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有多少个城市?

2.可采资源量及分布

3.石油地质条件综合分析

4.临清高中,除了一中,哪个好。

5.山东有几个城市?

6.诸子百家论华北

7.华北油田

8.从临清到天津远还是到上海远

中国有多少个城市?

临清中石油加油站电话_临清市中石油价格表

中国(不含港澳台地区)共有663个设市城市。其中直辖市4个,地级市293个,县级市366个。

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人口较稠密的地区称为城市,一般包括了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并且具备行政管辖功能。

扩展资料:

中国城市按照省级行政区如下:?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地级市:石家庄、邯郸、唐山、保定、秦皇岛、邢台、张家口、承德、沧州、廊坊、衡水。

县级市:定州、辛集、平泉、晋州、新乐、遵化、迁安、霸州、三河、涿州、安国、高碑店、泊头、任丘、黄骅、河间、滦州、深州、南宫、沙河、武安。?

山西省

地级市:太原、大同、朔州、阳泉、长治、晋城、忻州、吕梁、晋中、临汾、运城。

县级市:古交、怀仁、高平、原平、孝义、汾阳、介休、侯马、霍州、永济、河津。

内蒙古自治区

地级市:呼和浩特、包头、乌海、赤峰、呼伦贝尔、通辽、乌兰察布、鄂尔多斯、巴彦淖尔。

县级市:满洲里、扎兰屯、牙克石、根河、额尔古纳、乌兰浩特、阿尔山、霍林郭勒、锡林浩特、二连浩特、丰镇。

辽宁省

地级市:沈阳、大连、朝阳、阜新、铁岭、抚顺、本溪、辽阳、鞍山、丹东、营口、盘锦、锦州、葫芦岛。

县级市:新民、瓦房店、庄河、北票、凌源、调兵山、开原、灯塔、海城、凤城、东港、大石桥、盖州、凌海、北镇、兴城。?

吉林省

地级市:长春、吉林市、白城、松原、四平、辽源、通化、白山。

县级市:德惠、榆树、磐石、蛟河、桦甸、舒兰、洮南、大安、双辽、公主岭、梅河口、集安、临江、延吉、图们、敦化、珲春、龙井、和龙、扶余。

黑龙江省

地级市: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七台河、大庆、黑河、伊春、鹤岗、双鸭山、鸡西、绥化。

县级市:绥芬河、抚远、尚志、五常、讷河、北安、五大连池、铁力、同江、富锦、虎林、海林、密山、宁安、安达、肇东、海伦、穆棱、东宁、漠河。

上海市

江苏省

地级市:南京、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扬州、泰州、南通、镇江、常州、无锡、苏州。

县级市:江阴、宜兴、邳州、新沂、海安、溧阳、常熟、张家港、太仓、昆山、如皋、海门、启东、东台、高邮、仪征、扬中、句容、丹阳、兴化、泰兴、靖江。?

浙江省

地级市:杭州、宁波、湖州、嘉兴、舟山、绍兴、衢州、金华、台州、温州、丽水。

县级市:建德、慈溪、余姚、平湖、海宁、桐乡、诸暨、嵊州、江山、兰溪、永康、义乌、东阳、临海、温岭、玉环、瑞安、乐清、龙泉。

安徽省

地级市:合肥、宿州、淮北、阜阳、蚌埠、淮南、滁州、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黄山、六安、池州、宣城、亳州。

县级市:界首、明光、天长、桐城、宁国、巢湖、潜山、广德。

福建省

地级市:福州、厦门、南平、三明、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

县级市:福清、邵武、武夷山、建瓯、永安、石狮、晋江、南安、龙海、漳平、福安、福鼎。

江西省

地级市:南昌、九江、赣州、景德镇、鹰潭、新余、萍乡、上饶、抚州、宜春、吉安。

县级市:庐山、瑞昌、乐平、瑞金、德兴、丰城、樟树、高安、井冈山、贵溪、共青城。

山东省

地级市:济南、青岛、聊城、德州、东营、淄博、潍坊、烟台、威海、日照、临沂、枣庄、济宁、泰安、滨州、菏泽。

县级市:平度、胶州、莱西、临清、乐陵、禹城、安丘、昌邑、高密、青州、诸城、寿光、栖霞、海阳、龙口、莱阳、莱州、招远、荣成、乳山、滕州、曲阜、邹城、新泰、肥城、邹平。

河南省

地级市: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南阳、商丘、周口、驻马店、信阳。

省直辖县级市:济源。?

县级市:巩义、荥阳、新郑、登封、新密、偃师、汝州、舞钢、孟州、沁阳、卫辉、辉县、林州、禹州、长葛、义马、灵宝、邓州、永城、项城。

湖北省

地级市:武汉、十堰、襄阳、荆门、孝感、黄冈、鄂州、黄石、咸宁、荆州、宜昌、随州。

省直辖县级市:仙桃、天门、潜江。

县级市:丹江口、老河口、枣阳、宜城、钟祥、汉川、应城、安陆、广水、麻城、武穴、大冶、赤壁、石首、洪湖、松滋、宜都、枝江、当阳、恩施、利川、京山。

湖南省

地级市:长沙、衡阳、张家界、常德、益阳、岳阳、株洲、湘潭、郴州、永州、邵阳、怀化、娄底。

县级市:耒阳、常宁、浏阳、津市、沅江、汨罗、临湘、醴陵、湘乡、韶山、资兴、武冈、洪江、冷水江、涟源、吉首、宁乡。

广东省

地级市:广州、深圳、清远、韶关、河源、梅州、潮州、汕头、揭阳、汕尾、惠州、东莞、珠海、中山、江门、佛山、肇庆、云浮、阳江、茂名、湛江。

县级市:英德、连州、乐昌、南雄、兴宁、普宁、陆丰、恩平、台山、开平、鹤山、四会、罗定、阳春、化州、信宜、高州、吴川、廉江、雷州。

广西壮族自治区

地级市:南宁、桂林、柳州、梧州、贵港、玉林、钦州、北海、防城港、崇左、百色、河池、来宾、贺州。

县级市:靖西、岑溪、桂平、北流、东兴、凭祥、荔浦、合山。

海南省

地级市:海口、三亚、三沙、儋州。

省直辖县级市:文昌、琼海、万宁、东方、五指山。

重庆市

重庆都市区、万州区

四川省

地级市:成都、广元、绵阳、达州、德阳、南充、广安、遂宁、内江、乐山、自贡、泸州、宜宾、攀枝花、巴中、资阳、眉山、雅安。

县级市:崇州、邛崃、都江堰、彭州、江油、什邡、广汉、绵竹、阆中、华蓥、峨眉山、万源、简阳、西昌、康定、隆昌、马尔康。?

贵州省

地级市:贵阳、六盘水、遵义、安顺、毕节、铜仁。

县级市:清镇、赤水、仁怀、凯里、都匀、兴义、福泉、盘州、兴仁。

云南省

地级市:昆明、曲靖、玉溪、丽江、昭通、普洱、临沧、保山。

县级市:安宁、宣威、澄江、弥勒、芒市、瑞丽、大理、楚雄、蒙自、个旧、开远、文山、香格里拉、景洪、腾冲、泸水、水富。

西藏自治区

地级市:拉萨、日喀则、昌都、林芝、山南、那曲。?

陕西省

地级市:西安、宝鸡、延安、铜川、渭南、咸阳、汉中、榆林、商洛、安康。

县级市:韩城、华阴、兴平、滨州、神木。

甘肃省

地级市:兰州、天水、嘉峪关、金昌、白银、酒泉、张掖、武威、庆阳、平凉、定西、陇南。

县级市:玉门、敦煌、临夏、合作、华亭。

青海省

地级市:西宁、海东。

县级市:格尔木、德令哈、玉树。

宁夏回族自治区

地级市:银川、石嘴山、吴忠、中卫、固原。

县级市:灵武、青铜峡。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地级市: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吐鲁番、哈密。

自治区直辖县级市:石河子(八师)、五家渠(六师)、阿拉尔(一师)、图木舒克(三师)、北屯(十师)、铁门关(二师)、双河(五师)、可克达拉(四师)、昆玉(十四师)。

县级市:喀什、阿克苏、和田、阿图什、博乐、昌吉、阜康、库尔勒、伊宁、奎屯、塔城、乌苏、阿勒泰、阿拉山口、霍尔果斯。

百度百科-城市

可采资源量及分布

(一)可采资源量

渤海湾盆地石油可采资源量54.83×108t,天然气可采资源量6167.73×108m3。其中陆上石油可采资源量41.51×108t,天然气可采资源量4343.09×108m3;海域石油可采资源量13.32×108t,天然气可采资源量1824.64×108m3。

(二)可采资源分布

1.一级构造单元资源分布

在七个一级构造单元中,济阳坳陷最大,石油可采资源量21.47×108t,占盆地石油可采资源量的39.15%;其次为辽河坳陷、渤中坳陷、黄骅坳陷,石油可采资源量为8.16×108t、7.99×108t、6.59×108t,占盆地的14.89%、14.57%、12%;然后为冀中坳陷、辽东湾坳陷、临清坳陷,石油可采资源量为4.65×108t、3.27×108t、2.56×108t,占盆地的8.48%、5.97%、4.66%;昌潍坳陷最少,石油可采资源量仅0.15×108t,约占盆地的0.28%(图8-2)。

图8-2 渤海湾盆地一级构造单元石油可采资源量柱状图

冀中坳陷、黄骅坳陷、临清坳陷天然气可采资源量为1334×108m3、1239×108m3、1063×108m3,分别占盆地天然气可采资源量的21.64%、20.08%、17.24%;其次为渤中坳陷和辽河坳陷,天然气可采资源量为967×108m3、882×108m3,分别占盆地的15.68%、14.3%;然后为济阳坳陷、辽东湾坳陷,天然气可采资源量为441×108m3、222×108m3,分别占盆地的7.14%、3.6%;昌潍坳陷最少,天然气可采资源量仅19×108m3,约占盆地的0.31%(图8-3)。

2.层系分布

新生界石油可采资源量47.96×108t,占盆地石油可采资源量的87.99%;下古生界次之,石油可采资源量4.58×108t,占盆地的8.41%;然后为中生界,石油可采资源量1.42×108t,占盆地的2.6%;上古生界最少,石油可采资源量仅0.54×108t,约占盆地的1%。

新生界天然气可采资源量为4789×108m3,占盆地天然气可采资源量的77.62%;其次为下古生界,天然气可采资源量为1163×108m3,占盆地的18.85%;然后为上古生界,天然气可采资源量为171×108m3,分别占盆地的2.77%;中生界最少,天然气可采资源量仅47×108m3,约占盆地的0.76%。

图8-3 渤海湾盆地一级构造单元天然气可采资源量柱状

3.深度分布

中深层石油可采资源量25.01×108t,占盆地石油可采资源量的45.9%;浅层次之,石油可采资源量22.95×108t,占盆地的42.12%;然后为深层,石油可采资源量4.53×108t,占盆地的8.31%;超深层最少,石油可采资源量1.99×108t,约占盆地的3.66%。

中深层和深层天然气可采资源量为1987×108m3、1 941×108m3,分别占盆地天然气可采资源量的32.2%、31.47%;其次为超深层,天然气可采资源量为1287×108m3,分别占盆地的20.86%;浅层最少,天然气可采资源量955×108m3,约占盆地的15.47%。

4.资源品位

常规油可采资源量35.21×108t,占盆地石油可采资源量的64.3%;稠油次之,石油可采资源量14.18×108t,占盆地的25.89%;然后为低渗油,石油可采资源量4.47×108t,占盆地的8.16%;高凝油和特低渗油超深层最少,石油可采资源量0.78×108t、0.13×108t,分别占盆地的1.42%、0.23%。

天然气主要为常规气,可采资源量6133×108m3,约占盆地的99%。

石油地质条件综合分析

(一)烃源岩条件

1.有机质丰度

冀中地区有机质丰度的分布表现出不均一性。北部京101井区丰度值普遍偏高,其雾迷山组第八岩性段的深灰-灰黑色白云岩其TOC为0.18%—0.33%,氯仿沥青“A”含量(76—109)×10-6;洪水庄组黑色页岩的丰度值是本区最高的,其TOC为0.30%—1.12%,氯仿沥青“A”(86—106)×10-6,与燕山西段相同层位有显著差别;铁岭组灰色-深灰色白云岩 TOC含量0.08%—0.48%,一般0.28%—0.43%,氯仿沥青“A”(54—347)×10-6;下马岭组有机质丰度与燕山西段相同层位相比要差许多,其TOC仅为0.36%—0.73%,氯仿沥青“A”为(91—287)×10-6,但仍为本区仅次于洪水庄组的烃源岩。

除冀中北部外,其它地区有机质丰度相对偏低(表6—14)。高于庄组有机碳含量0.09%;雾迷山组TOC值平均为0.07%,氯仿沥青“A”87×10-6;铁岭组白云岩平均有机碳0.17%,氯仿沥青“A”121×10-6。

表6—14 冀中地区中、新元古界烃源岩有机质丰度

2.有机质成熟度及演化史

图6—6 冀中地区中、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地层简图

以京101井剖面为例,地化分析结果表明各烃源岩成熟度均较高,至少进入高成熟阶段。

下马岭组:Tmax主要介于480—490℃之间,HI均小于20,A/C为2.5%—8.0%,显示了较高的成熟度,因而认为处于高成熟阶段中-晚期。

铁岭组:Tmax值介于485—501℃之间,HI亦可达13—15,又有较高的沥青“A”含量。干酪根在镜下呈棕褐、褐色、黑色,干酪根红外光谱图上2920㎝-1和1460㎝-1峰近于消失,故认为其热演化程度也达到高成熟阶段中、晚期。

洪水庄组:H/C原子比0.24—0.46,Tmax介于525—549℃之间,可能进入过成熟阶段。

雾迷山组(雾四段):Tmax介于485—503℃之间,HI亦可达到6—17,A/C为2.8%—5.5%,其演化程度低于洪水庄组,但略高于铁岭组,达到高成熟阶段晚期。

古地温研究表明,本地区有机质进入成熟期的时间较晚,到二叠纪末时,各烃源岩层地温低于门限温度10.8—19.3℃,都没有成熟。早第三纪末各烃源岩层地温达到82.6—90.3℃,超过门限温度27.4—37.2℃,说明本区中、新元古界烃源岩进入早第三纪后才开始大量生油。早第三纪以后,本区的中、新元古界烃源岩基本处于深埋地下的状态,地温逐渐增高,有机质不断演化,到晚第三纪末,烃源岩层地温达90.0—97.7℃,表明有机质演化到高成熟阶段早期或中期阶段(郝石生等,1990)。

(二)生储盖条件

(1)高于庄组-雾迷山组-洪水庄组组合:主要生油岩为高于庄和雾迷山组.在冀中平泉双洞背斜雾迷山组发现多处原生油苗,冀中任28井也在封闭的晶洞中发现了原油,经分析与双洞油苗相似,证明其自身可以生油。从生油指标看,冀中地区雾迷山组平均有机碳0.07%,沥青“A”87×10-6(不包括京101井),而北部京101井指标最高,有机碳0.18%—0.33%,平均0.26%,沥青“A”(76—106)×10-6,平均92×10-6。高于庄组仅马64井作过分析,其有机碳为0.09%,沥青“A”544×10-6。白云岩缝洞发育,特别是在冀中中部雾迷山组顶部剥蚀面,已被大量钻井证实为一好的储集层。洪水庄组为一套黑色页岩,是良好的生油层和盖层,发育于霸县以北,厚0—72m,由南向北增厚。

2.洪水庄组-铁岭组-下马岭组组合:洪水庄组及下马岭组以暗色泥页岩为主,据京101井分析,有机碳平均值分别为0.85%和0.49%,沥青“A”分别为94和200×10-6。铁岭组以白云岩为主,冀中地区平均有机碳0.17%,沥青“A”121×10-6,其中以北部最高,京101井平均有机碳0.31%,沥青“A”185×10-6,是冀中地区碳酸盐岩有机质丰度最高的,这与冀北平泉于该组中发现油苗最多一致。白云岩质纯,裂缝较发育,顶部风化壳淋滤溶蚀孔发育,储集条件更为优越。上覆的龙山组、下马岭组页岩为良好的盖层,因此这是一理想的生储盖组合,这一组合主要分布在武清-霸县一线以北。

(三)构造发展与原生油气藏的关系

1.冀中地区几个主要构造发展阶段

本区从中元古代至新生代大体经历了四个不同运动形式的发展阶段。

(1)中-新元古代至古生代的升降运动阶段:冀中地区从中元古代至中奥陶世为相对稳定的整体沉降阶段,沉积了巨厚的海相碳酸盐岩地层,此后整体上升,使沉积间断了1.3亿年,到中石炭世才又大面积沉降,接受了石炭二叠纪海陆交互相至陆相沉积。本阶段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如蓟县纪末的芹峪运动,青白口纪末的蓟县运动以及奥陶世中期以后的大规模造陆运动。运动的性质主要以区域升降为主,没有明显的褶皱变形,因此对冀中地区的构造格局没有大的影响。

(2)中生代褶断运动阶段:本时期构造运动强烈,其特点主要以褶皱、断裂为主并有岩浆活动。冀中平原四周边缘的构造体系也主要形成于这一阶段。同时在冀中平原内部形成了以大兴-牛驼-高阳-宁晋-广宗为主体的一个大型背斜隆起带,称中央隆起带,长轴北东-北北东向。这个隆起带在印支期已具雏形。从钻井揭示的情况来看,中生界仅分布在隆起的两侧及南北两端。西侧主要分布在北京、保定、石家庄等凹陷,称西部凹陷带;东侧分布在武清-大城-邱县一带,称东部凹陷带。而沉积中心主要受北西西向的断裂控制,如武清凹陷受宝坻断裂控制;临清坳陷受大名断裂控制。白垩纪时期运动十分强烈,主要以褶皱为主,除中央隆起带进一步加强以外,在东部凹陷带沿天津-沧州-武城一带形成复式背斜隆起带——沧县隆起,在西部凹陷形成无极-藁城背斜带,而在中央隆起和沧县隆起之间,形成了武清-文安、里坦-阜城、南宫-邱县向斜带,与此同时,沧东、沧西、大城东等与褶皱平行的北北东向断裂开始活动。

(3)晚白垩世至早第三纪断裂发育阶段:是冀中坳陷的主要发育阶段。燕山期形成的褶皱隆起,使地形起伏明显,因此早期(晚白垩世-早始新世)沉积物常以山麓洪积及河床冲积相粗碎屑为主;晚期北北东向正断层增多,并向纵深发展,造成断陷和块体翘倾,沿大断裂往往有玄武岩喷溢,使燕山期形成的背斜遭到破坏,如沧县复背斜,由于沧东、沧西断裂的活动,变成以单斜为主的块体。中央隆起带的南北两端由于牛东断裂、河西务断裂和宁晋断裂、新河断裂的活动,分别使北端变为西倾单斜,南端变为东倾单斜,而断裂的下降盘成为断陷,沉积了河流-湖泊相的碎屑岩,发育了一套生油建造,成为新生古储的潜山油藏的主要油源。

(4)晚第三纪-第四纪微弱升降运动阶段:断裂趋于消失,结束了隆坳相间的构造格局,代之出现以区域沉降为特点的坳陷式盆地,普遍接受了河流相为主的碎屑沉积。

上述发展对油气的生成、聚集和保存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尤其第二和第三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油气生成时间与圈闭的形成、破坏的相互关系上。

2.构造发展与油气的关系

根据郝石生等(1982)用大地热流值计算的不同层系的古地温梯度,计算出各地的古地温,进而推算生油岩大致成熟时间。从各时代生油岩成熟时间表(表6—15)上可以看出:

表6—15 冀中地区中、新元古界烃源岩成熟时间

中生界沉积发育区的石家庄、武清、临清地区,元古界生油岩多在中生代以前成熟,早于燕山期圈闭的形成,配置关系不好,不利于油气的保存。晚白垩世-早第三纪的断块运动除使燕山期形成的背斜圈闭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使少量成藏的元古界成熟油气进一步遭受破坏。新生代的继续沉陷以及地温梯度的增加可造成元古界的油气进一步演化,元古界所生成的油气可能演化变质,故该区总的来说不利于元古界油气的保存。

缺失早第三纪沉积的沧县隆起,元古界生油岩于石炭、二叠纪成熟至中生代达到生油高潮,与燕山期的构造圈闭相配置,在适当的封盖条件下其自生型油气藏有可能保存下来。

缺失中生代沉积的中央隆起带,元古界生油岩大部在石炭二叠纪沉积过程中成熟,但成油后长期隆起遭受剥蚀,使隆起较高的地区如高阳背斜轴部分元古界地层剥光,失去盖层,油气逸散,至燕山运动背斜圈闭定型后,油气已保留无几。

(四)原生油气藏形成条件的探讨

1.中、新元古界原生油气藏形成条件

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不外乎生、储、盖、运、圈、保等几项内容,对于古老的碳酸盐岩原生油气藏,以上要求条件更高和更严格,对华北来说最主要的是生油条件和保存条件。

(1)有机质的丰度:中、新元古界由南向北明显增高,这显然与该时期的沉积中心在冀北坳陷有关,故在选择勘探目标时,首先应确定在有机质丰度较高利于生油的北部地区或中部地区。

(2)保存条件:主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盖层条件,二是构造圈闭条件,着重于燕山期形成的背斜圈闭经早第三纪断块运动后的完整程度。冀中地区除中部以外,大部地区存在下寒武统及石炭二叠系两套区域性盖层,另外在冀中北部还有洪水庄组及下马岭组页岩作盖层,南部馆陶-堂邑一带奥陶系所夹石膏层是最理想的盖层。本区燕山期形成的主要构造有高阳背斜、无极-藁城背斜、沧县复背斜、刘村背斜、馆陶和堂邑背斜等,这些背斜在早第三纪断块运动中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破坏最甚的是沧县复背斜,其主体仅保留了一个半背斜形态,其次是馆陶、堂邑背斜,被切成地垒状。保存最好的是高阳背斜和无极-藁城背斜及刘村背斜。但与盖层条件配置较好的构造仅有无极-藁城背斜及馆陶背斜,下古生界之上有石炭二叠系或中生界覆盖,其余多被第三系地层所盖,这对前第三纪生成的油气有逸散的可能。至于非背斜区,一是牛南断裂以北的西倾单斜断块区,一是衡水断裂与清河断裂之间的东倾单斜断块区。这种单斜断块对中生代生成的油气有破坏作用,只有在早第三纪及其以后生成的油气有形成“古生古储”潜山油藏的可能。

临清高中,除了一中,哪个好。

临清的高中,除了一中,临清市实验高级中学比较好。

临清市实验高级中学,于2006年搬迁至新校区。新校区占地230亩。一期建筑面积达50000平方米,规模为60个教学班。

近几年来,学校迅速发展,教学质量在聊城市名列前茅。有一大批优秀学子在实验高中圆梦大学,其中由秋月同学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宋彬同学考入北京理工大学,李仁杰、王凤亭同学考入北京体育大学,杨培振、赵纪彬同学考入北京化工大学,王延坤、潘鹏飞同学考入中国海洋大学,王珊珊同学考入中国农业大学,卢志强同学考入中国石油大学,周璐璐、周亚旭同学考入山东大学,赵寿飞同学考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等。他们用优异的成绩见证了学校高超的教学水平与强大的办学实力。

山东有几个城市?

截至2017年12月31日,山东省有17个地级市,分别是济南、青岛、淄博、枣庄、东营、烟台、潍坊、济宁、泰安、威海、日照、莱芜、临沂、德州、聊城、滨州、菏泽。

截至2017年12月31日山东各地级市所辖区域如下:

1、济南:历下区、市中区、槐荫区、天桥区、历城区、长清区、章丘区、平阴县、济阳区、商河县。

2、青岛:市南区、市北区、黄岛区、崂山区、李沧区、城阳区、胶州市、即墨区、平度市、莱西。

3、淄博:淄川区、张店区、博山区、临淄区、周村区、桓台县、高青县、沂源县。

4、枣庄:市中区、薛城区、峄城区、台儿庄区、山亭区、滕州市。

5、东营:东营区、河口区、垦利区、利津县、广饶县。

6、烟台:芝罘区、福山区、牟平区、莱山区、龙口市、莱阳市、莱州市、蓬莱市、招远市、栖霞市、海阳市、长岛县。

7、潍坊:潍城区、寒亭区、坊子区、奎文区、青州市、诸城市、寿光市、安丘市、高密市、昌邑市、临朐县、昌乐县。

8、济宁:任城区、兖州区、曲阜市、邹城市、微山县、鱼台县、金乡县、嘉祥县、汶上县、泗水县、梁山县。

9、泰安:泰山区、岱岳区、新泰市、肥城市、宁阳县、东平县。

10、威海:环翠区、文登区、荣成市、乳山市。

11、日照:东港区、岚山区、五莲县、莒县。

12、莱芜:莱城区、钢城区。

13、临沂:兰山区、罗庄区、河东区、沂南县、郯城县、沂水县、兰陵县、费县、平邑县、莒南县、蒙阴县、临沭县。

14、德州:德城区、陵城区、乐陵市、禹城市、宁津县、庆云县、临邑县、齐河县、平原县、夏津县、武城县。

15、聊城:东昌府区、临清市、阳谷县、莘县、茌平县、东阿县、冠县、高唐县。

16、滨州:滨城区、沾化区、惠民县、阳信县、无棣县、博兴县、邹平市。

17、菏泽:牡丹区、定陶区、曹县、单县、成武县、巨野县、郓城县、鄄城县、东明县。

扩展资料:

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境域包括半岛和内陆两部分,山东半岛突出于渤海、黄海之中,同辽东半岛遥相对峙;内陆部分自北而南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4省接壤。全境南北最长约420多公里,东西最宽约700多公里,总面积15.71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4%。

山东省人民政府—行政区划

山东省人民政府—地理资源

诸子百家论华北

李四光论华北:1939年在《中国地质学》关于华北平原的论述中指出:“(新华夏系)这个沉降带,我们有证据认为是白垩纪内陆盆地的发展。如果在华北平原下部,钻探到足够的深度,似乎没有多大问题会遇到白垩纪地层,并且用地震的方法进行勘测时,可能揭露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沉积物。”

1954年3月,他在《从大地构造看我国石油资源勘探的远景》报告中指出,把华北平原作为勘探远景区。

高振西论华北:1950年8月,他在《试论中国湖相白垩纪地层与石油之生成》文中提出:“从东北平原到华北平原一线……有两个可能生油的中生代湖相地层区带。”

李春昱论华北:1950年12月,他在中国地质学会南京区年会上宣读《从地质构造看中国油田》的论文中提出:“华北平原之下的地层……有生油的可能。寻找石炭一二叠系及其以下地层的油气藏是有希望的。如有适当的构造(盐丘),第三系也是有希望的。”

1951年他提到:“华北平原就构造上说是一个完整的大盆地,太行山东麓地层向东倾斜,燕山南麓地层向南倾斜,泰山西麓地层向西倾斜,生成的时期大概是白垩纪之后始新统之前。在这个冲积大平原之下,地质构造如何不得而知,但这里是基底褶皱,无论如何,不致遭受挤压太烈,而致石油逸去。……在这个平原之下的地层,寒武纪、奥陶纪都是海相,石炭、二叠纪地层一部分陆相,一部分夹有海相,都有生油的可能。”

谢家荣论华北:1953年6月,他在《探矿的基本知识与我们地下资源的发现》曾预测:“华北平原和松辽平原下面都可能有石油蕴藏。”

1954年7月,在《中国的产油区和可能含油区》中指出:“华北、松辽平原等8个区域为含油希望很大的地区。华北、华东及松辽广大平原下,有发现大量油气矿床的希望。”

早在1945年,他写有《唐山油苗》,报道唐山奥陶纪石灰岩及石炭纪煤系中有油征,首次提出在华北寻找古生代油藏的见解。1952年,他再度赴唐山赵各庄井下考察油苗,重申华北寻找古生代油藏的可能。

1956年,当克拉玛依、冷湖出油之后,他在《中国矿床的分布规律及其预测》中再次提及华北平原是有希望的大油区。

黄汲清论华北:1957年3月,他在地质部于北京召开石油地质专业会议上所作的《对我国含油气远景分区的初步意见》报告中,提出了区域含油远景评价的一般准则,指出在四五年内,将鄂尔多斯、四川、华北平原、松辽平原四大地区,作为重点是正确的。

从李四光部长到诸位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在华北尚未开展大规模的地质-地球物理调查以前,他们以不同的观点作出不同的预测。归纳起来多数是主张寻找古生代或中生代油气。

当沧县重力高通过地震发现有隆起时,就着手筹备基准井选择工作。

据原华北石油普查大队技术负责人孙万铨回忆(私人通信):“最初我们定在临清,因为临清有化探异常、物探异常(当时解释为盐丘),得到李四光部长、黄汲清、谢家荣总工程师同意,石油工业部康部长、刘放、严局长及原苏联专家同意,我们已为基准井打了预备井,石油工业部已在临清建原苏联钻探人员宿舍。但地质部物探局歇尔施尼尧夫专家、石油部翁文波、陈贲等也主张一箭双雕,既探地层也探构造(当时明化镇有地震隆起),他们都坚持基准井定在明化镇。李部长、黄汲清、谢家荣也说先打一口再说。当时华1井设计书就指出1000米左右为高电阻层,最大可能为奥陶系及其以前石灰岩。设计指出如遇奥陶系,可钻穿奥陶系再钻,如为中新生代灰岩(汤阴第三系有泥灰岩)可继续钻至3000米。”

1956年10月26日,石油工业部与苏联合作在河北南宫明化镇(沧县隆起南端)施工华北平原第一口基准井——华1井,钻至1063米进入奥陶系,于井深1936.70米终孔。该部西安地质调查处华北钻探大队对新钻地层作了初步划分,认为从地表至120米为第四系全新统,120~660米为更新统,660~1063米为第三系上新统,系红色、紫红色粘土夹疏松的砂层和砂质粘土,全井未见油气显示和生油层。

华1井揭示后给当时找油工作泼上凉水,人们思考着在华北平原古生代隆起带上找油是否有希望?对古生代盆地应如何作评价?这一系列问题需要联系诸子百家论华北的思路进行很好的研究。

1956年,我从新疆753队奉令调到华北时,为了加强华北盆地的综合研究工作,地质部与石油工业部密切合作,在济南青岛路地质部华北石油普查大队驻地,共同组成了华北综合研究联队,由蔡乾忠任队长,郭榕任副队长(石油工业部),对已取得的资料进行系统地整理和研究。西安地质调查处陈勤也参加了这项工作。

1958年5月,陈勤在《地质学报》第38卷第2期发表了“华北平原及其边缘地区的大地构造分区和含油远景探讨”。这位气盛好学的年轻人对华北盆地含油远景提出了自己的个人见解。

文章的历史背景和依据是:在诸子百家论华北基础上,结合重磁、电测深和地震等勘查资料,以及针对华1井钻探失利等情况而撰写的。

根据物探解释,在津浦路以西已划分出高阳坳陷(即现今冀中坳陷)、临清坳陷和开封坳陷,包括高阳坳陷中的沧县隆起。

在论述华北大地构造分区后,重点是对华北区域含油远景进行了初步评价。这段文章是这样叙述的:

“根据华北平原及其边缘地区大地构造的分带,将含油区域分成含油无希望区、含油无太大希望区和含油有希望区。”

(1)含油无希望区:指平原边缘生根出露的地区,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是前震旦纪结晶岩有着很大面积的出露,基底褶皱剧烈。即使有下古生界沉积也极薄,且分布零星。如山东西地块、淮阴地盾和五台地盾。

第二种是有较大厚度的震旦系沉积,在中生代时侵入岩活动剧烈,区域内地层逆掩和倒推位移显著。如燕山准地槽。

第三种是所出露的主要为下古生代的寒武系和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即使有分布,也不过是在小型的向斜里。侏罗系和白垩系的沉积根本就未见。地层褶皱一般平缓,有着很多高角度断层的出现。如太行山陆背斜和河南西部指状褶皱带。归纳起来以上不是前震旦纪结晶岩分布的地区就是古生代岩系广为暴露的地区。这些地区该属于含油无希望区。

(2)含油无太大希望区:指各构造单元在平原里下沉被埋带地区,并包括向斜里的隆起带地区。本区主要沉积岩为寒武系和奥陶系(西山和五台山下沉被埋带可能为震旦系),覆盖其上的直接为第四系的全新统、更新统和部分第三系上新统,总厚不过1000米。本区一般具备有和边缘构造带相同的特点。想像在中生代至新生代新第三纪时,本区无疑为一剥蚀区,剥蚀使石炭、二叠系仅保留在若干向斜里,剥蚀使中奥陶系有一个很大的侵蚀面。如太行山陆背斜下沉被埋带、西山和五台山下沉被埋带、山东地块下沉被埋带和唐山至曲周的奥陶系陆架。当然,它们是不会有太大含油希望的。

(3)含油有希望区:所谓的高阳坳陷、临清坳陷和开封坳陷的地区到底有些什么沉积,目前虽属推断阶段,但肯定说,它们是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找到的三个面积较大被新生界掩盖的盆地。高阳坳陷,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沉积深度在3000米的面积约4200平方公里),高电阻层(可能为奥陶系)的埋藏深度约为2500~3300米。临清坳陷,面积约为1.2万平方公里(沉积深度在3000米以上的面积约10000平方公里),高电阻层(可能为奥陶系)的埋藏深度约为2000~4000米。开封坳陷面积约为1.3万平方公里以上,目前资料尚缺。上述坳陷虽也有被较新的新生界覆盖下的属于古生代盆地的可能,但目前它有这样深厚而尚未被确定的沉积层,应该说它们是含油有希望的地区,必须要进一步做工作,来肯定它们存在的价值。”

文章发表后曾受到一些批判,但客观地讲,作者的论述虽然是在勘查初期工作程度极低的条件下所作的评价结论,但经过后来勘探开发实践证明却是基本正确的。评价的“无含油希望区”指的是盆地边缘山系裸露地区,如燕山准地槽、五台地盾等,而没有涉及盆地内部的老地层。在被确定的三个含油有希望区,后来在高阳坳陷(冀中坳陷)找到华北油田(新生古储的古潜山油田),开封坳陷找到中原油田。

继华1井之后,1958年石油工业部又在开封南神岗打华2井,河北馆陶房八寨打华3井,均以见到部分第三纪和白垩纪红层而告终,没有找到任何有利生油的暗色地层和油气显示。

华北找油难解之谜一直困惑着人们,针对隆起区勘探失利,对主攻目标进行重新思考,对勘查部署需要作重大调整,从寻找古生界转向中新生界,从隆起区转向坳陷区。

华北油田

华北油田位于华北前寒武纪地台的东部,华北平原的中部和南部,黄海的辽东湾和渤海湾(图14.1)。

图14.1 华北油田

华北油田是一个巨大的坳陷,从南部淮扬板块前寒武纪岩体隆起带至北部燕山贝加尔山系同期岩体隆起带在东北方向绵延。油田的西部环绕着山西陆背斜有古岩系出露,东部与山东地台和辽东地台接壤(图14.2)。

图14.2 油气田

大港油田是中国第二大产油区,面积达310000km2。油田分为两个盆地——陆向斜:北部的渤海湾和南部的开封-合肥,是被东北走向的断裂带所分割,总体是沿着黄河腹地伸展。渤海湾盆地深入到断裂带,从辽河下游经辽东湾至黄河三角洲。断裂带在北部海域从东部被郯庐断层所切割,该断层具有剪切性质,是东亚断裂带的一部分(Варнавский,1986)。

在这个断裂带上分为两个盆地:北部的辽河、渤海湾、济阳和由一系列连绵交替的地堑和地垒构成。这些地堑和地垒的基底地层厚度从4~6km到9km不等。在渤海湾陆向斜的西部,渤海湾和济阳两个盆地的交界处,分布着一个巨型地垒隆起(100 km×60 km),属于中国大型油气田——胜利油田(图14.1)。这里绵延着东北走向的地垒和地堑第二大断裂体系。该断裂带开始于天行山前部盆地,盆地东部是巨大的地垒——曹县山梁,从东部结束于黄胡儿盆地,往东与渤海盆地接壤——济阳(Высоцкий,1990)。

南部的开封-合肥陆向斜盆地呈西北走向。盆地基底是复杂的前寒武纪结晶的页岩和片麻岩的深度变质岩层。沉积外层由里菲组(震旦纪)、早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陆源碳酸盐类岩和晚古生代的海洋及大陆岩石组成,主要是由中生代陆地砂岩-泥岩(具有火山岩层理)沉积和新生代陆相岩石,大部分是由湖泊和冰川形成的岩石组成。

含油层几乎分布在剖面的各个地层。但是主要含油层在中新世三角洲和河道砂岩、古近纪湖底粘土水相砂岩层、震旦纪—奥陶纪碳酸盐岩裂隙。主要具有开采价值的含油层在中新世近湖泊区域以及被上新世厚层泥岩覆盖的海相沉积层。在古近纪至新近纪的三角洲、河道以及湖海沙质沉积中已经探明在2~3km的深部分布着13个含油层。

砂岩的含油层达30m,孔隙度是15%~20%,渗透量300~500 m3/天。矿藏位于构造的前部或者陆背斜褶皱,这些区域已被大量的断裂破坏。矿藏的类型主要是板式-穹窿形,具有构造和底层隔离成分。地层隔离块状矿藏属于潜伏的碳酸盐类残岩,是震旦纪—奥陶纪带有裂隙的石灰岩和白云石,孔隙度达到18%,渗透量300~400 m3/天;生油层在2750~3500 m深处。古近纪—新近纪砂岩中的石油含有石蜡,密度是854~879 kg/m3,黏度是6~30 MPa·s,硫的含量是0.2%~0.8%。

碳酸盐类沉积岩中的石油也含有石蜡的成分,密度是880kg/m3,黏度是10~20MPa·s,硫含量达0.4%。

华北平原是中韩古地台的中心,其克拉通化结束于1.7 Ga前并且进入欧亚岩石圈板块(图14.3)。地台的特点是岩石圈薄,有过现代岩浆活动和地震活动。地势平缓,海拔不高,低于100 m,与黄海连为一体,地台厚薄不一。

图14.3 地台位置

中新元古代沉积构成过渡期外层,寒武纪和奥陶纪是浅水碳酸盐类岩沉积。从奥陶纪晚期到石炭纪早期(大约80 Ma)在岩石沉积上有缺失,特点就是深部形成角砾云母橄榄岩。在石炭纪中晚期出现了形成近海煤层的海侵现象。在二叠纪早期出现了河湖沉积,二叠纪晚期和三叠纪出现了具有红色建造的陆相条件。

印支运动(Т2—J1)的特征是基性岩浆、碱性岩浆尤其是酸性岩浆的运动。燕山运动(J1—К2)的特点是花岗岩物质、角砾云橄岩的侵入和含碱性泥灰岩成分喷出岩的外涌(Шлезингер,2000)。

为了研究区域内部构造,我们利用中日俄“国际学术合作项目”已经取得的资料,俄罗斯科学院地球物理中心制定了一个纲要(http:/www/wdcb.ru/sep/sedimentary-basins)。对地球物理及地质数据的分析表明,华北平原的厚度是50~100km,西部菲律宾盆地的厚度是50~80km。对该国际组织所考察地区深部温度的计算结果证明,岩石圈越古老,等温线位置越深。

对欧亚大陆到太平洋之间过渡带的深部构造研究,是格奥特拉威尔斯项目沿3条地质穿越考察线路的构造圈进行的,包括岩石圈、软流圈,建立在对地质-地球物理数据综合解释的基础上。其中一条穿越华北平原、中国东部海域以及菲律宾盆地的线路是中日俄3国专家共同完成的(图14.4)。该项研究揭示了上地幔构造和表层地质构造之间的关系。软流圈埋藏位置越高,热液物质的密度越高,深水沉积盆地形成的年代越晚。在形成于6Ma前的马林斯基槽谷下部,软流圈接近地壳。在中新世帕列斯-维拉盆地的下面,软流圈位于30km的深处,而在始新世菲律宾盆地的下面,其位置在50~80km的深处。

图14.4 华北平原深部构造

在华北平原储油构造及东海陆架盆地下面,新生代活跃的软流圈侵入褶皱的位置在50~70km的深处。前寒武系在新生代经历了构造变动。几个时期的拉伸使得含油沉积层形成了内部克拉通。这一套地堑在深部构造中表现为地壳厚度变薄、热液温度升高、地震活动受限。岩浆活动分为3个阶段。古近纪阶段,大约在60 Ma,软流圈侵入褶皱抬升导致岩石圈破碎,超基性玄武岩注入形成地堑,同时粗粒碎屑岩积聚。新近纪阶段,软流圈沉降至大约70 km的深处。在这一时期,更多的碱性岩浆涌入地表,作为华北油田主要成油物质的砂质泥岩积聚。现代阶段,出现了形成独立火山锥的碱性玄武岩,其岩浆源位置在大于100km的深处。根据深部地震探测结果,华北平原地壳的平均厚度是35km。莫霍面表层厚薄不一,有地堑引起的相对隆起。

经过华北平原、渤海湾和辽河盆地,呈南北方向绵延着华东断裂带(Милановский),长度为1500km,平均宽度为300~450km。该断裂带东部终止于郯庐深大断裂,南部被秦岭北部平移断层切断。郯庐断裂带是亚洲东部断裂带的一部分。

华东断裂带内部结构复杂,由一系列同样走向的地堑组成,这些地堑被更狭窄的地垒所切割。它们周围是一系列铲状断层,这些铲状断层在10~15km的深处汇聚为断裂的表层,平缓地向东部延展。

这个体系的发育开始于始新世的早期,临近中新世时结束,就在这里开始形成宽阔平坦的华北陆向斜。地堑形成,主要是陆地碎片,也有局部的海洋沉积层。沉积层的总厚度达10~12km。拉斑玄武岩、超基性-玄武岩或者碱性玄武岩性质的火山岩在断层中起了主要作用。

在华东断裂体系的深部构造中有来自地幔的底辟作用:地壳开始变薄,中部到28~32km,而外围到34~40km,而软流圈的盖层抬升至80km,甚至到45~60km,周围区域是100~150km。这种情形在“格奥特拉维斯”项目的资料中也得以体现。

在华北产油区有95个油气田,主要集中在几个区域:胜利油田、辽河油田、沧县采油区和其他小油田(Высоцкий,1990)。

华北平原研究的区域是渤海湾。这是东部最重要的油气储藏区域。如前所述,古近纪沉积开始发育的地堑构造的成因是地幔物质上升引起的表层拉伸作用的结果。古近纪时期的地壳拉伸导致玄武岩岩浆的喷出,岩浆热液与沉积岩一起形成始新世和渐新世的岩层。在新近纪—第四纪时期,这些断裂结构被沉积物覆盖。这样,形成了黄海沉积盆地。

渤海湾盆地的面积大约200 000 km2 ,是全国最大的油气田(图14.5),那里分布的油气田有胜利、大港、渤海、华北、冀东、辽河等。盆地产油量占中国产油总量的40%(ПИ.Жунси,2007)。

地理上胜利油田叫济阳盆地。该盆地结构复杂,是典型的断裂盆地。从构造形态角度来看,渤海湾属于断块、地堑、坳陷等碎片构成的马赛克结构,是地壳拉伸和断块下陷造成的。

在地质构造上,渤海盆地西与太行山隆起带接壤,向北延伸至燕山褶皱带,东部、东南部与辽东、胶东、鲁齐隆起相邻,西南部与华北平原交界。该区域内发育着庞大的低洼地带:辽河(辽河油田)、黄骅(大港油田和冀东油田)、冀中(华北油田)、济阳和临清(胜利油田)、东濮(中原油田)、渤中(渤海油田)等(图14.5)。渤海湾盆地地层剖面及沉积层岩石组成如图14.6所示。

近10年来,中国的研究人员加强了对渤海湾及黄海南部大陆架的地质及地球物理勘查。在渤海湾水域发现了一系列油田:① 秦皇岛油田——位于渤海湾中部和北部的油田。1995年原始产量为300 Mt;② 蓬莱油田——位于渤海湾的东部,于2000年发现。储油层是奥陶纪沉积岩,油气生成与古近纪和新近纪沉积有关。含油层位于1.8~2.8km的深处。2006年产油量达450 Mt;③ 渤中油田——位于渤海湾的中部,距离秦皇岛油田以东20km。原始原油储量为300 Mt;④ 塔里木油田——油田含油层位于1.2~2.7km的深处,于2005年发现。原始储量为500 Mt;⑤ 南堡油田——油田位于渤海湾沿岸,距离北京130km,于2007年发现。产油层位于1.8~2.8km的深处。含油层是奥陶纪沉积层。原始储油量为1800 Mt;⑥ 垦利油田——该油田于2008年发现。原始储量预计为20 Mt。胜利产油区

图14.5 渤海湾示意图

胜利油气田,中国第二大油田。位于山东半岛和渤海湾水域。1961年发现,1964年开始开发。该产油区由一系列油田组成:荆邱、埕东、羊三木、河口、孤岛、孤东、永安、东辛、纯花镇、胜坨、郝家、尚店等,原始产油量为1500Mt。

胜利油田属于穹形隆起(图14.1),面积为26000km2。除了已经探明的储油区域外,令人关注的是该油田从1961年开采出第一桶原油起,几乎在地层剖面的各个区域发现了油气层:从太古宙的变质岩到新近纪的冰期砂岩。

试比较:西伯利亚地台最古老的含油气构造是巴依金茨克背斜层——尤鲁布切诺油田——托霍姆斯克一带新元古代的上层,按储量来说是特大型油田。

胜利油田主要的产油区是古-新近纪冲积陆源沉积。根据李荣西等(2004)的研究,碳氢化合物的来源可以是煤、煤质泥板岩和石炭—二叠纪石灰岩(图14.6)。大多分布在石炭纪太原和二叠纪山西岩系。根据煤和煤质泥板岩的热分解,通过实验证明,在4 000~5 000 m深处的压力下,含碳量达到62%~64%的煤,每吨可以生产14.57 m3 的石油和147 m3 的天然气。

图14.6 渤海湾区域地层

何长春采用测井方法对胜利油田储油层进行了研究,把多年开采后的济阳油田中难于发现的“隐藏”矿层作为主要勘测目标,反映了他们对各种地质条件进行研究的水平。

根据中石化通用的分类方法,济阳油田的隐性储油区按照岩石圈组成成分分为4种:① 碎屑型,② 碳质岩石,③ 喷出岩型,④ 变质岩和裂隙泥质板岩(Чень.Сяо.Цэунь,2007)。

碎屑型隐性矿床是冲积过程中砂质物质形成的各种形态:冲积扇、冲积三角洲、各种形态的河床沉积、冲积沙滩及沙洲的沉积等。它们的组成成分、结构和构造是各种各样的。

表14.1 胜利油田矿床储油层类型

碳质隐性矿床是古生代早期和古近纪的湖相沉积。古近纪的碳质沉积发育广泛,古地势复杂多样,各处薄厚不均。主要是具有原生和次生孔隙的各种结构的石灰岩和白云岩。寒武纪和奥陶纪的碳质隐性矿床是碎屑型、鲕状、泥质石灰岩和白云岩,具有原生和次生孔隙。

喷出岩隐性石油矿床与辉长石、辉绿岩、玄武岩、基性火山岩和安山岩。有关发育着孔隙、裂隙、岩洞及混合储油层。

太古宙变质岩隐性石油矿床与花岗岩、各种成分的片麻岩以及页岩有关。储油层的类型是孔隙型和裂隙型

在大港油田的沧县产油区已经探明有10个储油区(一个在海上),属于轴向斜和构造前端。来自三角洲的产油砂层13层和3层大概是古生代的石灰岩层。沧县储油区的西部坡地探明油区(胜利油田之后)第二大油田——任丘油田(图14.7),储油层在侵蚀突起部,叠加着新元古代和古元古代的石灰岩和白云岩。凸起部被古近纪的沉积物覆盖,外围是正断层。大型油层厚度最高可达875m,埋藏深度为2750~3500km。

渤海湾盆地和济阳次盆地一带,碳氢化合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山东半岛的东营凹陷,它位于中韩大陆陆壳的东部,与燕山、太行山褶皱带接壤,沿郯庐断裂呈南北走向延伸700多千米,宽度为400 km,面积为220 000 km2。基底叠加着太古宙和元古宙早期的岩石(Чень Сяо Дэунь,2007)。

图14.7 任丘油田剖面示意图

东营凹陷的沉积层是早古生代的地层:寒武系、下奥陶统和中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和下石炭统的岩石缺失)。上古生界是中石炭世和早二叠世的沉积岩。基本上,碳酸盐系岩石有石灰岩、白云石、灰岩,很少会有泥质板岩、粉砂岩和砂岩(Чень Сяо Дэунь,2007)。

中生代的沉积岩有侏罗纪岩石:下侏罗统和中侏罗统是泥质板岩、砂岩和煤质片岩,有时夹杂着煤层;上侏罗统和下白垩统发育广泛,而上白垩统非常局限。早白垩世的基底叠加着安山岩,而晚白垩世的基底则是砾岩、砂砾岩和粘土(Чень Сяо Дэунь,2007)。

新生代沉积是古近纪和新近纪的沉积,与中生代地层区域呈角度不整合。其中岩石种类丰富多样:粘土、煤质粘土页岩、砂岩、白云石、石灰岩、粉砂岩。特点是蒸发岩类缺失,洼地中央部分的厚度达几百米。第四纪沉积叠加陆成岩(Чень Сяо Дэунь,2007)。

应该指出的是,沉积层外表的沉积物质到处都是古近纪和新近纪的岩石。古-新近纪沉积是砾岩、砂岩、粉砂岩、粘土及索尔格含量为1.7%~11%(平均为5%)的油母页岩,这也是碳酸盐类岩石——生物礁岩、藻灰岩、鲕状石灰岩、泥灰岩、白云岩。

陈晓军(2007)把东营凹陷新生代的剖面划分为6大类岩相:冲积扇、扇三角洲、沿岸水下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沿岸砂丘、深水三角洲。总的特点是,东营凹陷古近纪岩石剖面具有环状结构,缺少具有聚集生油物质和隔离性质的沉积物质。

古近纪主要的生油构造是中始新世粘土及中始新世和晚始新世的油母页岩。根据金之钧(2007)的资料,积聚在东营凹陷一探明含油层的泥岩和油母页岩产生碳氢化合物的大部分(97.3%)。主要的富集岩石是中小颗粒的砾岩、砂岩及含孔隙状胶结物的粉砂岩。按组成成分是硬砂岩、硬砂岩性质的长石砂岩以及长石砂岩。

东营凹陷最大的产油区是梁家楼,面积180km2,还有牛庄,牛庄在构造、成分、聚集层性质等方面最典型。

最后,陈晓军作出如下结论:东营凹陷不仅是渤海湾最富集的断裂凹陷之一,在整个太平洋地区也是最大的。这不仅得益于地质发展承袭的特性,也有赖于生油沉积层、储油岩层不论是在平面还是剖面上相互补偿形成的最佳契合。始新世和渐新世的沉积物形成诸如洪积物、三角洲、浅水三角洲、次深海和重力作用(各种三角洲都存在)形成的深水建造等巨厚杂岩,其岩相组分的差别决定了砂岩、砾岩岩层的广泛分布,它们被有机物丰富的油母页岩和泥质板岩中赋存的碳氢化合物充填。碳氢化合物随着上涌的岩层,沿着大量的断层,不仅充填了背斜层,而且进入了岩性圈闭。这其中是浅水三角洲和深水三角洲沉积物中的砂岩起到了主要储油层的作用。这一研究将会增加碳氢化合物的储量,这是目前就东营凹陷来说仍需探讨的问题。

中国东海大陆架具有广阔的储油前景。中国的学者认为,东海北部大陆架经过两次断裂和下降的运动。发生在晚白垩世的初次断裂运动导致了地堑和半地堑的形成,这些地方被冲积物和湖泊冲积物所充填。在始新世晚期和渐新世早期的断裂被区域隆起抬升运动中断,只是在始新世早期当坳陷继续被冲积物和湖泊冲积物沉积充填时才得以继续。后来,在中新世早期,断裂被第二次隆起抬升运动所中断,开始了断裂后阶段(中新世早期和后期)的区域沉降和海侵。整个区域演变为宽阔的大陆架。油母页岩包括迁延断裂湖泊相、河流页岩、煤炭板岩。迁延断裂的河湖及三角洲沉积、断裂后海岸和(或者)浅 海-海洋砂岩、破碎的基底岩石都是碳氢化合物的潜在赋存空间。

在中国东海大陆架发现了碳氢化合物的矿床。

中国东海海域西部是中国的海岸线,南部是台湾岛,东部毗邻琉球岛和冲绳岛。西北与黄河交界,东北与日本海相接,从日本海开始是朝鲜海峡。东海盆地面积是770000km。从构造关系来说,中国东海是欧亚大陆的边缘。其构造可以分为几个大的新生代断裂凹陷:扬子、浙东、台北和彭佳屿。这些凹陷的基底是古生代—中生代沉积,被古生代时期的大量断层分割,被冲刷的表层已被充塞掩埋。这些断层重新复苏,在古近纪继续活跃,从而形成了断裂坳陷。中国东海坳陷被大量的隆起(如台湾-新直等)所切割。这些隆起带是古近纪火山岛弧的侵蚀和地下残留。中国东海分布着9个天然气田:平湖、天外天、宝云亭、残雪、断桥、孔雀亭、武云亭、春晓和丽水。中国东海第一个碳氢化合物的工业矿床是在1983年被发现的,就是平湖气田。目前,最大的气田是春晓气田。春晓气田分布在东海海域,临近西湖坳陷(图14.8,图14.9)。1998年在东海大陆架发现了特大型气田——春晓气田。该气田位于东海水下,属于太平洋西部边缘盆地(图14.8)。天然气的形成与渐新世花岗岩相的砂岩有关(有些文献指出,储气层是晚始新世沉积层)。矿床位于大约3000m的深处,面积大约19km2。春晓气田属于背斜层——处于平缓的背斜褶皱的顶部。碳氢化合物来源于含煤岩层,以及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中新世的砂质板岩。气体实际纯度很高,甲烷含量大约是88%。

图14.8 中国东海海域春晓气田示意图

春晓气田的藏量大约在700亿m3。中国东海天然气的总储量为7×1012 m3,2/3的储量集中在西湖凹陷盆地。对东海海域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但是总的来说,对这个区域的研究还很薄弱。西湖凹陷处在浙东巨型坳陷的边缘,位于台湾新直和玉山隆起之间(图14.9),面积为59000km2。凹陷的中部是与主要矿床形成有关系的区域陆背斜。

剖面的基底部分(古新统—始新统)是坳陷发育过程中断裂时期的沉积。剖面的中间部位(渐新统—中新统)具有构造逆转的痕迹,在基底断裂处有剧烈的岩层垂直交换。剖面的上部(上新统—第四系)与深海沉积阶段有关。西湖凹陷形成时期在晚白垩世至古近纪之前(图14.10)。其表层分为4套区域不整合的岩系。拗陷的基底是不整合在中生代安山岩和闪长岩之上的古新世互层状灰色砂质粘土岩和粉砂岩这一层上面有始新世早期的泥质板岩、砂岩与安山岩、凝灰岩的夹层。在始新世中晚期(平湖层)剖面在泥质板岩和砂岩之间有煤层。下一个巨大断裂发生在渐新世的基底,其基底沉积物在底层是泥质板岩,上部是砂岩与砂质粘土和煤的夹层。中新世的基底部分是砂质杂岩和砂质粘土的夹层,往上这些岩层变为砂质粘土和煤(图14.11)。

图14.9 中国东海海域西湖凹陷示意图

图14.10 西湖凹陷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圆圈代表碳氢化合物

与中新世岩层不整合的上新世—第四纪杂岩是砂质粘土、粗粒砂岩和泥质板岩的厚层。沉积物的厚度从3.5~15km不等。

从动力地质学角度讲,中国南海凹陷在形成碳氢化合物方面具有很大空间。根据罗德尼科夫(Родников,2001)等的研究,中国南海的形成与始于越南大陆架的断裂活动有关。首先,古近纪的断裂运动沿着越南大陆架以大陆断裂盆地的形式伸展,而后断裂过程导致了海洋的形成。越南大陆架的梅科斯克凹陷是一个巨大的油气盆地,与之相关的是在动力学及规模上都独一无二的油田“白虎”,该油田在构造上属于大型地下陆背斜构造,这个凹陷的中部具有了复杂的结构。中国南海的东北部比南部形成的时间稍晚。

由于海底扩张,凹陷的形成开始于37.8Ma,结束于15.5Ma。断层地堑的形成源于陆源海洋沉积,断层后一级则是由浅海及海洋沉积物叠加形成,主要是始新世—渐新世和中新世中期以及上新世早期的砂质泥岩。中国南海大陆架的石油储量预计在100亿~160亿t。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华北油田,包括渤海油田,以及中国东海和南海的大陆架是中国东部的大型油气盆地。海上有工业价值的油气田的形成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图14.11 西湖凹陷岩层示意图

1)凹陷的地质构造状态以及凹陷相对于东海断裂体系的时间空间属性。中国东海断裂体系内部构造复杂,它决定着深部地堑与地垒的交替变化。中国学者用地震勘测法和钻井勘测法的详细研究表明,渤海凹陷(甚至松辽凹陷)在断裂形成期由30~50个对油气绝缘的断裂型地堑组成,其中被有机物含量很高的湖泊沉积物所充填。

2)区域地理地质的发展也对碳氢化合物矿床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国际合作项目“格奥特拉维斯”的研究资料表明(http:/www/wdcb.ru/sep/sedimentary-basins),华北前寒武纪地台经历过构造活跃期,这导致了内部地堑的形成,这些内部地堑就是潜在的油气沉积。而伴随着超基性玄武岩热液的喷出,软流圈底辟构造的抬升决定了巨厚的沉积层的温度升高,而沉积层富含有机物,有机物会随之产生出碳氢化合物。

3)新近纪—第四纪断层期间,在已经形成的黄海界限模糊的边缘地带上断层构造被沉积物所覆盖,这样,形成了沉积性质的石油天然气盆地。盆地剖面的所有地层几乎都是含油的,但是形成油气构造的主要产油层是中新世三角洲及河道的砂岩,古新世湖泊粘土中的冲积砂岩矿层。

从临清到天津远还是到上海远

从临清到上海比到天津远,以下是两个城市的距离对比:

一、临清到天津

驾车路线:全程约348.9公里

起点:临清市政府

1.聊城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正南方向出发,行驶500米,右转

2) 行驶1.1公里,左转

3) 行驶660米,右转

4) 行驶940米,右转进入S258

5) 沿S258行驶3.7公里,直行进入S258

6) 沿S258行驶290米,在第1个出口,朝夏津方向,右转进入南环路

7) 沿南环路行驶1.6公里,直行进入S315

8) 沿S315行驶9.3公里,朝邢台/高唐/S14方向,右转

9) 行驶440米,朝高唐方向,稍向右转进入临清立交桥

10) 沿临清立交桥行驶310米,直行进入高邢高速

11) 沿高邢高速行驶10.0公里,稍向右转上匝道

2.沿匝道行驶1.8公里,直行进入德上高速

3.沿德上高速行驶57.2公里,稍向左转进入衡德高速故城支线

4.沿衡德高速故城支线行驶25.1公里,直行上匝道

5.沿匝道行驶410米,直行进入衡德高速

6.沿衡德高速行驶17.0公里,直行进入滨德高速

7.沿滨德高速行驶9.5公里,朝北京/济南/G3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德州枢纽立交桥

8.沿德州枢纽立交桥行驶1.5公里,过德州枢纽立交,右前方转弯进入京台高速

9.沿京台高速行驶60米,直行进入京沪高速

10.沿京沪高速行驶142.8公里,朝天津中心城区/天津滨海新区/唐山/S6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11.沿匝道行驶1.2公里,直行进入津沧高速

12.沿津沧高速行驶52.2公里,直行进入津沧高速

13.沿津沧高速行驶100米,直行进入津沧高速

14.天津市内驾车方案

1) 沿津沧高速行驶110米,稍向右转进入复康路

2) 沿复康路行驶1.9公里,朝雅士道/中石油桥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复康路立交桥

3) 沿复康路立交桥行驶160米,过陈台子河北桥约390米后,直行进入简阳路

4) 沿简阳路行驶430米,过迎水立交桥约1.4公里后,直行进入红旗南路

5) 沿红旗南路行驶4.0公里,过中石油桥,直行进入黑牛城道

6) 沿黑牛城道行驶,过中石油桥,直行进入黑牛城道

7) 沿黑牛城道行驶220米,在紫金山路出口,稍向右转进入黑牛城道辅路

8) 沿黑牛城道辅路行驶1.0公里,过纪庄子桥,左转进入紫金山路

9) 沿紫金山路行驶580米,右转进入宾馆南道

10) 沿宾馆南道行驶490米,左后方转弯进入宾馆西路

11) 沿宾馆西路行驶300米,到达终点

终点:天津市政府

二、临清到上海

驾车路线:全程约966.9公里

起点:临清市政府

1.聊城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正南方向出发,行驶500米,右转

2) 行驶1.1公里,左转

3) 行驶660米,右转

4) 行驶940米,右转进入S258

5) 沿S258行驶3.7公里,直行进入S258

6) 沿S258行驶290米,在第1个出口,朝夏津方向,右转进入南环路

7) 沿南环路行驶1.6公里,直行进入S315

8) 沿S315行驶9.3公里,朝邢台/高唐/S14方向,右转

9) 行驶440米,朝高唐方向,稍向右转进入临清立交桥

2.沿临清立交桥行驶310米,直行进入高邢高速

3.沿高邢高速行驶38.6公里,朝济南/青岛/G20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4.沿匝道行驶1.0公里,直行进入青银高速

5.沿青银高速行驶50.9公里,朝济南西/泰安/G2/G3方向,稍向右转进入齐河北立交

6.沿齐河北立交行驶560米,过齐河北立交约270米后,直行进入京台高速

7.沿京台高速行驶10.2公里,朝济南/徐州方向,稍向左转进入济南绕城高速

8.沿济南绕城高速行驶24.5公里,过王府河大桥,直行进入京台高速

9.沿京台高速行驶54.4公里,直行进入泰新高速

10.沿泰新高速行驶83.1公里,直行进入京沪高速

11.沿京沪高速行驶437.8公里,直行进入正谊枢纽立交桥

12.沿正谊枢纽立交桥行驶1.1公里,直行进入京沪高速

13.沿京沪高速行驶97.5公里,过石塘桥,朝S38/常熟/常州/太仓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14.沿匝道行驶4.6公里,直行进入常合高速

15.沿常合高速行驶16.6公里,直行进入沿江高速

16.沿沿江高速行驶45.7公里,直行进入沈海高速

17.沿沈海高速行驶45.1公里,朝安亭/浦东机场/G1501/上海绕城(郊环)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18.沿匝道行驶540米,过回城路北姚泾桥约510米后,直行进入上海绕城高速

19.上海市内驾车方案

1) 沿上海绕城高速行驶2.9公里,朝上海市区/沪嘉高速/南翔/S5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2) 沿匝道行驶400米,过沪宜公路中桥河桥约1.1公里后,直行进入沪嘉高速

3) 沿沪嘉高速行驶16.2公里,直行进入中环路

4) 沿中环路行驶290米,朝中环路/军工路隧道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5) 沿匝道行驶550米,直行进入中环路

6) 沿中环路行驶3.5公里,朝南北高架路/石洞口/卢浦大桥方向,稍向右转进入中环共和新路立交桥

7) 沿中环共和新路立交桥行驶70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南北高架路

8) 沿南北高架路行驶7.1公里,朝延安高架路/外滩/虹桥枢纽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延安东路立交桥

9) 沿延安东路立交桥行驶930米,过延安东路立交桥,朝西藏南路/人民路隧道方向,稍向左转上匝道

10) 沿匝道行驶310米,直行进入延安东路

11) 沿延安东路行驶230米,左转进入西藏中路

12) 沿西藏中路行驶360米,左转进入人民大道

13) 沿人民大道行驶180米,到达终点

终点:上海市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