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石化与俄罗斯联手开发己油是利好吗

2.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的国际能源背景

3.油价暴跌俄罗斯依然表现出信心十足,他们究竟握有什么制胜“法宝”?

中石化与俄罗斯联手开发己油是利好吗

中俄石油协议价格_中俄油价关系如何

是利好。

中石化表示,已与俄油签订了《共同开发鲁斯科耶油气田和尤鲁勃切诺-托霍姆油气田合作框架协议》。

根据协议,中石化有权收购俄油所属东西伯利亚油气公司(East Siberian Oil and Gas Company,ESOGC)和秋明油气公司(Tyumenneftegaz)这两家公司49%的股份。两家公司分别拥有鲁斯科耶油气田(Russkoye)和尤鲁勃切诺-托霍姆油气田(Yurubcheno-Tokhomskoye)的开发许可证。

“中石化与俄方的合作颇有经验,”中国石油大学中国能源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刘乾表示,王玉普在担任董事长后很重视与俄罗斯的合作,“俄罗斯对中国的资金、技术和产能等有所需求,也希望加强与中国的合作。”

根据俄油介绍,鲁斯科耶油气田储量约为4亿吨原油,逾850亿立方米天然气,目前油气年产量约370万吨。此前,该油田由英国石油(下称BP)和俄油的合资企业俄罗斯秋明英国石油控股公司(TNK-BP)开发。

2013年初,BP向俄油出售了所持TNK-BP公司50%的股份,回报是171.2亿美元和俄油12.84%的股权。

尤鲁勃切诺-托霍姆油气田储量约3亿桶,2017年投产,到2019年将达到500万吨/年的产能。

上述协议所涉两座油气田均位于俄罗斯石油公司的重点经营地区,共同开发致密油气藏将有助于双方共同降低项目运营风险。合作也将在资金、技术和施工能力等各方面提升项目实力。

中石化在俄罗斯一直都有业务。此前,中石化和俄油在乌德穆尔特石油项目(Udmurtneft)及远东地区的萨哈林3号项目(Sakhalin-3)上有过合作。

乌德穆尔特石油项目位于伏尔加-乌拉尔地区。2006年,中石化以35亿美元收购了该项目49%的股权。今年6月17日,中石化董事长王玉普调研了乌德穆尔特石油项目。

尽管中俄能源互补性强,但能源合作却一直“好事多磨”。

一位不愿具名的中石化内部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中石化在俄罗斯的以往的业务“进展不是很顺畅”。

“鲁斯科耶等几个大型油气田,中石化和俄罗斯已达成一致,在即将签协议时,俄罗斯国家杜马突然通过法案,规定战略性资产不得对外国国家石油公司开放。”该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回忆,中俄天然气合作也因为气价存在分歧,谈判长达二十年。

从经济效益来看,这些合作项目“一直没有大突破,盈利空间小,有些项目还处在非盈利状态”,他说。

油价处于高位时,俄罗斯作为国家,面对国外投资者较为保守,政策苛刻。如今态度有所转变,较之前更为积极开放,分析人士认为这是因为俄罗斯迫于形势。

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张抗分析称,油价暴跌加上西方国家制裁,俄罗斯缺乏资金、人才、技术,60%的石油装备靠进口。但在制裁之下,俄罗斯买不起、甚至买不到关键性的钻井和压裂设备,在油气等能源发展方面急需寻找合作伙伴。

“俄罗斯越来越明白东线的重要性。位于东线的国家中,只有中国同时具备资金、人才和技术。”张抗说。

“中俄油气合作,对中石化拓展海外业务有所助益。”上述不具名人士称,在当前形势下,俄罗斯在外资企业投资的政策方面有所松动,“但不要抱太大期望”,他说,在油价低迷时,和俄罗斯合作开发油气项目,就经济性而言可能不如直接购买原油划算。

根据中石化介绍,双方下一步将设立联合技术工作组,确定最终投资方案,敲定最终协议文本。

该项交易的最终结果还将取决于一系列标准条件及相关国家部门的审批。

9月3日,中石化还和俄罗斯天然气加工及石化产品公司西布尔集团(Sibur)签订了战略投资协议。根据协议,中国石化[微博]将购买西布尔股份,成为其战略投资者。

两家公司未公布股权交易规模和金额。

路透社援引一名接近西布尔公司股东的知情人士称,中石化可能收购西布尔逾10%的股权。收购后,该公司董事长Leonid Mikhelson仍是西布尔最大股东。

中石化董事长王玉普表示,西布尔的石化一体化发展方向,与中石化的主营业务有很高契合度。双方持续的伙伴关系将协助中石化确保多元化石化产品的长期来源。

刘乾介绍,西布尔是俄罗斯最大的全产业链石化企业,与中石化类似,都在各自国内的石化领域占据优势地位。

前述匿名人士认为,油价低迷,炼化业务较勘探开业务来说成本更低,风险更小。中石化与西布尔合作,有助于完善上下游一体化。

刘乾推测,西布尔所指的新项目可能是该公司最大的投资项目西西伯利亚石化项目。根据该公司介绍,这一项目投资金额约95亿美元,在托波利斯克建成年产150万吨乙烯和50万吨聚丙烯的装置。

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的国际能源背景

在全球经济增长的刺激下,各国对石油的需求也快速增加,并纷纷制订了各自的能源战略,全球能源争夺日趋激烈,新的国际能源格局即将形成。中俄两国分别作为重要的能源生产国和需求国,都致力于重塑有利于自身利益的国际能源新格局。加强双边的石油天然气合作,不仅有利于增强各自的能源安全,还可提升双方在国际能源市场的话语权,在即将形成的国际能源新格局中争取到更为有利的地位。

一、全球能源争夺愈演愈烈

近些年,尤其是伊拉克战争后,各大国以及跨国石油公司之间对油气的争夺愈演愈烈。首先,油气管道争夺成为焦点。争夺的焦点主要在里海和中亚地区。中亚-里海地区是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俄罗斯为达到控制里海和中亚地区油气运输大动脉,坚持北向方案;美国则为达到争夺该地区油气、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抑制中国崛起、防范伊朗的战略目标,力主南向方案。日本从石油安全和争夺远东石油主动权进而实现遏制中国、争取俄罗斯的战略目的出发,与中国激烈争夺俄罗斯远东石油输出管道。其次,油气争夺激烈。在中亚、西非、中东,各大跨国公司对油气都展开了激烈的争夺。目前,在中亚-里海地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跨国公司不仅已基本掌控了该地区的勘探开发权。还通过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活动等,削弱俄罗斯的影响力,力阻中国同伊朗和哈萨克斯坦的能源合作。而俄罗斯则借助于国际能源价格的上涨,经济实力逐渐增强,不断强化对该地区的影响和控制。在非洲,美国、欧盟和日本纷纷调整对非战略,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同非洲主要国家的控制与合作,争夺油气开发的主导权,排挤中国、印度等新兴发展中国家进军非洲石油市场。第三,市场争夺残酷。俄罗斯-环里海石油圈的崛起、几内亚湾新油田的开发以及伊拉克重返国际石油市场,打破了原有油气市场格局,引发欧佩克内部、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之间、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对市场的激烈争夺。

二、美国霸主地位受到挑战和冲击

美国在世界能源格局中的霸主地位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石油美元的霸主地位。15年美国与欧佩克达成用美元为石油定价的协议,将美元与石油绑定在一起,世界石油交易大多以美元计价和结算。二是石油价格的制定权。20世纪80年代以来,纽约商品和伦敦国际石油几乎垄断了全球范围的主要石油期货交易,主导了世界石油价格的话语权。三是石油的控制权。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费国,其石油消耗量占全球消耗总量的42%。作为国际能源市场上的重要参与者,长期以来美国将其能源政策置于全球战略中的重要位置,美国的资金几乎涉足全世界所有产油气的地区和国家。目前,美国通过军事打击、经济合作、投资、协商对话等手段实际控制着中亚、中东、西非和北美地区将近70%的石油。

伊拉克战争后,尤其是进入2006年,面对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一些产油国基于自身经济实力的提升和地缘政治方面的考虑和中国、印度等重要的原油进口国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双边石油勘探、开和贸易合作,成立了一系列以欧元或本国货币计价的石油,并在石油交易中越来越多地考虑使用欧元定价,以稳定提高自己的收入和增强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话语权,减弱美国的控制与掠夺。2007年美国次级债市场危机的爆发,更进一步削弱了美元的地位,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战和冲击。

三、欧佩克的地位有所削弱,但仍将是世界石油市场的中坚力量

近年来,美国、欧盟和日本通过建立西方石油战略储备,试图操纵和替代欧佩克并促使欧佩克内部分化,使欧佩克成员国和其他油气生产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断加深,欧佩克对国际市场油价的控制力大不如前。从13年至2006年,欧佩克对世界石油出口的控制已由53%下降到41.7%,今后还可能继续下降。现在的欧佩克不仅要面对以俄罗斯为代表的非欧佩克石油出口国的挑战和冲击,还须面对伊拉克石油生产能力恢复后所构成的更大威胁。欧佩克对国际市场油价的控制能力将会大大降低,国际油价将有可能出现以市场供需为基本面,由美国和欧佩克为主、俄罗斯等非欧佩克主要产油国参与共同调控油价的新局面。尽管欧佩克影响有所下降,但影响仍非常大。欧佩克(除伊拉克外)石油储量仍占世界总量的65.4%,多年的市场化运作也使其内部形成了休戚相关的利益关系。无论如何,欧佩克仍将是未来国际石油市场的一支中坚力量。

四、以俄罗斯为代表的非欧佩克产油国地位逐渐上升

如今,俄罗斯、墨西哥、非洲等非欧佩克产油国利用伊拉克战争所导致的伊拉克石油产量大幅下降、国际原油价格飙升的有利契机,大幅增产,从欧佩克手中夺取了不少市场份额,影响大增。“9·11”后,俄罗斯利用世界能源市场的新变化,以“突破北美、稳定西欧、争夺里海、开拓东方、挑战欧佩克”的总思路全面拓展能源外交,在世界能源市场的影响和地位迅速攀升,已成为世界重要的油气生产和出口国。自2000年以来,俄罗斯石油产量以年均6.83%的速度增长,2006年俄罗斯的石油产量为4.8亿吨,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12.3%,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同年其天然气产量为6121亿立方米,占世界总产量的21.3%。作为能源供应大国,却被剥夺定价权,这是地位日益上升的俄罗斯所不能接受的,它正积极取措施,通过在纽约塑造PEBCO品牌和筹划建立俄罗斯石油来试图打破现有国际石油定价体制。

图7-1是1996~2006年俄罗斯石油的生产和消费量。

图7-1 1996~2006年俄罗斯石油的生产与消费量(资料来源:BPStatisticalReviewofWorldEnergy,June2007)

五、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大国石油需求强劲增长,成为重塑世界能源格局的重要力量

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渐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石油消费量逐年快速增长。石油表观消费量(原油表观消费量+成品油净进口量)从1994年的1.495亿吨增加到2006年的3.498亿吨,年均增长7.34%,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而与此同时,受制于国内石油储量和开水平的限制,石油产量增长缓慢,从19年以后,基本保持稳量生产。为满足国内石油消费需求,中国从1988年开始进口少量石油,从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净进口981万吨,到2006年进口量已高达1.91亿吨,对外依存度也从1994年的1.9%增加到2006年的54.66%,成为世界重要的石油进口国。国际能源机构(IEA)在《2030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称,如果各国坚持目前的政策,到2030年全球能源需求增幅的45%将来自中国和印度。中国和印度的石油进口量之和将从2006年的540万桶/日增长到2030年的1910万桶/日,这比日本和美国当前进口量之和还要多。其中,到2015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将增长至710万桶,到2030年,中国石油进口量将与欧盟持平,届时中国的石油进口量将达到每日1310万桶,对外依存度达到80%。而印度在2025年之前,将超过日本成为继美国和中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石油净进口国,到2030年每天的石油净进口量将稳步增长到600万桶/日,石油的对外依存度达到90%以上。

为确保国内经济增长的需要,中国、印度等国也把石油安全确定为本国安全战略的主要目标,并相继加入到对热点地区的石油的争夺之中。中国在着力加强与伊拉克和沙特的关系的同时,大幅增加从伊朗进口原油和石油产品,同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苏丹、委内瑞拉等国家建立了良好的能源合作关系,力图实现原油供应的多元化。印度不仅每年从沙特进口大量原油,还顶着美国的压力,同伊朗在多个层面展开合作。目前,印度在苏丹、越南、缅甸、利比亚等国获得的油气开或勘探项目的股份,总投资达30亿美元。印度还在2015年前,每年投资10亿美元用于中东、中亚、北非、东南亚和拉美等地区的油气项目。

图7-2为1994~2006年中国石油生产、消费及进口量。图7-3为1994~2006年中国石油消费的对外代依存度。

图7-2 1994~2006年中国石油生产、消费及进口量(资料来源:①石油生产和消费量数据来自BPStatisticalReviewofWorldEnergyJune2007②中国石油进口量数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customs.gov.cn)

图 7 -3 1994 ~2006 年中国石油消费的对外依存度( 资料来源: ①消费量数据来自 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07②中国石油进口量数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 / /. customs. gov. cn)

油价暴跌俄罗斯依然表现出信心十足,他们究竟握有什么制胜“法宝”?

油价暴跌,俄罗斯依然表现出信心十足,从目前表现来看,他们没有制胜的法宝,之所以信心十足,他们为了对抗美国和沙特阿拉伯,再加上有中国为依靠,所以俄罗斯在面对着油价暴跌的时候,依然没有签订减少生产量的协议,

一、对抗美国,

俄罗斯和美国之间的纠葛,从冷战时期就开始,继承了苏联的俄罗斯,自然也就将这一纠葛继承了下来,虽然已经没有了冷战时期那一种火药味极浓的那种针锋相对,但是相互之间攻击一直在各个方面存在,所以才会有之前美国派指责特朗普的通俄门,在能源方面,美国在上个世纪开始研究页岩油气,随着水平井和压裂技术的不断成熟,自当选开始页岩油气的开产量快速提升,特朗普当选之后?美国能源独立战略?成为其能源政策上的重点。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并彻底放开国内的石油生产,石油开活动再也没有任何政策阻碍,大规模的热钱进入这一行业,美国主要的40多家页岩油公司在过去三年中现金流为负,再加上开成本普遍在40~50美元每桶的情况下,油价要是跌到30美元每桶,足以让一大批中小规模公司面临破产的困境,2020年是特朗普的选举之年,如果能够造成油价跌破30美元,必然会对特朗普的选举造成巨大的影响,也会对美国的经济产生影响,而这一结果俄罗斯是乐见其成的,

二、对抗沙特阿拉伯,

虽然欧派克是由多个国家组成,但主要牵头的还是沙特阿拉伯,当需要减产的时候,也是沙特阿拉伯承担了更多的任务,这就导致了沙特阿拉伯被迫将市场部分占有额让给了俄罗斯,在沙特王子阿卜杜勒?阿齐兹担任石油部长后,他决定重新树立沙特在石油领域的权威夺回应有的市场占有,而俄罗斯已经尝到了甜头,当然不会进行退让,对于沙特阿拉伯为首的欧派克提出来的协议自然会是反对,虽然普京的发言人一再表示,克里姆林宫对于必要时举行会谈一直敞开着大门,但什么时候才是必要的时间,恐怕只有俄罗斯心里才会清楚,

三、依靠中国,

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出口国,但是他在中国占据的份额较少,在2014年开始加强与中国的合作,中俄之间的能源合作陡然加速:2014年开始一直到2018年,俄罗斯超越沙特,成为中国原油进口的第一大国。中国的经济在日益发展,对于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是世界上能源需求最大的国家,而导致石油价格暴跌的原因在于新型冠状肺炎,而中国已经控制了新型冠状肺炎获得了阶段性的胜利,现在中国的精力开始放到了经济发展上面,如果能够能在这个时候在中国这样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中占据更多的份额,就算是油价再暴跌,俄罗斯也有信心在当中取得足够的利润,再加上俄罗斯为了摆脱对石油依赖的各种努力,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制造等基础产业,让俄罗斯最终拥有了在原油市场上进退自如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