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的金价是多少_1983年黄金价格多少一克
1.长裙竹荪的植物起源
2.黄金的升降和什么有关
3.巴布亚新几内亚波尔盖拉金矿床
4.黄金是哪个朝代发现,什么时候开始当作货币使用的。
5.建国以来的叛徒!
长裙竹荪的植物起源
长裙竹荪,又称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皇后、植物鸡等,名列“四珍”即竹荪、猴头、香菇、银耳之首。长裙竹荪原系野生植物,因为生长条件相当苛刻,成长不易,得之更难。历来被认为是珍奇稀罕之物,作为南方贡品,只有皇帝才有幸品尝。据传,清光绪年间,慈喜太后为求长生不老之药,派出亲信遍访天下,好不容易觅得“僧竺蕈”若干。所谓“僧竺蕈”,即长裙竹荪。慈艳太后动用官兵三千人,费时九个月才得长裙竹荪1.5公斤,平均每人才找到0.55克,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
长裙竹荪并非只是“物以稀为贵”。长裙竹荪,其味鲜美异常,因此,在国际市场上声誉极高,曾有“竹荪黄金价”之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来中国访问时,都曾品尝了“竹荪芙蓉汤”并给以高度评价
1983年4月,在云和县沙溪乡杉后湾的山沟竹林里发现一棵野生长裙竹荪,全身由三部份组成:菌蛋、菌柄和顶装盖、盖部四周重挂网络状裙带,由紫、白、黑三色组成,宛如身穿白裙、头戴紫帽、脚着黛靴的下凡仙女。这位长裙仙子高40.5厘米,裙长25厘米,裙幅边长62厘米,重450克,真是一位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竹荪皇后”!云和县药用真菌实验站从1983年初春开始,着手试验长裙竹荪的人工栽培技术。他们经过多少不眠之夜,终于逐步掌握了长裙竹荪的自然习性和生长规律。他们利用原菌制成母种,生产茵种,通过三年的努力,终于看到一朵朵长裙竹荪这一“雪裙仙子”破土而出。珍稀的长裙竹荪终于按人的意志在浙南的土地上繁衍了。
黄金的升降和什么有关
影响了黄金价格的综合因素如下:
1.黄金的供给:金矿产出、官方出售黄金、旧金回流等
2.黄金的需求:金饰业需求、制造业需求、投资性需求
3.美元与利率:美元跌金价涨、利率高金价低。其中美国经济表现强弱最为关键
4.股票价格:股价好金价差
5.油价:油价跌金价跌(黑金与黄金,同涨同跌)
6.政治与战争:国际政治、政策和战争的变动
7.其他贵金属价格
8.商品、原物料价格:通货膨胀因素
9.季节性变动
10.经济景气循环
.
这当中最重要的就是黄金的供给与需求,是最大影响变数:
一、影响黄金供给的因素
全球目前大约存有13.74万吨黄金,而黄金年供需量大约为4,000吨左右
(一)矿
矿为黄金最重要的来源,近几年来黄金的供
应约有70%来自矿生产。一般来说矿产为无
弹性的,矿产的产量对金价的反应常有延迟效
应,特别是19-1980年的大多头市场中,纽
约商品 (COMEX)黄金期货暴涨至每盎
司875美元,不过产量直到1981年均无重大改
变,1983年后才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二)抛售
的抛售为三个供应来源中影响力最大且
最快的,特别是前苏联在谷物收成不佳的年
度中,常有抛售黄金换取外汇的动作。此外
国际货币基金也是抛金的要角之一。
(三)金屑回收
随著19-1980黄金市场的炽热,金屑回收亦
成为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
(四)黄金生产国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的变动状况
在这些国家的任何政治、军事动荡无疑会直
接 影响该国的黄金产量,进而影响全世界黄
金供给。尤其是主要的黄金生产国南非、澳
洲等的政局稳定性。
黄金市场常被称为需求带动型市场,意思为需求的变动对金价的影响力大於供应的变动。而黄金的需求与黄金的用途有直接的关系。
.
二、影响黄金需求的因素
(一)黄金实际需求量(珠宝业、工业等)的变
化。 一般来说,世界经济的发展速度决定了黄金的
总需求量,例如:在IC晶片领域,越来越广泛使用黄
金;在医学以及建筑装饰方面等,尽管科技的进步使
得黄金代替品不断出现,但黄金以其特殊的金属性质
使其需求量仍呈上升趋势。而某些地区因局部因素对
黄金需求产生重大影响。
(二)保值的需要
黄金储备一向被央行用作防范国内通货膨胀、调节市
场的重要手段。而对於普通投资者,投资黄金主要是
在通货膨胀情况下,达到保值的目的。在经济不景气
的状态下,由於黄金相对於货币资产保险,导致黄金
的需求上升,金价上涨。例如:在二战后的三次美元
危机中,由於美国的国际收支逆差趋势严重,各国持
有的美元大量增加,市场对美元币值的信心动摇,投
资者大量抢购黄金,直接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破产。
1987年因为美元贬值,美国赤字增加,中东形势不稳
等也都促使国际金价大幅上升。
(三)投机性需求
投机者根据国际与国内形势,利用黄金市场上的金价
波动,赚取差价。
如有未尽事宜,请各路高人补正。
巴布亚新几内亚波尔盖拉金矿床
1.地质背景
波尔盖拉(Porgera)金矿位于巴布亚新几内亚山峦起伏、森林茂密的中西部芒特哈根镇北西西约130km处。该矿床是以侵入体为中心的金银矿床,在沃鲁沃里(waruwari)Ⅶ为号矿带,属高品位低硫化浅成热液矿床。
该矿床与许多侵入到白垩系含黄铁矿钙泥质和炭泥质沉积岩中的中中新世镁铁质侵入岩有关,侵入岩为钠质和碱质的。沿北东东向的罗马内(Roamane)断层是Ⅶ号带的主要控矿因素(图10-20),断裂作用控制着矿体分布。矿区内热液作用强烈。构造角砾岩发育广泛,特别是在Ⅶ号带中,构造角砾岩逐渐过渡为有网状裂隙的岩石。
早期普遍蚀变矿物为绢云母、白云石和黄铁矿,在深部还有硬石膏。这是一套被脉和细脉控制的石英-钒云母-碳酸盐-黄铁矿蚀变叠覆的矿物组合。早期蚀变伴有黄铁矿、闪锌矿和方铅矿的富硫化物网脉,尤其是在沃鲁沃里段的侵入岩接触带和角砾岩附近(图10-20)。金大多呈固溶体产在含砷黄铁矿中,难选难炼。高品位易选易炼的金与硒化物伴生,在与第二个蚀变矿物组合有关的浅成热液脉和细脉中,硫化物含量低得多。易选易炼的金矿石多产在Ⅶ号带中(图10-20)。表生氧化作用大多不超过几米深。
图10-20 巴布亚新几内亚波尔盖拉金矿图
(引自G.A.Handley和D.D.Henry,1990)
图中示出了叠覆在低品位、与侵入岩有关的网脉矿床之上的高品位、受断层控制的低硫化浅成热液Ⅶ号带
波尔盖拉矿床的地质储量为1.18亿t,平均品位为Au 4.7×10-6,即含金555t,边界品位1.5×10-6。这个总储量中包括Ⅶ号带中可露天开的储量456万t(Au 5.0×10-6),可地下开的储量590万t(Au 27.0×10-6)。
2.勘查与发现
20世纪30年代,澳大利亚官员在巡查期间,发现有人在流经矿床南侧的小河(图10-20)里淘金,1938年首次报道波尔盖拉区有金。1948年掀起了一次小小的找金“热”,但后来证明金矿不多。50年代和60年代,在一些小河及其阶地上(主要是支流阶地上)淘出了少量砂金。此后芒特艾萨矿业公司于13年收买了砂矿矿地,并开始有组织地淘金。但流槽矿结果令人失望,只维持到年。
波尔盖拉区的首次地质工作是1948年晚期由澳大利亚矿产局进行的。结果在沃鲁沃里山圈出了岩金矿化和蚀变闪长岩的位置。1964~1966年,布洛洛金公司(普莱瑟开发公司下属的一家子公司)对沃鲁沃里段进行了勘查。它对沃鲁沃里段进行了填图并进行了1070m的刻槽取样;接着打了7个垂直钻孔和6个倾斜钻孔,总进尺7m。所有钻孔打到的都是低品位矿石,Au<1×10-6,于是终止了工作。60年代,澳大利亚矿产局的一位地质学家考察了波尔盖拉区几次,对沃鲁沃里区进行了填图,并对布洛洛金公司所做的工作给予好评。
1967~1969年,卡奔塔利亚勘探公司(芒特艾萨矿山的一个勘探子公司)买下了波尔盖拉区的探矿权,公司挖了11000m的探槽,同时进行了填图和6700m的刻槽取样,但没进行钻探,因为相对于当时的金价来说金品位很低。1969~10年,安纳康达(澳大利亚)公司买下了矿地,并在沃鲁沃里和兰布莱段进行了填图,检查了1300m的刻槽取样结果,随后打了7个倾斜岩心钻孔,总进尺1833m。7个钻孔中有6个含Au(3~4)×10-6。于是卡奔塔利亚公司决定与阿纳康达公司联营,但所有权问题没有解决。10~14年,波尔盖拉矿地被兰布莱公司买下,它与金伯利证券公司成立了联营公司。卡奔塔利亚公司在联营公司中占1/3的股份。他们在沃鲁沃里山下掘进了两个平硐(总进尺326m),并从主平硐中掘进了两个平巷,以检验阿纳康达公司打的钻孔得到的>10×10-6Au值,并证实了一个窄的高品位矿带。虽然当时的金价为150美元/盎司,但冶炼有困难,因此工作就此作罢。
15~18年,普莱瑟公司买下了兰布莱和金伯利公司拥有的岩金矿地的2/3开权。公司进行了地质填图、5000m的地表刻槽取样和270m的地下刻槽取样。此后又打了6个倾斜岩心钻孔(总进尺949m),以检验沃鲁沃里段的金品位的连续性。当时已在那里求出了平均金品位约3×10-6的矿石储量1000万t。取自平硐的大样表明,用直接氰化法处理,金的回收率<50%。这时普莱瑟公司又就参加波尔盖拉项目问题与统一金田(澳大利亚)公司(接着与雷尼森统一金田公司)进行了协商。统一金田公司在参加波尔盖拉项目之前集了地下样品,并在其南非的母公司的实验室用氰化法进行冶炼试验。结果比以前得到的结果更好,于是在19年成立了普莱瑟公司、芒特艾萨和统一金田公司三家组成的联营公司,由普莱瑟公司具体操作。联营公司在南沃鲁沃里段进行了详细地质填图,在沃鲁沃里段和以前阿纳康达公司调查过的地区以东打了10个倾斜岩心钻孔,在兰巴里段打了3个倾斜岩心钻孔。总进尺为3631m,其中有248m打到含Au 3.0×10-6的矿层和50m含Au 28.3×10-6的矿层,证实沃鲁沃里段有一个可能较好的矿床。
1980年,波尔盖拉联营公司进行了区域性地质调查、河流沉积物地球化学调查和航空磁法测量,但没发现另外的矿化侵入中心。沃鲁沃里矿化范围主要是通过直升机支援的钻探工作圈出的,钻探工作包括间距为60m×60m的43个倾斜岩心钻孔,但这个间距太宽,不足以对钻孔之间的金品位进行对比。这些钻孔中有一个打到了124m含Au 14.8×10-6的矿层。1981年,在沃鲁沃里段又打了间距加密到30m×60m的71个钻孔,总进尺19603m。最后一个钻孔打到了92m含Au 9.9×10-6和含Ag 81.5×10-6的矿层。沃鲁沃里段的地质储量为4500万t。但预可行性研究表明,如果用露/焙烧氰化法每天处理15000t矿石则无利可图。此后继续进行了冶金研究并开始进行环境调查。
1982年,为了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加强了鉴定高品位、近地表金矿和更有效的冶金方法的工作。在对整个矿化系统进行系统地表重新取样的最后几天,在沃鲁沃里段东北的罗马内断层的难以攀登的绝壁上,发现了以前没记录过的“明金”和含金异常的岩屑。于是打了6个岩心钻孔,第一个钻孔打到了40m含Au 13.2×10-6和含Ag 58.1×10-6的矿层,其余的打到了20~60m含Au>4×10-6的矿层,从而发现了Ⅶ号带(图10-20)。事后认识到,以前打的几个钻孔已经打到了Ⅶ号带,但没从成因上把它同罗马内断层联系起来。对沃鲁沃里段的矿石来说,在用氰化法处理前,用加压氧化焙烧是可取的处理办法。虽然沃鲁沃里段的6个矿化带都含Au>4×10-6,但其他经济评价指标表明,日产2000t的露场难以赢利。
1983年,钻探工作集中在Ⅶ带,以便更好地确定首选场的场址和集供小规模冶金试验用的样品。这些样品是些多余的岩心,按矿石类型进行了仔细分类。第一个钻探并未圈出深部的或沿走向的Ⅶ带,所以年又打了42个钻孔(总进尺9116m),在深部发现了高品位矿石(24m含Au 80.1×10-6和含Ag 111.5×10-6的矿层)。1985年,对这个高品位矿化带进行了间距30m的更详细的钻探(88个钻孔,总进尺25770m)。同时,小型试验厂证明对硫化物精矿(这些精矿是对沃鲁沃里段的27t矿石样品浮选后得到的)进行加压氧化是有效的。1986年在Ⅶ带中掘进了1.6km的平硐,以便在1987~1989年期间探明是否存在高品位亚带。
20世纪80年代中期,进行了几轮地面物探。磁法和VLF电磁法有助于确定岩石类型和构造,前者还更好地确定了兰巴里段的含金磁黄铁矿脉。也进行过地面和孔中脉冲电磁测量,试图圈出Ⅶ带中的导电体。但和激发极化测量一样,所圈定的界限都在该带大部分是已知的范围内。
1988年终于得到肯定的可行性研究结果。第二年,巴布亚新几内亚获得了其10%的股权。1990年早期,联营公司制定了分期开发。1990年完成的第一期是用地下法开Ⅶ带的高品位矿石,用重选(现在不用了)、浮选和氰化物浸析 CIP法回收金,日处理矿石1850t。1991年中期,后者被引进的3个高压釜对难选难炼的浮选精矿进行加压氧化代替,而前者由在沃鲁沃里段进行露天开代替。后来的扩建使选冶能力达到目前的每天8500t,其中约有一半是地下开的矿石。1992年的金产量最高,达到149万盎司(46.3t)。这一年的早期,巴布亚新几内亚通过强迫联营公司的每一方让出5%的股本使其股份增加到25%。目前,波尔盖拉矿床仍在继续加速进行钻探。
3.小结
挖探槽,继之以地质填图和取样,是波尔盖拉区找矿的最有效方法。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并未广泛使用。因为地形太陡,各种物探方法也未对找矿做出多大贡献。多次的钻探“会战”,创新的选冶技术和面对一系列负面经济评价而不灰心丧气,是波尔盖拉取得成功的关键。
从在波尔盖拉区沃鲁沃里段首次系统找金,到最终从原生矿床中生产金,花了近27年的时间。但是,如果从发现Ⅶ号带的高品位矿石(它对波尔盖拉矿床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到生产算,只花了6年时间。
黄金是哪个朝代发现,什么时候开始当作货币使用的。
黄金是史前发现的,前6世纪至前1世纪黄金开始被人们以货币的形式使用。
相关介绍:
金在史前时期已经被认知及高度重视。它可能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被用于装饰及仪式。早在前2600年的埃及象形文字已经有金的描述。
最早已知使用金作货币的地方为吕底亚,在前700年吕底亚便以银和金作合金的形式制成钱币。在前6世纪或前5世纪期间的中国,一种称为郢爰的金币在楚国 流通。
扩展资料
前1世纪至2世纪开黄金的技术在此时得到提升。古罗马人发展出一种利用水力矿(hydraulic mining)来大型开金的新方法,特别由前25年开始在伊比利亚半岛及由150年在达西亚行省开始使用。
在当时,黄金的主要用途在于制成首饰,而金币的使用比希腊亦更为普遍。首饰的主题主要由描绘神话变成较平凡的几何图案。
在东罗马帝国的初期,纯金的首饰开始加入宝石的元素。其主题主要是歌颂教会及国王的权力。此时黄金打制技术达到一个高峰。
百度百科-金
建国以来的叛徒!
1.刘连昆叛逃
1992年11月台湾军情局第六处副处长庞大为前往广州与刘连昆会面,吸收刘连昆加入台湾军情局,代号“少康二号”,并授予刘连昆国军少将军衔,成为第一位在两岸同时拥有少将军衔的间谍。
1996年解放军大规模军演,两岸剑拔弩张。而刘连昆则在军演开始前的三个月就将相关情报提供给台湾军情局。
2.刘广智叛逃
刘广智 空军指挥学院院长,刘广智为在职正军级军官,也是少将,且为全国人大代表,地位显然比刘连昆高。
空军指挥学院同时拘留的还有该学院处长王某,他负责接收刘广智出卖情报后所得的金钱。身为空军装备部军官的刘广智儿子也同时涉案被捕。主要是向台湾提供苏27、苏30等解放军主力战机的部署及训练。
3.徐峻平
中国总参谋部军情局美洲司司长,大校军衔,2001年叛逃美国,徐峻平在北京外交圈很著名,专门负责联络美国驻北京大使馆武官,并在中美高层会议中任翻译,2001年12月赴美时与CIA联络後叛逃。
徐峻平叛逃内幕很复杂,其严重性比海外报导的还要大。徐峻平真实身份是总参谋第二部(军方情报部门)的高级特工,其上司即是最近因牵连远华走私案而判刑的总参二部部长,徐峻平是军方海外情报工作的一名核心人员。
扩展资料:
刘连昆叛逃经过
刘连昆(1933—1999),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解放军总后勤部军械部部长,正军级,少将军衔。1989年台湾军情局局长殷宗文利用大陆地区扩大对外开放的契机,将大批以“台商身份”为掩护的情报人员派往大陆。。
在1992年11月派军情局第六处副处长庞大为加官一级以少将身份前往大陆,争取刘连昆。庞大为进入大陆广州,住进广州白天鹅宾馆后,安排会面的邵正宗即通知了刘连昆。广州之会,台湾方面告知了刘连昆的待遇、联络方式、重点工作,并授予刘连昆国军少将军衔。
刘连昆被台湾策反后,提供了大陆大量的重要军事情报,尤其是1996年3月台湾“总统”大选期间,大陆军事演习的情况。刘连昆后来身份暴露,当时台湾岛内舆论认为肇因一方面是由于军情局内部人事倾轧、争功,过度运用刘连昆,另一方面李登辉当年的言论也加快了刘连昆的暴露。
1999年以刘连昆、邵正宗为首的间谍组织从事着台湾军情局改制以来最重要的情报行动被大陆方面侦破。该行动被台湾“国安局”局长丁渝洲形容为军情局的“镇山之宝”,这项行动正是“春风”的核心。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刘连昆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军方叛逃[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