜在市场上是怎么流通的
为什么会有香辛料?
香辛料广泛应用于烹饪食品和食品工业中,主要起调香、调味、调色等作用 , 它的出现让食物更加美味可口。
辛香味香料主要是指在食品调味调香中使用的芳香植物的干燥粉末或精油。人类古时就开始将一些具有刺激性的芳香植物作为药物用于饮食,它们的精油含量较高,有强烈的呈味、呈香作用,不仅能促进食欲,改善食品风味,而且还有杀菌防腐功能。现在的辛香料不仅有粉末状的、而且有精油或油树脂形态的制品。香料,又名辛香料或香辛料,是一些干的植物的、果实、根、树皮做成的调味料的总称,例如胡椒、丁香、肉桂等。它们主要是被用于为食物增加香味,而不是提供营养。用于香料的植物有的还可用于医药、宗教、化妆、香氛、或食用。香料很少单独使用,大部分以数种数十种成份调和构成。有时,香料也指制造香味用的材料。
大蒜有什么用
一、防治心血管疾病 这类科学临床报告可说是多如牛毛,医学界更坚信它的临床作用。分析它在心血管疾病防治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三: (一)大蒜中的一群含硫化合物(以下简称蒜精)可以抑制肝脏中胆固醇生合成 HMGCOA 作用,进而达到降低血胆固醇(高血胆固醇是构成动脉硬化心脏病、高血压的最主要因素)。 (二)蒜精藉由抑制血管内皮细胞中之( Adenosine deaminase )腺核酸去胺,及增加足以使血管松 弛的一氧化氮( NO )在内皮细胞之浓度,和阻断细胞钙离子通道,以使血管扩张的诸多作用机转,以达到血管松弛、降低血压的作用。 (三)蒜精具强力抗血栓活性,而蒜素更是这项作用的主角(艾乔恩的抗血栓活性仅为蒜素的百分之三)。因此蒜精的抗血栓作用对于心肌梗塞、动脉硬化及静脉瘤皆具有令人满意的防治效果。 二、对抗细菌及 在西医里,我们提到抗生素是指用来治疗微生物感染的药剂,而这些药剂的主要作用就是消灭足以引发人体生病的这些微生物。然而,无论药品的研发如何进步,至今,抗生素的杀微物作用也只能针对特定的一至两类,如杀细菌的多半不能杀霉菌,更不可能对有任何作用 ; 至于对付原虫,则又是另一类药物了,唯独上帝恩赐给我们的宝贝 - 大蒜,它能同时有效的对付细菌、、霉菌及原虫对人体产生的威胁。 蒜精具有广效杀菌作用,无论是喜氧菌(结核菌)或厌氧菌,蒜精都具有明显的杀灭作用。而对对于部分连西医都无解的,如与鼻咽癌及鼻窦炎有关的鼻( Human rhinovirus type 2 )、引发蛇皮泡疹的泡疹( 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 type2 )、天花及唇抱疹等,蒜精都能发挥作用( ND Weber, et al., Planta Med, 1992 Oct; 58 ( 5 ) : 417-423 )。更为神奇的是,蒜素在高剂量的情况下竟然具有阻断引发 AIDS 的 HIV 繁殖蔓延的作用。 三、天然的抗氧化剂 自由基对人类细胞的伤害,使它与各种慢画上等号,与癌症的发生更是密切 ; 医学界对癌症病人体内所测得的自由基浓度永远比一般健康人高出许多,而抗氧化剂则是消除自由基最直接的解药。 在一九九六年由杰士瓦及伯帝亚两位生化科学家,针对喂食蒜精及未喂食蒜精两组老鼠:接受等量钴六十(辐射源)所作的实验结果证明,蒜精的确可以降低因辐射而引发之死亡率及器官受损状况。 除此之外,对于黄曲毒素(易发生于发霉腐坏的豆类及花生制品中)产生的致癌性细胞破坏作用,蒜精也被证实具有防护作用( PP Tadi et al., Anticancer Res,1991 Nov; 11 ( 6 ) :2037-2041 )。蒜精的抗癌防细胞变性(突变)之作用主要是来自它的抗氧化作用,对于过氧化物产生的自由基具中和消除作用( S. Knasmuller er al., Environ Mol Mutagen, 1989; 13 ( 4 ) :357-365 )。 四、有助于防治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葡萄糖的代谢产生了问题,而使血糖上升的病症,其原因主要是胰岛素的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度下降,导致细胞无法有效利用葡萄糖,而导致的血糖上升。科学家发现,蒜精可以明显的抑制某些葡萄糖的生成酵素,却有助于肝脏中与葡萄糖代谢作用相关的酵素之作用,因为大蒜同时可以使血液中的三酸甘油酯浓度下降(一般糖尿病人血中之三酸甘油酯浓度都很高),因此,多吃大蒜也同样有助于糖尿病的防治( CG Sheela et al., Indian J Exp Biol, 1992 Jun; 30 ( 6 ) :523-526 )。 五、缓解眼压过高 青光眼通常会伴随着眼压过高,而导致视力受损的情形。在动物实验中,大蒜中的蒜素可有效的降低眼内压,因此,被推测多吃大蒜将有助于青光眼患者缓解眼压过高的症状( TC Chu et al., J Ocul Pharmacol, 1993; 9 ( 3 ) :201-209 ) 六、改善肝肺病变 肝疾及肺阻塞的共同病变,是会引发组织缺氧及不明原因的胃肠道蛋白质消化代谢受阻的现象。由卡卫尔等人在一九九二年临床胃肠疾病学杂志( J. Clin Gastroen Terol )提出的一分报导指出,一位罹患肺肝疾之病人在传统医疗效果极为有限的情形下,她尝试以每日高剂量的蒜精保健食品补充剂连续服用了十八个月之后,病情竟有了奇迹似的改善,而大蒜能促进胃肠功能的正常与肺脏循环的顺畅化,更是被这群科学家所肯定。 如何吃大蒜? 一般人多半习惯将生大蒜切碎再拌以酱油沾食,其实,前面也有提到,大蒜中的有效活性成分其实是很容易因久置氧化或高温(超过摄氏五十六度)而失去作用的,因此,如果真的要「吃大蒜吃出健康」,势必得将整粒大蒜直接放入口中咬碎吞服。 然而,因为大蒜中的含硫化合物具有强力的黏膜刺激性,许多人因怕那种又辛、又热、又辣的味道,而整粒吞服。但是,别忘了,蒜素是不存在完整大蒜中的,只有将大蒜咬碎才会使蒜素的前质与酵素作用产生具生理活性的蒜素;再说末与艾林产生作用的艾林分解酵素也会在胃部强酸的环境中被破坏。如果,你喜欢咀嚼整粒大蒜的那种刺激快感,那就再好不过了,但是大部分的人还是无法接受生鲜大蒜的味道。 生嚼大蒜的另一个问题是,绝大部分的消化道黏膜是很难接受生大蒜中硫化物的刺激性,严重者还可能导致过敏反应及胃部烧灼不适感。不过如果你能接受每天咀嚼二至三瓣中型生鲜大蒜(约三至五公克),而不致产生任何胃肠不适时,仍是值得鼓励的。 七、选择大蒜制品 选择以大蒜制成的保健食品补充剂,可能会是忙碌与重视人际互动的现代人(避免口臭)较乐于用的吧!不过,要特别注意的是,大蒜的活性有效成分是很容易在制造萃炼的过程中被破坏的,到底吞下的这些丸锭是否能发挥大蒜的养生之功?消费者可得小心选择了! 以往的大蒜制品普遍用了高温干燥或超低温萃取工艺技术,但是这类萃取技术都会将大蒜中的植物性物质源破坏掉,这是因为大蒜中的植物活性物质源,必须在自然的条件下发生一系列化学酶化反映,才能产生具有食疗效果的生物活性物质。因此,用上述工艺技术的大蒜制品会大大降低其食疗效果。 购买大蒜制品,要看它是否富含大蒜辣素和大蒜素,同时,是否同时含有大蒜全营养成分,只有符合这些质量标准的产品,才能对健康真正有益。目前市场上也有这类产品,如阿力信胡蒜王胶囊(北大科技园监制),它用优质大蒜(特别是藏蒜)为原料制成,所用的萃取生产技术是获得美国发明专利,及中国实用专利的高科技专利技术。由于用常温超活化生物萃取原理,解决了长期以来大蒜制品不能有效萃取活化物质,并长期保存其生物活性的技术难题。 八、吃多少有效 虽然蒜有那么多的研究报告指出其对人体有益的功效,但是一切物质服用要适量对身体才有帮助,过量反而伤身,有相反的研究报告指出长期服用会破坏红血球造成贫血、本草纲目卷 26 指出久食伤肝损目,所以仍应适可而止。以降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来说,每天吃含蒜素 Allicin 约 12000mcg 左右的胶囊,于饭后半小时服用是最标准的,根据临床实验指出,这样的剂量在连服半年后,平均可使血总胆固醇下降十二 % 。如果,你是一个健康人,想以大蒜制品作为保养品时,不妨每天服用 8000~12000mcg ,不仅可预防心血管疾病,也可使血液循环更顺畅,身体更清爽 。
吃蒜头有何好处
大蒜 具有杀菌、杀虫、解毒、防腐等功效。大蒜可切片、捣烂或
绞汁食用。大蒜中含有一种杀菌力很强的大蒜素,能杀灭多种病菌。
每天食用新鲜大蒜并长期坚持,可大大增强人体免疫力,起到防病
治病之功效。
研究人员早已发现,生蒜能刺激肠产生酶,从而消除肠里的致癌物。不过,研究人员无法断定需要产生多少酶才会有效。国外研究人员让老鼠进食生蒜含有的一种称为蒜臭素的物质,据说此物质含有最丰富的抗癌物质。研究结果发现,生蒜能产生这种酶,不过过去的研究发现,人类必须进食和自己体重相等的生蒜,才会有效。但他们现在发现,有效的每日进食量约半粒生蒜也同样有效。而且蒜最好是生吃,如果你煮熟了才吃,就必须比生吃的多8倍。
但是,如果长期过量地吃大蒜,尤其是眼病患者和经常发烧、潮热盗汗等虚火较旺的人,会有不良影响。有些长期过量吃大蒜的人,到了五六十岁,会逐渐感到眼睛视物模糊不清、视力明显下降、耳鸣、口干舌燥、头重脚轻、记忆力明显下降等,这就是长期嗜食大蒜的后果,故民间有“大蒜百益而独害目”之说。
祖国医学很讲究忌口,认为眼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必须禁食蒜、葱、洋葱、生姜、辣椒这五辛和其他刺激性食物,否则将影响疗效。如有些患眼疾的病人,虽用了中药、针灸、磁疗等治疗,可没有忌大蒜等辛辣食物,结果疗效往往不佳。
请问保鲜大蒜在市场上是怎么流通的
从蔬菜产销形势看大蒜产业发展趋向
由上述蔬菜产销形势的发展可以预见今后大蒜产业发展将突出: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实施全程质量监控,着力提升产品竞争能力,加速产品向工业食品生产方向延伸,逐步使大蒜产业向"质量效益型"模式过渡。
1.稳定栽培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缩减不适于种植及无优势产地种植面积据资料,全球大蒜栽培面积80万公顷,总产量762万吨,单产9.5吨/公顷(633kg/667m.2),最高可达46.6吨/公顷(2704kg/667m.2)。我国大蒜种植面积30多万公顷,约占亚洲1/2,占世界总面积1/3,产量300多万吨,单位面积产量为9~15吨/公顷(600~1000kg/667m.2)。
山东金乡县脱毒蒜单产曾达到3000多kg/667m.2,提高单产还有很大潜力。
2.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实施无公害化生产全程质量监控用优质、脱毒、抗病、抗虫、耐贮、适销品种。应用现代农业新技术进行无公害化测土施肥、按无公害生产技术标准实施规范化管理,按产品标准对产品实施检测和认证。
3.提升产品竞争能力着力发展以外贸企业和加工厂为龙头带动基地、实施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化生产,逐渐扩大田间作业机械化范围,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商品合格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竞争能力。
4.建立出口大蒜技术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大蒜外贸规模,加速产品向工业食品方向延伸在我国加入WTO后,面对各成员国对我国出口农产品可能设置的"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必须研究并取相应的技术保障措施,以备应对可能发生的。
由于工业食品在品种、质量、营养、卫生、安全、方便和保持稳定供应等方面,更适应于人们对食品越来越高的要求以及现代快节奏生活的需要,因此随着现代化的进展,工业食品将在人民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地位。据资料,世界发达国家工业食品在食品消费中所占比重逐步增大,有的高达80%左右,而我国目前仅占25%。工业食品的范围已不仅仅是指一般意义上的加工,而已泛指对原料、产品贮存,半成品和成品加工以及营养成分的分离、提取、重组等。目前我国已开发的速冻蒜米、腌制蒜米、脱水蒜片、蒜粉、大蒜饮料以及正在研制和开发的大蒜油、大蒜素等,不但可消化大量的产品,而且可大幅度提高产值(如蒜油耗料比为1:300~400,每公斤售价30~50美元)。工业食品的开发当然对外贸出口具有重要意义,但随着我国现代化的进展和人民生活的进一步提高,大蒜工业食品国内市场的开发是否也应予以一定的关注?!
二、蔬菜出口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大蒜出口的发展
据资料,200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值为156亿美元,园艺及加工品出口创汇39亿美元,占出口值的25%。其中蔬菜为20.3亿美元,占园艺产品的52.1%。加入WTO后如何进一步稳定和持续扩大出口,将是提高蔬菜经济效益、缓释蔬菜总量过剩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 蔬菜出口现状
1. 出口总量与金额
近年我国蔬菜出口总量持续增长,但由于单价下降,出口金额却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直至2000年后才开始有较大幅度回升,出现这种情况除受国际市场价格影响外,还与产品质量不高以及厂商无序恶性竞争有关,值得进一步总结和引起警惕!
我国大蒜出口,在20世纪90年代已居蔬菜出口前茅达到32万吨,出口金额达1.1亿美元,但1995年跌到低谷,徘徊回转,直至1999年后才开始大幅回升,至2000年才恢复至1993年水平,其中五年的低谷和徘徊尽管与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与韩国等发生大蒜贸易战等原因有关,但质量差距、精细加工产品出口薄弱等自身原因值得进一步探究。?
2.出口的主要目的国家及出口省(区)份
我国蔬菜出口到世界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出口量主要集中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资料,2000年出口量最大的前10位的国家为:日本(114.1万吨)、香港(42.9万吨)、韩国(15.7万吨)、荷兰(11.3万吨)、美国(11.0万吨)、德国(10.7万吨)、新加坡(10.6万吨)、俄罗斯(10.4万吨)、印尼(9.9万吨)、马来西亚(9.2万吨)。由上可见,我国蔬菜出口目的国以及出口量都比较集中,尤其是近年对日本、韩国出口急剧增加,这种过分单一的局面将带来一定风险,值得今后注意和重视。
据1999年海关总署资料,我国大蒜出口到世界78个国家,其中数量在0.5万吨以上的依次为印尼(3.76万吨)、荷兰(3.39万吨)、阿联酋(3.08万吨)、日本(2.49万吨)、新加坡(2.15万吨)、巴西(2.07万吨)、哥伦比亚(1.16万吨)、马来西亚(1.09万吨)、缅甸(0.98万吨)、印度(0.89万吨)、韩国(0.71万吨)、香港(0.64万吨)、越南(0.59万吨)、沙特阿拉伯(0.56万吨)共14个国家,主要集中在亚洲,今后应在稳定发展对亚洲出口的同时积极开拓拉美市场和欧美市场。
从提供出口蔬菜的地区来看,据1999年海关总署资料,我国蔬菜出口额超过1亿美元的有山东、福建、浙江、广东和四川五个省份。而大蒜的出口主要集中在山东、江苏等少数几个省(区)份,出口产区较为集中将有利于提升大蒜产业发展的档次。
3. 出口产品结构和种类
我国出口蔬菜产品类型主要包括:保鲜蔬菜、腌渍菜(包括盐渍菜、糖渍菜、醋渍菜)、干制品(包括人工脱水和自然干制品)、罐头制品、冷冻保鲜蔬菜(速冻菜)以及汤菜类等六大类。其中保鲜菜出口近年有迅猛增长之势,比重已上升到占出口总量的60%左右。腌渍菜主要出口亚洲国家,出口量稳中有升,仅向日本每年就达20万吨左右。干制品出口量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每年以30%递增速度增长,已占世界出口总量约三分之二(估计世界脱水菜年贸易量超过10万吨),出口品种达20多种,有脱水洋葱、大蒜、胡萝卜、姜、青刀豆、花椰菜、葫芦条等,主要出口西欧、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如宁波粮油进出口公司每年向美国出口脱水蒜片4000多吨,小葱、蘑菇片1000多吨。罐头产品主要有芦笋、番茄、蘑菇、荸荠、青刀豆等。冷冻保鲜蔬菜(速冻菜)出口种类较多,如速冻菠菜、姜块、豌豆、芦笋、菜豆等。近年出口量在30万吨左右,出口额约3亿美元。汤菜类出口目前数量很小,主要出口西欧、日本和香港地区。有资料表明,每年世界市场需汤菜近百万吨,香港年销量即达5000吨,60%从美国进口,由此可见,汤菜类以及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应当有较广阔的发展前景。
从出口的蔬菜种类看,据2000年海关出口统计,蔬菜分商品金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种类,依次为洋蘑菇罐头(14433万美元)、鲜或冷藏蒜头(12058万美元)、水煮竹笋罐头(43万美元)、芦笋罐头(7435万美元)、番茄罐头(6787万美元)、干蘑菇(6224万美元)、干块菌(5399万美元)、鲜或冷藏松茸(4174万美元)、鲜或冷藏洋葱及青葱(4118万美元)、盐水蘑菇(3861万美元)、冷冻菠菜(3208万美元)、紫萁(薇菜干)(3189万美元)、清水马蹄罐头(2365万美元)、黑木耳(1863万美元)、蕨菜干(1509万美元)、鲜或冷藏蒜薹及蒜苗(青蒜)(1365万美元)、鲜或冷藏胡萝卜及萝卜(1228万美元)、暂时保藏的小黄瓜(1110万美元)。由上可见,大蒜为仅次于洋蘑菇罐头而居第二位的出口蔬菜产品,蒜薹与蒜苗排序第17位。?
(二) 蔬菜出口存在的主要问题
上述我国蔬菜出口现状中已提到:近年出口量虽增长,但价格呈下降趋势,保鲜蔬菜下降幅度最大,越是深加工产品下降速度越慢;由于出口市场过分集中,将导致市场结构脆弱,致使抵御可能产生的风险的能力下降以及初级产品、粗加工产品出口较多,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出口极少等问题,除此以外,还存在:
1. 蔬菜商品质量不符合出口要求
就总体而言,我国目前出口蔬菜质量亟待提高,据调查,蔬菜出口大省山东等地出口蔬菜基地产品质量符合出口标准的田间合格率,洋葱、菠菜、牛蒡不到70%,胡萝卜不到60%,大蒜仅为50%左右。低下的商品合格率,严重制约了出口蔬菜效益的提高,也直接影响了菜农种植出口蔬菜的积极性。
(1) 基地问题:不能妥善处理好基地问题,就难于有高质量的稳定货源,货源也难于达到较高的产品商品合格率。目前我国出口蔬菜基地大致上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临时性货源型出口蔬菜基地",仅仅为出口中介商等临时收购供货基地,既无合同,也无固定联系;第二类是与出口中介商、出口加工厂或出口龙头企业签订收购合同的"订单型出口蔬菜基地",这类基地由于双方签订合同,基地和生产相对比较稳定,但只收购合格的产品,厂商企业,一般不承担其它义务;第三类是出口蔬菜的公司自己建立的"产业型出口蔬菜基地",此类基地并非都在企业本身所拥有土地上建立自己的农场或园区,而是以比较稳定的形式与农户签定合同,企业拥有自己的农业技术部门和技术力量,对农户从适销品种的提供、种植管理规范、产品产后处理等进行全方位指导和服务。此类基地稳定性较好,产品合格率、农民收入均相对较高,而且从体制上也不会给企业带来负担,值得尽力引导发展。
(2) 品种问题?
由于对出口蔬菜品种有特殊要求,其特征特性,尤其是产品的形态、风味口感、品质,必须符合出口目的国的消费需求。因此在我国蔬菜产品由内销向外销出口转变过程中,一些适于国内市场销售的传统优良品种,有的已不能作为出口蔬菜的适销品种应用。例如我国原产的大葱和大,不但地方品种异常丰富,而且也不乏优良品种,但面对进口国家要求大葱辛辣味轻,微甜,茎叶鞘抱合紧实,切刀后叶鞘不离散(不脱壳),肉质致密、纤维少、脆嫩;要求大球形较小,叠抱,球叶(心叶)色泽艳黄,结球较松散,脆嫩,适于生食等不同的消费习惯,为了出口需要,不得不引入国外品种。从山东省主要出口的大蒜、大葱、洋葱、生姜、萝卜、大所用品种来看,除大蒜、生姜外,基本上都用了日本、韩国等国外品种。这种状况不但为外国公司占领中国蔬菜市场提供了可乘之机,而且由于昂贵也增加了出口蔬菜的成本。
出口大蒜虽用了国内品种,但随着国际市场的拓展,对品质要求不但趋于多元化,而且要求越来越高。20世纪80年代国际市场要求蒜头直径不低于4cm,90年代后要求达到5cm以上的客户越来越多,甚至要求达到5.5~6.0cm以上,而且对蒜形均一性、周整性、皮色、蒜瓣数(包括要求独头或无夹瓣)、辛辣味、耐藏性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由此可见,降低成本,建立完善的良繁体系,将脱毒大蒜技术成果迅速应用于生产,并选育适于国际市场多元需求的,各种适销优良出口大蒜品种已迫在眉梢!
(3) 规范化管理和产品标准问题?
目前我国蔬菜生产仍处于"经验农业"阶段,还没制定出能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出口蔬菜生产技术规程和出口蔬菜产品标准,蔬菜生产管理还基本依赖于经验,栽培技术水平较低,许多栽培管理技术未脱离短缺经济时代以产量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模式,例如"稀植"和"密植"虽只一字之差,但适当稀植却代表了以质量产出为主的新思路,因为适当稀植能显著提高品质及产品合格率。此外良种良法不配套,对某些由国外引入的适销新品种未能及时研究和用相应的管理技术;优良有机肥短缺,大量使用化肥,导致品质风味下降、硝酸盐含量超标以及滥用化学农药不遵守科学用药规范,导致农药残留超标等等都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尽快制定出口蔬菜生产技术规范及产品标准,实施标准化管理,提高出口蔬菜产量、质量以及产品商品合格率已是当务之急!由于出口大蒜在蔬菜出口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产地集中、生产规模较大、栽培季节及茬口较单一,栽培技术比较成熟、产业化经营程度相对较高,因此大蒜有良好条件走在出口蔬菜标准化前列!
(4) 后处理问题?
由于我国蔬菜贮藏保鲜设备简易、陈旧,后预处理、分级包装和运输水平较低,自动化水平不高,冷链系统不健全,不能满足出口蔬菜发展的需要,加之在栽培、贮存、加工和运输环节的不规范作业严重影响到产品质量。常常是刚收时具有优良的品质,但到达出口目的国时已成为不合格产品。此外也由于包装简陋、装潢水平低,达不到进口国家的要求或不能与进口国文化和审美观念习俗相吻合而失去了竞争力。例如从威海口岸销往韩国的很多鲜桔梗以及从连云港出境的牛蒡均因加工过程中不规范操作造成伤口或贮存过程中霉变腐烂而不得出口。大蒜情况相对较好,但如何进一步提高后处理水平,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2. 安全卫生将成为蔬菜出口的瓶颈?
就总体而言,当前我国已十分重视食品安全卫生问题。由于积累的问题较多,妥善的解决还需要时间。但是对于出口蔬菜来说已处燃眉之急:
(1) 农药残留问题?
目前蔬菜食用安全性正在得到改善。但蔬菜产品农药残留量超过国家规定最大残留量标准的比例较高。在我国加入WTO后的蔬菜出口贸易中,解决这一问题将成为应对进口国所设置的"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的关键。据我国有关监督检验测试部门2001年对北京、天津、上海、深圳、寿光等地蔬菜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几次取样检测结果,超标不合格率有的竟高达20~30%。从全国的调查结果看,农药残留量超标的主要原因是使用国家禁止在蔬菜生产中使用的高毒农药如甲胺磷、氧化乐果、呋喃丹、乙酰甲胺磷、甲拌磷、甲基对硫磷等,同时也由于不能科学地使用农药,导致一些农药残留量超标。如较严重的乙酰甲胺磷有的竞超标65倍。从蔬菜种类看,农药残毒超标以叶菜类最为严重,依次为豆类、果菜类和根菜类。出口蔬菜农药残留状况虽稍好于内销蔬菜,但仍是严重的隐患。例如1999年8月10日日本东京检疫所签发的"违反食品卫生法通知书"中,指称山东某地保鲜紫苏叶毒死蜱残留量超标,将由中国进口的紫苏叶全部销毁,使我方蒙受很大经济和信誉损失。又如2002年3月16日,日本经产新闻报导:根据农动全国联合本部调查,在东京都内的超市中销售的以中国产蔬菜为原料的两种冷冻食品中,有两种在日本几乎不使用的农药超标1.4~9倍;调查人员在东京都和山梨县6家超市中,对16种中国产蔬菜为原料的加工食品和生鲜蔬菜进行了检查,其中冷冻毛豆和冷冻蔬菜超过安全标准。大蒜的状况较好,应率先向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产品和有机食品产品等层次更高的方向努力。
(2) 植物检疫问题?
蔬菜产品进出口时,贸易国按检疫法规定,均需对蔬菜产品进行检疫。有时常因产品夹带了检疫对象有害生物或在包装箱、运输工具中发现有害生物而导致退货,如1998年从上海港出口的分别为17吨和200吨两批江苏产白蒜,因夹带咖啡豆象而被日方销毁;1999年山东某市有6个集装箱牛蒡出口日本,因携有根结线虫而被退运;同年,从南通口岸出口的一批蒜苗,因在日本入境口岸卸货开箱时,有虫从集装箱中飞出而被退货。此外原连云港动植物检疫局从白蒜的柳条包装箱中截获螨类、蠹虫类,而未能出口。为防止这类状况再出现,从事蔬菜出口的生产者及厂商企业,均应普及有关检疫的知识,将可能发生的,防患于未然。
(三) 关于发展大蒜出口,建立大蒜出口全程技术保障体系?
2002年中国土畜进出口商会组织开展了《蔬菜出口技术保障措施》课题研究,提出了建立旨在保证出口产品安全性,防止进口国家和地区取贸易壁垒,应对突然的技术性限制的出口蔬菜技术保障体系,值得稳步发展大蒜出口借鉴。
该体系由生产体系、法规体系、监督体系、信息体系、贸易体系组成。
生产体系:主要为生产提供服务,提高产品商品合格率,保证食用安全性。从生态环境、规模、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对基地进行选择和可持续发展建设;提供优质、抗病虫、高产、耐贮适销品种;根据华东、华南、西南、中原以及华北和青藏五大大蒜产区的不同生态特点以及进口国对大蒜质量的要求,制定科学的耕作、施肥制度和相应的田间管理技术规范;用无公害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和以完善冷链系统为核心的后处理贮运技术;并研究、引进、优化大蒜出口加工工艺,以生产适销的精加工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
法规体系:主要为生产食用安全优质产品和规范化经营提供法律保障。在系统收集国内外有关法规并加以比较的基础上,制定、修定"出口大蒜生产基地建设标准"、"出口大蒜生产技术规程"、"出口大蒜产品质量标准"、"出口大蒜加工制品技术标准"(从原料选用、加工工艺……产品质量标准),以及"出口大蒜农药最高残留限量标准"、"出口大蒜生产加工企业向国外卫生注册管理规定"以及"保鲜大蒜检验检疫方法"等标准和法规。
监管系统:主要为有效实施各项标准法规进行监控建立相应的管理和检验测试部门。
信息体系:主要为不断扩大大蒜出口贸易提供大蒜出口基地信息、国际市场信息,出口加工信息、农药残留检测和出境检疫信息以及有关大蒜外贸的最新动态。
贸易系统:主要保证出口产品安全到达进口国市场。作为产品与国际市场,生产者与经营者联系的纽带,提供各种与外贸有关的服务。?
在这里我呼吁并建议由中国蔬菜流通协会大蒜委员会联络中国土畜进出口商会,以大蒜作为出口技术保障试点项目,组织全国有关各专家和业者,争取外贸部门领导支持,并立项实施。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