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巴列维时期,伊朗是更加自由的世俗化社会,为何却爆发了革命?

2.美国制裁日益逼近 最先受到影响的不是原油!

3.伊朗有没有胆量对美国宣战?

巴列维时期,伊朗是更加自由的世俗化社会,为何却爆发了革命?

伊朗民众抗议油价上涨_央视伊朗民众油价

许多人提起如今政教合一的伊朗,感情十分复杂,一方面,敬佩其敢公然对抗美国的胆量,另一方面,对于其严密到苛刻的宗教专制的统治感到十分的不满,并一厢情愿的认为,如今的伊朗人后悔革命,更加怀念巴列维时代。

世俗化的伊朗巴列维时代

因为他们认为:当年在巴列维王朝时期,伊朗是世俗化的社会,当时的女性们可以享受种种权利,不用穿上遮住面容的黑袍,更不需要被种种宗教戒律禁锢,是十分自由和美好的。也因此,许多人发出这样的提问,伊朗在巴列维王朝时期明明发展的挺好,为什么霍梅尼要革命呢?

这个提法显然太过一厢情愿。除了国外煽动和阴谋家掀起的,世界上大多数革命,都是由于该国大多数人的不满最终酿成的。伊朗的伊斯兰革命自然也是如此。

伊朗

在霍梅尼之前的巴列维王朝时代,伊朗确实是世俗化的社会,相较于如今政教合一的伊朗,伊朗普通民众也确实享受了更多的自由和权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数占据多数的普通民众的生活就是美好的。

再多的民主和自由也无法代替果腹的面包,巴列维国王的确将伊朗不断世俗化,但与此同时,在巴列维国王的专制统治之下,伊朗国内的矛盾却愈发尖锐。

在伊朗国王的统治之下,伊朗的国民经济和工业水平的确有了长足的增长,例如1960年到15年,伊朗的人均GDP从177美元快速增长至346美元,近乎翻了一倍。同时,得益于国际石油油价的增长,伊朗的国家收入也开始剧烈增长。

巴列维国王

但是,伴随着工业和财富增长,却并没有带来伊朗现代化的社会,相反,增加的财富绝大多数都是伊朗国王为首的统治阶层,而普通中下层民众不但获益更少,反而随着伊朗经济的发展更为贫穷。

也就是说,伊朗财富的增长不但没有消除贫困,反而带来了更多的贫困。?国家的财富变成了私人汽车,而不是公共巴士,变成了奢侈品,而不是公共医疗,变成了军警的愤怒,而不是教师的薪水?。

在伊朗革命前夕,伊朗1%的富人阶层占据了伊朗52%的财富。人口比例高达91%的伊朗穷人阶层,却只拥有了18%的财富。如此悬殊的贫富差距,如此不公的财富分配,使得巴列维国王统治下的伊朗犹如时刻会喷发的火山。

伊朗

因此,伊朗国王巴列维领导的一系列改革,确实使伊朗的经济和工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也摧毁了旧的政治基础,然而尴尬的是,巴列维却并没能培育出新的政治基础,貌似强大的巴列维国王陷入了空前的孤立,他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和众矢之的。

在这种情况之下,再加上巴列维为了自身利益不断靠拢美国,甚至不惜牺牲伊朗的国家利益,使得骄傲的伊朗民众对于巴列维卖国行径十分不满。最终,种种原因共同作用下,伊朗各阶层,包括宗教和世俗阶层,共同掀起了对于巴列维国王统治的反对浪潮。

伊斯兰革命

在这种局面之下,拥有崇高威望的伊朗什叶派宗教领袖霍梅尼不失时机地提出了自己的霍梅尼主义。而且,霍梅尼并非单纯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他对伊朗见状十分了解且颇具手段,因此,霍梅尼在反对巴列维国王的斗争之中,与伊朗众多政治群体建立了十分广泛的联盟。

也就是说,在反对巴列维国王的斗争中,霍梅尼不但争取到了宗教界的支持,他也获得了世俗界、知识界、城市平民和其他政治势力的有力支持。正是这种团结了伊朗大多数人和势力的联盟,最终形成了滚滚大势,彻底覆灭了巴列维王朝对于伊朗的统治。

伊斯兰革命

因此,伊朗革命的发生,并不是一个霍梅尼领导的什叶派穆斯林的宗教狂热运动,而是由于巴列维国王统治时期,世俗领域种种社会矛盾激化和宗教矛盾共同作用的结果。

以巴列维统治时期伊朗国内激烈的矛盾来看,即便没有霍梅尼,即便没有伊斯兰革命,伊朗最终也会爆发推翻巴列维的运动,区别只在于谁领导这场运动罢了。

美国制裁日益逼近 最先受到影响的不是原油!

美国对伊朗的金融制裁将在8月6日实施,但最先受到此消息影响的却不是油市,而是。。。

伊朗里亚尔一天内暴跌12.5%

美国将在8月6日对伊朗实施金融制裁,随着制裁的日期越来越近,引发了伊朗民众对经济危机深化的担忧。伊朗民众加速在抢购美元,推动该国汇率屡创新低。美元兑里亚尔在周日狂飙至100000,触及历史新高,上次类似的情况发生还是在6年前。

据伊朗汇率监测网站Bonbast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伊朗美元买入价高达11100拖慢(Toman),即111000里亚尔(Rial),再度刷新历史低位。拖慢是伊朗民间通用的货币单位,1拖慢等于10里亚尔。较周六的500跌逾12.5%,当地一位匿名交易员声称汇率属实。

里亚尔四个月内贬值超过50%

在2018年3月份,里亚尔对美元就曾首次突破50000关口,也就是说,从三月到现在,里亚尔累计贬值50%。从4月开始,伊朗官方加速取措施阻止汇率的崩溃。由于银行拒绝以较低的汇率出售美元,伊朗在6月份被迫启动二级市场缓解美元荒,为非石油产品的进口商提供兑换便利。但这项举措并没有带来多大作用,无奈之下,伊朗总统鲁哈尼更换了央行行长,将汇率统一为42000里亚尔兑1美元,并对外汇交易施加限制。但这些举措还是没有晚会伊朗民众对经济的信心。甚至随着金融制裁的来临,情况越来越糟糕。

法国24电视台指出,由于伊朗国民对长期经济衰退感到恐慌,购入美元已经成为了相对安全的储蓄方式或里亚尔继续贬值的投资方式,因此,里抛售里亚尔的交易仍然活跃。

尽管伊朗官方固定汇率也有所下调,但是远不及汇率下调的幅度。按照最新买入价计算,美元较伊朗官方定价溢价超过150%。这意味着那些享有特权、能够以官方汇率购买美元的交易者能够轻松获得154%的收益。

再加之,伊朗的隐含年通货膨胀率已飙升至203%,是自2013年10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几乎是官方通胀率10.2%的20倍。此时的伊朗经济十分脆弱,比任何时候都更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

美国对伊朗的制裁

此前,美国退出伊朗核协议,声称要对伊朗进行制裁,将经济制裁调至“最高级别”。对伊朗的石油制裁期限为180天,将在11月4日结束。特朗普曾发表推特,要求盟国禁止进口伊朗原油。目前已有很多为避免受到二次制裁,纷纷退出伊朗市场。Again Capital合伙人John Kilduff指出,一旦该禁令生效,将影响伊朗240万桶/日原油的销售,导致原油市场的供应在今年年底减少100万桶/日。

而美国对伊朗的经济制裁将在一周后的8月6日生效,其中涉及与买卖美元、黄金和贵金属交易以及金属、煤炭和工业相关软件的贸易协议等相关的内容,这将迫使许多外国实体暂停与伊朗的商业活动,导致伊朗经济进一步恶化并影响该国石油出口。

届时伊朗原油出口遭受影响,有人认为,即使沙特增产,也弥补不了伊朗原油的缺口。原油供应紧缩,油价将会大涨。

伊朗有没有胆量对美国宣战?

说句大家不信的,不是伊朗不敢,是美国不敢。

如果对比双方的战力的话,路边牛肉面大叔也能说出答案:

这打个屁啊。

如果海军对海军,空军对空军,伊朗是毫无悬念的被全面碾压,有核武器也没用,美国到场直接一波空中压制,核武器可能射都射不出去就被拦截在本土。

如果某两个国家不在背后动手脚的话。

这可能吗?不可能的。

设伊朗没了,最受害的会是谁?是我们和我们的老大哥。

伊朗被控制的话油价就会被美国操控,俄罗斯主要的经济来源是能源出口,我们依赖对石油的进口,被别人进来随意操控油价,这相当于把刀交给自己的仇家。

明面着帮吧,这倒不好看,暗地里帮这两个都是行家,叙利亚内战越南战争了解一下?

这样一来,美国的对手就会变得异常的变态,来自两个军事强国的装备不说,最要命的是情报,如果不知道敌人在哪,黑客帝国的装备下放给伊朗也没用。

两国的情报共享给伊朗,这不是开玩笑的,美军有多少航母,多少护卫舰,舰载飞机多少,多少个士兵,士兵细分到各类兵种,多少条狗,狗细分到是否随军带来的宠物犬,整个战斗群在哪,往哪里动,一清二楚。

打dota开全图也不过如此。

加上伊朗本来底子就不弱,如果按等级分的话第一梯队是中美,第二梯队俄法德英,第三梯队日韩,伊朗属于第四梯队。

第四梯队能自主研发二流的装备,如果有零件能组装一流的装备,山寨一流的装备不行,大概就这水平。

好歹有个铂金的段位,背后有两个王者的带着,美国不怕才怪,万一打起来,美国就是实力1v3,如果不能速战,国内估计又是一波抗议,打到一半被逼退兵,这面子往哪里放,这世界警察是不是就等于自动辞职了。

我们回头看看,这伊拉克他们耗了多少金钱性命,再早一点的越南呢?经验证明,不能秒杀对方的话结果都会很尴尬。

当时国外某网站,伊拉克的哥哥们天天上传他们用rpg炸美军悍马,狙击手打美国大兵的,如果当时有tiktok,这样的配上洗脑神曲,估计伊拉克战士人均是网红。

不是憨憨,他是懂王,这怎么会看不懂,再说了,亚洲那个超级大国才是最要命的,他的一个省不是天天反复横跳叫独立吗,你懂王敢动,他就分兵往那个省,一个小时解决问题不带拖泥带水。

这才叫秒杀。

伊朗怕不怕美国,这个问题好比大雄怕不怕胖虎,之前美国无人机干了他们的高级官员,这伊朗马上就毛了,轰炸了美军好几个基地然后说美军伤亡惨重,我们为他报仇了!谁知道轰炸的位置极其精准,堪称现代人体描边,往基地周边乱炸一通,安抚一下国内民众就好。美国也懂,给个台阶伊朗下,没有专门拿出来嘲讽,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

现在各国的纷争,大家都把尺度拿捏的非常好,碰到机会占一波便宜就跑,绝对不贪,因为贪会出大事的,会让别人占个大便宜。

所以美伊两国大概率是互相嘴炮和经济制裁,因为伊朗上面有人,严格来说那些人不是有多爱伊朗,或者多恨美国,只是利益相关而已,美国恰恰最怕的也是他们。

活到今天,看着美国由天不怕地不怕,到现在畏首畏尾,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