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表内资金和表外资金_银行表外资金价格
1.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有哪些,具体一点的;外汇资金业务,国际结算业务算是表外业务么?
2.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有哪些风险
3.什么事商业银行表内表外业务头寸数据啊
4.会计中的表内科目,表外科目是什么意思
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有哪些,具体一点的;外汇资金业务,国际结算业务算是表外业务么?
表外业务是商业银行从事的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的经营活动。
表外业务按其业务内容可分为承诺类业务、担保类业务、委托代理类业务、衍生金融工具类业务及咨询服务类业务。承诺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未来某一时期按照事先约定的条件向客户提供约定的信用业务,如承诺业务。担保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接受客户的委托对第三方承担连带付款责任的业务,包括担保、信用证、承兑等业务。委托代理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以收取一定手续费等为目的,接受客户委托,利用自己的优势为客户提供代理、分销、代客理财等金融服务的业务,包括委托、代理债券、代理资金清算、代收代付、代客理财、基金托管等业务。衍生金融工具业务是指建立在基础金融工具或基础金融变量之上,其价格取决于后者价格变动的派生产品,是交易双方通过对利率、汇率、股价等因素变动趋势的预测,约定在未来某一时间按照某一条件进行交易或选择是否交易的合约。包括金融期货、金融期权、金融远期、互换金融等。咨询服务类业务是指以银行拥有的专营许可权或行业优势,为客户提供的纯咨询服务性质的业务。包括理财顾问、委托代保管等业务。表外业务按业务性质可分为委托代理类业务、衍生金融工具类业务、或有负债类业务和咨询服务类业务。其中,或有负债类业务包括承诺、担保、保函、信用证、承兑等业务。
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有哪些风险
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的风险:
1.信用风险
表外业务信用风险主要是指表外业务的服务对象未能履行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从而给债权人带来损失的风险。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古老、最常见的风险,各种表外业务也不同程度的存在信用风险。例如,担保类的表外业务,当客户出现违约或资金断链等情况,无法履行合同时,银行则不得不用自有资金进行垫款,代为赔偿,从而造成损失,发生信用风险。
2.操作风险
表外业务的操作风险是指由于欠缺的或失败的内部流程、人员和系统或外部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表外业务自由度大,形式多样,受限制较少,银行从事表外业务不像传统业务那样受到金融法规的严格限制,不受银行信贷规模和资金的制约,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加大了银行违规违约操作的风险。同时一些高质量的表外业务,如金融衍生工具类业务,对人员和系统的要求比传统业务更高,在系统和人员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仓促上阵,更增加了出现操作风险的可能性。操作风险的范围很广,运营、法律、流程、结算、人员、系统、执行、管理、内控等风险均属于操作风险的范畴。
3.市场风险
表外业务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价格(包括金融资产价格和商品价格)的波动而导致金融机构表内和表外遭受损失的风险,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商品价格风险等。例如在远期、互换等衍生金融工具中,当利率、汇率等因素发生不利于银行的变动,就会使银行面临市场风险。在金融自由化、国家化、证券化的趋势下,利率、汇率变动带来的市场风险越来越大。
4.流动性风险
表外业务流动性风险主要是指银行的表外金融工具不能以市场价格或接近市场的价格迅速转让变现,而使银行面临资金短缺或低价转让资产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一方面,很多工具是为客户量身定做的,在市场上难以定价或出售,流动性有限;另一方面,在市场发生危机时,人们都想转嫁风险,同时抛售金融工具,从而增加流动性风险。
5.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是指负面的公众观点对银行收益和资本所产生的现期和长远的影响。一些商业银行认为表外业务,特别是金融中介服务业务不动用银行的资金,只是收取中介费用,不承担任何资金的风险,因此对银行来说,不存在任何风险。然而如果银行在提供金融中介服务的过程中,出现操作失误、服务态度不好或者柜台人员业务不熟练,特别是对一些理财或金融衍生工具类业务不了解,不能正确解答客户的问题,那么必然会大大影响银行在客户心目中的形象,银行声誉受损甚至导致客户的流失。
什么事商业银行表内表外业务头寸数据啊
首先理解一下 头寸 的意思吧。头寸(position)也称为"头衬"就是款项的意思,是金融界及商业界的流行用语。我觉得头寸可以理解为:持有的额度(例如:如果银行在当日的全部收付款中收入大于支出款项,就称为"多头寸",如果付出款项大于收入款项,就称为"缺头寸"。对预计这一类头寸的多与少的行为称为"轧头寸"。到处想方设法调进款项的行为称为"调头寸"。如果暂时未用的款项大于需用量时称为"头寸松",如果资金需求量大于闲置量时就称为"头寸紧")。
再来理解一下 商业银行表内表外业务 吧。表外业务(Off-Balance sheet Activities,简称OBS),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照通行的会计准则可以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改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银行表外业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表外业务是指那些未列入资产负债表,但同表内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关系密切,并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表内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经营活动。通常把这些经营活动成为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它们是有风险的经营活动,应当在会计报表的附注中予以揭示。
广义的表外业务则除了包括狭义的表外业务,还包括结算、代理、咨询等无风险的经营活动,所以广义的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所有不在资产负债表内反映的业务。
按照巴塞尔委员会提出的要求,广义的表外业务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或有债权/债务,即狭义的表外业务,包括:(1)承诺;(2)担保;(3)金融衍生工具,如互换、期货、期权、远期合约、利率上下限等;(4)投资银行业务,包括证券代理、证券包销和分销等。二是金融服务类业务,包括:(1)信托与咨询服务;(2)支付与结算;(3)代理人服务;(4)与有关的服务,如组织、审批、辛迪加代理等;(5)进出口服务,如代理行服务、贸易报单、出口保险业务等。
通常我们所说的表外业务主要指的是狭义的表外业务。
那这样商业银行的表内表外业务偷头寸数据就是说商业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的具体数额,比如说表内业务中,银行存款、负债等各有多少,总额是多少;表外业务中承诺、担保等各有多少,总的数额是多少等。
这个表内表外业务头寸数据可以用来衡量一个银行的资产 负债分配情况,有助于风险测量分析及风险规避。
这是我个人意见,可能不够准确,望斟酌。
会计中的表内科目,表外科目是什么意思
表内科目银行会计报表科目的简称。凡涉及银行资金实际增减变化的业务和财务活动,并列入资产负债表内,参加试算平衡的会计科目,均属表内科目。
表外科目是指银行会计报表以外的科目的简称。用来核算业务已经发生但尚未引起资金增减变化,或不涉及资金增减变化但已发生权责的业务事项的会计科目,即为表外科目。如银行受理委托收款结算,在款项未收妥前,
尚未涉及银行资金增减变化;银行代客户保管有价值物品,不涉及银行资金的增减变化等。因此类业务银行已承担了责任,故需在资金平衡表外设置专用科目进行核算。
扩展资料:
表内科目计算公式为:
应付职工薪酬=经营收入-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出租房屋净收入、出租其他资产净收入和自有住房折算净租金等。财产净收入不包括转让资产所有权的溢价所得。
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 (报告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
表外科目的计算方法:
递延所得税资产=销售额×征收率
由于个人所得税在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时,一般只能开具普通,取得的销售收入均为含税销售额。所以在计算应纳税额时,必须将含税销售额换算为不含税的销售额后才能计算应纳税额。
提前退休的个人所得税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用销售额和应纳税额合并定价方法的,按下列公式计算销售额:
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
百度百科-表外科目
百度百科-表内科目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