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治开始限天然气了,大家如何看待此事?

2.地球的现状

3.低碳经济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长治开始限天然气了,大家如何看待此事?

最新长治柴油价格表图_最新长治柴油价格表

既然天然气用户接通并使用天然气,就表明和天然气公司签订了合同。天然气公司无论什么原因,停供用户天然气都是违反合同的。都应该承担用户损失。不履行合同就应该受到处罚。

截止到2017年12.5号,长治是全国人民幸福感最强的城市,第一因为晚上太冷没有暖气和媳妇搂的更紧了。第二因为天然气时有时无,没法做饭天天和家人下馆子有了其乐融融的感觉,虽然每月只有2000元工资。第三因为 汽车 限号天天等五六趟挤公交老是碰见熟人,能在西北风里流着鼻涕唠半天,增进了感情。所以要感谢正负给我们创造的便利条件,用心良苦啊。

已经三天没有天然气了,连个饭都没法做了,这日子过得真是幸福啊!!!

长治天然气开始限用,应该与今年8月15日推出的煤改气.煤改电补贴政策标准、以及10月份推出的只降低商业用气价格这两份导向性政策有关!第一份文件规定农村煤改电0.88万户,煤改气近8万户,煤改电按单一改空气源主机方案补助不高于2万元,煤改气改管网壁挂炉补助不高于0.8万元,导致煤改气农户过多用气量自然过大。第二份文件促进商业用气量大增,在天然气总量没有配套提高和总管网扩建的情况下,短期内出现气慌是自然现象!

8万户壁挂炉同时工作,每户每天平均20方天然气,一天得燃烧160万方天然气,加上降价后商业用气消耗量大增,粗略估算一下自然就明白,家用和商用天然气同时大增,原有天然气管网在没有扩建和增容的情况下,只能取限量使用,长治属于高寒地区,冬季暖必须要保障。但用电量一定是富余的,因为煤改电数量过少,长治的电能又丰富!但是我认为,长治限气是暂时的,随着新增天然气管网建设,以及后续煤改电比例的调整,特别是加大对节能电暖、老房快装电地暖、快装集成墙暖、蓄热暖风机等新技术产品应用,长治居民的幸福指数会更高!

我的大长治为了咱们好,吃不上饭是为了解决我们的肥胖问题,天气冷没暖气是为了提高咱们的抗冻能力,煤气价格高是为了促进咱们得努力奋斗,限号是为了咱们 健康 出行,大家不要把长治的领导班子说的啥都不是,其实他们挺好了,他们吃饱了容易肥胖,以后老了容易得病,家里暖和了出来容易感冒,每天开车上班容易得空调病,容易发生,四肢会硬化,长治这些领导了我们这么辛苦,担着这么大的风险,大家都就不要说了

现在冬季北方大多数地方都限气了,内蒙古包头,呼和浩特,山西太原,陕西西安,河北石家庄。这与最近今年环保要求严格,绝大多数城市实行煤改气有关。冬季供热燃气用量太大,存在很大缺口,目前只能通过限气,优先保障民用和供热,公共交通等。

为加快替代燃煤小锅炉,有效治理雾霾天气,促进电、气暖产业发展,提升全省城乡电气化水平,改善城乡用能结构和人居环境,通过空气源热泵、蓄能式电暖器、蓄能式电缆、大型热库、地热泵等路径实现目标。对于“煤改电、煤改气”最新补贴政策山西也绝不落后。

来看看太原市针对散煤燃烧污染突发的情况,从两大方面发力:

一方面加快集中供热全覆盖,推进古交兴能电厂266万千瓦长输供热,新增集中供热面积3500万平方米市,区集中供热总面积将达到2.02亿平方米占比92.6%。同时,市区范围内35蒸吨以下、359台分散燃煤暖锅炉将全部清零。

另一方面全力治理散煤燃烧,今年新完成30个城中村2.4万户、9个新农村4300户、36片棚户区3万户拆迁清零并启动建设;完成234个农村9.9万户“煤改气”和56个农村1.6万户“煤改电”,全面完成散煤燃烧总计11.5万户清洁能源代替。市区除太钢、二电厂需统筹谋以及两个90蒸吨大型供热站明年“煤改气”以外燃煤全面禁烧,年可减少燃煤180万吨。

太原市围绕“煤改电、煤改气”实施道路新建改造工程,投入300亿新建58项、310公里城市主次干道,实施“八河”快速改造,将共敷设供热管网247公里、电力管线168公里、燃气管网840公里,配套建设热力站和调压站196座。

太原市为降低农民“煤改气、煤改电”成本和运行费用制定清洁能源代替优惠政策,投入约20亿元用于补贴燃气和供电企业管网敷设、取暖设备、热源购买等费用。

太原煤改电煤改气最新补贴政策

全面落实峰谷分时电价政策,对暖居民用户执行居民用电峰谷分时电价政策,一般工商用户执行一般工商用电峰谷分时电价政策,用电价格按照省级价格主管部门规定标准执行;对安装高效节能电暖设备的居民用户,设备购置费用由省、市两级财政各补贴三分之一,两级补贴总额最高不超过20000元/户;省、市两级财政对暖季节谷底时段电价各补贴0.1元/度,每个暖季每户补贴最高不超过12000度电量;对安装高效节能电暖设备的学校、养老院等非营利公益事业单位,设备购置用由省、市、县财政各补贴三分之一;对全省高速公路服务区(收费站管理办公区)现有暖燃煤锅炉逐步实施“煤改电”,改造投资由省级财政在项目完成后,按投资额的平均水平给予10%的奖补。

煤改气本身就是一大失误,雾霾实质就是空中飘浮的颗粒物,以前烧柴烧煤形成的颗粒物只是飘浮在低层空间,遇到湿度和夜晚气温低降落到地面,而汽柴油和天然气都是石油的产物,燃烧后产生的油性产物会包裹空气中的颗粒,不和湿度亲和,飘浮半空形成温室效应,没有风不会散,我是个农民,欢你专家拍砖

限气是因为气不够用,全国各地都在煤改气,气肯定不够用,而且这才是开始,进去数九寒天的时候更没有气,国内的天然气和煤层气产量就那么多,不会增长,进口的管道气增长空间也很小,海运的LNG货源有,但是中国的接收站就那么多,已经满负荷运转,也不会有大的增量,那么气源没有增量就自然会想到在存量上进行调剂,调剂的办法无非就是减少原有工业用气来优先民用,但是目前因为气价大涨已经有大量的工业企业停产放了,还有部分工厂被强制停气,也就是说调剂工业用气也不会带来大的增量,所以要想这个冬天能顺利度过并且不违法烧煤的前提下唯一的办法是:点上三根香面朝太阳跪地祈祷,求老天爷今年来个暖冬吧!

地球的现状

地球编辑词条

目录

地球的矿藏在皮肤里

石油储备的真实性

淘金魔掌伸向油砂

参考资料

目录

联合国把2008年命名为“国际地球年”,我国是提案国之一。“地学为社会服务”是本次地球年的行动口号,它旨在让人们意识到,地球并不是无穷无尽的,相反,将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珍贵。一切都将逐渐耗尽吗?先是石油,然后是煤炭,最后是金属?

地球的矿藏在皮肤里编辑本段 地球的半径大约为6370千米。在海底,从地表到5—8千米深处是坚硬的玄武岩层;而在大陆,从地表到30~70千米深处是较松软的花岗岩层。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一些矿藏、原材料在某些地区大量积聚。从而得以被开?

以金矿为例。地壳中金元素的含量只0.0000005%。如果金元素被平分在世界各地,开它们就是不可能的,它们必须富集在某一个地方。其他大多数的金属也是一样。金元素能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因此人们可以通过熔炼或其他的一些物理化学手段将其分离出来。金元素有时甚至能溶于水。穿过石间缝隙。形成新的矿物。自然金常常形成于石英矿中。

石油是一种高温、柔韧、高度腐蚀的浓稠体,它的产生需要具备很多条件。有机物、浮游生物、微小的海洋动植物必须在腐烂前沉积在海洋洋底。并快速与无机物混合,形成一种深海沉积物。这种沉积物逐渐变硬,成为所谓的母岩,并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沉陷软化。这种过程通常发生在距海面2~4.5千米深的地方。新产生的石油比母岩轻,逐渐向上移动。此外还需要储藏岩用来保存石油,当然还需要一层岩石作为遮盖。防止石油外泄。在不同的地质时期,这些条件极不均匀地分布于地球表面的各个地方。

石油储备的真实性编辑本段 石油的价格已经达到了147美元/桶的价位;中国已经开始对柴油进行供应;国际能源机构第一次发布了石油供应危机的消息;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声称,如果美国发动新的战争,石油价格将上涨至每桶200美元……这一切,都是2007年冬季的真实情况。

现在真的已经达到原油开的顶点了吗?石油地质学家休伯特对于美国甚至整个世界的石油掘量不会再增加的预言是否成真?

马里昂?金?休伯特是壳牌公司一位的地质学家。在1956年的一次大会上。他做了关于美国石油储备的调查研究报告,向与会者们呈示了他的“休伯特曲线”。预言美国的石油开将在11年到达顶峰。然后开始走下坡路。休伯特的预言遭致一片愤怒的反对声。但被现实证明是正确的。10年后,美国的石油产品开始逐年递减。

尤尔克?辛德勒是德国路德维、希?博尔科系统技术咨询公司的研究员,他和他的小组一直关注着世界石油的生产情况。他在研究报告中得出这样的结论:“原油年产量自2006年就一直在衰减。”从上世纪80年代,以科威特、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为首的海湾石油输出国就不断上调各自的石油储备数据,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OPEC组织把每个国家的石油储备和开份额挂钩。谁的储备多,就被允许生产更多的石油产品。阿联酋曾把它的储备量从310亿桶』下子提高到920亿桶。

一些环境组织成员和行业退休人员对石油输出国的欺骗手法进行了抨击。国际能源机构经济主管法提赫?比罗尔在接受《世界报》访时回答了令人棘手的问题:那些石油国家所提供的石油储备报告的可信度到底有多大?“我没有官方的根据,说这些报告是不可信的,”比罗尔说,“但是我们有权知道,按照国际标准,有多少石油是我们还能利用的。”现在,很多人都开始意识到。石油作为最重要的燃料。在短短几代人的时间里就被耗去了大约一半。

淘金魔掌伸向油砂编辑本段 如果石油被耗尽。是不是一切都完了?人们对不同寻常的石油寄予了什么厚望?专家把油页岩、油砂等也称为典型的石油品种,但开的成本较高。开油砂取油,一桶的价格在15~20美元之间,而在沙特阿拉伯,开石油的价格仅为l~2美元。然而。当石油价格上升到70、80甚至90美元一桶的时候,这笔花费便显得微不足道了。可见,石油价格对石油储备以及开方式两者的平衡有着重要的影响,人们可以从加拿大北部亚赛巴斯卡油砂来了解这一点。

在亚赛巴斯卡,这些年开始了一股淘金热潮,亚赛巴斯卡河沿岸城市麦梅里堡是开油砂的中心,这里的居民数量从十几年前到现在增加了近7万人。房地产价格暴涨,达到了州府埃德蒙顿的水平。导致这一淘金热的原因在于一种从原油、沙粒和水中分离出来的混合物。在这条沥青带上,储藏着大约17亿桶这样的混合物,算得上世界第二大原油储备地了。“我们拥有能源”成为麦梅里堡居民最自豪的寒暄用语。

麦梅里堡居民的生活希望,对于环境保护者来说却是一场灾难。在充满原油的沙地上充斥着大型挖土机和重载卡车。原油首先要通过炙热的蒸汽被液化,之后加人溶剂进行萃取,这需要消耗巨大的能量,对环境来说也是个极大的负担,因为整个开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渣都被倾倒在低洼地中。如今,仅仅把水烧沸这一环节就需要消耗加拿大大部分的天然气能源。若想开完这里的原油,人们必须建立一座原子能发电站。

这一例子清楚地说明,提高原油价格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可以保护环境,相反,一桶油的价格越高,人们想方设法进行开的冲动就越大。诺贝尔和平奖得主阿尔?戈尔把开油砂比作是患上了毒瘾。“这真是疯了。”他在接受访时说,“每获得一桶原油所投入的天然气量,能保证一个家庭4天的供暖。”

节能和回收是生存之道

除了原油之外,其他一些地下在过去的几年间也经历了类似的涨价。不论是铜、铁、锌、铂、金,许多金属矿石都经历了一次价格拉力赛。铁矿石的供应价格自2002年以来翻了3番,铜矿石的价格比几年前贵了5倍。报纸上,偷盗钢材的报道不计其数,这在几年前都是难以想象的。

35年前。时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的丹尼斯?米道斯写了著名的《成长的极限》,书中预言:地壳中蕴含的各种,包括石油,都将逐渐被耗尽。不幸的是,专家们后来解除了这一警报,他们认为,从地质学观点来看,地球上的金属是无穷的,金属原材料如铁、铝和铜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然而。尽管地壳的5%由铁元素组成,8%由铝元素组成。但目前为止这些丰富的矿藏仍难满足人类日益增加的需求。

德国环保学者、化学家迈克?布朗嘉特倡导一种能提高原材料回收率的做法。他研发出一种办公椅。它的制作材料能重复利用60次而没有质量的损耗。

对于石油、天然气以及煤这些燃料。想要回收是件很困难的事。可行的办法就是节能,特别是交通行业存在着很大的潜力。绿色和平组织的能源专家安德里?波林认为,‘‘从技术层面上讲。在未来10年里将汽车的耗油量减半是完全有可能的。”油价的下跌。最终将改变全球经济,更有优势的燃料将成为全球经济的基础。

没有油的世界

当石油危机到来时。世界会变得怎样?一些人认为会带来诸如股票暴跌、市民、抢劫、饥荒等一系列的灾难场景;另一些人则认为,这将是一个从旧能源向新能源逐渐转变的过渡期。绿色和平组织警告说,燃料的一些加工过程会给环境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国际社会对于所有常规以及非常规的使用都应该有明确规定。

由于许多原油经营者和政治家根本不愿意想象一个没有油的世界,上述的设想还很不切实际。德国畅销书作家安德里亚斯?埃斯克巴赫在他的《燃油殆尽》中,描述了北美洲同欧洲相比,原油的衰减会造成怎样不同的影响:在美国,为了生存而斗争的场面要比在欧洲激烈得多。

在书的最后,作者描述了十几年后到叔叔家做客,餐具都是塑料的。从石油中提炼的人工材料制成的产品都成了珍品,人们只有在特殊的场合使用。侄儿问叔叔:“真的像爸爸说的那样,你们早就把油用完了?”

善待地球保护 恩格斯一个世纪前告诫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寂静的春天》一书中所列举的、环境与生态问题令人振聋发聩。人们对地球现状的极大关注被唤起。33年前,第一个地球日发起。1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中指出了这样的危机:如果现在的这种对大自然掠夺式的发展方式和大量消费能源的奢侈生活方式不改变的话,人类早晚有一天会走上绝路。也许学者们对地球的未来过于悲观,但他们发出警告后,全世界都震惊了:情况真有如此严重吗?于是,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和学者都开始关注和研究人与环境的问题。 1992年,更严峻、更强烈的警告被发出:如果人类不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话,前景就是毁灭!这呼声发自于由170多个国家代表出席的、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发大会。 地球只有一个,它的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有的不可再生都在用一分少一分。地球已经不堪重负了。当我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一场保护地球、珍惜的战役开始打响。 在第34个世界地球日到来的时候,我国举起了“善待地球、保护”的大旗。它成为我国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 这无疑是明智的。 来自国土部的权威数字显示:未来20年中国石油需求缺口超过2万亿立方米,钢铁缺口总量30亿吨,铜超过5000万吨,精炼铝1亿吨,即重要矿产的供应将是不可持续的。预测今后20年中国实现工业化,石油、天然气、铜、铝矿产累计需求总量至少是目前储量的2至5倍。有权威资料显示,我国已有的45种主要矿产,对2010年经济建设发展目标可以保证需求的只有23种;而到2020年形势更加严峻。相当部分矿产的探明储量对经济建设保证程度偏低。 再有,虽然我国现有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耕地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据有关部门分析,就耕地而言,如果递减的趋势得不到有效控制,现存不到18.89亿亩耕 地将骤减,人均耕地将突破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警戒线。 还有水。我国水总量不算少,但按人口、耕地平均,则占有水平很低,被列为世界13个贫水国家之一,耕地单位面积占有水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80%。 一方面是缺乏,一方面是利用率低,使短缺形势十分严峻。 我国92%以上的一次性能源、80%的工业原料和30%工农业和民用水,均来自矿产;矿产开发利用无疑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是,地球上自然是有限的,地球---生命---人类系统的平衡与物质的生产和调节能力也是有限的。人类必须在地球与环境容量允许范围内去谋求人类文明的目标。因此,善待地球,保护实质上就是关爱和保护人类自身的生存与持续发展。 面对这些,我们已经不能够仍然没有意识或者仅仅在口号上做文章。形势是如此地不容乐观,我们身边点点滴滴的都在减少,我们所在做着的看来是微不足道的每一件事情也许都在影响着我们明天的生存环境。我们确实惧怕了没有洁净的水可供饮用、没有温暖可供汲取、没有各种工具用来生活。我们所依赖的东西太多了。失去这一切我们将如何生活? 真心地善待我们的地球母亲,努力去爱惜、去珍惜。哪怕只是从不多用一个小小的塑料袋做起。在4月22日,这个地球的节日,让我们用行动来祝福她。

参考资料编辑本段研究地球 回到顶部

开放分类:

合作编辑者

继续ˉ幸福 , ☆登峰造极☆ 百科欢迎您来学习如何编辑词条,积极参与创建词条。 词条统计

创建者: ☆702243419☆

最近更新:09.07.25

编辑次数:3次 全部版本

Copyright ? 1998 - 2009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低碳经济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发展低碳金融有助于中国经济发展转型 汪小亚认为,参与国际碳金融市场,有广阔的发展机会;同时,发展国内碳金融和绿色金融,亦能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发展低碳金融有助于中国经济发展转型

当前,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已经把"低碳经济"由一个概念、一句口号推向了前台,发展低碳技术、选择低碳生活方式、进行低碳消费已成为各界共识。近期,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局长汪小士接受《理论前沿》周刊专访,就主动融入低碳浪潮、加快绿色金融创新发表自己的观点,她认为:我国大力发展低碳金融和绿色金融十分必要,不仅可以通过参与国际碳金融市场,获得广阔的发展机会;同时,也可以通过发展国内排放权交易市场,有效促进国内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理念上: 倡导低碳生活和绿色经济

记者:当前,"低碳"、"绿色"这两个词汇被广泛传播和运用,您能为我们阐述一下它们的准确内涵吗?

汪小亚:其实,从严格意义上讲"低碳"与"绿色"并不是同一概念。

首先,指向不同。"低碳"是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概念。定气候变暖,气候变暖的结果是人类生存危机,如极端天气增多、海平面上升、岛屿消失、粮食和饮水短缺、物种灭绝等。气候变暖的原因是人类活动中人为增加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温室气体主要由6种气体组成,其中,CO2是主要成分,解决气候变暖的手段是低碳。"绿色"是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概念。定人类生存环境在恶化,出现大量废气、废水、废渣等污染物,导致恶化的主要原因是大规模的工业化、粗放的增长方式、不良的生活习惯等,解决思路是树立绿色意识,加强环境保护,特别是针对大气、河流、海洋、绿色植被、动物的保护,创造一个宜住环境。

其次,影响范围不同。气候变暖的影响是全球性的,如某省或某国大量CO2排放对该地区的气候影响不明显,而汇积起来很大。而环境恶化的影响是地域性的,如某地区热电厂较多,酸雨问题严重,而距离较远的地区可能没有酸雨危害。

再者,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不同。温室气体排放和经济发展是正相关关系,因为主要温室气体排放的行业是电力、钢铁、化工、交通、房地产等各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或主导性行业,故在现有的生产方式下,经济发展越快、温室气体排放量越多。而环境恶化和经济发展并不正相关关系。只要树立好环保的理念和机制,经济发展与环境友好可以同时实现。

最后,治理方式不同。对于温室气体排放的治理是平衡,即在降低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平衡,既不能为降低排放而牺牲经济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也不是一味追求高增长而无视人类的共同利益,在低碳和经济发展之间选择,对于任何国家都不是一个容易的选择。对污染物的治理是禁止,各国法律都有明文规定。记者:那么,这两个概念在实际运用中的交融之处体现在哪里呢?

汪小亚:从现实意义上讲"低碳"和"绿色"都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其一,"低碳"和"绿色"之间密切相关。首先,气候是环境的一个重要要素。气候的不利变化如暴雪、海啸、飓风等会恶化生存环境。其次,气候和环境的变化都与工业化城市化密切有关。工业化导致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破坏自然界的平衡和循环。如火力发电,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前者是温室气体,后者形成酸雨。"低碳经济"是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经济发展形态。"绿色经济"是扣除自然耗减价值与环境污染损失价值后剩余的国内生产总值。

其二,倡导"低碳"、"绿色"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具体体现。"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都是主张节约和保护环境的经济;都是主张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理念和方式。我国各省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的不同所承担的成本和压力也不同,通过绿色和低碳经济发展政策,能引导经济结构调整和能源消费方式转变。

其三,倡导"低碳"、"绿色"经济是建设"两型社会"的具体体现。从"节约型"看,倡导"低碳"和"绿色",就是强调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而降低GDP能耗也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环境友好型"看,倡导低碳和绿色,就是强调对生存环境的保护,珍惜蓝天、青山、绿水。如植树造林,既能增强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又能改造地表结构,防止水土流失。

行动上:发展低碳金融和绿色金融

记者:对于中国而言,当前的国际市场环境为我们大力发展低碳金融和绿色金融提供了哪些难得的机遇?

汪小亚:第一,全球碳交易市场将取代石油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据统计,2005年全球碳交易量和交易额分别为7.1亿吨和108.6亿美元;到2008年分别上升48.1亿吨和1263.5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分别为89.2%和126.6%,世界银行报告称,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将达1500亿美元,有望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

碳交易市场可分为配额交易市场和自愿交易市场。配额交易市场为那些有温室气体排放上限的国家或企业提供碳以满足减排目标;自愿交易市场则是从其他目标出发(如企业社会责任、品牌建设、社会效益等)自愿进行碳交易以实现其目标。配额碳交易又分为两大类,其一,基于配额的交易。买家在"总量管制与交易制度"(Cap-and-Trade)体制下购买由管理者制定、分配(或拍卖)的减排配额,譬如《京都议定书》下的分配数量单位(AAUs)和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 ETS)下的欧盟配额(EUAs);其二,基于项目的交易。买主向可证实减低温室气体排放的项目购买减排额。最典型的此类交易为清洁发展机制CDM以及联合履行机制(JI)下分别产生核证减排量(CERs)和减排单位(ERUs)。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早在强制性减排市场建立之前就已经存在,主要被用于企业的市场营销,企业社会责任,品牌建设等。目前虽所占碳交易额的比例很小,不过潜力巨大。自愿市场分为碳汇标准与无碳标准交易两种。近年来很多非组织从环境保护与气候变化的角度出发,开发了很多自愿减排碳交易产品,比如VIVO,主要关注在发展中国家造林与环境保护项目。 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低碳经济引领中国未来发展低碳经济决定着新一轮国家竞争力  记者:我国近日确定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其中提到“加快建设以低碳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与交通体系”、“加快形成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引发广泛关注。请您谈谈“低碳”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到底能发挥什么作用?  吴晓青:大量化石能源消耗带来的环境问题已不断为人类所认识,其中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全球气候变化,是不争的事实。通过提高能效和降低碳排放量以应对气候变化,成为世界各国共识。在这个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发展”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也应运而生。现在低碳经济已被看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既是发达国家经济转型的方向,也是发展中国家应遵循的可持续发展途径。 记者:您在去年“两会”上首次提交了“低碳经济发展”的提案,指出我国能否在未来几十年走在世界发展前列,很大程度取决于应对低碳经济发展调整的能力。这方面我们要尽快取哪些行动?  吴晓青:种种迹象表明低碳时代已到来。在以低碳技术和产品为核心的新一轮国家竞争力角逐中,谁领先一步,谁将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并成为国际市场最大赢家。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碳排放大国,中国的选择不仅决定未来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与发展前景,也决定着世界的未来。我们的目标已提出,这是中国对世界的承诺。完成这一目标,难度很大,需各方努力。  我国正处于加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对尤其是能源矿产的消耗仍有较大增长空间,供给与经济发展需要间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环境保护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要实现社会经济的各项发展目标,解决目前存在的环境和发展矛盾,走低碳经济道路是最佳选择,这不仅可以实现温室气体减排,也可以促进环保,改善人民生存环境。  我说的“应对低碳经济发展调整的能力”应包含四方面,即低碳技术发展和支撑能力、完善的低碳发展标准和规范、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制度准备、健全的碳排放强度考核制度。从现有国情看,四个方面我们都有欠缺。发展低碳经济,必须调整现行发展方式,必须加强这四方面的能力建设。  做好手头的,眼盯高端的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只能走自己的路  记者:发展是硬道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始终是第一位的。在这个前提下,从哪儿入手发展低碳经济?  吴晓青:有人提出“做好手头的,眼盯高端的”,我认为这很形象地表达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现实需求。目前全球还没有一个现成模式,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借鉴国外已有的经验,另一方面也要从国情和发展阶段出发,探索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我觉得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在开展科学研究基础上,建立并完善“碳足迹”标识和产品认证制,倡导低碳消费模式,促进企业加快低碳产品的研发;通过改革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构建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体系;改革税制度,将碳税纳入环境税范围,来部分反映传统化石能源生产和使用所导致的气候变化等外部成本,征收方式可参考当地污染物征税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