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2016年油价_美国历史油价
1.美国畅销车型前三名除了皮卡,还有什么?什么都没了
2.2016年油价新机制与什么行业有关系
3.美国本身也是石油出口国,为什么还要打压油价?
4.石油的首次发现时间,地点?
5.为什么国内汽柴油的价格和国际不接轨?
美国畅销车型前三名除了皮卡,还有什么?什么都没了
先看两组数据:
2019年大众全球销量达到10.46万辆,其中中国市场的上海大众贡献了181万台的销量,一汽大众全年销售了142万台。此外,再加上一汽大众奥迪的62万台以及上汽斯柯达的26万台的数据。最终仅大众在国内生产的车型,就提供了405万台的销量,占了全球销量的39.2%。
2019年美国最畅销车型前三名,第一名福特F系列皮卡,全年销量90万台,连续38年成为全美畅销车型,第二名全新改版的道奇RAM皮卡,全年销量63万台。第三名雪佛兰Silverado(皮卡),全年卖出58万量。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中美两国的消费者喜好迥异之大,超乎想象,真就是中国的大众,美国的皮卡,但也不免深思一个问题,皮卡为什么在美国如此受欢迎。
01单独成户,需要汽车装载能力强
根基维基百科的搜索显示,美国国土面积达到937万平方公里,与中国国土面积相差不大,但人口总数仅有3.3亿,总结下俩就是地广人稀,自然不用考虑停车困难,道路拥堵问题。
第二点就是平原大,除了纽约和洛杉矶这样的超级城市外,美国大部分都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很多家庭的住房都是单独成户,诸如大型商超一类的公共设施都在比较偏远的地方,需要开车前往。
因此很多当地居民都会隔一段时间去一次超市买好足够的生活用品,自然对汽车的装载能力有了要求
除此之外,美国人自己的住宅都普遍比较大,常常包含后花园,游泳池等等,自然需要定期收拾和清理,能拉动割草机,清洁水泵的皮卡自然就派上用场了。
02农场多,对通过性,装载能力要求高
美国的耕地面积十分宽阔,达到了370万平方千米,占了美国国土面积的40%。相比之下中国耕地面积就逊色了许多,只有120万平方千米,美国的耕地面积足足有中国的三倍之多。因此,美国除了科学技术领先外,农耕业依旧发达。
既能够拉农用工具,也能拉一些农作物,再加上不错的通过能力,皮卡自然成了农场主的首选,就类似于中国农村满地跑的五菱宏光,既能载人,也能拉物。
03人均收入高,油价低
美国油价非常低廉,大概只有中国的一半,这是因为美国成品油税低。成品油税简单来说就是一升汽油的卖价里包含了多少税费,比如英国和欧盟一升汽油里30-40%是产品成本,其上有很高的燃油税和VAT,美国则60-70%都是产品成本。
另一个方面就是美国人均收入高,以2016年为例,中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3436美元
美国人均可支配收入:39192美元
可支配收入更高的同时,油价也更加便宜,所以体积大、装载强的全尺寸皮卡、大型SUV这一类“油老虎”也更容易被美国消费者接受了。
04自驾游文化发达
前文提过,美国国土面积大,平原多,地势平坦,城市分布很均匀,因此特别适合开车外出旅行。
如果短途旅行还好,不用特别在意空间,挤一挤就过去了,不舒服也就一两个小时的事,开个普通家轿就足以应付。
但如果是长途旅行的话,那对空间必然是有一定的要求,一方面旅行中坐姿舒服,不用拘束,另一方面方便携带帐篷,遮阳伞等旅行工具
所以长度5米多,轴距3米多,空间宽阔舒适的皮卡就派上了用场。
此外,美国大多数全尺寸皮卡的后悬挂都是“整体桥悬挂”,拖挂能力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甚至完全可以当作一个拖拉机来使用。
想象一下:烈日当空,约上美人开着皮卡拖着快艇,来一次与大海的亲密接触,又或者漫天飞雪,带上家人开着皮卡拉着雪橇,去感受一次风驰电掣,岂不快哉
试问轿车可以吗,SUV又行吗?这就是皮卡的核心竞争力,既可以装,又能拉,还可以拖。
综上:
美国的皮卡,中国的五菱宏光,都是经过消费市场与汽车厂商不断的甄别,调整,最后得到的市场肯定的产物,肯定也是当地消费形态最贴切的一种表达。皮卡在美国市场火爆40余年,自然也就不足为奇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016年油价新机制与什么行业有关系
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公司有关,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公司要继续发挥石油企业内部上下游利益调节机制,组织好原油和成品油生产和调运,保持合理库存,加强综合协调和应急调度,保障市场供应。
美国本身也是石油出口国,为什么还要打压油价?
众所周知,每当面临油价疲软时,欧佩克将开始一轮减产,使油价上涨。但是,今年油价继续下跌。欧佩克会议不仅没有说减产,而且即使在美国的压力下,必须增加产量。我们必须知道,美国现在可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油价下跌也对美国不利。美国为什么要压低油价?
1、增加产量前打垮前苏联。事实上,无论是压制油价还是提高油价,经济目的都是第二,关键是要看美国的战略目标。在美苏霸权时期,美国迫使欧佩克增加产量,让石油价格下跌。目的是镇压前苏联。值得注意的是,前苏联是一个石油和天然气丰富的国家,其外贸收入基本上来自石油出口。这种经济上的独特性非常脆弱,美国的目标是前苏联的弱点。
1985年,美国里根迫使沙特阿拉伯增加产量并实施“反向石油冲击”战略,该战略显着提高了产量并压低了油价,拖累了苏联经济。石油价格战已成为苏联最终瓦解的重要推动者之一,在这个时候,美国大力推动欧佩克的产量大幅增加,其战略目标是针对伊朗、委内瑞拉、俄罗斯等国家。
2、战略目标超出了经济目标。几天前,美国声称退出伊朗核协议,并以更严格的方式对伊朗实施制裁,以获得伊朗的“更高程度”合作。石油是对伊朗经济复苏的有力支持。此外,伊朗恢复经济运转时间尚短,其增产能力仍然有限。低油价将影响伊朗经济乃至政治稳定。美国的另一个“敌人”是委内瑞拉,它也是一个单一的石油生产国。委内瑞拉正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低油价不仅导致其经济崩溃,而且还导致政治上的崩溃。此外,美俄关系“看起来很美”,但事实并非如此。在后苏联时代,俄罗斯仍然难以彻底摆脱对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
3、国际能源格局的变化。近年来,全球石油生产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首先是非欧佩克国家的集体崛起。墨西哥、哈萨克斯坦、巴西等石油产量出现反弹。俄罗斯的产量继续保持强劲,并且在苏联时代继续恢复其记录,份额超过全球12%。其次,页岩油气革命使市场充斥着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随着“水平钻井”和“高压裂缝”等技术的改进和规模,美国页岩油的生产成本已降至前两年的一半左右。
最后,随着页岩油革命,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随着石油美元的霸权,美国进一步加强了对国家石油价格的控制。虽然石油输出国组织和非石油输出国组织已联合起来,但他们希望降低石油价格并提高石油价格,以解决日益严重的国内经济危机。但是,在美国的压制下,沙特阿拉伯不仅会减产,而且还会增加产量。谁控制石油就是控制所有国家。
石油的首次发现时间,地点?
早在公元前10世纪之前,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印度等文明古国已经集天然沥青,用于建筑、防腐、粘合、装饰、制药,古埃及人甚至能估算油苗中渗出石油的数量。楔形文字中也有关于在死海沿岸集天然石油的记载。
扩展资料:
近代石油的历史大周期:
1、20世纪70年代:1960年第三世界产油国联合成立了OPEC,陆续对石油实行国有化。期间借两次石油危机之机提高石油价格。一次是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OPEC成员国陆续提出减量提价方案。另一次是伊朗首先爆发革命,两伊战争爆发,伊朗和伊拉克的石油出口中断,油价大涨。
2、20世纪80~90年代:受两次石油危机影响,国际原油需求出现萎缩,同时以俄罗斯、委内瑞拉为代表的非OPEC原油生产国用新技术和产量的持续增长来应对高油价,原油价格开始大幅下降至25-35美元,国际油价步入20年低迷阶段。
3、10年“黄金期”: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印度等新经济体的高速发展,其对原油的需求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国际油价迎来10年“黄金期”,并于2008年7月达到历史峰值147美元/桶。
4、2014-2016年油价下跌:伊朗禁运解除:15年伊朗禁运解除后,其大量抛售浮仓。
5、2017显著反弹的逻辑:世界经济对原油需求减少,而本轮油价下跌反而刺激了OECD对原油的需求,且亚太地区对原油消费拉动依然强劲。
百度百科—石油
为什么国内汽柴油的价格和国际不接轨?
国内油价会和原油价格波动基本同步,但是波动幅度差别很大,做到完全接轨的话以目前的调价机制来看,还实现不了。
只能说基本同步调整,但是调整幅度不同,这个现象是由于国内的成品油调价机制造成的,在2016年以后我国实行的成品油新调价机制中,有几个限制条件会影响油价调整的同步,分别是:
1.国内成品油调价机制中规定,以10个工作日为一个调价周期,在每第十个工作日开启调价窗口,参考标准为10个工作日以来的平均价格,而不是时点价格,所以会看到前一段原油跌破地板价,而国内油价还未到调价窗口而没有同步调整的现象。
2.新的调价机制设置了原油价格的天花板和地板价格,上限130美元/桶,下线40美元/桶,当原油价格波动超过上下限时,按照调价机制,在调价窗口开启时将不调整,也就是搁浅。
3.在《石油价格管理办法》中还有特殊的调控条款,当国际油价异常波动需要对成品油进行调控时,可以暂停、延迟调价或者缩小调价幅度。所以像前几天的国际原油价格暴跌的情况下,如果一直持续,国内成品油价格大概率是要被出手调控的,也做不到完全同步。
综上,目前国内油价的调价机制还不是完全市场化,还是市场化+调控的双轨制,做到基本同步调整可以,但是同频同幅度调整基本是不可能的,毕竟还要考虑到国内油企业的利益。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