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下跌中国专家_油价下跌中国专家讲话
1.国家油价下调!油价能回到6元时代吗?
2.中国发现了50亿吨石油,被称为第二个“大庆”,是哪里?
3.现在中国的哪些东西下跌了?
4.油价上涨影响经济 中国如何应对国际油价大涨
国家油价下调!油价能回到6元时代吗?
在经历了今年国内油价“十涨一跌”之后,国际原油价格迎来了今年罕见的“5连跌”。布伦特原油从125美元/桶的最高点下降至111美元/桶,创下6月份以来油价新低,预计国内成品油价格在下一个调整窗口也会迎来年度的第二次下跌。可能许多人都在幻想着,这是一个开始,油价或许已经见顶,不久就会掉头向下,重返“6元时代”。
油价还能回到“6元时代”吗?答案是中短期内适度回落是可能的,但大概率是不会回到6元的起点了。
先从国内看,要知道,这些年国内油价的调整规律就是国际原油涨价,国内成品油就涨价;国际原油降价,国内成品油就小幅降价或者不降价。
看看2008年的时候,国际原油价格最高去到147美元,那时候国内成品油价格才是每升6元左右。如今国际原油价格不过是冲到120美元一线,但国内成品油价格已经向10元/L冲刺了。
为什么?专家给出了权威的解释,不是现在的油价太贵,而是因为2008年那个时候我们国内的油价太低了,国内的“三桶油”都是亏损经营的,都要靠巨额补贴活着。所以才有了后来的成品油调价机制,慢慢让国内油价与国际接轨。即便如此,如今的“三桶油”虽然经营状况有改善,但仍然还是在亏损边缘的。
因此,借着这一轮油价上涨的势头,正好可以对国内偏低的油价做出调整。油价起起落落是正常的市场调整,可以回到“不太贵”的8元、7元时代,但不太可能回到“超便宜”的5元、6元时代。
从国际上来看,全球的通胀、美联储加息、俄乌战争等等因素都在助推着国际油价在高位运行,有下跌的可能,但没有回到原点的动力。
目前的国际原油市场,需求大于供给。俄乌战争爆发后,俄罗斯这个重要的石油生产输出国被强行逐出了国际大宗市场,导致国际油价走高。
美国虽然有着丰富的页岩油,一度依靠页岩油将国际原油价格上限降至每桶120美元。但美国国内目前通胀和加息压力高企,让页岩油生产商根本没有动力去进行扩产,不扩产就稳不住原油价格。
中东的兄弟们手握着原油储备静观其变,欧佩克在石油减产上还没松口,就等着跟太平洋对岸谈条件。
这样的国内国际形势条件下,想要国内油价回到6元时代,除非出现重大变故导致全球石油需求迅速大幅缩减,就像2020年疫情首次爆发时一样,进而国际原油价格重挫,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但别忘了,我们国内油价调整还有一个保护机制。当国际油价低于30美元时,国内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就会触发下跌保护,也就是说原油价格即使继续下跌,国内汽油价格也不再下跌。因此,油价回到6元时代是完全不可能的!
中国发现了50亿吨石油,被称为第二个“大庆”,是哪里?
引子
《左传》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由此可见,“中华”这个词汇表达了祖辈对我们美好的希望与信心,表明了中华儿女自古以来传承的美好品质。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我们中华民族的儿女赖以生存的是这片物产丰饶的土地。她慷慨地馈赠给我们一切需要的物资,让我们能够顺利地一代又一代地繁衍生息。
《经济学解说》将定义为人类生产生活的消耗品。其中的自然就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不可多得的宝物。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中必不可少的有很多,其中煤、石油、矿等是最珍贵的不不再生。
提起石油,相信第一个浮现在大家脑海中的油田就是大庆油田。大庆油田曾经是中国人最骄傲的石油发现,供给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发展所需的能源。不过更加令我们自豪地发现已经出现了,中国强势崛起的城市!发现了50亿吨石油,被称为第二个“大庆”!那就是庆阳油田。
庆阳,被誉为中国最有潜力的油气城市,那里拥有五十亿吨的油气。不同于甘肃地区的其他城市,庆阳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一个极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那就是鄂尔多斯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坳陷和渭北隆起交界地带这个特殊的地域为庆阳提供了丰富额矿产。这里的储存量十分罕见,可以说随处都是点石成金。二零一六年时的中国,人们生产生活所需要的四分之一的天然气和五分之一的石油都来自于这个地方。
根据资料显示,庆阳地区的石油与天然气的总存储量为四十八亿吨,占了鄂尔多斯盆地地区总储存量的百分之四十一,特别是探明石油地质总量为十二亿吨。更加值得我们骄傲与自豪的是,根据我国国土部发布的最新消息来看,如今庆阳地区又增加了两个新的亿吨级别的油田,那就是环江油田和南梁油田。此外,除了石油,安庆在天然气和煤炭方面也是十分丰富的,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供给支柱。不过相比于石油的存储量,这两种的数额就有点相形见绌了。
众所周知,迪拜是中东地区最富足的城市,这里不仅汇聚了世界上最顶尖的奢侈品与收藏品,还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星级酒店、购物广场和最高的摩天大楼。有的人打趣说:去迪拜即使是捡垃圾也可以一夜暴富,就连报废的车都至少是法拉利。更有不少人相信迪拜遍地都是金子,为了可以发财毫不犹豫地去往迪拜迪拜,就是有钱的象征,就是奢侈的代表,迪拜之所以在大家印象里这么有钱,最主要的原因也是那里的石油十分丰富,世界各国,特别是欧洲国家都曾极度依赖迪拜供给的石油。
按照如今这个情况,中国人的心中燃起了非常热烈的希望,是不是我们马上就要变成第二个迪拜了?其实不然。不少专家甚至网友都纷纷表示:拥有不代表拥有金钱。即使有再多的石油,但身为亚洲大国,中国的石油消耗量非常庞大,再多的也仅仅是足够我们国家自己使用,根本不可能有富裕的进行出口贸易。
的确,从马路上熙熙攘攘的车流和每到高峰期的堵车我们就能轻易判断出:中国社会对于石油的需要量是多么庞大。马路上的每一辆汽车的运行都需要石油的补充,而现在家家户户几乎都拥有自己的车子,甚至不止一辆。这种生活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车子成为了每个家庭的必需品。而且根据预测,这种趋势并不会减缓,马路上行驶的汽车依旧会越来越多。
更有网友对于这件事情做出了非常“犀利”的回答,那就是:中国的石油再多,中国的油价也绝不可能下降!的确,即使发现了再大的油田,即使石油的储存量再大,油价下跌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这是因为石油是珍贵的不可再生能源,是真真正正用一点少一点的。
结语
其实,不可再生也并不是完全的不可再生,它指的是在被人类消耗后,这样的需要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才可以再生,因此,对于人类发展来说,他们几乎是不可再生了。对于这样的,身为地球的一份子我们一定要尽全力珍惜保护,合理利用,不能造成一点浪费。因为每失去一点这样的,可能都会对人类社会发展造成非常巨大的影响,影响人类接下来的生产生活。
现在中国的哪些东西下跌了?
虽然主要的经济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经济仍然保持强劲增长的势头,但是有证据表明中国经济有可能失去了我们原先所预期的经济增长动力。证据如下:机械进口的增长势头已经减缓,今年的石油和商品消费增长明显落后于预期。高速公路里程增加量减少,同时,经理人购买指数趋于谨慎。 我们认为,从现在开始,中国因素成为了商品市场上的负面因素,因为中国的经济周期和投资周期已经掉头向下。我们并不是否定全部的增长预期,这是因为房地产市场并不崩溃,但是我们建议投资者为中国的需求增长减缓做好准备。 我们建议,投资者不要将中国的GDP增长作为中国商品需求增长的方向性指标。中国也将面对新一轮的电力严重紧缺,但是不会如去年夏天那样需要大量的柴油发电机,因为更多的燃煤发电机已经投入使用。我们看多中国经济对铜的需求,因为在电网建设上的巨大投资将促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铜进口国。 中国的需求为什么谨慎 以我们目前的观点来看,如果你是一个商品供应商,同时,你看到了中国经济的统计数据就认为中国的需求仍然非常强劲,但是,你很可能会惊讶于中国对商品需求量的下降。我们认为,尽管中国经济在今年第一季度实现了9.4%的增长,上半年GDP增长出现了9.5%的增长速度,但是,对于商品市场来说,中国经济是一个渐渐缺乏动力的因素,而且动力衰减的速度有可能比目前市场所预期的要快。这种衰减并不会从阅读统计数据中显示出来,这是因为受到了去年四月底那次严厉的紧缩政策对统计基期的影响。事实上,我们预期,在未来几个月里,工业生产、投资和信贷增长的年增长率(对于我们来说,形成我们自己经过季度调整的月度数据系列,是因为国家统计局仅仅非常粗略地公布年度数据),然而,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中国经济的活跃性正在下降。 机械进口增长已经急剧下降,这说明了中国的投资周期开始转向下降通道。有一些坊间传闻表明现在的工业投资已经完成或者接近完成,新开工的投资项目明显减少。换句话说,中国的投资周期开始反转同时也就意味着投资周期进入了后期,对机械的需求很有可能会减少,尽管GDP的增长仍然保持强劲的势头。 自从今年初以来,国内对商品的需求已经处于疲弱的状态。有分析人士认为这是投资周期的修正,但是我们认为,在最近几个月里,房地产前景的突然调整扮演了决定性的因素。自从2003年就开始繁荣的房地产市场引起了对国内建筑材料的巨大需求,相关价格迅速上涨,这就引发了相关行业的生产能力迅速扩张,商品市场也就开始迅速繁荣,但是,我们认为,现在的心理状态已经发生了改变。 其他方面的证据:美国供应管理协会(USISM)新指数表明在过去的12个月里的全球需求减弱;中国经理购买指数正趋于谨慎;在过去的两个月里,中国国内的学者非常担心中国经济是否会进入通货紧缩的状态。 投资周期走向结束 我们并不是对中国经济的增长前景持负面看法。事实上,我们相信中国经济正在接近软着陆的阶段,因为投资周期已经进入了自然适度的承受阶段。我们坚持我们的观点,中国经济的风险已经从先前的宏观调控转向了上海的房地产。一般来讲,因为对宏观调控和生产能力过剩的担忧,新开工的投资项目数量和规模已经大大减少,所以,一旦现有的投资项目完成之后,固定资产投资对自然以及商品的需求将会迅速下降。我们认为,这个进程已经在行进中,但是受到了去年四月份统计基期中严厉的宏观调控措施的巨大影响。 同时,尽管受到了近期人民币兑换美元升值的影响,中国的出口行业还是保持了非常强劲的竞争力。外部领先指数表明全球经济的需求是适度的而不是崩溃性的下降,所以,我们预期中国的出口增长将会实现15%的年增长率,而今年上半年的年增长率实现了32.6%。在过去两个月里,中国的贸易盈余快速扩张带来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我们预期,在今年接下来的日子里,中国每个月的贸易盈余至少将会是100亿美元,这应该会积累950-1000亿美元的贸易盈余,同时,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将会达到1400-1450亿美元,这将占到中国今年全年GDP的7.3%。而在2004年这一比例为4%,规模为687亿美元。 贸易盈余规模的迅速增加对中国的需求疲软起到了弥补的作用,同时对中国的GDP增长起到了正面的作用。旅游行业有可能会有点疲软,但是汽车行业的销售在过去的两个月里出现了增长加速。如中国全国的房地产市场不发生崩盘的话,我们预期,在投资周期走向结束的过程中,私人部门的消费并不会下降。在现在这个时候,不论是就业还是收入的增长都会不显示出衰退的迹象。上面的惊讶有可能来自农村消费的增长,这正是农业产品价格和农民工人工资不断增长的一个结果。农村收入已经出现了一个跳跃性的增长,这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是没有出现过的,但是到目前为止,农村的消费是否会大幅度增长还有待观察。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估计中国的投资增长从今年第一季度的年增长率43%降低至明年第三季度的年增长率12%。在同样的时期内,我们认为中国的GDP年增长率9.8%下降到7.8%。我们建议,投资者不要用GDP的增长率来推断中国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化。这是因为以下原因:一是GDP的增长可以由目前急剧增长的经常账户盈余来支撑,这是因为国内对外部进口的需求减少了;二是GDP不能说明投资周期是否处于不同状态,而投资周期才是影响机械和商品需求变化最重要的因素;三是房地产行业仅仅占了中国GDP的一小部分,但是它对商品需求的影响却更大一些。 需求:石油减少 铜增加 为什么今年的电力短缺没有像去年一样导致石油消费增加?中国的电力短缺已经成为促使石油市场油价走高的一个重要因素。今年,中国经济仍将面对严重的电力短缺问题,在用电高峰期大约缺电2500万千瓦时。已经有超过10个省提出要进行用电量配给制度,31个省中还有24个也将进行某种形式的用电配给制度,以此来抑制用电短缺。但是,在我们看来,今年虽然电力日益短缺,可对石油的需求却令人失望。去年夏天,当中国缺电3000万千瓦时,大量企业难以从国家电网得到充足的供电,不得不依靠柴油发电机来进行生产,因此造成中国大量进口石油。 今年,中国的电力短缺仍就是石油市场的一大主题。然而,今年的情况与去年有两大不同:一是去年的电力短缺出乎人们的意料,以至于不得不用柴油发电机应急。今年虽然仍会使用柴油发电机,但是由于大量燃煤火力发电站已经建成,柴油发电机的使用范围很可能会缩小。第二,中国的经济活跃程度正在降低,尤其在投资、钢铁和铝业生产领域。尽管被一个较低的统计基期所掩盖,我们仍发现投资正在适度增长。但在投资增长的最高峰,与居民有关的电力消费仅占中国全部电力消费的23%(工业消费占74%)。尽管今年电力持续紧张,但中国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已大不如去年。 为何铜价异军突起?由于电网的建设投资规模庞大,中国从现在起到2020年每年将投资1600亿-3000亿元人民币(合190-360亿美元)用于电力传输建设,预计到那时超高压电网建设就将完工,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电力分析专家AngelloChan如是说。而这笔大规模投资的30%以上将用来购买架设电缆的关键材料——铜。中国到目前为止是国际市场上铜的最大买家,这对铜产业绝对是一个极大的利好消息。中国对铜的需求是由于其巨大的产业瓶颈所造成,这使铜产业不会受到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
油价上涨影响经济 中国如何应对国际油价大涨
根据这项备忘录,两大企业与南非索沃公司合作将在陕西和宁夏建设两座煤炭间接液化工厂。在全世界石油紧张的情况下,我国石油替代已提上日程。 我国应该如何应对国际油价持续上涨,确保国民经济平稳发展和百姓生活少受影响呢? 石油涨价导致连环影响 石油涨价的影响形成这样一个链条:油价上涨通过进口、零售等影响消费;又通过成本和效益影响投资;通过环境和成本影响出口。从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石油集团的专家严绪朝说,从拉动我国国民经济的三驾马车看,油价上升将使消费和投资减少,出口下降,因而使国民经济受到不利影响。有关专家对我国1993年至2000年的GDP、石油进口数量和价格波动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结果认为:油价每上涨1%并持续一年时间,将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平均降低0.01个百分点。 我国每年进口石油约用汇350亿美元。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中心油价研究室主任单卫国说:“油价上涨不仅增加了国家外汇支出,而且增加炼油加工及运输成本,影响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以及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成本增加。” 价格上升,还会形成对消费的抑制因素。中国海洋石油公司专家单联文说,比如汽车消费———如果油价上涨,买车的人会减少,进而对汽车消费形成制约。从出口方面来看,石油价格越高,下游产品生产成本增加;出口产品竞争力下降,出口会受到很大影响。 取多项措施降低影响 “短期最该做的是让消费者感受到油价上涨特别重要。”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冯飞说。中国石油集团的专家严绪朝认为,针对企业,要进一步加大国内油气勘查开的政策扶持力度。在国家石油安全方面,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的孟春认为,我国需要建立的相应机制是:加紧建立和完善中国的期货市场,以远期合同交易方式降低近期价格风险;在国际购中加强协调,争取对我有利的价格;建立能源安全保障体系应对各类风险。 在法律层面上,胜利石油管理局局长曹耀峰建议,国家加快石油天然气立法进程,建立健全对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生产、储运、使用等全过程的管理。 但更多专家关注的是我国中长期对策:加快石油战略储备建设,是保证我国石油安全必不可少的措施;除石油外,应当努力发展天然气、核能、水电等,建立能源的多元化格局;积极探索煤变油技术的市场化;继续推行石油进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提高燃油效率;提升我国在国际油价形成中的影响力等等。 与专家们相呼应的是,国土部有关加强加快勘探开发的报告被院批准;三大石油石化企业承担的四大石油储备基地建设速度加快;私营企业不声不响地进入到石油炼化甚至储备领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加快推动我国“煤制油”替代项目的落实……各项应对措施正在落实中。 冷静判断世界石油形势 世界油气潜力巨大,但分布不均。权威机构分析,2002年世界油气剩余探明可储量分别为1427亿吨和155.78万亿立方米;当前石油剩余可储量至少可持续供应39年以上,天然气可供应60年以上。从国家分布来看,石油分布不均衡,欧佩克国家的石油剩余探明可储量占世界的78.2%,储比高达82年。 中石化经济咨询专家朱和说:“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石油需求剧增,从而带动整个地区石油消费由1985年的5亿吨增至2002年的9.92亿吨,约占同期世界石油消费增长量的67%。” “世界石油的争夺将更加激烈;争夺的热点地区在中东、里海、西非等地区。由于里海、西非等地区石油储量有较多的发现,且比中东地区局势相对平稳,里海地区又靠近欧、亚两个消费市场,因此国际石油公司对上述两个地区增加了投资,加大了勘探开发的力度。”胜利石油管理局油气战略专家说。 孟春认为,世界中长期油价将在波动中逐步上升。总体看,油价走高是长期趋势。近期看,被扭曲的价格经过市场的调节和各方力量的较量后将会缓慢回落,但回落的空间十分有限。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