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四川92油价一览表-目前四川油价92号汽油价格
1.10年前因为省钱买国产车的人,现在用车感受如何?
2.现在的石油油价一直在上涨,为何中国石油的股价却一直在跌?
3.国内油价“三连跌”,92汽油回归8元时代,这对我国经济会带来哪些影响?
10年前因为省钱买国产车的人,现在用车感受如何?
十年前也就是2007年,我刚刚毕业参加工作!老爸帮我买车,那年海南马自达刚刚分手,我爸对因为单位有辆马自达,所以比较钟爱,就去看刚刚上市的海马3 1.8GL,以为海马3跟马自达还有关系。只可惜当时不懂车,质保期没发电机就换了一次。后来开了两年刚刚过质保期,在广州南海立交上抛锚,正时皮带张紧轮断裂,花了几千元维修。之后厄运就开始连连出现!10年开了6万公里,进过修理厂无数次,大大小小的问题一堆,包括更换水箱风扇,内饰顶部脱落,手挡调了又松,尾门因为设计缺陷经常要调整锁头位置………等等问题。真不知道我如何唉过这10年的。后来贱卖换了丰田整个人才开始缓过来!其实当然这车卖10万出头,很贵啊!当时加点点钱可以买花冠了,后悔啊!
60秒懂车回答你的 汽车 问题。
十年前,也就是2008年以前,中国的车那时候造车工艺相对较差。,和当代的国产车无法同日而语。
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合资品牌曹贵无语,我,04年买了一辆北斗星,价格54000元,裸车。而国产这个价位,几乎能买两辆,吉利。?
所以2万多的吉利和合资品牌的5万多的小车,当然没法比,这个也是正常现象。
当时国产车特点就是价格比合资品牌便宜很多,所以有一些没钱的人还会去买国产品牌,但是国产品牌的毛病主要体现在一个市,车身生锈,第二发动机费油,第三是换挡不顺畅,然后就是,异响比较多车身的一项发动机的异响等等。
当然还是,感谢一些,第一批就买国产车的人,因为是这些人,给中国 汽车 制造以喘息之机,积累了第一代原始资本,虽然有各种各样的毛病,但是中国的车不断的改进,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总结一下,还是支持国产吧,其实全世界的车发展都经历这个阶段,比如说日系车的本田,丰田曾经疯狂的山寨,欧洲和美国车,然后完成自己的资本原始积累,中国也是一样,这并没有什么好与不好,就是一个必然过程。
具体你怎么看
十年前买国产车的人现在用车感受,现在大街十年车龄的合资车远多于国产车,因为现在有钱人多了所以换新车了?不是,原因都懂!
近几年国产车发展势头很猛,以空间大,配置丰富,价格低逐渐占领国内低价车市场!
但是有多少人一辆国产车能开十年的,国产车三年之后小问题逐渐增多,有些不影响使用,但是闹心啊!
本人表姐夫刚大学毕业的时候就买了一辆比亚迪F3,现在还是表姐在开,姐夫已经换了四年车了,合资车别克,具体型号不说了,反正换车后就不愿意开F3了,现在用表姐的话来说能遮风挡雨就行,要求不高,不过现在修车频率有点高,不过现在的F3虽然说配置方面好了点,但是性价比不如以前,用料就看出来了,当然喜欢配置的朋友另议,家里的F6基本照搬雅阁七代,现在依然驰骋在路上,发动机变速箱全部进口,只是打了个比亚迪标,现在F6能有这质量。
有人说国产车越做越好,但是事实呢!很多品牌都在学丰田降低成本!你看到的地方和看不到的地方差距是很大的!
十年前的国产车可能技术不如现在,但是用料绝对良心,多了不说桑心!
十年前 也就是2008年。
那时候国产车基本不灵光,说买国产车是有质量。。。。
说白了其实还是图便宜。比如长得神似捷达的旗云。
那时候国产山寨到什么程度
抄袭的花冠都能直接换零件
奔驰前脸 宝马的车尾。还有抄袭spark乐驰的某企业。
作为前保险公司员工
那些老车什么样 我见到的可不是水军打包票的时刻。
车龄11年的自由舰 呵呵 。车主都自己会修车了。
你要说 2015年之后国产车有长足进步还差不多。
十年前真不行,某企业的修车排队那真是个业界笑话。
高端品牌没搞成 品牌换来换去
还有那时候有的国产车 一个型号就卖三年 甚至有两年就换型号的。
直接导致保值率超低。
还有 老国产车即便你是一手车主坚持到现在 你上的商业险太高也会被拒的。
理由么 除了怕骗保就是怕赔付的太多。
十年前买国产车的人,现在他们的车早就换了几茬了,所以感受无从说起,我就说说自己吧。我的第一辆车是在2012年1月份买的,到现在将近七年,是一辆奇瑞A3两厢进取型,去年4月过户给一个兄弟伙开了,因为我换了一辆比亚迪S715款自动顶配。这两A3开了11万公里,中途曾经因为加了某民营加油站的油,换过三元催化器,abs传感器,在十万公里的时候,换过活塞环,活塞,小链条,(估计与我自己加装电动涡轮有关),现在我朋友还在开。总结一下,这车没有吹嘘的那么好,也没有喷的那么糟糕,作为七万多的车,买了也没有什么后悔的,物有所值。所以我觉得国产车也没有什么可喷的,毕竟它的价钱在哪里摆着呢,自己只出了几万块,非得要求它值十几万,那是不现实的。现在的国产车,已经越来越成熟,和合资的差距不大了,部分车型已经超越了合资,只是在质量的稳定性和某些细节方面和欧美日系车还存在一些差距。所以现在买车,国产车也成为工薪阶层和年轻人们的首选,毕竟价廉物美的东西,总是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如果有人反对,愿意花两倍或者几倍的钱去买进口车,我也表示赞赏,土豪嘛,请随意!
我是车无定论,欢迎加关注一起聊车!
说实话,现如今街上能见到的10年以上的国产车还真的不多,而且大多数都是奇瑞和比亚迪,其中以奇瑞A3和比亚迪F3居多。你要说这些人当初为了省钱买国产车有什么感受,实际上并没有一般人想的那么糟糕。
不管是国产车还是合资车,真正能把一辆车开到10年以上的人并不是很多。短的2、3年,一般5-8年也就换车了。即便是10年前的国产车,虽然整体的技术水平较今天来看差距很大。但是像奇瑞A3这类车,就算是再开个三五年也完全没问题。
小毛病谁都有,那些说买国产车学会了修车的,不排除有这样的情况存在。但是一辆七八万的国产车和一辆十五六万的合资,省下来的七八万不是钱吗?就好比你问那些长途火车买硬座的人是什么感受。他当然知道软卧肯定更舒服。但是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硬座虽然累一点,但是依旧能把人送到目的地,这就足够了。
嘲讽十年前的国产车,并不能给你带来任何优越感。每个人选择一款车型,都是基于当时情况下的最优解。自主品牌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正是因为十年前有人不管是出于资金有限,还是真的信赖,选择了它们。为自主品牌的发展提供了原始的技术和资金积累。
我楼下有个开出租车的夫妇,一辆桑塔纳出租车和一辆比亚迪F3,F3用来跑黑车的。看年头不说十年也差不多。我经常会看到那对夫妇带着小孩在楼下的停车位上洗车。虽然比亚迪F3已经显得很老旧,但是每一次洗完之后,黑色的车漆反射着阳光的时候,我知道这辆车对于他们而言就是家人,就是朋友!
09年买了辆吉利远景,当时是因为经济原因选的国产车,开六年一些部件开始老化,不过其间也没出啥大毛病。14年给老婆买了辆福克斯。16年时感觉老远景的配置落伍了,而且想换个动力大点的。在选车的过程中发现 汽车 的电子配置更新非常快,于是还是选了国产车,比亚迪宋。打算五、六年后再换车,那时候智能化应该又有很大进步。目前反正感觉宋比福克斯好使,不管是动力、配置还是舒适性远好于福克斯。今年4000公里自驾也是开的宋。 汽车 越来越电子化,不要想着买辆车开个10几20年的,5年就会落伍的一沓糊涂,比如现在你的车都不能联网,导个航还得看手机,那多郁闷。我的观点是,如果你的预算可以满足每5年花20万以上换车,那就买合资或进口(也要看看配置是否到位,中控系统是否智能开放),否则就选自主品牌的吧!选自主品牌就选高配的,智能的。
我第一辆车是07年底买的奇瑞A5,车开了不足10年,跑了13万多,17年中送给了亲戚,他当时找了个老司机来开走的,老司机说没想到十年的车还那么好开。
十年中,几乎没出过啥故障,都是正常保养,跑过东北、草原等地方,都是加满油就走,从未担心过有啥问题。反倒是同期买合资车的,各种各样的故障不少,其中,307换行车电脑,速腾换变速箱等等。其中,16年国庆假期去海边玩,拉上了同事爷俩,他说他的捷达(比我的车晚两年)不敢跑长途了,因为会无缘无故的熄火。
我的情况虽然只是一个个例,但也说明国产车并不像有些人说的那么不堪。换车的时候又换了瑞虎七,又有人说这个年纪了,为啥不换个好点的?我说适合自己的就是好的。
其实,我最讨厌这种人,媚外的主
10年前,国产车很多都刚起步不久,国产车企很多都是90年代末才取得乘用车生产资质,到现在,很多国产车也就是18岁的年轻小伙……所以,十年前的国产车,也就是刚刚懂事的孩子,很多都没有成熟,发动机,变速器都是买来的……
所以,那时候的国产车,工艺不成熟,小毛病多点……但发动机,变速器还是成熟的,车跑起来是没问题,就是其他附件问题稍多……就是现在,跑了十一二年的国产车,还有很多在跑……
而十年后的今天,18岁的年轻小伙子一般的国产车企,各个方面都已成熟,性能与合资相比已经无异,甚至已经超越部分合资车。发动机,变速箱,底盘已经完全的自主研发生产,自给自足,质量上乘可靠……缺乏的,只是市场的认可,以及国人的接受心态……
目前,做的最好的,当属长城 汽车 ,一个完全没有合资背景的民营企业,而且,发动机的动力,变速箱的质量都做的相当不错,整车的用料也很好道,真正的国产车领导者……做的比较好的还有长安,吉利,奇瑞,比亚迪等……
国产车的质量上来了,我很欣慰,然,国人对待国产车的看法以及对国产车的接受程度,却让我很忧心……大部分国人还很迷信日本鬼子的车,德国鬼子的车,美国鬼子的车……
然,如今的日本鬼子车,质量让我担忧,成性的民族,丑闻不断,十几年前就了,更有甚至的年龄比我们国产车的年龄都大……
同胞们,该醒了,真心的希望我们的同胞们能早些认识到日本鬼子车的真面目,早日做出明智的选择……
在醒了看来,不管十年前买的国产车也好,十年后买的国产车也好,我们看着都挺骄傲,挺自豪……
十年前,这个问题说实话有一点时代性了。说一说自己的认知吧,十年前也就是2008年,那个时候刚刚高三。也是第一次接触到一款国产车,那就是三缸1.0的夏利,当然,这里说的接触就是说能长时间驾驶(虽然那个时候还没有驾照)。
因为从高中开始就特别喜欢 汽车 ,但是也仅仅是停留在喜欢的过程,那个时候流行看杂志, 汽车 杂志,也只能在一些零星的片段看到 汽车 的知识。
当时夏利,QQ,富康,桑塔纳,捷达基本是入门级的轿车的选择。
捷达,桑塔纳这样的合资车在当时的价位是比较高的,一般的家庭买起来还是有些困难,所以稍微有些经济条件,但是不富裕,又想有车,可能就会选择一些国产车。
那一款三厢的夏利,开起来,第一的感受就是省油,然后风噪巨大(当然是对比现在的车型,对比老家的拖拉机肯定是好多了,哈哈~),不过油耗也是特别的低,当时的百公里油耗也就是在六个左右,而且当时的油价比较便宜,92号的汽油,加上优惠,就能达到五元时代。
可以说现在 汽车 的发展日新月异,那个时候觉得有空调,有暖气,然后能遮风挡雨,就是很不错了。
也不知道对不对题,就是想借助这个话题,怀念一下自己开的第一辆小车,突然感慨,觉得咱们国家发展的太快了,现在的自主品牌 汽车 ,尤其是suv销量排行榜都遥遥领先了。
可能再过个五年六年,想起来自己还开一个破途观,还乐得屁颠屁颠的,就嘲笑自己呢,这就是时间,岁月啊!
好了,我是老杨,66号车坊全媒体作者,另外有专业的二手车检测、培训团队,大家定制淘车,二手车检测,都可以发私信就好了。
现在的石油油价一直在上涨,为何中国石油的股价却一直在跌?
博主语:看了这篇文章,在目前,在制度没有改进之前,在贪官没有伏法之前,你,还会买股票吗?
股民一研究股市上涨下跌的原因,管理层就发笑。涨跌的开关掌握在他们手中,你们却去研究技术啦、这个面那个面啦,这不是缘木求鱼又是什么?
投资中国股市的人,本来应该是非常幸福的。从股市诞生到今天的20个年头,中国经济一直牛气冲天,从来没有低于过7%的增长速度,1990年的 gdp是 1.74万亿元,到2007年已经是24.6万亿元了,20年增长了14倍之多。作为实体经济的晴雨表,照道理来讲,就是一头彪悍的大牛才对啊,即使投资人有所谓"过度情绪",最多也就是有时候肥牛有时候瘦牛罢了。
可悲的是,20岁的中国股市从来就没有牛过,一会儿是骨瘦如柴的小猫,一会儿是硕大无朋的大象,股票价格总在喜马拉雅的顶峰和马里亚纳海沟之间来回蹦达着。
是中国股民有着运动员一般的体魄,热爱登山跳海、跳海登山地来回折腾吗?显然不是。今天中央电视台通过对76万投资者的调查,得出一个数据:从 2007年至今,92%的股民亏损,亏损5成以上的人竟然接近6成!须知,今年是"黄金十年"的第二年,也是言犹在耳的"增加人民财产性收入"和"防止股市大起大落" 这些庄严的承诺才说了6、7个月啊。而纵观20年股市的发展历程,至少也有92%以上的平民参与者血本无归,几万甚至十几万亿的平民资财化为灰烬。说中国股市是百姓财产的屠宰场,那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中国股市怎么了?一个社会财富的源泉怎么成了社会财富的黑洞?一个全体社会成员民主公平地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渠道怎么成了加剧社会不公不义的工具?让我们看看中国股市的结构吧。
中国股市由五个部分构成:1、代表法律权威、行使市场监管责任的国家机关;2、被投资者,也就是上市公司;3、投资者,也就是股民、基金和其他机构投资者; 4、在以上三者之间架设沟通桥梁的社会中介机构,如交易所、券商、会计师事务所;5、由公共知识分子和各利益集团代言人组成的公众舆论。
照道理讲,如果市场各部分各守其职,市场应该平稳发展才是啊,但是事实却表明,18年来,中国的股市一直就是这样要么是猫,要么是大象,来回折腾个不休。
为什么会这样?我们要从市场上涨下跌的原因分析起来。
中国股市从诞生至今,从来都是一个受着严格zf管制的"政策市",其上涨和下跌完全是政策人为制造出来的,所以和实体经济几乎老不相往来。
既然是人为的政策市,为什么不将股市调控成平稳发展的市场呢?
因为涨跌得越"暴",利益的越巨大!
设想一下,假如有人能准确地在中国股市的每一个低点买入,又在股市的每一个高点卖出,有个三年五年的,他将拥有多少财富?实在难以想像。不是说成为亿万富翁很简单吗?只要拿十万元前,找到10个翻番的股票就实现亿万富翁的美梦了。
试想一下,假如这个"神人"在低点买入后,他是否希望在短时间内涨得越高越好?而他在高点卖出之后,是否希望在短时间内跌得越低越好?
谁能找到大盘的高点低点?制造政策的人;谁能找到个股的高点低点?操纵个股的人。
谁制造着政策?中国证监会;谁具体操纵个股?机构投资者。
中国证监会和机构投资者应该是什么关系呢?应该是猫和老鼠的关系。但是现实是什么关系呢?是一家亲的关系。
一家亲是如何形成的?1、入市靠证监会批准;2、运行靠证监会"窗口指导";3、队伍相互融合。
仅仅查公开的资料就一目了然,证监会不过是一个跳板,许多证监会官员们人生的目标是到被监管单位去享受财富。
先看证监会和券商的队伍融合:
新银河证券的董事长李鸣曾是中国证监会稽查二局局长;新银河证券的总裁肖时庆曾任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副主任;
安信证券总经理王彦国曾在证监会发行部、基金监管部、证监会南京特派办、上海证管办等部门担任要职;
国金证券董事长雷波,是已被"双规"的前证监会副主席王益的在证监会时的秘书;
平安证券总裁助理张文生曾经是证监会干部;
曾任证监会副主席的汪建熙,后来摇身一变,成为合资投行中金公司的董事长;
太平洋证券总经理王超,曾任证监会法律部主任,证监会杭州特派办主任、党委书记、证监会稽查一局局长等职;太平洋证券独立董事王连洲更是在业内赫赫有名,是基金法的起草组长;
再看证监会和基金公司队伍的融合:
目前60家基金公司中,15家基金公司的总经理曾在证监会、上证所、深交所担任过要职;此外,还有7家基金公司的董事等也在上述监管部门工作过;
甚至美国的也在招募中国证监会的官员:不久前,中投公司砸下32亿美元的美国私募基金弗劳尔斯的董事总经理宣昌,就曾任证监会规划委委员和机构监管部副主任。
好了,在这样明目张胆的融合中,证监会对市场中两支最重要的主力的监管已经成了左手管右手了。剩下来监管谁呢?管上市公司?
众所周知,上市公司是券商辅导、保荐、发行上市的,券商和证监会是一家人后,上市公司和证监会就有了"姑表亲";而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要炒作股价需要上市公司有相应的消息配合,上市公司也要基金拉升股价进行减持、再融资等活动,在市场生存过程中,上市公司通过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也和证监会有了"姨表亲"。都是一家人,那么监管谁呢?
还有两支力量:"经济学家"和媒体舆论。但是大多数"经济学家"本来就是强势利益集团包装出来的、豢养着的,而这些强势利益集团通过广告购买、信息沟通早已经将大多数舆论媒体收归麾下了;至于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假如他们坚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在没有集体诉讼制度的中国,在中小股东没有对上市公司监督管理权的中国,能生存下来吗?
现行的政治制度和政治道德,将证监会、券商、机构投资者、中介机构、大众舆论焊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的时候,他们就是反市场的一致行动人!暴涨之后暴跌,暴跌之后再暴涨,就在这疯狂的上串下跳中,一次次绞杀中小投资者的资本,一次次剐削人民的财富!
今年年初,沪深两市的流通市值是10万亿,到6月18日已经不到6万亿了,这4万亿真金实银,相当于去年全年国家财政收入80%财富到那里去了?我们知道从去年到今年,印花税、融资、再融资、大小非、基金分红,林林总总加起来,也不过1万亿左右的规模,还有3万亿到那里去了?
基金已经偶然暴出了"老鼠仓",证监会的官员们有吗?假如有,那是非常恐怖的事情,因为能主导市场方向的人,从人性的角度,一定是希望涨了再涨,跌了再跌的啊。
但是目前我们的法律体系能阻止官员的老鼠仓吗?答曰:不能!
《证券法》中第四十三条就是防范老鼠仓的,怎么规定的呢?"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证券登记结算机构从业人员、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和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参与股票交易的其他人员,在任期或者法定限期内,不得直接或者以化名、借他人名义持有、买卖股票,也不得收受他人赠送的股票。"这个规定等于告诉证监会以及相关的禁止交易人,买卖股票一定要用老婆、儿女的名义,不可以拿自己的身份证去开户。简直是"严苛"的"酷法"啊,它的目的好像在努力杜绝证监会官员们拥有私房钱!
但是假如就有证监会官员冒天下之大不韪,拿自己的身份证炒起来怎么办?第一百九十九条的"违法责任"在等着他们: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参与股票交易的人员,直接或者以化名、借他人名义持有、买卖股票的,责令依法处理非法持有的股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买卖股票等值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这说明,如果自己把自己揪出来,不但要将赚的钱吐出来,而且证监会还可能给个"警告" 啊,"记过" 啊什么的处分!如此"残暴"的惩罚,相关人员至少胆子要比米粒大才敢触犯啊!
前一段时间市场高呼"救市了!"的时候,我冷眼旁观,哧哧冷笑:证监会肯定心里想,你们闹得这么凶,说大小非使股票下跌,说印花税让股票下跌,好,我大小非规范!我印花税降下来!你们能耐大,看能将股票涨到哪里去!一个眼色基金就明白了,疯狂地卖;证监会也不闲着,新股拼命地发;"经济学家"也行动起来,说恐怖啊,越南危机了!美国危机了!印度危机了!看你们那个敢买!等回落几天傻瓜们犹豫彷徨的时候,给你们最后痛击:特批特大的ipo!冷不防提高存款准备金!国资委说国有企业炒股损失要追究......哗啦啦兮大厦倾......
暴涨有暴涨的受益者,暴跌有暴跌的受益者,在这场世界罕见的股灾中,有人哭红了眼,有人笑弯了腰!谁是暴跌的受益者?能预知市场方向的人;在目前的市场主体中,谁能预知市场方向?以证监会为核心的庞大的利益集团!
假如证监会真心救市,能将股市稳住或者拉上去吗?小意思!
去年年底以来中国股市的运行轨迹,就是中国石油的运行轨迹。这个怪胎,到今天依然有2.46万亿的总市值,占大盘的权重13%还多。中国石油涨,则大盘涨,中国石油稳,则大盘稳,中国石油跌,则大盘跌。那么要花多少钱才能让它涨起来呢?今天最多只要花3亿!今天它的价格在15左右,换手率不到1%,全部交易额不足6亿元,用3亿拉升,另外至少有3亿跟风,价格就上去了。
其实要稳或者升,只要机构不抛就行了,因为目前这个价格,不存在获利盘,套牢的股民是不会汹涌地割肉的,但是为什么它就跌了下去,带动大盘狂跌6.5%,以至于800家跌停呢?只有一个解释,根本不想救市,反而想打压股市,制造恐慌,以期获得更廉价的筹码!
机构有钱吗?吓你!不说每次都能成功逃顶的社保基金、疯狂砸盘的保险基金,就说从基民手中收来的公募基金,有多少呢?7千亿!拿出区区0.05%来,中国石油就稳住了,大盘也就稳住了,但是不但不拿,还拼命地砸!要的是什么?暴跌再暴跌!
不是说证监会开会要讲政治吗?哈哈,念文件一本正经,下台时稍微眨一下眼睛不是就能会心一笑了吗?
那么暴跌复暴跌,谁最开心?
1、老鼠仓。可以得到更便宜的筹码;
2、外资。可以用更便宜的价格收购中国的核心资产;
3、被老百姓热议的贱买国产的人。说建设银行卖2.45元/股给友邦是卖国,那么二级市场跌到1.45元/股,不是就成了爱国英雄了吗?再说农行正在股份制改造,什么价格友邦才会开心地举起水晶杯呢?
4、仇华的敌对势力。你经济增长不是快吗?你不是要和谐吗?你不是要风光地搞奥运吗?看看,你民不聊生了吧?民众和zf有对立情绪了吧?
那么暴跌复暴跌,谁最伤心?
1、中国老百姓。理由地球人都明白。
2、党。"增加人民群众财产性收入"这个庄严的政治承诺,居然成了忽悠百姓进套的事实,一言九鼎的政治威严在遭受空前的侵蚀,1号肯定痛心疾首!
3、zf。"防止大起大落"的施政宣言,居然得到截然相反的现实结果,zf的能力和诚信遭受空前质疑,3号焉不忧愤交加?
所以,我们知道了,目前中国资本市场上形成的利益集团有多么庞大,有多么嚣张,有多么贪婪,有多么残酷,有多么危险!他们就是要在中国股市上先买一只猫,然后以大象的价格卖给老百姓,然后再无所不用其极地让百姓以猫的价格再卖给他......颠来倒去,反反复复地从事着这个肮脏的游戏,其结果是国家发展再快,经济发展再好,老百姓和资本市场也牛不起来。最终,中国将为他们这个肮脏的游戏付出巨大的代价!
目前证监会的官员"出事"的已经有好几个了。前发审委工作处副处长王小石被判九年;前中国证监会贵阳特派办负责人高勇缓;前证监会副主席王益也已经被"双规"。他们都是因为其他事情牵连出来的,被发现纯属偶然。
还有没有"王小石""高勇""王益"在大楼里依然神现活现地"保护投资者利益"?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目前薄弱的法律体系是无法保证大楼里没有他们的。
为获得一己之私或者一个小团体的利益,使亿万百姓的利益受损,使国民经济的发展受阻碍,使党和国家的威信受侵蚀,使民族复兴大业成泡影,这样的事情确实有发生的可能。
怎么办?必须将目前这种证券监管的法律框架、执行机构、制衡方法全盘推倒重来,重新建立一个受中小投资者有效监督、和市场利益相关各方完全隔离、独立行使资本市场法律监管职能的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才能保证资本市场为社会的公平正义、为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国内油价“三连跌”,92汽油回归8元时代,这对我国经济会带来哪些影响?
目前国内油价经历了三连跌的趋势,92号汽油已经回归到了8元时代,95号汽油则是回归到了9元时代,这怎么都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随着汽油价格的回调,这不仅在短期之内能够刺激消费者消费,在长期之内也能够给许多汽车企业足够的时间进行业务调整。
一、国内油价?三连跌?,92汽油回归8元时代
目前国内油价已经经历了三连跌,在国际油价的不断下跌之际,按照我国目前的汽油价格回调机制,我国汽油终于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跌幅,经过了三连跌以后,我国加满一次92号汽油,一次能比上个月大概要低45~60块钱之间。这么好的一个消息,其实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好事,同时对于行业的制造来说也是一个积极信号。
二、短期影响:这会促进我国汽油消费的热潮
按照短期的影响来看,这无疑会促进我国汽油消费的热潮,由于目前石油和汽油的价格都在跌,大家可以说是能加油的都去加油了,而且消费者对于这种价格是很敏感的,毕竟加满一次油就50升,基本上加满一次就能够省个十几块钱,这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一个生活减负减压的调整。
三、长期影响:这会促进汽车行业的升级
在油价一直居高不下的时候,不少的企业都觉得全面生产新能源汽车的时代到了,但是新能源汽车推向市场和研发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为石油仍然是目前世界上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在汽油的价格进行回调之际,消费者肯定会疯狂消费,这也就意味着汽车企业能够重新对市场做一个全面的评估,只有看出目前市场需要什么,此时才能够按需进行燃油整机汽车以及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毕竟生产线也是不一样的。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