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瓜达尔港有何价值?

2.新疆西藏自驾D16,羌塘无人区

3.简述我国油气勘探史

4.咨询一下从克拉玛依到乌鲁木齐物流的运费标准和油价

瓜达尔港有何价值?

今天新疆的油价-今天的油价喀什多少

中国援建、中国企业中标运营的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已于2016年11月13日隆重开航,这无疑是中巴经贸合作和整个中巴经济走廊的标志性项目。作为建设方和运营方的母国,我们当然希望这个港口能为巴基斯坦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从而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但这个港口与中国能源进口基本无关,无论从安全性还是从经济性衡量,“中东—瓜达尔—中国”油气运输路线都不具备合理性。

“中巴油气管线”构想的倡导者们宣称,波斯湾油气在瓜达尔港上岸,通过陆路输往中国,比全程海运输往中国的路程缩短85%,而且可以破解中国能源进口安全的“马六甲困局”; 2015年春节前后,一篇题为《巴基斯坦第三大港口4月运营我国石油运输线缩短85%》的报道在网上不胫而走,这种说法基本前提概念和结论都属误导;事实上,无论是从安全性还是从经济性衡量,“中东—瓜达尔—中国”油气运输路线都不具备合理性。

“中巴油气管线缩短波斯湾油气输华路程85%”之说基本前提概念错误在于忽视了中国是个国土广袤的大国,且区域发展落差显著,人口、经济活动、石油天然气消费大多数分布在远离新疆的东部沿海和中部,波斯湾油气海运到达中国港口就是直接到达中国主要消费市场,倘若取道瓜达尔港运到喀什,则还需要经过4000公里-6000公里管道、铁路转运方能抵达东部和中部消费市场,实际运输路程绝无可能缩短85%。

同时,也正是由于以高成本陆路运输取代低成本、大运量海路运输,即使不考虑由此而增加的安保成本,“中巴油气管线”构想也注定是不经济的。在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即使是在地形条件不复杂地区建设的油气管道,其投入产出比也低于海运。同样是20亿美元投资,用于管道大约可建成1000公里输油管道,年运输量3000万吨;用于海运,则可以建造20艘超大型油轮(VLCC),年完成运输量4000万-6000万吨;两类资产的流动性更是差距悬殊。

中国海路油气运输全程基础设施已经大体齐全,但想象中的“中巴油气管线”相应基础设施需要白手起家从头建设,东道国巴基斯坦目前就连稳定的电力供给也不能保证,尚待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下的一系列发电项目为他们化解这一难题,何况从瓜达尔到喀什需要翻越海拔五六千米的喀喇昆仑山口,这条想象中的管道需要建设功率超大的泵站,还需要为高原地区的管道提供额外的加热、保温设施,耗费的投资就更高了。

入境之后,从喀什到东部、中部主要消费市场的管道也需要再穿越数千公里沙漠戈壁,建设成本同样远远高于一般平原地带。

在运输成本方面,想象中的中巴油气管线同样不能与海运相比。有日本学者曾经如此描述现代超大型油轮运输成本之低,声称沙特原油到日本运输堪称“零成本”,波斯湾近乎日本的“本地油田”;今天,波斯湾原油至中国东部沿海海运成本之低,同样使得波斯湾犹如中国东部的“本地油田”。

根据2010年2月安德鲁·埃里克森和加布里尔·柯林斯研究报告《海运进口的现实和战略后果:中国的石油安全管道之梦》的数据,油轮从沙特拉斯塔努拉至宁波7000公里海运运费为1.25美元/桶。按1吨折合7桶计算,折合8.75美元/吨;再按2016年11月22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6.8779元折算,约合人民币60.1816元/吨。倘若未来非洲东海岸油气能够供给中国,海运成本与此大致相当。相比之下,同一份报告估算结果认为,通过想象中的中巴石油管线运输石油,入境1000万吨/年的运输量运输成本就比海运高10亿美元,亦即每吨运输成本高100美元。

再加上从新疆至内地主要消费市场运费,合计运输成本接近1000元/吨,等于沙特-宁波海运原油成本的16.6倍。2016年11月22日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49.09美元/桶,按1吨折合7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6.8779元计算,约合2363.4528元/吨,想象中的中巴石油管线运输成本达到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的42%,海运成本相当于国际市场油价的2.5%,通过中巴石油管线运输的原油市场竞争力之低下,可见一斑。

同时,随着美国油气出口增长和新巴拿马运河通航,全球油气贸易运输线路正在悄然调整,除波斯湾和非洲油气之外,中国东部海港还可以同时以有竞争力运输成本接受来自美国、委内瑞拉的油气,未来可能还会加上巴西盐下层油气,从而提高其设施利用率,降低分摊成本。

考虑到委内瑞拉石油储量超过沙特,巴西盐下层油田又被视为新千年以来世界最大石油发现,其储量保守估计约为500亿桶,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油气研究中心2015年报告称,其可采储量有90%可能达到1760亿桶,10%可能达到2730亿桶,国际能源署《2013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告甚至预测2035年巴西石油产量将占全球新增供应量的三分之一;倘若尼加拉瓜运河能够建成,这条运输线路的流量和成本还会更有竞争力。相比之下,瓜达尔路线做不到这一点,从而更恶化了其成本劣势。

从安全角度讲,所谓“马六甲困局”很大程度上只是一个伪命题。这个概念最初问世于冷战时期的日本,当时日本油气能源供给高度依赖于波斯湾,其盟友美英西方国家控制着波斯湾油源的安全命脉,假想敌苏联海军唯一可能切断的日本油气和其他货物运输的咽喉就是马六甲海峡。

今日中国面临的形势则不同,可能切断海路运输的“假想敌”是美英、印度海军。由于美英海军掌控波斯湾油源的安全命脉,美国中央海军司令部及第五舰队就驻扎在巴林,英国设在巴林米纳萨尔曼港的永久军事基地也已于2015年末开土动工,外加在沙特等海湾国家的军事基地,他们若要切断波斯湾油气对华供给,只需直接监督海湾国家关闭油阀即可,无需借助马六甲海峡。加上位居印度洋之中的迪戈加西亚基地,他们可以封锁非洲印度洋沿岸油气输出港,也无需借助马六甲海峡。就是中国海军要为保障波斯湾和非洲油气供给而与美英、印度海军交战,瓜达尔港面对的阿拉伯海和印度洋显然也比南海更能让假想敌坐收以逸待劳之利。

同时,想象中的中巴油气管线非但不能增加中国油气进口的安全保障,反而提高了安全风险。这不仅表现在阿拉伯海和印度洋对中国海军的“地利”不如南海,更表现为陆路风险从无到有急剧升高。毕竟,巴基斯坦是一个武装活跃的战乱国家,瓜达尔港所在的俾路支斯坦省存在强大的分离主义势力,历史上爆发过惨烈的大规模平叛战争;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西北边境省)的势力根深蒂固,处于半独立状态;巴基斯坦政府军为镇压联邦直辖部落区叛乱曾出兵10万之众;克什米尔地区与印度存在争议,军事摩擦高发经过这样一些地段的中巴油气管线,其安保成本几何,难以想象。

而且,与海运相比,铺设在陆地上的中巴油气管线大大降低了威胁中国能源进口的门槛。因为要有效威胁中国海路能源进口,必须投资数百亿上千亿元建设一支现代化海军;而要威胁陆地上的油气管线,资助几百万千把万元武器装备和军费就可以做到了。由是观之,铺设中巴油气管线以求中国油气进口安全,实属南辕北辙。

以发展眼光审视远避海路以求安全思路,其谬误之处更甚。因为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和第一造船大国,中国海上实力日益上升;境外海路“维稳”投入产出比日益优于陆路“维稳”。在这一发展趋势下,昔日追求远避海路以求安全的思路将日益背离现实;我们制定安全战略,不能仅仅着眼于当下,还要放眼未来。

或曰中巴油气管线价值之一在于接入未来伊朗油气管线,其实不然。因为伊朗油气即使通过管线输往中国,取道中亚—北疆路径无论是安全性还是经济性都优于巴基斯坦路径,而且可以利用多条现成管道。不仅如此,伊朗方面也未必乐意通过巴基斯坦路径对华出口油气。从沙特等海湾国家到伊朗,并不十分乐见中巴经济走廊推进,更不乐意见到这个走廊规划规模太大,因为这样一来会降低它们的投资在巴基斯坦的相对地位,削弱它们在巴基斯坦的影响力。相当程度上是出于这类考虑,沙特希望中国“”规划集中投资于东亚、东南亚,少向西亚投资。

进一步审视我们所追求的能源安全目标本身,中国能源安全目标不应当是在战时保持平时的能源消费数量和模式,为这样一个不合理的目标而投入资源是错误的。中国是世界第一工业大国和出口大国,工业生产中很大一部分是面向出口市场,在战时不可能维持这样的出口规模,由此会大幅度减少平时为生产、运输出口商品而消耗的大量油气能源。届时即使暂时出现波斯湾进口油气海上运输中断的极端情况,国内产能和从周边陆地邻国进口的油气资源也足够满足需求。和平时期为了保证下游产业市场竞争力而不宜使用国内和周边高成本油气,战时则不然。而且,中国拥有全世界最丰富的煤炭资源,平时为了保持制造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竞争力而要尽可能多使用廉价的进口油气,熊市时期尤其如此,战时则可以将相当一部分油气消费转为煤炭。

由于2012年以来可能持续10年-15年的初级产品熊市利好印度经济远远多于利好巴基斯坦,从而将显著加剧南亚次大陆实力对比格局失衡,为了我国的国际战略,平衡南亚实力对比,削弱巴基斯坦国内极端势力因国力对比不利而更加倚重恐怖主义的内在动机,我们有必要适度扶植巴基斯坦经济,但这种扶植主要还是应该通过商业性项目进行,我们的项目选择与布局也要客观、冷静,充分考虑客观经济规律和安全问题,总量需要适度控制,不可一厢情愿。

在这个问题上,要防止国内某些局部利益集团企图误导国家决策。也要防止一些舆论无限拔高中巴经济走廊的政治和经济价值,误导国家决策和社会认识。

新疆西藏自驾D16,羌塘无人区

年轻的时候,就有挑战无人区的冲动。多少年过去了,却依然没有机会,直到退休。就想,徒步骑行都是不可能的了,若能是开车走一走,也算是了却一桩心愿吧。

这次自驾西藏新疆,走219国道出藏入疆,就是基于这种考虑,能有机会穿越几百公里的一段羌塘无人区。

中国有四大无人区,罗布泊、阿尔金、可可西里和羌塘。

羌塘无人区,是中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面积达29万平方公里,地形复杂,地貌奇特,荒无人烟,显现一种原始的山原风貌,这里完整保留了大自然原始的生态面貌,奇特的喀斯特地貌,使人惊叹大自然还保留有一块如此壮丽的原始洪荒。

今天是2022年6月26日,我们走的羌塘无人区是219国道,从西藏日土县多玛乡到新疆皮山县三十里营房这段,全程近500公里。

羌塘无人区其实远不止这500公里。昨天,出西藏日土县时,手机里就提示,我们进入了羌塘无人区,今天下午6点到达三十里营房,往前还有几百公里人烟稀少的路程,还要翻好几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达坂。

走在高原,很难用言语来表达这里的景色。你只能用心灵感知她的庄严,静穆和深邃,领略大自然赋予她的瞬息万变和亿万年的寂静。

想到了很多词,天高地阔、空旷孤寂、寥廓无垠、沟壑嶙峋、广袤坦荡、寸草不生......但都不足以表达对无人区的描述。一路雪山相伴,河谷里冰雪覆盖,好几次看到了三五成群的藏羚羊在公路边吃草......

其实,沿219国道新藏线两旁已经不能算是真正的无人区了。沿途,车辆络绎不绝,沿线,雅叶高速在施工。只是这海拔5000多米的高寒山区没有居民,因此,这几百公里,没有补给也没有加油的地方。

傍晚6:00多,到达了著名的三十里营房,决定在这里住宿。三十里营房是个地名,是新疆皮山县赛图拉镇的政府驻地,也是新藏线上标志性的地方,它的著名是有多个原因的。

它是西藏通往新疆的主要交通要点,也是是通往边界地带的重要咽喉要塞,因为这里海拔只有3650米,宜居。

营房怎么三十里?原来,1950年这个哨所在喀拉喀什河转弯处之西,后来东移30里到河边的新地方,由此成为了这个地名。

在新疆加油不需要再登记了,油价也便宜了不少,95号汽油?9.66元。

今天是新疆西藏自驾的第16天,西藏日土-新疆和田-皮山,出藏入疆,行程近500公里。夜宿皮山县赛图拉镇。

明天,往新疆叶城。和笑哥在叶城暂时分手,他往伊犁,我往喀什。去年10月,笑哥俩口在南疆游过,就不去了。过几天,我们约好在乌鲁木齐周边某地再度会合,同游北疆。

简述我国油气勘探史

我国在世界上是最早开发气田的国家,四川自流井气田的开采约有两千年历史。

从汉朝末年开始,在自流井大规模开采天然气煮盐以来,共钻井数万口,采出了几百亿立方米天然气和一些石油。十三世纪,已大规模开采自流井的浅层天然气。1840年钻成磨子井,在1200米深处钻达今三叠系嘉陵江统石灰岩第三组深部主气层,强烈井喷,估计日产气量超过40万立方米。“经二十余年犹旺也” 。

鸦片战争之后,在世界石油工业迅速发展的时期,同其他工业一样,油气工业落后。建国前全国只有几个地质调查队,几十个地质勘探人员,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面积没有进行过石油地质调查。石油产量从1904~1949年四十五年间,全国只有几个小油田,石油累计产量不超过310万吨 。

中国近代石油勘探从1878年台湾省钻探第一口油井开始,已有近130年的历史。

1878年清政府在台湾省苗粟打了中国第一口油井,1907年在陕西延长打了第一口油井(延1井),1909年在新山子开凿油井。1913年美国美某公司组成调查团到我国陕西、山东、河南、河北、甘肃、东北等地进行首次石油地质调查,并于1914年在陕北打井7口,均未获工业油流。

1922年2月美国地质家斯坦福大学教授E.Blackwelder撰写论文“中国和西伯利亚石油资源”指出:“中国没有中、新生代海相沉积,古生代沉积也大部分不生油,除了中国西部、西北部某些地区外,所有各个年代的岩层都已剧烈褶皱、断裂,并或多或少被火成岩侵入。因此,中国决不会生产大量石油”。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石油来源断绝,国民党政府不得不自已抓紧勘探、开发石油。1938年冬孙健初等一行9人骑骆驼顶寒风,在戈壁滩上开始石油勘探,地质人员在酒泉盆地和河西走廊地区进行地质普查、构造细测,于1939年8月1日1号井钻至88.18m获工业油流日产油10t,发现了老君庙油田。

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在石油勘探和开发方面基础极其薄弱。到1949年,除台湾外,全国只有玉门老君庙、陕北延长和新山子3个小油田,以及四川自流井、圣灯山、石油沟3个小气田。

经过半个多世纪,几代石油人的艰苦奋斗,石油工业创造了辉煌业绩,成为支撑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50年代—重点西部,发现一批中小油田

50年代末战略东移,发现松辽和渤海湾油区

60年代中-70年代,高速发展,78年年产1亿吨。

80年代以来,缓慢发展阶段(新增储量缓慢,老油田进入衰减期)。

建国初至大庆油田发现的10年是我国为石油勘探的初期发展时期。

重点在中西部地区的四川、陕甘宁、酒泉、准噶尔、柴达木、吐鲁番等盆地,这些地区地表油气显示较多,已有少数油气田,地层出露较好,构造比较明显。除原有的老君庙、延长、圣灯山等油气田继续详探开发外,又陆续发现克拉玛依、冷湖、油砂山、鸭儿峡、蓬莱镇、南充等油田和川南一批气田,石油工业有了显著发展,尤其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拉玛依大油田的发现,是新中国从1959年大庆油田的发现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石油勘探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959年9月26日,松辽盆地松基3井获得了工业油流,发现了大庆油田,实现了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历史性的重大突破,也标志着我国石油勘探进入了第二个大的阶段,由此中国石油勘探开始战略转移,即重点由中西部地区转向东部地区。大庆油田发现的理论意义在于突破了惟海相生油论,从实践上证明了陆相盆地,尤其是大型湖泊沉积物不仅能够生油,而且可以形成大型油田。这极大地解放了中国油气地质学家的思想,开创了在陆相盆地寻找大油田的新篇章。

石油勘探史上的第一次重大突破。但还没有根本改变进口石油的局面。

1961年在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的华8井喷油,1962年在营2井获高产油流,发现和证实了胜利油田。1964年勘探主力从松辽盆地转移到渤海湾盆地,相继发现和建成了胜利、大港、辽河、华北、中原等石油生产基地。特别是1975年华北任丘古潜山油田的发现,打开了石油勘探的新领域。在松辽、渤海湾盆地勘探和开发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全国其他地区石油勘探工作也蓬蓬勃勃展开。相继在四川、江汉、陕甘宁、苏北等盆地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石油勘探,发现了一大批油气田。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现在,我国石油勘探进入稳定东部、发展西部、油气并举、大力发展海洋勘探和积极开拓海外石油勘探开发市场的新阶段。

在东部深化勘探的同时,重点加强了西部地区,特别是塔里木、准噶尔、吐哈、柴达木和鄂尔多斯盆地的油气勘探工作。经过近20年的艰苦努力,发现了一大批新油田,保证了我国原油产量的稳定增长,西部盆地探明石油储量较快速增长的趋势还将继续下去。

天然气勘探获得了重大进展,相继发现了南海莺-琼盆地的崖13-1、鄂尔多斯盆地发现的靖边、塔里木盆地的克拉2等一大批大气田,探明天然气储量快速增长。我国海洋石油勘探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产量迅速增长,1996年超过1500万吨,2003年中国海洋石油产量3336万吨,目前已成为保持我国石油产量增长的主要领域。积极开拓海外石油勘探开发市场,在南美、中亚、非洲、中东等地区已取得重要成果或有了良好的开端。

咨询一下从克拉玛依到乌鲁木齐物流的运费标准和油价

克拉玛依到乌鲁木齐 库尔勒 喀什 阿勒泰货运参考价格

乌鲁木齐 1390公里 重货 900-1300 元/吨 轻货 220-300 元/立方 4-6天到货

库尔勒 1146公里 重货 900-1300 元/吨 轻货 220-300 元/立方 4-6天到货

喀什 1016公里 重货 900-1300 元/吨 轻货 220-300 元/立方 4-6天到货

阿勒泰 1657公里 重货 900-1300 元/吨 轻货 220-300 元/立方 4-6天到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