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近美圆为什么暴涨?

2.澳洲汽车费用的问题

最近美圆为什么暴涨?

澳元油价最新预测_澳元最新价格

因油价暴跌、布什言论及市场对美元认识大变等因素,美元周一和周二连涨。周二北京时间19:18,欧元跌至1.4492美元,稍前曾达1.4464美元。英镑刷新两年半低点,瑞郎创八个月新高,加元、澳元、新西兰元创一年新低。另外,美元兑新加坡元创8个月新高,兑韩元创近四年来新高。日元仍显强势,其周一升值0.61%,周二暂贬0.55%至108.73日元。美元指数暂报78.17,稍前最高达78.27,创10个月来最高。

油价下跌直接促成美元大涨

周二油价最低跌至每桶105.58美元,而周一最高曾达117美元,也就是说油价在不到30小时内惨跌10美元以上,这使美元毫无悬念上涨。东京三菱UFJ银行外汇交易经理AkioShimizu周二午后表示:“石油因素对美元走势的重要性越来越大。”

油价暴跌明显的因素是古斯塔夫飓风“虎头蛇尾”,因其登陆美国后风速大降,破坏程度远低于原先预想,根据美国相关部门数据,本次飓风所造成的保险公司理赔额共100亿美元,而卡特里娜飓风时理赔额达411亿美元。

油价中线影响因素包括以下几个:全球经济不景气无疑是油价疲弱的最根本原因;第二个原因是11月美国将大选,执政的共和党人肯定有动机平抑民愤,油价老这么高显然会凸显其执政能力低下;第三个原因是美国夏季用油高峰在9月上旬劳工节长后正式结束,而下一波 “取暖油炒作”还要几个月才到;第四个原因和俄、伊等政治因素相关,从某种程度说,高油价有“资敌”嫌疑。近期西方与俄关系空前紧张,少数人甚至预测“冷战”重回。

美元利好不局限于油价

周一布什表示,有迹象说明美国经济正在转好。该讲话使交易员更加重视上周公布的许多好于预期的经济指标,如强劲的耐用品订单、强劲的二季度GDP、芝加哥购经理人等指数。

布什讲话和经济指标利好固然能支撑美元,但实际上本轮美元上涨的早期是“无声无息”的,当时基本面上利空不断,金融机构出事家常便饭,小银行倒闭已令人习以为常。上述现象说明美元上涨不完全是巧合,美元在跌了7年后本就有厚积薄发动能。

在全球各大经济体均问题成堆时,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美元走强已无需太多利好配合,只需基本面稍好或恶化有限便可。这是人们认知上的一种渐进过程,而该认知又随着美元不断上涨而强化。

美元的走强替美联储解了围,因数月来市场一直在质疑美联储去年底和今年初的大幅降息,市场一度认定是这种行为导致了美元汇率疲弱及油价疯涨。近期美元暴涨后,上述批评声忽然大减,现在华尔街多数人反而认为,多亏美联储降息,所以美国经济复苏的步伐将超前于欧、亚等地区,降息对美元是 “先损后益”之举。比如ScottishWidowsInvestmentPartnershipLtd.经理Macpherson就表示,美国经济复苏会相对较快,这还多亏了美联储降息及时。

日元、人民币独强于亚太币种

亚太币种中,似乎只有人民币和日元相对坚挺。人民币走势神出鬼没,基本没办法猜测,至于日元强势就较易把握,因日元套利交易的对手币种要么已经减息,要么即将减息,这明显为日元带来支撑。

周二澳大利亚央行利率会议宣布减息25基点,周四英国和欧洲央行均将议息,虽然市场预期其暂不会减息,但多数市场人士认为年内英国和欧元区均会减息。

日元中线有走强机会,但短线可能会受些干扰,因为最近日本高层意外辞职,这带来一些不确定性。周一日本首相福田康夫辞职,日元周一曾一度大涨,在消息公布后,稍回吐涨幅,收盘依然涨了不少。日本高层变动一向频繁,该因素对日元有一点压力,也并非极大。

其余亚太币种大多走弱,跌得最多的是韩元,其余的印度卢比、印尼盾、新加坡元、马来西亚林吉特、泰铢等均跌。近期政局动荡的泰铢跌幅却极有限,泰铢的跌幅远远不及新加坡元、林吉特等。至于泰股虽然也跌了不少,但最近周边其他股市也跌得极惨,如马来西亚等股市。

韩元“危机”

韩元是亚太币种中的跳水冠军,若从8月7日算起,韩元迄今累计贬值了11.6%至1134.45兑1美元。由于这种跌速是19年以来之仅见,所以市场中自然而然就有了许多谣言,谣言之一是声称“9月韩国将进入金融危机”。

周二韩国财政部次长金东洙表示,外界认为韩国可能面临金融危机的忧虑毫无根据。一些专业机构表达的观点也类似,多数认为韩元没太大问题。穆迪公司表示:“韩国和韩元不会重演19年的情况,韩国出口商面对全球经济放缓表现出相当的韧性。”19年时,韩元曾贬值一半,当时韩国被迫向国际货币基金请求援困。雷曼兄弟经济师KwonYoungSun说:“韩国发生金融危机完全不可能,韩国金融业体质良好,经济面对冲击已较以前更有弹性。”

美元大涨造成几乎所有货币下跌,这当然也包括韩元,不过韩元下跌也和其自身基本面欠佳相关,主要是该国物价上涨、经济增长趋缓、出口不振等,这些因素导致债券及股票中的部分外资撤离。另外,韩国几乎不产石油,所以在抑制因油价导致的通胀方面措施有限,该国努力维护本币以打压通胀,但该目标显然没有达成。还有,全球需求大幅放缓,这对出口主导的韩国压力极大,韩国强大的造船工业受创颇深,这些均助跌韩元。实际上,韩国的问题多数其他亚太经济体也有。

地缘政治担忧可能是韩元独有的利空,近期朝鲜宁边核设施“去功能化”又起反复,该因素引发部分外资谨慎也不足为奇。

澳洲汽车费用的问题

很贵,下面得文章你可以参考下: 汽车在澳大利亚是必备的交通工具,也是澳大利亚人除了住房之外的第二大支出。2001年的统计数字显示,澳全国总人口虽然只有1940万,却拥有汽车将近1200万辆。与中国情况不同,澳大利亚没有汽车在若干年内必须淘汰一说,只要能通过年检,时间再长也一样上路。不过,由于车价相对于国民收入来说并不昂贵,所以澳大利亚人常常过几年就会换辆新车,主动把原来的坐骑淘汰掉。统计表明,去年澳大利亚的新车销售超过65万辆。相对其人口来说,这个数字不算小。 目前,澳大利亚本地生产的汽车有福特、丰田和三菱。不过,从奔驰、宝马到奥迪、尼桑、本田等国外品牌在澳大利亚都有销售。澳大利亚目前普通轿车的进口关税为15%,到2005年降到10%,到2010年降为5%。由于关税不低,相对于美国和日本的汽车价格,澳大利亚的车价有相当的竞争力。 澳大利亚的汽车交易业十分发达,车行遍布全国各大中城市,二手车买卖尤其兴旺。当地报纸的分类广告中,每天(特别是星期六)都有大量售车广告。 人们可以自行电话联系,然后上门看车、议价购买。车行还提供服务,可以为你办理好所有手续,包括申请、办保险、上牌照等等。 记者的好朋友王小珊5年前从国内移民到澳大利亚。不久前,他选中了一辆自动挡的丰田佳美CSI,排气量2.2升。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小王最终和人谈妥以2.58万澳元(1澳元约合4.5元人民币)成交。车价中包括征收的10%的消费税,法例规定的印花税及汽车代理商的费用1295澳元。总税费约占车价的15%。 价格敲定,小王马上申请了2.6万澳元的。在澳大利亚,很少有人一次付清车款,小王更是选择了零首付,年息9%,5年付清,平均每个月还512澳元。前后只花了两天时间,小王便办完了所有手续,开上了这辆宽敞漂亮的丰田车。美滋滋的他马上给我算了一笔账:这辆车每年的养路费约为400澳元,保险费约600澳元,维修保养费约500至1500澳元;此外,每星期的汽油费约20至30澳元(油价约为0.85澳元/升),停车费约5至30澳元。一年的花费约为6000澳元,再加上还,总计约1.2万澳元。澳大利亚每个家庭的税后年平均收入为3.5万至4万澳元。这样算下来,养一辆车的花费占到年收入的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