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油价的浮动对国内石油版块的股票价格是什么样的影响啊

2.为什么国内的石油进价低了,但售价还是比国外的高?

3.成品油的定价机制

4.目前国内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中,究竟以哪3个地方的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为基准的?

国际油价的浮动对国内石油版块的股票价格是什么样的影响啊

国际新加坡最新油价_新加坡燃油价格走势

日前,国家计委对现行石油产品价格与国际接轨办法进行了调整,调整的

内容主要有:一、国内汽柴油中准价由与新加坡市场单一挂钩改为与新加坡、

鹿特丹和纽约三地市场价格挂钩;二、价格的调整由过去的每月一次,改为现

在三地市场月加权平均价格变动超过一定幅度时才行调整;三、成品油的零售

价格由中准价的上下5%提高到上下8%。

分析国家计委对国内汽柴油的中准价及零售价的调整政策,可以发现有以

下特点:中准价的制定过程透明度降低,与国际油价的趋同性和及时性降纸,

油价浮动幅度增大。这有可能使油价上浮的可能性和上浮幅度均增大。果然,

在调整之后随即推出的新的国内汽柴油中准价和零售价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浮,

而在这一阶段,由于受到国际恐怖等影响,国际原油和成品油价格是趋跌

的。非常明显,国家计委的价格调整办法有利于石化行业,特别是炼油企业。

果然,受该消息刺激,以中国石化为首的两地上市公司的石化股在弱势展开了

群体反弹,成为市上一时之亮点。

这一政策的推出,在很大程度上有保护我国石化工业之意,炼化企业应是

直接受益者。在原油价格与国际接轨之后,庞大的石化工业因原材料价格的上

涨部分不能有效消化,自身所特有的因技术、设备、工艺、管理等方面的不足

所带来的低竞争力此时暴露无遗。石化行业对国民经济贡献巨大,该行业的不

景气自然不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在一定时期内取一定的保护措施也就在所

难免了。

石化行业分为上游的原油开企业和下游的石油加工企业。石化加工行业

都依附于原油,最基本的原材料价格的上升,自然对下游行业带来极大的不利

影响。当然,下游企业产品的价格此时一般也会有所上扬,但反应不会很及时

,也不一定能抵消原油涨价带来的负面影响。

我国证券市场上,正常情况下股价决定的最基本因素依然是公司业绩,因

此,石化行业上下游产品的价格变动对相关企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原油价格

上涨,原油类股票预其收益提高,股价会涨;而下游厂家成本可能增加,收益

下降的可能性增大,股价按理会有一定的下跌。反之亦然。由于原油的特殊性

,使得原油价格的波动会较一般石化产品更剧烈,故原油类股票的价格也会较

一般石化企业的股票股价波动更剧烈。

需指出的是,当国际油价大幅波动后,证券市场上原油股与石化股出现同

步涨跌的现象却有些令人费解。由于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有稳定油价的机制

,在它们可调控范围内,油价的波动都是有限的,除非形势出现根本性的变化

。国际油价如只是小波动,则股价走势的大趋势不会出现逆转,股价运动主要

受制于市场和个股的运作趋势,故此时,应更多地参照市场的大方向以及个股

的运作势头。这样,我们便不难理解为何在美国受袭之后,以中原油气为代表

的深市三大原油股在快速上扬之后又再次步入调整市。

至于这次成品油价格的调整,相信炼油企业是最大的赢家。上市公司中,

锦州石化等受益较大,中国石化作为一个业务贯穿石化各领域的航母型企业,

自然也会受益。需提请投资者注意的是,由于二级市场正在经历较大幅度的调

整,由于股市中股价运作的特殊性,即弱势对利好消息迟钝、对利空敏感,相

信市场对这一利好的消化会有所滞后。

因此,具体操作上,投资者应先把握住股价运作的大趋势以及股价波动的

性质,重主流方向、轻短暂波动

为什么国内的石油进价低了,但售价还是比国外的高?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每家每户都开始有能力购买汽车,买汽车大部分就要关注石油价格,我国的石油一向是非常紧张的,因此大部分都依赖进口,但许多人发现,石油进价其实是比较低的但售价仍然比国外的要高,这是为什么呢?

一、我国石油定价机制跟国外定价机制不同

在2010年之前我国的石油价格一直是根据新加坡来制定的,后来在新加坡的基础上对石油价格进行的改革,融合了新加坡、鹿特丹和纽约这三个城市的石油价格对我国的石油价格重新定价。后来在2006年进一步完善了这个石油定价机制,将我国的石油价格与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相接近,再根据我国对石油的加工进行适当的涨价。后来由于石油根据各种原因价格上涨迅速,为了保证石油市场稳定,对石油的价格严厉的控制,这就让一些石油企业产生的大规模亏损,那时候国内油价并没跟着国际油价走,价格没有上涨。后来08年的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市场油价又暴跌,这时候国内的石油定价机构又进行了改革,使它与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相靠,但为了弥补之前石油企业的亏损,所以说价格要比国外价格高。

二、国内石油品质升级

石油价格上涨除了弥补之前企业亏损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内石油的品质升级了,08年我国石油的品质处于国三标准期,后来因为环境问题被各国逐渐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呼吁要保护环境,我国也特地为此制造了可持续发展道路。对石油的环保质量进行了严格的管控,这推动了我国石油不断的进行升级,到2017年我国石油质量已经到达了国五标准,甚至还在一些地方推行了国六标准。

石油标准质量的提高意味着在背后要投入大量的金钱和技术,所以国内石油的价格比国外的价格贵。

成品油的定价机制

自1998年迄今,中国已经历了三次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

1998年6月3日,原国家计委出台《原油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规定中石油和中石化两个集团公司之间原油交易结算价格由双方协商确定,价格由原油基准价和贴水两部分构成。其中原油基准价由原国家计委根据国际市场相近品质原油上月平均价格确定,贴水由购销双方协商确定。

汽、柴油实行指导价,由原国家计委按进口完税成本为基础加国内合理流通费用确定零售中准价,中石油、中石化集团公司在此基础上并在上下浮动5%的幅度内确定具体零售价。

从2000年6月份起,国内成品油价开始参考国际市场价格变化相应调整,当时参考的只有新加坡市场的油价。

从2001年11月份起,中国又一次进行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改革的核心是国内成品油价格改为参照新加坡、鹿特丹、纽约三地市场价格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当国际油价上下波动幅度在5%-8%的范围内时保持油价不变,超过这一范围时由国家发改委调整零售中准价。

2006年3月26日,国家发改委在宣布成品油价上调的同时,向地方传达了石油综合配套改革方案。方案包括两大内容:一是成品油价由原来的与国际成品油价直接接轨,改为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为基础,加上国内合理加工成本和适当利润确定。二是推出“四个配套机制”:包括建立石油企业内部上下游利益调节机制;建立相关行业价格联动机制;建立对种粮农民等部分弱势群体和部分公益性行业给予补贴的机制;建立原油涨价收入的财政调节机制。

目前国内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中,究竟以哪3个地方的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为基准的?

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共经历了几个阶段:

一、1998年6月3日,原国家计委出台《原油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规定中石油和中石化两个集团公司之间原油交易结算价格由双方协商确定,价格由原油基准价和贴水两部分构成。

二、从2000年6月份起,国内成品油价开始参考国际市场价格变化相应调整,当时参考的只有新加坡市场的油价。

三、从2001年11月份起,中国又一次进行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改革的核心是国内成品油价格改为参照新加坡、鹿特丹、纽约三地市场价格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当国际油价上下波动幅度在5%-8%的范围内时保持油价不变,超过这一范围时由国家发改委调整零售中准价。

四、2007年,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原油加成本”已经正式用,新机制改盯原油价格,“原油加成本”的成品油定价体系,是指以布伦特(Brent)、迪拜(Dubai)和米纳斯(Mi-nas)三地原油价格为基准平均值,再加上炼油成本和适当的利润空间以及国内关税、成品油流通费等,共同形成国内成品油零售基准价。新机制一改2001年以来国内成品油价格依据纽约、新加坡和鹿特丹三地成品油价的加权平均值来确定的做法,实现了以原油价格来定成品油价格的想法。

综上,目前参照地点布伦特(Brent)、迪拜(Dubai)和米纳斯(Mi-nas)三地原油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