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油价运动轨迹的六个阶段是什么?

2.英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欧佩克面临解体风险,这么说有何依据?

3.0几年的时候把石油价格打下来的是谁

4.如何看待欧佩克各方同意减产原油,这将给全球通胀和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5.什么是欧佩克与全球石油价格?

国际油价运动轨迹的六个阶段是什么?

欧佩克历史协议油价_欧佩克国内油价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石油价格从每桶约1美元上升到最高147美元,2008年11月又回归到60多美元和2009年初的约40美元。从供求关系和油价变化角度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油价运动轨迹,大致可划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1945年到1959年,国际石油工业恢复发展,中东石油出口地位确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石油的需求大幅度增加,美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波斯湾取代美国墨西哥湾,成为世界石油的出口中心,世界原油定价体系改为以沙特阿拉伯轻油价格为基准。

第二个阶段:从1960年到12年,石油输出国组织初创,产油国团结维护油价。长期以来,俗称“七姊妹”的西方国际大石油公司低价攫取石油和垄断利润。1960年,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科威特等国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迫使西方石油公司把标价恢复到1960年前的水平。

第三个阶段:从13年到1981年,产油国夺回石油主权,“石油危机”引发油价暴涨。11年8月至13年6月,为弥补因美元贬值给产油国造成的损失,欧佩克与西方各石油公司谈判,先后达成两个日内瓦协议,夺回了油价决定权。13年以后,发生的两次“石油危机”,引发油价暴涨。

第四个阶段:从1982年到1990年,供大于求引发油价暴跌,欧佩克与非欧佩克建立协调机制。1982年以后,世界石油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1988年4月,欧佩克成员国与非欧佩克成员国初步形成协调机制。

第五个阶段:1991年至2002年,世界经济低迷,欧佩克重新主导石油市场。这个时期,世界经历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和“9·11”后的经济衰退,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为防止油价进一步下跌,欧佩克国家达成了从2002 年1月1日起进一步减产150万桶/日的一致意见。在这一时期,欧佩克的产量政策对国际石油市场发挥了主导作用。

第六个阶段:2003年至今,供求关系脆弱,市场进入“亚临界”状态。2003年以来,全球石油需求增长加快,世界石油市场供求关系处于脆弱“平衡”或面临失衡的“亚临界”状态。

回顾国际油价发展历史,石油价格大致可划分为15美元/桶以下的特低油价、15~20美元/桶的低油价、20~40美元/桶的常规油价、40~80美元/桶的高油价和80美元/桶以上的超高油价等五个区间。

英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欧佩克面临解体风险,这么说有何依据?

欧佩克如果打算明年进行石油减产的话,那么明年的石油价格很有可能会出现明显的上涨波动。不过由于全球经济的不景气,也使得欧佩克的石油减产并不能够给石油价格带来持续性的价格上涨。因为在全球不景气的阶段,世界的主要经济体对于石油的需求量并不会太大。而且欧佩克进行石油减产也会给自身所占据的石油份额带来一定的影响,因为欧佩克一旦进行石油减产的话,那么其他的石油大国也能用增产的方式来占据石油市场。可以说欧佩克进行石油减产也会造成以下几点影响。

可以说用减产来促使价格上涨的办法是欧佩克影响石油价格的重要手段,因为欧佩克的成员国都是世界上的主要石油生产国。如果欧佩克的成员国达成减产协议的话,那么必然会使得石油价格迅速上涨,这对于增加自身的经济收入也会带来一定的利好。

从今年的经济情况来看,在未来几年经济也并不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好转。因此适时的降低石油产量,也能够避免出现严重的产量过剩。因为一旦出现石油产量过剩的情况的话,那么必然会导致石油价格会出现持续走低的情况。

欧佩克的主要对手其实就是俄罗斯以及美国这两个石油大国,如果在欧佩克减产的阶段,俄罗斯和美国不约而同的都取增产的方式的话,那么必然会导致欧佩克的减产出现流产的可能。这对于欧佩克来说必然会造成极大的损失。

可是欧佩克组织所有成员都不能豁免减产,也就是说如果要维稳石油价格那欧佩克成员就可能要进一步的减少产量,这严重的损害了成员国的经济利益。表示要退出的国家他们给出的理由是他们所生产的石油产量比较小,不会对全球的石油价格产生巨大的影响,他们希望寻找新的合作伙伴,也就是说他们也想要全力生产石油,维持稳定的收入。目前的石油供给格局已经不再单单是以欧佩克为主了,所以欧佩克的调节价格能力趋弱。?

0几年的时候把石油价格打下来的是谁

据统计,今年夏天以来,原油价格已经累计下跌了约40%。尽管如此,11月27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在维也纳发布声明称,将石油日产出维持在3000万桶的水平不会改变。

紧接着,国际油价应声跳水,布伦特原油最低触及71.26美元/桶,跌幅7.93%,而NYMEX原油最低触及67.75美元/桶,跌幅7.82%。石油价格下跌的背后,不仅仅是经济原因,也掺杂着历史因素和现实冲突,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是谁在背后操控着石油价格?我觉得,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折射了国际政治。美国是背后操控油价的始作俑者,美国的目的很简单、很直接,就是要通过油价来对俄罗斯进行经济制裁。

俄罗斯是仅次于沙特的世界第二大产油国,能源占俄罗斯出口总额的70%,根据相关机构研究分析,原油价格每跌10美元,俄罗斯将减少190亿美元的财政收入。在油价低落的这一年里,俄罗斯外汇储备损失超过1000亿美元。

其实,这已经不是美国第一次使用石油价格战术。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里根总统为首的美国纠集沙特等国家一举把石油价格压到10美元以下并长期保持,使得严重依赖油气出口的苏联陷入全面困境,最终苏联在1991年宣布解体。

但美国或许没有想到,油价持续下跌的受害者不仅仅是俄罗斯一国。其他主要依靠出口石油、经济多样化不足的国家同样身处险境,甚至连美国自己也同样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在石油输出国组织中,沙特和科威特等国家可以忍受国际油价低至60美元/桶。但是对于尼日利亚、委内瑞拉和伊朗等国家,只有在油价维持100美元/桶时才能确保财政收支平衡。尤其是伊朗,国内财政收入一半要靠石油出口,现在的石油价格对其国内财政而言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我们再看美国,近几年来美国页岩油的改革有了显著突破,美国页岩油可以自给自足。但是,有机构分析,原油价格如果是70美元/桶,美国页岩油的开就基本上没有什么利润了;如果是60美元/桶,美国页岩油行业将全盘崩溃。所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决定不减产,对于美国的页岩油行业也将是一次悲剧性的沉重打击。

那么这场战役的背后谁能受益?我们说,受益者反而是中国、日本这些石油进口国。目前,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中国完全可以趁机囤积原油,扩大原油战略库存。

近期,中国首次公布在2006—2009年建立的战略原油储备数据,第一阶段已储备9100万桶原油,这大约相当于中国两周的进口量。

如何看待欧佩克各方同意减产原油,这将给全球通胀和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一、欧佩克的原油成本只有11美元,而且不存在管道之类需要维护的设备,需要买家带着油轮上门自提, 就算按照15美元的原油价格计算,沙特都能有钱赚。 综合来看,与萨勒曼暗地里达成的价格交易很可能允许沙特维持原油价格在70美元左右, 当原油价格下跌,沙特可以减产,反之,沙特需要增产。 但是这个价格还有一个变数就是米国页岩油的开成本在50带80美元左右,如果国际原油价格在70 美元,页岩油很可能在盈亏平衡点。如果盈亏平衡,或者赔本,这个时候页岩油产量应该不会增 长,而是会下降。

能源是一桩生意,欧佩克也想赚钱,以美联储为首的加息 狂潮以来,全球

消费收缩,能源需求下降,价格也降到了俄乌冲突爆发前,所以要缩量保价 现在全球经济陷入下行周期,我们已经身处经济危机当中了,能源出口大国最大的武器就是能源,

不然这些国家会被米国收割的,目前全球货币美元一家独强,其次是能源国经济寒冬最新指标。

二、欧佩克减产原油,所以米国要如

此下作到不择手段牺牲欧洲,全球经济已进入到关键十字路口,美欧大放水就注定了有此一劫,尤其是米国无节制放水,给全球经济埋下祸根,全球通胀源头是放水。

换句话说,本次全球危机源头类似08年,罪魁祸首皆因米国贪婪无度。

无节制放水属于及时行乐,痛苦并没有消失,仅仅是delay了。过去的经历告诉人们,任何所谓改变

只不过是转移了矛盾,矛盾并没有消失,而是会换一种模式到来。

中东之行米国媒体自己都认为是失败的,会见萨勒曼,没提卡舒吉 记者被害,被米国批评不够关注,随后称在会谈中提及了此事,到底提没提,不知道。不过沙特同意增

产是真的,但是这个更是被米国媒体揪住不放,因为增产数量为10万桶,塞牙缝都不够。

理论上来讲,沙特应该是给了一部分面子的,然后换取对萨勒曼权利交接的默许。

三、而这个交易很可能不是沙特对外宣称的10万桶,而是双方同意沙特要将油价控制在一个双方认为合适的价

格附近。

那么这个价格是多少呢俄罗斯原油的成本大概在44美元左右,算上管道维护等成本,大约到了50

美元。俄罗斯出口的原油大部分都是长协价,也就是期货价格打7折左右,这样计算,当国际原油价

格低于65美元的时候,俄罗斯原油出口就没有利润了。?

四、页岩油的产量一直在增产,而作为传统能源行业后台的,肯定要维持页岩油行业有足够

的利润,那么与沙特的建交易很可能不是70,而是80美元左右。如果原油到63美元会立刻击穿页岩油的利润空间,这是页岩油行业所不能接受的,就要

求页岩油企业不惜一切代价提高产量,必须要维护页岩油行业的利润,否则击穿了页岩油的成

本,页岩油产量下降,等于原油减产。

所以油价在中东之行后快速下降,现在维持在80美元的时候,沙特跳出来减产原油产量,大概

率是双方早就做好的交易,这与米国药丸或者俄罗斯药丸真的没太大关系。

减产对经济肯定是不利的。不过如果减产真的带来油价高升,那么造成的经济萎缩,应

该也只是全球经济寒冬的一片小雪花。经济已经因为别的原因经常出现在某大国的主流媒体上,这个大国的总统似乎有老年痴呆而出了大问题,这点,够干啥,在某个真正是经济杀手的问题上,全球都没有团结起来共同解决,那么报应是肯定的。

五、从目前来看欧佩克减产原油导致了别的国家也很难,哪管他人瓦上霜的情况。如果这种情况

真的变得暂时不可逆转,那么希望我国能与大国搞好关系。以及尽可能的帮助一些小国。

至于发达国家,是不用帮的。一来人家不需要,血厚。就是咱高价转卖一些给他们,他们也付

得起。二来如果真的帮,咱也帮不起,人家好日子过惯了,都是大爷。

就目前的情况,要说OPEC这么干是故意恶心米国,我觉得不太可能。

要知道现在化石能源在投资界已经不吃香了,融不到资的新闻天天有,如果不是俄乌冲突升级,可

没人再求着他们扩产,所以现在是能赚一些是一些,能不减产就最好不减产。

但是,全球经济衰退的信号已经很明确了,如果现在不减产,2023年就可能出现产能过剩,油价有

可能出现暴跌。

甚至有可能像20年那样爆仓,出现负油价。

油价急速下跌对谁都是不利的,而对于各产油国来说,这就标志着生产成本进一步上涨,利润空间

进一步缩小,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所以从OPEC的角度来看,宁愿油价高一些也不要出现产能过剩,所以现在开始减产是有必要的。

而真的要斟酌的就是200万桶这个量是不是太大,我觉得很难说。

考虑到刚刚北溪管道被炸,欧盟与俄罗斯闹翻,欧元区2023年的消费量肯定会出现明显的下

降。

什么是欧佩克与全球石油价格?

资料来源:美国劳工部颁布的统计消费价格指数(CPI),2008年4月;《WER》,2008。

由于欧佩克国家中的税收相对较低,所以零售价格远低于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的价格。

即使媒体上每天的头条新闻都有对创纪录的油价的哀叹,美国实际上还是全世界油价比较便宜的地区之一。根据对全球155个国家与地区的调查,若从最便宜的地区排序,美国的油价位于第44位。如2008年4月后期的情况,这种差异也是令人束手无策的,美国的汽油平均价格为3.45美元/加仑,而绝大多数欧洲国家的油价则超过了8美元/加仑。美国一直努力保持低油价,目前争论的焦点是方面如何努力使这种已令世人难以接受的油价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准。但是,这些便宜的油价——美国正在实施的油价对于其他国家来说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而这种便宜的油价也诱使美国人陷入了不断购买大型轿车和更大住宅的循环中,似乎全球上涨的油价阴影距离美国人是遥远的事。

价格的比较也不能一概而论。跨国的油价比较,或以不同的交换律比较总是件难事。与欧元相比,美元已大大贬值。加之人们的居住远近不一,公交车就可派上用场,而缴纳高油价的人也会从其他方面受益,如欧洲拥有较强的社会保险网,包括较为便宜的健康保健和较高的教育水准,这些就有一些是纳税人所缴纳的油价中所含的税金。